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章 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
2.5 戴维南
定理
2.2 回路
电流法
2.1 支路
电流法
2.3 结点
电压法
2.4 叠加
定理
本章学习目的及要求
熟练掌握支路电流法,因为它是直
接应用基尔霍夫定律求解电路的最基本
方法之一;理解回路电流及结点电压的
概念,理解和掌握回路电流法和结点电
压法的正确运用;深刻理解线性电路的
叠加性,了解叠加定理的适用范围;牢
固掌握戴维南定理分析电路的方法。
2.1 支路电流法
以支路电流为未知量,根据基尔霍夫两定律列出
必要的电路方程,进而求解客观存在的各支路电流的
方法,称支路电流法。
1,定义
2,适用范围
原则上适用于各种复杂电路,但当支路数很多
时,方程数增加,计算量加大。因此,适用于支路
数较少的电路。
3,应用步骤
( 1)确定已知电路的支路数 m,并在电路图上标
示出各支路电流的参考方向;
( 2)应用 KCL列写 n-1个 独立结点 方程式。
( 3)应用 KVL定律列写 m-n+1个 独立电压 方程式。
( 4)联立求解方程,求出 m个支路电流。
4,应用举例
例 用支路电流法求解下图所求电路中各支路电流,用功率平衡校验求解结果。
+ +
- -
R1=7Ω R2=11Ω
R3=7Ω
US1=70V US2=6V
图示电路结点 n=2,支路 m=3 ①

I1 I2 I
3
选取结点 ①列写 KCL方程式,
I1+I2- I3=0 ①
选取两个网孔 列写 KVL方程,
对网孔 Ⅰ, 7I1+7I3=70 ②
Ⅰ Ⅱ
对网孔 Ⅱ, 11I2+7I3=6 ③
由方程式 ②可得,I1=10- I3 ④
由方程式 ③ 可得,I2=(6- 7I3) ÷ 11 ⑤
④⑤ 代入①可得,10- I3+[(6- 7I3) ÷ 11] - I3=0
解得, I3=4A 代入 ④⑤ 可得,I1=6A,I2=- 2A
R1上吸收的功率为,PR1=62× 7=252W
I2得负值,说明它的实际方向与参考方向相反。
求各元件上吸收的功率,进行功率平衡校验
R2上吸收的功率为,PR2=(- 2)2× 11=44W
R3上吸收的功率为,PR3=42× 7=112W
US1上吸收的功率为,PS1=- (6× 70)=- 420W 发出功率
US2上吸收的功率为,PS2=- (- 2)× 6=12W 吸收功率
元件上吸收的总功率,P=252+44+112+12=420W
电路中吸收的功率等于发出的功率,计算结果正确
思考 回答
1,说说对独立结点和独立回路的看法,应用
支路电流法求解电路时,根据什么原则选取
独立结点和独立回路?
2,下图电路有几个结点?几条支路?几个回路?几
个网孔?用支路电流法列出相应方程式。
+ +
- -
R1 R2
R6
US1 US2
+ R3 U
S3

