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东部湖底防渗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1
1 总论
1.1 项目由来
圆明园遗址公园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 圆明园地处
北京市海淀区 , 最初兴建于 1709 年 。 历史上的圆明园 , 由圆明园 、 长春园 、 绮
春园组成 , 三园统称圆明园 , 共占地 350 公顷 , 建筑景群百余处 。 圆明园是 “以
水为纲 ”, “以木为本 ”的水景园 , 是我国皇家园林的杰作 , 在中国及世界园林史
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 被誉为 “一切造园艺术的典范 ”和 “万园之园 ”。
1860 年 , 圆明园遭到英法联军极其野蛮的劫掠焚毁 , 沦为一片废墟 。 1900
年 , 八国联军入侵北京 , 圆明园再遭劫难 。 圆明园遗址历经百年沧桑 , 虽屡遭 残
毁破坏 , 但全园山形水系仍保持了基本的 原 貌 , 大部分建筑基址仍在 。 大水法石
龛和远瀛观残柱成为圆明园遗址的形象代表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 , 圆明园的保护和整治工作 逐
步 得到重视 。 1976 年圆明园管理处成立 ; 1983 年 7 月 , 经国务院批准的 《 北京
市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方案 》 将 圆明园 确定为 遗址公园 ; 1988 年 , 圆明园遗址公
园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 2000 年 , 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完成了 《 圆明园遗址公园规划 》, 同 年 9 月 29 日和 2001 年 12 月 13 日 , 国家文
物局和北京市政府正式批复 《 圆明园遗址 公园规划 》。 2002 年 3 月 28 日 , 《 北京
奥运行动规划 》 发布 , 同年 9 月 《 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 出台 , 对圆明园
遗址公园均给予高度重视 。
《 圆明园遗址公园规划 》 进一步明确了圆明园遗址公园的性质和功能 , 主要
体现在以下几点 :
圆明园遗址是帝国主义侵略中国 , 使中国沦为殖民地 、 半殖民地的历史见证 ,
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 是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是以保护遗址为主体的公园 。
圆明园遗址公园的性质决定了它具有以下功能 :
? 具有参观凭吊 、 教育后人不忘国耻 , 热爱世界和平 、 国际友好交往的
的教育功能 ;
1 总论
2
? 具有历史研究 、 造园艺术科学考察及借鉴功 能 ;
? 具有东西方文化交流功能 ;
? 具有游览休憩功能 。 通过对遗址的整体保护 、 对山形水系 、 园林植被
的整体恢复和建筑遗址的清整 , 使人们能够感受到过去皇家园林的环
境风貌 。
在 上述 规划 及批复 文件基础上 , 圆明园制定了保护整治规划实施方案 , 并于
2003 年 8 月 8 日上报北京市海淀区政府 , 圆明园整治工程正式启动 , 其 基本指
导思想是 :
? 围绕三个性质 , 突出三个特色 , 即 : 圆明园是对国人进行爱国主义教
育的基地 , 必须突出和体现遗址特色 ; 是供广大群众享用的园林资源 ,
必须突出和体现中国古典园林特色 ; 是学习 、 研究 、 考证中国皇家及
古典园林营造技艺和 进行学术交流的场所 , 必须突出和体现历史文化
特色 。
? 落实三个规划 , 实现一个目标 , 即 : 落实 《 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
划 》、《 北京奥运行动规划 》 和 《 圆明园遗址公园规划 》, 最终实现 2006
年基本建成圆明园遗址公园的目标 , 使之成为北京市 、 海淀区 、 中关
村对外开放的一个重要窗口 , 成为首都独具特色的遗址公园和中外文
化 、 学术交流的基地 。
整治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恢复圆明园山形水系 。 水是保证圆明园生态系统
不致退化和恶化 、 保障圆明园遗址公园规划各项功能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 历史
上的圆明园是一个以水造景的山水园林 , 水 面 面积占全园面积的 40% 左右 , 园
内大小水面相结合 , 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水系 , 构成全园的脉络和纽带 , 兼具水景
功能 、 娱乐功能 、 生态功能 、 交通功能与消防功能 。 但是经过多年的人为破坏和
自然演变 , 圆明园水系已经发生很大变化 , 目前已不能全部贯通 。 原来圆明园的
两个供水源头早已关闭 , 目前东部开放区水源主要来自京密引水渠 , 由万泉河正
觉寺东侧入水口和北京 101 中学西 ( 小南园 ) 入水口引入绮春园水系 , 由绮春园
流入福海 , 然后从线法桥五孔桥流入长春园水系 。 防渗工程施工前 , 福海水域面
积约 31.31 万 m2, 是园内水上活动中心 ; 长春园水域面积 31.60 万 m2, 是 荷花
