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 h o n g G u o X i a n Fa X u e
中国宪法学
第二编
Z h o n g G u o X i a n Fa X u e



第六章 国家政体
第八章 国家性质
第七章 国家结构
本编 教学目的和要求:宪法的核心问题之一是规范国家权力,以保
障公民权利,宪法基本制度就是指国家权力行使中的各种体制,因
而,宪法基本制度在整个宪法学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本编包括国
家政体、选举制度与政党制度;国家结构、民族区域自治与特别行
政区制度;国家国家权力设计、组织和运行的性质、经济制度和精
神文明建设等内容。通过教学,使学生系统掌握有关基本理论,了
解我国宪政权力运作的基本规则。
第一节政权组织
形式概述
第二节选举制度
第三节政党制度
第六章国家政体
通过学习了解国家形式的概念、内容;国家
形式与国家性质的关系。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以
及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的主要问题。了解国
家选举制度的概念、原则、程序以及政党的有关
问题。从而明确国家形式的重要性和国家政体涉
及的问题,在我国宪政体制中的地位及其对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影响。
? 第一节政权组织形式
问题提出的宏阔背景
概念本身的基本要义
我国政权组织形式
坚持完善人大制度的问题
最早研究政体问题的思想家
亚里士多德
? 问题提出的宏阔背景
从哲
学的角
度看
从历史
的角度

从系统
的角度

事物形式和内容
国家性质内容
国家形式内容
国家形式与国家政体
不同社会的不同政体
宪法关于政权研究的起点
政权组织形式的演变
政体与政权组织形式
政权组织形式与政治制度
政权组织形式与国家形式
政权组织形式与国家根本
制度
政权组织形式类型
政体
君主制 共和制
专制君主制 立宪君主制
二元君主制
议会君主制
总统制 议会政府制 委员会制 人民代表制
人民代表大会制
代表会议制
代表团制
政权组织形式(一)
? 又称“政体”或“国家管理形
式”,它是一国根本的政治制度,
是掌握政权的阶级,用以实现其
行使国家的特定形式,即统治阶
级为了反对敌人、保护自己而组
织起来的政权机关。
? (人大教材观点)
政权组织形式
(二)
? 不同于“政体”。
? 政体指统治阶级采取何种体制建立国家政权组织。
? 政权组织形式指政权组织采
取什么样的形式去实施权力,
组织反对敌人、保护自己的政权机关。
? (武汉大学教材观点)
? 政权组织形式
我国政权组织形式
坚持完善人大制度的问题
庆祝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 50年
? 又称“国家
管理形式”。是
统治阶级用以实
现其行使国家权
力的特定形式。
即掌握政权的阶
级采取何种原则
和方式去组织反
对敌人、保护自
己、治理社会的
政权机关及实现
国家权力的特定
形式。包括政权
的构成、组织程
序和最高权力的
分配情况,以及
公民参与政权活
动的程序和方法。
我国的政权组织
形式为人民代表
大会制。
政体与国家的关系
国体决定政体。
1.有什么样的国体就有什么样的政
2.政体随国体的变化而变化。
3.政体的变不变决定于国体。
政体对国家具有反作用。
1.政体与国体相适应时,有利国家发展。
2.政体与国体不相适应时,国家有可能导
向灭亡。
政体
政权组织形式极其意义和分类?
保障国家职能的手段
保障和规范权力运作的制度
与国家性质相适应的制衡器
政权组织形式的分类?
