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语法
3—1古汉语语法及其研究
一,,马氏文通, 以前的, 古汉
语研究,
语法研究历史悠久。例 1:
,僖元年,,邢迁于陈仪。, (主 ·
谓 ·补)
,庄十年,,宋人迁宿, 。 (主 ·谓 ·
宾)
,公羊传,,迁者何?其意也。迁之
者何?非其意也。,
按,a.例的, 迁, 是不及物动词,邢
侯自愿迁到陈仪。 b.例, 迁, 及物的词,
是宋国强迫宿国迁移。
例 2
,成元年,,, 秋,王师败绩于
贸戎, 。
,公羊传,,孰败之,盖晋败
之。 …… 然则曷为不言晋败之?
王者无敌,莫敢当也。,
【 被动句指不如意、不愉快的
事,为隐讳晋军打败王师,用被
动式代替主动式。 】
西汉初:
,毛传, 提出, 辞, 的概念:即语助,
,文王,,思皇多士, 。传:思,辞也。
,汉广,,不可求思。, 传, 思,辞也,
,苤苢,,薄言采之。, 传, 薄,辞
也。,
,山有扶苏,,乃见狂且, 传:, 且,
辞也, 。
,载驰,,载驰载驱, 。传, 载,辞也, 。
,大叔于田,,, 叔善射忌。, 传:
,忌,辞 也, 。
唐代:孔颖达提出, 语法, 概念
,左传,,, 棠君尚谓其弟员曰:
‘ 尔适吴,我将归死,…… 尔其勉之,
相从为愈。,
服虔注:, 相从愈于共死。,
孔颖达疏云:, 服意 ‘ 相从 ’,使员
从其言也。语法,两人交互乃 称
‘ 相 ’ 。独使员从己语,不得谓 ‘ 相
从也 ’ 。,
——此语法乃古代书面语习惯用法。
(宋)洪迈提出, 句法, 术语。
,容斋随笔,,, 作文旨意句
法固有规仿前人,而音节锵亮不嫌
于同者。, ——指作文的, 句法, 。
(元) 卢以纬, 语助, 。
(清) 俞樾, 古书疑义举例,,运
用分析比较,排比归纳的方法,揭
示出大量古汉语句法结构规律。
,马氏文通, 问世以前,古汉语语法研
究有以下方面:
1、关于词类的研究
A、虚词方面:
(a.虚词解释; b.分类; c.汇集专著)
B、动词,形容词 ;
C,实词活用 ;
2、关于句子结构与句式的研究
a.重视虚词。
,墨子,,, 自前曰且,自后曰已:
方然亦且。,
墨子揭示, 且, 的语法意义有二:
其一,表示事情将要发生;
其二,表示事情尚未发生。
,已, 表示事情已经发生。
,谷梁传,,, 祭公来,遂逆王后
于纪。遂,继事之辞也。, 说明
,遂, 表两事相续。
其它如:
,尔雅,,逮、及、暨、与也。,
,方言,, 佥、胥,皆也。自山
而东,五国之郊曰佥,东齐曰胥,
,说文解字, 者,别事词也。
皆:俱词也。宁,愿词也。
乎:语之余也。矣,语已词也。
,毛传, 提出, 辞, 的语法概念。
指句首、句尾没有实在意义的语
气词或词头词尾,这是汉语词法
虚、实两大分野的源头。
南北朝以后,虚词研究进入分类
总括阶段。
,文心雕龙 ·章句,,
,夫惟盖故者,发端之首唱,
之而于以者,乃剳句之旧体;
乎哉矣也,亦送末之常科。,
柳宗元把语气词叫, 助字,,按
用途分为, 疑辞,,决辞二类。
他在, 复杜温夫书, 说:
,所谓乎、欤、耶、哉、夫
者,疑辞也。矣、耳、焉、也者,
决辞也。,
孔颖达分为虚、实两类,,五经正
义, 以词义为标准,又把词分成
,义类, 和, 非义类, 两类。
,关睢疏, 中说:
,然字之所用,或全取以制义,关
关睢鸠之类也;或假辞以为助者,
乎而只且之类也。,
(宋)周 火 軍 提出虚实之名,他在
,清波杂志, 中说:
,东坡教诸子作文,或辞多而意寡,
或虚字多,实字少,皆批谕之。,
