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传染病
主讲 师永红
第一节 结核病
概述, 结核病 (tuuberculosis)是由
结核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
累及全身各器官,以肺结核最常见。
特征, 肉芽肿性炎 ---干酪样坏死和
结核结节
?病因及发病机理
?基本病变及其转化规律
?肺结核病,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
?肺外器官结核病, 肠结核,结核性
腹膜炎,脑膜炎,泌尿生殖系统结
核病,骨与关节结核,
结核分支杆菌,
四型,人型、牛型,鸟型和鼠型;
传染途径,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
致病力:菌体所含的 脂质、蛋白、多
糖 三种化学成分有关。病因





?索状因子, 具有较高毒性作用,能破坏
线粒体膜,影响细胞的呼吸和氧化磷
酸化,
?蜡质 D, 与结核菌体蛋白一起注入机
体引起强烈变态反应,
?磷脂, 使炎症灶中的巨噬细胞转变
为类上皮细胞,
?另外脂质还可保护菌体不易被消化使结
核菌在巨噬细胞内长期存活,





?蛋白, 引起免疫反应,组织坏死
和全身中毒症状,并在结核结节
形成中发挥作用
?多糖类, 引起局部中性细胞浸润;
作为半抗原参与免疫反应




?结核病的发生和发展取决于很多因
素,其中最重要的是感染的 菌量,
毒力大小 和机体的反应性 (免疫反应
或 变态反应 ),免疫反应和变态反应
在结核病时常同时出现,免疫反应中
T细胞起主要作用,
?T淋巴细胞 --致敏的 T淋巴细胞 --T淋
巴细胞分裂增殖,释放各种淋巴因
子, 巨噬细胞趋化因子,集聚因子,
移动抑制因子和激活因子,使吞入
的结核菌更易被水解,消化和杀灭,
表现为结核结节的形成,
?迟发性过敏反应:巨噬细胞坏死 ---
干酪样坏死