按社会类型分;
按国家元首地位分;
按代议机关地位分;
按代议机关设置分;
君主立宪制
? 是指国家的最高权力实际上或
名义上属于君主(国王、皇帝)
一个人。君主的权力在一定程度
上受到议会或宪法的限制。这种
体制根据君主权力所受限制的程
度,一般可产生两种政权组织形
式。二元君主立宪制和议会君主
立宪制。
? 即一切政权机关都由选举产生。它
有两个主要特征:一是废除了个人集权。
国家最高权力,特别是立法权不属于任
何个人,而属于选举产生的代议机关。
二是废除了终身制。国家元首和政府首
脑都有一定任期。
民主共和制
政权组织形式类型
全国
人民代表大会
国务院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 中央军委
中国政权组织形式示图
政权组织形式类型
立法机关
行政机关 司法机关
西方国家政权组
织形式权力分立
主张人民主权的思想家
卢梭
主张三权分立的思想家
洛克
? 第二节选举制度
1,选举制度的基本概念
2,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
3,选举制度的一般程序
4,完善选举制度的问题
选举制度
? 统治阶级用法律规定的关于选举国家代
表机关代表和国家公职人员的各项制度
的总称。主要包括选举的基本原则,选
举资格的确定,选举的组织、程序和方
法,选举经费,选民和代表的关系,以
及对破坏选举行为的制裁,等等。
? 选举制度是国家政治法律制度的重要组
成部分。它的民主性是衡量一个国家政
治民主程度的重要标志。
? 反映人民的意志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权利。
? 组织政权机关,完善国家制度。
? 协调不同的利益关系,维护国家的统治和正常的管理秩序。
? 实现不同政党的愿望和利益要求。
选举的功能
候选人
? 由选民、选举单位、政党或社会团体提
名,经法定人数附议,有可能被选举为
代议机关代表的人。
? 选民关于选举现象的思想、观点、心理
和知识的总称。
? 涉及人们对选举的一般问题和一般规律
的认识和理解,对现行选举法及其选举
制度的评价和解释,对选举本质、功能、
作用、价值、原则、选举程序、选举诉
讼等问题的看法、要求、态度、信念和
愿望等。
选民意识
第一、旧中国选举制度
第二、新中国选举制度
第三、现行选举制度
选举制度的历
史发展
等额选举
?,差额选举”的对称。选举时候选人名额
与应选名额相等的选举方式。
? 现行选举法及有关国家机关的组织法明
确规定, 全国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代表候选人的名额应多于应选代表的名
额。”“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
秘书长,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
会主席,人民政府正职领导人员,人民
法院院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的候选人
数一般应多一人,进行差额选举;如果
提名的候选人只有一人,也可以等额选
举。”
?候选人名额多于应选人名额的选举。
差额选举
1、萌芽时期
2、形成时期
3、确立时期
4、发展时期
5、完善时期
选举制度的发展阶段
1953年选举法
1979年选举法
? 现行选举制度的总依
据。
? 它确立了平等、普遍、
直接间接选举相结合
和无记名投票等选举
原则。
? 规定民代表名额、代
表的罢免和辞职,以
及差额选举的范围与
另选等内容。比较 符
合 实际需要,但有些
问题。城乡代表的比
例等有关民主形式等
方面的内容。
1995年选举法
? 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
民政府委员会决定从当
年 3月 1日开始实施。
? 它确立了平等、普遍、
直接间接选举相结合、
举手表决和无记名投票
并用的选举原则。
? 符合当时实际需要,为
全国性普选工作奠定了
法律基础。
? 五届人大二次会议通
过,并从 1980年 1月 1
日开始实行。
? 扩大了直接选举的范
围;等额选举改为差
额选举;增加了选区
划分的方案;完善了
代表候选人提名程序;
一律实行无记名投票;
代表候选人
选举原则
? 选举权的普遍性
? 选举权的平等性