R4 R5

② ③ ④
4个结点,3个网孔,
7个回路,6条支路。
需列 KCL方程,4-1=3个
需列 KVL方程,6-4+1=3个
在练习本上列出各方程式。
所谓独立结点或独立回路,是指其中至少有一条新
的支路,应用支路电流法求解电路时,选取独立结
点的原则比较简单,找出全部结点后,去掉其中的
一个即可;选取独立回路的原则一般是以网孔为独
立回路,实际中也可以计算方便为原则进行选取。
2.2 回路电流法
以假想的回路电流为未知量,根据 KVL定律列出
必要的电路方程,进而求解客观存在的各支路电流的
方法,称回路电流法。
1,定义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支路数较多但网孔数较少的复杂电路。
3,应用步骤
( 1)选取自然网孔作为独立回路,在网孔中标出各
回路电流的参考方向,同时作为回路的绕行方向;
( 2)建立各网孔的 KVL方程,注意自电阻压降恒为
正,公共支路上的互阻压降由相邻回路电流而定;
根据回路电流和支路电流的关系
( 3)对联立方程式进行求解,得假想各回路电流;
4,应用举例
例 用回路电流法求解下图所求电路中各支路电流。
+ +
- -
R1=7Ω R2=11Ω
R3=7Ω
US1=70V US2=6V
I1 I2 I
3
选取两个网孔 列写 KVL方程,
对网孔 Ⅰ, (7+7)IⅠ +7IⅡ =70 ①
IⅠ IⅡ
对网孔 Ⅱ, (11+7)IⅡ +7IⅠ =6 ②
( 4)在电路图上标出客观存在的各支路电流参考方
向,按照它们与回路电流之间的关系,求出各支路电
流。
由方程式 ①得,IⅡ =10- 2IⅠ ③
解 得,IⅡ =- 2A; IⅠ =6A
I2=IⅡ =- 2A; I1=IⅠ =6A ; I3=IⅠ +IⅡ =4A
思考 回答
1,说说回路电流与支路电流的不同之处,你能很快
找出回路电流与支路电流之间的关系吗?
2,试用回路电流法对下图所示电路进行求解,通过
求解阐述回路电流法的适用范围。
_
+
_ US1
US2 R1
R2
R6
R3
R4
I4
_ +
US3
+
R5
I5
I3
I1 I6
I2
支路电流是客观存在于各条支路中的响应,一般
是电路分析求解的对象;回路电流则是为了减少电路
分析中方程式的数目而人为假想的电路响应,由于回
路电流对它所经过的电路结点,均流入一次、流出一
次,因此自动满足 KCL定律,这样在电路求解的过程
中就可省去 KCL方程,对结点数较多、网孔数较少的
电路十分适用。
回路电流经过的各条支路,若支路上仅流过一个
回路电流,则这个支路电流在数值上就等于该回路电
流,方向与回路电流一致时为正,相反为负;公共支
路上通过两个回路电流,即支路电流在数值上等于这
两个回路电流之代数和,与支路电流方向一致的取正
值,与支路电流方向相反的取负值。
_
+
_ US1
US2 R1
R2
R6
R3
R4
I4
_ +
US3
+
R5
I5
I3
I1 I6
I2 I
a Ib
Ic
此电路有 6条支路,运用支路电流法求解电路时显然要列
6个方程式联立求解,因此繁琐而复杂。由于该电路具有 4个
结点,应用回路电流法就可省去 4-1=3个 KCL方程式,这样,
仅列 6-4+1=3个 KVL方程式即可解出各网孔电流,进而求出
支路电流。
以三个自然网孔作为独立回路,
各回路电流分别为 Ia,Ib,Ic。
(R1+R4+R2)Ia- R4Ic- R2Ib=US1+US2
(R2+R5+R6)Ib- R2Ia- R5Ic=- US2
(R3+R4+R5)Ic- R4Ia- R5Ib=US3
如选取各回路电流均为顺时针方向时,三个方程式中左
边第一项自电阻压降恒为正值,左边其余项为互电阻压降,
恒为负值;方程式右边为电源压升,由,-, →, +”与 回路电
流方向一致时取正,反之取负。
_
+
_ US1
US2 R1
R2
R6
R3
R4
I4
_ +
US3
+
R5
I5
I3
I1 I6
I2 I
a Ib
Ic 观察电路图,可得出各
支路电流与回路电流之间的
关系为,
I1=Ia ; I2=Ia- Ib; I3=Ic;
I4=Ia- Ic; I5=Ib- Ic; I6=- Ib
Ia Ic Ib +
_ US2
+
_ US1
I1 I2 I3
R1 R2
R3 +
_ US4
R4
I4
练习 用回路电流法列出求解下图所示电路的方程式。
2.3 结点电压法
以结点电压为待求量, 利用基尔霍夫定律列出各
结点电压方程式, 进而求解电路响应的方法 。
1,定义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支路数较多但结点数较少的复杂电路。与
支路电流法相比,它可减少 m-n+1个方程式。
3,应用步骤
( 1)选定参考结点。其余各结点与参考点之间的电
压就是待求的结点电压(均以参考点为负极);
( 2)标出各支路电流的参考方向,对 n-1个结点列
写 KCL方程式;
( 3)用 KVL和欧姆定律,将结点电流用结点电压的
关系式代替,写出结点电压方程式;
4,应用举例
例 用结点电压法求解下图所求电路中各支路电流。 选取结点②为参考结点,求 V1,
( 4)解方程,求解各结点电压;
( 5)由结点电压求各支路电流及其它响应。
+ +
- -
R1=7Ω R2=11Ω
R3=7Ω
US1=70V US2=6V
I1 I2 I
3


