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诗律
? 1.关于诗的分类:
? 对古代诗歌,从不同角度可有不同分类:
?, 唐诗三百首, 分为古诗、律诗、绝句,三
类中又都附有乐府一类。
? 古诗--五言、七言 (附乐府诗 );
律诗--五言、七言 (附乐府诗 )
绝句--五言、七言 (附乐府诗 )。
? 沈德潜, 唐诗别裁, 分为:古诗、律诗、绝
句、五言长律。
? (宋 )郭知达, 杜甫诗集, 分为:古诗、近体
诗。
我们认为单从形制上看,分为古
体、近体即可。前者不受格律束缚,
后者要受格律的束缚,这种约束的
规范,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句数固定、字数固定;
2.押韵严格 (一般押平声韵,一韵到
底,首句可不押,其余隔句押韵,
不准押通韵,很少押仄声韵 );
3.讲平仄;
4.要对仗。
第一,何谓“律”?启功, 诗文声律论
稿, 中有一段话:
“所谓律,是指形式排偶与声调和谐
的法则,也就是指整齐化和音乐化的规
律,所以这种律又被称为‘格律’,至
于词、曲,根本即在音乐的声律中,因
此并无‘律词’、‘律曲’等名称”。
,说文,,“律,均布也”。段注云:
“律者,所以范天下之不一而归于一。
故曰均布也。”律诗是在诗格上整齐划
一,有一定的标准和规则。
第二,如何唐代兴起近体格律诗?
有三个原因:
一是时代的要求。先秦靠口才游说取
士。汉代靠专攻一经成家。有所谓“诗
经博士,书经博士 ……,等。至于许慎
就是“五经无双”。唐代科举考试,以
诗赋为主,所以吸引广大知识分子用心
钻研,艺术修养必然增高,故律诗得以
风流数百年。
二是文学自身发展的必然。文学
体裁从先秦的, 诗经,,, 楚
辞,,到汉代的, 乐府,,诗的
形式在日臻完善,到魏晋时期就
有比较成熟的七言诗,所以到唐
代就自然形成格律的形式。
三是语音的发展,为其创造了条件。反
切注音法的产生和韵书的问世。从理论
上,早在晋代陆机, 文赋, 就讲到诗赋
与声韵的关系,而齐梁时沈约则提出了
“四声”、“八病”之说,此后,作诗
的人都讲声律美,“远近文学,转相祖
述,声韵之道大行” (,封氏闻见记 ·声
韵, 。于是,初唐就有了近体格律诗,
而后又有了词律和曲律。
(八病:平头;上尾;蜂腰;鹤膝;大
韵;小韵;旁纽;正纽。 )
第三,格律诗的押韵
? 押韵严格:从位置上看,起句可不入韵,二、四、
六、八句必须押韵。其次,就所押的韵来看,最
初是用, 切韵,,, 唐韵,,, 广韵, 。由于分
韵过细,故有同用独用之说。
? 北宋平水刘渊著, 壬子新刊礼部韵略, 并为 107
韵,金人王文郁, 平水新刊韵略, 并为 106韵。
? 概括,1.两句一押韵,韵脚在偶句之尾; 2.必须
一韵到底,不能换韵; 3.韵脚字必须是同一韵部
中的字,不能通押; 4.韵脚字不能重复出现,一
首诗中也应避免重复字出现; 5.一般押平声韵,
很少押仄声韵。
第四,关于律诗的平仄
?律诗平仄归纳起来有四种句式:
? 甲,平平 仄仄平平仄
? 乙,仄仄 平平仄仄平
? 丙,仄仄 平平平仄仄
? 丁,平平 仄仄仄平平
据首句入韵或不入韵,有四种格式,
而这四种格式都是按照甲乙丙丁四种句
式的顺向组合:
①,甲乙丙丁甲乙丙丁 (首句不入韵 )
②,丁乙丙丁甲乙丙丁 (首句入韵 )
③,丙丁甲乙丙丁甲乙 (首句不入韵 )
④,乙丁甲乙丙丁甲乙 (首句入韵 )
合起来看,①,② 式只有末尾三字不
同;③、④也只有末尾三个字不同。
2.掌握格律诗平仄的方法:
一是掌握句式组合规律:
一句之中,平仄两两相反,
一联之中,出句和对句平仄相对,
联与联之间平仄相粘。
二是按古今声调变化规律加以判定;
具体判断方法:
①看位置,该仄处如果用平声字,要斟酌。
②有辅音韵尾的字不是入声字。
③查工具书,如, 古今字音对照手册, 。
④牢记古代入声字,如“骨”声、“屋”声、
“立”声字多为入声。岳飞, 满江红,,歇、
烈、月、雪、血 …,都是入声字。
⑤ 看起句第二字定平仄。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阙”为入
声字,“秦”是平声,所以该诗为仄起平收
式。
3.格律诗调平仄的要求
? ① 避孤平。在押韵的句中,除韵尾外,
前六个字若只有一个平声,则为孤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写为“仄仄仄平仄仄
平”,即为孤平。
?如果出现了,就要在相应的位置进行补救,
即把其他仄声字换成平声字,就是“拗
救”。