? 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并用
? 无记名投票
? 物质与法律保障
选民不因民族、种族、性别
、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
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
居住期限的不同而有所区别
。受法律限制的人数与人口
总数相比,只是极少数。
选举权的普遍性
? 中国对选民限制少。只有三种。
? 1、年龄:要求年满 18周岁。
? 2、国籍:必须具有中国国籍。
? 3、政治权利:没有被剥夺。
? 每个选民在每次选举中只能在一个地方并只能享有一个投票权。不允
许任何选民在选举中享有特权。也不允许对任何选民有所歧视或加以
限制。
? 选举权的平等性充分显示社会主义国家选举制度的民主性。
选举权的平等性
? 一人一次一票。
? 对少数民族的保障
? 对城乡代表比例的规定 1:4
? 由选民直接投票选举国家代表机关的代
表和国家公职人员。在中国,其范围是
县级以下(包括县级)各级人民代表大
会。
? 县级以上是间接选举产生各级权力机关。
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并用
扩大直接选举的意义
? 有利于增强人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
? 有利于实现地方政权承上启下的作用,有效密切政府与群众的关系。
? 有利于巩固和加强地方政权的建设。
? 有利于民主政治程度的提高。
? 由下一级国家代表机关,或者选民
投票选出的代表 (或选举人 )选举上
级国家代表机关的代表和国家公职
人员。
? 在中国,县级以上各级人民代表大
会都实行间接选举。
间接选举
? 与记名投票或以起立、举手、
鼓掌等公开表示自己意愿的
方法不同的一种秘密选举的
方式。
? 是指选民在投票时根据自己
的意愿填写内容而不署名,
并在填写好选票后亲自投入
票箱的选举方法。
无记名投票
选举程序
组建选举机构,划分选区
进行选民登记,提名代表候
选人,投票选举,宣布当选代
表,颁发有关证书,
选区
是以一定数量的人口为基础进行
直接选举,产生人民代表的区域;
是人民代表联系选民进行活动的
基本单位。
在中国,一般选区产生 1- 3名代
表。
选民登记
对每一个享有选举权利
的公民,从法律上确认
其选民资格的行为。在
中国,实践中实行“一
次登记、长期有效”的
原则。
选区划分
选区以一定数量的人口为基
础。选区范围的大小按照每
一选区一名至三名代表为限。
现行选举法规定:“选区可
以按居住状况划分,也可以
按生产单位、事业单位、工
作单位划分”。
当选
经过有效的直接或间接选
举,并达到法定票数赞同
的候选人,依法获得代表
资格,成为正式代表机关
代表(议员或人民代表)。
代表当选制
比例代表制
多数代表制
(相对多数、绝对多数)
选举算术制
选举地理制
另选与预选
选举委员会
? 主持选举活动事宜的组织机构。
? 根据我国选举法规定:县、自治县、不设
区的市、市辖区、乡、民族乡、镇设立选
举委员会,主持直接选举人大代表的工作。
选举委员会下设办事机构,办理选举的具
体事务。
? 又称“选民名册”、“选民登记簿”。
记录合格选民姓名的名册。一般是在选
民登记后由选举机构制作管理或以一定
形式公布。
? 多数国家选举法规定:选民名单在选举
日的 20或 30天之前公布。例如,朝鲜
国等为 20天,保加利亚、罗马尼亚等国
为 30天。选民名单应公布张贴在公共场
所等显要地方,或者存放在固定地方,
供人查阅。
选民名单
选举制度的历史发展
选举的物质保障与法律保障
代表的罢免、辞职和补选
? 选举权、选举制度、选举
原则、选举的平等性、选
举的广泛性、无记名投票、
选举资格、选区、选民登
记、选区划分、
关键术语
?我国选举制度如何体现民主?
?选举制度在中国加入 WTO后的改进?
?代表职责与代表权限的区别?
?提升代表素质与民主进程的关系?
?保障代表监督权的实际意义?
?代表职责与代表的特别保障?
? 选区划分原则?
? 在中国,选民资格有哪些限制?
? 为什么说我国选举制度具有民主性?
再想想?
直选范围与生产力发展的关系?
对选举主体限制的必要性
代表能否在资格方面有进一步规制?
?现行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我国现行选举法关于代表的罢免的规定?
