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参考资料
? 一、杂志
? ⒈, 谁来养活中国, 美,布朗 中国农村经济
95.4
? ⒉,中国粮食供需平衡及对策, 管理世界
97.2
? ⒊ 警惕粮食问题再起风波 王亚鹏 中国农村经
济 2001.3
? ⒋ 谁来养活中国的争论与启示 农业经济问题
96.10
? ⒌ 调整农业结构应注意把握的几个问题 卢大
伟 中国农村经济 96.10
? ⒍ 关于当前农业结构调整的几个问题 薛亮 中
国农村经济 2000.4
? ⒎ 论我国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秦庆武 中
国农村经济 2000.9
? ⒏ 乡镇企业的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结构, 实现结
构升级 苑鹏 中国农村经济 2000.6
? ⒐ 关于我国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思考 农业经
济问题 20 00.4
? ⒑ 论政府在农业结构调整中的责任 龙方
2000.9
? ⒒ ―中国加入 WTO与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农业经济学会 2000年综述 张
晓山 农业经济问题 2000.11
? ⒓ 中国农业进入新阶段的特征和政策研究 课题
组 农业经济问题 2001.1
? 二、书籍
? ⒈中国粮食问题研究 朱希刚主编 中国农村经
济 97.11
? ⒉ 中国粮食问题与流通体制改革 肖云编著
经济科学出版社 98.7
一、产业结构概述
? ㈠ 产业结构的定义
? 讲到结构,最常讲的是经济结构、、产业结构
和产品结构。
? ⒈经济结构 。经济结构包括生产力结构和生产关
系结构,两者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形成经济结
构的全貌。
? 在生产力结构中,包含了产业结构、劳动力结
构、分配结构、消费结构和交换结构,其中产业
结构是其核心。
? ⒉产业结构 。有广义和侠义之分。
? 广义的产业结构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各项产业、
? 各项产业内部组织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
? 狭义的产业结构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各项产业
之间的关系结构。
? ⒊产品结构 。指各种产品之间的关系结构。
? ㈡产业结构的分类
? ⒈三次产业分类法
? 国际通用的产业结构分类方法,是将社会生产
活动部门化分为三次产业:产品直接取自自然的
部门称为第一产业,对初级产品再加工的部门称
为第二产业,为城镇和消费者提供各种服务的部
门称为第三产业。
? ⒉标准产业分类法
? 联合国为了统一各国民经济统计口径,颁布
了, 全部经济活动的国际标准产业分类索引,,
将经济活动划分为十大项,每大项再分若干中项,
中项又分小项,小项再分细项。
? ⒊生产结构产业分类法
– 分两类:一类是物质资料生产部门(产业);
第二类是非物质资料生产部门。
? ⒋按资源的集约度划分的产业结构
? 划分为资本密集型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技
术密集型产业等。
? ⒌主导产业分类法
? 把社会经济部门分为主导产业、新兴产业、支
撑产业和一般产业。
? ⒍ 使用寿命产业分类法
? 根据最终产品的寿命期限,把最终产品分为易
耗消费品、半耐用消费品、耐用消费品和耐用生
产资料等四类。
? ㈢产业结构的特点
? ⒈层次性 。产业结构是由若干小系统组成的一个
复杂的大系统,每个系统都由不同的产业层次组
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 ⒉相关性 。它表现为形成产业结构各要素之间、
各层次之间、各结构之间存在的联系、互动和反
馈作用。
? ⒊相对性 。相对性是指产业结构的变动性和相对
稳定性。
? ㈣ 产业结构的演变规律及其原因
? ⒈随着人均国民收入的提高,劳动力由第一产业
向第二、第三产业顺次移动,由此形成劳动力在
各次产业中的分布是,劳动力在第一产业中的份
额不断减少,在第二、第三产业中的份额不断增
加,最后出现第三产业中占用劳动力份额最高的
局面。
? ⒉随着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GDP)的增长,各产
业的 GDP 在全部国内总值中的份额的变化是,
第一产业的份额越来越小,而第二、第三产业的
份额越来越大。
? ⒊各次产业首次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然后向劳动
---资金密集型过渡,进而发展到以资金 ---技术密
集型为主,最后向知识 ---技术密集型演变。
? 各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的高低,是产业结构
变化的根本原因。 只要某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
