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农业大学重点建设精品课程 -----水分析化学
第 3 章 配位滴定
一、 本章基本要求:
掌握 EDTA 与金属离子配位的特点, 配位滴定法的基本原理、 分析计算和应用。 理
解金属离子被准确滴定的条件及金属指示剂的作用原理。
二、讲授内容 :
稳定常数, 对配位反应的要求, EDTA的特性, EDTA与金属离子形成配位化合物的
特点;酸效应系数,条件稳定常数,配位滴定对 K
MY
的要求,酸效应曲线;金属指示剂
作用原理,具备条件,常用金属指示剂; EDTA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硬度、钙离子
及硫酸盐的测定。
§ 3.1 概述
1.配位化合物
① 定义: 由一个中心离子或原子和配位体 (负离子或分子) 结合成的复杂化合物。
② 单齿(基)配位体:
多齿(基)配位体 :
③ 配位化合物的稳定性: 通常配合物多用稳定常数表示,而酸碱多用离解常数表
示。
逐级稳定常数 K
i
三种常数 逐级离解常数 K
不稳 i
累积稳定常数 β
i
如: Ag
+
+NH
3
FAg(NH
3
)
+
β
1
=K
1
=10
3.40
Ag(NH
3
)
+
+NH
3
F [Ag(NH
3
)
2
]
+
K
2
=
00.4
33
23
10
]NH][)Ag(NH[
])Ag(NH[
=
+
+
β
2
=K
1
·K
2
=10
7.40
lgβ
2
=7.40
Ag
+
+2NH
3
F [Ag(NH
3
)
2
]
+
K
稳
=
40.7
2
33
23
10
]][)Ag(NH[
])Ag(NH[
=
+
+
NH
K
稳
越高,配离子越稳定。
2.配位滴定反应具备条件 :
① 形成的配位化合物要相当稳定;
② 配位数必须固定,即反应按一定的化学反应式定量进行;
1
山东农业大学重点建设精品课程 -----水分析化学
③ 反应速度快;
④ 有适当的方法确定滴定的化学计量点。
常见的有机配位剂,含有氨基二乙酸基团。
§ 3.2 EDTA 与金属离子的配位化合物
1. 结构式 :
2. 溶解性: 常温下,在水中溶解度较小, 20℃ , 0.02g/100mlH
2
O( 0.0005mol/L)。
Na
2
H
2
Y
.
2H
2
O 20℃, 11.1g/100ml H
2
O( 0.3mol/L)。
3. EDTA的离解平衡: H
4
Y+2H
+
=H
6
Y
2+
H
6
Y
2+
在水溶液中有七种存在形式,
pH值愈大, H
6
Y
2+
存在愈小,在 pH>10.2 时,主要以 Y
4-
存在。
4. EDTA 与金属离子形成的配合物的特点
与多数 M
n+
形成 1: 1 的环状螯合物 MY。
M+YFMY K
MY
=
[]
[][]YM
MY
见表 3.1
MY 易溶于水,与无色 M 生成无色 MY,与有色 M 形成颜色更深的 MY。
3.3 酸度对 EDTA 滴定金属离子稳定性的影响
1. EDTA 的酸效应及酸效应积数
由 H
+
存在使 EDTA参加主反应能力降低的现象称为酸效应 ,其大小用酸效应系数来
衡量,对 EDTA,则用α
Y(H)
α
Y(H)
=
][
][
Y
Y′
表示未参加配位反应的 EDTA 总浓度 [Y`]与游离的平衡浓度 [Y]之比。
α
Y(H)
愈大, [Y]愈小, 即副反应越严重 ,常用 lgα
Y(H)
,见 表 3.2,不 同 pH值时 EDTA
的 lgα
Y(H)
。
α
Y(M)
随 pH值增大而减小,即随 H
+
浓度增大而增大,多数情况下,α
Y(h)
> 1,表示
未参加配合反应的 EDTA的总浓度 Y’大于 EDTA的平衡浓度。 pH≥ 12 时,α
Y(h)
=1,
[Y`]=[Y]
只考虑酸效应,条件稳定常数的计算。
2
山东农业大学重点建设精品课程 -----水分析化学
α
Y(H)
=
[]
[]Y
Y
K
MY
=
[ ]
[][]YM
MY
=
[ ]
[]
[]
()HΥ
`
α
Y
M
MY
lgK`
MY
=lgK
MY
-lgα
Y(H)
K`
MY
称为条件稳定常数。
例:求 pH=2.0 和 pH=5.0 时, ZnY 条件中稳定常数。
2.配位滴定对 K`
MY
的要求
pH值愈大, lgα
Y(H)
愈小,说明 lgK`
MY
愈大,对滴定越有利, K`
MY
究竟为多少才能
进行滴定?
