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
第十二章 国民经济统计概述
? 12.1 国民经济统计的基本内容和基本原则
? 12.2 国民经济统计的主要分类
? 12.3 国民经济统计常用基本指标
? 12.4 国民经济统计常用分析指标
12-2
学习目标
? 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基本框架
? 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原则
? 国民经济统计主要分类
? 国民经济生产、分配、最终使用指标
? 对外经济往来指标
? 国民经济资产负债与国民财富指标
? 国民生产、分配和最终使用分析指标
? 其他重要分析指标
12-3
第一节 国民经济统计的基本内容和基本原则
? 一、国民经济运行与国民经济核算
? 二、两大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 三、我国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基本框架
? 四、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原则
12-4
一、国民经济运行与国民经济核算
?,国民经济统计”也称“国民经济核算”,它
是以国民经济整体为对象而进行的一种统计
核算,藉此从数量角度研究国民经济运行的
条件、过程、结果及其内在联系。
? 国民经济是由全社会各单位、各部门构成的
有机整体,同时又是社会再生产各环节的总和,
是一个不断循环的宏观经济运行过程。
12-5
二、两大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国家或国际组织为统一规范国民经济核算而制定的一套宏观核算制度。
? 世界上曾经存在着两种不同模式的国民经济核算体
系:一种是,国民经济帐户体系”(简称 SNA),
另一种是,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简称 MPS)。
? 两大核算体系之间的主要差异。
? ⑴核算范围的差异。
? ⑵核算方法的差异。
? ⑶核算内容的差异。
? 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起,SNA已在世界范围内逐渐
取代了 MPS。 1993年,联合国统计委员会又通过新
修订的 SNA,目前它已成为普遍适用于世界各国国
民核算的国际标准。
12-6
三、我国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基本框架
? 我国原有的国民经济核算制度属于 MPS,自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起,我国的国民经济核
算体制开始逐步向国际通行的核算标准 (SNA)
转轨。 2002年国家统计局提出了, 中国国民
经济核算体系 (2002),。
? 我国现行的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基本框架
可以用图 12-1来反映。
12-7图 12-1 我国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基本框架
12-8
?,基本核算表”所包含的五大核算:
? 1.国内生产总值核算。以国内生产总值为核心指标,
对国民经济活动基本经济总量进行全面、系统的核

? 2.投入产出核算。运用投入产出表详细地反映国民
经济各产品之间、部门之间互相依存的技术经济联
系。
? 3.资金流量核算。以全社会资金运动为对象,核算
各部门资金的来源和运用。
? 4.国际收支核算。综合反映国家的国际收支平衡状
况、收支结构和外汇储备状况。
? 5.资产负债核算。反映一个国家在一定时点上的国
民经济资产和负债总量、结构。
12-9
四、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原则
? (一 )计量社会产品的生产性原则和社会性原则
?,生产性原则”是指国民经济核算应对生产活动的
全部有效成果进行计量。
?,社会性原则”是指作为核算对象的生产成果还必