二, 基本病变及其转化规律
1、渗出为主
2、增生为主
3、坏死为主
1、渗出为主的病变
?早期或机体免疫力低下,菌量多毒力强
变态反应较强时。
?病变特征:浆液性炎或浆液纤维素性炎;
?部位:好发于肺、浆膜、滑膜、脑膜;
?结局:完全吸收 ;
转变为以增生为主或坏死为主的
病变;
2、增生为主的变化
?机体免疫力较强或菌量较少,毒力
较低 ;
?特征:结核结节 (tubercle)或结核
肉芽肿。
?肉眼,境界分明,灰白灰黄半透明,
微隆起于器官表面,粟粒大。
?镜下,由类上皮细胞,Langhans
巨细胞加上外围局部聚集的淋巴细
胞和少量反应增生的纤维母细胞组
成。
?结局:吸收、纤维化
3,坏死为主的变化
?机体抵抗力低或变态反应强烈,
菌量多毒力强;
?由渗出性和增生性病变继发 干酪样
坏死 (caseous necrosis),
?特征:
肉眼,淡黄、质实细腻、质软;
镜下,红染无结构、颗粒状 ;
灶内常含有一定量的结核菌,
尤其在坏死不完全的外周区域,菌
量往往较多。
?结局:吸收、钙化、液化
?上述三种病变可同时存在或以某一
种改变为主,而且可相互转化, 因
此结核病在同一器官或不同器官可
表现出复杂的病理变化,
基本病变的转化规律
?结核病的发展和结局取于机体抵抗力和
结核菌致病力,当抵抗力增强,转向愈
复 ; 反之,转向恶化,
(1) 转向愈复 表现为病变的吸收消散,
纤维化、纤维包裹和钙化;
(2) 转向恶化 表现为病灶扩大和溶解
播散;
三, 肺结核病
(pulmonary tuberculosis)
结核菌主要经 呼吸道 侵入人体,肺
是发生结核病最常见的器官, 由于
初次 感染和 再次 感染结核菌时机体
的反应性不同,肺部病变的发生和
发展各有特点故肺结核病可分为 原
发性 和 继发性 两大类,
(一) 原发性肺结核病
(primary pulmonary
tuberculosis)
指 初次 感染结核菌后所发生的肺结
核病,发病初期,缺乏 免疫力,随
病变进展,机体逐步产生免疫力,
同时出现变态反应。
?病变部位, 上叶下部或下叶上部;
?病变,<1.5cm灰白、实性病灶,以渗
出为主;
?病变特点, 肺原发综合征 (primary
complex)指肺的原发灶、结核性淋巴
管炎和肺门淋巴结结核; X线:哑铃
型;
? 病程, 短;
?结局, 绝大多数自然痊愈;
少数:通过 淋巴道播散,引起多处
淋巴结结核(支气管分支、气管旁、
纵隔、颈部及锁骨上淋巴结;
通过 支气管播散,形成空洞和小叶
性干酪样肺炎;
通过 血道播散 引起全身性粟粒性结
核病,
(二)继发性肺结核
(secondary pulmonary
tuberculosis)
?定义, 指机体 再次 感染结核菌所引
起的肺结核病
?好发年龄, 成人
?免疫力, 强
?病变部位, 肺尖
?病变特点,以增生为主,易发生干
酪样坏死;
?病程, 长
二、继发性肺结核病
结局,
?支气管播散为主引起病变在肺
内演变,
?血道和淋巴道播散少见,
?根据病变特点和临床表现可分
为六个类型,
(1) 局灶型肺结核
(2) 浸润型肺结核
(3) 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
(4) 干酪样肺炎
(5) 结核球 (结核瘤 tuberculoma)
(6) 结核性胸膜炎
(1) 局灶型肺结核
?早期 ;
?肺尖下 2-4CM处 ;
?D<1cm,界清结节;
?病变以增生为主;
?抵抗力强时纤维化,钙化 ; 可发展
为浸润型肺结核,
(2) 浸润型肺结核
?由局灶型抵抗力降低时发展而来,
锁骨下区 。
?周围出现 渗出性病变,中央发生干
酪样坏死;
?病灶 〉 2CM,界不清;
?镜下, 病灶中央为干酪样坏死,病
灶周围肺泡腔内充满浆液,单核细
胞,淋巴细胞和少量中性粒细胞,
结局:
?好转 ---吸收和纤维化、包裹及钙
化 ;
?恶化 ----干酪样坏死物液化溶解经
支气管( 1)排出形成:
急性 薄壁空洞 — 塌陷,随后纤维化;
开放性愈合;空洞经久不愈,发展为
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
( 2)播散形成:干酪样肺炎。
(3) 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
?慢性肺结核的常见类型;
?肺内可见形状不规则,大小不一
的 厚壁空洞,多位于 右肺上部 ;
?空洞壁:干酪样坏死、结核性肉
芽组织和纤维组织;
?在同侧或对侧肺组织尤其 下叶
?由支气管播散引起的新旧不一
的病灶;
?部位愈下病变愈新;
?肺组织广泛纤维化,与胸膜粘连;
?大咯血,气胸,脓气胸,喉结核,
肠结核,肺心病;
(4) 干酪样肺炎
?浸润型 /急慢性空洞型肺结核播散;
?机体 抵抗力极差 和 敏感性过高 的患
者;
?大量结核菌经支气管播散在肺内形
成 广泛渗出性病变,并很快发生 干
酪样坏死;
?受累肺叶肿大实变干燥,切面淡黄
干酪样,液化形成多数边缘不整齐的
急性 无壁空洞 而引起肺内播散,
(5)结核球
? 是孤立的有纤维包裹,境界分明的
球形干酪样坏死灶,直径 2-5cm,单
个,肺上叶,相对静止,
? 形成,
1,浸润型肺结核好转时干酪样坏死
灶发生纤维包裹,
2,干酪样坏死物填塞空洞,
3,多个结核病灶融合,
结局:
? 相对静止;
? 液化播散 ;
1.渗出性,儿童青少年,原发综合征
同侧胸膜,结核杆菌播散至胸膜,
浆液纤维素性炎,痊愈 或胸膜增厚
粘连。
2.增生性,肺膜下结核病灶直接蔓延
至胸膜所至。肺尖胸膜处,增生性
病变为主,纤维化痊愈胸膜增厚粘
连,
(6) 结核性胸膜炎
三、肺结核病血行播散所致病变
1,急性全身性粟粒性结核病:
结核菌在短时间内一次或多次侵入肺静
脉至全身;
肉眼,分布均匀、大小一致(粟粒)、灰
白、界清结节;
镜下,增生为主,偶有渗出或坏死;
结局,病情凶险,及时治疗预后良好,少
数可死于结核性脑膜炎和结核性败血症,
2.慢性血源播散性全身性结核:
?急性病变 迁延 3周 以上或结核菌在 长
时间内多次少量 入肺静脉;
?肉眼:分布不均、大小不一,性质
不同,新旧不等的病变;
?镜下:同时可见增生、渗出和变质
性病变;
3、急性肺粟粒性结核病
发生 ( 1) 肺门、纵隔和支气管旁淋巴
结坏死物破如临近体静脉或含结核菌
的淋巴液回流至胸导管再如体静脉,
经肺动脉播散;
( 2)急性全身性粟粒性结核的一部分;
结核菌在短时间内一次或多次入血;
肉眼,分布均匀、大小一致(粟粒)、
灰白、界清结节;
镜下,增生为主,偶有渗出或坏死;
4、慢性肺粟粒性结核病
发生, 肺外器官结核灶内的结核杆菌
间歇入体静脉,经肺动脉播散;
肉眼,病变分布和大小不均匀、新旧
不等;
镜下,增生为主;
病程,长;
5、肺外器官结核
?仅有少量结核菌经原发灶中的 毛细
血管 侵入血流,在肺外器官 (如骨,
关节,肾,输卵管,附睾 )形成潜伏
病灶,成为肺外器官结核病的来源,
?含菌痰液下咽引起消化道结核;
?皮肤结核由损伤皮肤直接感染所致;
?淋巴结结核由淋巴道播散所致;
三,肺外器官结核病
1,肠结核病
2,结核性脑膜炎
3,结核性腹膜炎
4,泌尿生殖系统结核病
5,骨与关节结核病
?原发性, 少见,小儿,肠原发综合
征(结核性溃疡、淋巴管结核和肠
系膜淋巴结结核),
?继发性, 继发于活动性空洞型肺结
核,
?部位,回盲部多见,空肠下段,回
肠肠结


