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词及, 于,,以,,为, 的
用法
一、古汉语介词语法特点及结构变
化。与名词、代词组成介宾词组,
作状语或补语。
1,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
焉。(列子 ·汤问)
2,洎周衰秦兴,采诗官废。(白居
易 ·与元九书)
3,王丞相俭节,帐下甘果盈溢不散,
涉春 烂败。(世说新语 ·俭啬)
3,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
以大事 也。(出师表)
4、余不爱衣食 于民,不爱牲玉
于神 。(国语 ·鲁语下)
5、有悬水三十仞,圜流九十
里 …… 有一丈夫 方将 厉之,孔子
使人 幷 涯 止之。(列子 ·说符)
6、繇膝以下 为揭,繇膝以上 为
涉,繇带以下 为厉。(尔雅 ·释
水)
何乐士, 古汉语虚词通释, 介词
70多个,按词汇意义分为七类 ∶
一是引进动作行为开始、经过或
终结的时间 -----自、由、当、方、
乎、及、即、洎、于、与,爰、
粤、至、迟、殆、逮、作、终、
在、先、介、讫、临、迪等;
二是引进动作行为或比较对象;
比、从、乎、于、及、为、与、
缘、因、除、代、对、共、会、
逐、在、由、依、循、向、和、
后、假、随等;
三是引进动作行为的趋向、处所。
幷,从、于、即、尽、向、由、
至、自、傍、抵、投、循、在、
介、到、道 等。
四是引进动作行为的工具、方式、
条件、依据等。 以、因、乘、用、
历、依、由、逐 。
五是引进动作行为的原因、目的等。
乎、于、为、因、坐、用、赖 等。
六是引进动作行为的施事者。 于、
被, 乎、为 等。
七是引进形容词的比较对象。 于、
乎 等。
二、介宾词组的结构变化:
介 +宾,(介 )+ 宾、宾 +介、介 +(宾 ) ;
1,繁启蕃长 于春夏,畜积收藏 于秋冬,
是又禹桀之所同也。 (荀子, 天论 )
2,乘夜 放火,击鼓叫噪,虏遂大败。
(后汉书, 马援传 )
3,迨天 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
(诗, 鸱 鸮 )
4、秦军军 于武安西 。 (廉蔺列传 )
5、齐威王问用兵 (于 ) 孙 子。 (孙子,)
6、天下苦 (于 )秦 之矣。
7、问 ∶ 何以 战?
8,沛公 北向 坐,张良 西向 侍。
9、敝国虽贫,寡人节衣食之用、积金钱、
修兵革、聚谷食,夜以 继日,三十余年
矣。
10,汝颍以 为险,江汉以 为池。 (荀子 )
11、陈胜起山东,使者 以 (此 ) 闻。 (史记 )
12、拘礼之人,不是 与 (之 ) 言事。
13,为 (之 ) 具牛酒饭食。
三、关于使用的术语
a,介宾词组 ;
b,介词结构 ;
c,介宾短语 ;(以汉语实际,a
较好。)
四、语法意义与现代对译问题 ∶
例如, 于, 字,
,词诠, 分为二:十六个义项。
王力概括为:, 于, 字主要表处所;
,以, 字主要表凭借。其它为引申。
从发展历史看:虚字由少到多。数
量越多,表义越明确。用现代汉语
对译时,会出现 一对众,这是古今
语言的差异形成的。
(一),,于, 字( 於 字今亦简
化为, 于, )用法
1,,于,,, 於, 上古音不同。
于:上古音匣母、鱼部,中古是
云母;
於:上古音是影母、鱼部,中古
同上古。
甲骨文有, 于, 无, 於, 。金文, 於,
字一见,用为叹词。, 大盂鼎,,, 于!
