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生殖系统和乳腺疾病
Diseases of Reproductive System and the Breast
漯河医专病理学教研室
第一节 子宫颈疾病
? 一、慢性子宫颈炎( chronic cervicitis)
? 原因,
? 1.细菌感染:链球菌、肠球菌、大肠杆菌、
葡萄球菌等。
? 2.分娩、机械性损伤
? 3.宫颈分泌物多,有利于病原菌生长
? 病理变化,
? 肉眼,1.子宫颈糜烂; 2.子宫颈息肉
慢性宫颈炎 宫颈息肉
? 镜下:粘膜充血水肿、
间质内淋巴细胞、浆细
胞、单核巨噬细胞浸润;
宫颈腺上皮可增生并鳞
化;纳博特囊肿。
宫颈炎鳞化 纳博特囊肿
? 二、子宫颈上皮非典型增生与原位癌
? 子宫颈上皮非典型增生属于 癌前病变,上
皮细胞呈现不同程度异型性。
I级 II级 III级
? 子宫颈原位癌,
异型增生的细胞
累及子宫颈 粘膜
上皮全层,局限
于上皮层内,未
突破基底膜。
正常子宫颈上皮
正常上皮与原位癌交界处 原位癌
? 原位癌的癌细胞沿基膜
通过宫颈腺口蔓延至子
宫颈腺体内,取代部分
或全部腺体,但未突破
腺体的基膜,称为 原位
癌累及腺体,仍属于 原
位癌 。
原位癌累及腺体
? 子宫颈上皮内肿瘤 ( 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
CIN-I CIN-II
CIN-III
?三、子宫颈癌
cervical carcinoma
? 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
的恶性肿瘤。好发年
龄 40~60岁。
? 组织来源,
? 子宫颈管外口的移行
带。
? 病因,
? 与 HPV感染( 16 18
型)、早婚、多产、
宫颈裂伤、包皮垢。
宫颈癌发生部位
? 病理变化,
? 肉眼,
? 糜烂型
? 外生菜花型
? 内生浸润型
? 溃疡型
? 镜下,
? 多为 鳞癌, 少数是腺癌 。
? 1,鳞癌,
? 早期浸润癌 ( 微小浸润
性鳞癌 ) — 癌细胞浸润
深度不超过基膜下 5mm,
不伴脉管转移者 。
? 浸润癌 — 癌组织向间质
内浸润生长, 浸润深度
超过基膜下 5mm。 分为
高, 中, 低分化 。
低分化鳞癌
? 2,腺癌,
? 肉 眼与 鳞 癌
无明显区别 。
? 镜下也分为
高, 中, 低分
化 。
腺癌
腺鳞癌
? 扩散途径,
? 1.直接蔓延,向上整个
子宫颈, 向下阴道穹隆
和阴道壁, 向两侧侵及
宫旁及盆壁组织, 向前
侵犯膀胱, 向后侵犯直
肠 。
? 2.淋巴道转移,最常见 。
子宫旁, 闭孔, 髂内,
髂外, 髂总, 腹股沟,
骶前和锁骨上等 。
? 3.血道转移,肺, 肝,
骨 。
宫颈癌累及膀胱直肠瘘
? 临床病理联系,
? ( 1) 出血;
? ( 2) 脓性白带;
? ( 3) 疼痛;
? ( 4) 局部浸润表现;
? ( 5) 恶病质 。
? 临床上子宫颈癌的分期,
? 0期:原位癌
? I期:局限于宫颈内
? II期:超出宫颈,但未及盆壁;侵及阴
道,但未及阴道的下 1/3。
? III期:扩展至盆腔壁及阴道的下 1/3。
? IV期:癌超越骨盆;或累膀胱或直肠;
或已转移
? 预后取决于 临床分期 和 组织学分级。
? 四、子宫内膜异位症 ( endometriosis)
? 指子宫内膜 腺体和间质 出现于子宫 内膜以外 的部位。
80%发生于卵巢,其次依次为:子宫阔韧带、直肠
阴道陷窝、盆壁腹膜、腹部手术疤痕、脐部、阴道、
外阴、阑尾。
子宫腺肌病
( adenomyosis):子宫
内膜腺体及间质异位于子
宫肌层中(至少距子宫内
膜基底层 2-3mm以上)。
巧克力囊肿
卵巢异位 正常子宫内膜
? 病理变化,
子宫内膜异位症 巧克力囊肿
五、子宫内膜增生症
( endometrial hyperplasia)
? 主要与雌激素分泌过多而孕
激素缺乏有关或外源性雌激
素过多。
? 临床表现为不规则阴道出
血和月经量过多。常见于青
春期或绝经期妇女。
? 病理变化,
? 肉眼,
? 子宫内膜弥漫性增厚,可达
1cm以上。
子宫内膜增生
子宫内膜异位症镜下
? 镜下,
? 1.单纯性增生
? 2.复杂性增生
? 3.非典型增生
单纯性增生
复杂性增生
非典型增生
? 六、子宫体癌, 又称子宫内膜腺癌
( endometrial adenocarcinoma) 是子宫内膜上皮发生
的恶性肿瘤。可能与雌激素的长期刺激
有关,多见于 50岁以上绝经期和绝经后