设 [M]
0
=[Y]
0
=0.02mol/L, 准确度要求≤ 0.1%
化学计量点,基本上都生成 [MY]=0.01mol/L
[M]=[Y`]≤ 0.01× 0.1%=10
-5
mol/L
K`
MY
≥
8
55`
10
1010
01.0
]Y][M[
]MY[
=
×
=
??
lgK`
MY
≥ 8
上式为金属离子被准确滴定的条件。
例:在 EDTA滴定 Mg
2+
,在 pH=10 时进行,而在 pH=5 时就不能滴定,为什么?
3.滴定的最低 pH 值
∵ lgK`
MY
≥ 8 即 lgK
MY
- lgα
Y(H)
≥ 8
∴ lgα
Y(H)
≤ lgK
MY
- 8 lgα
Y(H)
愈小,
P
H值愈大, lgα
Y(H)
不大于某一数值, 这
个数值所对应的最低
P
H值。
例:求 EDTA滴定 Z
n
2+
允许的最低 pH值?
4.酸效应曲线及应用
以 pH/lgK
MY
或 pH/lgα
Y(H)
绘制的曲线为酸效应曲线。
应用:三点。
5.配位滴定曲线
以 0.01000mol/LEDTA滴定 0.01000mol/L 20.00ml Ca
2+
,在
P
H=10 时进行。
滴定前: [Ca
2+
]=0.01000mol/L pCa=2.00
化学计量点前:有剩余 Ca
2+
如滴定 19.98mlEDTA,
3
山东农业大学重点建设精品课程 -----水分析化学
[Ca
2+
]=
3
1000.5
00.2000.20
00.2001000.0
?
×=
+
×
mol/L pCa=5.30
化学计量点:由于生成 CaY比较稳定,故在化学计量点时, Ca
2+
与 EDTA几乎全 部
生成 CaY,于是 [CaY]=
3
1000.5
00.2000.20
00.2001000.0
?
×=
+
×
mol/L
此时 ,[Ca
2+
]=[Y
`
]
24.10
2
3
2`2
10
]Ca[
1000.5
]Ca[
]CaY[
]Y][Ca[
]CaY[
=
×
==
+
?
++
[Ca
2+
]=5.36× 10
-7
mol/L pCa=6.27
化学计量点后,溶液中有过量的 EDTA,抑制了 CaY 的离解。
如加入 20.02mlEDTA, [CaY]=
02.2000.20
00.2001000.0
+
×
mol/L
[Y
`
]=
6
1000.5
02.2000.20
)00.2002.20(01000.0
?
×=
+
?×
mol/L
24.10
62
3
`2
10
1000.5]Ca[
1000.5
]Y][Ca[
]CaY[
=
××
×
=
?+
?
+
∴ [Ca
2+
]=5.75× 10
-8
mol/L pCa=7.24
其他仿此逐一计算,结果列于表 4.3,绘制 pCa/EDTA曲线,见图 4.3。当浓度一定
时, 滴定曲线突路部分的长短与溶液的 pH值有关, pH值愈大, 滴定突跃也越大, 反之,
滴定突跃越小,即条件稳定常数影响配位滴定突跃范围的大小,当 K`
MY
一定时, [M]愈
小,滴定曲线的起点就愈高,滴定突跃就愈小,见图 3.3 。
§ 3.4 金属指示剂
利用一种能与 M
n+
生成有色配合物的显色剂指示滴定过程中 M
n+
浓度变化, 这种显示
剂称为金属指示剂。
1.作用原理 : M + In F MIn
甲色 乙色
2.具备条件:
(1) In 与 MIn 颜色差别显著
(2) K`
MY
>100K`
MIn
指示剂的封闭:铬里 T被 Fe
3+
、 Al
3+
、 Cu
2+
、 Ni
2+
等封闭。
(3) In 与 Mn 反应灵敏性好
4
山东农业大学重点建设精品课程 -----水分析化学
(4) MnIn 易溶于水,比较稳定。
3.常见金属指示剂
(1) 铬里 T( EBT)
对 EBT产生封闭作用的离子: Fe
3+
、 Al
3+
、 Cu
2+
、 Ni
2+
、 Co
2+
(2) 钙指示剂( NN、钙红):在 pH=12~13 溶液中使用。
(3) 酸性铬蓝 K:只能在 pH=8~13 溶液中使用。
(4) 磺基水杨酸( SSal):在 pH=1.5~2.5 溶液中使用。
(5) 二甲酚橙 ( XO) : 只能在 pH<6. 3 酸性溶液中使用, 如测定 Pb
2+
、 Zn
2+
、 Cd
2+
等。
§ 3.5 提高配位滴定选择性的方法
1.控制溶液的 pH 值
2.利用掩蔽和解蔽
配位掩蔽法
掩蔽方法 沉淀掩蔽法
氧化还原掩蔽法
§ 3.6 配位滴定法的应用
1. EDTA 标液的配制和标定
配制: Na
2
H
2
Y
.