政党制度
? 又称:政党政治。指一个国家的政党执掌或争夺
国家政权及干预政治的形式。包括政党如何组成,
如何执掌政权、干涉政治,以及如何宣传和组织
群众以便在选举和代议机关及其他方面进行合法
的斗争。该制度随着国家的阶级及政治斗争的发
展而发展。
? 历史上有两种不同类型的政党制度,即资本主义
国家的政党制度和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
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
治协商制度。中国共产党的领
导是该制度核心,其本质是多
党合作,其形式是参政议政、
民主监督、政治协商。
执政的共产党同这些民主政党的关
系,既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又是合作共事的联盟关系。这
同资本主义国家政党制度中的
所谓“在朝”、“在野”之分
有着根本的区别。
中国政党制度
是我国一项基本的政治制度。在性
质上不同于西方国家的 两党制 或 多党
制,也不同于有些国家实行的 一党制,
是一种新型的符合中国国情的政党制
度。
1,政党制度的基本概念
2,政党制度的几种类型
3,我国政党制度的主要内容
4,坚持和完善我国的政党制度
第三节政党制度
如何理解中国的政党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
—— 的多党合作。
在国内外政策、及政府功能实现等方
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即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
该制度自 1993年 3月 29日八届全国人大一次
会议通过,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第
4条对此做了明确规定。
? 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
组成单位。在我国,是中国
共产党领导的爱国统一战线
的重要组成部分,专指:中
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国
民主同盟;中国民主建国会;
中国民主促进全;中国农工
民主党;中国致公党;九三
学社;台湾民主自治同盟等
八个民主党派。这些民主党
派依法行使民主监督、参政
议政和民主协商的权力。
民主党派
? 民主监督
? 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重要任务之一。
也是一切非国家机关的组织或个人对国家宪
法、法律和法规的实施、重大方针政策的执
行,以及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工
作,通过建议和批评的方式进行的监督的一
种权利。监督的主体具有非国家性。监督的
效率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政治
基础。
2.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是基本
方针。
3.建设富强、文明、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是各政党的
共同奋斗目标。
4.各政党必须在法律范围内活动。
中国政党制度的基本内容
中国共产党在大政方针
决策之前,总要同各
政党代表进行政治协
商;
国家各级各类机关都有
民主党派的成员参政
议政议;并担任一定
的领导职务。
民主党派在全国政协和
地方政协中发挥着重
要作用。
多党合作的主要形式
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
?中国共产党?民革
?民建
?农工党
?致公党
?九三
?台盟
?民盟
?民进
为什么说政权组织形式不同于政体?
试举两种不同的政权组织形式,并对它们
的异同进行比较?
留意身边宪法问题,强化宪法观念,提高
维权意识?
? 1.政体与国体的关系是什么?
? 2.政权组织形式的基本形式?
? 3.简述国旗、国徽的基本含义?
想一想?
中国.陕西
第一节国家结构形式概述
第二节我国是多民族的单
一制国家
第三节我国的行政区划
第七章国家结构
通过学习掌握国家结构形式的一般理论,重点认
识我国的国家结构是单一制的原因和表现,了解
单一制下我国的行政区划,以及独具特色的民族
区域自治制度和特别行政区制度。
第七章 国家结构
第一节 国家结构形式概述
第二节 我国是多民族的单一制国家
第三节 我国的行政区划
第四节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第五节 我国的特别行政区制度
第六节 台湾是我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第七节 国家统一的形式标志
一、国家结构形式的概念
国家结构形式是指特定国家的统治阶级为了
实现其统治职能,调整一国内部中央和地方之间、
整体和部分之间关系的一种形式。
第一节 国家结构形式概述
二、国家结构形式的类型
(一)单一制,单一制是由若干普通的行政区域或自治
区域构成的统一国家。
(二)复合制,复合制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成员单位
(邦、州、共和国等)联合组成的联盟国家或国家联盟。
1.邦联,邦联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为了达到一定的
军事、贸易或其他共同目的而结成的松散的国家联合。
2.联邦,联邦是由若干成员单位组成的联盟国家。
第二节 我国是多民族的单一制国家
一、我国是单一制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
国家。( 宪法序言 )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
使自治权。各少数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
的部分。( 宪法第 4条 )
二、决定我国采取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的因素
(一)历史因素。建立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是我国历史发
