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日经济(黄金周)的由来
1999年9月,国务院改革出台新的法定休假制度,每年国庆节、春节和“五一”法定节日加上倒休,全国放假7天。从此,3个“黄金周”掀起的旅游消费热成为我国经济生活的新亮点,假日经济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新话题。
历年黄金周数据统计
-1999年“十一”第一个黄金周,全国出游人数7天内达到28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实现141亿元。
-2000年“五一”黄金周,国内旅游人数达4600万人次,出现“井喷”的局面,旅游收入181亿元。
-2000年“十一”黄金周,国内旅游人数598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30亿元。
-2001年“五一”黄金周,国内旅游人数737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88亿元。
-2001年“十一”黄金周,国内旅游人数6397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50亿元。
-2002年“五一”黄金周,国内旅游人数871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31亿元。
-2002年“十一”黄金周,国内旅游人数8071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06亿元。
-2003年的“五一”黄金周,国务院决定,为避免疫情扩散,不实行放长假制度。
-2004年“五一”黄金周,国内旅游人数10413万,实现旅游收入390亿元。
-2004年“十一”黄金周,国内旅游人数1.01亿,实现旅游收入397亿元。
-2005年“五一”黄金周,国内旅游人数1.21亿,实现旅游收入467亿元。
黄金周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正方:黄金周的实行在乘数效应的作用下能推动经济的增长。
反方:黄金周的实行推动经济增长的作用有限。
假日经济有多大作用?—消费函数理论
在“五一”、“十一”、春节的长假期间,外出旅游的人增加,商店的顾客也人头攒动。于是,人们把拉动经济的希望寄托在假日带动消费上,并称之为假日经济。其实假日经济尽管很火也不过几百亿元而已,更别说假日之后还会冷落。假日经济这匹小马怎么能拉动经济这部大车呢?我们只要对消费函数理论有所了解,就能知道把经济振兴的希望寄托于假日不过是一厢情愿的南柯一梦。
经济学家认为,影响消费的因素很多,但最重要的还是收入水平。人们的消费支出与收入水平之间的关系就是消费函数。我们还可以用两个概念来说明消费函数。一个是平均消费倾向,即消费支出与收入之比。例如,一个社会收入为2万亿元,消费支出为1.5万亿元,平均消费倾向就是0.75。另一个是边际消费倾向,即增加的消费支出与增加的收入之比。例如,收入增加到3万亿元(增加了1万亿元),消费增加到2万亿元(增加了0.5万亿元),边际消费倾向就是0.50。
消费函数理论最早是凯恩斯所提出的。他确定了消费支出和收入之间的关系,把收入作为影响消费支出最重要的因素,这是一个贡献。但凯恩斯主观地推测边际消费倾向递减,即随着收入增加,消费支出也会增加,但增加的消费在增加的收人中所占的比例都在减少,却是错误的。以后的经济学家研究了长期中的消费与收入关系的数据,得出的结论是,并不存在凯恩斯所说的边际消费倾向递减。在长期中,平均消费倾向等于边际消费倾向,而且,是稳定的。这就是消费函数的稳定性。