须具有社会性,即不仅是生产者个人所需要的,而
且还是社会所需要的,是能得到社会承认的成果。
? (二 )国民经济核算的平衡原则
? 社会产品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三者在总量上应该是
恒等或平衡的。这就是所谓的“平衡原则”,国外
有的学者将这种关系称作“三方等价原理”。
12-10
第二节 国民经济统计的主要分类
? 一、国民经济统计与国民经济分类二、常住
单位与非常住单位的区分
? 三、国民经济核算的行业与部门分类
? 四、经济类型分类
12-11
一、国民经济统计与国民经济分类
? 通过分类,旨在将大量、丰富的国民经济核
算资料分门别类地加工整理,使之条理化、
系统化。也只有以科学的国民经济分类为基
础,才能正确地说明国民经济各部门、各环
节、各要素、各方面的相互联系和比例关系,
进而深刻地反映出国民经济的内在结构机制
和运行规律性。
? 国民经济分类涉及到三个基本问题:一是分
类对象,二是分类单位,三是分类标志。
12-12
二、常住单位与非常住单位的区分
?,常住经济单位”,是指在本国经济领土上具
有经济利益中心的机构型单位。一国的所有
的常住单位或所有机构部门构成该国的“国
民经济总体”;
? 所有与常住单位发生经济往来或存在经济联
系的非常住单位则统称为“国外”,其地位
是与国民经济总体相对应的。
12-13
三、国民经济核算的行业与部门分类
? (一)机构部门分类和活动部门分类
? 1,机构部门分类。按其在取得收入和支配收入、筹集资金和
运用资金的财务决策权同一性标准进行分类的一种方法。分
类的基本单位是能够拥有资产、承担负债,从事经济活动并
与其它单位进行经济交易的实体。
? 我国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常住单位分为四个机构部门:
? ( 1)非金融企业部门。
? ( 2)金融机构部门。
? ( 3)政府部门。
? ( 4)住户部门。
? 2.活动部门分类。按各基层单位活动性质的同类性对掌握生
产经营决策权的基层单位进行分类。这种分类存在层次差别,
根据分析的需要,可粗可细。
12-14
? (二)三次产业分类
? 第一产业:农业(包括林业、牧业、渔业
等);
? 第二产业:工业(包括采掘业、制造业、自
来水、电力、蒸汽热水、煤气)和建筑业;
? 第三产业:除上述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
他各业。
12-15
? (三)国民经济行业分类
? 行业分类是一个相对完备的国民经济分类体系,是
最为基本、也是最为重要的国民经济分类。
? 我国新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将国民经济分为 16
个门类,即:( 1)农、林、牧、渔业;( 2)采掘
业;( 3)制造业;( 4)电力、煤气及自来水的生
产和供应业;( 5)建筑业;( 6)地质勘查业、水
利管理业;( 7)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讯业;
( 8)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 9)金融、保险
业;( 10)房地产业;( l1)社会服务业;( 12)
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 13)教育、文化艺术
及广播电视业;( 14)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
( 15)国家机关、政党机关和社会团体;( 16)其
他行业。
12-16
四、经济类型分类
? 现行的分类标准 (1992年制定颁布 )将经济类型划分为
九种:
? ⑴国有经济。
? ⑵集体经济。
? ⑶私营经济。
? ⑷个体经济。
? ⑸联营经济。
? ⑹股份制经济。
? ⑺外商投资经济。
? ⑻港、澳、台投资经济。
? ⑼其他经济,即不便归类的或新近出现的其他经济类型。
12-17
第三节 国民经济统计常用基本指标
? 一、国民经济统计指标体系
? 二、国民经济生产指标
? 三、国民收入分配指标
? 四、对外经济往来指标
? 五、资产负债和国民财富指标
12-18