C,(元)卢以纬, 语助, 。
(清)袁仁林, 虚字说, 一卷。
(清)刘淇, 助字辨略, 五卷,
【 对虚词分类的第一人 】
(清)王引之, 经传释词,,收
虚词 160,按三十六字母排列,
因声求义。
B,动词、形容词的研究
认识到动词有主动和被动、自
动和他动之别。
( 1), 公羊传,,, 春秋伐者为客,
伐者为主。, 何休注:, 伐人者为
客,读伐,长言之;见伐者为主,
读伐,短言之。,
韦昭注, 国语,,探讨了被动式
的外部结构。
( 2), 楚语,,使子南戮于诸
侯。, 注:, 言为诸侯所戮。,
唐代,试图在理论上加以说明。
( 3), 邶风 ·柏舟,,, 觏闵既多,
受侮不少。,
孔颖达疏:, 小人见困病于我
既多,又我受小人侵侮不少。言觏,
自彼加己之辞;言受,从己受彼之
称耳。,
( 4), 周颂 ·赉,,, 我徂维求
定, 。郑笺:, 今我往以此求
定, 。
疏:, 往者,自己及物之
辞。, 【 自动 】
( 5), 小雅 ·甫田,,, 我取其
陈, 。
疏:, 且取者,自此及彼之
辞耳。, 【 他动 】
(元)刘鉴, 切韵指南 ·经史
动静字音, 中提出, 动字,,
,静字, 。
马建忠从静字中再分出, 名
字,,使实词的语法分类日趋完
善。
,诗毛传, 对形容写貌词的认识。
其一、用词尾, 然, 。
,邶风 ·风雨,,, 风雨凄凄,鸡
鸣喈喈。, 传:, 风且雨凄凄 然,
鸡犹守时而鸣喈喈 然 。,
其二、用, ×× 貌, 。
,墉风 ·干旄,,, 孑孑干旄。
,传:孑孑,干旄之 貌 。,
其三、用, ×× 声, 。
,齐风 ·载驱,,, 载驱薄
薄。, 传:, 薄薄,疾驱 声 也。,
其四、用重言。
,大雅 ·云汉,,, 旱既太甚,
蕴 隆虫虫。, 传:, 蕴蕴 而暑,
隆隆而雷。,
孔疏又有发展。
,魏风 ·葛屦,,, 纠纠葛屦。,
疏:, 纠纠为葛屦之 状,当为稀
疏之貌。,
,齐风 ·载驱, 疏:, 其车之声薄
薄然,,, 薄薄,车声 状 。,
,卫风 ·硕人,,, 硕人其颀。,
疏:, 以类宜重言,故笺云欣欣
然 也。,
C、实词活用的认识。例如:
( 1), 大戴记,,五月,乃瓜。
瓜也者,始食瓜 也。,
( 2), 国语,,子尚良食,吾 归
子 。, 韦昭注:, 使子归 也。,
( 3), 左传,,, 夫子将有异
志,不 君君 矣。, 孔疏:, 刘炫
云,‘ 乃是不复 以君为君 矣。 ’”
( 4), 易 ·丰,,, 丰,大也。, 王
注:, 音阐大之大也。,
疏:, 凡物之大,其音有二:
一者自然之大,一者由人 阐宏使大 。
丰之为义,既阐弘微细,则丰之称
大,乃阐大之大,非自然之大,故
音之也。, 【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
2、句子结构与句式研究。
( 1), 春秋 ·隐元年,,元年,春,
王正月。,, 公羊传,,, 曷为先
言王而后言正月?王正月也。,
( 2), 周南 ·关雎,,, 琴瑟友之。,
,传,,, 宜以 琴瑟 友乐之。,
( 3), 周颂 ·天作,,, 天作高山。,
,传,,, 天生万物于高山。,
( 4), 小雅 ·小旻,,, 维迩言是听,
维迩言是争。,
,传,,, 迩,近也。争为近言。,
( 5), 唐风 ·扬之水,,, 既见君子,
云何其忧。,
,传,,, 言无忧也。,
( 6), 召南 ·行露,,, 岂不夙夜,
谓行多露。,
,传,,, 岂不,言有是也。,
古汉语语法成就不大的原因:
第一,语法发展缓慢,汉语内部
