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概
述
?
带
与
带
轮
?
带
传
动
的
几
何
计
算
?
带
传
动
的
计
算
基
础
?
带
传
动
的
设
计
准
则
和
许
用
功
率
?V
带
传
动
的
设
计
计
算
?
带
传
动
的
张
紧
装
置
带 传 动
第四章 带传动 2机械设计
§ 1 概述
一、传动概述
机器,动力机 传动装置 工作机
电传动
液、气传动
机械传动
摩擦传动:
(力闭合 )
啮合传动:
(形闭合 )
齿轮传动、链传动、
蜗杆传动等
带传动
二,带传动 概述
1、组成及工作原理
1 2
3
n2
n1
两个或多个带轮间用带
作为 挠性拉曳 零件的传动。
带张紧在两轮上,主动轮转 ΣFf———→ 带运动 ΣFf———→ 从动轮转动, 摩擦传动
第四章 带传动 3机械设计
2、类型 根据截面形状分
胶帆布平带、编织带、高速带。
整卷出售、接头 无接头
1)平带
结构简单,带轮也容易制造,在传动中心距较大的场合应用较多。
第四章 带传动 4机械设计
普通 V带
宽 V 带
应用最广的带传动,在同样的张紧力下,
V带传动较平带传动能产生更大的摩擦力。
2) V带
窄 V带
第四章 带传动 5机械设计
兼有平带和 V带的优点,工作接
触面数多,摩擦力大,柔韧性好,用
于结构紧凑而传递功率较大的场合。
解决多根 V带长短不一而受力不均。
3)多楔带
汽车发动机
第四章 带传动 6机械设计
啮合传动,兼有带传动和齿轮传动的优点
吸振,i 准确,在汽车、打印机中广泛应用。
4)同步带
第四章 带传动 7机械设计
机器人关节
第四章 带传动 8机械设计
3、传动形式
开口传动:两轴平行,ω1,ω2同向。
交叉传动:两轴平行,ω1,ω2反向。
半交叉传动:两轴交错,不能逆转。 交叉 传动开口传动
第四章 带传动 9机械设计
4、特点
1)带有弹性 —
—
弹性滑动,i不准确。
2)靠摩擦传动 ——过载打滑,保护损坏其他零件;
磨损大,η低、寿命 ↓,压轴力大。
缓冲吸振、传动平稳、无噪音;
3)中间挠性件 ——适于远距离传动; 结构尺寸大。
4)结构简单,制造安装方便,成本低。
5、应用
传动比要求不高,要求过载保护,中心距较大场合。
不可用于易燃、易爆场合外。
v= 5~25m/s i 平 ≤ 5,i v≤7
多级传动中,带布置在高速级 。 为什么?
第四章 带传动 10机械设计
§ 2 带与带轮
一、平带和带
轮 普通平带有接头 (传动不平稳),高速带无接头。
以橡胶和纤维制造的平带国际上已淘汰,被各种高分子材料,
如尼龙、聚氨脂等所替代。
二,V带和带轮
1,V带 ?普通 V带、窄 V带、宽 V带
应用最广 美国 50年代研制:承载高、尺寸小。
用于调速机构中。
?普通 V带 已标准化,共有七种型号:
Y,Z,A,B,C,D,E GB/T1313575.1-92
小 大
AY Z EB C D
第四章 带传动 11机械设计
环形,无接头 (传动平稳)
楔角均为 40°
40°
基准长度 Ld为标准值 ( P179 图 11.4)
顶胶
承载层
底胶
包布
a ) 帘布芯结构
b ) 绳芯结构直径小
速度高
场合
?V带截面组成
帘布结构,一般传动 绳芯结构,柔韧性好
第四章 带传动 12机械设计
2、带轮
?材
料
v≤30m/s HT200 高速 —用钢制带轮 v→45m/s
注:① D——节圆直径
④ 小带轮直径不能太小 D1≥ Dmin
② 带轮楔角 小于 40° 。
③ D已 系列化
?结构
轮缘:与带相连部分
轮毂:安装在轴上部分
轮辐:联接部分
实心式:小直径
腹板式:中等直径
轮辐式:大直径
第四章 带传动 13机械设计
α 1
α 2
a
D
1
γ
2
D
2
§ 3 带传动的几何计算(略)
a, L,1?, 2? ——包角
1? 2?≤注意:
第四章 带传动 14机械设计
§ 4 带传动的计算基础
一、作用力分析
1、带传递的力
接触面产生正压力,带两边产生等值 初拉力 F0。
带张紧在带轮上
a,工作前:
第四章 带传动 15机械设计
b,工作时:
形成
紧边, F0↑ F1( 下 )
松边, F0↓ F2( 上 )
:轮对带摩擦力
,带对轮摩擦力
第四章 带传动 16机械设计
各力之间关系?