小于 1,就必然会出现该产业部门的劳动力向其
他产业部门转移,并导致该产业的 GDP在整个国
民经济 中的比重下降。
? ㈤产业结构合理化(优化)的衡量
? ⒈产业结构合理化的主要标志
? ⑴充分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
? ⑵各产业之间协调发展。
? ⑶各产业提供社会所需要的产品或服务的应变能
力高。
? ⑷能取得最佳经济效益。
? ⑸能获得较高的生态效益。
? ⒉ 衡量产业结构合理性的方法与指标体系
? ⑴衡量产业结构合理性的方法。
? ①比重法。 比重法是根据各次产业产值在产业
结构中的百分比来确定其合理的程度。但比重
法并不能完全反映产业结构的合理程度。
? ②类比法。
? ③速度法 。一个部门的速度同另一个部门
的速度比较,或者用一个部门现在速度同
过去的速度比较。
? ④协调法 。产业结构在生产、分配、流通、
消费各个环节不受阻碍地和谐进行。
? ⑵衡量产业结构合理性的指标体系
? ① 产值结构指标 。包括总产值构成、净产值构成、
国民生产总值构成,等等。它有一定的局限性,
单一的产值构成很难全面反映复杂的经济结构。
? ②实物量结构指标 。指标不受价格与价值的影响。
但由于各种实物量之间不能相加,只能在一些部
门内部研究结构时使用。
? ③劳动力构成指标 。劳动力只是构成生产劳动的
一个重要方面,并不能包括全部内容,要反映产
业结构,还要与其他指标相配合。
? ④ 经济效益构成指标 。
? ⑤自然资源利用构成指标 。
? ⑥满足社会需求指标。
? ⑦生态环境指标 。
? ㈥ 产业结构理论
? ⒈分工与专业化理论。
? ⒉三次产业理论。
? ⒊经济起飞理论。
? ⒋经济增长理论。
? ⒌两大部类理论。
⒍二元经济结构理论。
? ⒎结构主义理论。
? ⒏区域优势理论。
二、农村产业结构的概念、演变轨迹
? ㈠ 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的概念
? ⒈农村产业结构 。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农村各次
产业间的关系、各次产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关系、
产业内部的组织关系以及各地农村产业结构之间
的关系的总和。
? ⒉农业产业结构 。也称农业生产结构,指 一个
国家或地区或一个农业企业的农业生产各部门和
各部门内部的组成及其相互之间的比例关系。
? ㈡农村产业结构演变轨迹
? ⒈粮食产业由生产食用谷类为主的结构转向食用
谷物与饲料谷物共同发展的结构。
? ⒉ 种植业由生产粮食为主的结构转向粮食作物、
经济作物、蔬菜、水果等共同发展。
? ⒊农业产业由种植业为主的结构转向种植业、畜
牧业、渔业和林业共同发展的结构。
? ⒋农村产业由农业为主的结构转向农业和非农业
共同发展的结构。
? 各个国家在农村产业结构的变化过程中,常伴
随着以下一些现象:
? ⑴农户兼业化。
? ⑵农工商一体化。
? ⑶农村城镇化。
三、我国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的
演变过程与战略性调整的必要性
? ㈠ 我国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的演变过程
? ⒈新中国成立以前农村的产业结构
? ⑴传统社会农村的产业结构。可以概括为以农业
为主导产业,手工业和商业有一定发展的结构形
式。
? ⑵晚清至新中国建立以前农村的产业结构。
? ⒉新中国成立后的农村产业结构的演变过程
? ⑴改革开放以前农村的产业结构。总的来说仍是
以粮食为主的单打一的种植结构或以种植业为主
的产业结构。
? ⑵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产业结构的巨大变化。这一
时期,农村产业结构的变化,突出表现为农业内
部以种植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变化为农、林、牧、
渔各业协调并进的格局;农村产业结构呈现出三
次产业都得到发展并协调并进的良性态势。
? 1984年至今,农村产业结构发生巨大变化的直
接动因,就是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
? ㈡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必要性
? ⒈何谓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 即对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进行具有长远的、根
本意义的调整。通过调整,构筑以下两个结构:
? ⑴构筑农业和农村经济融入全球经济的产业结构。
? ⑵构筑农业和农村产业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区域
结构。
? ⒉ 提出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背景
