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词律
? 1.词的名称,常用说法:
? ① 曲词 (曲子词 ),孙光宪, 北梦琐言,
? 晋相和凝,少年时好为曲子词 ……
契丹入夷门,号为‘曲子相公’?。
西蜀欧阳炯为, 花间集, 作序:?因
集近来诗客曲子词五百首,分为十二
卷。?
② 乐府 (乐章 )。 苏轼词集, 东坡
乐府,,杨万里, 诚斋乐府,,
柳永, 乐章集,,洪适, 盘洲乐
章, 。
③ 长短句 。秦观, 淮南居士长短
句,,刘克庄, 后村长短句,,
辛弃疾, 稼轩长短句, 。
④,诗余” 。范仲淹, 范文正公
诗余, 。
⑤ 歌曲 。王安石, 临川先生歌曲,,
姜白石, 白石道人歌曲,,黄庭坚
,山谷琴趣外篇, 。
还有 大曲、别调、遗音、笛谱、
渔谱、渔笛谱、渔唱、樵歌、痴语、
语业、绮语绩、倚声 等。
大体从某个侧面反映了词的来源。
b.词的来源
?褚斌杰, 中国古代文体概论,,
? ① 源于汉乐府 (宋 〃 胡寅和王国 )。
? ② 源于唐律诗 。配乐、加减字数演化而
来 (朱熹?古乐府只是诗,中间却添许多泛
声。后来人怕失了那泛声,逐一声添个实
字,遂称长短句,今曲子便是 )
③ 源于上古歌谣 (清 ·汪森为朱彝
尊, 词综, 作序时持此说 )。
④ 源于音乐 。为音乐的需要而生
(刘尧民, 词与音乐, 持此说 )。
词起源较复杂,敦煌出土 160多
首曲子词,多为民间歌唱,少数几
篇是文人写的,其形式有小令、中
调和慢词,具备长歌和短歌的各类
形式。说明词在民间艺人中广为流
传。
归纳起来,有两点值得注意:
一是词产生于民间,二是词与乐
曲的发展有直接关系。
唐代乐曲与诗分家,词由民间转入
文人之手,经历了很长时间。最初
进行词曲加工的地方是?教坊?,
唐代崔钦, 教坊记, 载 278曲,未存
词。从曲名可见多来自民间,如
?拾麦子?、?摸鱼子?等。唐代
诗人有时勉强把绝句入乐,即让歌
者在原诗上加?和声?、?虚声?、
?泛声?。
皇甫松, 采莲子,,
菡萏香莲十顷陂 (举棹 ),
小姑贪戏采莲迟 (年少 )。
晚来弄水船头湿 (举棹 ),
更脱红裙裹鸭儿 (年少 )。
加括号的字是为乐曲和拍而添 的
泛声、虚声,与文意毫无关系。
北宋音乐理论家沈括说:
? 诗之外又有和声,则所谓曲也。
古乐府皆有声,有词、连属书之,
如曰 ‘ 贺某某 ’, ‘ 何某某 ’ 之类,
皆和声也。今管弦之中缠声,亦其
遗法也。唐人乃以词填入曲中,不
复用和声。此格虽云自王涯始,然
贞元、元和之间,为之者已多,亦
有在涯之前者。 ?
