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东部湖底防渗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127 7 地表水环境 影响 评价 7.1 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 与评价 7.1.1 地表水环境质量 现 状调查 到目前为止 , 北京市没有对 圆明园地表水 水质进行 常规水质监测 。 而目前 圆 明园 东部 防渗工程已经接近完成 , 施工区内 地表水已经排空 , 因此 无法调查原状 。 2004 年 8 月 20 日 清华大学曾对圆明园水面进行监测和观察 , 其 结果如 表 7- 1。 表 7- 1 圆明园水质情况 ( 单位 : mg/L) 指标 喷泉处 不流动 1 不流动 2 荷花池 TP 0.121 0.869 0.680 0.116 TN 0.852 5.40 7.80 0.886 感观 水体在感观上尚 好 , 颜色没有发 绿 , 透明度很高 水体严重发绿 , 透明度很 低 , 腥味很重 水体在感观上尚 好 , 颜色没有发绿 , 透明度很高 水生植物 荷花 没有水生植物种植 荷花 、 茭白 、 红菱 、 芦苇 、 香蒲等 藻种 主要是小球藻 , 浮 游动物较多 微囊藻 、 丝藻 、 小球藻 、 束 球藻 、 项圈藻 、 节球藻等 丝藻 、 小球藻 、 微 囊藻 , 但以小球藻 居多 7.1.2 评价标准 按规划功能 , 地表水评价 执行 《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 GB3838-2002) III 类水标准 , 相应的限值 如 表 7- 2 所示 。 现状水质监测中只有 TN、 TP 监测数据 , 但考虑到后面的类比预测分析 , 将类比监测中的其他水质项目的标准 限值 一并列 入 。 7 地表水环境 影响 评价 128 表 7- 2 地表水环境质量 III 类 标准 ( GB3838- 2002) 单位 : mg/L 项目 BOD5 NH3-N pH 值 TN TP CODMn DO 限值 4 1.0 6~9 1.0 0.05 6 5 因 圆明园 水体的 实际 功能为娱乐景观水体 , 此处 同时 采用 《 景观娱乐用水水 质标准 》( GB 12941— 91) 的 B 类 ( 适用于国家重点风景旅游区及与人体非直接 接触的景观娱乐水体 , 见 表 7- 3) 标准 对其进行评价 。 表 7- 3 景观娱乐用水水质标准 B 类水标准 ( GB 12941— 91) 单位 : mg/L 项目 BOD5 NH3-N pH 值 NO2?-N TP CODMn DO 限值 4 0.5 6.5~8.5 0.15 0.02 6 4 关于富营养化评价 , 目前 我国还没有国家标准 , 此处 参照全国水资源综合规 划富营养化评价标准进行评价 , 如 表 7- 4。 7.1.3 评价方法 采用浓度指数法对水环境质量现状进行评价 。 浓度指数法计算公式如下 : 对污染程度随浓度增加的污染物 : 0 i i i Cp C= ( 7- 1) 式中 , ip ——浓度指数 ; iC ——实测值 ; 0iC ——标准值 。 对于 pH 值 : 77ii m Cp C ?= ? ( 7- 2) 式中 , mC ——标准值 , 当 iC ≥ 7 时 , 取 8.5; 当 iC 小于 7 时 , 取 6.5。 对于溶解氧 : Pi= if if CC CC 0? ? (当 C i≥C0i) ( 7- 3) 圆明园东部湖底防渗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129 i i i C CP 0 910 ?= (当 Ci<C0i) ( 7- 4) 式中 , Cf——监测时水温下的饱和溶解氧值 。 对于 富营养化现状 评价 , 采用评分法进行评价 , 总评分值为各监测项目评分 值的算术平均值 。 营养状态等级判别方法 为 : 0≤评分值 ≤20,贫营养 ; 20<评分值 ≤50,中营养 ; 50<评分值 ≤100,富营养 。 