等水生植物观赏中心 ; 绮春园水域面积 18.09 万 m2, 也 开设 了部分水上游乐设施 。
圆明园恢复山形水系的目标对北京市提出了更高的供水要求 。 但众所周知 ,
圆明园东部湖底防渗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3
北京市是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城市 , 近年来由于北京市连续多年干旱少雨 , 进一步
加重了水资源短缺的程度 , 区域地下水位持续下降 , 水质恶化趋势也明显加剧 。
作为北京市主要水源 , 同时也是圆明园供水水源的密云水库已接近应急预案的临
界值 , 不得不压缩其它用水指标 , 保证生活和重点工业用水 。 从 2001 年起 , 京
密引水渠停止向海淀区供应农业用水 , 使海淀区地下水失去了一个重要的补给
源 。 在这种大 背景下 , 圆明园的供水问题日见突出 , 主要表现在 :
? 过 分 依赖政府 供水 指标 , 当指标供水不足时 , 缺乏备用水源 。 近几年 ,
圆明园指标 供 水多次出现供给不足 , 造成园内 水生 生态系统退化和恶
化 。 长春园荷花区由于缺水严重 , 生长周期缩短 , 甚至大面积枯萎至
死 。
? 园内水文系统处于封闭状态 , 缺乏必要的流动和交换 , 同时由于水土
流失和面源污染的影响 , 造成绮春园和福海水 体 水质恶化 , 曾 出现水
生生物大面积死亡的现象 。
? 圆明园位于清河古河道之上 , 地表土层透水性较强 , 园内水体地下渗
漏 较为 严重 , 造成圆明园水资源耗费过大 , 难以为继 。
基于此 , 2003 年 12 月 , 圆明园管理处和海淀区水利局 、 北京市水利科学研
究所等完成了 《 圆明园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规划 》, 2004 年又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东
部湖底防渗 、 雨洪利用 、 节水灌溉等工程的项目建议书和内湖补水 ( 再生水回用 )
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04 年 6 月 圆明园 管理处决定开始对圆明园东部开放区 ( 范
围主要包括长春园水域 、 绮春园水域及福海水域 ) 水域进行湖底防渗工程建设 。
根据 《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 和
《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 国务院 98-253 号令 ) 中的有关规定 , 应当在工
程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对该项 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 但该湖底防渗工程开工前并
未进行有关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并报相关部门批准 。 2005 年 4 月 1 日 , 国家环
保总局责令圆明园东部湖底防渗工程停工 , 立即依法补办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手
续 。 国家环保总局还就该工程的环境影响召开了公开听证会和专家座谈会 , 社会
反响空前热烈 。 圆明园管理处于 2005 年 5 月中旬委托清华大学环境影响评价室
承担该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工作 。 评价单位接受委托后 , 联合北京师范大
学 、 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 、 中国农业大学 、 首都师范大学 等单位 , 成立 了 地下
水 、 地表水 、 生态 、 防渗材料 、 文物遗址 、 再生水 回 用 、 公众参与 、 改进方案 、
1 总论
4
工程分析与其它影响等多个专题组开展环评工作 , 详细收集和分析 与 工程项目有
关 的 基础资料 , 通过大量调查 、 监测 、 试验和模拟 , 在系统深入的研究基础上 ,
编制了本环境影响报告书 。
由于该防渗工程被责令停工前大部分 已经完工 , 湖底暴露 , 处于完全干涸状
态 , 必须尽快找到一个妥善的解决办法 ; 该工程被披露后新闻媒体和社会大众关
注程度很高 , 各方观点分歧严重 ; 有关圆明园遗址应该 “ 荒废 ” 与 “ 修复 ” 的争
议由来已久 , 社会各界对圆明园遗址公园的定位认识也不尽统一 。 同时该环评工
作时间期限很短 , 必须在 40 个工作日内完成 。 基于 此 , 与一般建设项目环境影
响评价相比 , 本环评具有高度的特殊性 、 复杂性 、 紧迫性与敏感性 。 因此 , 在 专
题设置和评价内容上 , 本环评超出了一般建设项目环评的要求 ; 在时间上 , 本环
评最大限度地加快了评价进度 ; 在 总体上 , 本环评超越 了 一般同等规模建设项目
环评的广度和深度 。
1.2 编制依据
1.2.1 环境保护及相关法律法规
( 1) 《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 1989 年 12 月 26 日
( 2) 《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 2002 年 10 月 28 日
( 3) 《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 2000 年 4 月 29 日