I1+I2- I3=0
因为,I1=(70- V1) ÷ 7 ①
I2=(6- V1) ÷ 11 ②
I3=V1 ÷ 7 ③
所以,V1 70/7+6/11 1/7+1/7+1/11 812 29 = = = 28V
V1代入 ①② ③得, I1=6A; I2=- 2A; I3=4A
用结点电压法求解结点 n=2的复杂电路时,显然只需
列写出 2-1=1个结点电压方程式,即,
此式称弥尔曼
定理。是结点
电压法的特例
V1 US1/R1+US2/R2- US4/R4 1/R
1+1/R2+1/R3+1/R4
=
?
?
?
R
R
U
V
1
S
S
1

+
_ US2
+
_ US1
I1 I2 I3
R1 R2
R3 -
+ US4
R4
I4

直接应用弥尔曼定理求 V1可得
注意,式中分子部分为各支路恒压源与其支路电阻之
比的代数和,其中恒压源正极与结点 ①相近时取正,
反之取负;分母则为各支路电导之和。
应用结点电压法求解电路的一般形式为,
_
+
_ US1
US2 R1
R2
R6
R3
R4
I4
_ +
US3
+
R5
I5
I3
I1 I6
I2
① ② ③

选取结点 ④作为参考结点
对结点 ①列结点电压方程,
正,反之取负。由负到正指向结点时取
源路电阻的比值,若恒压点上的各恒压源与其支
结方程式右边为连接到本为互电导,恒取负值。
称和点之间的电导恒为正值;跨接于两结
称为自电导,与本结点相连的电导
43
431
3
S3
1
S1
4
4
3
3
1
431
11
111
11
)
111
(
RR
RRR
R
U
R
U
V
R
V
R
V
RRR
??
??????
同理可得结点 ②和 ③
的结点电压方程式为,
2
S23
5142542
11)111(
R
UV
RVRVRRR ??????
3
S31
3253635
11)111(
R
UV
RVRVRRR ?????
归纳,让连接于结点①的自电导用 G11表示,连接于结点 ②
的自电导用 G22表示,连接于结点 ③ 的自电导用 G33表示,跨
接在任意待求两结点之间的公共电导分别用 G12,G21,G23、
G32,G13,G31表示;汇集于结点 ①、②,③ 上的等效电流源
分别用 ISS1,ISS2和 ISS3(或 USS1/RS1等)表示时,结点电压方程
式的一般表达形式可写作,
)(/
)(/
)(/
S S 3S S 3S S 3331232333
S S 2S S 2S S 2323121222
S S 1S S 1S S 1313212111
IRUVGVGVG
IRUVGVGVG
IRUVGVGVG



?
?
?
???
???
???
式中等号左端的自电导 G11,G22,G33恒为 正值,互电导
G12,G21,G23,G32,G13,G31恒取 负值 ;等号右边为各结点
汇集电流,如果是恒流源直接取其值,如果是电压源,则可
根据电压源与电流源的等效条件求出其等效的电流源 US/RS,
并且令 指向结点的电流取正,背离结点的电流取负 。
用结点电压法求解下图所示电路中各支路电
流。
首先将电路中所有电压源等效为电流源如上面右图示
① ( 1+1) V1- V2=1-1=0
可解得,V1=0.4V; V2=0.8V; V12=V1- V2=0.4- 0.8=- 0.4V
各支路电流分别为,I1=(2-0.4)/2=0.8A; I2=0.4/2=0.2A


