医学蠕虫
土源性蠕虫:发育过程中不需要中
间宿主
生物源性蠕虫:发育过程中需要中
间宿主
第三十六章
线 虫
教学目的
1、掌握蛔虫、蛲虫、钩虫形态、生活
史、致病、实验诊断、防治原则。
2、熟悉鞭虫、丝虫形态、生活史、致
病、实验诊断、防治原则。
一、形态
1、成虫
虫体长圆柱形,形似蚯蚓。
口孔位于虫体顶端,三个唇瓣呈
“品”字形排列。
雌虫大,尾端钝圆;
雄虫小,尾部向腹面弯曲。
第一节 似蚓蛔线虫
蛔虫的头部和尾部
2、虫卵
受精卵
呈宽椭圆形,卵壳外常有一层凹凸不平的蛋
白膜,被胆汁染成棕黄色。卵内含有一大而圆的
卵细胞,卵细胞与卵壳之间有新月形空隙。
未受精卵
呈长椭圆形,卵壳与蛋
白膜均较薄,卵内含有许多大小不等的屈光颗粒。
二、生活史
成虫寄生于人体 小肠 → 雌雄交配后产卵 →
卵随粪便排出 体外 → 受精卵
感染期卵 → 经口感染 → 幼虫从卵内逸出 →
钻入肠壁小淋巴管或小血管 → 经胸导管或
门静脉达右心 → 再经肺动脉进入肺部 → 幼
虫进入肺泡 → 经两周发育后 → 沿支气管、
气管至咽部 → 被咽下,经胃而入小肠 → 成
虫 (发育时间约 2个月,成虫寿命约 1年 )。
温暖、潮湿、氧气充足
约三周
三、致病
1、幼虫:蛔蚴性肺炎
2、成虫:肠蛔虫症
并发症:胆道蛔虫症、蛔虫性
肠梗阻、蛔虫性阑尾炎等。
胆
道
蛔
虫
病
照
片
五、流行因素
1、产卵量大
2、虫卵抵抗力强
3、不良卫生习惯
四、实验诊断
粪便直接涂片
六、防治原则
1、注意个人卫生和饮食卫生
2、加强粪便管理
3、药物治疗:甲苯咪唑、左旋咪唑
一、形态
1、成虫
形 似马鞭,虫体前 3/5细长,后 2/5粗大。
雌虫大,尾端钝圆而直。
雄虫小,尾端向腹面弯曲。
第二节 毛首鞭形线虫
2、虫卵
纺锤形,黄
褐色,卵壳较
厚,两端各具
一透明栓,内
含 1个未分裂
的卵细胞。
二、生活史
成虫寄生于盲肠 → 雌雄交配产卵
→ 卵随粪便排出 → 感染期卵 → 经
口 → 小肠孵出幼虫 → 钻入肠粘膜
( 10天) → 回到肠腔 → 盲肠 → 成虫
发育时间 1—— 3个月
成虫寿命 3—— 5年
三、致病
轻度感染:无症状
中度感染:头晕、贫血、腹痛、慢性
腹泻。
四、实验诊断
粪便直接涂片、粪便浓集法
五、流行、防治原则 同蛔虫
一、形态
1,成虫
虫体细小,乳白色,
似白线头。
雌虫大,尾部长而尖
细如针
雄虫小,尾部向腹面
卷曲呈,6”字形
第三节 蠕形住肠线虫
2,虫卵
呈柿核状,
一侧扁平,一
侧凸起。卵壳
厚,无色透明。
内含一条幼虫。
二、生活史
成虫寄生人体回盲部,以肠内容物、
组织或血液为食。雌雄交配后,雄虫死
亡,雌虫沿肠腔下移 → 肛门周围产卵
→ 感染性虫卵 → 经口 → 小肠内孵出幼
虫 → 下移至 回盲部 → 成虫
发育时间 2—— 6周
雌虫寿命 2—— 4周
三、致病
蛲虫病 肛门会阴瘙痒,抓破可引起
继发感染。
异位寄生 阴道炎、子宫内膜炎、输
卵管炎、尿道炎、膀胱炎
四、实验诊断:
棉拭子法、透明胶纸法。
五、流行
1、蛲虫生活史简单
2、虫卵抵抗力强
3、感染方式较多(经口、吸入、逆行
感染)
六、防治原则
1、注意公共卫生、家庭卫生及个人卫生
2、药物治疗
口服:甲苯咪唑、噻嘧啶