妇女,50-59岁为高峰,临床表现为阴道
不规则出血。
? 病因:未明。
? 病理变化,
? 肉眼,
? 1.弥漫型
? 2.局限型
? 镜下,
? 1.腺癌
? 2.腺鳞癌
? 3.腺棘癌
腺癌 腺鳞癌
? 扩散,
? 1.直接蔓延:向上达子宫角、输卵管、卵巢和其他
盆腔器官;向下至宫颈管和阴道;向外侵透肌层达
浆膜,蔓延至输卵管和卵巢,累及腹膜、大网膜。
? 2.淋巴道转移, 宫底部癌多转移至腹主动脉旁淋巴
结;子宫角部癌多转移至腹股沟淋巴结;累及宫颈
管的癌多转移至宫旁、髂内外、髂总淋巴结。
? 3.血道转移:肺、肝、骨。
? 临床病理联系,
? 主要为 阴道不规则出血,诊断性刮宫病理检查可明
确诊断。
? 预后
? 早期发现,早期治疗,预后较好。
? 七、子宫平滑肌瘤 ( leiomyoma of the uterus)
? 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肿瘤,30岁以上妇
女发病率高达 70%。绝经后可萎缩。
? 病理变化,
子宫平滑肌 瘤
第二节 滋养层细胞疾病
(gestational trophoblastic diseases,GTD)
? 其共同特征为 滋养层 异常。患者血清和尿液中 人类
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 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HCG)含
量高于正常妊娠,可作为临床诊断、随访观察和评
价疗效的辅助指标。
? 一、葡萄胎 ( hydatidiform mole)
? 又称水泡状胎块,我国多见,好发于 20岁以下和 40
岁以上的妇女,我国发病率为 1/150。
? 病因和发病机制,
? 病因未明。 90%以上完全性葡萄胎染色体核型为
46XX。 10%为 46XY。部分性葡萄胎核型多为
69XXX或 69XXY。
? 病理变化, 肉眼:灰白色
透明或半透明串状葡萄样
物。镜下:( 1)绒毛因间
质高度水肿而增大;( 2)
绒毛内血管消失,或见少
量无功能毛细血管,内无
红细胞;( 3)滋养层细胞
不同程度增生、轻度异型。
葡萄胎
正常 绒毛
? 临床病理联系,
? ( 1) 子宫反复不规则出血
? ( 2) 子宫明显增大
? ( 3) HCG升高
? 预后,
? 彻底清宫后, 多能痊愈 。 10%可转变为侵蚀性葡
萄胎, 2.5%左右可恶变为绒毛膜癌 。 部分性葡萄
胎极少演变为绒毛膜癌 。
葡萄胎
? 二、侵蚀性葡萄胎
( invasive mole)
? 病变特点为 水泡状
绒毛浸润到子宫壁
肌层, 形成紫蓝色
出血坏死结节 。 镜
下:滋养层细胞增
生程度和异型性比
良性葡萄胎显著 。
常见出血坏死, 可
查见水泡状绒毛,
坏死绒毛 。
侵蚀性葡萄胎
? 三、绒毛膜癌 ( choriocarcinoma)
? 是 滋养层细胞 发生的高度恶性肿瘤 。
? 大约有 50%发生于葡萄胎后; 25%发生于流
产后; 20%发生于正常分娩后; 5%发生于早
产和异位妊娠 。 30岁左右女性多见 。
临床病理联系,
( 1) 具有葡萄胎的表现; ( 2) 彻底清宫
后阴道仍出血; ( 3) 可发生肺, 阴道和脑
的转移; ( 4) 转移灶可自行消失 。
? 病理变化
? 肉眼,
癌结节质软, 色
暗红或紫蓝色 。
? 镜下,
无血管, 无间质,
由细胞滋养层细胞
和合体滋养层细胞
构成 。 癌细胞不形
成绒毛和水泡状结
构 。
绒毛膜癌
? 扩散
? 1.直接蔓延:子宫颈, 阴道
壁, 输卵管, 阔韧带等 。
? 2.转移:常血道转移到肺,
其次为阴道, 脑, 肝, 肾
等 。
? 临床病理联系,
? ( 1) 阴道持续不规则流血
? ( 2) 血或尿中 HCG持续
升高
? ( 3) 不同部位转移灶引起
的不同症状
? 预后:化疗后, 死亡率在
20%以下 。
绒癌肝转移
第三节 卵巢肿瘤
一、卵巢上皮性肿瘤
?占卵巢肿瘤 90%,分良、恶、交界性。多源于
卵巢表面上皮,依上皮类型分为浆液性、粘液
性和子宫内膜样。
? (一)浆液性肿瘤
? 浆液性囊腺瘤是卵巢最常见的肿瘤,良性和交界性
多见于 20-40岁,囊腺癌年龄较大。
? 病理变化,肉眼,单个或多个囊腔。大量实体和乳头
出现应疑为癌。
浆液性囊腺瘤 浆液性乳头状囊腺瘤
? 镜下,
? 良性,囊腔上皮为单层立方或矮柱状,有较宽乳
头形成,细胞无异型性。
? 交界性,细胞层次增加不超过 3层、异型,无间
质破坏、浸润。