很少用结构形态变化。古代文、言
脱节,学习的是超口语的语言。
第二,汉族注重形象思维。古人
治学是, 书读千遍,其义自见。,
,孟子, 提出:, 诵其诗,读其
书。,
曾国藩, 家书, 说:, 非高
声朗诵则不能得其宏伟之概,非
密永恬吟则不能探其深远之趣。,
刘大魁说:, 其要只在读古
人文字时,便设以此身代古人说
话,一吞一吐,皆由彼而不由
我。,
二,,马氏文通,
马建忠( 1845~ 1900)字眉
叔,江苏丹徒人。 1976年留学法
国。, 文通, 是与其兄马相伯
( 1840—1939)合著。该书出版
于 1898年,署名马建忠。
1、著书目的:
第一、破除语文神秘论,求读书
作文只捷径。
,自序, 中说:
概夫蒙子入塾,首授以, 四子书,,听
其终日伊吾;及少长也,则为之师者,
就书衍说;至于逐字之部分类别,与夫
字与字相配成句之义; … … 以及句读
先后参差之所以然,塾师固昧然 也。而
一二经师自命与攻乎古文词者语之及此,
罔不曰:, 此在 神而明之 耳,未可以言
传也。, 噫嚱!此岂非循其当然,而不
知其所以然之蔽也哉?后生学者将何考
艺问道焉?
第二、以简驭繁,驾驭语言。
,童蒙入塾,先学切音而后授以葛朗玛,
凡字之分类与所以配用成句之式具在。
明于此,无不文从字顺,而后进学格致
数度,旁及舆图史乘,绰有余力,未及
弱冠,已斐然有成矣。 …… 如能自始至
终,循序渐进,…… 不惟执笔学中国古
文词即有左宜右有之妙,其于学泰西古
今之一切文字,以视自来学西文者,盖
事半功倍矣。,
2,,文通, 的内容
( 1)取材范围
,上稽经史,旁及诸子百家,下至志书、
小说,凡措字遣辞,苟可以述吾心之意,
以示今而传后者,博引相参,要皆有一
成不变之例。愚故网揣固陋,取, 四书,
,三传,,史,,汉, 韩文,为历代文
词升降之宗,兼及诸子,,语,,策,,
为之栉比,繁称博引。,
【 用例 7326】
第一,恪守既定原则;
第二,多用秦汉典籍;
第三,繁征博引,用功甚勤;
【 编写方式 】
“因西文已有之规矩,于经籍中
求其所同所不同者,曲证繁引,
以确知华文义例之所在。,
【】
( 2)内容,10卷,分四部分:
A、正名( 1卷):总纲,对本书的
字、词、次、句、读等术语做出界
说。
B、实字 ( 5卷):论述各类实词。
C、虚字( 3卷 ),论述各类虚字及
句法。
D、句读( 1卷):专论句法。
a、实字分五类:
名、代、静、动、状;
其中:
静字 …… 形容词;
状字 …… 副词;
代字分类无当,如把, 其、所、
者, 称为接读代字。
B、虚字分四类:
介字、连字、助字、叹字;
,字分九类,足类一切之字。,
但具体句中,用途不同。所以
,文通, 提出字类假借说。, 字
无定义,故无定类。,
今人称, 活用, 。
随意假借,自乱其例。
C、词、次、比
词 —句子成分。包括:
1、起词(主语); 2、语词(谓语);
3、止词(宾语); 4、转词(多指介词
结构;少数指间接宾语)
5、表词(略同于英语表语,判断句、存
现句宾语); 6、司词(介词宾语);
7、加词 ( 状语的介词短语和同位语)
8、前词(代词所指代的词语);
9、状词(状语)。
次 —凡名代诸字在句读中所序之位曰次。
1,主次(主语);
2、宾次(动词宾语和介词宾语);
3,偏次(偏正词组的修饰成分);
4、正次(偏正词组的中心词);
5,同次(同位语);
6、前次(同位语中位置在前的成分);
比:相当于英语的比较级。是模仿英语的结

D、顿、读、句
顿,(句子朗读时的小停顿);