② 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
a.仄收的句子适用 (甲丙式 );
b.丁式第五字必论,,平平仄仄 仄 平
平,,如第五字改平声,为,三平调,;
c.乙式第三字如果为仄声,,仄仄 平平
仄仄平” 则为孤平。
d.二、四、六分明有例外,如“仄仄平
平平仄仄”,古人常用“仄仄平平仄平
仄”,第六字不分明,但属于平仄变格,
是允许的。
③ 拗救。不合平仄称拗,拗而成病必须
补救,
a.本句自救 。
一是七律:第五字拗,第六字救,
陆游, 夜泊水村,, 记取江湖 泊船
处,,当为“平仄仄,,实为“仄平仄”。
五律:第三字拗,第四字救。
王维, 观猎,,“回看 射雕处,千里
暮云平。” 当为“平仄仄”,实为“仄
平仄”。
二是七律:第三字拗,第五字救:
溪柳 自 摇 沙 水清”。 ( 苏轼, 新城道
中, )
“自、沙”当为“平仄”,实为“仄
平”。
b.对句相救。出句拗,对句救。
一是七言三字救,五言第一字救。
见买 若 耶溪水剑,
明朝 归 去事猿公。 ( 李贺, 南园, )
不 知明镜里,
何 处得秋 霜。 ( 李白, 秋浦歌, )
二是七言第五字救 。
身无拘束 起 前晚,
路是交亲 行 自迟。 ( 刘禹锡, 答白宾客, )
三是七言出句第六字拗,对句第五字救。
一身报国有 万 死,
双鬓向人 无 再青”。 ( 陆游, 夜泊水村, )
c.本句自救又对句相救。
苏轼, 新城道中,,
野桃含笑竹篱短,
溪柳自摇沙水清。
“竹”字,“自”字拗,“沙”
字救。
④ 关于粘对
?所谓粘,是指联与联之间的平仄,必
须部分相同。如乙句和丙句之间,前
四字平仄相同,丁句和甲句之间前四
字平仄也相同。如果联与联之间平仄
完全相反,则为失粘。
?所谓对,是指一联之间出句和对句的
平仄完全相反,否则即为失对。
李白, 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
?凤 去 台 空 江 自 流 。 l l — — l l —
?吴 宫 花 草 埋 幽 径, —— l l — — l
?晋 代 衣 冠 成 古 丘。 l l — — + l —
?三 山 半 落 青 天 外,— — l l — — l
?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二三句、四五句失粘 )
崔颢, 黄鹤楼,
?昔 人 已 乘 黄 鹤 去,
?此 地 空 余 黄 鹤 楼。
?黄 鹤 一 去 不 复 返,
?白 云 千 载 空 悠 悠。
?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一二句、三四句失对 )
第五,对仗
? 1.对仗的位置,一般地说,颔联、颈
联对仗较多,首联、尾联较少。
? 2.对仗的基本要求:
一是平仄相对,如果平仄不相对,则不
能相对,如“日月、山川、土地、治
乱”等都因为平仄相同而不能相对。
二是词性相同或相近,避重复。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 钱塘湖春行,
对仗的词性划分:名词、专有名词、方
位词、动词、数词、代名词、形容词、
副词、虚词、颜色词、连用字、联绵字、
重叠字等。要求同类词相对。
三是句子组成工对,句法结构相同
疏影横斜水清浅,
暗香浮动月黄昏 。 ( 林逋, 梅花, )
语法结构 —定主谓补式。
柳条绿日君相忆
梨叶红时我始知 ( 白居易, 酬李十二, )
语法结构 —状主状谓式。
注意:对仗避合掌。
西野芳菲路,春风正可寻。
山城 依 曲渚,古渡 入 修林。
长日 多 飞絮,游人 爱 绿阴。
晚来歌吹起,惟觉画堂深。
( 徐玑, 春日游园池, )
第二、第三联语法结构均为主谓宾,
是作诗大忌。
3.对仗的特殊格式
? ① 隔句对,又称扇面对。即甲乙
丙丁四句,甲对丙,乙对丁。
缥缈巫山女, 归来七八年,
殷勤湘水曲, 留在十三弦。
( 白居易, 夜闻筝, )
② 句中对。字数不一定相等。
白雪楼中一望乡,青山簇簇 水茫茫 。
( 白居易, 登白雪楼, )
山重 水复 疑无路,柳暗 花明 又一村
( 陆游, 游山西村, )
③ 交股对,又叫错综对、犄角对。
“裙拖 六幅 湘江 水,鬓耸 巫山 一段 云
( 李群玉, 筵中赠美人, )
④流水对。意思相承,不能颠倒。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⑤借对,利用同音词谐音关系相对。
东边日头西边雨,道是无晴总有晴。
对仗参考书:, 声律启蒙,
第六,律诗的章法和句式
? 1.章法:最初没有明确规定,元代提出“起、
承、转、合”。