? 恶性,细胞层次超过 3层,间质浸润。
浆液性乳头状囊腺瘤 交界性浆液性囊腺瘤
浆液性乳头状囊腺癌
浆液性乳头状囊腺癌
(二)粘液性肿瘤
?较少见。 85%为良性和交界性,余为恶性。
?病理变化, 肉眼,多个囊腔。若有较多乳头和实性
区域、出血、坏死及包膜浸润,可能为恶性。
卵巢粘液性囊腺瘤
镜下, 良性,囊腔被覆单层高柱状上皮。 交
界性,含较多乳头结构,细胞层次多,但不超
过 3层。 恶性,细胞异型性明显,复杂的腺体
和乳头,有出芽、搭桥及实性巢区,间质浸润。
粘液性囊腺瘤
卵巢粘液性囊腺癌
第四节 乳腺疾病
? 乳腺解剖结构和各部位主要病变,
正常乳腺组织结构 (静止期 )
一、乳腺增生性病变
?(一)乳腺纤维囊性变
? ( fibrocystic change of the breast)
? 是最常见的乳腺疾患,25~45岁妇女为高发年
龄,绝经前达发病高峰,临床表现为 乳腺肿
块 。
? 病因,
? 与卵巢功能失调,雌激素水平升高,刺激乳
腺组织增生有关。
?病理变化,
? 1.非增生型纤维囊
性变
? 肉眼:常为双侧,
多灶性小结节性分
布,边界不清,囊
肿大小不一、多少
不等。大的囊肿含
有半透明的浑浊液
体,表面呈蓝色,
称作蓝顶囊肿。
? 镜下,囊肿被覆上皮
多为扁平上皮,也可
为柱状或立方上皮,
也可完全缺如,仅见
纤维性囊壁。腔内偶
见钙化。若囊肿破裂,
内容物进入间质,可
导致炎症反应和间质
纤维组织增生、玻璃
样变。囊肿上皮可见
大汗腺化生。
乳腺非增生性纤维囊性变
? 2.增生性纤维囊性变
? 病变,囊肿形成、间质纤维增生、末梢导管
和腺泡上皮增生。上皮层次增多、形成乳头
突入囊内,乳头顶部互相吻合,构成筛状结
构。囊肿上皮异型增生,应视为癌前病变。
乳腺增生性纤维囊性变
依上皮增生程度
不同,分为:轻
度增生、旺炽性
增生、非典型增
生、原位癌。
? (二)硬化性腺病( sclerosing adenosis)
? 是增生性纤维囊性变的一少见类型。主要特
征为小叶末梢导管上皮、肌上皮和间质纤维
组织增生。
? 病理变化,
? 肉眼:灰白质硬,与周围乳腺界限不清。
? 镜下:终末导管的腺泡书目增加,小叶体积
增大,轮廓尚存。病灶中央部位纤维组织不
同程度增生,腺泡受压扭曲,病灶周围腺泡
扩张。腺泡外层的肌上皮细胞明显可见。偶
然可见腺泡明显受挤压,管腔消失,成为细
胞条索,组织图像与浸润性小叶癌相似,应
注意。
硬化性腺病
? 二、乳腺纤维腺瘤
( fibroadenoma)
? 是乳腺最常见的良
性肿瘤,多见于 20-
30岁之间。单个或
多个,单侧或双侧
发生。
? 病理变化,
? 主要由增生的纤维
间质和腺体构成。
乳腺纤维腺瘤
? 三、乳腺癌 ( carcinoma of the breast)
? 概念 乳腺 终末导管小叶单元上皮 发生的恶性
肿瘤。
? 居女性恶性肿瘤 第一位 。发生年龄在 40~60岁
之间,35岁以前少见。
? 病因及发病机制,
? 1.雌激素水平增高 可刺激乳腺导管上皮增生 。
? 2.遗传因素 发病高 2~3倍 。
? 3.长时间大剂量接触放射线 。
? 4.病毒感染 在人类尚未证实 。
? 临床表现,早期为
单发的 无痛性肿
块 ;以后表面不
光滑, 质硬, 与
皮肤粘连不活动 。
多位于乳腺外上
象限, 其次是乳
腺中央区和内上
象限 。
? 病理变化,
? 1.非浸润性癌
? ( 1)导管内原位癌
(intraductal carcinoma in situ)
? 发生于乳腺小叶的终末导管,导管明显扩张,
癌细胞局限于扩张的导管内,导管基膜完整。
导管内原位癌不经任何治疗,20年后,30%
可发展为浸润癌。根据组织学改变分为粉刺
癌和非粉刺型原位癌。粉刺癌发展为浸润癌
的几率高于非粉刺型导管内癌。
? ( 1)粉刺癌( comedocarcinoma)
? 病理变化,
? 肉眼:一半以上位于乳腺中央部位。肿块明显、质
地硬。切面可见扩张的导管内含灰黄色软膏样坏死
物质,挤压时可溢出,状如皮肤粉刺,称粉刺癌。
镜下:癌细胞体积大,胞
质嗜酸,分化不等,大小不
一,核仁明显,核分裂像多
见。癌细胞呈实性排列,中
央可见坏死,为其特征性改
变。坏死区可钙化。导管周
围见间质纤维组织增生和慢
性炎细胞浸润。
粉刺癌
? 2)非粉刺型导管内癌
( noncomedointraductal
carcinoma)
? 病变:癌细胞异型性不
如粉刺癌明显,体积较
小,形态较不规则,无
坏死或仅有轻微坏死。
癌细胞在导管内,可呈
实体、乳头状、筛状和
小管状排列。间质纤维
组织增生也不如粉刺癌