一、国民经济统计指标体系
? 最常用的国民经济总量指标。
产品生产指标:总产出、中间消耗、增加值、国内总产出、
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净值
收入分配指标:国民总收入、国民净收入、可支配总收入、
可支配净收入、国民收入
收入使用指标:总消费、总储蓄、净储蓄
投资积累指标:固定资产形成,资本形成、其他非金融投资、
金融资产获得、金融负债发生
流量
对外经济指标:国际收支总额、国际收支构成、各种国际收
支差额
资产指标:固定资产、存货、其他生产资产、土地和地下资
产、其他非生产资产、各种金融资产
负债指标:各种金融负债
财富指标:资产净值、国民财富
存量
人口和劳动力指标:人口数、劳动适龄人口数、劳动力资源、
就业劳动力、失业劳动力
图 12-2 常用国民经济统计指标
12-19
二、国民经济生产指标
? (一 )国内总产出
?,国内总产出”是指一定时期内国民经济各部门生产的社会
总产品的价值总量。
? 从实物形态看,社会总产品可分为货物和服务两大类。从价
值形态看,国内总产出是社会总产品完全价值的总和,其价
值构成为,(1)生产资料转移价值 c,包括劳动手段转移价值
(固定资产折旧 )c1和劳动对象转移价值 (即中间消耗 )c2 ; (2)
活劳动新创价值,包括必要劳动价值 v和剩余劳动价值 m 。
? 国内总产出包括了生产资料转移价值的大量重复计算,并且,
这种重复计算的程度还与生产组织的内部结构的变化有关。
国内总产出只是一个有关国民经济生产的“总周转量”指标,
它能够表明全社会生产活动的总规模,并能用于对国民经济
各部门间的技术经济联系进行投入产出分析,但不能说明国
民经济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12-20
? (二 )国内生产总值
? 国内生产总值简称 GDP,是由本国常住单位所创造的社会最
终产品的价值总量,同时又是全社会各常住单位所创造的增
加值的总和。
? 国内生产总值指标的优越性:一是覆盖了国民经济各行各业;
二是避免了中间消耗的重复计算,能确切地反映社会生产活
动最终成果的价值量;三是能完整地反映社会最终产品的实
物内容。四是具有国际可比性。
? 国内生产总值指标并不是万能的。它的主要缺陷是:计算生
产成果时,未将本应由企业承担却让外部承担的成本加以抵
扣。另外,该指标只是反映生产成果的指标,仅依靠该指标
并不能全面反映经济效益、生产效率和实际的生活福利。
12-21
? (三)国内生产总值核算的“生产法”和“使用法”
? 1.从生产角度计算 ──生产法
? GDP= ∑(各部门总产出-该部门中间消耗 )
? = ∑各部门的增加值
? 2.从使用角度计算 ──使用法 (或支出法 )
? GDP=总消费+总投资+净出口
? 在核算实践中,由于各种原因,不同方法的计算结
果会出现差异,西方国家通常以支出法的结果为准,
通过“统计误差”项目调整其他两种方法的计算;
我国则多以生产法的计算结果为准。
12-22
? (四)国内生产净值
? 国内生产净值 (net domestic product)简称 NDP,
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减去国民经济所有部门的
固定资产折旧。国内生产净值是一个没有任
何重复计算的社会生产最终成果指标。由于
在实际核算中,固定资产损耗的影响因素很
复杂,且具体的折旧计算方法又很多,每种
方法都存在一定的假定性,全社会在计算折
旧时也难以做到客观、统一,这些都会在某
种程度上影响到国内生产净值 (NDP)作为一个
宏观指标的客观性和稳定性。
12-23
三、国民收入分配指标
? (一 ) 国内生产总值核算的“分配法”
? 国内生产总值也可以从分配的角度进行核算,
这一核算过程中得到的分项指标,可以反映
一个国家收入初次分配的基本状况。
? 增加值 =劳动者报酬十生产税净额十折旧十营
业盈余
12-24
? (二 )国民总收入和国民净收入
? 国民总收入( Gross National Income)简称 GNI,是
核算期内所有常住单位取得的初次分配收入的总和。
该指标过去被称为国民生产总值,简称 GNP。
? GNP=GDP-付给国外的要素收入 + 来自国外的要素收入
= GDP+ 来自国外的要素收入净额
? 国民净收入=国民总收入-固定资产折旧
=国内生产净值+得自国外的要素收入净额
