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学大纲 专 业:社 会 体 育 课程名称:学校体育学 2006年4月 一、说明 本教学大纲是根据我院社会体育系教学计划所规定的课程设置及学时分配等有关规定制订的。 本教学大纲遵循我院为社会体育事业发展培养专门人才。有较强工作能力和较强社会适应能力的技能型人才的指导思想,根据我院社会体育系培养目标的要求,从社会体育的特点出发,注意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和突出能力培养的原则,并在总结以往教学经验和中学体育教学,训练实际需要的基础上编写的。 本门课程是重点讲授学校体育学的原理和方法的一般规律的学科。 本科的学校体育学的教学时数总计72学时。4学分 二、教学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体育课程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概念体系;掌握体育教师必备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培养运用学校体育学的基本知识分析和解决体育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学时分配 序号 教学内容 时数分配 百分比 授课形式  1 绪言 2 2.8% 讲授  2 第一章 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概况 2 2.8% 讲授  3 第二章 学校体育的结构功能与目标 4 5.6% 讲授  4 第三章 我国学校体育的行政法规 6 8.3% 讲授  5 第四章 体育教学目标、过程和基本规律 8 11.1% 讲授  6 第五章 体育教学内容、教材、体育教学手段 8 11.1% 讲授  7 第六章 体育教学方法 6 8.3% 讲授与实践  8 第七章 体育教学方法中有关思想品德教育与个性发展的方法 2 2.8% 讲授  9 第八章 现代体育教学方法介绍 2 2.8% 讲授与讨论  10 第九章 体育教学的设计、实施与评价 18 25% 讲授与实践  11 第十章 学校课外体育锻炼与竞赛 6 8.3% 讲授  12 第十一章 体育教师 2 2.8% 讲授  13 第十二章 体育教学观摩 4 5.6% 观看与讨论  14 复习 2 2.8% 讲授与讨论  总计 72 100%    四、教学内容纲要 绪论 [目的要求] 了解学校体育学的研究对象与性质,了解学校体育学形成与发展;掌握学习学校体育学课程的基本要求。 [教学重点] 学习学校体育学的基本要求 [教学内容] 一、学校体育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二、学习学校体育学的基本要求 三、学校体育学的概念 四、学校体育学的形成与发展 五、学校体育学的内容 六、学校体育学的特点 七、如何学习《学校体育学》 第一章 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概况 [目的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国内外学校体育的产生和发展状况,掌握我国学校体育发展的历史沿革,熟练掌握各种学校体育的指导思想。 [教学重点] 各种学校体育的指导思想。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我国学校体育的沿革 一、我国古代学校体育简况 (一)六艺教育 (二)武举考试 二、我国近代学校体育形成与发展概述 (一)1903年的《奏定学堂章程》设立体操科 (二)1923年的《新学制课程标准》改为体育课 (三)1940年公布了《各级学校体育实施方案》 (四)1941年创建《延安大学体育系》 三、新中国成立以来学校体育的发展概况 (一)初创阶段(1949—1957) (二)曲折发展阶段(1958—1965) (三)严重破坏阶段(1966—1976) (四)改革发展阶段(1979——至今) 第二节 我国现阶段学校体育的主要特征和发展趋势 一、我国现阶段学校体育的主要特征 (一)学校体育的社会主义方向性特征 (二)学校体育发展的不平衡性特征 (三)学校体育的统一性与灵活性特征 二、我国现阶段学校体育的发展趋势 (一)学校体育目标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二)学校体育向着追求阶段效益和长远效益相结合的方向发展 (三)学校体育向着与健康教育相结合的方向发展 (四)学校体育逐渐向整体化方向发展 (五)学校体育教学方法与手段向多样化、现代化方向发展 [实践环节安排及要求] 课堂讨论:1903年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对我国学校体育发展的意义。 第二章 学校体育的功能与目标 [目的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学前教育阶段体育、高等教育阶段体育。掌握初等教育阶段体育、中等教育阶段体育。熟练掌握学校体育的功能和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组织形式与要求。领会运用学校体育的目标体系。 [教学重点] 学校体育的目标体系。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学校体育的功能 一、学校体育功能的概念 二、学校体育的本质功能 (一)提高大脑的工作能力 (二)促进有机体的生长发育 (三)提高人体功能 (四)调节人的心理 (五)提高人体的适应能力 三、学校体育的一般功能 (一)教养功能 (二)教育功能 (三)促进个体社会化功能 (四)美育的功能 (五)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功能 四、学校体育本质功能与一般功能的关系 (一)学校体育的主要功能 (二)学校体育的社会功能 第二节 学校体育的地位 一、学校体育与全面发展教育 (一)学校体育与德育 (二)学校体育与智育 (三)学校体育与美育 二、学校体育与全民健身 (一)学校体育在全民健身中的地位和意义 (二)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 三、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 四、学校体育与竞技运动 第三节 我国学校体育的目标 一、学校体育目标的一般概述 二、确定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理论依据 (一)社会的需要 (二)学校体育本身的功能 (三)学生身心发展特点 三、我国学校体育的目标 (一)全面锻炼学生的身体,增强学生体质 (二)掌握体育与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 四、实现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途径与要求 (一)实现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途径 (二)实现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要求 [实践环节安排及要求] 案例分析:越来越多的“小胖墩”。