( 4)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 1996 年 5 月 15 日
( 5)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 》, 2000 年 3 月 20 日
( 6) 《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 1996 年 10 月 29 日
( 7)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 2004 年 12 月 29 日
( 8)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 2002 年 8 月 29 日
( 9) 《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 2002 年 10 月 28 日
( 10)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 1991 年 6 月 29 日
( 11) 《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 1998 年 11 月 29 日
( 12) 《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地下水开发利用保护管理规定 》, 1993 年 12
月 4 日
圆明园东部湖底防渗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5
( 13) 《 中华人民共和国饮用水水源保护 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 》, 1989 年 7
月 10 日
( 14) 《 中华人民共和国取水许可制度实施办法 》, 1993 年 8 月 1 日
( 15) 《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节约用水管理规定 》, 1998 年 1 月 30 日
( 16) 《 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供水节水和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 》, 2000 年
11 月 7 日
( 17)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下文物保护管理条例 》, 1989 年 10 月 20 日
( 18) 《 北京市文物保护管理条例 》, 1998 年 1 月 1 日
( 19) 《 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管理规定 》, 1987 年
11 月 13 日
( 20) 《 北京市文物建筑修缮工程管理办法 》, 1989 年 7 月 31 日
( 21) 《 北京市文物工程质量监 督工作规定 》, 1996 年 1 月 15 日
( 22) 《 纪念建筑 ; 古建筑 ; 石窟寺等修缮工程管理办法 》, 文化部 1986 年
7 月 12 日
1.2.2 评价技术规范和标准
( 1) 国家环保总局 《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 》 HJ∕ T2.1-93
( 2) 国家环保总局 《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 》 HJ∕ T2.2-93
( 3) 国家环保总局 《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 》 HJ∕ T2.3-93
( 4) 国家环保总局 《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 》 HJ∕ T2.4-1995
( 5) 国家环保总局 《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非污染生态影响 》 HJ∕
T19-1997
( 6) 《 地下水质量标准 》 GB/T 14848-93
( 7) 《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 GB 3838-2002
( 8) 《 景观娱乐用水水质标准 》 GB 12941-91
( 9) 《 城市用水分类标准 》 CJ/T 3070-1999
( 10) 《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景观环境用水水质 》 GB/T 18921-2002
( 11) 《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城市杂用水水质 》 GB/T 18920-2002
( 12) 《 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卫生标准 》 CJ3020-93
( 13) 《 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规范 》, 卫生部 , 2001 年 9 月 1 日
1 总论
6
( 14) 《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 GB3095-1996