( Ⅰ )取主动轮一端带为分离体 ΣFf
F2
F1O1ΣM
O1=0 0
222
1
1
1
2
1 ??????? DFDFDF
f
ΣFf=F1-F2
( Ⅱ )取主动轮为分离体 ΣFf
T1ΣMO1=0
02 11 ???? DFT f
ΣFf=2T1/D1
而带传动的有效圆周力:
(有效拉力) v
P
D
TF 1 0 0 02
1
1 ??
F=ΣFf=F1-F2∴ ······①
第四章 带传动 17机械设计
即:带传动的 有效圆周力等于 带与带轮的 摩擦力,即紧边与
松边的 拉力差。
( Ⅲ ) F1,F2,F与 F0间的关系?
变形协调条件:带总长不变,紧边拉力增量 =松边拉力减量 。
即,F1-F0=F0-F2 F1+F2=2F0
c,开始打滑时,ΣFf →max F → F max
v <10m/s:离心力不计 ??
eFF ?
2
1
—挠性体欧拉公式
??e
qvF
qvF ?
?
?
2
2
2
1
(推导,P183 图 11.8)······②
第四章 带传动 18机械设计
由①、②式 →
2
1 11
1 qv
e
FeF ?
?? ??
??
2
2 11 qve
FF ?
?? ??
对于 V带,μ→μ v
若 v<10m/s:
1
12
1
1
0m a x ?
???
??
??
e
eFF
2、离心力产生的离心拉力
Fc=qv2
∵ P∝F ∴ P max∝F max=f( F0,μ,α1)
讨论:
F0↑, μ ↑, α1 ↑ Fmax↑ Pmax ↑
二、带的应力
带工作时,受到三种应力。
第四章 带传动 19机械设计
2,离心应力 σc
2
2
vAqvAF cc ?? ???
q——单位带长质量
ρ——带密度
3,弯曲应力
r
yE
b ??
当带型号,材料一定时,
rb
1?? )
2(
hDr ??
当 i>1时,r1<r2 σb1>σb2 ∴ 小带轮直径不能太小
∴ 带内最大应力:
11m a x b??? ??
1,拉应力 σ1=F1/A(紧边拉力)
σ2=F2/A(松边拉力)
σ1>σ2
第四章 带传动 20机械设计
a
e
σ
b2
f
σ
m
a
x
σ
b1
σ
c
σ
1
b c
σ
2
σ
b1
σ
b1
σ
m
a
x
ω 1
c
σ
b2
d
f
σ
1
a
d
ω 2
σ
b2
σ
1
a
σ
2
σ
c
b
紧边开始绕上小带轮处 11m a x b??? ??
第四章 带传动 21机械设计
第四章 带传动 22机械设计
结论,1、带内最大应力发生在,紧边开始绕上小带轮处 ;
三、弹性滑动与打滑
? 机理:带为弹性体
主动轮,b 点,开始接触,拉力 F1,V带 b=V轮 1。
cb ?, 拉力 F1 F2,弹性变形 ↓,
轮 1,b→c
带,b→c ’ 即带在带轮上发生了相对滑动
1??
1??