令女盂井(型)乃嗣且(祖)南公。,
,尚书, 用, 于, 60次;, 於, 字 12次。
,诗经, 用, 于, 329次,,於, 字 50
次。
,论语, 用, 于, 8次,,於, 字 174次。
,孟子, 用, 于, 34次,,於, 字 497
次。
,韩非子, 不用, 于, 字,,於, 字
1289次。
,左传, 用, 于,,, 於, 各 2400次。
— —“于,,於, 是古今字。
2,,于, 在句中的位置
,于, (於 )字词组主要 作补语。
,韩非子, 使用 1289次,作状
语的 64次,仅占 5%;作状语,
多用于较舒缓的说理句。如:
a、人臣之于其君;
b、慈母之于弱子也;
c、圣人之于万事也;
d、今人主之于治亦然;
另外 作状语的较少见 。如:
a、子于是日哭,则不歌。, 论
语 ·述而, 。
b、秋七月,辛丑,盟,吴晋争
先。吴人曰:, 于周室,我为
长。, 晋人曰:于姬姓我为伯。,
(, 左传 ·哀 13年, )
3,,于, 字的用法
第一、用为叹词,旧读作 wu:
于!胜之不可保,纣之百克而卒
无后。
第二、用为助词,例如:(有句
首、句中、句末之别)
( 1)王在灵沼,于 牣 鱼跃。
,诗 ·大雅 ·灵台,
( 2)于疆于理,至于南海。
,诗 ·大雅 ·灵台,
( 3)楚王贪而无信,唯 [蔡 ]于感。
今币重而言甘,诱我也,不如无
往。, 左传 ·昭 11年,
( 4)其一二父兄惧坠宗主,私族于
谋,而立长亲。, 左传 ·昭 19年,
( 5)失在于制,不在于政。, 封建
论,
( 6)即捕得三两只,又劣弱不中于
款。, 促织,
( 7)愿足下过太子于宫。, 刺客列
传, [相当于结构助词, 之, 字。 ]
( 8)三曰利人之所害,四曰乐人之
所祸,五曰危人于所安。, 韩非
子 ·安危,
( 9)君子于役,不知其期。, 诗
经 ·王风 ·君子于役,
( 10)民无所于食则必农。, 商君
书 ·垦命,
( 11)无小无大,从公于迈。, 诗
经 ·鲁颂 ·泮水,
( 12)(魏昭王曰), 然则先生圣
于,, 吕氏春秋 ·审应,
( 13)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周
南 ·桃夭,
第三、用为连词,表承接或转折
关系,例如:
( 1)恃此三者,而不修德政,亡
于不暇,又何能济?, 左传 ·昭 4
年,
( 2)如彼筑室于道谋,是用不
溃于成。, 诗经 ·小雅 ·小 旻,
(3)告汝德之说于罚之行。, 尚
书 ·康诰,
第四、用为介词:
王力归纳为三类:介处所;介物
件;介被动。
A、引介比较对象
( 1)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
必贤于弟子。, 师说,
( 2)青,取之于兰而青于兰;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劝学,
B、介绍对象
( 1)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左
传 ·隐公元年,
( 2)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
妤美姬。, 史记 ·项羽本纪,
( 3)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
于虚也。, 庄子 ·秋水,
( 4)能壹民于战者,民勇。
,商君书 ·更法,
( 5)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
,苏洵 ·六国论,
( 6)毋宁毙于虞人,以俎豆于贵家。
( 7)上与梁王燕饮,尝从容言曰:
,千秋万岁后,传于王。,, 史记,
( 8)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
诸侯。, 三国志,
( 9)今吴楚反,于公何如?, 史
记 ·吴王濞列传,
C、介处所、时间
( 1)肃径迎之,与备会于当阳长阪。
,赤壁之战,
( 2)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出师
表,
( 3)子墨子闻之,起于齐,行十日
十夜而至于郢。
( 4)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
十岁矣。
( 5)其一犬坐于前。
D、表被动
( 1)不拘于时,学于余。, 师说,
( 2)(怀王)内惑于郑袖,外欺于
张仪。, 史记 ·屈原列传,
( 3)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
故燕王欲结于君。, 史记,
( 4)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
人持壁归,间至赵矣。
E、引进原因
( 1)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
毁于随。
F、表示论事标准
( 1)于诸侯之约,大王当王 [于 ]关
中。(, 淮阴侯列传, )
( 2)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
,公输,
( 3)且矫魏王令,夺晋鄙兵以救赵,
于赵则有功矣,于魏则未为忠臣也。
另外,要注意:
一是, 于, 字对译的, 一对众, 。例如:
1,青,取之 于蓝 【 从蓝中 】 而青 于蓝
【 比蓝 】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两
个, 于蓝, 今译有别,是前文造成的。)
2,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
然后快 于心 【 在心中 】 与?王曰:, 否,
吾何快 于是 【 对此 】?将以求吾所大欲
也。, ( 两个, 于, 字受后文的影响而
译文有别。 )
二是, 于, 字组合的固定词组。
至于、属于、在于、大于、小于、