经济学家不仅从数据上证明了消费函数的稳定性,而且还从理论上解释了这种现象。这些解释消费函数稳定性的理论就是宏观经济学中的消费函数理论。在各种消费函数理论中最有影响的是生命周期假说和持久收入假说。美国经济学家莫迪利亚尼的生命周期假说认为,人要从一生的角度来安排自己的消费与储蓄。人一生的消费取决于一生的收入。在不同的生命周期阶段每个人的消费与储蓄不同。一般而言,在年轻时消费大于收入,有负债;在中年时收入大于消费,有储蓄,在老年时消费又大于收入,用储蓄支付。每个人都按这种方式消费。在整个社会人口结构稳定时,消费与收入的比例就是稳定的。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假说认为,人的消费取决于持久性收入,即长期内的稳定收入。不确定的暂时性收入变动对消费并没有什么影响。在长期中,持久收入是稳定的,消费也是稳定的。这两种理论分析的角度不同,但都证明了消费函数的稳定性。
消费函数理论有助于我们深化对假日经济的认识。既然消费取决于收入而不是有没有时间消费—假日多长,那么,如果收入水平不提高,就很难增加消费了。或者说,刺激消费的方法是增加收入,而不是放假。现在我们经济中的消费不足不在于高收入者没时间消费,而在于低收入者没钱去消费。当城市中失业人口和低收入者居高不下时,放假有什么用呢?特别应该强调的是,农村人口占我国人口的绝大部分,是我们消费的主力军。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农民解决了温饱问题,这是一个巨大的历史进步。但由于各种原因,农民收入增加缓慢,有些地区甚至出现了农民实际收入水平下降的情况。许多人强调启动农村消费市场,但总是启而不动。其原因就在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不从根本上解决低收入者,尤其是农民的收入增加问题,恐怕刺激消费无从谈起。
对于中高收入者而言,假日经济也起不到刺激消费的作用。消费函数是稳定的,即人们收人中消费的比例,从整个社会来看是稳定的。假日经济消费并没有增加总消费或提高边际消费倾向,只是改变了消费的方式和时间而已。假日出去旅游的人以旅游这种形式的消费支出增加了,很可能要减少其他消费,例如,少买几件时尚服装,少去几次饭店,或推迟购车计划。商店更多遇到的情况是,节假日人头攒动,销售额猛增,但节假日过后冷冷清清,平均起来并没有什么增加。假日期间消费增加仅仅是消费方式不同和季节性变化,对整体经济并没有什么影响。在国外,圣诞节也是消费高峰,有些地方,圣诞节的购物要占一年购物的1/3左右。但决没有什么圣诞节经济之说,也没有人希望由圣诞节经济去拉动经济。
在宏观经济中,消费函数的稳定性有两点重要的含义。一是消费函数的稳定性是经济稳定的重要因素。就发达国家的情况而言,消费支出在总需求中占2/3左右。这就便经济能基本保持稳定,即使发生衰退也有底线,因为无论如何衰退,人们还要保持稳定的消费。例如,在美国1991一1992年的衰退中,消费支出并没有减少。这种消费的稳定性使经济衰退不太严重,并能较快地从衰退中复苏。
二是消费函数的稳定性使得刺激消费来带动经济增长较为困难。在总需求中,波动最大的是投资。因此,使经济走出衰退或实现繁荣的关键不是刺激消费而是刺激投资。总把刺激消费,寻找新的消费增长点,作为拉动经济的主力,甚至寄希望于什么莫须有的假日经济,有点走入了误区。
当然,我的意思并不是说不要发展假日经济,更不是反对放长假,只是认为不要扩大假日经济对刺激整个经济的作用,把假日经济神化。
小黄金周之争
国家发改委建议取消双休日 实行月末小黄金周
2005年01月22日?13:12 北京青年报
近日,坊间盛行我国将改革“双休日”,每月实行“小黄金周”。有消息称,我国有关部门正在酝酿一个取代“五一”、“十一”黄金周的方案,即每周休息两天改为休息一天,剩余的一天一起移至月末,加起来就够每月实行一个四五天的“小黄金周”了。 经过记者调查,这个建议确实被有关职能部门正式提出,建议来自国家发改委近期发布的《2005:双稳健政策下的宏观经济走势》报告。记者昨天采访了该报告的起草人之一、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运行与发展研究室的王晓广主任。