表 7- 4 湖泊富营养化评分与分级标准 指数 叶绿素 (mg/ m3) TP(mg/L) TN(mg/L) 30 2.9 0.010 0.10 40 4.0 0.025 0.3 50 10.0 0.05 0.5 60 26.0 0.100 1.0 70 64.0 0.200 2.0 80 160 0.60 6.0 90 400 0.90 9.0 7.1.4 评价结果 由于 四处取样点只进行了 TN、 TP 的监测 , 故 仅对 这两种指标进行评价 。 评 价结果见 表 7- 5。 表 7- 5 地表水各监测因子的浓度指数计算结果 评价标准 指标 喷泉处 不流动 1 不流动 2 荷花池 TP 2.42 17.38 13.6 2.32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TN 0.852 5.4 7.8 0.886 景观娱乐用水水质标准 TP 6.05 43.45 34 5.8 7 地表水环境 影响 评价 130 根据 2004 年 调查监测结果 , 防渗工程施工前 圆明园内四处取样点的 TP 浓度 均超过 《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 GB3838-2002) 和 《 景观娱乐用水水质标准 》( GB 12941— 91) 规定的相应标准值 ,且两处不流动点超标倍数很高 ; 两处不流动水体 TN 浓度均超过 《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 GB3838-2002) III 类水体限 值 , 但 另 外 两处的 TN 浓度 满足 《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 GB3838-2002) III 类水体限值 。 根据富营养化评价标准 , 各监测点状态评分如 表 7- 6。 表 7- 6 富营养化评价结果 地点 TP(mg/L) TN(mg/ m3) 总 评分值 营养状态 喷泉处 62 56 59 富 不流动 1 88 78 83 富 不流动 2 82 86 84 富 荷花池 62 56 59 富 从评价结果看 , 不流动处的两点富营养化严重 , 富营养化指数均 超过 了 80; 喷泉处 、 荷花池两点 富营养化 指数在 50~ 60 之 间 , 但仍 处于 富营养化 状态 。 圆明园东部湖底防渗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131 7.2 地表水环境类比 影响 分析 7.2.1 地表水水质的类比 监测 分析 为 作必要的类比分析 , 本 次 环评 委托北京市环境监测中心 对 2004 年前 已经 完 工 并蓄水 的圆明园水体 , 以及 颐和园 、 北京植物园和中央党校的 水体 进行了 现 场取样和实验室化验 分析 。 1. 地表水监测布点 1) 圆明园监测布点情况 监测布点为圆明园 26 号湖中的风荷楼和茜园 , 以及 12 号湖的后湖南和后湖 桥 , 位置如图 7- 1 所示 。 图 7 - 1 水质 、 底泥监测点空间分布 7 地表水环境 影响 评价 132 2) 其他园区监测布点情况 北京植物园内监测布点为水生园 和 北湖 , 其中水生园水面较小 , 北湖水面 较 大 。 两者 均 于 2002 年铺防渗膜 , 上覆 50cm 土 , 来水水源为地下水和经沙滤处 理的流域雨水汇流 。 颐和园内监测布点为昆明湖中 和 昆明湖南 , 来水为京密引水渠 , 没有铺防渗 膜 , 但 20 世纪 90 年代初曾进行底泥疏竣 。 中央党校内监测布点为党校内湖入口和 党校内湖中 , 来水为颐和园的出水 。 于 1996 年铺防渗膜 , 膜上 铺 有 10cm 厚 沙 。 2. 评价因子 根据国家 《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 GB3838-2002) 和 《 景观娱乐用水水质 标准 》( GB 12941— 91), 确定 8 种 评价因子 , 分别为 BOD5、 氨氮 、 pH 值 、 总 氮 、 总磷 、 高锰酸钾指数 、 溶解氧 和 亚硝酸盐氮 。 3. 评价标准 同 7.1.2。 4. 