1A
1A ① ②
0.5Ω
1A 1Ω





2V
2V

① ②
0.5Ω
1A 2Ω

列出结点电压方程,
② ( 1+1/0.5) V2- V1=1+1
I1 I2 I3
I4
I5
I3=0.8/0.5=1.6A; I4=(2- 0.8+0.4)/2=0.8A ;
I5=(0.4- 0.8)/2=- 0.2A
思考 练习
用结点电压法求解下图所示电路,与回路电流法相比较,
能得出什么结论?
此电路结点 n=3,用结点电压法求解此电路时,只需列出
3-1=2个独立的结点电压方程式,
3
S3
S2A
3
B
532
3
S3
S1B
3
A
431
1
)
111
(
1
)
111
(
R
U
IV
R
V
RRR
R
U
IV
R
V
RRR
?????
?????
R3
R4
A B
IS2 IS1
R5 R2 R1
I1 I4 I5 I2
I3 + - US3
R3
R4
A B
IS2 IS1
R5 R2 R1
I1 I4 I5 I2
I3 + - US3
再根据欧姆定律可求得,
1
A
1 R
VI ?
2
B
2 R
VI ?
3
S3BA
3 R
UVVI ???
4
A
4 R
VI ?
5
B
5 R
VI ?
如果用回路电流法,由于此电路有 5个网孔,所以需列 5个方程式联立求解,显然解题过程繁于结点
电压法。因此对此类型(支路数多、结点少,回路多)
电路,应选择结点电压法解题。
说说结点电压法的适用范围,应用结点电压
法求解电路时,能否不选择电路参考点?
结点电压法适用于支路数较多,结点数目较少的
电路,待求量结点电压实际上是指待求结点相对于电
路参考点之间的电压值,因此应用结点电压法求解电
路时,必须首先选定电路参考结点,否则就失去了待
求结点的相对性。
回路电流作为电路的独立待求量时,可自动满足结点
电流定律,因此回路电流法与支路电流法相比可减少 n-1个
KCL方程式;结点电压作为电路的独立待求量时,可自动
满足回路电压定律,与支路电流法相比可减少 m-n+1个
KVL方程式。两种方法都是为了减少方程式的数目而引入
的解题方法。
?比较回路电流法和结点电压法,你能从中找
出它们相通的问题吗?
支路法、回路法和结点法的比较,
(2) 对于非平面电路,选独立回路不容易,而独立
结点较容易。
(3) 回路法, 结点法易于编程 。 目前用计算机分析
网络 (电网, 集成电路设计等 )采用结点法较多 。
支路法
回路法
结点法
KCL方程 KVL方程
n-1 m-n+1
0
0 n-1
方程总数
m-n+1
n-1
m-n+1
m
(1) 方程数的比较
2.4 叠加定理
在线性电路中, 任何一条支路的电流或电压,
均可看作是由电路中各个电源单独作用时, 各自在此
支路上产生的电流或电压的叠加 。
1,定义
2,适用范围
在多个电源同时作用的电路中,仅研究一个电源对
多支路或多个电源对一条支路影响的问题。
3,研究目的
在基本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线性电路所具有
的特殊性质,更深入地了解电路中激励(电源)与响
应(电压、电流)的关系。
在多个电源共同作用的 线性 电路中,某一支路的
电压 (电流 )等于每个电源单独作用下,在该支路上所产
生的 电压 (电流 )的代数和。
当电压源不作用时应视其短路,
而电流源不作用时则应视其开路。
计算功率时 不能 应用叠加原理。 注意
I = I ? I + ?
I R1 +

R2 I
S
US =
I ? R1 +

R2 US
I ?? R1
R2 I
S
US +
4,解题思路
用叠加定理解决电路问题的实质,就是把含有
多个电源的复杂电路分解为多个简单电路的叠加。
应用时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某电源单独作用时,
其它 电源的处理方法 ;二是叠加时各分量的 方向问
题 。以上问题的解决方法请看应用举例。
5,应用举例
+ IS
I
R
RS
US
+
_








I″
R
RS IS








内阻保留
原电路 电压源单独作用时 电流源单独作用时
I′
R
RS
US
+
_
根据叠加定理;,RR RII"RR UI' ????
S
S
S
1S
S
I"I'I ??
用迭加原理求,I=?
I = I′+ I″= 2+(- 1) =1A
根据叠加定理可得电流 I

+
-
I 4A 20V
10?
10? 10?
I′ 4A
10?
10? 10?
+
-
I″ 20V
10?
10? 10?
A2214' ???I
4A电流源单独作用时,
A11010 20'' ?????I
20V电压源单独作用时,
1,叠加定理只 适用于 线性电路 求电压 和 电流 ;
不能 用叠加定理 求功率 (功率为电源的二次函数 )。
不适用 于 非线性 电路。
2,应用时电路的结构参数必须 前后一致 。
5,叠加时注意 参考方向 下求 代数和 。
3,不作用的电压源 短路 ;不作用的电流源 开路
4,含受控源线性电路可叠加,受控源 应始终 保留 。
应用叠加定理时注意以下几点,
例 求电压 Us 。
(1) 10V电压源单独作用,(2) 4A电流源单独作用,
+