?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起 )
?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承 )
?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转 )
?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合 )
( 杜甫, 天末怀李白, )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起 )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承 )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转 )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合 )
( 刘禹锡, 酬乐天, )
2.句式
?律诗节奏
? 1、音调节奏:
五言,2- 2- 1,七言,2- 2- 2- 1
?2、意义节奏:
五言,2- 3,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 2- 1,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
2- 1- 2,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七言,4- 3,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4- 1- 2,
年年喜见山长在,日日悲看水独流
4- 2- 1,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3- 1- 3,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1- 3- 3
城因兵破惧歌舞,民为官差失井田
特殊格式
? 五言:
?1- 2- 2式:色因林向背,行逐地高卑
?1- 1- 3式:绿垂风折笋,红绽雨肥梅
?1- 3- 1式: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1- 4式: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4- 1式:寻觅诗章在,思量岁月惊。
?3- 2式: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七言:
3- 4式:蜀客船从鸟道回。
2- 4- 1式:试玉要烧三日满。
1- 5- 1式:水带离声入梦流。
2- 5式:却羡双溪解北流。
5- 2式:中天月色好谁看。
6- 1” 式:菊花须插满头归。
3.诗的语法特点
? ① 活用:
槛外 低 秦岭,窗中 小 渭川。 (低、小意动用法 )
涧花 轻 粉色,山月 少 灯光。 (轻、少使动用法 )
? ② 错位:
柳色春山 映,梨花夕鸟 藏 。 (宾-主-谓 )
香 传 小树花 (后句:宾-谓-定-主 )
晴浴狎鸥分处处,雨随神女下朝朝。 (主-谓-
兼-谓-状 )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③ 省略:
山河破碎 (如 )风飘絮,
身世浮沉 (如 )雨打萍。
秋窗犹 (有 )曙色,落木更 (显 )天风。
鸡声 (叫 )茅店月,人迹 (践 )板桥霜。
④紧缩:
国破 (但 )山河在,城春 (故 )草木深,
(因 )感时 (而 )花溅泪,(因 )恨别 (而 )
鸟惊心。
⑤ 不完全句,没有谓语或谓语不全,
名词作谓语。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 杜甫, 春日忆李白, )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 杜甫的, 月夜, )
⑥ 炼句,古人称炼字。
春风又 绿 江南岸。僧 敲 月下门。
感时花 溅 泪,恨别鸟 惊 心。
晓战 随 金鼓,宵眠 抱 玉鞍 ( 李白, 塞下曲, )
草木变衰行剑外,干戈阻绝 老 江边。
( 杜甫, 恨别, )
草枯鹰眼 疾,雪尽马蹄 轻 ( 王维, 观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