评价方法 同 7.1.3。 5. 监测结果 圆明园水体水质监测结果见表 7- 8, 其它水体的水质监测结果见表 7- 9。 6. 评价结果 针对上述监测结果 , 分别按照 《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 GB3838- 2002) III 类水标准 、《 景观娱乐用水水质标准 》( GB 12941- 91) B 类水标准和富营养化评 价方法进行评价分析 , 圆明园水体评价结果依次见 表 7- 10、 表 7- 11、 表 7- 12, 其他水体评价结果依次见表 表 7- 13、 表 7- 14、 表 7- 15。 圆明园东部湖底防渗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133 按 《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 III 类水标准 , 圆明园风荷楼 、 茜园 、 后湖南 、 后湖北四处的 DO 都大于标准值 , 并且处于超饱和状态 ; BOD5 和 TP 均超出标 准值 , BOD5 超标 1.75~2 倍 ; TP 超标 1.4~1.8 倍 ; 后湖南 、 后湖桥两处的 pH 值 、 TN 和 CODMn 也存在超标的情况 。 按 《 景观娱乐用水水质标准 》, 圆明园风荷楼 、 茜园 、 后湖南 、 后湖北四处 的 DO 都大于标准值 , 处于超饱和状态 ; BOD5、 NH3-N 和 TP 均超标 , 其中各 处 NH3-N 均超标 1 倍以 上 , TP 均超标 2 倍以上 ; 后湖南 、 后湖北两处的 pH值 和 CODMn 也存在超标的情况 。 根据富营养化评价方法 , 除茜园外 , 其余三处监测值均高于 50, 属于轻度 富营养化 。 其它各园除植物园水生园外 , 均呈轻度富营养化状态 。 表 7- 7 圆明园水体 水质监测结果 ( 单位 : mg/L) 监测指标 风荷楼 茜园 后湖南 后湖北 水温 ( )℃ 24.5 25 27 26.5 BOD5 7 8 8 8 NH3-N 0.119 0.156 0.153 0.138 TDS 422 364 356 374 pH 8.09 8.48 10 9.88 TN 0.44 0.33 1.03 1.14 TP 0.09 0.07 0.08 0.08 CODMn 2.81 3.67 10.4 11.3 浊度 (NTU) 6 6 3 3 25℃ 电导率 (μs/cm) 694 617 583 586 DO 11.7 14 14.2 13.3 磷酸盐 0.02 0.01 <0.01 0.05 NO2?-N 0.005 0.005 <0.003 <0.003 NO3?-N <0.08 <0.08 0.22 0.22 总大肠菌 (个 /L) 15500 6490 20 98 细菌总数 (个 /ml) 560 99 340 160 叶绿素 a(mg/m3) 10.1 16.2 5.32 9.45 7 地表水环境 影响 评价 134 表 7- 8 其他园区水体 水质监测结果 ( 单位 : mg/L) 植物园水 生园 植物园北 湖 颐和园昆 明湖中 颐和园昆 明湖南 党校内 湖入口 党校内 湖中 水温 ( )℃ 21.2 21.5 20 22.5 23.5 22 BOD5 6 8 6 5 12 13 NH3-N 0.051 0.062 0.098 0.106 0.255 0.25 TDS 290 320 576 576 502 478 pH 8.03 8.27 9.03 8.98 8.86 8.88 TN 1.1 1.42 1.78 1.78 1.34 1.34 TP 0.06 0.06 0.05 0.05 0.06 0.06 CODMn 2.98 2.89 4.14 3.81 6.09 6.24 浊度 (NTU) 2 1 2 <1 7 6 25℃ 电导率 (μs/cm) 536 563 977 980 800 799 DO 9.23 10.5 11.7 13.7 12.8 11.3 磷酸盐 <0.01 <0.01 <0.01 <0.01 <0.01 0.03 NO2?-N 0.02 0.021 0.024 0.037 0.023 0.023 NO3?