?溃疡型,干酪样坏死脱落形成表浅、
半环状,鼠咬状溃疡;周边和底部
为结核性肉芽组织 (底部 );浆膜面
纤维素渗出; 瘢痕收缩致肠腔狭窄
(溃疡长轴垂直于肠管),
? 增生型, 大量结核性肉芽组织形
成和纤维组织显著增生,肠壁肥厚
或息肉形成,致肠腔狭窄,
结核性腹膜炎
?青少年多见;
?腹腔内结核直接蔓延,溃疡型肠结
核,肠系膜淋巴结结核,结核性输
卵管炎;少数为 腹膜外结核血道播
散 ;
? 分 干、湿两型,混合者居多
?湿型, 腹腔内有大量浆液纤维素
性渗出液 (腹水呈草黄色或血性 ),
肠壁浆膜,腹膜密布粟粒大结核结
节,不粘连,
?干型, 腹膜有结核结节,大量纤
维素性渗出物,引起腹腔器官广
泛粘连,
3、结核性脑膜炎
?发生( 1) 肺原发综合征血行播散,
小儿 多见 ; ( 2)肺及肺外结核病灶
血行播散,成人少见;( 3)脑实质
内的结核球液化溃破,大量结核菌
进入蛛网膜下腔,
?部位:脑底部 (脑桥,脚间池,视
神经交叉,大脑外侧裂 ) ;
?病变:
( 1)蛛网膜下腔有大量灰黄色混浊
胶冻样物 (浆液、纤维素、巨噬细
胞、淋巴细胞 渗出,常有干酪样
坏死 );
( 2)脑室脉络丛及室管膜处可见结
核结节,
( 3)重者引起 脑膜脑炎 ;
( 4)病程长,多发性脑软化;
( 5)蛛网膜粘连引起 脑积水,
4、泌尿生殖系统结核病
(1) 肾结核
(2) 生殖系统结核病
(1) 肾、输尿管和膀胱结核
?单侧多见,病变起始于 皮髓质交界处 或肾
乳头,
?局灶性病变 -干酪样坏死 -侵及乳头破入肾
盂,形成空洞;播散引起输尿管和膀胱结
核;
?输尿管和膀胱黏膜结核性溃疡和肉芽组织,
累及肌层,引起输尿管 壁增厚,腔狭窄,
肾盂积水或积脓。膀胱容积缩小,对侧输
尿管口狭窄;
(2) 生殖系统结核病
?男性,泌尿系统结核波及输精管和
附睾 (表现为附睾肿大疼痛等 )
?女性,以输卵管结核多见,血道淋
巴道播散 或邻近器官直接蔓延,
5,骨与关节结核病
?血行播散;
?儿童和青少年多见;
?若病变累及软组织和皮肤,可穿破
皮肤形成 窦道,
(1)



