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
? 内容提要:分析研究直接故意犯罪过程的
完成形态和未完成形态。
? 重点:犯罪既遂
? 犯罪预备
? 犯罪未遂
? 犯罪中止
第一节故意犯罪停止形态概述( 1)
? 一、故意犯罪停止形态的概念和特征:
? ㈠概念 —— 故意犯罪在其产生、发展和完
成犯罪的过程及阶段中,因主客观原因而
停止下来的各种犯罪状态。
? 1、犯罪的完成形态 —— 犯罪既遂
? 2、犯罪的未完成形态 —— 犯罪预备、犯罪
未遂、犯罪中止
? ㈡特征
第一节故意犯罪停止形态概述( 2)
? 1、犯罪预备、未遂、中止、既遂形态都是
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它们之间是一种彼
此独立存在地关系,而不可能相互转化。
? 2、故意犯罪的过程中的故意犯罪阶段划分
为:
? A、犯罪的预备阶段
? B、犯罪的实行阶段
? 3、故意犯罪形态与故意犯罪的过程和阶段
之间是一种既相互区别又密切联系的关系
第一节故意犯罪停止形态概述( 3)
? 犯罪阶段示意图:
预备阶段
起点
实行阶段
着手 终点
第一节故意犯罪停止形态概述( 4)
? 二、故意犯罪停止形态的意义 —— 负刑事责任的根据
? 三、犯罪停止形态存在的范围
? ㈠过失犯罪不存在犯罪的停止形态 —— 结果犯
? ㈡间接故意犯罪不存在犯罪的停止形态 —— 结果犯
? ㈢直接故意犯罪并非都存在犯罪的停止形态 ——
? 1、举动犯
? 2、情节犯
? 3、结果加重犯和情节犯
? 4、突发性犯罪
? 5、直接故意犯罪中存在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但并非只
要是直接故意犯罪就存在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
? 四、犯罪未完成形态负刑事责任的根据
第二节犯罪既遂形态( 1)
? 一、概念和特征:
? ㈠犯罪既遂 —— 行为人所故意实施的行为已经具
备了某种犯罪构成的全部要件。
? 1、认定犯罪既遂的标准
? A、结果说 —— 有的犯罪并不要求结果是否出现
? B、目的说 —— 有的犯罪并不要求目的是否达到
? C、构成要件说 —— 通说 —— 确定犯罪是否既遂应
以行为人所实施的行为是否具备了刑法分则所规
定的某一犯罪的全部构成要件为标准。
? ㈡特征 —— 认定犯罪既遂的标准
第二节犯罪既遂形态( 2)
二、犯罪既遂形态的类型
? 1、结果犯 —— 须发生法定的犯罪结果才构
成既遂的犯罪。如:故意杀人罪
? 2、行为犯 —— 以法定的犯罪行为的完成作
为既遂标志的犯罪。 —— 要有一个实行的
过程,要达到一定程度。如:脱逃罪
? 3、危险犯 —— 以实施的犯罪行为造成法律
规定的发生某种危害结果的危险状态作为
既遂标志的犯罪。如:破坏交通工具罪
第二节犯罪既遂( 3)
? 4、举动犯 —— 行为人一着手实行犯罪行为
即告犯罪完成和完全符合构成要件,从而
构成既遂的犯罪。
? A、原本为预备性质的犯罪构成 —— 参加恐
怕活动组织罪
? B、教唆煽动性质的犯罪构成 —— 传授犯罪
方法罪
? 三、犯罪既遂的处罚原则 —— 直接援引刑
法分则条文
第三节犯罪预备形态( 1)
? 一、概念和特征
? ㈠犯罪预备 —— 行为人为实施犯罪而开始创造条
件的行为,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着
手犯罪实行行为的犯罪停止形态。
? ㈡特征
? 1、客观特征
? A、行为人已经开始实施犯罪的预备行为 —— 为
犯罪的实行和完成创造便利条件的行为。, 犯意,
? B、行为人尚未着手犯罪的实行行为
第三节犯罪预备形态( 2)
? 2、犯罪的主观特征
? A、行为人进行犯罪预备活动的意图和目的,是
为了顺利着手实施和完成犯罪。
? B、犯罪在实行行为尚未着手时停止下来,是由于