滑动角
静角
使得,V带 <V轮 1
从动轮:同理,只是,V轮 2 < V带
3,σb占比例最大,D↓ σ b ↑ ∴ 每种带选择 D>Dmin。
][m ax ?? ?2、带在变应力状态下工作 防 疲劳失效, ;
→ 带逐渐缩短。
1、弹性滑动 c’
仅发生在带从主从动轮上离
开前的那一部分接触弧上。
第四章 带传动 23机械设计
?结论
1)由于 拉力差 引起的带的弹性变形而产生的滑动现象 ——弹性滑动
2) 弹性滑动是不可避免的,是带传动的固有特性 。
( ∵ 只要带工作,必存在有效圆周力,必然有拉力差)
3)速度间关系,v轮 1>v带 >v轮 2。
量关系 → 滑动率 ε表示:
%2~1%100
1
21 ????
v
vv?
传动比
)1(1
2
2
1
???? D
D
n
ni
100060
11
1 ??
nDv ?
100060
22
2 ??
nDv ?
或
2
11
2 )1( D
nDn ???
4)后果,a, v轮 2<v轮 1,i不准确; b, η↓ ;
c,引起带的磨损; d,带温度 ↑,寿命 ↓ 。
第四章 带传动 24机械设计
2、打滑
时,载荷 F↑,( F1-F2) ↑,弹性滑动区 ↑,
1??
↑ 。当 11 ?? ??
整个包角内全面的相对滑动 ——“打滑, 。
总结:
1)打滑是 过载 造成的,∴ 打滑是可以避免的 。
2)打滑过程中,ε↑↑, v2↓↓,传动失效。
3) η ↓↓,磨损 ↑↑, ∴ 打滑必须避免 。
21 ?? ?
4) 打滑首先发生在小带轮上 。( ∵ )
区别, 弹性滑动 是带传动的 固有特性,是不可避免的。
打滑 是一种 失效形式,是可以避免的,而且必须避免。
四、带传动的疲劳强度
1、失效形式,打滑 和 疲劳破坏 (脱层、疲劳断裂)。
第四章 带传动 25机械设计
2、设计准则:在 不打滑前提 下,使带具有 一定的疲劳强度和寿命 。
3、单根 V带所能传递的功率:
不打滑条件,
1
2
2
2
1 ??e
qvF
qvF ?
?
?
最大有效圆周力为:
)11()(
1
2
1 ??eqvFF ????
不疲劳破坏, ][
11m a x ???? ??? b 11 ][ b??? ??
)11()]([)11()(
11 1
2
1 ???? ???? eAeqvAF cb ???????????
1 0 0 0
)11()]([
1 0 0 0
11
v
e
AvF
P
cb ??????
???
?????
特定条件下, P0( α1=α2=180°,特定带长,载荷平稳)
(见 P191表 11.8)
第四章 带传动 26机械设计
五、提高工作能力措施
1,增大摩擦系数
μ↑ — →F max ↑ ( ∵ ΣFf ↑ )
与带和带轮材料、表面状况、工作环境有关。
1)材料配对
2)采用 V带:当量摩擦系数 μv≈1.7 μ 。
F N
F N
μ F N
φ
F N
μ F N
F Q
F Q
第四章 带传动 27机械设计
2、适当 增大 F0
0m ax FF ?
F0↑ ——正压力 ↑ ——ΣFf ↑ ——Fmax ↑ ——Pmax ↑
但,F0↑↑
内应力 ↑↑ ——带疲劳寿命 ↓
带的磨损 ↑ ——寿命 ↓
∴ 应严格控制 F0大小。
F0↓↓ ——带传动的工作能力不能充分发挥,易打滑。
为保证工作中初拉力不变,可设计张紧装置。
3、增大包角 α
α↑→F max ↑
当 i>1时,α1< α2,打滑从小带轮开始, ∴ 限制 α1不能太小。
第四章 带传动 28机械设计
结论,1) α1≥120 °
3)采用张紧装置。
2)水平或近似水平布置,松边在上 。
4、采用新型带传动
大楔角 V带、多楔带、同步带等。
5、采用高强度材料
6、尽量在最佳速度下工作
极限速度,02
1 ?? qvF
P=0,F1全部用来克服 Fc。
AqqFv b ???? 11l i m ][ ??