? 提出战略性调整的背景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
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
展在诸多方面特别是产业结构方面存在着诸多不
适应的地方。
? ⑴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进入新时期 。其表现是:
? 一方面,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新阶段 。标志:
? 第一,农产品供给由全面短缺走向总量基本平衡
的结构性、地区性相对过剩;
? 第二,农业发展从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向资本、技
术密集型方向转化;
? 第三,农业发展从追求产量最大化转为面向
? 国内外两个市场追求效益最大化;
? 第四,农民增收途径从过去的主要依靠农产品特
别是粮食增产和提价,转向主要依靠多种经营和
非农产业上;
? 第五,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与整个国民经济发
展的关联度日益增强,二元经济结构正向一元结
构转变;
? 第六,在制度创新上,农业从分散型的内部自主
创新向一体化式的外部创新带动内部创新转变。
? 另一方面,中国农业融入世界的进程加快。
? ⑵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面临诸多问题
? ㈢目前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 ⒈农村经济的一、二、三产业结构仍不合理。 即
? 第一产业比重仍过大;二、三产业,特别是第三
产业比重过小。 20:65:15
? ⒉ 农业产业结构不够合理。 即种植业比重仍过大,
林、牧、渔业比重仍过小。
? ⒊农林牧渔各业内部结构不够合理
? ⑴种植业内部:品种结构不合理,品质低。
? ⑵林业内部:用材林比重大,经济林和防护林的
比重小;重采伐,轻营造抚育。
? ⑶畜牧业内部:主要是养猪业,而牛、羊等家畜
及家禽的养殖相对较少。品种结构不合理、品质
不够高。
? ⑷ 渔业内部:海产品占的比重大,淡水产品占的
比重小,重捕捞,轻养殖,质量下降。
? ⒋二、三产业结构存在着不合理
? ⑴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层次低。
? ⑵与城市工业结构趋同现象严重。一是与城市工
业的主导产业群存在相对偏高的重合性。二是与
城市工业化内部结构的相似系数相当高。
? ⑶第三产业发展不足。
? ⒌区域分工与布局不够合理
四、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原
则、内容与政策措施
? ㈠ 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目标
? 总的目标是 使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得到优化,
全面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整体素质,促进农业
和农村的现代化。 具体讲,
? ⒈稳定地增加和改善农产品供给,保持农产品供
求总量的基本平衡。
? ⒉通过发展优质高效农业和二、三产业,实现农
民增收。
? ⒊使农业和农村经济实现比较合理的区域分工和
布局,形成不同地区各具自身特色的专业化生产。
? ⒋ 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 以上从定性的角度来考察基本目标,下面 从定
量角度来考察 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的目标或发展
趋势(前景)
? ⒈从产业空间看
? 第一层次,调整空间最大。预计:⑴ 2010年农
业产值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比重下降至 10%以下,
非农上升到 90%以上。
? ⑵ 2030年农业占 5%以下,非农 95%以上。
? 第二层次,农林牧渔业的比例关系。预计:⑴
2010年种植业占 45%以下,畜牧业上升至 40%,
渔业 13%。⑵ 2030年种植业 40%以下,畜牧业上
升至 40%以上,渔业 15%。至于林业,主要是
? 发挥生态效益,不会有大变化。
? 第三层次,种植业内部的比例关系。粮食要稳定,
蔬菜、瓜果比重上升,其他经济作物(棉、油、
麻等)不会有太大变化。
? ⒉从地域空间看,由于各地自然经济差异较大,
产业结构在各地的变化将不会同步发展。总的说
来,东部发展快,中西部慢一些,差距可能会进
一步拉大。
? ㈡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原则
? ⒈以农民为主体的原则。
? ⒉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的原则。
? ⒊以市场为导向原则。
? ⒋突出地方特色原则。
? ⒌ 协调发展原则。
? ⒍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及社会效益相结合的原则。