12-25
? (三 )国民可支配收入及其使用
?,可支配收入”,是指各机构单位或部门在核算期内通过初
次分配和再分配最终得到、可自主支配的全部收入;而“国
民可支配收入”则是指一国的所有机构部门可支配收入之和。
国民可支配总收入=国民经济各部门可支配总收入之和
=国民总收入+得自国外的经常转移收入净额
= GDP+得自国外的要素收入和经常转移收入净额
? 国民可支配净收入 =国民可支配总收入-固定资产折旧
? 各部门可支配收入与消费支出的差额就是“储蓄”,包含固
定资产折旧因素的称作“总储蓄”,扣除折旧因素的则称作
“净储蓄”。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储蓄之和就是“国民储蓄” 。
12-26
四、对外经济往来指标
? 我国现行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包括的主要项目有:
? (一)经常项目:指与国外交往而经常发生的收支往来。
? (二)资本和金融项目:该项目由资本项目和金融项目两部
分组成。资本交易引起资产所有权变更,金融交易则引起金
融资产和负债的变化。
? (三)储备资产变动:储备资产是中央银行拥有的可直接对
外支付的金融资产储备。
? (四)误差与遗漏:由于各个项目资料渠道不同或资料不完
整,以及记录时间差异,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误差,称为
“误差与遗漏”。该项目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起平衡数据的
作用。
? (五)各项目之间的平衡关系
? 误差差额= -(经常账户差额+资本和金融账户差额+储备资
产差额 )
12-27
五、资产负债和国民财富指标
? 经济流量与存量的区分,其实就是统计上关于时期
指标与时点指标的区分。前者是对某一时期之内的
现象水平连续观察和累计的结果,它有时间量纲 (指
标值大小与时期长短有关 );后者则是对某一时点之
上的现象水平进行瞬时观察的结果,它无时间量纲。
期初存量+期内流入量-期内流出量=期末存量
期末存量-期初存量=期内净流入 (+ )或流出量 (- )
? 经济分析意义上的“资产”,是指那些具有经济价
值、能够为其所有者带来某种经济收益的资源或权
益。经济资产具备两个基本特征:⑴有明确的所有
者;⑵具有经济利用价值。
12-28
固定资产 ( 机器、设备、厂房、建筑物、资本
化的矿物勘探费用和计算机软件等 )
生产资产
存货 ( 商品、物资、产成品、半成品、在制品
和原材料库存等 )
非 金 融
资 产
非生产资产 ( 土地、地下资源和有确切经济价值的专利权、
商标权等无形资产 )
货币黄金和特别提款权
流通货币和存款
贷 款
股票和其他股权
股票以外的证券
保险专门准备金
全部
经济
资产
金融资产
其他应收帐款
图 12-3 经济资产的分类
12-29
? 与金融资产相对应的概念是所谓“金融负债”。它是指一个
机构单位或机构部门对其他机构单位或机构部门的债务,负
债是金融债权的对应体。有一些金融资产不具有“债权”的
属性,如货币黄金和特别提款权,它们只有资产方,没有对
应的负债方。
?,国民财富”一般是指某个国家在特定时点上所拥有的各种
生产资产、非生产资产以及净金融资产的总和。
?,新国民财富” 将“国民财富”从传统理解的人造资产、自
然资源等领域,扩展到了人力资源和社会资本各方面。
?,积蓄财富”指标,被定义为一国国内生产总值 (GDP)减去
本期的消费、人造资产折旧以及自然资源的耗减之后的余额。
12-30
第四节 国民经济统计常用分析指标
? 一、国民生产分析指标
? 二、收入分配分析指标
? 三、最终消费和投资分析指标
? 四、其他重要的分析指标
12-31
一、国民生产分析指标
? (一)经济增长速度
? 采用当年价格计算的各个时期的 GDP,称为
“名义的 GDP”。如果采用固定价格、可比价
格或某个特定时期的价格来计算,则 GDP数
值变化就不包括价格因素的变化,称为“实
际的 GDP”。经济增长速度,应以消除了价格
变动影响的实际 GDP作为计算的基础。
12-32
? 从生产角度推算:
? 实际 GDP = 实际总产出 —实际中间投入
? 从最终使用角度推算:
? 实际 GDP = 实际总消费 +实际总投资 +实际出口 -实际进口
?
