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授内容第十章 宏观经济学概论
[教材第二十三、二十四、二十五章 ]
第十一章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1]:收入-支出模型
[教材第二十六、二十七章 ]
第十二章 货币、银行和利率
[教材第二十八、二十九章 ]
第十三章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2]:IS- LM模型
[教材第三十一章 ]
第十四章 宏观经济政策
[教材第三十五、三十六、三十章 ]
第十五章 新自由主义 [教材第三十二、三十三章 ]
第十六章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学
[教材第三十七、三十八、三十九章 ]
第十章宏观经济学概论
[Conspectus of
Macroeconomics]
[教材第二十三、二十四、二十五章 ]
第一节 宏观经济的基本问题一、物价与通货膨胀
1.物价上涨与通货膨胀的定义通货膨胀 [Inflation]
—— 物价普遍、持续上涨的过程。
与政治经济学定义的关系。
物价上涨与货币贬值。
纸币发行量与通货膨胀。
过程与结果。
通货紧缩 [Deflation]
通货膨胀的实质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待流通的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
单位纸币所代表的价值量(币值)
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同一时期内纸币的发行总额=
100亿两黄金
100亿元纸币
100亿两黄金
200亿元纸币
50亿两黄金
100亿元纸币
2,物价指数与通货膨胀的衡量消费物价指数 [Consumer Price Index,CPI]
P0— 基期价格,Q0— 基期交易量,Pt— 报告期价格生产物价指数 [Producer Price Index,PPI]
通货膨胀率 [Inflation Rate],
前一个时期以来物价指数变动的百分比。
1 0 0
00
0
QP
QP
C P I tt
%100
1
1
t
tt
C P I
C P IC P I
P
3,通货膨胀的分类按通货膨胀的严重程度分类:
温和的通货膨胀
[Moderate Inflation]
奔腾的通货膨胀
[Galloping Inflation]
恶性通货膨胀或无法控制的通货膨胀
[Hyperinflation or Runaway Inflation]
4,通货膨胀的影响通货膨胀的再分配效应,
[Redistribution Effects of Inflation]
固定收入的领取者受损,固定支出的支付者受益。
雇工受损,雇主受益;
债权人受损,债务人受益;
出租者受损,承租者受益。
可预见影响小,不可预见影响大。
可预期的通货膨胀 [Anticipated Inflation]
不可预期的通货膨胀 [Unanticipated Inflation]
通货膨胀的产出效应:
[Output Effects of Inflation]
二、就业与失业
1.失业的定义与衡量就业 [Employment]
失业 [Unemployment] —— 凡在一定年龄范围内愿意工作而没有工作,
并正在寻找工作的人都是失业者。
失业率 = =失 业 人 数劳动力总数 失 业 人 数 1失业人数 +就业人数
2.失业的种类
自然失业 [Natural Unemployment]
—— 经济中某些难以避免的原因所引起的失业。
摩擦性失业 [Frictional Unemployment]
结构性失业 [Structural Unemployment]
自愿失业 [Voluntary Unemployment]
周期性失业 [Cyclical Unemployment]
—— 由于总需求不足而引起的短期失业。
充分就业 [Full Employment]
自然失业率 [Natural Rate of Unemployment]
3.失业的影响失业的代价与收益之比较:
收益:个人效率的最大发挥和社会资源的最优配置。
代价:社会产量的减少和个人收入的减少。
奥肯定理 [Okun’s Law]——
失业率的变动率与 实际 GDP增长率的变动率之间的反方向变动关系。
人力资本的损失和不利的社会影响。
í? 2 -2?¢?à 1ú G D P 3¤?ê?° ê§òμ?ê
-4%
-2%
0%
2%
4%
6%
8%
10%
12%
1960 1962 1964 1966 1968 1970 1972 1974 1976 1978 1980 1982 1984 1986 1988 1990 1992 1994 1996
ê ·Y
G D P 3¤?ê
ê§òμ?ê
