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 系统模型与
模型化
?概述
?解释结构模型( ISM)
?状态空间模型( SS)
一,概述
1.基本概念及意义
? 模型 —— 对现实系统抽象表达的结果。
应能反映(抽象或模仿)出系统
某个方面的组成部分(要素)
及其相互关系。
概述
? 模型化 —— 构建系统模型的过程及方法。
要注意兼顾到现实性和易处理性。
意义及特点,
? 对系统问题进行规范研究的基础和标志;
? 经济、方便、快速、可重复,,思想, 或, 政策,
试验;
? 经过了分析人员对客体的抽象,因而必须再拿到
现实中去检验。
概述
2.模型的分类与模型化的基本方法
模型的分类,
A—— 概念模型 A1(思维或意识模型 A11;字句模型
A12; 描述模型 A13)
符号模型 A2(图表模型 A21;数学模型 A22)
仿真模型 A3
形象模型 A4(物理模型 A41;图像模型 A42)
类比模型 A5
概述 —— 模型的 分类 与模型化的基本方法
B—— 分析模型 B1[通常用数学关系式表达 ]
仿真模型 B2[主要基于“计算机导向” ]
博弈模型 B3[主要基于“人的行为导向” ]
判断模型 B4[基于专家调查的判断 ]
C—— 结构模型 C1
数学模型 C2
仿真模型 C3
概述 —— 模型的 分类 与模型化的基本方法
D—— 实体模型 D1(实物模型 D11;模拟模型 D12)
抽象模型或符号模型 D2( 数学模型 D21;
结构模型 D22;
仿真模型 D23;
…… )
概述 —— 模型的 分类 与模型化的 基本方法
模型化的基本方法,
? 机理法或分析方法( A22,B1,B3,C2,D21)
? 实验方法:拟合法 ——,理论”导向
经验法 ——,数据”导向
( A22,B1,C2,D21)
模拟法 ——,计算机”或“实物”导

( A3,A4,B2,C3,D1,D23)
? 专家法或老手法( A21,B4,C1,D22)
? ……
概述
3.建模一般过程
( 1)明确建模目的和要求;
( 2)弄清系统或子系统中的主要因素及其相互关系 ;
( 3)选择模型方法;
( 4)确定模型结构;
( 5)估计模型参数;
( 6)模型试运行;
( 7)对模型进行实验研究;
( 8)对模型进行必要修正。
几种典型的系统模型
1,ISM( Interpretative Structural Modeling)
2,SS ( State Space)
3,SD ( System Dynamics)
4,CA ( Conflict Analysis)
5,新进展 —— 软计算或“拟人”方法(人工神经
网络、遗传算法等);
新型网络技术( Petri网等);
……
二,解释结构模型( ISM)
(一)系统结构模型化基础
1.概念
结构 → 结构模型 → 结构模型化 → 结构分析
2.系统结构表达及分析方法
理解系统结构的概念 ( 构成系统诸要素间的
关联方式或关系 ) 及其有向图 ( 节点与有向弧 )
和矩阵 ( 可达矩阵等 ) 这两种常用的表达方式 。
系统结构模型化基础
比较有代表性的 系统结构分析方法 有,关
联树 ( 如问题树, 目标树, 决策树 ) 法, 解释
结构模型化 ( ISM) 方法, 系统动力学 ( SD)
结构模型化方法等 。
本部分要求大家主要学习和掌握 ISM方法
( 实用化方法, 规范方法 ) 。
(二) ISM实用化方法
设定
问题
、形
成意
识模

找出
影响
要素
要素
关系
分析
(关
系图

建立可
达矩阵
(M)和缩

矩阵
( M/)
矩阵
层次
化处

(ML/)
绘制
多级
递阶
有向

建立
解释
结构
模型
分析
报告
比较 /
F 学习
初步分析 规范分析 综合分析
ISM实用化方法原理图
? ISM实用化方法举例
(三) 建立递阶结构模型的规范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