要求:通过分析,提出解决儿童肥胖问题的基本对策。 第三章 我国学校体育的行政法规 [目的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学校体育管理机构、职能与方法和学校体育法规。领会学校体育行政法规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 学校体育行政法规的主要内容。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学校体育行政法规的一般概述 一、学校体育行政法规的一般概念 二、颁布与实施学校体育行政法规的意义 第二节 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 一、《两个条例》的产生和发展 二、《两个条例》的意义 三、《两个条例》的结构和内容 四、《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一)《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意义 (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 第三节 学校体育实施的几个标准 一、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 (一)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的前因 (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实施办法 三、学校体育场地器材合格标准 [实践环节安排及要求] 课堂讨论:我国学校体育管理体制的主要优点和弊端。要求:分组进行讨论;各小组推举一名同学陈述讨论的主要观点。 第四章体育教学目标、过程和基本规律 [目的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体育教学过程的含义。掌握体育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熟练掌握体育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 [教学重点] 体育教学的基本要素。 [教学内容] 第一节 体育教学特点和目标 一、体育教学特点 (一)在体育教学中学生要承受一定的生理负荷 (二)体育教学组织的多变与复杂 (三)体育教学中的人际交往频繁 (四)体育教学有利于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想品德教育 二、体育教学目标 (一)体育教学目标及特征 (二)制定体育教学目标的依据 (三)制定体育教学目标的要求 (四)体育教学目标的结构和内容 (五)我国现阶段的体育教学目标 第二节 体育教学过程的含义与性质 一、体育教学过程的含义 (一)体育教学过程的概念 (二)学习体育教学过程的意义 二、体育教学过程的性质 (一)掌握运动技能的过程 (二)在掌握技能中提高体能的过程 (三)学习知识和形成运动认知的过程 (四)在集体中进行体育学习的过程 (五)体验运动乐趣的过程 第三节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几个规律 一、运动技能形成的规律 (一)、粗略掌握动作阶段 (二)、改进与提高动作阶段 (三)、动作的巩固与运用自如阶段 二、运动负荷变化与控制的规律 三、体育知识学习和运动认知的规律 四、体育学习集体形成与变化规律 五、体验运动乐趣的规律 第四节 体育教学原则 一、对传统体育教学原则的评价 (一) 内容移植过多 (二)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理念 二、当前体育教学原则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三、新体育教学原则 [实践环节安排及要求] 教育观摩:观看一堂体育课,分析课中教师对体育原则的运用特点。 第五章 体育教学内容与手段 [目的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体育课程的概念与性质,掌握体育课程的特点,了解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教学重点] 体育课程的特点。 [教学内容] 第一节 体育教学内容的概念与意义 一、体育教学内容的概念与意义 二、我国学校体育教学内容发展历史的回顾与借鉴 第二节 我国过去的学校体育教学大纲 一、体育教学大纲的结构 二、编选体育教学内容的原则 (一)教育性原则 (二)适应学生身心特征的原则 (三)实用性和趣味性相结合的原则 (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五)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 (六)教学内容与《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内容相结合的原则 三、教材纲要体系 (一)体育教材的分类方法 (二)教材比重 (三)教材内容的排列方式 (四)男女生教材的处理方法 第三节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 前言 一、 前言 (一)课程性质 (二)课程价值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一)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二)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三)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四)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三、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 (一)根据课程目标与内容划分学习领域 (二)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划分学习水平 (三)根据可操作性和可观察性要求确定具体的学习目标 (四)根据三级课程管理的要求加大课程内容的选择性 (五)根据课程发展性要求建立评价体系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一、课程目标 二、学习领域目标 第三部分 内容标准 第四节 体育教学手段 一、体育教学手段的概念和意义 二、体育教学手段的分类 三、体育教学手段的运用 (一)体育教学手段运用的基本模式 (二)体育教学手段的安排与运用 [实践环节安排及要求] 创编与设计:运用改造方法改造1-2个球类运动项目,使之成为适合中小学生特点的活动内容。 第六章 体育教学方法 [目的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体育教学的方法,熟练运用体育教学的教法,掌握体育教学的特点。 [教学重点] 体育教学方法的运用。 [教学内容] 第一节 传授体育知识与技能的方法 一、传授体育知识与技能的意义和特点 (一)传授体育知识与技能的意义 (二)传授体育知识与技能的特点 二、常用的方法和要求 (一)语言法 (二)直观法 (三)完整法 (四)分解法 (五)矫正法 第二节 发展体能的方法 一、发展体能的意义和特点 (一)发展体能的意义 (二)发展体能的特点 二、常用的方法和要求 (一)负重法 (二)持续法 (三)游戏法 (四)综合法 (五)巡回法 (六)比赛法 第三节 思想品德教育与发展个性的方法 一、思想品德教育与发展个性的意义和特点 (一)思想品德教育与发展个性的意义 (二)思想品德教育与发展个性的特点 二、常用的方法和要求 (一)说服法 (二)榜样法 (三)评比法 (四)表扬法 (五)批评法 第四节 现代体育教学方法介绍 一、学导式教学法 (一)概念 (二)思想 (三)方法 二、发现式教学方法 (一)概念 (二)思想 (三)方法 三、程序式教学方法 (一)概念 (二)思想 (三)方法 四、小群体教学法 (一)概念 (二)方法 [实践环节安排及要求] 课堂讨论:在体育教学中如何运用探究性学习方法。 第七章 体育教学的设计、实施与评价 [目的要求] 熟练掌握学期、单元及课堂教学设计的要求及方法步骤,能制订学期、单元和课堂教学计划;掌握体育教学常规的具体内容;掌握体育教学中队列队形运用要求;掌握场地器材布置的基本要求;了解体育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掌握体育课密度的安排与调控方法;熟练掌握体育课运动负荷量度的安排与调控方法;了解体育教学评价的概念、类型;掌握体育教学质量评价的方法;熟练掌握学生学习评价的方法并能够运用有关原理设计评价学生学习成绩的方案。 [教学重点] 体育课堂教学设计;学生体育学习评价 [教学内容] 第一节 体育教学设计 一、学期教学设计 (一)学期教学设计的概念 (二)学期教学设计的要求 (三)学期教学设计的步骤方法 二、单元教学设计 (一)单元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 (二)单元教学设计的方法 三、体育课堂教学设计 (一)体育课堂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 (二)体育课堂教学设计的案例 (三)体育课堂教学设计的注意事项 第二节 体育教学的实施 一、体育教学常规 (一)体育教学常规的主要内容 (二)制定和贯彻体育教学常规的注意事项 二、体育教学中队列队形运用 三、体育教学中场地器材的布置 四、体育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与运用 (一)班级教学的基本形式 (二)分组教学的基本形式 (三)课内教学组织形式 五、体育课密度与运动负荷量度的控制 (一)体育课密度的控制 1.体育课密度的概念 2.体育课密度的安排与调控 (二)体育课运动负荷量度的控制 1.体育课运动负荷量度的概念 2.体育课运动负荷量度的安排与调控 第三节 体育教学评价 一、体育教学评价概述 (一)体育教学评价的概念 (二)体育教学评价的类型 1.综合评价和单项评价 2.对学生的评价和对教师的评价 3.内部参与者的评价和外部参与者的评价 4.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 5.相对评价和绝对评价 6.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二、体育教学质量评价 (一)体育教学质量的评价目的 (二)体育教学质量的评价内容 1.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和能力 2.体育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 (三)体育教学质量的评价方法 1.评语法 2.调查法 3.观察法 4.评分法 三、 学生体育学习评价 (一)学生体育学习评价的内容 1.体能 2.体育知识与技能 3.学习态度 4.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 (二)学生体育学习评价的常用方法 1.测验法 2.档案袋评定 3.评语法 4.观察法 5.学生成长手册 [实践环节安排及要求] 讨论与作业:讨论体育课堂教学计划的格式并制定一份体育课堂教学计划;小组合作学习:设计评价学生情意表现的方案。 第八章 学校课外体育锻炼 [目的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课余体育的功能与价值。熟练掌握课余体育的地位与特点。领会运用课余体育的组织形式。 [教学重点] 课余体育的组织形式。