2H
2
O 分子量: 372.24 微热。
标定基准物质: Z
n
2+
、 ZnO、 CaCO
3
、 MgSO
4
等, Z
n
稳定, 纯度高。 pH=5~6 XO作
指示剂,由由红紫色到黄色, pH=10, EBT作指示剂进行标定。
2.水中硬度的测定
( 1)定义: Ca
2+
、 Mg
2+
(主要)、 Fe
3+
、 Al
3+
、 Zn
2+
等。
( 2)分类:暂时硬度: Ca(HCO
3
)
2
、 Mg(HCO
3
)
2
永久硬度: CaSO
4
、 MgSO
4
、 CaCl
2
、 MgCl
2
( 3)危害:使加热设备结后,浪费燃料,造成锅炉爆管,洗衣服浪费肥皂。
( 4)表示方法: mmol/L
mg/L(以 CaO计,以 CaCO
3
计)
度(德国度 :10mgCaO/L=1
0
;法国度: 10mgCaCO
3
/L=1
0
)
5
山东农业大学重点建设精品课程 -----水分析化学
( 5)单位之间的换算:
(6)水中总硬度的测定:原理、计算
(7)水中 Ca
2+
的测定
(8)水中 Mg
2+
的计算
3.水中 SO
4
2-
的测定(返滴定法)
补: 称取铝盐混凝剂试样 1.200g, 溶解后加入过量 0.1000mol/LEDTA溶液 50.00ml,
PH为 5—6,以 XO为指示剂,用 0.1000mol/L锌标液回滴,消耗 10.9ml,求该混凝剂中
Al
2
O
3
的含量?
三、重点与难点
(一) 配合物在溶液中的平衡
1. 配合物的稳定常数(即形成常数)
( 1) ML型( 1∶ 1)配合物的稳定常数 K
稳
和不稳定常数(离解常数) K
不稳
M + LF ML
K
稳
=
[]
[][]LM
ML
K
不稳
=
[ ][ ]
[]ML
LM
K
稳
。
K
不稳
= 1
( 2) MLn 型(非 1∶ 1)配合物的逐级稳定常数 K 和累积稳定常数 β n
M + LF ML K
1
=
]L][M[
]ML[
=
不稳
K
1
β
1
= K
1
ML + LF ML
2
K
2
=
[]
[][]LML
ML
2
=
1
1
?n
K
不稳
β
2
= K
1
。
K
2
… … …
ML
n-1
+ L F ML
n
K
n
=
[ ]
[][]
n
K
不稳
1
L
1n
n
ML
ML
?