展的必然趋势,是全国各族人民长期奋斗的结果。
(二)民族因素 。建立单一制是由我国的民族状况决定的。
1.民族成分,56 个民族
2.民族人口:汉族 91.59%,其他 55个民族 8.41%
千万以上, 壮族、满族
千万以下五百万以上, 回族、彝族 等 7个民族
五百万以下一百万以上, 布依族、哈尼族 等 9个民族
一百万以下五十万以上, 畲族、傈僳族 等 4个民族
五十万以下十万以上, 拉祜族、仫佬族 等 13个民族
十万以下, 布朗族、普米族 等 20 个民族
人口最少 的 珞巴族 仅有 2900人
3.民族分布,大杂居,小聚居
(三)经济因素。建立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有利于社会主义建
设共同目标的早日实现。
(四)建立单一制国家结
构形式,有利于巩固和加
强国防建设。
第三节 我国的行政区划
一、行政区划的概念和原则
(一)行政区划的概念
行政区划,即行政管理区域划分,是指统治阶级为了实现
有效的行政管理,根据政治、经济、人口、民族分布等情况,
将全国领土按照一定的原则,划分为若干大小不同、层次不等
的区域,设立相应的政权机关的制度。
(二)行政区划的原则
有利于国家管理的原则
有利于发展经济的原则
有利于民族团结的原则
照顾历史状况的原则
二、我国行政区划的历史沿革
1954年行政区划
三、我国现行的行政区划
现行宪法规定:
第三十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行政区域划分如下:
(一)全国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
(二)省、自治区分为自治州、县、自治县、市;
(三)县、自治县分为乡、民族乡、镇。
直辖市和较大的市分为区、县。自治州分为县、自治县、市。
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都是民族自治地方。
第三十一条 国家在必要时得设立特别行政区。在特别行政
区内实行的制度按照具体情况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法律规定。
现行行政区划图
四、我国行政区划变更的法律程序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批准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建臵,决
定特别行政区的设立及其制度;
国务院 批准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区域划分,批准自治
州、县、自治县、市的建臵和区域划分;
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人民政府 决定乡、民族乡、镇的
建臵和区域划分。
第四节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一、民族区域自治的概念
民族区域自治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
规定,以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建立民族自治地方,设立自治
机关,行使自治权,实现各族人民当家作主和管理本民族内部
事务的一种政冶形式。
二, 民族自治地方的类型
( 一 ) 概念 。 民族自治地方
就是依照宪法和民族区域自
治法和规定, 在少数民族聚居
区设立的自治区域 。 民族
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 自治
州, 自治县 。

(二)类型
1.以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建立的自冶地方。
2.以一个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同时又包括一个或
几个人口较少的其他少数民族聚居
区所建立的自治地方。
3.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联合建立的自治地方
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第一,体现了人民民主专政制度和民族平等原则、国家整
体利益和各民族具体利益的高度结合,有利于国家的统一领导;
第二,保证了少数民族能够充分享有自治权,使所有聚居
或散居的少数民族都能够切实、普遍地行使自治权利;
第三,把行政区域和经济文化发展区域有机结合起来,能
够更好地因民族制宜、因地区制宜地发展经济文化事业;
第四,有利于民族团结和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合作。
四、坚持民族平等,加强民族团结
(一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二 )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第五节 我国
的特别行政区制度
一、特别行政区是
,一国两制, 构想的具
体化
二、特别行政区的法律地位
(一)特别行政区的概念。特别行政区是根据宪法和法律的
规定专门设立的、具有特殊法律地位、实行不同于一般行政
区域政治经济制度、直辖于中央人民政府的行政区域。
特别行政区,既是中央政府领导下的地方政府,但又与
一般的行政区域有所不同,具有特殊的法律地位。
(二)中央与特别行政区的关系
中央代表国家对特别行政区行使主权和管辖权,特别行政区
是单一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是中央人民政
府管辖下的地方政府,不能脱离中央而独立。
1.中央对特别行政区行使下列权力:
(1)负责管理与特别行政区有关的外交事务。
(2)负责管理特别行政区的国防。
(3)任命行政长官和主要官员。
(4)决定特别行政区进入紧急状态。
(5)解释基本法。
(6)修改基本法。
2.特别行政区享有法定的自治权
(1)立法权。
(2)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
(3)行政管理权。
(4)自行处理对外事务的权力。
三、特别行政区的政治体制
(一)行政长官
1.行政地位
2.任职资格
3.产生和任期
4.职权
(二)行政会议
(三)立法机关
(四)司法机关
市政厅广场
澳门市政广场