明显。 非粉刺型导管内癌
? ( 2)小叶原位癌( lobular carcinoma in situ)
? 小叶原位癌发生于乳腺小叶的末梢导管和腺泡。其内
充满实体排列的癌细胞,癌细胞较导管内癌的癌细胞
小,大小形状较一致,核圆形或卵圆形,核分裂像罕
见。癌细胞未突破基膜。一般无癌细胞坏死,也无间
质纤维组织增生和炎症反应。约 30%累及双侧乳腺,
常为多中心性,肿块小,不易扪及。
小叶原位癌
? ( 3)佩吉特病( paget
disease) 伴有或不伴有间质
浸润的导管内癌的癌细胞 沿
乳腺导管向上扩散,累及乳
头和乳晕,在表皮内可见大
而异型、胞质透明的肿瘤细
胞。乳头乳晕出现渗出和浅
表溃疡,皮肤增厚粗糙,呈
湿疹样改变,又名湿疹样癌。
佩
吉
特
病
? 2.浸润性癌
? ( 1)浸润性导管癌
( 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
? 由导管内癌发展而来,癌
细胞突破导管基膜向间质
浸润,是 最常见 的乳腺癌
类型,占乳腺癌的 70%左
右。
? 病理变化,
? 肉眼:灰白色、质硬,切
面沙砾感,无包膜,活动
度差。可见乳头下陷,橘
皮样外观,卫星结节、溃
疡。
? 镜下,
? 形态多种多样,癌细胞
排列成巢状、团索状,
或伴少量腺样结构。可
保留原有导管内原位癌
结构或完全缺如。癌细
胞异型性明显。间质有
致密纤维组织增生,癌
细胞在间质内浸润生长。
根据癌实质和纤维组织
间质比例不同分为:单
纯癌、硬癌、和髓样癌 。 浸润性导管癌
? ( 2)浸润性小叶癌( invasive lobular carcinoma)
? 由小叶原位癌突破基膜向间质浸润所致,约占乳
腺癌的 5%-10%左右。约 20%累及双侧乳腺,在乳
腺中呈弥漫性多灶性分布,不易被临床和影像学
检查发现。 病变,肉眼:切面呈橡皮样,灰白质
韧,与周围组织无明确界限。
镜下:癌细胞小、大小一致,核分裂像少
见。癌细胞呈单行串珠状或细条索状浸润于
纤维间质之间,或环行排列在正常导管周围。
乳腺浸润性小叶癌
扩散,
1.直接蔓延 癌细胞沿导管直接蔓延, 可累及相应
的乳腺小叶腺泡, 或沿导管周围组织间隙向扩散
到周围脂肪组织, 甚至累及胸大肌和胸壁 。
2.淋巴结转移 最常见 。 向腋窝, 锁骨上下, 乳内
动脉旁和纵隔淋巴结转移 。
3.血道转移 晚期,经 淋
巴途径入静脉,依次转移
到肺、肝、骨骼等。
? 雌激素和孕激素受体
? 在正常乳腺上皮细胞的胞核内均含有 雌二醇
受体 ( estrogen receptor,ER)和 孕激素受
体 ( progesterone receptor,PR),激素在细
胞核内与受体形成二聚体的激素 -受体复合
物,促使 DNA复制,启动细胞分裂周期。阻
断 ER,PR的作用环节可抑制乳腺癌的生长 。
? ER,PR均阳性 的乳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效
果显著,存活时间长,二者均阴性者疗效差
存活时间短。
? C-erbB-2癌基因蛋白和 ER 表达有一定相
关性,前者阳性表达时,后者多为阴性,
细胞增殖活性高,预后差。应用抗 c-
erbB-2单克隆抗体对 c-erbB-2过度表达并
有转移的乳腺癌采用靶向治疗已试用于
临床。目前检测乳腺癌组织中 ER,PR、
c-erbB-2已经成为指导临床治疗乳腺癌和
判断预后的常规手段。
第五节 前列腺疾病
一、前列腺增生症( prostatic hyperplasia)
?又称结节状前列腺增生、前列腺肥大。多发生于前列腺
的内区、移行区、尿道周围区。
?病理变化,肉眼,结节状。腺体增生为主,淡黄色、质
软、切面见蜂窝状腔隙,挤压有前列腺液流出。纤维平
滑肌为主,质硬、灰白,与周围正常组织界限不清。
?镜下:主要成分为 纤维、平滑肌、腺体 。腺
上皮有 2层细胞,内层呈柱状,外层为立方或
扁平,完整基膜包绕。细胞向腔内呈乳头状或
形成皱折。腔内淀粉样小体。极少恶变。
前列腺增生
二、前列腺癌( prostatic cancer)
?源自前列腺上皮,多发于 50岁后。癌上皮也
有雄激素受体,激素与受体结合,促进肿瘤生长。
?病理变化,
?肉眼:多发于周围区,后叶多见。切面结节状、韧
硬、界限不清。
?镜下:多为高分化腺癌。腺泡较规则、拥挤,腺上
皮为单层立方或柱状,基底细胞常缺。核大、空泡
状,核仁大、单个或多个。高分化腺癌可靠证据:
包膜、淋巴管、血管、周围神经浸润。
?血道转移主要至骨 。
大腺泡腺癌 小腺泡腺癌
实体状腺癌 髓样癌