高于、低于、难于、鉴于、归于、
等于(作动词);
关于(作介词);
由于(作介词、连词)。
( 这些, 于, 字是词尾,是构词
成分,不是造句成分 )
三是, 于, 字的古代用法,现代还
有反映。
黄河发源于青海。(处所)
马克思生于一八九八年。(时间)
投身于经济建设。(目标、方向)
限于篇幅。(被动)
忙于收集资料。(目的)
苦于没有时间。(原因)
不要苛求于人。(物件)
革命的利益高于一切。(比较)
(二 ),,以, 字的用法
1,用为助词
( 1)寡君之师徒,不足 以 辱君矣。
,国语 ·越语上,
( 2)民者固服于势,势诚易 以 服人。
,五蠹,
( 3)微我无酒,以遨以游。
( 4)四言五言,区以别矣。
( 5)及以燕赵起而攻之,若振槁然。
,荀子 ·王霸,
( 6)夫黄鹄其小者也,蔡灵侯
无事因是以。, 战国策 ·楚策,
( 7)齐与鲁三战,而鲁三胜
(鲁)国以危亡随其后。
( 8)自张柴村以东道路,皆官
军所未尝行。
( 9)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
动所从方起。, 后汉书 ·张衡传,
2、用为连词:
( 1)故凡举事必循法 以 动,变法者因时
而化。, 吕氏春秋 ·察今,
( 2)故民尽死力 以 从其上。
( 3)故为之说,以 俟观人风者得焉。
( 4)黔之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5)
(季武子)赋, 常棣, 之七章 以 卒。
,左传 ·襄 20年,
( 6)季康子问, 使民敬, 忠 以 劝,如
之何?,
( 7)夫夷 以 近,则游者众;险 以 远,则
至者少。
( 8) 以 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
右。
( 9) 以 三保勇而多义,推为长, 清稗类钞,
( 10)阖庐惟能用其民,以 败我于柏举。
( 11)是以民皆劝其赏,畏其罚,相率而
为贤者; 以 贤者众,而不肖者寡。
( 12) 以 啮人,无御之者。
( 13)陶 以 寡,且不可以为国,况无君子
乎?
3、用为介词
A、引介动作行为的工具或凭借:
( 1)问:, 何 以 哉, 。
( 2)今 以 蒋氏观之,犹信。
( 3)余船 以 次进。
( 4)以贤,则去疾不足,以顺,
则公子坚长。
B、表示率领
( 1)宫于奇以其旅行。
C、介时间
( 1)平原君 以 赵孝成王十五年卒。
,史记 ·平原君列传,
( 2)(秦始皇) 以 秦昭王四十
八年生于邯郸。
B、介物件
( 1)齐桓公独以管仲谋伐莒。, 韩
诗外传 ·四,
( 2)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
之?
C、介目的
( 1)哭死而哀,非为生者也;经德
不回,非以干禄也;言语必信,非
以正行也。, 孟子 ·尽心下,
4、用为副词:
( 1)君家所寡有者,以义耳。
( 2)不流世俗,不争势利,上
下无所凝滞,人莫之害,以道之
用。, 太史公自序,
( 3)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
固以怪之矣。
( 4)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秦
制之得亦以明矣。
“以, 字特点,
第一,,以, 的句中位置,和, 于,
字不同,一般作状语。虽也有两可的
情况,但有差别。
1、掭(之)以尖草,不出;以筒水灌
之,始出。 [作补语时省宾语 ]
2、楚庄王时,有所爱马,衣(之)
以文绣,臵之华屋之下,席 (之 )以露
床,啖 (之 )以枣脯。, 史记 ·滑稽列
传,
第二,,以, 字词组今译多作状语。
第三,,以, 字词组结构变化有三:
A、宾以式;
1、侨闻之,君子有四时,朝以听政,
昼以访问,夕以修令,夜以安身。
,左传 ·昭公元年,
2、孔子曰:, 六艺于治一也。礼以
节人,乐以发和,书以道事,诗以
达意,易以神化,春秋以义。,
,史记 ·滑稽列传,
3、侨闻之,君子有四时,朝
以听政,昼以访问,夕以修
令,夜以安身。, 左传 ·昭公
元年,
4、孔子曰:, 六艺于治一也。
礼以节人,乐以发和,书以
道事,诗以达意,易以神化,
春秋以义。,, 史记 ·滑稽列
传,
B、以(宾)式;
1、若亡郑以陪邻,敢以(之)烦
执事。, 烛之武退秦师,
2、今募天下入粟县官,得以
(之)拜爵,得以(之)除罪。
,论贵粟疏,
C、(以)宾式
1、信乃令军中毋杀广武君,有能
生得者,购(之以)千金。
2、今人心既不然矣,请验之
(以)天道。, 淝水之战,
第四,,有以,,无以, 结构。
是一个凝固结构。, 以, 字后不带
宾语。, 有以, 是, 有 …… 可用
来, ;, 无以, 是, 没有 …… 可用
来, ;
1、无以致千里。
2、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3、项王未有以应。
4、诸侯皆有以镇抚王室。晋独无有,
何也?,, 左 ·昭 15》
“以, 是连词。, 有、无, 是动词,
,以, 后也是动词。结构为:
,有、无 [谓语 ]”+[宾语(省
略) ]+“以(连词), +谓语 。
,有、无, 的宾语可以出现。
1、吾侪小人皆有阖庐以辟燥湿寒暑。
,左 ·襄 24年,
2、布衣相与交,无富厚以相利,无
威势以相惯也,故求不欺之士。
(三 )、为的用法
1、用为助词(包括助语气、助
结构二大类)
( 1)女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
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女
为义。, 苏武传,
( 2)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
为?, 屈原列传,
( 3)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 4)百里奚,五羊皮。忆别时,烹
伏雌,炊 扊扅 。今日富贵忘我为!