最佳速度:
0?dvdp qFv 3 1? maxPP ?
第四章 带传动 29机械设计
§ 5 V带传动设计
一、原始数据
1、传递的功率
2、转速或传动比
3、传动对外廓尺寸的要求
4、传动工作条件
5、原动机类型等等
二、设计内容
1、确定带的型号、根数、长度
2、带轮直径及结构尺寸
3、中心距
4,F0、压轴力 FQ
5、绘工作图、设计张紧装置等
第四章 带传动 30机械设计
三、设计步骤和方法
1、选型号 由计算功率 Pc
小轮转速 n1 查选型图确定带型号
Pc=KA·P P ——名义功率
KA——工作情况系数
第四章 带传动 31机械设计
普通 V带选型图 若处于两种
型号交界处
分别计算
选优
第四章 带传动 32机械设计
5、张紧力 F0,P190式 11.21
6、带的根数 z
[P0]——单根 V带的实际使用功率,使用条件与实验条件不同。
修正如下:
LkkPPP ????? ?)(][ 000
0P?
——i≠1 时,功率增量 (P193,表 11.10)
?k
——包角系数 ( ?? 1801? ) (P190,表 11.7)
Lk
——长度系数 (非特定带长 ) (P194,表 11.12)
10][
0
?? PPz c
——圆整
承载不均
第四章 带传动 33机械设计
2、确定带轮直径
1)带型号 → Dmin D1>Dmin
2)验算带速
smnDv /25~5100 060 11 ??? ?
v↑ —→F c↑ —→ 应减小 D1
v↓,功率一定时 —→F↑ —→z ↑ —→ 带轮宽度 ↑,轴承尺寸 ↑
3) D2≈iD 1 或
1
2
1
2 )1( Dn
nD ??? 系列值
由于取标准,使 i变化,应保证传动比相对误差:
%5%1 00 ????
原
实原
i
ii
第四章 带传动 34机械设计
3、确定 a,Ld
a↑ —→ 结构尺寸 ↑,高速时带颤动,α1不稳定
a↓ —→ 结构紧凑
a↓ ↓ —→ α
1 ↓ ——降低传动能力
带长 ↓ ↓ ——带绕转次数 ↑ ——带寿命 ↓
∴ 经验公式,2(D1+D2)≥a≥0.55(D 1+D2)+h
计算过程:
1)由经验公式初选 a0;
2)由式 11.2 —→L —→ 选标准值 Ld;
3)由式 11.3 —→a ——变动范围
4、验算包角 α1,传动比 i
一般,α1≥120 °, i≯7
第四章 带传动 35机械设计
8、带轮设计
9、张紧装置
γ α
F 0
F 0
F 0
F 0
F Q
2s in2
1
0
?zFF
Q ?
7、计算压轴力 FQ
第四章 带传动 36机械设计
演示
虚拟现实
§ 6 带传动设计 张紧装置
两轴平行或倾斜不大 垂直或接近垂直
1、定期张紧
第四章 带传动 37机械设计
电动机
F t2
H
1
2
演示
注意:张紧轮位置
2、自动张紧
3、张紧轮张紧
第四章 带传动 38机械设计
平带传动,张紧轮宜装
于 松边外侧 (带薄 )靠近小
轮,主要用以增大平带传
动包角。
V带传动,张紧轮不宜装在
紧边,应装于 松边内侧 (带厚 ),
使带只受单向弯曲,且 靠近大
轮,防止小带轮包角减小。
图示为带传动的张紧方案,试指出不合理之处。
o 2
ω
o 1
张紧轮
第四章 带传动 39机械设计
直径系列,20,22.4,25,28,31.5,35.5,40,45,50、
56,63,71,75,80,85,90,95,100,106、
112,118,125,132,140,150,160,170、
180,200,212,224,236,250,265,280、
300,315,355,375,400,…… 。
表 11.6 V带带轮最小计算直径,mm
第四章 带传动 40机械设计
概
述
?