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课外体育锻炼的地位及意义 一、课外体育锻炼的概念与地位 (一)课外体育锻炼的概念 (二)课外体育锻炼与体育教学和课外运动训练的关系 二、课外体育锻炼的意义 第二节 课外体育锻炼的目标与原则 一、课外体育锻炼的特点 (一)内容的丰富性与组织形式的多样性 (二)自愿性与规定性相结合 (三)自主性与指导性相结合 (四)空间的广阔性与时间的广延性 (五)独立性与补偿性相结合 二、课外体育锻炼的目标(任务) (一)与体育课教学相辅相成,共同实现学校体育目的 (二)全面锻炼身体,丰富体育知识,扩展体育技能,提高体育能力,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三)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促进个性发展 (四)激发体育动机,培养体育兴趣,形成终身体育的习惯 三、课外体育锻炼的原则 (一)自觉、自愿性原则 (二)经常性原则 (三)针对性原则 第三节 课余体育竞赛活动的改革 一、课余体育竞赛的意义 (一)、是竞技体育的基础 (二)、是培养学生竞争性的需要 (三)、是有才能学生发展个性的需要 (四)、是提高学校知名度的手段 (五)、是学校交流的窗口和途径 二、传统体育竞赛的特点 (一)注重竞技性 (二)注重功利性 (三)经费缺乏性 (四)水平不高 三、当前课余体育竞赛的改革 (一)注重了学生才能的发展 (二)注重了学校的特色与传统 (三)注重了与社会的交往 四、当前学校体育运动会的改革 (一)注重全员参与 (二)注重运动会对锻炼的指导性 (三)注重趣味性 (四)注重多样性 (五)注重评价的改革 五、学生体育竞赛的价值 六、课余体育竞赛的内容 (一)田径内容 (二)球类项目 (三)体操类项目 (四)娱乐体育项目 (五)武术类项目 (六)体育节 [实践环节安排及要求] 调查访问:调查一所学校课余体育活动开展的情况并撰写一份调查报告。 第九章 体育教师 [目的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体育教师地位与劳动特点、体育教师的类型特征、体育教师的培养与培训。熟练掌握体育教师的基本条件与职责。 [教学重点] 熟练掌握体育教师的基本条件与职责。 [教学内容] 第一节 体育教师的地位和作用 一、体育教师的地位 (一)近代学校教育发展中体育教师地位的确立 (二)新中国成立以来,体育教师地位随体育学科地位不断改善而提高 (三)当代学校教育对体育教师地位的要求 二、体育教师的作用 (一)体育教师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组织者和指导者 (二)体育教师是体育科学知识和科学锻炼身体方法的传授者和发展者 (三)体育教师是学生思想品德的塑造者 (四)体育教师是优秀体育人才的发现者和启蒙者 (五)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组织领导工作的直接参与者和业务咨询者 第二节 体育教师的工作特点、职责和条件 一、体育教师的工作特点 (一)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紧密结合 (二)工作对象多,活动空间广 (三)工作复杂,多样和繁重 (四)工作具有社会性 二、体育教师的职责 (一)不断提高政治思想水平 (二)关心学生,教书育人 (三)认真备课、上好课,不断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四)搞好课外体育活动的计划、组织和指导工作 (五)协助学校和教研室(组),积极参与并做好各项工作 (六)认真总结经验,积极开展体育教学和体育科学研究 三、体育教师应具备的条件 (一)高尚的思想品德 (二)全面的业务工作能力 (三)合理的知识结构 [实践环节安排及要求] 调查访问:调查一所学校体育教师的实际教学、进修情况。 第十章 体育教学观摩 [目的要求] 运用体育教学相关理论,观摩2节普通中小学体育优质课(录相),讨论在教学中注意的相关问题。提高学生对课堂设计的实践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观摩课的设计和教学的生成 [教学内容] 第一节 体育观摩课(水平四) 第二节 体育观摩课(水平二) 五、考核要求 根据本门课的教学特点和要求,考核学生的理论与实际能力。 (一)考核方式: 本门课满分为100分。根据教学计划规定进行考试,考试方式采用笔试,占总分的70%,平时成绩做作业占30%。平时成绩包括作业和出勤。 (二)考核要求: 1.要加强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讲授时应检查学生自学章节的笔记,提出自学的要求以保证教学质量 2.要布置和检查各章节的思考题,作业题完成的情况,作为平时成绩 3.闭卷考试主要是检查学生对教学内容掌握的情况,试卷要求有一定的广度。 六、实施大纲的措施与要求 (一)教师要认真钻研大纲教材,结合学生实际,深入浅出的讲授,要保证基础理论。 (二)讲授时既要有重点,又要全面系统地提示,并进行归纳总结。 (三)努力制作教学课件,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四)在教学中注意补充必要的新的学术研究成果。 (五)征求对大纲教材的实施意见以便不断完善。 七、主要参考文献 (一)周登嵩.学校体育学.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第一版 (二)周登嵩.学校体育学(简编本).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第一版 (三)李祥 学校体育学。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一版 (四)毛振明.学校体育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一版 (五)赖天德.学校体育改革热点探究. 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一版 (六)周登嵩,赖天德,毛振明.学校体育教学探索.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年第一版 (七)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体育(1-6年级)体育与健康(7-12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一版 (八)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写.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一版 (九)毛振明.体育课程与教材新论.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一版 (十)李秉德.教学论.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