β
n
= K
1
。
K
2
… K
n
=
可见非 1∶ 1 配合物同级 K
稳
与 K
不稳
不是倒数关系, 而是第一级稳定常数是第 n级不稳
定常数的倒数。 最后一级累积稳定常数 β
总
称总稳定常数, 最后一级累积不稳定常数 β
总
不稳
称总不稳定常数,它们互为倒数关系。
有些配位剂如 EDTA,可与 H
+
结合和,知处理配位平衡时,常使用 H
n
Y的各级稳定
常数 K (又称逐级质子化常数)和累积质子化常数。
H
n
6
山东农业大学重点建设精品课程 -----水分析化学
2. 溶液中各级配合物的分布
溶液中金属离子的总浓度为 c
M
, M与配位剂 L形成的各级配合物的分布,用分布 分
数 δ 表示,配位剂的总浓度为 c
L
。
δ
M
=
[]
[] [] []
n
n
M
c
LLL1
1M
2
21
βββ +???+++
=
δ
ML
=
[] [ ]
[] [] []
n
L
c
LLL1
ML
n
2
21
1
M
βββ
β
+???+++
=
δ
MLn
=
[] [ ]
[] [] []
n
n
2
21
M
LLL1
LML
βββ
β
+???+++
=
n
nn
c
由此可见分布系数δ仅是[ L]的函数,与 c
L
无关,通过δ及 c
M
可求得各级配合物的
平衡浓度。
3. 平均配合数 n
平均配合数 n表示金属离子与配位剂配位数的平均数
n =
[] [] [ ] [ ]
[] [] []
n
n
n
n
n
c
c
LLL1
LL2LL
2
21
2
21
M
L
βββ
βββ
+???+++
+???++
=
?
=δ
ML
+ 2δ
ML2
+…+ nδ
MLn
(二) 副反应系数和条件稳定常数
在 EDTA滴定中,除被测定金属离子 M与滴定剂 Y之间的主反应外,还存在其他有
关的反应, 称副反应。 其中有 M与 OH
-
和其他配位剂 L的反应, 滴定剂 Y与 H
+
和其他金属
离子 N的副反应,以及配合物 MY副反应,其平衡关系为
M + YF MY
M、 Y 发生副反应时不利于主反应进行, MY 发生副反应则有利于主反应进行。 各
副反应进行的程度,以相应的副反应系数表示。α越大,对主反应的影响越严重。
1. 金属离子的副反应系数
(1) 配位效应副反应系数α
M(L)
α
M(L)
=
[ ]
[]
[] [] []
n
n
2
21
LLL1
M
M
β+???+β+β+=
′
[M ]表示没有参加主反应的金属离子各种存在形式的总浓度,[ M]表示游离金属′
7
山东农业大学重点建设精品课程 -----水分析化学
离子的平衡浓度, L可以是缓冲剂,也可以是辅助配位剂或掩蔽剂、碱度高时 L是 OH
-
。
金属离子 M的总副反应α
M
若 M 发生了 P 种副反应,则总副反应系数为
α
M
=α
M
(L
1
)+α
M
(L
2
)+ … +α
M
(L
P
)+(1+P)
2. 配位剂( EDTA)的副反应系数α
M(L)
(1) EDTA的酸效应系数α
Y(H)
α
Y(H)
=
[]
[]
[] [ ] [ ]
6
6
2
21
HHH1
Y
Y
+++
β+???+β+β+=
′
[Y′] 表示未与 M配位的 EDTA各种形式的总浓度, [Y]表示溶液中游离的 EDTA的平
衡浓度。 EDTA的酸效应系数α
Y(H)
的大小随溶液中 pH改变而变化, lgα
Y(H)
与 pH的关系
可通过查表或在 EDTA的酸效应曲线上查得。
(2) 共存离子效应系数α
Y(N)
α
Y(N)
=
[]
[]
[]N1
Y
Y
NY
K+=
′
[Y′] 在这里实际上是 [NY]与 [Y]的总和, [N]为游离的共存金属离子 N 的平衡浓度。
(3) 配位剂的总副反应系数α
Y
α
Y
=α
Y(H)
+ α
Y(N)
-1
在实际工作中,当时α
Y(H)
?α
Y(N)
,酸效应是主要的,当时α
Y(N)
?α
Y(H)
,共存离子
效应是主要的。
2. 配合物 MY 的副反应
(1) 酸度较高时,生成酸式配合物 MHY,副反应系数α
MY(H)
α
MY(H)
=1+K
MHY
[H
+
]
式中 K
MHY
为 H
+
与 MY形成 MHY的稳定常数。