带
与
带
轮
?
带
传
动
的
几
何
计
算
?
带
传
动
的
计
算
基
础
?
带
传
动
的
设
计
准
则
和
许
用
功
率
?V
带
传
动
的
设
计
计
算
?
带
传
动
的
张
紧
装
置
带 传 动
第四章 带传动 2机械设计
§ 1 概述
一、传动概述
机器,动力机 传动装置 工作机
电传动
液、气传动
机械传动
摩擦传动:
(力闭合 )
啮合传动:
(形闭合 )
齿轮传动、链传动、
蜗杆传动等
带传动
二,带传动 概述
1、组成及工作原理
1 2
3
n2
n1
两个或多个带轮间用带
作为 挠性拉曳 零件的传动。
带张紧在两轮上,主动轮转 ΣFf———→ 带运动 ΣFf———→ 从动轮转动, 摩擦传动
第四章 带传动 3机械设计
2、类型 根据截面形状分
胶帆布平带、编织带、高速带。
整卷出售、接头 无接头
1)平带
结构简单,带轮也容易制造,在传动中心距较大的场合应用较多。
第四章 带传动 4机械设计
普通 V带
宽 V 带
应用最广的带传动,在同样的张紧力下,
V带传动较平带传动能产生更大的摩擦力。
2) V带
窄 V带
第四章 带传动 5机械设计
兼有平带和 V带的优点,工作接
触面数多,摩擦力大,柔韧性好,用
于结构紧凑而传递功率较大的场合。
解决多根 V带长短不一而受力不均。
3)多楔带
汽车发动机
第四章 带传动 6机械设计
啮合传动,兼有带传动和齿轮传动的优点
吸振,i 准确,在汽车、打印机中广泛应用。
4)同步带
第四章 带传动 7机械设计
机器人关节
第四章 带传动 8机械设计
3、传动形式
开口传动:两轴平行,ω1,ω2同向。
交叉传动:两轴平行,ω1,ω2反向。
半交叉传动:两轴交错,不能逆转。 交叉 传动开口传动
第四章 带传动 9机械设计
4、特点
1)带有弹性 —
—
弹性滑动,i不准确。
2)靠摩擦传动 ——过载打滑,保护损坏其他零件;
磨损大,η低、寿命 ↓,压轴力大。
缓冲吸振、传动平稳、无噪音;
3)中间挠性件 ——适于远距离传动; 结构尺寸大。
4)结构简单,制造安装方便,成本低。
5、应用
传动比要求不高,要求过载保护,中心距较大场合。
不可用于易燃、易爆场合外。
v= 5~25m/s i 平 ≤ 5,i v≤7
多级传动中,带布置在高速级 。 为什么?
第四章 带传动 10机械设计
§ 2 带与带轮
一、平带和带
轮 普通平带有接头 (传动不平稳),高速带无接头。
以橡胶和纤维制造的平带国际上已淘汰,被各种高分子材料,
如尼龙、聚氨脂等所替代。
二,V带和带轮
1,V带 ?普通 V带、窄 V带、宽 V带
应用最广 美国 50年代研制:承载高、尺寸小。
用于调速机构中。
?普通 V带 已标准化,共有七种型号:
Y,Z,A,B,C,D,E GB/T1313575.1-92
小 大
AY Z EB C D
第四章 带传动 11机械设计
环形,无接头 (传动平稳)
楔角均为 40°
40°
基准长度 Ld为标准值 ( P179 图 11.4)
顶胶
承载层
底胶
包布
a ) 帘布芯结构
b ) 绳芯结构直径小
速度高
场合
?V带截面组成
帘布结构,一般传动 绳芯结构,柔韧性好
第四章 带传动 12机械设计
2、带轮
?材
料
v≤30m/s HT200 高速 —用钢制带轮 v→45m/s
注:① D——节圆直径
④ 小带轮直径不能太小 D1≥ Dmin
② 带轮楔角 小于 40° 。
③ D已 系列化
?结构
轮缘:与带相连部分
轮毂:安装在轴上部分
轮辐:联接部分
实心式:小直径
腹板式:中等直径
轮辐式:大直径
第四章 带传动 13机械设计
α 1
α 2
a
D
1
γ
2
D
2
§ 3 带传动的几何计算(略)
a, L,1?, 2? ——包角
1? 2?≤注意:
第四章 带传动 14机械设计
§ 4 带传动的计算基础
一、作用力分析
1、带传递的力
接触面产生正压力,带两边产生等值 初拉力 F0。
带张紧在带轮上
a,工作前:
第四章 带传动 15机械设计
b,工作时:
形成
紧边, F0↑ F1( 下 )
松边, F0↓ F2( 上 )
:轮对带摩擦力
,带对轮摩擦力
第四章 带传动 16机械设计
各力之间关系?