第六节 台湾是我国不可
分割的神圣领土
一、台湾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二、对台方针的基本内容
坚持一个中国
两制并存
高度自治
和平谈判
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三、反对“台独”,推进祖国和平统一
台北数万人举行集会游行“反台独救台湾”( 2003年 9月 8日)
一、国旗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
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了关于国旗
的决议案,决定以红地五星为
我国的国旗。四部宪法均以专
条规定。现行宪法第一百三十
六条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
国国旗是五星红旗。, 1990
年 6月 28日七届全国人大常委
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了, 中华人民
共和国国旗法, 。
? 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的象征,历史传统和民
族精神的体现。国旗的图案、色彩、象征意
义及使用办法,一般都由宪法和有关法律加
以规定。国旗源于欧洲十字军东征 (1096—
1291)中的军旗,以后通用于航海的商船上。
19世纪末在占领地悬挂国旗,以示主权所有。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为五星红旗。
象征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大团结,表达亿
万人民心向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有些国家
法律规定国家机关、社会团体或组织以及
每一个公民都赋有尊重和爱护国旗的义务。
第七节 国家统一的形式标志
各国国旗简介
请点击图片
? 以图案形式组成的国家标志。
多表现一国的历史背景、革
命传统乃至传说故事,也能
象征一国的社会、政治和宗
教制度,及传统思想。不同
的国家或同一国家的不同时
期会有不同的国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图案的内容为国旗、天
安门、齿轮和谷穗。象征工人阶级领导下的
工农联盟;表示中国人民从“五四运动”以
来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的胜利,同时又
标志着人民民主专政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
生,形象地体现了我国各民族人民的革命传
统和民族精神。国徽悬挂地点、使用方式多
由法律作出明确规定。
二、国徽
现行宪法第一百三十
七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徽,中间是五星照耀下
的天安门,周围是谷穗和
齿轮。
三、国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 义勇军进行曲, 。诞生于 1935年
田汉作词、聂耳作曲。






四、首都
我国的首都是北京 。
? 1.何为单一制、联邦制,二者各有什么特点?
2.我国为什么要实行单一制?
3.什么是民族区域自治?其优越性有哪些?
4.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地方有哪些类型?为什么
说民族乡不是一级自治地方?
5.我国现行的行政区划如何?变更程序如何?
6.何为特别行政区?其法律地位如何?
7.特别行政区政治体制和居民权利义务有何
特点?
想一想?
第一节国体
第二节经济制度
第三节精神文明建设
第八章国家性质
国家性质是马克思主义宪法学的独特内容,也是认识宪
法这一社会现象的实质所在。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
了解国家性质的一般理论和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制度的
特点;了解我国经济制度的基本原则、基本所有制和国
家的基本经经济政策,了解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政治地
位及其建设措施,从而强化学生对我国社会主义优越性
和立法原则的理解。




? 又称国体。即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所处的统治
与被统治地位,或在统治集团中所处的领导与被
领导的地位。
? 是国家制度的核心,具有决定性的意义,直接决
定着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和国家结构形式,决定
国家发展的总方向。
又称:国家体制。一个国家的统治阶级通过
法律形式确立的有关国家本质和国家形式方
面的制度。
国家制度支配着国家的整个政治生活,它是
上层建筑的主要组成部分,由经济基础所决
定并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民主
“专制”的对称。原意指“多数人的统治”,来源于古
希腊文。近代的民主首先是一种国家制度,表现在
国体和政体两个方面。掌握政权的阶级在内部依据
平等、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管理国家,实行阶级统
治。
是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发展。
是在中国历史条件下的无产阶级专政。
是新型的民主与新型的专政的结合。
符合我国国情。
人民民主专政理论
民主 ? 宪法规定了国家制度意义上的多种民主制度,如选举制度、人民代表
大会制度、村民自治制度等。
来源于古罗马,本意是指“独裁”。马克思
主义认为:专政同样是指掌握政权的阶级依
靠力对被统治阶级进行压迫的国家制度。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虽然,作为阶级的剥
削阶级已经被消灭,社会的主要矛盾已不再
是阶级斗争,但由于国内和国外各种因素的
影响,阶级斗争还将在一定内范围内长期存
在。
专政
我国的国体
?民主主体
?民主形式 ?专政方式
?