(,梦溪笔谈 ·乐律, )
词发展阶段 ---“以词制谱”到“按谱填
词”
?第一阶段写词无限制,字数不定,没有曲
调束缚。敦煌曲子词, 菩萨蛮, 三、四、
八句是? 6- 7- 7? 式,后来是? 5- 5-
5? 式。
?第二阶段,按谱填词,要求很严格,不能
随意增减字数。
?,词谱,,共计 826调,2306体,最少的
14字,最多的 240字。
2.词的体制特点
? ① 词调和词题:词调是写词所依据的乐谱
乐调,标上某调,表明用某一段音乐演唱,
词调就是这段音乐的名称。如, 渔歌子,,
,江城子,,, 摸鱼儿,,, 浪淘沙,,
,西江月,,, 水调歌头, 等,每个词调
的特定名称叫词牌。这些词调本来都有乐
曲,由于古代记写音乐歌谱的水平低,大
多失传,仅存词牌而已。
郑樵, 通志, 总序云:
乐以诗为本,诗以声为用。 …… 仲尼编
,诗,,为正乐也,以风雅颂之歌,为燕
享祭祀之乐。工歌, 鹿鸣, 之三,笙吹
,南陔, 之三,歌间, 鱼丽, 之三,笙间
,崇邱, 之三,此大合乐之道也。古者丝
竹有谱无辞,所以六笙但存其名。 …… 至
后汉之末,,诗, 三百仅能传, 鹿鸣,,
,驺虞,,, 伐檀,,, 文王, 四篇之声
而已。太和末,又失其三,至于晋宝,
,鹿鸣, 一篇又无传。自, 鹿鸣, 不传,
后世不复闻诗。
到隋唐时代产生了一种以工尺谱记
乐谱的方法 (,辞海, 缩印本 504页 )。
工尺谱是由一种管乐器的指法记号
逐渐演变而成的。
上尺工凡合四一
上尺工凡六五乙
上尺工凡六五乙
还有一些节奏板眼记号:
,× 代表板;O,代表中眼。
词牌与词题的关系
?词牌最初就是词题。
温庭筠, 更漏子, 四首主要写夜景,
其一:
柳丝长,春雨细,花外漏声迢递。
惊寒雁,起城乌,画屏金鹧鸪。
香雾薄,透帘幕,惆怅谢家池阁。
红烛背,绣帘垂,梦长君不知。
刘师培, 论文杂记, 中说:
唐人之词多缘题生咏:如填
,临江仙, 之调者,皆咏水仙;
填, 女冠子, 之调者,皆咏道情;
填, 河渎神, 之调者,皆咏祟祠;
填, 巫山一段云, 之调者,皆咏
巫峡,以调为题,此固五代之遗
法也。
词调与词的内容分离后,人们填词则另
加词题,或加小序。
仍以, 更漏子, 为例,晏殊有二首:一
为, 更漏子 〃 佳人,,写女性;二为
,更漏子 〃 早春,,写早春景色,与夜
景无关。
大多标明题旨。如:?别忘?、?春
思?、?踏青?、?早行?、?咏梅?、
?端午?、?上元?、?怀人?、?留
别?等 。
第四,词调应注意的几点
? ① 词调数量虽然有 800多个,但常用
的不过一百个,最长见的只有 30- 50
个,可参考, 宋词选,,龙榆生的
,唐宋词格律, 。
② 词调的来源相当复杂,大致有以
下来源:
一, 沿用古曲调名,如, 教坊记,
中已有, 南歌子,,, 浪淘沙,,
,兰陵王, 等。
二, 截取法曲、大曲名。唐大曲有
,水调,,, 霓裳舞衣曲,,, 六
么, ;词调中有, 水调歌头,,
,霓裳中序第一,,, 六么令, 。
三, 用民歌、祀神曲和军歌名。如
,竹枝,,, 渔歌子,,, 二郎
神,,, 河渎神,,, 征郊乐,,
,破阵子, 等。
四, 用前人诗词中的词句为名。如
,西江月, 来自李白的 ? 只今唯有
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 。, 少
年游, 来自鲍照 ? 少年宜春游 ? 。
五, 用古人名或故事为名。
,念奴娇, 是唐代歌女名,,祝
英台近,,, 昭君怨,,, 菩萨
蛮, 是唐代大中年间女蛮国贡献
时人的打扮,号称菩萨蛮队。
六, 以词所咏之物命名。, 鹊桥
仙, 咏七夕,,望梅花,,, 暗
香,,, 疏影, 皆咏梅花,,女
冠子, 咏女道士。
七、采地名为名。, 六州歌头,,
,八声甘州,,, 梁州令, 。
八、以季节命名。如, 春光好,,
,夏初临,,, 秋风清, 等。
九、由乐调、音节而来。如, 徵
招,,, 角招,,, 声声慢, 等。
十、截取本词中的几个字为名。
,如梦令,,, 大江东去, 。
十一、以字数命名。, 十六字令,,
,百字令, 等。
③ 调名中加?慢?、?添字?、
?减字?、?偷声?、?促拍?、
?转调?、?摊破?等是不同的词
调。
,浪淘沙, 54字,,浪淘沙慢, 为
133字。, 采桑子, 两阙第四句七字,
而, 添字采桑子, 则第四句 9字。