-N 0.86 1.15 1.5 1.47 0.34 0.38 总大肠菌 (个 /L) 6490 2360 243 471 1290 2100 细菌总数 (个 /ml) 190 260 24 44 80 140 叶绿素 a(mg/m3) 2.17 14.4 4.16 2.49 41.8 37.6 表 7- 9 按 《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 的评价结果 项目 BOD5 NH3-N pH 值 TN TP DO CODMn 风荷楼 1.75 0.12 0.73 0.44 1.8 0.64 0.47 茜园 2 0.16 0.99 0.33 1.4 1.21 0.61 后湖南 2 0.15 2 1.03 1.6 1.26 1.73 后湖桥 2 0.14 1.92 1.14 1.6 1.04 1.88 圆明园东部湖底防渗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135 表 7- 10 按 《 景观娱乐用水水质标准 》 的评价结果 项目 BOD5 NH3-N pH 值 TP CODMn DO NO2?-N 风荷楼 1.75 2.38 0.73 4.5 0.47 0.52 0.03 茜园 2 3.12 0.99 3.5 0.61 0.97 0.03 后湖南 2 3.06 2 4 1.73 1.01 低于检出限 后湖北 2 2.76 1.92 4 1.88 0.834 低于检出限 表 7- 11 圆明园内各取样点富营养化评价结果 地点 叶绿素 a TP TN 评分值 营养状态 风荷楼 50 59 48 52 富 茜园 56 57 32 48. 中 后湖南 42 58 60 53 富 后湖北 50 58 60 56 富 表 7- 12 地表水各监测因子的浓度指数计算结果 项目 BOD5 NH3-N pH 值 TN TP CODMn DO 植物园水生园 1.5 0.05 0.69 1.1 1.2 0.50 0.04 植物园北湖 2 0.06 0.85 1.42 1.2 0.48 0.35 颐和园昆明湖中 1.5 0.10 1.35 1.78 1 0.69 0.64 颐和园昆明湖南 1.25 0.11 1.32 1.78 1 0.64 1.14 党校内湖入口 3 0.26 1.24 1.34 1.2 1.02 0.92 党校内湖中 3.25 0.25 1.25 1.34 1.2 1.04 0.55 表 7- 13 地表水各监测因子的浓度指数计算结果 项目 BOD5 NH3-N pH 值 TP CODMn NO2?-N DO 植物园水生园 1.5 1.02 0.69 3 0.50 0.13 0.03 植物园北湖 2 1.24 0.85 3 0.48 0.14 0.28 颐和园昆明湖中 1.5 1.96 1.35 2.5 0.69 0.16 0.52 颐和园昆明湖南 1.25 2.12 1.32 2.5 0.64 0.25 0.91 党校内湖入口 3 5.1 1.24 3 1.02 0.15 0.74 党校内湖中 3.25 5 1.25 3 1.04 0.15 0.44 7 地表水环境 影响 评价 136 表 7- 14 各园区富营养化评价结果 地点 TN TP 叶绿素 a 评分值 营养状态 植物园水生园 61 52 31 48 中 植物园北湖 64 52 51 56 富 颐 和园昆明湖中 68 50 43 54 富 颐和园昆明湖南 68 50 32 50 富 党校内湖入口 63 52 64 60 富 党校内湖中 63 52 62 59 富 7. 结果分析 由于不同 的 水体的具体条件各不相同 , 如水体几何情况 、 入水水量和水质 、 污染源情况等 , 很难 对这些水体 进行定量的类比分析 , 只能作定性分析 。 从圆明园监测数据来看 , 四个湖区的 水温 、 BOD5、 DO、 TP 差异不大 , 但 TP 浓度超过 《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 ( GB3838- 2002) III 类水标准 。 各湖区的 其余参数如氨氮 、 TN、 磷酸盐 、 大肠菌数 、 细菌总数和叶绿素含量则有明显差 距 , 最大的差 3 个数量级 。 