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细菌的感染和免疫
目的要求
? 掌握:细菌感染、毒力、侵袭力的
概念;细菌内、外毒素的区别。
? 熟悉:构成细菌毒力、侵袭力的因
素;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
概念、特点及组成;全身感染的类
型。
概 述
? 感染, 是指细菌侵入宿主机体后与
宿主防御功能相互作用所引起不同
程度的病理过程,又称传染。
? 病原菌
非致病菌
正常菌群 条件致病菌
第一节 细菌的致病性
? 细菌的致病性:是指细菌引起疾病
的性能。
? 细菌的毒力, 细菌致病性的强弱程
度,常用 LD50或 ID50表示。
☆ 细菌细菌能否致病与其毒力、侵入
的数量、侵入门户有关。
一、细菌侵入数量与门户
二、细菌的毒力
(一) 侵袭力, 病原菌突破机体防御功能,
在体内定居、繁殖、扩散的能力。
1、菌体表面结构
菌毛等粘附因子
荚膜及糖萼
2、侵袭性酶
如血浆凝固酶、透明质酸酶等
(二)毒素
☆外毒素
1,来源, 多由革兰阳性菌合成释放,
部分革兰阴性菌死亡后亦可
释出。
2、基因:染色体基因、质粒基因、
前噬菌体基因
3,化学成分, 蛋白质,不耐热,易被热、
酸、蛋白酶分解破坏。
4,抗原性, 强,可经甲醛脱毒制成类毒
素,刺激机体产生抗毒素。
5,致病作用, 毒性强;对组织器官有高
度选择性;引起特有临床
症状。
6、结构:
A亚单位:毒性中心
B亚单位:无毒,是结合部位
7、分类:细胞毒、神经毒、肠毒素
☆ 内毒素
1,来源, 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外层结构,
菌体死亡裂解后释出。
2,化学成分与特性,
脂多糖 LPS:耐热,对强酸、强碱
不敏感。
O-特异多糖
非特异核心多糖
类脂 A








3,致病作用,
1)发热反应
2)白细胞反应
3)内毒素血症与内毒素休克
4)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4、内毒素的检测,鲎试验
外毒素与内毒素的主要区别
第二节 机体的抗菌免疫
一、非特异性免疫
特点:
人人都有,可以遗传
对病原微生物无特异性
(一)屏障结构
1、体表屏障 机械阻挡
分泌杀菌物质
生物拮抗作用
2、血脑屏障 保护 CNS
3、胎盘屏障 保护胎儿
(二)吞噬细胞
1、吞噬细胞的种类
?大吞噬细胞:单核 -吞噬细胞
?小吞噬细胞:中性粒细胞
2、吞噬的过程
?吞噬细胞与病原菌接触
?吞入病原菌
?杀死或破坏病原菌
吞噬细胞吞噬杀菌过程示意图
3、吞噬作用的结果
?完全吞噬
?不完全吞噬
(三)体液中的抗菌物质
1、溶菌酶
由吞噬细胞产生,是一种低
分子碱性蛋白质。裂解肽聚糖,
对革兰阳性菌更为有效。
2、乙型溶素
血液凝固时从血小板释放,
为一种碱性多肽,只对革兰阳性
菌有效。
二、特异性免疫
特点:
后天获得,不能遗传
有特异性
? 胞内菌感染的免疫
依靠细胞免疫,Tc细胞,Th1细胞
? 胞外菌感染的免疫
SIgA的局部免疫作用
IgG的全身免疫作用
? 外毒素感染的免疫
抗毒素的中和作用
第四节 感染的种类与类型
一、外源性与内源性感染
1、外源性感染:病原体来自体外,
如病人和带菌的动物
2、内源性感染:病原体来自体表或
体内,多为条件致病菌感染。
二、社会感染与医院感染
三、感染类型:
(一)不感染
(二)潜伏感染
(三)隐性感染:又称亚临床感
染,侵入的病原菌数量少、毒力
弱,或机体抵抗力强,因而感染
后不出现症状。
(四)显性感染:又称为传染病。侵入
的病原菌数量多、毒力强,或机体抵
抗力弱,因而感染后出现临床症状。
按照病程长短:
急性感染、慢性感染
按照感染的部位和性质:
局部感染、全身感染
全身感染, 致病菌或其代谢产物向全身扩散引
起全身性疾病。
? 菌血症, 细菌侵入血流播散,但并未繁殖。
? 败血症, 致病菌侵入血流后大量繁殖,引起全
身中毒症状,如高热、皮肤和粘膜瘀斑、肝脾肿
大等。
? 脓毒血症, 化脓性细菌侵入血流后大量繁殖,
并通过血流扩散,在体内的其他器官或组织产生
新的化脓病灶。
? 毒血症, 致病菌在局部生长繁殖,只有其产生
的外毒素进入血流,引起特殊的中毒症状。
(五) 带菌状态:
机体感染后细菌并未立即消失,
而在体内继续留存一定时间并不断
向体外排出,称为带菌状态。处于
带菌状态的人称为带菌者。
健康带菌者:隐性感染后带菌
恢复期带菌者:显性感染后带菌
复习题
? 细菌的毒力由哪些成分构成?
? 细菌的内, 外毒素有哪些区别?
? 全身感染有哪些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