读,(由主语、谓语组成,但又
不能独立或半独立的句子形式)
句,完整的一个单句。
( 3), 文通, 得失
A、成就;
1、第一部古汉语语法书,奠定了语
法学基础;
其后,章士钊, 中等国文法,,金
兆梓, 国文法之研究,,杨树达
,高等国文法,,黎锦熙, 新著国
语文法, 都受其影响 。
2,,文通, 虽有模仿,但多有创获。
找到不少语法规律。如:疑问代词宾
语前置,否定句代词宾语前置等问题。
,文通, 把汉语分为, 虚、实, 两
类,有一套语法术语,对后世研究汉
语词类,开拓了新路。
B,不足 ;
1、研究方法生搬硬套,削足适履;
如:比较级问题。
2、重词法,轻句法。有训诂积弊;
3、术语复杂,重复矛盾不少。
(如:词、次、比)
C、参考书,
吕叔湘、王海棻, 马氏文通读本,
张万起, 马氏文通研究资料,
三,古汉语历史语法的特点
A、上古汉语语法特点
第一,词类无明显语法标志 。
树,,论语, 季氏有嘉 树 焉。
,孟子, 五亩之宅,树 之以桑,
善:教人以 善 。
有 善 人,有不善人。
穷则独 善 其身。
第二,语气词由少到多。
,诗经,,已焉哉,天实为之,谓之何哉?,
第三, 词序是上古语法的重要手段 。如:
,公羊传,,齐师大败。, (齐师是主动的)
,左传,,大败齐师。, (齐师是被动的)
,诗 ·竹竿,,岂不 尔思?, (词序)
,诗 ·击鼓,,不 我活 兮。, (词序)
,尚书,,民献有十夫 予翼 。,
1,判断句不用系词。
2、主动句与被动句没有形式区
别;
,公羊传,,庄公死,子般弑,
闵公弑 【 被动句式 】,此三君死,
旷年无君,设以齐取鲁,曾不兴
师,徒以言而已矣。,
B、中古语法特点(晋 —隋唐)
1,各类词均有语法标志。
名词, 阿~、老~、~子、~
头、~儿, ;动词, 着、了、
过, ;形容词, ~底(的), ;
副词的, ~地, ;
2,四声别义 (郑玄、高诱、服
虔、应劭之注多用之)
丧 —平声,名词, 荀子 ·天论,,天
子之丧( sāng),动四海,属诸
侯。,
去声,动词;又:, 万(物)
变而不乱,贰之则丧( sàng)也。,
妻 —平声,名词;, 战国策,,吾妻
( qī)之美我者,私我也。,
去声,动词;, 论语,,以其子
妻( qì) 之。,
3,词序正常,前置宾语复位。
,蔡文姬诗,,, 我曹不活女
(你)。,
,南北朝小说,,, 自尔莫敢近
之。, 〖 古汉语表达为:莫之敢
近 〗
4、被动句进一步完善;
,为 …… 所 ……” 式;
5,出现处置式,“把、将, 字句。
秦韬玉, 贫女,,敢 将 十指夸
针巧,不 把 双眉斗画长。,
6、出现名、代复数形尾, 们,,
也作, 门、每,
,齐志,,渠们底箇,江左彼此
之辞。,
四、古代汉语语法学习的方法
1、古今比较法。
2、学习继承前人成果。
,史记,,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王伯祥, 史记选,,宁可答应了秦的要求,
而让他负理屈的责任。,
,古代散文选,,宁可许给秦国璧,使他
负理屈的责任。,
第三解释为:把理屈的责任加给秦国。
负,加也。,
第四解释为:, 以负秦曲,来使秦负担
理亏的责任。负秦曲,兼语式结构。,
,说文,,负,恃也。,, 段注,
引文:, 虎负隅,莫之敢撄。
(孟子 ·尽心下),
又:, 昔秦人负恃其居,贪
于土地。, 负、恃同义,即, 依
靠、依恃。, 使动,乃后人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