行为人意志以外得原因所致。
? 二、犯罪预备的类型
? ㈠为实施犯罪准备犯罪工具的行为
? ㈡其他为实施犯罪创造便利条件的行为
? 三、预备犯的处罚原则 —— 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
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第四节犯罪未遂( 1)
? 一、概念和特征
? ㈠犯罪未遂 —— 行为人已经着手实行具体犯罪构
成的实行行为,由于其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完成犯罪的一种犯罪停止形态
? ㈡特征
? 1、行为人已经着手实行犯罪
? A、着手实行犯罪 —— 已经开始实施刑法分则规
范里具体犯罪构成要件中的犯罪行为。
? B、如何正确认定着手实行犯罪与否? —— 借助犯
罪预备行为,从犯罪预备行为与实行行为的区别来正确认定着手实行犯罪与否
第四节犯罪未遂( 2)
? C、下列行为尚未着手实行行为:
? a、途中行为
? b、尾随行为
? c、守候行为
? d、寻找行为
? 2、犯罪未完成而停止
? A、法定的犯罪结果没有发生
? B、法定的犯罪行为未能完成
? C、法定的危险状态尚未具备
第四节犯罪未遂( 3)
? 3、犯罪停止在未完成形态是犯罪分子意志
以外的原因所致 —— 足以阻止其犯罪意志
的原因
? A、犯罪人本人以外的原因,如:他人
? B、行为人自身方面对完成犯罪有不利影响
的因素,如:身体不佳
? C、行为人主观上对犯罪对象情况、犯罪工
具性能以及犯罪结果是否已发生或必然发
生等地错误认识,如:用空枪射击
第四节犯罪未遂( 3)
? 二、犯罪未遂的类型
? ㈠实行终了的未遂和未实行终了的未遂
? 1、实行终了的未遂
? A、发生错误认识以为实行完毕
? B、犯罪实行终了但距犯罪既遂还有一段距离
? ㈡能犯未遂和不能犯未遂
? A、迷信犯问题
? B、认识错误
? 三、犯罪未遂的处罚原则 —— 可以比照既遂犯从
轻、减轻处罚。
第五节犯罪中止( 1)
? 一、概念和特征
? ㈠犯罪中止 —— 在犯罪过程中,行为人自动放弃
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而未完
成犯罪的一种犯罪停止形态。
? ㈡特征
? 1、自动停止犯罪的犯罪中止的特征
? A、时空性 —— 犯罪预备阶段或犯罪实行阶段尚
未形成任何停止形态的情况下放弃犯罪 —— 客观
前提特征
第五节犯罪中止( 2)
? B、自动性 —— 必须是自动停止犯罪
? a、行为人自认为当时可以继续实施和完成
犯罪
? b、行为人出于本人意志而停止犯罪 —— 至
于放弃的动机可以是多种多样的,真诚悔
悟、胆小、后悔、恻隐之心等等。
? c、不可一概排斥行为人在遇到一定客观不
利因素情况下的自动放弃 —— 自动停止重
复性侵害,如开枪射击
第五节犯罪中止( 3)
? C、彻底性 —— 彻底放弃原来的犯罪
? 2、自动有效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犯罪中止的特征
? A、时空性 —— 犯罪行为已实施完毕,但尚未造
成犯罪既遂所要求的犯罪结果时
? B、自动性
? C、彻底性
? D、有效性 —— 必须有效防止法定的犯罪结果地
发生,否则就不是犯罪中止,而是犯罪后的一种
悔罪的表现
第五节犯罪中止( 3)
? ㈢ 自动放弃可能重复的侵害行为的定性 —
— 犯罪中止
? 二、犯罪中止的类型
? 1、预备中止、未实行终了的中止与实行终
了的中止
? 2、积极中止与消极中止
? 三、中止犯的处罚原则 —— 对于中止犯。
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
害的,应当减轻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