( 15) 《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 》 GB3096-93
( 16) 《 工业企 业厂界噪声标准 》 GB12348-90
( 17) 《 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 》 GB12523-90
( 18) 《 污水再生利用工程设计规范 》 GB 50335-2002
( 19) 《 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 》 GB50027-2001
( 20) 《 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 HJ/T 166-2004
( 21) 《 文物藏品定级标准 》, 文化部 , 1987 年 2 月 3 日
( 22) 《 土工合成材料 非织造复合土工膜 》 GB/T17642-1998
( 23) 《 聚乙烯 ( PE) 土工膜防渗工程技术规范 》 SL/T231-98
1.2.3 项目有关资料
( 1) 圆明园东部湖底防渗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委托书 , 圆明园管理处
( 2) 北京市人民政 府关于圆明园遗址公园规划的批复 ( 京政函 [2001]111
号 )
( 3)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北京市海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的批复 ( 京政
函 [1998]18 号 )
( 4) 国家文物局关于对 《 圆明园遗址公园规划 》 的批复 ( 文物保函
[2000]660 号 )
( 5) 北京市海淀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转发 《 2005 年政府投资建设项
目初步方案 》 的通知 ( 海发改 [2005]31 号 )
( 6) 圆明园遗址公园规划 , 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 2000 年 12 月
( 7) 北京市海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 , 北京市环境保护局 , 北京市水利
局 , 北京市规划院 , 北京市市政工程局 , 1997 年 8 月
( 8) 圆明园遗址公园专项规划 , 圆明园管理处 , 北京市文物保护研究所 ,
北京市园林古建设计研究院 ,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 1997 年
( 9) 圆明园东部湖底防渗工程项目建议书 , 圆明园管理处 , 2004 年 6 月
( 10) 圆明园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规划 , 圆明园管理处 , 海淀区水利局 , 北
京市水利科学研究所 , 2003 年 12 月
( 11) 圆明园公园内湖补水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 北京市水利科学研究所 ,
圆明园东部湖底防渗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7
2004 年 6 月
( 12) 圆明园雨洪利用工程项目建议书 , 海淀区水利局 , 2004 年 5 月
( 13) 圆明园节水灌溉工程项目建议书 , 海淀区水利局 , 2004 年 5 月
( 14) 圆明园防渗工程水文地质勘察报告 , 北京市勘 察设计研究院 , 2006
年 6 月
( 15) 铺防渗膜对圆明园遗址公园湖泊生态功能的影响 , 首都师范大学生
命科学院 , 2005 年 6 月
( 16) 圆明园陆地动植物现状调查 , 中国农业大学 , 2005 年 6 月
( 17) 出水 、 地下水分析测试报告 , 国家环境分析测试中心 , 2005 年 6 月
( 18) 圆明园及周边湖区沉积物现场检测结果 , 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 ,
2005 年 5 月
( 19) 环境保护监测技术报告 , 北京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 , 2005 年 5 月
( 20) 2004 年海淀区大气环境质量报告 , 北京市海淀区环保局监测站 , 2005
年 6 月
( 21) 噪声检测报告 , 北京市海淀区环保局监测站 , 2005 年 6 月
( 22) 北京市海淀 区环境质量报告书 , 北京市海淀区环保局 , 2003 年
( 23) 《 北京市环境状况公报 》, 北京市环保局 , 2000- 2004 年
( 24) 圆明园及周边 1:10000 地形图 , 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
( 25) 《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 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 , 2001 年 6 月
( 26) 《 清华大学十六号楼水井竣工报告 》, 北京市京水建设工程有限责任
公司第六分公司 , 2004 年
( 27) 《 清华大学八号公寓水井竣工报告 》, 北京市京水建设工程有限责任
公司第六分公司 , 2004 年