外用:蛲虫膏
寄生在人体的钩虫有十二指肠钩口
线虫,美洲板口线虫。
第四节 钩 虫
一、形态
1、成虫
细小, 长 1cm左右,虫体前端顶部为
发达的口囊。
雌虫末端呈圆锥形
雄虫末端膨大呈交合伞
两种钩虫成虫的鉴别
鉴别要点 十二指肠钩虫 美洲钩虫
体形 呈,C”形 呈,S”形
口囊腹齿 2对钩齿 1对半月形板齿
交合伞形状 略呈圆形 扁圆形
交合伞背 远端分 2支,每 基部分 2支,每
辅肋分支 支再分小 3支 支再分 2小支
交合刺 刺呈长鬃状,一刺末端呈钩状 包
末端分开 于另一刺的凹槽中
阴门 体中部略后 体中部略前
尾刺 有 无
2、虫卵
椭圆形,卵壳薄,无色透明,
卵内含 4~8个卵细胞,卵壳与卵
细胞有明显的环形空隙。
二、生活史
成虫寄生人体小肠,以血液为食。雌
雄交配产卵,卵随粪便排出
第一期杆状蚴 → 第二期杆状蚴 → 丝状蚴 →
经皮肤粘膜 → 小血管小淋巴管 → 经右心到
肺 → 肺泡 → 支气管 → 气管 → 咽下 → 食管 →
胃 → 小肠 → 成虫
■发育时间 5— 7周
温暖、潮湿、有氧
24小时
■ 成虫寿命:
十二指肠钩虫 7年
美洲钩虫 15年
■十二指肠钩虫感染途径:
1、经皮肤
2、经口
3、经胎盘或乳汁
三、致病
1、幼虫:钩蚴性皮炎、钩蚴性肺炎
2、成虫:
消化道症状,“异嗜症”,缺铁性贫
血
婴幼儿钩虫病 侏儒症
四、实验诊断
粪便查虫卵 —— 饱和盐水漂浮法
五、流行因素
1、传染源:患者和带虫者
2、新粪施肥,随地大便
3、赤脚劳动,吃生菜
六、防治原则
1、普查普治,甲苯咪唑、左旋咪唑
2、加强粪便管理
3、加强个人防护
我国分布的丝虫:班氏吴策线虫
马来布鲁线虫
第五节 丝 虫
一、形态
1、成虫
乳白色,细如丝线。寄生于淋巴
系统内,一般不易见到。
2、微 丝 蚴
班氏微丝蚴 马来微丝蚴
大小 大 小
体态 弯曲自然,柔和 弯曲僵硬
头间隙 较短 较长
(长,宽 ) 1︰ 2 2︰ 1
体核 排列均匀,排列密集,
清晰可数 不易分清
尾核 无 2个,前后排列
两种微丝蚴的特点比较
二、生活史
1、在蚊体内的发育:
蚊虫叮吸患者 → 微丝蚴 蚊胃
经血腔侵入胸肌 → 腊肠蚴 → 丝状蚴
2、在人体内的发育:
含丝状蚴蚊叮咬健康人 → 丝状蚴 → 人体 →
小淋巴管 → 大淋巴管 → 成虫 → 雌雄交配产微
丝蚴
1~7小时
进入
■ 发育时间,班氏丝虫 3— 5个月
马来丝虫 80— 90天
■成虫寿命 4— 10年
■微丝蚴寿命 2— 3个月
班氏丝虫寄生于浅部和深部淋巴系 统
马来丝虫寄生于浅部淋巴系统
■ 夜现周期性
微丝蚴 → 随淋巴液 → 血液循 环 →
肺部微血管 外周血液
■微丝蚴出现时间
班氏微丝蚴晚 10时到次晨 2时
马来微丝蚴晚 8时到次晨 4时
夜晚
白天
三、致病 引起丝虫病。
1、急性期过敏和炎症反应
淋巴管炎,淋巴结炎,丝虫热。
2、慢性期阻塞性病变
( 1)象皮肿
( 2)睾丸鞘膜积液
( 3)乳糜尿、乳糜腹泻、乳糜腹水
四、实验诊断
1、外周血液查微丝蚴 夜 9时后采血
2、体液和尿液查微丝蚴
五、流行因素
传播媒介:蚊
六、防治原则
1、普查普治 海群生
2、防蚊灭蚊
土源性蠕虫:发育过程中不需要中
间宿主
