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医科大学理论课教案
授课教师:
教学课题
骨与血液、淋巴和血细胞发生
课型
理论课
对象
04级信息护理本科
教学目的
1.掌握:
骨的组成与骨组织的结构。
血液的组成。
各种血细胞和血小板的形态结构及其功能和正常值。
2.熟悉:
血细胞的发生部位与规律。
3.了解:
淋巴的组成。
教学重点
骨的组成与骨组织的结构。
血液的组成。
各种血细胞和血小板的正常值。
各种血细胞和血小板的形态结构及其功能。
教学难点
细胞和血小板的超微结构。
血细胞的发生。
教学方法
讲授式+启发式
课时安排
5分钟
共20分钟
10分钟
5分钟
5分钟
共75分钟
5分钟
20分钟
第一节结束
35分钟
5分钟
7分钟
教学步骤、内容(详细内容见多媒体课件)
一、复习结缔组织与软骨的主要内容
1.结缔组织的一般特点和分类。
2.疏松结缔组织各种成分的结构和功能。
3.软骨组织的结构。
本次课内容:
骨的部分:
一、骨组织的结构
1.骨基质:
(1)有机成分:组成。
(2)无机成分:组成。
类骨质、骨板、密质骨、松质骨的概念。
2.骨组织的细胞:
(1)骨祖细胞:
(2)成骨细胞: 基质小泡:
(3)骨细胞: 骨陷窝与骨小管的概念。
(4)破骨细胞: 皱褶缘:
二、长骨的结构
1.骨干:
环骨板:
内环骨板:
外环骨板:
哈弗斯系统(骨单位):
间骨板:
粘合线的概念:
2.骨骺:
3.骨膜: 骨外膜: 骨内膜: 穿通纤维:
三、骨的发生
(一)骨发生的基本过程
1.骨组织的形成:
间充质细胞((骨祖细胞((成骨细胞((骨细胞。
2.骨组织的吸收:
(二)骨发生的方式:
膜内成骨:先由间充质形成结缔组织膜,然后逐渐骨化成骨。
软骨内成骨:先由间充质形成软骨雏形,然后逐渐骨化成骨。
四、关节(略)
血液的部分
一、概述
血液/淋巴的概念:
血液的组成(重点讲授):
染色:
血细胞分类及正常值:
二、红细胞(重点讲授)
形态:双凹圆盘状,周边厚,中央薄。表面光滑。 举例:柿饼。
结构:无核、无细胞器、含大量血红蛋白。
功能:运输氧气和部分二氧化碳。
大小:直径7~9 μm。寿命:平均大约120天。
血型抗原: 联系临床输血的血型测定。
网织红细胞:概念与作用。
三、白细胞(重点讲授)
分类依据:强调特殊颗粒。
1.中性粒细胞:
(1)形态:
(2)结构特点:光镜、电镜结构
(3)功能: 形象比喻:军队作战。
(4)去路:
2.嗜碱性粒细胞:
(1)形态:
(2)结构特点:光镜、电镜结构。
(3)功能:
(4)去路:
3.嗜酸性粒细胞:
(1)形态:
(2)结构特点:光镜、电镜结构
(3)功能:
(4)去路:
4.单核细胞:
(1)形态:
(2)结构特点:光镜、电镜结构
(3)演变:
5.淋巴细胞:
(1)形态:
(2)结构特点:光镜、电镜结构
(3)演变:
四、血小板
形态:
结构特点:光镜、电镜结构
功能:
五、淋巴(略)
六、骨髓和血细胞发生
骨髓的结构:
造血干细胞和造血祖细胞:
血细胞发生的过程及其规律:
小 结
(3分钟)
血液的组成。
各种血细胞和血小板的形态结构及其功能。
思 考 题
成熟红细胞的形态、大小、结构特点、功能及寿命。
光镜下如何区别几种白细胞。
比较各种有粒白细胞的结构与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