? ㈢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内容(方向)
? ⒈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总的来说:在稳定农业的
前提下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实现农村的工业化
和城镇化。
? ⑴优化第二产业,推动工业结构的升级换代 。
? 第一,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第二,改造传
统产业与培育新兴产业并举。
? ⑵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
? 第一,继续发展流通业、生活服务业、交通运
输业,特别是要大力发展农产品储藏、运输、销
售为主的服务业; 第二,大力发展新兴产业。
? ⑶ 积极发展小城镇,推动农村的城市化水平。
? ⒉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 它是农业内部种植业、畜牧业、林业和渔业的
关系。总方向:在稳定种植业的前提下,大力发
展林、牧、渔业。
? ⑴重点发展畜牧业 。
? 第一,积极发展草食动物和饲料转化率高的畜
禽; 第二,加强草原建设,搞好饲草饲料生产;
第三,改良畜禽产品,提高畜禽品质和生产能力;
第四,改革饲养方式,逐步提高畜牧业的专业化、
社会化水平。
? ⑵进一步发展水产业
? 第一,遵循水生动植物生长发育规律,既要有效
利用资源,又要保护和增值资源。 第二,加强远
洋捕捞队伍建设,在压缩近海捕捞强度的同时大
力发展远洋捕捞业。 第三,合理开发利用滩涂、
水面,积极发展人工养殖。 第四,严格执行, 水
资源法,,, 渔业法,,防治工业污染,严禁围
湖造田,为渔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第五,搞
好水产品加工、储藏、运输与销售,不断提高经
济效益。
? ⑶积极发展林业,切实保护林业资源,充分发挥
生态效益。
? 第一,继续大力开展植树造林运动,提高森林
覆盖率。 第二,因地制宜,多种林木全面发展。
第三,采取措施保护好林业资源。 第四,加强投
入,搞好林业基础设施建设。
? ⒊ 种植业内部结构的调整
? 总的方向: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前提下,发展经
济作物和饲料作物。
? ⑴粮食生产要稳定,品种结构要调整,质量要提
高。
? 第一,粮食安全,数量稳定。 第二,调整品种结
构,发展优质粮、专用粮、饲料粮等。 第三,提
高品质 -----依靠科技。
? ⑵进一步发展经济作物 。 一是 水果、蔬菜; 二是
传统经济作物如棉、油、麻等要稳定,向质量
高的产地集中; 三是 注意合理布局。
? ㈣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措施
? ⒈ 加强政府的指导与协调。
? ⒉注意搞好规划与布局,协调关系,防止地区间
新的产业、产品结构的趋同现象发生。
? ⒊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
? ⒋努力搞好农业产业化经营。
? ⒌积极推动从事种植业的劳动力向农业的其他产
业和二三产业转移,向城镇转移。
五、关于粮食问题
? ㈠ 粮食的重要性
? ⒈粮食是基础的基础
? ⑴粮食农业发展的基础。
? ⑵粮食是国民经济其他部门发展的基础。
? ⒉粮食是最经济的生活必需品
? ⒊粮食问题是事关社会是否稳定的政治问题
? ㈡中国粮食生产发展的历史现状与供需前景
? ⒈中国粮食生产发展的历史回顾
? 纵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50年来粮食生产发展
的历史大致可分为七个阶段:
? 第一阶段( 1949—1958年)粮食生产高度发展期。
? 第二阶段( 1959—1961年)粮食生产出现严重低
谷期。
? 第三阶段( 1962—1979)粮食生产平稳发展期。
? 第四阶段( 1979—1984)粮食生产进入高速发展
期。
? 第五阶段( 1985—1989)粮食生产下降徘徊期。
? 第六阶段( 1990—1997年 )粮食生产稳定增长
期。
? 第七阶段( 1998—)粮食生产进入新一轮徘徊期。
? ⒉中国粮食供求现状
? 农村改革开放 20年来,粮食供求状况呈现以下
? 特点:
? ⑴粮食供需总量基本平衡,但供求状况不稳定。
? ⑵粮食的区域性供求矛盾突出。
? ⑶粮食供给品种结构不平衡。
? ⒊中国粮食的供需前景
? 观点一:悲观派 。“布朗”的基本观点是:
? ⑴中国的粮食需求会逐步增加。 3.46—6.4亿吨
? ⑵中国粮食供给逐步减少。
? ⑶结论, 1990—2030年,一方面是粮食需求增加
85%;另一方面是粮食供给下降 20%,由此造成
中国粮食产需缺口 3.66亿吨。即中国到 2030年国
内粮食生产只能满足需要量的 42.5%,其余 57.5%
? 要靠进口粮食来满足。如此巨大的粮食产量缺口,
世界粮食市场即使做出很大努力,仍难以满足,
这时世界粮食市场价格急速上升,粮食的消费者,
特别是亚洲和非洲广大贫穷国家的消费者将处于