( Ⅰ )取主动轮一端带为分离体 ΣFf
F2
F1O1ΣM
O1=0 0
222
1
1
1
2
1 ??????? DFDFDF
f
ΣFf=F1-F2
( Ⅱ )取主动轮为分离体 ΣFf
T1ΣMO1=0
02 11 ???? DFT f
ΣFf=2T1/D1
而带传动的有效圆周力:
(有效拉力) v
P
D
TF 1 0 0 02
1
1 ??
F=ΣFf=F1-F2∴ ······①
第四章 带传动 17机械设计
即:带传动的 有效圆周力等于 带与带轮的 摩擦力,即紧边与
松边的 拉力差。
( Ⅲ ) F1,F2,F与 F0间的关系?
变形协调条件:带总长不变,紧边拉力增量 =松边拉力减量 。
即,F1-F0=F0-F2 F1+F2=2F0
c,开始打滑时,ΣFf →max F → F max
v <10m/s:离心力不计 ??
eFF ?
2
1
—挠性体欧拉公式
??e
qvF
qvF ?
?
?
2
2
2
1
(推导,P183 图 11.8)······②
第四章 带传动 18机械设计
由①、②式 →
2
1 11
1 qv
e
FeF ?
?? ??
??
2
2 11 qve
FF ?
?? ??
对于 V带,μ→μ v
若 v<10m/s:
1
12
1
1
0m a x ?
???
??
??
e
eFF
2、离心力产生的离心拉力
Fc=qv2
∵ P∝F ∴ P max∝F max=f( F0,μ,α1)
讨论:
F0↑, μ ↑, α1 ↑ Fmax↑ Pmax ↑
二、带的应力
带工作时,受到三种应力。
第四章 带传动 19机械设计
2,离心应力 σc
2
2
vAqvAF cc ?? ???
q——单位带长质量
ρ——带密度
3,弯曲应力
r
yE
b ??
当带型号,材料一定时,
rb
1?? )
2(
hDr ??
当 i>1时,r1<r2 σb1>σb2 ∴ 小带轮直径不能太小
∴ 带内最大应力:
11m a x b??? ??
1,拉应力 σ1=F1/A(紧边拉力)
σ2=F2/A(松边拉力)
σ1>σ2
第四章 带传动 20机械设计
a
e
σ
b2
f
σ
m
a
x
σ
b1
σ
c
σ
1
b c
σ
2
σ
b1
σ
b1
σ
m
a
x
ω 1
c
σ
b2
d
f
σ
1
a
d
ω 2
σ
b2
σ
1
a
σ
2
σ
c
b
紧边开始绕上小带轮处 11m a x b??? ??
第四章 带传动 21机械设计
第四章 带传动 22机械设计
结论,1、带内最大应力发生在,紧边开始绕上小带轮处 ;
三、弹性滑动与打滑
? 机理:带为弹性体
主动轮,b 点,开始接触,拉力 F1,V带 b=V轮 1。
cb ?, 拉力 F1 F2,弹性变形 ↓,
轮 1,b→c
带,b→c ’ 即带在带轮上发生了相对滑动
1??
1??