10V
6? I1
4A
+

Us
+ – 10 I1
4?
10V
+

6? I1' + – 10 I1'
4?
+

Us'
6? I1''
4A
+

Us''
+ – 10 I1''
4?
+

U1'
+

U1"
Us'= -10 I1'+U1' Us"= -10I1"+U1”
Us?= -10 I1?+U1?= -10× 1+4 = -6V
Us"= -10I1"+U1" = -10 ?(-1.6)+9.6=25.6V
共同作用下,Us= Us' +Us"= -6+25.6=19.6V
A146 101 ????I
A6.1464 41 ????????I V6.94)46.1(1 ???????U
10V
+

6? I1' + – 10 I1'
4?
+

Us'
+

U1'
6? I1''
4A
+

Us''
+ – 10 I1''
4?
+

U1"
V446 410'1 ???U
求下图电路中 5 ? 电阻 的电压 U 及功率 P。
先计算 20 V 电压源单独作用时的 电压 U ?
U ? = 20 ? 5 + 15 5 = 5 V
恒流源不
作用时相
当于 开路

+ –
5 ?
+ – U
15 ?
10A
4 ? 2 ?
20V + –
5 ?
+ – U'
15 ?
10A
4 ? 2 ?
20V
再计算恒流源作用时的 U "
5 ?
+ – U"
15 ?
10A
4 ? 2 ? – 10 ?
5+15
15 ? 5 = – 37.5 V U?? =
+ –
5 ?
+ – U 15 ?
10A 4 ? 2 ?
20V
5 ?
+ – U"
15 ?
10A
4 ? 2 ? +
+ –
5 ?
+ – U' 15 ?
10A 4 ? 2 ?
20V
根据叠加定理可得,U=U'+U"=5+(- 37.5)=- 32.5V
P = 5 (–32.5)
2
= 221.25 W 5?电阻的功率为,
若用叠加定理计算功率,
W25.2 8 625.2 8 155 )7.37(55
22
??????P
用叠加原理计算功率是错误的 。想一想,为什么?
,恒压源不起作用”或“令其等于 0”,即是将
此恒压源用短接线代替,但恒压源所在支路的电阻
应注意保留;
,恒流源不起作用”或“令其等于 0”,即是将
此恒流源拿掉,使恒流源所在支路断开,恒流源所
在支路的电阻也一并拿掉。
电压和电流的求解可应用叠加定理,是因为它
们和电阻之间遵循着线性的欧姆定律关系;而功率
只所以不能应用叠加定理,原因是功率和电阻之间
不是线性关系,而是二次函数关系。
通过上述例题你理解下面问题吗?
2.5 戴维南定理
1,定义
对外电路来说,任何一个线性有源二端网络,
均可以用一个恒压源 US和一个电阻 R0串联的有源支
路等效代替。其中恒压源 US等于线性有源二端网络
的开路电压 UOC,电阻 R0等于线性有源二端网络除
源后的入端等效电阻 Rab。
2,适用范围
只求解复杂电路中的某一条支路电流或电压时。
线性
有源
二端
网络
a
b
a
b
R0
US + -
已知,R1=20 ?,R2=30 ?
R3=30 ?,R4=20 ?
U=10V
求,当 R5=16 ? 时,I5=?
R1
R3
+ _
R2
R4
R5
U
I5
R5
I5 R1
R3
+ _
R2
R4
U
等效电路
有源二端
网络
3,应用举例

US =UOC
先求等效电源 US及 R0
2V4-6
2030
20
10
3020
30
10
DBADOC
??
?
?
?
?
?? UUU
I5 20Ω
+ _
A
B
30Ω
30Ω 20Ω
10V
16Ω
US
R0 +
_
A
B
求 戴维南等效电路
R0 =RAB
UOC
20Ω
+ _
A
+
_
30Ω
30Ω 20Ω
10V
B
C D
再求输入电阻 RAB 恒压源被短接后,CD
成为一点,电阻 R1和
R2, R3 和 R4 分别并联
后相串联,即,
R0=RAB=20//30+ 30//20
=12+12=24Ω
得原电路的 戴维南等效电路
A05.0
1624
2
5 ???I
C R
AB
20Ω
A
30Ω
30Ω 20Ω
B
D
A
2V
24Ω +
_
16Ω
I5
B
由全电路欧姆定律可得,
US =(30/50)RS +30 ①
下图所示有源二端网络,用内阻为 50k?的电压表测出开
路电压值是 30V,换用内阻为 100k ?的电压表测得开路电压
为 50V,求该网络的戴维南等效电路。
有源 V U
0C 二端网络
U0C
150V
200KΩ
RV +