极为不利的境地,导致穷国的经济衰退和政局不
稳。富国则为考虑自身的利益采取限制出口或禁
运的办法来制止国内粮价上涨。这样目前兴旺的
世界粮食市场就会动荡不定,全球安全得不到保
障。
? 观点二:乐观派。 中国粮食供给前景是乐观的。
? ⑴布朗的预测是缺乏依据的。
? ⑵从需求方面看,今后人口肯定会增长,但不会
到 16亿,可能为 14.7亿。
? ⑶ 从供给方面看,有很大潜力。
? 结论:中国的粮食缺口为 5—10%,而世界粮
食生产的潜力也不小。总体上,中国人能自己养
活自己,对世界粮食市场无大影响。
? 目前一般的看法是:
? ⑴需求,2000年人口为 13亿,需 5亿吨粮食,
2010年 14亿人,需 5.5亿吨,2030年 16亿人,需
6.4亿吨粮食。
? ⑵供给,耕地虽会减少,但有备用资源,单产会
随着科技进步而提高,还可通过提高复种指数、
减少粮食损失、调整粮食加工结构等来缓解粮食
需求压力。总供给会增加到 6亿吨。
? ⑶ 结论,我国粮食完全可以达到自给,供求基本
平衡,即使有缺口也不会超过 10%。
? ㈢中国粮食发展存在的制约因素与潜力
? ⒈中国粮食发展存在的制约因素
? ⑴耕地数量不断减少,质量下降。 93年 18.5
? ⑵ 水资源不足,且存在不少问题。
? ⑶农业投入严重不足。
? ⑷粮食生产成本上升、收益下降,影响粮食生产
发展。
? ⑸粮食浪费惊人。 15%
? ⑹ 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出现了忽视粮食生产的倾向。
? ⑺粮食品种结构不合理、质量低。
? ⑻ 加入 WTO后,中国作为粮食生产、贸易和消
费大国,将不可避免地受到农产品贸易自由化政
策的影响。
? 以上是从粮食供给角度谈的,从需求方面看,
需求增加的压力也很大,一是人口增长会加大对
粮食的需求;二是人们的消费结构的变化也会加
大对粮食的需求;三是酒类等工业的发展也加大
对粮食的需求。因而,若不重视粮食生产,就会
出现大缺口,后果严重。
? ⒉中国粮食生产发展的潜力
? ⑴提高现有耕地单位面积产量的潜力。
? ⑵开发后备耕地资源的潜力。⒉ 2亿亩可开垦荒
地。
? ⑶ 利用非耕地资源生产食物的潜力巨大。
? ⑷节约粮食的潜力。
? ⑸农业科技开发的潜力巨大。
? ㈣解决中国粮食问题的基本思路与政策措施
? 基本思路是,国内生产自给为主,国际进口调
节为辅” 。基本自给的理由是:
? ⒈我国人口多,基数大,依靠国际市场不现实。
? ⒉中国粮食进出口是国际市场粮价的晴雨表,加
之外汇少,买粮吃难度大。
? ⒊对粮食的政治属性要有所估计。
? 要解决粮食问题,必须采取以下措施:
? ⒈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确保粮食总产稳定增

? ⑴ 实施耕地总量控制,建好基本农田保护区。
? ⑵在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过程中,应高度重视
生态环境建设,正确处理用地和养地相结合,严
格防止土地退化、沙化和碱化,确保耕地利用的
可持续性。
? ⑶开发耕地资源。
? ⑷建立和完善行之有效的耕地保护法规制度。
? ⒉大力开展农田水利建设,做好防治水污染和节
约用水工作
? ⒊大力推进科技进步,进一步提高粮食产量与 质

? ⑴增加对科研的投入,提高成果转化率。
? ⑵改造中低产田。
? ⑶ 改革耕作制度,提高复种指数。
? ⑷提高化肥与灌溉水的利用率。
? ⑸应用精播技术,做好收割、加工工作,减少浪
费。
? ⑹加大投入,走集约经营之路。
? ⒋处理好农业结构调整中粮食生产与其他生产关
系的 同时,调整粮食生产结构,更好地满足生
活与生产的需要。
? ⑴各地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过程中,要防止忽
视粮食生产的倾向,高度重视粮食生产。粮食生
产要基本稳定,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扩大
经济作物生产。
? ⑵ 粮食生产结构调整的重点有二:一是在整个粮
食生产中应调整直接消费部分和间接消费部分的
比例关系,提高间接消费部分的比重。二是在粮
食的直接消费总体中,应调整不同品质的粮食的
比例关系,不断增加优质粮食的生产量,提高优
质粮食的相对比重。
? ⒌进一步改革与完善粮食流通体制
? ⑴应完全放开粮食流通市场,允许农民到市场上
自由销售粮食。
? ⑵ 国家给粮农以直接补贴。
? ⑶加快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自身改革。
? ⑷清仓核库,积极收储,国家要掌握粮食调节主
动权。
?
? ⒍ 建立与完善粮食贸易中的风险防范机制
? ⑴在 2030年前,粮食播种面积应控制在 15亿亩这
一警戒线上,并建立起现代化的粮食稳产基地。
? ⑵充分利用国际双边或多边贸易协议,努力建立
长期稳定的粮食进出口互通有无的贸易关系。
? ⑶对进出口粮食所需外汇用量进行监控,严格控
制在不影响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的额度内。
? (4)建立健全粮食储备制度和粮食风险调节基金制
度,加强对粮食市场的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