总体来看 , 水体处于轻度富营养化状态 。 由此可见 , 虽然圆明园现状水体的水源主要来自于地下水 , 水质较好 , 但由于水体水面小 、 不流动 、 没有 水量 交换等 , 仍然出现了水质超标现象 。 这说明 保持一定的 水体交 换量对于 湖泊 水质的保持是有 必要 的 。 从植物园 、 颐和园和中央党校的水质监测结果来看 , 与 《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 准 》( GB3838- 2002) III 类水体和 《 景观娱乐用水水质标准 》 B 类景观水体相比 , 都存在一定的超标现象 。 其中 中央党校湖 水 水质最差 , 这与中央党校湖的水生生 态系统单一有关 , 因为 其 在防渗膜上 没有 铺设 底泥层 , 无法为底栖生物和水生植 物提供生 境 空间 , 这也从另一个方面反映了水生生态系统对水体水质的显著影 响 。 颐和园水体的生态系统比较完善 , 但也存在一定的水质超标问题 , 这可能与 颐和园的非点源 排放 强度较高有关 , 这说明对于公园水体 , 强化污染源的控制和 管理是十分必要的 。 圆明园东部湖底防渗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137 7.2.2 底泥的类比监测分析 本环评 委托中国国家地质测试中心进行了类比水体等的底泥现场测量和实 验室化验 分析 , 现场底泥纵向取柱状泥样由中国地质大学完成 。 1. 底泥的监测布点 1) 圆明园内监测布点情况 表层底泥取样点共 4 个 , 位置如图 7- 1 所示 , 其中 有两个点为 有 水面的底 泥 , 另外两个为无水的湖底 底泥 。 描述如下 : 西部未扰动区 : 一 直 未扰动 , 可观测 到 沉积层 , 未铺设防渗膜 。 该处表层为 细砂 , 类似于沙滩 , 基本无水分 , 少量草生长于上 。 其下土层以浅棕黄色粘土层 为主 , 含大量细砂质且无明显有机质 , 含部分植物枯萎根系 , 为历史上有水时期 的芦苇等植物根系 。 后湖 ( 12#湖 ) : 已铺设防渗膜 , 湖面较大 , 可见水草及少量藻类 , 有动物 ( 青 蛙 、 鸭 ) 等栖息 。 水内有较 多 贝壳 , 且有较多碎石等杂物 。 底泥含有黑色有机质 。 风荷楼 ( 26#湖 ) : 已铺设防渗膜 , 现场有水 , 岸边生有水葱 。 湖内有浮萍 、 水草等水 生植物 , 且含碎石等杂物 。 底泥 以泥沙为主 , 颜色较深 , 有含量 较高的 黑色有机质 。 底泥中有少量植物根系 。 表 7- 15 圆明园表层底泥监测采样布点表 名称 采样湖区 采样地点坐标 采样位置 备注 YMY- 1- A 西部未扰动区 400'04" 11617'07" N E o o 土层以下深约 10cm 处 扰动未铺 膜 , 无水 YMY- 2- A 后湖 ( 12#湖 ) 400'15" 11617'29" N E o o 底泥以下深约 10cm 处 未扰动铺 膜 , 有水 YMY- 4- A 风荷楼 ( 26#湖 ) 400'25" 11618'12" N E o o 底泥以下深约 10cm 处 无扰动铺 膜 , 有水 纵向分层取样 位置为圆明园现存水面 : 后湖 ( 12#)、 前湖 ( 13#) 和风荷 楼 ( 26# )。 取样 点氧化还原电位检测以 5cm 为一个截断点 , 取样深度尽可能深 。 7 地表水环境 影响 评价 138 2) 其他园区 监测布点 情况 ( 1) 植物园水生园 环境描述 : 水体 底泥 以下 50~100cm 有防渗膜 , 膜 厚 约 0.3mm。 水体内有少 量鱼 , 水体较清 , 水质较好 。 底泥 以黄色粘土为主 , 无明显黑色有机物 。 采样点位置 : 植物 园水生园 , 经纬度为 40o0'16"N, 116o12'06"E。 采样深度 : 38cm 取样间隔 : 20cm 以上每 5cm 取样 , 20cm以下每 10cm取样 。 最后 两 个样间 隔 8cm。 各样品 编号 及直观描述见 表 7- 16。 ( 2) 颐和园昆明湖 取样位置 : 昆明湖介于排云殿和南湖岛间的湖心附近 。 