?脊椎结核最常见,
脊椎骨 (胸 10-腰 2),指骨,股骨下
端,胫骨上端,
?病变类型,
干酪样坏死型, 多见,骨质破坏形
成死骨;
增 生 型, 形成大量结核性肉芽组
织,无死骨形成;
?冷脓肿,当骨结核干酪样坏死穿破
骨皮质,侵犯周围软组织,
引起干酪样坏死和结核性
肉芽组织,
? 坏死物质液化后可在骨旁或随筋
膜流到远处形成结核性脓肿,无红
热痛,
(2) 关节结核
发生,继发于骨结核,侵犯关节软
骨和滑膜;
部位,常侵犯髋,膝,踝,肘关节;
病变,关节滑膜上有结核性肉芽组
织形成,关节腔内有浆液,纤维素
渗出, 关节鼠,关节强直,
第三节 伤寒
(typhoid fever)
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全身性单核巨
噬系统细胞增生。消化道传染,以回
肠末端淋巴组织病变突出;
全身性单核巨噬系统,淋巴结、肝、
脾、骨髓、咽、扁桃体、肠道等淋巴
组织。
病因, 伤寒杆菌, G-,沙门氏菌 D族;
1,菌体的, O”,鞭毛, H”以及表面
,Vi”抗原均能引起机体产生免疫
反应;
2,菌体释放的强烈的 内毒素 是致病的
主要原因;
传染途径,消化道, 污染的食物;
夏秋季节多见, 儿童和青壮年居多;
感染后, 获得牢固的免疫力;


潜伏期 ---伤寒杆菌 经 消化道 至胃,被
胃酸杀灭;当菌量多或胃酸少时,经
入小肠,穿过黏膜上皮侵入 肠壁淋巴
组织及肠系膜淋巴结,被巨噬细胞吞
噬并在其中繁殖,随淋巴液流动经胸
导管入血致 菌血症,引起 全身单核巨
噬系统增生 ;
肠黏膜坏死 ---胆囊中繁殖的伤寒杆
菌再次入肠,使已致敏的淋巴组织
发生过敏反应 ;
败血症 ---单核巨噬系统中繁殖的伤
寒杆菌再次入血并产生毒素;




急性增生性炎:主要为 巨噬细胞增
生, 并 具有很强吞噬能力,可吞噬,
伤寒杆菌, 受损的淋巴细胞, 红
细胞, 坏死的碎屑形成 伤寒细胞,
这些伤寒细胞常聚集团形成伤寒小
结 (typhoid nodule)或 伤寒肉芽肿 。
(灶内无中性粒细胞浸润 )
(一 ) 肠 道 病 变
1.好发部位,
2.病变分期, 四期 每期约一周
(1) 髓样肿胀期 ( 1周 )
镜下 伤寒肉芽肿
大体 滤泡肿胀 突出表面
灰红 质软 凹凸不平
(2) 坏死期 ( 2周 )
肿胀的淋巴组织中性出现多数坏
死灶,并融合扩大,灰白或灰绿色;
原因,变态反应
(3) 溃疡期
形状:圆形或椭圆形, 长轴平行于
肠管;
边缘隆起;
底部高低不平;
深度达肌层;
易穿孔出血;
(4) 愈合期 肉芽组织增生;
不引起肠狭窄;
(二 ) 其它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病变
1,淋巴结 ┐ 巨噬细胞增生
2,脾脏 ─│ 伤寒肉芽肿形成
3,肝脏 ─│ 坏死灶形成
4 骨髓 ─┘
前三个脏器肿胀,骨髓不肿胀,增生
的巨噬细胞挤压粒细胞系统以及毒素的
作用 ----外周血白细胞减少,同时骨髓
吞噬伤寒菌最多,培养阳性率达 90%。
(三 ) 其 它 脏 器 病 变
1.胆囊
2.心肌 ( 颗粒变性 )
3.肾 ( 颗粒变性 )
4.皮肤 ( 玫瑰疹 )
5.肌肉 凝固性坏死 (蜡样变性 )
四, 并发症
1,肠出血 肠穿孔
最严重并发症 最易在溃疡期
2.支气管肺炎
3,其它 骨髓 脑膜 肾 关节
五, 结局
1.多痊愈
2.少数因败血症 肠穿孔 肠出血死

3.部分复发
六,临床病理联系
?持续高热
?相对缓脉
?脾肿大
?皮肤玫瑰疹
?外周血白细胞减少
第四节 细菌性痢疾
(bacillary dysentery)