前列腺筛状腺癌
Diseases of Reproductive System and the Breast
漯河医专病理学教研室
第一节 子宫颈疾病
? 一、慢性子宫颈炎( chronic cervicitis)
? 原因,
? 1.细菌感染:链球菌、肠球菌、大肠杆菌、
葡萄球菌等。
? 2.分娩、机械性损伤
? 3.宫颈分泌物多,有利于病原菌生长
? 病理变化,
? 肉眼,1.子宫颈糜烂; 2.子宫颈息肉
慢性宫颈炎 宫颈息肉
? 镜下:粘膜充血水肿、
间质内淋巴细胞、浆细
胞、单核巨噬细胞浸润;
宫颈腺上皮可增生并鳞
化;纳博特囊肿。
宫颈炎鳞化 纳博特囊肿
? 二、子宫颈上皮非典型增生与原位癌
? 子宫颈上皮非典型增生属于 癌前病变,上
皮细胞呈现不同程度异型性。
I级 II级 III级
? 子宫颈原位癌,
异型增生的细胞
累及子宫颈 粘膜
上皮全层,局限
于上皮层内,未
突破基底膜。
正常子宫颈上皮
正常上皮与原位癌交界处 原位癌
? 原位癌的癌细胞沿基膜
通过宫颈腺口蔓延至子
宫颈腺体内,取代部分
或全部腺体,但未突破
腺体的基膜,称为 原位
癌累及腺体,仍属于 原
位癌 。
原位癌累及腺体
? 子宫颈上皮内肿瘤 ( 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
CIN-I CIN-II
CIN-III
?三、子宫颈癌
cervical carcinoma
? 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
的恶性肿瘤。好发年
龄 40~60岁。
? 组织来源,
? 子宫颈管外口的移行
带。
? 病因,
? 与 HPV感染( 16 18
型)、早婚、多产、
宫颈裂伤、包皮垢。
宫颈癌发生部位
? 病理变化,
? 肉眼,
? 糜烂型
? 外生菜花型
? 内生浸润型
? 溃疡型
? 镜下,
? 多为 鳞癌, 少数是腺癌 。
? 1,鳞癌,
? 早期浸润癌 ( 微小浸润
性鳞癌 ) — 癌细胞浸润
深度不超过基膜下 5mm,
不伴脉管转移者 。
? 浸润癌 — 癌组织向间质
内浸润生长, 浸润深度
超过基膜下 5mm。 分为
高, 中, 低分化 。
低分化鳞癌
? 2,腺癌,
? 肉 眼与 鳞 癌
无明显区别 。
? 镜下也分为
高, 中, 低分
化 。
腺癌
腺鳞癌
? 扩散途径,
? 1.直接蔓延,向上整个
子宫颈, 向下阴道穹隆
和阴道壁, 向两侧侵及
宫旁及盆壁组织, 向前
侵犯膀胱, 向后侵犯直
肠 。
? 2.淋巴道转移,最常见 。
子宫旁, 闭孔, 髂内,
髂外, 髂总, 腹股沟,
骶前和锁骨上等 。
? 3.血道转移,肺, 肝,
骨 。
宫颈癌累及膀胱直肠瘘
? 临床病理联系,
? ( 1) 出血;
? ( 2) 脓性白带;
? ( 3) 疼痛;
? ( 4) 局部浸润表现;
? ( 5) 恶病质 。
? 临床上子宫颈癌的分期,
? 0期:原位癌
? I期:局限于宫颈内
? II期:超出宫颈,但未及盆壁;侵及阴
道,但未及阴道的下 1/3。
? III期:扩展至盆腔壁及阴道的下 1/3。
? IV期:癌超越骨盆;或累膀胱或直肠;
或已转移
? 预后取决于 临床分期 和 组织学分级。
? 四、子宫内膜异位症 ( endometriosis)
? 指子宫内膜 腺体和间质 出现于子宫 内膜以外 的部位。
80%发生于卵巢,其次依次为:子宫阔韧带、直肠
阴道陷窝、盆壁腹膜、腹部手术疤痕、脐部、阴道、
外阴、阑尾。
子宫腺肌病
( adenomyosis):子宫
内膜腺体及间质异位于子
宫肌层中(至少距子宫内
膜基底层 2-3mm以上)。
巧克力囊肿
卵巢异位 正常子宫内膜
? 病理变化,
子宫内膜异位症 巧克力囊肿
五、子宫内膜增生症
( endometrial hyperplasia)
? 主要与雌激素分泌过多而孕
激素缺乏有关或外源性雌激
素过多。
? 临床表现为不规则阴道出
血和月经量过多。常见于青
春期或绝经期妇女。
? 病理变化,
? 肉眼,
? 子宫内膜弥漫性增厚,可达
1cm以上。
子宫内膜增生
子宫内膜异位症镜下
? 镜下,
? 1.单纯性增生
? 2.复杂性增生
? 3.非典型增生
单纯性增生
复杂性增生
非典型增生
? 六、子宫体癌, 又称子宫内膜腺癌
( endometrial adenocarcinoma) 是子宫内膜上皮发生
的恶性肿瘤。可能与雌激素的长期刺激
有关,多见于 50岁以上绝经期和绝经后
妇女,50-59岁为高峰,临床表现为阴道
不规则出血。
? 病因:未明。
? 病理变化,
? 肉眼,