(2) 碱度较高时,生成碱式配合物 MOHY,副反应系数为α
MY(OH)
α
MY(OH)
=1+K
MOHY
[OH
-
]
式中 K
MOHY
为 OH
-
与 MY形成 MOHY的稳定常数。
(3) 虽然 MY发生副反应有利于主反应进行,但由于 MHY和 MOHY均不太稳定,α
MY(H)
或α
MY(OH)
都较小,故在通常情况下可忽略,而且 MHY, MOHY不会同时产生,
8
山东农业大学重点建设精品课程 -----水分析化学
pH >3 时可不考虑生成 MHY的副反应, pH >6 时, Al
3+
、 Fe
3+
生成碱性配合物的倾向较大,
但因它们的测定总是在 pH <6 的情况下进行,因此也不必考虑此副反应。
3. 条件稳定常数
在一定条件下, 校正了各种副反应以后, 生成配合物的实际稳定稳定常数称条件稳
定常数
MY
K′
YM
MY
MYMY
αα
α
KK =′
或 lg = lgK
MY
K′
MY-
lgα
M
- lgα
Y
+ lgα
MY
在实际工作中, 并非所有副反应都 同时存在, 因此在计算 时应根据具体情况
计算出相关的副反应系数后, 再求得金属离子和配位剂的总副反应系数, 然后计算 。
MY
K′
MY
K′
(三) 配位滴定法基本原理
随滴定剂的加入, 被测定金属离子浓度逐渐减小, 在化学计量点附近发生突变形成
突跃,也可画出滴定曲线。
1. 影响配位滴定突跃范围大小的因素
(1) 被测定金属离子种类不同 K
MY
不同, K
MY
越大突跃范围越增大;
(2) 被测 M 离子与滴定剂浓度越大,突跃范围越增大
(3) M 和 Y 发生副反应越多, 越小,则突跃范围越小。
MY
K′
2. 化学计量点时的金属离子浓度 [M]
sp
[M
ˊ
]
sp
=
MY
sp
M
K
c
′
或 p
sp
MMYsp
(lg
2
1
pcKM +′=′ )
式 中
2
Msp
M
c
c =
3. 金属指示剂的变色点
金属指示剂 (In)是一种配位剂,且多是有机弱酸弱碱,故亦存在酸效应,因此:
M + In F MIn
9
山东农业大学重点建设精品课程 -----水分析化学
[ ]
[][]
In(H)
MIn
MIn
nIM
MIn
α
K
K =
′
=′
或 lg
[ ]
In(H)MInMIn
lgαlg
]n[I
MIn
lgpM ?=
′
+=′ KK
当 [MIn]=[In
ˊ
]时,溶液呈现 MIn与 In混合色,称指示剂的变色点 pM
t
。
pM
t
= lg
In(H)MInMIn
lgαlg ?=′ KK
若溶液中只存在指示剂酸效应,则终点的 pM
ep
为
pM
ep
=pM
t
若金属离子也发生了副反应,则终点的 pM
ˊ
ep
pM
ˊ
ep
= pM
ep
-lgα
M
4. 终点误差
终点误差也称滴定误差, 是由于滴定终点与化学计量点不一致所引起的误差 TE%,
配位滴定终点误差的计算公式如下(又称林邦( Ringbom)误差公式)
TE/%= %100
1010
MY
sp
M
M?pM?p
×
′
?
′′
Kc
式中
spep
MpMpMp ′?′=′? ,即终点与化学计量点时 pM 之差。
由误差公式看出 Mp ′? ↗ ,TE↗; ↗, TE↘。
MY
sp
M
Kc ′ Mp ′? 越大, 说明终点距化学计
量点越远,指示剂选择不合适;
MIn
K′ 越大说明配合物越稳定,滴定反应进行得越完全,
这是最本质的。如果滴定产物不稳 定,反应进行不完全,无论 Mp ′? 多小,也是没有意
义的。
5. 能否准确滴定的判断及滴定酸度控制
(1) 能否准确滴定的判断
当 =± 0.2, TE=± 0.1%时, lg ≥ 6,则可准确滴定 M; Mp ′?
MY
sp
M
Kc ′
当 =± 0.2, TE=± 0.3%时, lg ≥ 5,则可准确滴定 M; Mp ′?
MY
sp
M
Kc ′
以上是单一离子能否准确滴定的判别式, 对于混合离子滴定的判别将在 (四 )中说明。
(2) 滴定的酸度控制
10
山东农业大学重点建设精品课程 -----水分析化学
当 =± 0.2, TE=± 0.1%时, lg ≥ 6, cMp ′?