资料来源: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卢锋:,中级宏观经济学,
第 2讲,总供给、总需求与产出决定概论,
我国失业统计数据年份 失业人数 失业率 年份 失业人数 失业率
1 9 7 8 530 5.3 1 9 9 1 352 2,3
1 9 8 3 271 2.3 1 9 9 2 364 2,3
1 9 8 4 236 1.9 1 9 9 3 420 2,6
1 9 8 5 239 1.8 1 9 9 4 476 2,8
1 9 8 6 264 2,0 1 9 9 5 520 2.9
1 9 8 7 277 2,0 1 9 9 6 553 3.0
1 9 8 8 296 2,0 1 9 9 7 570 3.1
1 9 8 9 378 2,6 1 9 9 8 571 3.1
1 9 9 0 383 2,5 1 9 9 9 575 3.1
资料来源: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卢锋:
,经济学原理,第 24讲,失业,
三、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
1.经济增长经济增长 [Economic Growth]
——,一国或地区内与商品和劳务生产的增长相结合的生产能力的增长。一般说来,经济增长是以一国的国民生产总值经价格变化调整后的年增长率来衡量的。,
2.经济周期经济周期 [Business Cycle]
——,总的经济活动中扩张和收缩的交替,这种周期变动通过国民生产总值、工业生产指数以及就业和收入等综合经济活动指标的波动而显示出来。”
[美 ]D·格林沃尔德主编:,现代经济学词典,
长期经济增长国际比较国别 时期 期初人均 GDP (美元) 期末人均 GDP (美元) 年均增长率 ( % )
日本 1890-1990 842 16144 3.00
巴西 1900-1987 436 3417 2.39
联邦德国 1870-1990 1330 17070 2.15
美国 1870-1990 1223 14288 2.07
中国 1900-1987 401 1478 1.17
墨西哥 1900-1987 649 2667 1.64
英国 1870-1990 2693 13589 1.36
阿根廷 1900-1987 1284 3302 1.09
印度尼西亚 1900-1987 499 1200 1.01
巴基斯坦 1900-1987 413 885 0.88
印度 1900-1987 378 662 0.65
孟加拉国 1900-1987 349 375 0.08
资料来源: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卢锋:
,经济学原理,第 15讲,长期经济增长,
第二节 国民收入核算 体系两种不同的国民收入核算体系:
①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 市场经济;
②物质产品平衡体系 —— 计划经济。
我国国民经济核算演变。
狭义的国民收入与广义的国民收入。
一、国民生产总值
1.国民生产总值概念国民生产总值
[ Gross National Product,GNP]
—— 一国国民在一定时期内所 生产 的全部 最终产品与劳务 的 市场价值 的总和。
[教材 P18]
最终产品与中间产品:
最终产品 [Final Products]
—— 在计算期间生产的但不重复出售以供最终使用的产品。
中间产品 [Intermediate Products]
—— 用于再出售以供生产其它产品使用的产品。
避免重复计算 [Double-Count],只计算附加值 [Value Added] 。
生产与销售:
为了避免重复计算,只计算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而不能计算过去生产的在这一时期内销售的最终产品的价值。
市场活动与非市场活动:
非市场的生产活动理论上虽然也创造了价值或增加了福利,但实际上没有也不可能计入 GDP。
国民生产总值 与福利: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被认为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人们生活水平最重要的指标。
但是人均 GNP并不能全面和真实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人们所享受的经济福利 。
如不能反映非市场活动和地下经济的状况、军火和消费品所占比例以及闲暇、
环境、治安等经济福利的构成要素。
买卖股票;
证券经纪人的佣金。
政府转移支付(如社会保障的支付)。
私人转移支付(如私人之间的馈赠)。
旧货的买卖;
旧货商卖出价高于买入价的差额。
妻子从事家务劳动;
保姆从事家务劳动。
下列项目是否应当计入 GDP?为什么?