( 28) 《 北京大学体育馆水文地质勘察报告 》, 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 ,
2005 年
( 29) 《 海淀区水资源调查评价报告 》, 海淀区水利 局 , 1997 年
( 30) 《 北京市水环境监测中心分析测试结果报告 》, 北京市水环境监测中
心 , 1999 年 8 月
( 31) 《 影响文物保护的环境因素及文物保护的环境质量标准的研究 》, 国
家科技部项目
1 总论
8
( 32) 《 圆明园鸟类招引与生态环境研究 》, 农业出版社 , 1991 年
( 33) 《 湖泊富营养化调查规范 》,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 1990 年
( 34) 山东宏祥化纤集团有限公司 , 山东三塑集团 , 山东泰峰塑料土工材
料有限公司提供的 土工膜性能检测报告及有关证明
( 35) 其它海淀区气象 、 水文资料
1.3 评价目的与原则
1.3.1 评价目的
对防渗工程可能带来的各种环境和生态影响进行定性分析和 定量 评价 , 以期
达到 :
( 1) 预测和评价东部湖底防渗工程施工和运行对圆明园及其周边生态 、
地表水 、 地下水 、 文物等的影响范围和程度 , 从环境保护和生态保
护角度论证工程的可行性 、 科学性和合理性 ;
( 2) 针对该防渗工程大部分已经完工的实际情况 , 提出补救性或改进性
的替代方案以及切实可行的环境保护措施和建议 , 使工程建设对环
境和生态的不利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 。
1.3.2 评价原则
根据本项目工程接近完工 , 环境影响复杂 , 环评时间紧迫的特点 , 确定评价
原则为 :
( 1) 遵守国家和北京市相关法律法规 , 符合相关部门规范性文件规定 ,
满足环评技术导则要求 ;
( 2) 客观 、 公正 、 全面 、 科学地分析防渗工程对环境的各种影响 , 对社
会关注度高 、 争议较大的重点技术问题进行超越一般环评项目深度
和广度的详细论证 ;
( 3) 尽量通过现场调查 、 试验和监测获得第一手数据 , 保证资料数据的
代表性 、 准确性和时效性 , 评价方法力求先进 、 定量 、 可靠 , 情景
和工况设定尽量接近实际情况 , 评价 结论 中提出的对策措施 具有可
圆明园东部湖底防渗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9
操作性 ;
( 4) 现状评价和影响评价 、 改进方案和环保对策措施的提出必须考虑防
渗工程已接近完工的现实 ;
( 5) 仅针对圆明园东部湖底防渗工程 , 评价其环境影响 , 论证有关技术
问题 , 圆明园环境整治的其它工程内容不 在 评价范围 ;
( 6) 以多 种形式积极促进公众参与 。
1.4 评价内容及重点
1.4.1 评价内容
根据该防渗工程的特征和环境保护的要求 , 确定本次评价内容为 :
( 1) 调查分析防渗工程结构设计 、 材料使用 、 施工组织等 , 识别可能的
环境影响和生态影响途径和敏感性 , 选择确定环境影响评价因子 ;
( 2) 调查和监测评价区环境质量原状 ( 施工前 ) 与现状 , 对评价区生态 、
地表水 、 地下水 、 大气和声等环境状况进行分析评价 ;
( 3) 在分析区内地下水 、 地表水 、 生态系统相互关系的基础上 , 预测和
评价 不同 情景 ( 不实施防渗 、 完全铺膜防渗 、 可能的 改进 方案 )、 多
种 工况 下 ( 100%、 75%、 20% 水量保 证率 ) 防渗工程对评价区生态 、
地表水 、 地下水的影响程度和范围 , 确定不同情景 、 不同工况 下保
证湖水水质所需的补水量和水交换量 ;
( 4) 分析和评估防渗工程所使用的 复合土工膜 材料的环境安全性 ;
( 5) 分析防渗工程实施对圆明园文物遗址的可能影响 ;
( 6) 分析论证再生水作为圆明园补水水源的可行性 ;
( 7) 根据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结论 , 从环境保护角度论证防渗工程方案
的可行性 , 并针对工程大部分已经完工的现实 , 根据环境影响预测
与评价的结果 , 提出必要的 、 切实可行的改进方案和环保对策措施 ;
( 8) 进行公众问卷调查 , 了解和分析公众对防渗工程的态度和意见 ;
( 9) 进行防渗 工程环境影响的经济损益分析 ;
( 10) 制定防渗工程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 。
1 总论
10
1.4.2 评价重点
根据该防渗工程的特殊性及其环境影响的性质 , 确定本次评价工作重点为 :
( 1) 生态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
( 2) 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
( 3) 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及与评价 ;
( 4) 改进方案与环保对策措施 ;
( 5) 公众参与 。
1.5 评价等级
1.5.1 大气评价等级
本项目所在地区属平原地形特征 , 该工程运营期不会增加大气污染物的排
放 , 按照 《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 中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规定 , 确定该项目大
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三级 。
1.5.2 噪声评价等级