?痢疾杆菌引起的急性纤维素性渗出
性炎(假膜性肠炎),多见儿童
夏秋季节好发;
二 病因、传染途径及发病机理
病因,痢疾杆菌 甲 志贺氏 外毒素
乙 福氏 最多
丙 鲍氏 内毒素
丁 宋氏
传染方式,消化道, 污染的水源和食物;
机理,结肠内繁殖, 侵入肠黏膜上皮, 在
固有膜繁殖并释放内毒素 ( 1) 肠黏膜炎
症; ( 2) 内毒素入血 ---毒血症;
三 病理改变及临床病理联系
好发部位, 结肠, 乙状结肠和直肠
类型,
1.急性细菌性痢疾
2.中毒性细菌痢疾
3.慢性细菌性痢疾
1、急性细菌性痢疾( 假膜性炎)
初期,急性卡他性炎 (粘液性卡他 )
发展,特征性假膜性炎, 呈灰白, 暗红
灰绿膜状物;
病理,大量渗出的纤维素, 中性粒细
胞, 黏膜坏死, 脱落 ---溃疡大小不
一 形状不一 较浅溃疡, 偶尔穿孔;
其它, 肠系膜淋巴结 脾肿大
肝 心 肾 脑可变性 坏死;
临床表现
( 1) 毒血症 ----全身中毒症状
( 2) 肠道症状:
a,腹痛
b,腹泻 开始粘液稀便
以后为 粘液脓血便
c,里急后重
( 3) 严重,脱水, 电解质紊乱,
血压下降
结局
?多数痊愈
溃疡 小者无明显瘢痕
大者为浅表瘢痕, 很少引起
狭窄
? 少数 转为慢性 >2月
? 严重产生并发症:
肠穿孔、肠出血、多发性浆液性
关节炎 (大关节)
2、中毒性细菌痢疾
?多见 2--7岁儿童
?多由毒力弱的福氏, 宋氏菌引起
?机体对毒素强烈的过敏反应 ---严重
毒血症
? 肠道病变,很轻 无假膜性炎
a.卡他性炎
b.滤泡性肠炎
?严重全身中毒症状
可出现中毒性休克, 心力衰竭
?无明显腹痛, 腹泻, 脓血便
结局 预后差
临床表现
3、慢性细菌性痢疾
?病理改变
肠道病变:新旧混杂, 此起彼伏
a.溃疡;
b.溃疡边缘:炎性息肉;
c.肠壁纤维组织增生;
肠壁厚 -----狭窄;
( 1) 中毒症状:不明显
?临床表现:
( 2) 肠道症状:
a,腹痛, 腹泻, 腹张
b,腹泻, 便秘交替进行
c,急性发作 ----急性症状
?结局,部分治愈;部分急性发作;
少数慢性带菌者
梅毒 ( syphilis)
? 概述,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全身以小
血管改变为主的传染性疾病;
传染途径,95%性传染, 余为体液传染;
感染第 6周, 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
1.有血清诊断价值和自愈倾向;
2.隐性梅毒:血清反应 +/无病变或消
失;
3.复发梅毒:治疗不彻底或不及时;
? 基本病变,
1.闭塞性动脉内膜炎和小血管周围炎
闭塞性动脉内膜炎,血管内皮细胞和
纤维细胞增生 — 管壁增厚, 管腔狭
窄;
小血管周围炎,单核, 淋巴和浆细胞
围管性浸润, 浆细胞浸润 为特征性
改变;
2.树胶样肿:
肉眼:大小不一,灰白、质韧有弹
性的病灶,似树胶样;
镜下:中央:凝固性坏死但坏死组
织和血管的弹力纤维存在;
周围:肉芽组织,并见多量淋
巴和浆细胞浸润,类上皮和郎罕氏
细胞和钙化少;
结局:吸收,纤维化;
分型:先天性和 后天性梅毒
分期:
1期梅毒:梅毒入侵第 3周
?入侵部位出现下疳:
肉眼:质硬的糜烂或溃疡
镜下:闭塞性动脉内膜炎和小血管周
围炎;
?下疳出现后 1-2周:局部淋巴结肿大,
呈非化脓性增生性炎;
? 结局:
1期梅毒,病灶和淋巴结病变消退,
呈自愈或临床上的静止状态,如治
疗不彻底,梅毒螺旋体在体内继续
繁殖,再度入血,进入 2期梅毒。
2期梅毒:
肉眼,全身皮肤、黏膜广泛梅毒疹;
全身淋巴结非特异性肿大;
镜下,血管周围炎,可找到螺旋体;
传染性最强;
结局,梅毒疹可自行消退,反复进
行,进入 3期梅毒;
3期梅毒(感染 4-5年):
全身包括内脏出现特征性树胶样肿 —
纤维化和瘢痕形成 — 器官变形、变硬
和功能障碍;
主动脉,梅毒性主动脉炎、主动脉瓣
关闭不全或动脉瘤;
中枢神经和脑脊髓膜,麻痹性痴呆和
脊髓痨;
骨关节,鼻骨受累 — 马鞍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