采样环境描述 : 周围部分地区水草较多 , 水质一般 , 水中可见部分杂物 。 底 泥黑色明显 , 有机物含量较高 。 采样位置 : 39o59'35"N, 116o16'07"E。 采样深度 : 18cm。 取样间隔 : 每 5cm 取一个样 , 最后两个样间隔 3cm。 各样品编号及直观描述见 表 7- 17。 表 7- 16 植物园 、 颐和园 底泥 采样信息表 取样地点 样品 编号 取样深度 备注 ZWY-1-A 0-5cm 有砂质 , 略有黑色有机物 ZWY-1-B 5-10cm 有砂质 , 略有黑色有机物 ZWY-1-C 10-15cm 有砂质 ZWY-1-D 15-20cm 黄色粘土为主 , 无明显黑色有机物 ZWY-1-E 20-30cm 同上 植物园 ZWY-1-F 30-38cm 同上 YIHY-1-A 0-5cm 水草很多且十分明显 , 颜色很黑 , 黑泥 及有机物含量均较高 YIHY-1-B 5-10cm 较上层底泥有机质含量较高 , 颜色黑 YIHY-1-C 10-15cm 水草含量较上层沉积物有所减少 , 且有 机质含量进一步减少 , 颜色较黑 颐和园 YIHY-1-D 15-18cm 有机质比上层少 , 有水草出现 , 颜色偏 黑且有掺杂有垃圾 圆明园东部湖底防渗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139 2. 监测分析方法 底泥 监测分析方法见 表 7- 18。 表 7- 17 底泥 监测分析方法 序号 监测项目 监测分析方法 1 pH 值 电位法 2 TOC 硫酸亚铁容量法 3 TN 半微量凯氏法 4 TP 等离子体光谱法 ( 用 XRF-压片法检验 ) 5 Fe 等离子体光谱法 ( 用 XRF-压片法检验 ) 6 Mn 等离子体光谱法 ( 用 XRF-压片法检验 ) 7 DP 等离子体光谱法 3. 监测结果 1) 圆明园表层底泥 监测结果 圆明园水体 底泥 采样监测结果见 表 7- 19。 表 7- 18 圆明园底泥监测结果 ( 单位 : DP 为 μg/g, 其余为重量百分比 ) 项目 Fe Mn TP TN TOC DP pH 值 YMY-1-A 2.00 0.0254 0.0387 0.022 0.29 2.0 6.54 YMY-2-A 1.82 0.0280 0.0387 0.064 0.42 4.4 8.80 YMY-3-A 2.33 0.0337 0.0520 0.103 1.23 1.4 7.99 YMY-4-A 1.90 0.0283 0.0511 0.204 1.89 7.3 8.09 由于我国针对底泥中有机物和营养物含量指标还没有评价标准 , 故 仅对其进 行监测 , 供水质模拟时分析之用 。 不过从监测结果看 , 有机物和氮磷含量均较低 , 尤其是溶解性磷 , 表明 底泥中 的 磷 直接 释放 的 可能性较 小 。 2) 圆明园底泥分层取样结果 圆明园 底泥的监测结果见 表 7- 20。 7 地表水环境 影响 评价 140 底泥中化学物质的转化受水 -泥交界面上 pH 和氧化还原状态的影响 。 氧化还 原电位受底泥中微生物活性控制 , 这些微生物又依次受电子受体和作为碳源的有 机物质的活性控制 。 电子受体包括氧 、 硝酸盐 、 锰的氧化物 、 铁的氧化物 , 硫酸 盐 、 二氧化碳等 。 如图 7- 3 所示 , 有机物在底泥和水体的交界面处很快被好氧 菌降解 。 氧耗完后 , 有机物开始被硝酸盐 、 锰 、 铁氧化物等还原菌依次所利用 , 导致氧化还原电位急剧降低 , 许多重金属开始不稳定 , 从底泥向水体释放 。 有关氧化还原电位和底栖生态系统关系的研究表明 , ORP 和生物多样性指 标之间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 ORP 是影响底泥生物多样性的最主要因素 。 为维 持底栖群落和底泥质量 , 底泥的 ORP 至少高于 ?50mV。 从监测结果来看 , 三个监测点的底泥氧化还原电位均在 ?50mV~20mV 之间 , 说明底泥中的氧化还原状态均属于正常的兼氧状态或好氧状 态 , 可以认为在这样 的环境条件下 , 底泥处于比较健康的状态 , 底泥不会因为厌氧而释放污染物质或 者释放的污染物质量很小 。 