本项目仅在 施工期会增加施工机械车辆等噪声源 , 工程完工后无新增噪声
源 , 对园区环境噪声级基本无影响 , 按 《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 》 规定 ,
噪声评价等级确定为三级 。
1.5.3 地表水评价等级
本项目仅在施工期有少量生活污水与施工废水产生 , 建成后基本无污水排
放 , 园区水体对周边地表水体影响很小 , 因此评价等级确定为三级 。
1.5.4 生态评价等级
本项目 ( 全部工程 ) 预计永久占地 207.46 公顷 , 约合 2.07km2, 远小于 20km2,
且不属于生态敏感区 。 按照 《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非污染生态影响 》
( HJ/T19-1997) 分级 判断 , 生态影响评价等级确定为三级 。
圆明园东部湖底防渗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11
1.6 评价范围和重点保护目标
1.6.1 评价范围
根据本项目环境影响的特点和相应导则的规定 , 本次评价范围见表 1- 1。
表 1 - 1 评价范围
评价范围 评价范围
大气 以园区为中心 4km×4km 范围
地表水 圆明园园区
地下水
西部边界为六郎庄 ~颐和园 、 东部边界为八达岭高速公路 、 南
部和北部边界为清河古河道边界 , 总评价面积 24km2
噪声 圆明园园区及周边 100m
生态 圆明园园区
1.6.2 重点保护目标
根据本项目环境影响特点及评价区环境保护要求 , 环境保护重点 目标如下 :
( 1) 水环境保护目标为 : 圆明园内地表水体水质不发生显著恶化 ;
( 2) 生态环境保护目标为 : 圆明园内水生生态 系统 能够较快重建 , 陆生
生态 系统 能够健康维持 , 景观生态能够得到一定改善 。
1.7 评价标准
1.7.1 大气环境质量标准
评价区大气环境质量标准执行 《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 (GB3095-1996)中二级
标准 , 具体见表 1- 2。
1 总论
12
表 1 - 2 环境 空气 质量标准二级标准
项目 取值时间 浓度限值 ( mg/m3)
SO2 日平均 0.15
TSP 日平均 0.12
PM10 日平均 0.15
NO2 日平均 0.12
1.7.2 水环境质量标准
依据圆明园地表水体规划的水功能要求 , 地表水质量标准执行 《 地表水环境
质量标准 》( GB3838-2002) 中的 Ⅲ 类标准 , 见表 1- 3。 地下水质量标准执行 《 地
下水质量标准 》 (GB/T14848— 93) Ⅲ 类标准 , 见表 1- 4。
表 1 - 3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Ⅲ 类 标准 单位 : mg/L
序号 污染物名称 标准限值
1 pH( 无量纲 ) 6.5- 9
2 DO 5
3 BOD5 4
4 CODcr 20
5 高锰酸盐指数 6
6 NH3-N 1.0
7 总磷 ( 以 P 计 ) 0.2
8 锰 0.1
9 粪大肠菌群 ( 个 /L) 10000
圆明园东部湖底防渗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13
表 1 - 4 地下 水质量标准 Ⅲ 类 标准 单位 : mg/L
序号 项目类别 标准值
1 pH( 无量纲 ) 6.5~ 8.5
2 氨氮 0.2
3 锰 0.1
4 总硬度 450
5 硝酸盐 (以 N 计 ) 20
6 亚硝酸盐 (以 N 计 ) 0.02
7 氯化物 250
8 硫酸盐 250
9 细菌总数 ( 个 /mL) 100
10 总大肠菌群 ( 个 /L) 3.0
1.7.3 声环境质量标准
在噪声评价中 , 环境噪声执行 《 城市区域环境噪 声标准 》 (GB3096-93)1 类
区标准 , 厂界噪声执行 《 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 》 (GB12348-90) 中的 Ⅰ 类标准 。
具体限值见表 1- 5。
表 1 - 5 环境噪声评价标准
标准 昼间 dB(A) 夜间 dB(A)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 1 类 55 45
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 Ⅰ 类 55 45
1.8 评价技术路线
本环评技术路线如图 1- 1。
1 总论
14
图 1 - 1 环评技术路线图
资料收集 、 现场调查与工程分析
评价内容 、 重点 、 级别 、 范围与标准确定
关键问题识别与评价因子筛选
评价专题组设立与工作方案制定
工
程
分
析
地
下
水
地
表
水
生
态
大
气
噪
声
文
物
遗
址
公
众
参
与
防
渗
材
料
改
进
方
案
中
水
回
用
顾
问
专
家
意
见
征
询
现状监测
与评价
勘察 、 试验与
类比调研
环境
影响
分析
综合
影响
分析
问卷
调查
分析
可行
性分
析
改进
方案
与环
保对
策措
施
现状
评价
与影
响分
析
地下水 、 地表水 、 生态环
境影响评价
方法选择与
参数确定
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制定 环评结论与建议提出
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与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