??现 价 总 产 出 现 价 中 间 投 入总 产 出 价 格 指 数 中 间 投 入 价 格 指 数
? ? ? ?现 价 总 消 费 现 价 总 投 资 现 价 出 口 现 价 进 口消 费 价 格 指 数 投 资 价 格 指 数 出 口 价 格 指 数 进 口 价 格 指 数
GDPGDP
GDP?
名 义紧 缩 价 格 指 数
实 际
GDP 100%
G D P ??
报 告 期 实 际经 济 增 长 速 度
基 期 实 际
GDP 100%
GDP??
名 义 指 数
紧 缩 价 格 指 数
12-33
? (二)各部门增加值在 GDP所占比重
? 该指标可以按三次产业分类计算,也可以按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计算。
? (三)各部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
? (四)社会劳动生产率
*100%GDP? 某 部 门 增 加 值 增 量某 部 门 经 济 增 长 贡 献 度 增 量
GDP?社 会 劳 动 生 产 率
社 会 劳 动 者 人 数
12-34
二、收入分配分析指标
? (一)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国民总收入
?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国民总收入是 GDP和 GNI与同期全国人口平均
数的比值,分别反映按人口平均的生产水平和收入水平。我国这两项指标计算结果差别很小。
? (二)各机构部门分配构成
? 利用国民经济分配的基本统计资料,可以分别计算各机构部门在初次分配和最终分配中所占的比重。
? (三)居民收入分配差异分析指标
? 由于三角形 OPC的面积 SA+B恒等于 1/2,所以:
? 基尼系数取值区间为 0~ 1,越接近 1,收入分配均衡程度越低。
A
AB
SG
S ??
2 1 21 / 2AA AB
AB
SSG S S
S ?? ? ? ? ?
12-35
100% C
45
0
A
B
O 100% P
洛伦兹曲线( L )
图 12-4 基尼系数
12-36
三、最终消费和投资分析指标
? (一)消费率和储蓄率
? 储蓄率 =1一消费率
(两者均按国民可支配总收入计算)
100%GDP??最 终 消 费 总 额消 费 率 可 支 配 总 收 入 或
100%GDP??储 蓄 总 额储 蓄 率 可 支 配 总 收 入 或
12-37
? (二)恩格尔系数
? 随着收入水平提高,恩格尔系数不断下降是一个普
遍规律。
? (三)投资率
? (四)消费和投资拉动系数
100%??食 品 支 出 额恩 格 尔 系 数 消 费 支 出 总 额
100%GDP??总 投 资投 资 率
100%GDP??消 费 或 投 资 增 量消 费 或 投 资 拉 动 系 数 增 量
12-38
四、其他重要的分析指标
? (一)外贸依存度
? 1.对外贸易依存程度
? 2.出口贸易依存度
100%GDP??商 品 和 服 务 的 进 出 口 总 额对 外 贸 易 依 存 度
100%GDP??商 品 和 服 务 的 出 口 额出 口 贸 易 依 存 度
12-39
? (二)财政收入占 GDP的比重
G D P 1 0 0 %GDP ?财 政 收 入财 政 收 入 占 的 比 重 =
G D P 1 0 0 %GDP??政 府 债 务 收 入政 府 债 务 收 入 占 比 重
12-40
? (三)教育科技投入占 GDP 或 GNI的比重
? 1.教育投入占 GNI的比重。
? 2.科技投入占 GDP的比重
政府公共教育经
费占 GNI的比重 100%GNI??政 府 公 共 教 育 支 出
R& D经费支出
占 GDP的比例 R & D 100%GDP??经 费 支 出 额
12-41
? (四)能源使用效率
? 1.单位 GDP生产所消耗的能源总量
? 2.GDP实际增长率与能源消耗量增长率之差
单位 GDP生产所
消耗的能源总量 = GDP生 产 用 能 源 消 耗 总 量
GDP实际增长率与能
源消耗量增长率之差 =
GDP实际
增长率
同期能源消
耗增长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