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韵常识
第一节 概述
一、音韵学内容
1、什么音韵学?音韵学,也叫“声韵学”、
“汉语音韵学”。是中国传统语言学的一个
门类,是研究汉语语音古今沿革的一门学科,
它对各时期汉语音系进行音类的分析和音值
的构拟。
2、音韵学的研究对象。我们今天研究古代语音,
只能根据单个汉字在历史时期的不同读音,
进而了解语音的历史变化。
3,古音韵的历史分期:
上古时期 —先秦两汉,称古音学。
中古时期 —魏晋南北朝至唐宋,以陆发
言, 切韵, 为代表,宋 ·陈彭年, 广韵, 保存
了原貌,称今音学。
近古时期 —元明清,元 ·周德清, 中原音
韵, 为代表。
另外,宋元时期,有些音韵学者以图表形
式分析韵书反切,展示汉语语音系统,形成
一门学科,称为等韵学。如, 韵镜,,, 七
音略, 等。
4,古今语音研究的异同:
共同点:都以语音为研究对象,都要从结构
构成入手分析语音。
不同点:
( 1) 目的不同。现代为审音、正音、规范
语音等;古音研究为解决阅读古书,如古音
通假、古书读音、假借、诗词格律等。
( 2) 研究材料不同。现代有口语材料,古
代只有间接材料,如韵书、韵文、注音等。
( 3) 研究方法不同。现代以平面描写为主,
古代更注重纵向表述,古今对比等。
( 5)音韵学的功用
? 笫一、为深入了解现代汉语语音系统;
? 第二、掌握语音演变规律,使语音更加规范;
? 异读词审音:缔( di, ti)二音,,广韵, 属霁
韵,与‘弟’同,故读( di);械( xie,gai)
二音,,广韵, 胡介切,属匣母,齐齿呼,应
读细音;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正是根据古今音
变规律进行审读的。
? 第三、进行方言调查、推广普通话。
? 笫四、用音韵知识查阅古代的工具书。。
? 第五、解读古代文献;如通假字、破读、同源
词等。
二、古今语音的变化
? ( 1)语音是变化的 。
? A,古韵文今天不押韵,如杜甫, 登高,,
? 风急天高猿啸 哀,渚清沙白鸟飞 回 ;
?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 来 ;
?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 台 ;
? 艰难苦恨繁双鬓,潦倒新停浊酒 杯 。
?, 广韵, 都属“灰韵”。又李白, 越女词,,
?,长干吴儿女,眉目厌新 月 ;屐上足如霜,不
著鸦头 袜 。” 古代都属入声韵。
B,谐声字不谐声。
?从“禺”得声的有“遇、寓、隅”和
“偶、耦、藕”两种读音,
?从“句”得声的有“拘、驹”和“苟、
够”两组读音,
?从“京”得声的有“景、鲸”和“谅、
凉”“掠”等三组读音。
C、反切拼不出该字读音,韵书
的韵部也与今不同。
?东-德红切、山-所间切、朝-直遥
切等。
?,广韵, 有入声韵部,“觉、月、角、
竹、璞、浞”等字都是入声字;“谈、
侵”等字收“- m”尾,现代普通话中
没有。
D,通假字
?, 出师表,,“欲信大义于天下”,“信”通
“伸”;
?, 战国策,,“女朝出而晚来,吾倚门而望”,
“女”通“汝”;
?, 汉书 ·刘向传,,“民萌何以戒勉”,“萌”
通“氓”;
?, 诗经,葛蕈,,“害浣害否,归宁父母”,
“害”通“曷”,通假字与本字读音不同。
E、异文 重文
?“蒂”又写作“从艹,带声”,以“带”
为声符;
?“溯”又写作“氵斥,,以“斥”为
声符;
?“梅”又写作“木某,,以“某” 为
声符。
?“伏羲”又写作“庖牺”,诸如此类,
都属于古今音变的现象。
宋以前,叶韵”说;或临时改读。
? 唐明皇把, 尚书,洪范,,无偏无颇,遵王之
义”的“颇”改为“陂”;
? 朱熹, 诗集传, 把, 关雎,,左右采之”,
