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中国的美与艺术
发展历程综述 (2)
四、楚汉浪漫主义:
1、屈骚传统:
? 当理性精神遍布北中国之时,南中国弥
漫在奇异的神话世界之中,在文艺审美
领域,这就是以屈原为代表的楚文化。
? 蕴藏着原始活力的传统浪漫幻想,始终
没有离开汉代艺术。而表现在运动、气
势和古拙的艺术风格上 ----巫术的文化体
系。
2、琳琅满目的世界:
? 它通过神话跟历史, 现实和神, 人与兽
同台演出的丰满的形象画面, 极有气魄
地展示了一个五彩缤纷, 琳琅满目的世
界 。
? 从汉画像石, 画像砖体现了汉代极端精
美的各种工艺品 (漆器, 铜镜, 织锦 ),以
致后世的宋, 明, 清的工艺也无法与之
抗衡 。
3、气势与古拙:
? 汉代艺术还不懂后代讲求的以虚当实、
计白当黑之类的规律,它铺天盖地,满
幅而来,画面塞得满满的,几乎不留空
白。这也似乎“笨拙”。然而,它却给
予人们以后代空灵精致的艺术所不能替
代的丰满扑实的意境。它比后代空灵的
美更使人感到饱满和实在。
五、魏晋风度:
1、人的主题:
? 社会变迁在意识形态和文化心理上的表
现,是占据统治地位的两汉经学的崩溃。
烦琐、迂腐、荒唐,既无学术效用又无
理论价值的谶纬和经术,在时代动乱和
农民革命的冲击下,终于垮台。代之而
兴的是门阀士族地主阶级的世界观和人
生观。这是一种新的观念体系。
2、文的自觉:
? 鲁迅说:“曹丕的时代可说是文学的自
觉时代,或如近代所说,是为艺术而艺
术的一派。” (《而已集 ·魏晋风度及药
与酒的关系,)
?,为艺术而艺术”是相对于西汉文艺“助人伦,
成教化”的功利艺术而言。
? 以曹丕为最早标志,它们确乎是魏晋新风。如:
新出现的文体,五言诗体,玄言诗,山水诗。
3、陶潜与阮藉:
? 陶潜和阮籍在魏晋时代分别创造了
两种迥然不同的艺术境界,一超然
事外,平淡冲和;一忧愤无端,慷
慨任气。它们以深刻的形态表现了
魏晋风度。
六、佛陀世容:
1、悲惨世界:
? 宗教是异常复杂的现象。它作为鸦片烟,
蒙蔽麻痹人们于虚幻幸福之中;但广大
人民在一定历史时期中如醉如狂地吸食
它,又经常是对现实苦难的抗议或逃避。
?,尸毗王本生画”
?,舍身饲虎”
?,须达孥好善乐施”
?,得眼林”
2、虚幻颂歌:
? 跟长期分裂和连绵战祸的南北朝相映对
的,是隋唐的统一和较长时间的和平和
稳定。
? 在艺术领域内,从北周、隋开始,雕塑
的面容和整体、壁画的题材和风格都开
始明显地变化,经初唐继续发展,到盛
唐确立而成熟,形成与北魏的悲惨世界
对映的另一种美的典型。
?,恶友品”
3、走向世俗:
? 如果说,以前还是人间的神化,那么现
在凸出来的已是现实的人间 ----不过只是
人间的上层罢了。
? 显然比那些千篇一律、尽管华贵毕竟单
调的“净土变”、“说法图”和幻想的
西方极乐世界,对人们更富有吸引力,
更感到有兴趣。
? 开始真正走向现实,欢歌在今日,人世
即天堂。
七、盛唐之音:
1、青春、李白:
? 因政治上的“兼包并蓄,不拘一格”成就了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对外是开疆拓土军
威四震,国内则是相对的安定和统一。
? 一方面,南北文化交流融合,使汉魏旧学 (北
朝 )与齐梁新声 (南朝 )相互取长补短,推陈出新。
? 另方面,中外贸易交通发达,“丝绸之路”引
进来的不只是“胡商”会集,而且也带来了异
国的礼俗、服装、音乐、美术以至各种宗教。
? 一种丰满的、具有青春活力的热情和想象,渗
透在盛唐文艺之中。既使是享乐、颓丧、忧郁、
悲伤,也仍然闪灼着青春、自由和欢乐。
2、音乐性的美:
? 如同音乐与诗的关系,舞蹈之于书亦然。
观舞姿而进书法,也是一再流传的著名
故事:“张颜见公孙大娘舞剑,从而笔
势益振”。
? 当时舞蹈特征是什么呢?与音乐一样,
它主要也是来自异域少数民族的急烈跳
动的胡旋舞(胡腾),即所谓的“纵横