2.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与名义国民生产总值 [教材 P19-20]
Nominal GNP
—— 以现期价格 [Current Price]或可变价格 [Variable Price]计算的 GNP;
Real GNP
—— 以不变价格 [Fixed Price]计算的
GNP。 名 义 国 民 生 产 总 值国民生产总值价格指数实际国民生产总值=
3.潜在的国民生产总值与实际的国民生产总值
Potential GNP
—— 经济中实现了充分就业时所能达到的 国民生产总值 水平。
Actual GNP
—— 总需求与总供给达到均衡时的国民生产总值 水平。
4.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
[ 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
GDP= GNP
- 本国国民在外国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
+ 外国国民在本国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
[教材 P41-42]
二、国民收入核算中的五个总量及其关系 [教材 P40]
国民生产总值 [Gross National Product,GNP]
国民生产净值 [Net National Product,NNP]
= GNP- 折旧国民收入 [National Income,NI]
= NNP- 间接税+政府补贴个人收入 [Personal Income,PI]
= NI- 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转移支付个人可支配收入 [Personal Disposable Income,PDI]
= PI- 个人所得税三、国民生产总值核算的基本方法
[教材 P33-40]
1.支出法 [expenditure approach]
“产出等于支出”
GNP包括:
① 消费 [consumption]
包括购买 耐用品 和 非耐用品 的支出,劳务 支出,住房租金 。
② 投资 [Investment]
包括固定投资 [Fixed Investment]:
购买 厂房,设备,私人住宅 的支出和存货投资
[inventory investment],企业存货净变动额 。
③ 政府购买 [Government Purchase]
④ 净出口 [Net Exports]
2.收入法 [income approach]
“产出等于收入”
GNP包括:
① 工资、利息、租金;
② 非公司企业收入;
③ 公司税前利润;
④ 间接税;
⑤ 资本折旧。
3.部门法 [Sector Approach]
或产量法 [Output Approach]
依据提供产品与劳务的各部门产值来计算 GNP,从生产角度它反映了
GNP的来源。采用部门法统计 GNP时要运用增值法统计,即计算每个部门或企业对产品和劳务的增加值。政府部门劳务按其收入计算。
第三节 国民收入核算中的流程模型与 恒等关系一、两部门经济的 流程模型与恒等关系不考虑 政府收支 和 国际收支 的影响。
两部门指:
厂商和居民户。
居民户 厂 商产品市场储蓄两部门经济的支出 — 收入流程模型教材 P27图 24-1
金融市场要素市场投资支出 收入支出收入要素供给要素需求产品供给产品需求总支出=消费+投资
= C + I
总收入=消费+储蓄
= C + S
恒等关系,C + I = C + S
I = S
未用于购买消费品的收入未归于消费者之手的产品二、三部门经济的国民收入流程模型与恒等 关系加进 政府收支 的作用。
三部门指:
厂商、居民户和政府居民户 厂 商支付生产要素的报酬购买最终产品金融机构储 蓄 投 资政 府税收政府购买转移支付 税 收三部门经济的国民收入流程模型总支出=消费+投资+政府支出
= C + I + G
总收入=消费+储蓄+政府税收
= C + S + T
恒等关系:
I + G = S + T
或 I = S + (T- G)
三、四部门经济的国民收入流程模型再加上 国际收支 的作用。
四部门指:
厂商、居民户、政府和外国居民户 厂 商支付生产要素的报酬购买最终产品金融机构储 蓄 投 资政 府 国 外税收转移支付出口进口关 税政府购买政府购买税 收四部门经济的国民收入流程模型教材 P29图 24-2
总支出=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出口
= C + I + G + X
总收入=消费+储蓄+政府税收+进口
= C + S + T + M
恒等关系:
I + G + X = S + T + M
I = S + (T- G) + (M- X)
注意:
国民收入流程模型中的国民收入是广义的,可以是指 国民生产总值或 国内生产总值,也可以是指国内生产净值或狭义的国民收入等。
国民收入恒等关系中储蓄和投资是指实际发生的储蓄和投资,而不是指计划储蓄和计划投资。
现实生活中有效的总支出(或总需求)
与总收入(或总供给)并非自然达到均衡。
第四节 总需求与总供给总供给 经济周期失 业总需求 — 总供给模 型总需求 通货膨胀影响总需求的因素影响总供给的因素教材 P53图 25-1