滑动角
静角
使得,V带 <V轮 1
从动轮:同理,只是,V轮 2 < V带
3,σb占比例最大,D↓ σ b ↑ ∴ 每种带选择 D>Dmin。
][m ax ?? ?2、带在变应力状态下工作 防 疲劳失效, ;
→ 带逐渐缩短。
1、弹性滑动 c’
仅发生在带从主从动轮上离
开前的那一部分接触弧上。
第四章 带传动 23机械设计
?结论
1)由于 拉力差 引起的带的弹性变形而产生的滑动现象 ——弹性滑动
2) 弹性滑动是不可避免的,是带传动的固有特性 。
( ∵ 只要带工作,必存在有效圆周力,必然有拉力差)
3)速度间关系,v轮 1>v带 >v轮 2。
量关系 → 滑动率 ε表示:
%2~1%100
1
21 ????
v
vv?
传动比
)1(1
2
2
1
???? D
D
n
ni
100060
11
1 ??
nDv ?
100060
22
2 ??
nDv ?
或
2
11
2 )1( D
nDn ???
4)后果,a, v轮 2<v轮 1,i不准确; b, η↓ ;
c,引起带的磨损; d,带温度 ↑,寿命 ↓ 。
第四章 带传动 24机械设计
2、打滑
时,载荷 F↑,( F1-F2) ↑,弹性滑动区 ↑,
1??
↑ 。当 11 ?? ??
整个包角内全面的相对滑动 ——“打滑, 。
总结:
1)打滑是 过载 造成的,∴ 打滑是可以避免的 。
2)打滑过程中,ε↑↑, v2↓↓,传动失效。
3) η ↓↓,磨损 ↑↑, ∴ 打滑必须避免 。
21 ?? ?
4) 打滑首先发生在小带轮上 。( ∵ )
区别, 弹性滑动 是带传动的 固有特性,是不可避免的。
打滑 是一种 失效形式,是可以避免的,而且必须避免。
四、带传动的疲劳强度
1、失效形式,打滑 和 疲劳破坏 (脱层、疲劳断裂)。
第四章 带传动 25机械设计
2、设计准则:在 不打滑前提 下,使带具有 一定的疲劳强度和寿命 。
3、单根 V带所能传递的功率:
不打滑条件,
1
2
2
2
1 ??e
qvF
qvF ?
?
?
最大有效圆周力为:
)11()(
1
2
1 ??eqvFF ????
不疲劳破坏, ][
11m a x ???? ??? b 11 ][ b??? ??
)11()]([)11()(
11 1
2
1 ???? ???? eAeqvAF cb ???????????
1 0 0 0
)11()]([
1 0 0 0
11
v
e
AvF
P
cb ??????
???
?????
特定条件下, P0( α1=α2=180°,特定带长,载荷平稳)
(见 P191表 11.8)
第四章 带传动 26机械设计
五、提高工作能力措施
1,增大摩擦系数
μ↑ — →F max ↑ ( ∵ ΣFf ↑ )
与带和带轮材料、表面状况、工作环境有关。
1)材料配对
2)采用 V带:当量摩擦系数 μv≈1.7 μ 。
F N
F N
μ F N
φ
F N
μ F N
F Q
F Q
第四章 带传动 27机械设计
2、适当 增大 F0
0m ax FF ?
F0↑ ——正压力 ↑ ——ΣFf ↑ ——Fmax ↑ ——Pmax ↑
但,F0↑↑
内应力 ↑↑ ——带疲劳寿命 ↓
带的磨损 ↑ ——寿命 ↓
∴ 应严格控制 F0大小。
F0↓↓ ——带传动的工作能力不能充分发挥,易打滑。
为保证工作中初拉力不变,可设计张紧装置。
3、增大包角 α
α↑→F max ↑
当 i>1时,α1< α2,打滑从小带轮开始, ∴ 限制 α1不能太小。
第四章 带传动 28机械设计
结论,1) α1≥120 °
3)采用张紧装置。
2)水平或近似水平布置,松边在上 。
4、采用新型带传动
大楔角 V带、多楔带、同步带等。
5、采用高强度材料
6、尽量在最佳速度下工作
极限速度,02
1 ?? qvF
P=0,F1全部用来克服 Fc。
AqqFv b ???? 11l i m ][ ??