跳动”“旋转如风”。
3、杜诗、颜字、韩文:
? 一个很有意思的情况是,杜、颜、韩的
真正流行和奉为正宗,其地位之确定不
移,并不在唐,而是在宋。
? 新兴世俗地主阶级的这些文艺巨匠(以
杜、韩、颜为代表)为后世立下了美的
规范,如同比他们时间略先的那一些巨
匠(以李白为代表)为后世突破了传统
一样。
八、韵外之致:
1、中唐文艺:
? 安史之乱后, 唐代社会走下坡, 白居易, 元
稹 。 由杜甫在盛唐后期开创和树立的新的审
美观念, 在特定的形式中去创作的基本要求
得以巩固 。 其中, 体现出一个规律性的共同
趋向, 即追求韵味;而且彼此呼应协调, 相
互补充配合, 成为一代美学风潮 。 苏轼发现
陶诗中是从朴质中表达真美, 千百年来, 陶
诗就一直以这种苏化的面目流传 。
2、内在矛盾:
? 正是从中唐起,一个深刻的矛盾在酝酿。就在
“文以载道”、“诗以采风”的倡导者们自己
身上,便己经潜藏和酝酿着一种深刻的矛盾。
? 白居易在做了讽喻诗之后,便作起“穷通谅在
天,优喜亦由己,是故达道人,去彼而取此”,
“素恒夹朱门,主人安在哉,…… 何如小园主,
柱杖闲即来,…… 以此聊自足,不羡大楼台”
的“闲适诗”了。之后诗向词过渡:“风不定,
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3、苏轼的意义:
? 苏轼正好是这一文艺思潮和美学趋向的
典型代表。
? 他作为诗、文、书、画无所不能、异常
聪明敏锐的文艺全才,是中国后期封建
社会文人们最亲切喜爱的对象。
? 他把中晚唐发端的进取与退隐的矛盾双
重心理发展到一个新的质变点。
over
琳琅满目的世界,汉画像石、画像砖:
琳琅满目的世界:
琳琅满目的世界:
琳琅满目的世界:
BACK
气势与古拙:
BACK
人的主题:
BACK
竹林七贤与阮藉:
BACK
悲惨世界:
?,尸毗王本生画”
?, 舍身饲虎,
?,须达孥好善乐施”
?,鹿王本身图,
BACK
盛唐之音:
盛唐之音:
BACK
发展历程综述 (2)
四、楚汉浪漫主义:
1、屈骚传统:
? 当理性精神遍布北中国之时,南中国弥
漫在奇异的神话世界之中,在文艺审美
领域,这就是以屈原为代表的楚文化。
? 蕴藏着原始活力的传统浪漫幻想,始终
没有离开汉代艺术。而表现在运动、气
势和古拙的艺术风格上 ----巫术的文化体
系。
2、琳琅满目的世界:
? 它通过神话跟历史, 现实和神, 人与兽
同台演出的丰满的形象画面, 极有气魄
地展示了一个五彩缤纷, 琳琅满目的世
界 。
? 从汉画像石, 画像砖体现了汉代极端精
美的各种工艺品 (漆器, 铜镜, 织锦 ),以
致后世的宋, 明, 清的工艺也无法与之
抗衡 。
3、气势与古拙:
? 汉代艺术还不懂后代讲求的以虚当实、
计白当黑之类的规律,它铺天盖地,满
幅而来,画面塞得满满的,几乎不留空
白。这也似乎“笨拙”。然而,它却给
予人们以后代空灵精致的艺术所不能替
代的丰满扑实的意境。它比后代空灵的
美更使人感到饱满和实在。
五、魏晋风度:
1、人的主题:
? 社会变迁在意识形态和文化心理上的表
现,是占据统治地位的两汉经学的崩溃。
烦琐、迂腐、荒唐,既无学术效用又无
理论价值的谶纬和经术,在时代动乱和
农民革命的冲击下,终于垮台。代之而
兴的是门阀士族地主阶级的世界观和人
生观。这是一种新的观念体系。
2、文的自觉:
? 鲁迅说:“曹丕的时代可说是文学的自
觉时代,或如近代所说,是为艺术而艺
术的一派。” (《而已集 ·魏晋风度及药
与酒的关系,)
?,为艺术而艺术”是相对于西汉文艺“助人伦,
成教化”的功利艺术而言。
? 以曹丕为最早标志,它们确乎是魏晋新风。如:
新出现的文体,五言诗体,玄言诗,山水诗。
3、陶潜与阮藉:
? 陶潜和阮籍在魏晋时代分别创造了
两种迥然不同的艺术境界,一超然
事外,平淡冲和;一忧愤无端,慷
慨任气。它们以深刻的形态表现了
魏晋风度。
六、佛陀世容:
1、悲惨世界:
? 宗教是异常复杂的现象。它作为鸦片烟,