生物源性蠕虫:发育过程中需要中
间宿主
第三十六章
线 虫
教学目的
1、掌握蛔虫、蛲虫、钩虫形态、生活
史、致病、实验诊断、防治原则。
2、熟悉鞭虫、丝虫形态、生活史、致
病、实验诊断、防治原则。
一、形态
1、成虫
虫体长圆柱形,形似蚯蚓。
口孔位于虫体顶端,三个唇瓣呈
“品”字形排列。
雌虫大,尾端钝圆;
雄虫小,尾部向腹面弯曲。
第一节 似蚓蛔线虫
蛔虫的头部和尾部
2、虫卵
受精卵
呈宽椭圆形,卵壳外常有一层凹凸不平的蛋
白膜,被胆汁染成棕黄色。卵内含有一大而圆的
卵细胞,卵细胞与卵壳之间有新月形空隙。
未受精卵
呈长椭圆形,卵壳与蛋
白膜均较薄,卵内含有许多大小不等的屈光颗粒。
二、生活史
成虫寄生于人体 小肠 → 雌雄交配后产卵 →
卵随粪便排出 体外 → 受精卵
感染期卵 → 经口感染 → 幼虫从卵内逸出 →
钻入肠壁小淋巴管或小血管 → 经胸导管或
门静脉达右心 → 再经肺动脉进入肺部 → 幼
虫进入肺泡 → 经两周发育后 → 沿支气管、
气管至咽部 → 被咽下,经胃而入小肠 → 成
虫 (发育时间约 2个月,成虫寿命约 1年 )。
温暖、潮湿、氧气充足
约三周
三、致病
1、幼虫:蛔蚴性肺炎
2、成虫:肠蛔虫症
并发症:胆道蛔虫症、蛔虫性
肠梗阻、蛔虫性阑尾炎等。
胆
道
蛔
虫
病
照
片
五、流行因素
1、产卵量大
2、虫卵抵抗力强
3、不良卫生习惯
四、实验诊断
粪便直接涂片
六、防治原则
1、注意个人卫生和饮食卫生
2、加强粪便管理
3、药物治疗:甲苯咪唑、左旋咪唑
一、形态
1、成虫
形 似马鞭,虫体前 3/5细长,后 2/5粗大。
雌虫大,尾端钝圆而直。
雄虫小,尾端向腹面弯曲。
第二节 毛首鞭形线虫
2、虫卵
纺锤形,黄
褐色,卵壳较
厚,两端各具
一透明栓,内
含 1个未分裂
的卵细胞。
二、生活史
成虫寄生于盲肠 → 雌雄交配产卵
→ 卵随粪便排出 → 感染期卵 → 经
口 → 小肠孵出幼虫 → 钻入肠粘膜
( 10天) → 回到肠腔 → 盲肠 → 成虫
发育时间 1—— 3个月
成虫寿命 3—— 5年
三、致病
轻度感染:无症状
中度感染:头晕、贫血、腹痛、慢性
腹泻。
四、实验诊断
粪便直接涂片、粪便浓集法
五、流行、防治原则 同蛔虫
一、形态
1,成虫
虫体细小,乳白色,
似白线头。
雌虫大,尾部长而尖
细如针
雄虫小,尾部向腹面
卷曲呈,6”字形
第三节 蠕形住肠线虫
2,虫卵
呈柿核状,
一侧扁平,一
侧凸起。卵壳
厚,无色透明。
内含一条幼虫。
二、生活史
成虫寄生人体回盲部,以肠内容物、
组织或血液为食。雌雄交配后,雄虫死
亡,雌虫沿肠腔下移 → 肛门周围产卵
→ 感染性虫卵 → 经口 → 小肠内孵出幼
虫 → 下移至 回盲部 → 成虫
发育时间 2—— 6周
雌虫寿命 2—— 4周
三、致病
蛲虫病 肛门会阴瘙痒,抓破可引起
继发感染。
异位寄生 阴道炎、子宫内膜炎、输
卵管炎、尿道炎、膀胱炎
四、实验诊断:
棉拭子法、透明胶纸法。
五、流行
1、蛲虫生活史简单
2、虫卵抵抗力强
3、感染方式较多(经口、吸入、逆行
感染)
六、防治原则
1、注意公共卫生、家庭卫生及个人卫生
2、药物治疗
口服:甲苯咪唑、噻嘧啶
外用:蛲虫膏
寄生在人体的钩虫有十二指肠钩口