? 1.弥漫型
? 2.局限型
? 镜下,
? 1.腺癌
? 2.腺鳞癌
? 3.腺棘癌
腺癌 腺鳞癌
? 扩散,
? 1.直接蔓延:向上达子宫角、输卵管、卵巢和其他
盆腔器官;向下至宫颈管和阴道;向外侵透肌层达
浆膜,蔓延至输卵管和卵巢,累及腹膜、大网膜。
? 2.淋巴道转移, 宫底部癌多转移至腹主动脉旁淋巴
结;子宫角部癌多转移至腹股沟淋巴结;累及宫颈
管的癌多转移至宫旁、髂内外、髂总淋巴结。
? 3.血道转移:肺、肝、骨。
? 临床病理联系,
? 主要为 阴道不规则出血,诊断性刮宫病理检查可明
确诊断。
? 预后
? 早期发现,早期治疗,预后较好。
? 七、子宫平滑肌瘤 ( leiomyoma of the uterus)
? 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肿瘤,30岁以上妇
女发病率高达 70%。绝经后可萎缩。
? 病理变化,
子宫平滑肌 瘤
第二节 滋养层细胞疾病
(gestational trophoblastic diseases,GTD)
? 其共同特征为 滋养层 异常。患者血清和尿液中 人类
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 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HCG)含
量高于正常妊娠,可作为临床诊断、随访观察和评
价疗效的辅助指标。
? 一、葡萄胎 ( hydatidiform mole)
? 又称水泡状胎块,我国多见,好发于 20岁以下和 40
岁以上的妇女,我国发病率为 1/150。
? 病因和发病机制,
? 病因未明。 90%以上完全性葡萄胎染色体核型为
46XX。 10%为 46XY。部分性葡萄胎核型多为
69XXX或 69XXY。
? 病理变化, 肉眼:灰白色
透明或半透明串状葡萄样
物。镜下:( 1)绒毛因间
质高度水肿而增大;( 2)
绒毛内血管消失,或见少
量无功能毛细血管,内无
红细胞;( 3)滋养层细胞
不同程度增生、轻度异型。
葡萄胎
正常 绒毛
? 临床病理联系,
? ( 1) 子宫反复不规则出血
? ( 2) 子宫明显增大
? ( 3) HCG升高
? 预后,
? 彻底清宫后, 多能痊愈 。 10%可转变为侵蚀性葡
萄胎, 2.5%左右可恶变为绒毛膜癌 。 部分性葡萄
胎极少演变为绒毛膜癌 。
葡萄胎
? 二、侵蚀性葡萄胎
( invasive mole)
? 病变特点为 水泡状
绒毛浸润到子宫壁
肌层, 形成紫蓝色
出血坏死结节 。 镜
下:滋养层细胞增
生程度和异型性比
良性葡萄胎显著 。
常见出血坏死, 可
查见水泡状绒毛,
坏死绒毛 。
侵蚀性葡萄胎
? 三、绒毛膜癌 ( choriocarcinoma)
? 是 滋养层细胞 发生的高度恶性肿瘤 。
? 大约有 50%发生于葡萄胎后; 25%发生于流
产后; 20%发生于正常分娩后; 5%发生于早
产和异位妊娠 。 30岁左右女性多见 。
临床病理联系,
( 1) 具有葡萄胎的表现; ( 2) 彻底清宫
后阴道仍出血; ( 3) 可发生肺, 阴道和脑
的转移; ( 4) 转移灶可自行消失 。
? 病理变化
? 肉眼,
癌结节质软, 色
暗红或紫蓝色 。
? 镜下,
无血管, 无间质,
由细胞滋养层细胞
和合体滋养层细胞
构成 。 癌细胞不形
成绒毛和水泡状结
构 。
绒毛膜癌
? 扩散
? 1.直接蔓延:子宫颈, 阴道
壁, 输卵管, 阔韧带等 。
? 2.转移:常血道转移到肺,
其次为阴道, 脑, 肝, 肾
等 。
? 临床病理联系,
? ( 1) 阴道持续不规则流血
? ( 2) 血或尿中 HCG持续
升高
? ( 3) 不同部位转移灶引起
的不同症状
? 预后:化疗后, 死亡率在
20%以下 。
绒癌肝转移
第三节 卵巢肿瘤
一、卵巢上皮性肿瘤
?占卵巢肿瘤 90%,分良、恶、交界性。多源于
卵巢表面上皮,依上皮类型分为浆液性、粘液
性和子宫内膜样。
? (一)浆液性肿瘤
? 浆液性囊腺瘤是卵巢最常见的肿瘤,良性和交界性
多见于 20-40岁,囊腺癌年龄较大。
? 病理变化,肉眼,单个或多个囊腔。大量实体和乳头
出现应疑为癌。
浆液性囊腺瘤 浆液性乳头状囊腺瘤
? 镜下,
? 良性,囊腔上皮为单层立方或矮柱状,有较宽乳
头形成,细胞无异型性。
? 交界性,细胞层次增加不超过 3层、异型,无间
质破坏、浸润。
? 恶性,细胞层次超过 3层,间质浸润。
浆液性乳头状囊腺瘤 交界性浆液性囊腺瘤
浆液性乳头状囊腺癌
浆液性乳头状囊腺癌