根据测量值列出方程式,
应用举例 例
US =(50/100)RS +50 ②
① 式代入②式后可得,
0.6RS+30 =0.5RS +50 ③
由 ③ 式解得, RS =200 k? 代 ①
又可解得, US =150V
例 R多大时能从电
路中获得最大功
率,并求此最大
功率。 15V 5V
2A
+
20?
+
- -
20?
10?
5?
+
- 85V
R
10?
2A 5?
+
- 85V
R
10?
0.5A
20? 50V
30?
+
-
R 85V
5?
+
-
A
B
80V
4.29?
+
-
R
A
B
R =4.29?时可 获得最大功率
W3 7 329.44 80
2
m a x ???P
( 1) 将待求支路与原有源二端网络分离, 对断开的
两个端钮分别标以记号 ( 如 A,B) ;
戴维南定理的解题步骤
( 2)应用所学过的各种电路求解方法,对有源二端
网络求解其开路电压 UOC;
( 3)把有源二端网络进行除源处理(恒压源短路、
恒流源开路),对无源二端网络求其入端电阻 RAB;
( 4)让开路电压等于等效电源的 US,入端电阻等于
等效电源的内阻 R0,则戴维南等效电路求出。此时
再将断开的待求支路接上,最后根据欧姆定律或分
压、分流关系求出电路的待求响应。
思考 练习
1.在电路分析时,独立源与受控源的处理上有哪些相
同之处?哪些不同之处?
分析,电路分析过程中,在受控源的控制量存在情
况下,受控源在电路中起电源作用,此时它和独立源
具有相同的特性,理想受控源之间仍然不能进行等效
变换,含有内阻的受控源之间可以等效变换,等效变
换的条件与独立源类似。由于受控源的数值受电路中
某处电压(或电流)的控制,因此它不象独立源那样
数值恒定,而是随控制量的变化而改变,因此在电路
变换的过程中,特别要注意不能随意把受控源的控制
量变换掉;另外在求等效电阻时,只要电路中存在控
制量,受控源不能按零值处理。
2.如何求解戴维南等效电路的电压源 US及内阻 R0?该
定理的物理实质是什么?
戴维南等效电路的恒压源 US等于原有源二端
网络的开路电压 UOC,其计算方法可根据有源二端网
络 的实际情况, 适当地选用所学的电阻性网络分析
的方法及电源等效变换, 叠加原理等进行求解 。
内阻 R0等于原有源二端网络除源 ( 令其内部所有
恒压源短路, 恒流源开路 ) 后的入端电阻, 其计算
方法除了用无源二端网络的等效变换方法求出其等
效电阻, 还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法进行求解,
将有源二端网络开路后,求出其开路电压 UOC,
再将有源二端网络短路,求出其短路电流 ISC,开路
电压与短路电流的比值即等于戴维南等效电源的内阻
R0。
1,开路、短路法求解 R0
2,外加电源法求解 R0
将有源二端网络除源,在得到一个无源二端网
络后,在其两端外加一个恒压源 US(或恒流源 IS),
求出恒压源提供的电流 I(或恒流源两端的电压 U),
则恒压源 US与电流 I的比值(或恒流源端电压 U与恒流
源 IS之比值)即等于戴维南等效电源的内阻 R0。
(1) 求开路电压 UOC
UOC=6I1+3I1
I1=9÷ (6+3)=1A
UOC=9V
电路如图示,求 UR 。 例 I
1 +
– 9V
UR
+ –

6I1 6Ω

+
– 将待求支路断开 –
UOC
(2) 求等效电阻 Ro
I1 +
– 9V
+ –

6I1 6Ω
ISC
法一:开路、短路法求 Ro
3I1 =6I1 → I1=0
ISC=9/6=1.5A
R0 =UOC/ISC=9/1.5=6Ω
法二:加压求流法求 Ro
I1 +
– U
+ –

6I1 6Ω
I
U=6I1+3I1=9I1
I1=I = I 6 6+3
2
3
R0 =U/I=6I/I=6Ω
+

3? UR
-
+ 6?
9V
戴维南等效电路
V3936 3 ????RU
应用法二时应注意独立源置
零,受控源保留。
希望同学们对本章内容予以重视,多
做习题才能真正掌握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