( 扊扅, yǎn y ì,门闩), 百诗源,
引, 风俗通,
( 5)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毋徒苦
天下之民父子为也。
( 6)帝曰:, 今故告之,反怒为,
殊不可解。,, 汉书,
( 7)恺弟君子,四方为则。
2、用为连词
( 1)得之为有财,古之人皆用之,
吾何为独不然?, 孟子 ·公孙丑,
( 2)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
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
( 3)张良为其老,强忍下取履。
( 4)孙叔敖戒其子曰:, 为我死,
王则封汝,汝必无受利地。,
3、用为介词
A、表示替与
( 1)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 2)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 3)用其二三十万为河伯娶妇。
B、表示对象
( 1)不足为外人道也。
( 2)沛公大惊曰:, 为之奈何?,
( 3)犀首以梁为齐战于承匡而不胜。
,战国策 ·齐策二,
C,表示原因
( 1)天行有常,不为尧幸,不为桀
亡。, 天论,
( 2)汉卒十余万人皆入睢水,睢水
为之不流。, 史记,
D、表示目的
( 1)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
攘,皆为利往。
( 2)天之生民,非为君也。, 荀
子 · 大略,
E、表示被动
( 1)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 2)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天下笑。
( 3)否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F、表比较
( 1)今天下之诸侯,将犹皆侵凌
攻伐兼 幷,此为杀一不辜人者数
千万矣。, 墨子 ·天志下,
其为美锦,不亦多乎?, 左传 ·襄
公 31年,
4、用为副词
( 1)旦曰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项羽本纪,
( 2)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
勇而无义为盗。, 论语 ·阳货,
( 3)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
,孟子 ·梁惠王下,
( 4)唯明主为能行之。, 史记 ·李
斯列传,
5、用为动词
( 1)此为何若人?, 墨子 ·公输,
( 2)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
( 3)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何辞为?
( 4)名为宫市,其实夺之。, 资治
通鉴,
( 5)宣孟曰:, 子名为谁?,, 说
苑,
( 6)王曰:, 必为窃疾矣。,
( 7)(李广)尝为陇西、北地、雁
门、代郡、云中太守,皆以力战为
名。, 史记 ·李广列传,
( 8)管仲,曾西之所不为也,而子
为我愿之乎?, 孟子 ·公孙丑,
( 9)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 10)子游为武城宰。, 论语,
( 11)太尉入军门,行令军中曰:
,为吕氏者右袒,为刘氏者左袒。,
固定结构, 以为,,以 …… 为, ;同形异
义。
1,以为 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为名不
可两立也。
2、臣闻张仪西 幷 巴蜀之地,北取西河之外,
南取上庸,天下不 以为 多张仪而贤先王。
3、分天下 以为 三十六郡。
4、先生老悖乎?将 以为 楚国 祅 祥乎?
5、臣 以为 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
6,以为 犬良我友。
7,以为 强豪所忿,恐致家祸,故以病还。
1、邺民人父老不肯听长吏,以为
西门郡所为也。
2、木直中绳,輮 以为轮。
3、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4、威王问兵法,遂以 【】 为师。
5、李广尝为陇西、北地、雁门、
代郡、云中太守,皆以力战为名。
6、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 …
7、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