MY
sp
M
Kc ′
M
=0.02mol/L, M没有副反应时:
最高酸度: = lgK
)H(Y
lgα
MY
- 8,
)H(Y
lgα 对应的酸度;
最低酸度: 金属离子开始生成氢氧化物沉淀理的酸度, 可通过溶度积计算出溶液的
pOH 后求得;
最适宜酸度范围: 最高酸度和最低酸度之间的范围, 在此范围进行滴定, 其终点误
差≤± 0.1%;
最佳酸度:使用指示剂指示终点时,在最适宜酸度范围内,当 pM
sp
= pM
t
时所对应
的酸度。
(四)提高配位滴定选择性
以上讨论的是单一金属离子配位滴定的情况, 实际上经常遇到的是多种金属离子共
存的情形, 而且 EDTA 以能与很多金属离子生成稳定的配合物, 因此必须提高配位滴定
的选择性,为此常用控制控制酸度和使用掩蔽剂的方法。
1.控制酸度分别滴定
(1) 能否准确滴定的判别
若溶液中只有 M、 N 两种金属离子,当 Mp ′? =± 0.2, TE=± 0.1%时,若
N
M
lglg
c
c
K +? ≥ 6
则可准确滴定 M 离子 (若有合适的指示剂时) , N 离子不干扰。 滴定 M 离子后,
若
lg ≥ 6,
NY
sp
N
Kc ′
则滴定 M 离子后,可继续准确滴定 N 离子。
当 =± 0.2, TE=± 0.3%(混合离子滴定常允许的误差大一些)时, 以Mp ′?
N
M
lglg
c
c
K +? ≥ 5,判别能否准确滴定 M 离子。
(2) 分别滴定的酸度控制
滴定 M 离子的最高酸度, 与单一离子最高酸度求法一样。 由于在 M 离子水解酸度
时, N 离子往往已能准确滴定,故只有滴定 M 离子的“酸度下限”,考虑到金属指示
11
山东农业大学重点建设精品课程 -----水分析化学
剂指示 M 离子终点消除 N 离子显色的干扰,利用指示剂的酸效应进行处理得
lgα
Y(H)
= lg 1
NY
sp
N
?Kc
由α
Y(H)
对应的酸度作为选择滴定 M离子的酸度下限。在适宜酸度范围滴定 M离子
时,
lgK
ˊ
MY
= lgK
MY
-
)H(Y
lgα
M 离子滴定后,滴定 N 离子的最高酸度、最低酸度及适宜酸度范围,与单一离子
滴定相同。
滴定 M 和 N 离子的酸度控制仍使用缓冲溶液,并选择合适的金属指示剂是,使
尽可能小,这样滴定误差才小。 Mp ′?
2. 掩蔽滴定
当
N
M
lglg
c
c
K +? < 6 时, 不能控制酸度分别滴定 M、 N 离子, 只能加入一种试剂与
干扰离子 N 反应,将溶液中的 [N]降低,使 M离子能准确滴定, 此试剂为掩蔽剂, 此降
低 [N]的方法叫掩蔽法。按掩蔽反应的类型不 同分为配位掩蔽、沉淀掩蔽和氧化还原掩
蔽法等。以配位掩蔽使用最多。
(1) 配位掩蔽
加入掩蔽剂 A 后溶液中的平衡关系为
M+YFMY N+YFNY N+LFNL
故可视掩蔽反应为共存离子效应的副反应,其副反应系数称掩蔽指数,此时
lgK
ˊ
MY
= lgK
NY
-
)L(N
lgα
可见,掩蔽的实质就是降低干扰离子金属配合物的条件稳定常数,使 增大,
至使
Klg ′?
N
M
lglg
c
c
K +? ≥ 6,消除 N 离子对准确 N 离子的干扰。
(2) 沉淀掩蔽和氧化还原掩蔽
加入某种沉淀剂使干扰离子生成沉淀而降低干扰离子浓度, 在不分离沉淀情况下直
接滴定被测离子。 加入某种试剂使干扰离子改变价态, 而新价态的离子不干扰测定。 沉
淀掩蔽和氧化还原掩蔽使用不太多。
12
山东农业大学重点建设精品课程 -----水分析化学
(五) 配位滴定的方式、应用和计算
配位滴定可以采用直接法、 返滴法、 置换法和间接法等多种滴定方式。 改变滴定方
式或选用其他滴定剂,可以提高配位滴定的选择性。
配位滴定应用广泛,计算简单。
三、 作业题: 3.2, 3.6, 3.7, 3.8, 3.9, 3.11, 3.12, 3.13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