?人民代表大会
?公民政治权利
?民主作风精神
?镇压
?惩治
?改造
为什么说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
即无产阶级专政?
1、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

2、都是坚持工人阶级的领导
3、都以工农联盟为阶级基础
4、都行使同样的专政职能
5、都赋有同样的历史使命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由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为主体的全体社会主义
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它
包括着两个联盟:一个是以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为主体的全体社会主义
劳动者的联盟,即工农联盟,这是爱国统一战线的基础;另一个是以工农
联盟为基础,包括一切爱国者的极为广泛的联盟。
一个概念:无产阶级政党为实现一定阶段的总任务,同其他阶
级、派别以及一切联合的力量,在一定的共国利益的基础上结
成的政治联盟。
二大联盟:劳动者的联盟、爱国者的联盟。
三项任务: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维护世
界和平。
爱国统一战线
工人阶级
农民阶级
知识分子
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
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爱
?国
?统
?一
?线
?组
?成
社会主义建设者
经济制度
又称“经济基础或经济结构”。它是人类社会一定历史发展阶段上占统治
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又称“经济基础或经济结构”包括,
1、生产资料归谁占有
2、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所形成的相互关系
3、劳动产品的分配方式。
其中生产资料所有制是决定性因素,它决定经济制度的性质。
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体现劳动者在生产过程
中的主人翁地位和平等的互助关系,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
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我国现行经济制度
公有制经济
非公有制经济
?全民所有制
?集体所有制
?混合所有制
?个体经济
?私营经济
?涉外经济
?经



?分

公有制经济
即生产资料属于全体人民或劳动者集体所有的经济形式。主要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
包括混合所有制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该经济形式是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制度的基础。
劳动群众
集体所有制经济
全民所有制
经济
又称:社会主义国家所有制或国
有经济。是生产资料归社会全
体所公有,由代表全体人民的
国家占有生产资料的一种所有
制形式。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力量。
是由集体经济组织内的劳动
群众共同占有生产资料
的一种公有制经济,是
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公
有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非公
有制
经济
非公有制经济
是公有制以外各种经济形式的总称。主要包括:劳动者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商参与或独资
经营、合作的各种经济形式。现阶段该经济形式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雇工多和管理
经营为特征,存在雇
佣劳动关系的经济形
式。其中大多数是由
经营规模较大,投资
较多的“个体大户”
衍化而成。
由城乡个体劳动者
个人占有少量生产
资料和产品,从事
不剥削他人的个体
劳动,收益归已的
经济形式。在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中起
着重要的作用
即外商独资、合资
或合作在中国境内
经营的经济形式。
这三类企业形式都
必须在中国法律范
围内活动。
私营经济个体经济 涉外经济
我国现行分配制度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共产主义社会将实行理
想的按需分配的分配制度。
1999年 3月 15日通过的宪法修正案规
定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中,实行的以家庭承包
责任制为基础,对属于集体的森林、山岭、草
原、荒地、滩涂、土地、宅基地、自留地、自
留山,有条件、有期限的由农民分包进行经营
的体制。
统分结合的双层
经营体制
即劳动产品在社会主体中如何分割、配给制
度的总称。有按劳分配、有按资分配以及多
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分配制度
公共财产
即全民所有财产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财产。它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