最佳速度:
0?dvdp qFv 3 1? maxPP ?
第四章 带传动 29机械设计
§ 5 V带传动设计
一、原始数据
1、传递的功率
2、转速或传动比
3、传动对外廓尺寸的要求
4、传动工作条件
5、原动机类型等等
二、设计内容
1、确定带的型号、根数、长度
2、带轮直径及结构尺寸
3、中心距
4,F0、压轴力 FQ
5、绘工作图、设计张紧装置等
第四章 带传动 30机械设计
三、设计步骤和方法
1、选型号 由计算功率 Pc
小轮转速 n1 查选型图确定带型号
Pc=KA·P P ——名义功率
KA——工作情况系数
第四章 带传动 31机械设计
普通 V带选型图 若处于两种
型号交界处
分别计算
选优
第四章 带传动 32机械设计
5、张紧力 F0,P190式 11.21
6、带的根数 z
[P0]——单根 V带的实际使用功率,使用条件与实验条件不同。
修正如下:
LkkPPP ????? ?)(][ 000
0P?
——i≠1 时,功率增量 (P193,表 11.10)
?k
——包角系数 ( ?? 1801? ) (P190,表 11.7)
Lk
——长度系数 (非特定带长 ) (P194,表 11.12)
10][
0
?? PPz c
——圆整
承载不均
第四章 带传动 33机械设计
2、确定带轮直径
1)带型号 → Dmin D1>Dmin
2)验算带速
smnDv /25~5100 060 11 ??? ?
v↑ —→F c↑ —→ 应减小 D1
v↓,功率一定时 —→F↑ —→z ↑ —→ 带轮宽度 ↑,轴承尺寸 ↑
3) D2≈iD 1 或
1
2
1
2 )1( Dn
nD ??? 系列值
由于取标准,使 i变化,应保证传动比相对误差:
%5%1 00 ????
原
实原
i
ii
第四章 带传动 34机械设计
3、确定 a,Ld
a↑ —→ 结构尺寸 ↑,高速时带颤动,α1不稳定
a↓ —→ 结构紧凑
a↓ ↓ —→ α
1 ↓ ——降低传动能力
带长 ↓ ↓ ——带绕转次数 ↑ ——带寿命 ↓
∴ 经验公式,2(D1+D2)≥a≥0.55(D 1+D2)+h
计算过程:
1)由经验公式初选 a0;
2)由式 11.2 —→L —→ 选标准值 Ld;
3)由式 11.3 —→a ——变动范围
4、验算包角 α1,传动比 i
一般,α1≥120 °, i≯7
第四章 带传动 35机械设计
8、带轮设计
9、张紧装置
γ α
F 0
F 0
F 0
F 0
F Q
2s in2
1
0
?zFF
Q ?
7、计算压轴力 FQ
第四章 带传动 36机械设计
演示
虚拟现实
§ 6 带传动设计 张紧装置
两轴平行或倾斜不大 垂直或接近垂直
1、定期张紧
第四章 带传动 37机械设计
电动机
F t2
H
1
2
演示
注意:张紧轮位置
2、自动张紧
3、张紧轮张紧
第四章 带传动 38机械设计
平带传动,张紧轮宜装
于 松边外侧 (带薄 )靠近小
轮,主要用以增大平带传
动包角。
V带传动,张紧轮不宜装在
紧边,应装于 松边内侧 (带厚 ),
使带只受单向弯曲,且 靠近大
轮,防止小带轮包角减小。
图示为带传动的张紧方案,试指出不合理之处。
o 2
ω
o 1
张紧轮
第四章 带传动 39机械设计
直径系列,20,22.4,25,28,31.5,35.5,40,45,50、
56,63,71,75,80,85,90,95,100,106、
112,118,125,132,140,150,160,170、
180,200,212,224,236,250,265,280、
300,315,355,375,400,…… 。
表 11.6 V带带轮最小计算直径,mm
第四章 带传动 40机械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