“琴瑟友之”注为:“采,叶此礼反”,
“友,叶羽已反”。
? 宋 ·吴才老著, 韵补,,, 诗补音,,字学
补韵,,, 楚辞释音,,认为古人韵宽,
创通转之说。
陈弟 明古今音变
?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
音有转移,亦势所必然。
—————(, 毛诗古音考, )
古音研究日趋精密
? 顾炎武, 音学五书, ;
? 江永, 古音标准,,, 四声切韵表, ;
? 戴震, 声韵考, ;
? 孔广森, 诗声类, ;
? 段玉裁, 六书音韵表, ;
? 钱大昕, 十驾斋养新录, ;
? 王念孙, 古韵谱,,, 音学十书, ;
? 朱骏声, 说文通训定声, ;
? 章太炎, 小学问答, ;
? 黄侃, 音略, 等,古音轮廓大致清楚。
三、音韵学参考书目
? 1、罗常培, 汉语音韵学导论,
? 2、王力, 汉语音韵学,
? 3、唐作藩, 音韵学教程,
? 4、陈复华, 汉语音韵学基础,
? 5、史存直, 汉语语音史纲要,
? 6、任铭善, 汉语语音史要略,
四、音韵学的基本概念
(一) 关于声母的术语
? 1、字母:即声母的代表字。又称“声”、
“纽”、“声纽”、“音纽”“声类”等。
(唐以前声母用反切上字表示,或叫双声,
同一声母用字可不同。如:,d”这个声母就
可用“德、得、冬、端、丁、多”等表
示。)
唐代参照梵文,体文” 创制字母
? 古人翻译佛经要学习梵文,梵文的字母叫
“悉昙”( siddham),分为两种:
? 一种叫“体文”(即声纽),
? 一种叫“摩多”,又叫“转声”(即元
音)。
? 唐人受梵文“悉昙”体文的启发,参照藏
文字母体系,给汉语创制了字母。
唐末和尚守温 30字母与宋人 36字母
比较
?唇音 —不芳并明 【 非敷奉微 】 ;
?舌音 —端透定泥 【 娘 】 是舌头音 ; 知彻
澄日 是舌上音;
?牙音 —见溪群来疑 等字是也 ;
?齿音 —精清从 是齿头音 ; 审穿禅照 【 床 】
是正齿音;
?喉音 —心邪晓 是喉中音,清 ; 匣喻影 亦
是喉中音,浊。
2、五音 七音
? 音韵学上按发音部位对声母进行的分类。
? 五音 —,唇、舌、齿、牙、喉”。
? 七音 ——加“半舌、半齿”。
? 后来唇音分“轻、重”,舌音分“舌头、
舌上”,齿音分“齿头、正齿”。
? 梁 ·顾野王, 玉篇, 里有“五音声论”。附
会五方,各举八个例字。如:东方喉声 何
我刚谔可康各 …… 。
3、清浊
? 传统音韵学依据声带颤动与否对声母进行
的分类。不颤动者为清音,反之为浊音。
? 不送气清音为全清,送气清音为次清;塞
音、塞擦音、擦音为全浊,鼻音、边音、
半元音为次浊。
?,隋书, 载(魏)李登, 声类,,始判
清浊”。
? 唐 ·孙愐, 唐韵, 序:“切韵者,本呼四声,
引字调音,各有清浊”。
对声母发音方法的别称
? 一、“发声、送气、收声”。
? 陈澧:“发声者,不用力而出者也;送气者,
用力出者也;收声者,其气收敛者也。”
? 二、“戛、透、轹、捺”,劳乃宣提出。主要
指声母发音时送气与否,以及气流出来时是否
受阻、受阻方式。
?,戛”类指不送气的塞音和塞擦音;“透”类
是气的塞音和塞擦音;“轹”类包括擦音和边
音;“捺”类就是鼻音。
(二 ) 关于韵母方面的术语
? 1、韵 ——以声调为纲,以韵腹和韵尾为依
据对汉字读音进行的分类 。唐代格律诗四
声不能通押。平、上、去、入四声各自为
韵。如王维的, 山居秋暝,,
?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秋流舟留”,,广韵, 同属“尤韵”。
苏轼, 新城道中,
? 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问积雨声。
?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