础。包括国家机关、人民武装力量、社会团体所有的一切财产,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
有制的企业和事业单位的全部生产资料和产品、公用设施和其他一切财产,以及国家
和集体所有的自然资源,如森林、矿藏、草原和其他海陆资源等。









私有财产
公民个人通过劳动和其他合法
收入取得、占有、使用、处分、
收益一定财产的权利。个人财
产同公共财产一样不可侵犯。
公民依照法律规定或被继承人生前合法遗嘱,
承受被继承人遗产的权利。它是国家对公民个
人合法财产所有权保护的延续。私有财产同公
共财产一样不可侵犯。
私有财产继承权
某些发达的工商界人士,通过赞助、捐款
等方式进入政界,影响立法。
并以偷税漏税为主要目的。不可小视。
?历史借

某些有权的执法(行政、司法)人员,
利用手中权力,利用各种方式和途径
进行权钱交易,以至腐败现象滋生漫
延。成为国家公害之一。应特别关注。
第三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精神文明的概念
精神文明的作用
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
人类文明的自然环境之一
点击图面
文明
是人类改造客观世界所取得的成果的总和,它是
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程度的标志。
是指人类改造客观世界所取提的物
质成果,它表现为社会物质生
产的进步和人们物质生活的改
善。
物质文明
世界宪政文明所面临的共同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
国家保障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保护珍贵的动物和植物
。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用任何手段侵占或者破坏自然
资源。
点击图面
宪法与文明的关系
宪法通过从资源保障的角度,促进建设的发展。
保护资源、保护环境成为人类文明的共识。发达国家的
经验值得借鉴。
47
? 物质文明
? 精神文明
? 文化建设
? 思想建设
? 恩格斯赞同美国人类学家摩
尔根关于人类分期的观点:
蒙昧时期蒙昧时期
野蛮时期野蛮时期
文明时期文明时期
? 政治文明
人类精神生活的进步状态。人类在改造客观世
界的过程中,主观世界也同时得到改造,使社
会的精神生产和精神生活得到发展。它表现为
教育、科学、文化知识的发达和思想道德素养
的提高。精神文明是物质文明的精神动力决定
国家性质的重要因素,精神文明的建设,也体
现着国家的性质。
点击图面
宪法与文明 的关系
宪法从根本法角度对文化建
设和思想建设两个方面关注社会主
义精神文明问题。环保理念是其中
一部分。
1.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提供
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2.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
正确发展提供思想道德保障;
3.是依法治国的必要的辅助
形式。
精神文明的作用
点击图面
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1.发展社会主义教育事业。
2.发展科学事业。
1.普及五种教育、培养四有公民。
2.提倡五爱教育,树立社会公德。
3.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反对腐朽思想。
思想建设在精神文明中居于主导地位。
思想建设的内容
宪法从根本法角度关注
文明发展,计划生育不仅是中
国的基本国策,而且成为文明
国家重视的焦点。
宪法与文明的关系
点击图面
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3.发展卫生、
体育事业。
4.发展文学艺
术和其他文
化事业。
文化建设是推
动先进文化
形成及发展
的基础。
点击图面
加强思想建设应当警惕
成克杰、陈希同、胡长清等一批大大小小的政
府要员,大肆侵吞国家财产或疯狂向企业或有
官欲的人索贿的现象,社会主义国家的这种现
象发人深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济的特殊时
期,多元利益、分配不公存在、监督制约不
完善之际,掌握一定公共权力的人,可能会
披着红色外衣、戴着诱人头衔,不择手段的
去攫取财富。
国体、国家制度、人民民主专政、爱国统一战线、
人民、民主、工人阶级、工农联盟、知识分子、政党制度、
经济制度、公有制经济、全民所有制度经济、集体所有制
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非公有制经济、私有经济、个
体经济、财产权、继承权、分配制度、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关键术语!
1.为什么说人民民主专政即无产阶级专政?
2.如何坚持工人阶级的领导?
3.中国工农联盟的历史意义?
4.爱国统一战线的主要作用?
5.现阶段中国的经济基础?
6.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
想想看!
想一想?
中国.陕西
1.决定国家性质的因素是什么?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内容?
3.宪法同精神文明的关系?
4.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和意义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