(二)粘液性肿瘤
?较少见。 85%为良性和交界性,余为恶性。
?病理变化, 肉眼,多个囊腔。若有较多乳头和实性
区域、出血、坏死及包膜浸润,可能为恶性。
卵巢粘液性囊腺瘤
镜下, 良性,囊腔被覆单层高柱状上皮。 交
界性,含较多乳头结构,细胞层次多,但不超
过 3层。 恶性,细胞异型性明显,复杂的腺体
和乳头,有出芽、搭桥及实性巢区,间质浸润。
粘液性囊腺瘤
卵巢粘液性囊腺癌
第四节 乳腺疾病
? 乳腺解剖结构和各部位主要病变,
正常乳腺组织结构 (静止期 )
一、乳腺增生性病变
?(一)乳腺纤维囊性变
? ( fibrocystic change of the breast)
? 是最常见的乳腺疾患,25~45岁妇女为高发年
龄,绝经前达发病高峰,临床表现为 乳腺肿
块 。
? 病因,
? 与卵巢功能失调,雌激素水平升高,刺激乳
腺组织增生有关。
?病理变化,
? 1.非增生型纤维囊
性变
? 肉眼:常为双侧,
多灶性小结节性分
布,边界不清,囊
肿大小不一、多少
不等。大的囊肿含
有半透明的浑浊液
体,表面呈蓝色,
称作蓝顶囊肿。
? 镜下,囊肿被覆上皮
多为扁平上皮,也可
为柱状或立方上皮,
也可完全缺如,仅见
纤维性囊壁。腔内偶
见钙化。若囊肿破裂,
内容物进入间质,可
导致炎症反应和间质
纤维组织增生、玻璃
样变。囊肿上皮可见
大汗腺化生。
乳腺非增生性纤维囊性变
? 2.增生性纤维囊性变
? 病变,囊肿形成、间质纤维增生、末梢导管
和腺泡上皮增生。上皮层次增多、形成乳头
突入囊内,乳头顶部互相吻合,构成筛状结
构。囊肿上皮异型增生,应视为癌前病变。
乳腺增生性纤维囊性变
依上皮增生程度
不同,分为:轻
度增生、旺炽性
增生、非典型增
生、原位癌。
? (二)硬化性腺病( sclerosing adenosis)
? 是增生性纤维囊性变的一少见类型。主要特
征为小叶末梢导管上皮、肌上皮和间质纤维
组织增生。
? 病理变化,
? 肉眼:灰白质硬,与周围乳腺界限不清。
? 镜下:终末导管的腺泡书目增加,小叶体积
增大,轮廓尚存。病灶中央部位纤维组织不
同程度增生,腺泡受压扭曲,病灶周围腺泡
扩张。腺泡外层的肌上皮细胞明显可见。偶
然可见腺泡明显受挤压,管腔消失,成为细
胞条索,组织图像与浸润性小叶癌相似,应
注意。
硬化性腺病
? 二、乳腺纤维腺瘤
( fibroadenoma)
? 是乳腺最常见的良
性肿瘤,多见于 20-
30岁之间。单个或
多个,单侧或双侧
发生。
? 病理变化,
? 主要由增生的纤维
间质和腺体构成。
乳腺纤维腺瘤
? 三、乳腺癌 ( carcinoma of the breast)
? 概念 乳腺 终末导管小叶单元上皮 发生的恶性
肿瘤。
? 居女性恶性肿瘤 第一位 。发生年龄在 40~60岁
之间,35岁以前少见。
? 病因及发病机制,
? 1.雌激素水平增高 可刺激乳腺导管上皮增生 。
? 2.遗传因素 发病高 2~3倍 。
? 3.长时间大剂量接触放射线 。
? 4.病毒感染 在人类尚未证实 。
? 临床表现,早期为
单发的 无痛性肿
块 ;以后表面不
光滑, 质硬, 与
皮肤粘连不活动 。
多位于乳腺外上
象限, 其次是乳
腺中央区和内上
象限 。
? 病理变化,
? 1.非浸润性癌
? ( 1)导管内原位癌
(intraductal carcinoma in situ)
? 发生于乳腺小叶的终末导管,导管明显扩张,
癌细胞局限于扩张的导管内,导管基膜完整。
导管内原位癌不经任何治疗,20年后,30%
可发展为浸润癌。根据组织学改变分为粉刺
癌和非粉刺型原位癌。粉刺癌发展为浸润癌
的几率高于非粉刺型导管内癌。
? ( 1)粉刺癌( comedocarcinoma)
? 病理变化,
? 肉眼:一半以上位于乳腺中央部位。肿块明显、质
地硬。切面可见扩张的导管内含灰黄色软膏样坏死
物质,挤压时可溢出,状如皮肤粉刺,称粉刺癌。
镜下:癌细胞体积大,胞
质嗜酸,分化不等,大小不
一,核仁明显,核分裂像多
见。癌细胞呈实性排列,中
央可见坏死,为其特征性改
变。坏死区可钙化。导管周
围见间质纤维组织增生和慢
性炎细胞浸润。
粉刺癌
? 2)非粉刺型导管内癌
( noncomedointraductal
carcinoma)
? 病变:癌细胞异型性不
如粉刺癌明显,体积较
小,形态较不规则,无
坏死或仅有轻微坏死。
癌细胞在导管内,可呈
实体、乳头状、筛状和
小管状排列。间质纤维
组织增生也不如粉刺癌
明显。 非粉刺型导管内癌
? ( 2)小叶原位癌( lobular carcinoma in situ)