线虫,美洲板口线虫。
第四节 钩 虫
一、形态
1、成虫
细小, 长 1cm左右,虫体前端顶部为
发达的口囊。
雌虫末端呈圆锥形
雄虫末端膨大呈交合伞
两种钩虫成虫的鉴别
鉴别要点 十二指肠钩虫 美洲钩虫
体形 呈,C”形 呈,S”形
口囊腹齿 2对钩齿 1对半月形板齿
交合伞形状 略呈圆形 扁圆形
交合伞背 远端分 2支,每 基部分 2支,每
辅肋分支 支再分小 3支 支再分 2小支
交合刺 刺呈长鬃状,一刺末端呈钩状 包
末端分开 于另一刺的凹槽中
阴门 体中部略后 体中部略前
尾刺 有 无
2、虫卵
椭圆形,卵壳薄,无色透明,
卵内含 4~8个卵细胞,卵壳与卵
细胞有明显的环形空隙。
二、生活史
成虫寄生人体小肠,以血液为食。雌
雄交配产卵,卵随粪便排出
第一期杆状蚴 → 第二期杆状蚴 → 丝状蚴 →
经皮肤粘膜 → 小血管小淋巴管 → 经右心到
肺 → 肺泡 → 支气管 → 气管 → 咽下 → 食管 →
胃 → 小肠 → 成虫
■发育时间 5— 7周
温暖、潮湿、有氧
24小时
■ 成虫寿命:
十二指肠钩虫 7年
美洲钩虫 15年
■十二指肠钩虫感染途径:
1、经皮肤
2、经口
3、经胎盘或乳汁
三、致病
1、幼虫:钩蚴性皮炎、钩蚴性肺炎
2、成虫:
消化道症状,“异嗜症”,缺铁性贫
血
婴幼儿钩虫病 侏儒症
四、实验诊断
粪便查虫卵 —— 饱和盐水漂浮法
五、流行因素
1、传染源:患者和带虫者
2、新粪施肥,随地大便
3、赤脚劳动,吃生菜
六、防治原则
1、普查普治,甲苯咪唑、左旋咪唑
2、加强粪便管理
3、加强个人防护
我国分布的丝虫:班氏吴策线虫
马来布鲁线虫
第五节 丝 虫
一、形态
1、成虫
乳白色,细如丝线。寄生于淋巴
系统内,一般不易见到。
2、微 丝 蚴
班氏微丝蚴 马来微丝蚴
大小 大 小
体态 弯曲自然,柔和 弯曲僵硬
头间隙 较短 较长
(长,宽 ) 1︰ 2 2︰ 1
体核 排列均匀,排列密集,
清晰可数 不易分清
尾核 无 2个,前后排列
两种微丝蚴的特点比较
二、生活史
1、在蚊体内的发育:
蚊虫叮吸患者 → 微丝蚴 蚊胃
经血腔侵入胸肌 → 腊肠蚴 → 丝状蚴
2、在人体内的发育:
含丝状蚴蚊叮咬健康人 → 丝状蚴 → 人体 →
小淋巴管 → 大淋巴管 → 成虫 → 雌雄交配产微
丝蚴
1~7小时
进入
■ 发育时间,班氏丝虫 3— 5个月
马来丝虫 80— 90天
■成虫寿命 4— 10年
■微丝蚴寿命 2— 3个月
班氏丝虫寄生于浅部和深部淋巴系 统
马来丝虫寄生于浅部淋巴系统
■ 夜现周期性
微丝蚴 → 随淋巴液 → 血液循 环 →
肺部微血管 外周血液
■微丝蚴出现时间
班氏微丝蚴晚 10时到次晨 2时
马来微丝蚴晚 8时到次晨 4时
夜晚
白天
三、致病 引起丝虫病。
1、急性期过敏和炎症反应
淋巴管炎,淋巴结炎,丝虫热。
2、慢性期阻塞性病变
( 1)象皮肿
( 2)睾丸鞘膜积液
( 3)乳糜尿、乳糜腹泻、乳糜腹水
四、实验诊断
1、外周血液查微丝蚴 夜 9时后采血
2、体液和尿液查微丝蚴
五、流行因素
传播媒介:蚊
六、防治原则
1、普查普治 海群生
2、防蚊灭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