,木兰花, 56字,,减字木兰花,
44字,,偷声木兰花, 50字。
④ 词调中有同调异名,同名异调者。吴
藕汀, 词名索引, 800多词调有 1840个
别名。同调异名如:
a,,长相思,,双红豆,,, 山渐青,
,忆多娇,
b,,念奴娇,,庆长春,,酬江月,
,大江东,,百字令,,赤壁词,
C,,蝶恋花,,鹊踏枝,,凤栖梧,
,一梦金,,明月生南浦,,卷珠帘,
,鱼水同欢, 等
同名异调的:
,小桃红, 又指, 平湖乐,,
,连理枝, ;
,春晓曲, 又指, 西楼月,,
,玉楼春,
⑤ 词调中还有同调异体的情形:
所谓同调异体,是指在一个调式
中仅仅是字数多少有一定的灵活
性,多一字和少一字,都视为别
体 。
2.词体的分类
?一、按字数分,明末清初三分法:
小令 58字以下;中调 59- 90字;长调 91
字以上。王力分为二类,62字以内为
小令; 63字以上为大调。
?二是按阙分类:
?单调,一阙。如李清照, 如梦令, 。
双调,二阙。三叠,三阙。如, 兰陵
王, 。四叠,四阙。如吴文英, 莺啼
序,,全词 240字,是最长的一首词。
3.词的句式和声韵
? ① 句式。
?第一、对诗的突破,从一字句到十
一字句,差综复杂,所以称 ? 长短
句 ? 。使用频率最高的是四、五、
六、七字句。
第二,词的领字
?? 一字逗 ? 。这句法与诗截然不同。
?一字的有,? 任、看、正、待、乍、
怕、总、问、爱、索、似、但、料、
想、更、算、况、怅、快、早、尽、
嗟、凭、叹、方、将、未、已、应、
若、莫、念、甚、且、纵、渐、怎、
恁、又、尚、须、也、恨、对、望、
喜、忆、只、便、记 ? 等。
二字领:?恰似、又是、乍向、闻
道、况值、谁料、漫道、只今、那
堪、无端、却喜、好是、可奈、试
问、那知?等。
三字领:?最无端、君莫问、君不
见、当此际、况而今、君知否、怎
禁得、又早是、记当时、那更知、
似恁般、拼负却?等。
第三,词句中有叠字叠句
?叠字:陆游:?错错错,莫莫莫?。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 叠句:, 如梦令, ? 归去,归去?。
,东坡引, 雁行吹字断,雁行吹字断。
?罗衣宽一半,罗衣宽一半?。
?重叠一部分。辛弃疾:爱上层楼,更
上层楼。冯延己:不道帏屏夜长,长
夜长夜,梦到庭花阴下。?
第四,词句中用虚词。苏轼, 哨编,
? 但人生要适情耳。?辛弃疾, 哨编,
? 请三思而行可矣?。
第五,句断意不断者。张先, 青门引,
? 那堪更被明月,隔墙送过秋千影。?
苏轼, 减字木兰花, ? 从此南徐,良夜
清风月满湖。?辛弃疾, 水龙呤,,无
人会,登临意。晏几道, 采桑子, ? 别
后除非,梦里时时得见伊?。
② 词的用韵
?李清照, 词论, 中说:?盖诗文分平侧,
而歌词分五音 (唇牙舌齿喉 ),又分五声 (阴
平、阳平、上声、去声、入声 ),又分六律,
又分清浊轻重,…… 本押仄声韵,如押上
声则协,如押入声则不可歌矣。?
可见词的押韵严的地方上、去、入也不能通押。
但宽的地方,既可一韵到底,又可平仄互押,还
可平仄换韵。
那么,词押韵严格的地方,一般是最
紧要处,如转折处或结尾处。
万树, 词律发凡,, ? 尾句尤为吃紧。
如, 永遇乐, 之 ‘ 尚能饭否 ’,, 瑞
鹤仙, 之 ‘ 又成瘦损 ’, ‘ 尚、又 ’
必仄,‘ 能、成 ’ 必平,‘ 饭、瘦 ’
必去,‘ 否、损 ’ 必上,如此然后发
调。末二字若用平上,或平去,或去
去,上上,上去,皆为不合。 ?
4.词的平仄
?词的平仄,可以出现拗字、拗句,无
须补救,如:四字句可以是 ? 仄仄仄
仄 ?,五字句可以是 ? 平平平仄仄 ?,
或者是 ? 平平平平平 ?,或者是 ? 仄
仄仄仄仄 ? 。
如程垓, 江城 〃 梅花引, ? 睡也睡也睡
不稳 ?,蒋捷词 ? 梦也梦也梦不到 ?
均用仄声。
5.关于词的对仗
?褚斌杰说:?一些词作虽然也有对仗,但
它并不属于词的格律要求,不必另外提出
来说明和讨论的。?
律诗对仗位置固定,( 颈、颔联 ) ;词的对
仗不固定,只要前后两句字数相同,都可
对仗。但用与不用完全自由,没有硬性规
定。
其次,律诗对仗严格,词的对仗则宽,不论
平仄,不限同字,可见不是词律规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