-建议取消黄金周改革双休日 记者从该报告中获悉,为促进消费增长,“建议将每周休息两天改为休息一天,剩余的一天一起移至月末,一次休息4天,变成月月‘小黄金周’,并适当延长春节休假时间”;“取消‘五一’‘十一’黄金周,以减轻它们对黄金周旅游带来的运输及其他服务的负荷”。 之所以提出这个建议,是因为“黄金周导致了资源配置的不合理性”。王晓广解释说,尽管黄金周长假对释放潜在的消费需求,拉动内需的作用人们有目共睹,但因休闲时间上的极不均衡,导致了许多不合理表现。 其一,人为制造旅游休闲的淡旺季失调,造成旅游资源的巨大浪费。旅游业是典型的产品不可储存的行业。而“黄金周”的“井喷”和黄金周前后的“低潮”,势必造成极度的不均衡。“为了迎接集中的休闲旅游,旅游景点的基础设施必须按照最大化需求时的标准来建设,但这种最大化的需求一年只有一两次,大部分时间门前冷落、游客稀少,闲置设备的保养和维修都是沉重的包袱。” 其次,景区本身的超负荷运转,不符合科学发展观。“每年两三次长假的弊病就在人数的‘大量’和时间的‘集中’上。凡是旅游景区,都有一个最佳规模,大量的人流给那些环境极端脆弱的自然和文化遗产带来的是潜移默化的破坏。” 再次,“黄金周”期间,公路、铁路、航空交通,宾馆、商店服务业等等,都集中承受着巨大的负荷;同时价格猛涨,人头攒动,旅游热情大大减少。有数据显示,在已经度过的13个“黄金周”中,被投诉涉及的包括公路、水运交通秩序与服务质量及住宿紧张、降低档次等问题,其实都是“黄金周”各景区客源爆满,接待无力的结果。
-带薪休假和小黄金周哪个更适合?
“如果把每年集中的两个‘黄金周’分散为每月‘小黄金周’,那么旅游集中消费就变成日常消费,既利于人们自由选择出行时间,也不影响旅游消费总量,同时还降低旅游成本,节约旅游资源,”王晓广说,“而延长春节休假也更遵循人们的休息习惯,是与国际接轨的表现。” 虽然王晓广听到了不少的异议,但他对这个建议还是很自信。 带薪休假是目前很多专家和百姓比较看好的方向,但王晓广认为,我国带薪休假的土壤尚待培育。黄金周正是借着全民休假的共同性,才使劳动者获得理所当然享受假期的正当性。而带薪休假相对自由、灵活,需要劳动者个别地提出这种要求方能享受,可现在我国劳动力市场供过于求,劳动者保护组织缺位,包括私企工人和基层的工作人员在内的很多人不得不放弃休假权利来避免职场上的不公正待遇。也有专家认为,带薪休假完全可以采取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方式。但王晓广坚持认为,公共政策的改革,应尽量避免可能引致的数以亿计的普通劳动者的福利损失。 也有人认为一周只休息一天,太少了,不具有可行性。还有的外企和私企的员工认为这个建议没有从他们的角度考虑。因为他们常常是一周实际上只能歇一天,甚至一天假期也没有。他们担心“如果一周名义上就只有一天假,那么我们可能就歇得更少了,这不利于我们的健康。”王晓广觉得,这确是一个问题,“但现在,即使规定每周歇3天,很多人由于巨大的工作压力也可能只歇半天甚至一天不歇,这是我们的建议解决不了的问题。”
-只是非正式建议需要有关部门达成共识
这个建议能否成为现实?王晓广告诉记者,这是个非正式建议,并没有向有关部门递交,仅仅是近期国家发改委在发布的《2005:双稳健政策下的宏观经济走势》报告中的“扩大消费建议”之一。至于能不能为有关部门采纳,成为政策,要看有关部门在这个问题上能否达成共识。 据悉,关于取消“黄金周”的呼声早就有。去年11月份,国务院责成有关部门召集相关部委召开会议,研究取消“五一”、“十一”集中休假的“黄金周”假日、推行强制带薪休假问题。国家旅游局在这次会议上表示支持取消“黄金周”。与假日经济密切相关的铁道部、民航总局和国家发改委等部门,未作特别明确的表态。据有关部门预测,如果没有相应合理的替代性措施出台,直接取消“黄金周”会使消费额下降1个百分点。 王晓广主任认为,双休日改革就是一个相应合理的替代性措施,“至少给有关部门提供了新的考虑方向,他们可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以改变原来‘五一’、‘十一’集中休假带来的种种不便。” 经核实为非正式建议,能否采纳要看相关机构会否达成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