蒙蔽麻痹人们于虚幻幸福之中;但广大
人民在一定历史时期中如醉如狂地吸食
它,又经常是对现实苦难的抗议或逃避。
?,尸毗王本生画”
?,舍身饲虎”
?,须达孥好善乐施”
?,得眼林”
2、虚幻颂歌:
? 跟长期分裂和连绵战祸的南北朝相映对
的,是隋唐的统一和较长时间的和平和
稳定。
? 在艺术领域内,从北周、隋开始,雕塑
的面容和整体、壁画的题材和风格都开
始明显地变化,经初唐继续发展,到盛
唐确立而成熟,形成与北魏的悲惨世界
对映的另一种美的典型。
?,恶友品”
3、走向世俗:
? 如果说,以前还是人间的神化,那么现
在凸出来的已是现实的人间 ----不过只是
人间的上层罢了。
? 显然比那些千篇一律、尽管华贵毕竟单
调的“净土变”、“说法图”和幻想的
西方极乐世界,对人们更富有吸引力,
更感到有兴趣。
? 开始真正走向现实,欢歌在今日,人世
即天堂。
七、盛唐之音:
1、青春、李白:
? 因政治上的“兼包并蓄,不拘一格”成就了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对外是开疆拓土军
威四震,国内则是相对的安定和统一。
? 一方面,南北文化交流融合,使汉魏旧学 (北
朝 )与齐梁新声 (南朝 )相互取长补短,推陈出新。
? 另方面,中外贸易交通发达,“丝绸之路”引
进来的不只是“胡商”会集,而且也带来了异
国的礼俗、服装、音乐、美术以至各种宗教。
? 一种丰满的、具有青春活力的热情和想象,渗
透在盛唐文艺之中。既使是享乐、颓丧、忧郁、
悲伤,也仍然闪灼着青春、自由和欢乐。
2、音乐性的美:
? 如同音乐与诗的关系,舞蹈之于书亦然。
观舞姿而进书法,也是一再流传的著名
故事:“张颜见公孙大娘舞剑,从而笔
势益振”。
? 当时舞蹈特征是什么呢?与音乐一样,
它主要也是来自异域少数民族的急烈跳
动的胡旋舞(胡腾),即所谓的“纵横
跳动”“旋转如风”。
3、杜诗、颜字、韩文:
? 一个很有意思的情况是,杜、颜、韩的
真正流行和奉为正宗,其地位之确定不
移,并不在唐,而是在宋。
? 新兴世俗地主阶级的这些文艺巨匠(以
杜、韩、颜为代表)为后世立下了美的
规范,如同比他们时间略先的那一些巨
匠(以李白为代表)为后世突破了传统
一样。
八、韵外之致:
1、中唐文艺:
? 安史之乱后, 唐代社会走下坡, 白居易, 元
稹 。 由杜甫在盛唐后期开创和树立的新的审
美观念, 在特定的形式中去创作的基本要求
得以巩固 。 其中, 体现出一个规律性的共同
趋向, 即追求韵味;而且彼此呼应协调, 相
互补充配合, 成为一代美学风潮 。 苏轼发现
陶诗中是从朴质中表达真美, 千百年来, 陶
诗就一直以这种苏化的面目流传 。
2、内在矛盾:
? 正是从中唐起,一个深刻的矛盾在酝酿。就在
“文以载道”、“诗以采风”的倡导者们自己
身上,便己经潜藏和酝酿着一种深刻的矛盾。
? 白居易在做了讽喻诗之后,便作起“穷通谅在
天,优喜亦由己,是故达道人,去彼而取此”,
“素恒夹朱门,主人安在哉,…… 何如小园主,
柱杖闲即来,…… 以此聊自足,不羡大楼台”
的“闲适诗”了。之后诗向词过渡:“风不定,
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3、苏轼的意义:
? 苏轼正好是这一文艺思潮和美学趋向的
典型代表。
? 他作为诗、文、书、画无所不能、异常
聪明敏锐的文艺全才,是中国后期封建
社会文人们最亲切喜爱的对象。
? 他把中晚唐发端的进取与退隐的矛盾双
重心理发展到一个新的质变点。
over
琳琅满目的世界,汉画像石、画像砖:
琳琅满目的世界:
琳琅满目的世界:
琳琅满目的世界:
BACK
气势与古拙:
BACK
人的主题:
BACK
竹林七贤与阮藉:
BACK
悲惨世界:
?,尸毗王本生画”
?, 舍身饲虎,
?,须达孥好善乐施”
?,鹿王本身图,
BACK
盛唐之音:
盛唐之音: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