?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葵烧笋饷春耕 。
? ——,行、声、钲、清、耕”属庚韵。
2、韵类; 3、韵部; 4、韵目;
? 韵类 ——本指韵书中反切下字的分类。即
带声调的韵母。
? 韵部 ——韵腹和韵尾相同的字归类。
? 韵目 ——韵书中韵部代表字。如, 广韵,
平声“先”韵,现代读,-an,-uan,-ian,-
yan”等韵母的字,如“先、天、千、年、烟、
贤、玄、渊”等。同韵字中领头字就是韵
目。, 广韵, 有 206个韵目。
5、韵摄
? 宋元等韵图把, 广韵, 韵部中韵腹相同或相
近、韵尾相同的再归并,称为“摄”。
?, 广韵, 206韵并为:“通、江、止、遇、蟹、
臻、山、效、果、假、宕、梗、流、深、咸、
曾”十六摄。
? 比如“效”摄,就包括了平声“豪、肴、宵、
萧”,上声“皓、巧、小、筱”,去声“号、
效、笑、啸”十二韵。其共同点都收 (-u)尾。
6、等呼
? 古代音韵学家根据不同韵头对韵母进行的
分类。
?,呼” ——宋元等韵图分开口呼和合口呼;
凡韵头是 [u]或主要元音有 [u]的是合口呼,
反之是开口呼。江永, 音学辨微, 说:
“音呼有开口合口,合口者吻聚,开口者
吻不聚也。”
? 后来语音演变,韵头出现 [i-],[u-],[y-],
于是就成了现在的四呼。
等 ——是音韵学家根据 [i]介音的有无,把
两呼各分为一、二、三、四等。
清 ·江永说:“一等洪大,二等次大,三
四皆细,而四尤细。” 例如:
开口呼 一 二 三 四
韵 目 寒 删 仙 先
例 字 干 奸 犍 坚
合口呼 一 二 三 四
韵 目 桓 删 仙 先
例 字 观 关 劝 涓
7、阴声韵,阳声韵,入声韵
?根据韵尾不同而对古韵进行的分类。
?阴声韵 —指开韵尾和元音韵尾的韵
?阳声韵 —鼻音韵尾的韵 (-n,-m,-ng
尾的 )
?入声韵 —收塞音韵尾的韵 ([-k],[-t],[-
p]收尾 )
8, 对转,旁转
? 对转 ——指古音中阴、阳、入声韵之间相互
转变。如:阳声韵失去鼻音韵尾 -ng,-n,-m,
入声韵失去塞音韵尾 [-k],[-t],[-p]就变成了
阴声韵 [a]。反之,阴声韵增加鼻音韵尾或塞
音韵尾,就变为阳声韵或入声韵 …… 。
? 旁转 ——指古音中阴声和阴声、阳声和阳声、
入声和入声之间的相互转变。如阳声韵中
ang与 ong,主要元音 a与 o可以转变。
? 古人用此术语说明语音变化现象。如“等”、
“待”、“特”皆从“寺”得声,而古音分
别在“蒸” (阳声韵 )“之” (阴声韵 )“职” (入声
韵 )韵,就是对转。
(三 ) 关于声调方面的术语
? 1、四声:平、上、去、入四种声调。
? 据, 南史,陆厥传, 载:齐永明( 齐武帝年
号,公元 483-493年 ) 时盛为文章,吴兴沈约,
陈郡谢眺,琅邪王融,以气类相推毂,汝
南周颙善识声韵。约等为文皆用宫商,将
平上去入四声 ……” 。
,梁书,沈约传, 说:“约撰, 四声
谱,,以为在昔词人累千载而不寤,
而独得胸衿,穷其妙旨,自谓入神
之作。高祖雅不好焉,帝问周舍曰:
‘何谓四声’?舍曰:‘天子圣哲’
是也,然帝竟不遵用。”
明 ·真空和尚, 玉钥匙歌诀,,
“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猛烈
强,去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急
收藏”。
2、平仄; 3、舒促
?平仄 ——旧体诗赋及骈文中把所使
用的字音分为平声和上去入声两类,
平即平声,仄即上去入声,平声与
仄声相互调节,使声调和协,谓之
调平仄。
?舒促 ——促指入声,因其发音短促
而得名,舒指平上去三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