? 小叶原位癌发生于乳腺小叶的末梢导管和腺泡。其内
充满实体排列的癌细胞,癌细胞较导管内癌的癌细胞
小,大小形状较一致,核圆形或卵圆形,核分裂像罕
见。癌细胞未突破基膜。一般无癌细胞坏死,也无间
质纤维组织增生和炎症反应。约 30%累及双侧乳腺,
常为多中心性,肿块小,不易扪及。
小叶原位癌
? ( 3)佩吉特病( paget
disease) 伴有或不伴有间质
浸润的导管内癌的癌细胞 沿
乳腺导管向上扩散,累及乳
头和乳晕,在表皮内可见大
而异型、胞质透明的肿瘤细
胞。乳头乳晕出现渗出和浅
表溃疡,皮肤增厚粗糙,呈
湿疹样改变,又名湿疹样癌。
佩
吉
特
病
? 2.浸润性癌
? ( 1)浸润性导管癌
( 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
? 由导管内癌发展而来,癌
细胞突破导管基膜向间质
浸润,是 最常见 的乳腺癌
类型,占乳腺癌的 70%左
右。
? 病理变化,
? 肉眼:灰白色、质硬,切
面沙砾感,无包膜,活动
度差。可见乳头下陷,橘
皮样外观,卫星结节、溃
疡。
? 镜下,
? 形态多种多样,癌细胞
排列成巢状、团索状,
或伴少量腺样结构。可
保留原有导管内原位癌
结构或完全缺如。癌细
胞异型性明显。间质有
致密纤维组织增生,癌
细胞在间质内浸润生长。
根据癌实质和纤维组织
间质比例不同分为:单
纯癌、硬癌、和髓样癌 。 浸润性导管癌
? ( 2)浸润性小叶癌( invasive lobular carcinoma)
? 由小叶原位癌突破基膜向间质浸润所致,约占乳
腺癌的 5%-10%左右。约 20%累及双侧乳腺,在乳
腺中呈弥漫性多灶性分布,不易被临床和影像学
检查发现。 病变,肉眼:切面呈橡皮样,灰白质
韧,与周围组织无明确界限。
镜下:癌细胞小、大小一致,核分裂像少
见。癌细胞呈单行串珠状或细条索状浸润于
纤维间质之间,或环行排列在正常导管周围。
乳腺浸润性小叶癌
扩散,
1.直接蔓延 癌细胞沿导管直接蔓延, 可累及相应
的乳腺小叶腺泡, 或沿导管周围组织间隙向扩散
到周围脂肪组织, 甚至累及胸大肌和胸壁 。
2.淋巴结转移 最常见 。 向腋窝, 锁骨上下, 乳内
动脉旁和纵隔淋巴结转移 。
3.血道转移 晚期,经 淋
巴途径入静脉,依次转移
到肺、肝、骨骼等。
? 雌激素和孕激素受体
? 在正常乳腺上皮细胞的胞核内均含有 雌二醇
受体 ( estrogen receptor,ER)和 孕激素受
体 ( progesterone receptor,PR),激素在细
胞核内与受体形成二聚体的激素 -受体复合
物,促使 DNA复制,启动细胞分裂周期。阻
断 ER,PR的作用环节可抑制乳腺癌的生长 。
? ER,PR均阳性 的乳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效
果显著,存活时间长,二者均阴性者疗效差
存活时间短。
? C-erbB-2癌基因蛋白和 ER 表达有一定相
关性,前者阳性表达时,后者多为阴性,
细胞增殖活性高,预后差。应用抗 c-
erbB-2单克隆抗体对 c-erbB-2过度表达并
有转移的乳腺癌采用靶向治疗已试用于
临床。目前检测乳腺癌组织中 ER,PR、
c-erbB-2已经成为指导临床治疗乳腺癌和
判断预后的常规手段。
第五节 前列腺疾病
一、前列腺增生症( prostatic hyperplasia)
?又称结节状前列腺增生、前列腺肥大。多发生于前列腺
的内区、移行区、尿道周围区。
?病理变化,肉眼,结节状。腺体增生为主,淡黄色、质
软、切面见蜂窝状腔隙,挤压有前列腺液流出。纤维平
滑肌为主,质硬、灰白,与周围正常组织界限不清。
?镜下:主要成分为 纤维、平滑肌、腺体 。腺
上皮有 2层细胞,内层呈柱状,外层为立方或
扁平,完整基膜包绕。细胞向腔内呈乳头状或
形成皱折。腔内淀粉样小体。极少恶变。
前列腺增生
二、前列腺癌( prostatic cancer)
?源自前列腺上皮,多发于 50岁后。癌上皮也
有雄激素受体,激素与受体结合,促进肿瘤生长。
?病理变化,
?肉眼:多发于周围区,后叶多见。切面结节状、韧
硬、界限不清。
?镜下:多为高分化腺癌。腺泡较规则、拥挤,腺上
皮为单层立方或柱状,基底细胞常缺。核大、空泡
状,核仁大、单个或多个。高分化腺癌可靠证据:
包膜、淋巴管、血管、周围神经浸润。
?血道转移主要至骨 。
大腺泡腺癌 小腺泡腺癌
实体状腺癌 髓样癌
前列腺筛状腺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