一、总需求
1.总需求的定义总需求 [Aggregate Demand]
—— 实际国民收入(或国民生产总值)的需求量与物价水平之间的关系。
实际国民收入的需求量包括居民户、厂商、
政府以及国外对各种物品与劳务的需求量的总和。
物价水平是指总的物价水平。
总需求曲线 [Aggregate Demand Curve]
—— 表示在其他影响实际国民收入的因素不变的条件下,实际国民收入与物价水平之间关系的曲线。
2.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
Y
P
AD
0
① 实际余额效应;
②时际替代效应;
③国际替代效应。
[教材 P56-58]
3.总需求曲线的移动除物价水平外,一切影响实际 国民收入总需求量的因素发生变动都会引起总需求曲线位置的移动。
这些因素主要有:
①利率; ②预期的通货膨胀;
③汇率; ④预期的利润率;
⑤货币供给量; ⑥总财产;
⑦政府购买; ⑧政府税收与转移支付;
⑨国外收入; ⑩人口。
[教材 P58-60]
二、总供给
1.总供给的定义总供给 [Aggregate Supply]
—— 实际国民收入的供给量与物价水平之间的关系。
总供给曲线
[Aggregate Supply Curve]
—— 表示在其他影响实际国民收入供给量的因素不变的条件下,实际国民收入的供给量与物价水平之间关系的曲线。
2.总供给曲线的形状
古典总供给曲线与凯恩斯总供给曲线
0 Y
P
AS
Yp—— 充分就业国民收入
Yp0 Y
P AS
Yp
长期总供给曲线与短期总供给曲线
① 长期总供给曲线资源已经充分利用。
无论价格水平如何变动,总供给都不会增加。
0 Y
P LAS
教材 P63图 25-4
Yp
② 短期总供给曲线资源尚未充分利用时总供给与价格水平同方向变动。
0 Y
P LAS SAS
Yp
教材 P65图 25-5
3.总供给曲线的移动除物价水平外,一切影响实际国民收入总供给量的因素发生变动都会引起总供给曲线位置的移动。
这些因素主要有:
①劳动力; ②资本存量;
③人力资本; ④原料;
⑤气候; ⑥技术;
⑦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构成;
⑧刺激。
三,总需求-总供给模型的应用宏观经济均衡 [Macroeconomic Equilibrium]
—— 实际国民收入的需求与供给的均衡。
1.实际国民收入与物价水平的决定
0 Y
P SAS
P0
Y0
E
AD
教材 P70图 25-8
2.宏观经济均衡与充分就业
① 充分就业均衡
②失业均衡
③高于充分就业均衡
0 Y
P SAS
P0
Y0=Yf
AD0
LAS
AD1
AD2
Y0>YfY0<Yf
P1
P2
教材 P72图 25-9
3.总需求变动的影响资源尚未充分利用时,总需求变动引起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同方向变动。
P
Y0
P0
SAS
AD2
AD1
E1
Y2 Y1
LAS
AD0
Y0 Yf
P2
P1
E2
E0
资源已充分利用,实际国民收入最终会回到潜在国民收入的水平。
总需求的变动最终只会引起价格水平同方向变动,
而不会引起国民收入的变动。
Y0
P1
AD1
AD2
E2
E1
P2
SAS1
LAS
P3 E3
SAS2
Y0=YfY0>Yf
教材 P73图 25-10
4.短期总供给变动的影响
P
Y0
P0
SAS0
AD0
E2
E0
E1
Y0
P2
P1
SAS1
SAS2
Y1Y2
资源尚未充分利用时,总供给变动使国民收入同方向变动,价格水平反方向变动。
LAS
Yf
实现充分就业均衡时,短期总供给变动的影响
P
Y0
P0
SAS0
AD0
E1
E0
P1
SAS1
LAS
Yf
P
Y0
P0
SAS0
AD0
E1
E0
P1
SAS1
LAS
Yf
AD1
E2P2
教材 P75图 25-11
第十章 教学要求
1.理解通货膨胀的定义、衡量及其影响。
2.理解失业的定义及其衡量。
3.理解自然失业与周期性失业的区别和充分就业的含义。
4.了解经济周期和经济增长的含义。
5.理解国民生产总值及最终产品的含义。
6.理解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区别。
7.理解潜在国民生产总值与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区别。
8.掌握国民收入核算中的五个总量及其关系。
9.理解国民生产总值核算的三种方法。
10.理解国民收入的流程模型与恒等关系。
11.理解总需求的含义及其影响因素。
12.了解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
13.理解总供给的含义和长期总供给与短期总供给的区别。
14.理解宏观经济均衡的含义和实际国民收入与物价水平的决定。
15.理解总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的移动。
16.了解总需求变动对实际国民收入和物价水平的影响。
17.了解短期总供给对实际国民收入和物价水平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