3) 植物园水生园 、 颐和园昆明湖底泥监测结果 植物园底泥 监测结果见 表 7- 21。 颐和园昆明湖 底泥 监测结果见 表 7- 22。 表 7- 19 底泥分层取样监测结果 取样地点 样品名称 位置 (cm) T( ℃ ) pH ORP( mV) YMY2-3-A 0-5 31 7.5 ?45 YMY2-3-B 5-10 27.3 6.98 ?15 后湖 YMY2-3-C 10-15 25.2 6.68 3 YMY2-2-A 0-5 27.3 7.52 ?46 YMY2-2-B 5-10 24.9 7.24 ?30 YMY2-2-C 10-15 23.7 7.15 ?24 YMY2-2-D 15-20 23.3 6.71 2 YMY2-2-E 20-25 22.8 6.62 7 YMY2-2-F 25-30 22.6 6.66 5 前湖 YMY2-2-G 30-33 22 6.45 17 YMY2-4-A 0-5 25.5 6.93 ?11 YMY2-4-B 5-10 24 6.81 ?4 YMY2-4-C 10-15 23.5 6.9 ?9 YMY2-4-D 15-20 23 6.59 9 YMY2-4-E 20-25 22.2 6.47 16 风荷楼 YMY2-4-F 25-30 21.5 6.49 14 圆明园东部湖底防渗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141 有 机 碳 好氧细菌和真菌 O 2 H 2 O 脱氮菌 Mn 离子还原菌 Fe 离子还原菌 S 离子还原菌 产甲烷细菌 NO 3 - N 2 Mn 4+ Mn 2 + Fe 3+ Fe 2+ SO 4 2- S 2- CO 2 CH 4 CO 2 CO 2 CO 2 CO 2 CO 2 氧化还原电位 ( Eh , mv ) -300 900 CO 2 0 300 600 图 7 - 2 电子受体的利用次序和底泥 氧化还原电位剖面 表 7- 20 植物园水生园沉积物采样监测结果 * 项目 ORP Fe Mn TP TN TOC DP pH 值 ZWY-1-A ?31 2.48 0.0435 0.0501 0.036 0.16 3.5 8.83 ZWY-1-B ?42 2.02 0.0326 0.0396 0.022 0.16 3.4 8.81 ZWY-1-C ?43 2.36 0.0368 0.0487 0.019 0.18 3.3 8.98 ZWY-1-D ?48 2.66 0.0443 0.0523 0.023 0.09 4.5 8.99 ZWY-1-E ?53 2.71 0.0466 0.0505 0.021 0.16 5.7 8.96 ZWY-1-F ?41 2.20 0.0532 0.0415 0.084 0.19 6.7 8.96 * : 单位 : ORP 为 mV, DP 为 μg/g, 其余为重量百分比 。 7 地表水环境 影响 评价 142 表 7- 21 颐和园 昆明湖 底泥 采 样监测结果 项目 ORP Fe Mn TP TN TOC DP pH 值 YIHY-1-A ?14 1.89 0.0267 0.0351 0.242 3.13 4.2 8.39 YIHY-1-B ?19 1.75 0.0276 0.0316 0.219 3.22 1.6 8.63 YIHY-1-C ?22 1.98 0.0289 0.0340 0.206 3.89 2.1 8.63 YIHY-1-D ?36 1.93 0.0280 0.0387 0.194 3.25 2.5 8.62 *: 单位 : ORP 为 mV, DP 为 μg/g, 其余为重量百分比 。 4. 结果分析 从监测结果看 , 圆明园内底泥的 成分与植物园 、 颐和园的底泥成分基本一致 , 有机物和氮 、 磷 等 含量较低 , 尤其是溶解性磷 , 底泥中磷的 直接 释放 可能性较 小 。 从氧化还原电位看出 , 圆明园所有 监测点中底泥表层中的氧化还原电位基本 在 ?50mV~?14mV 之间 , 说明底泥中的氧化还原状态均属于 兼氧状态 , 是比较健 康的 。 圆明园东部湖底防渗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143 7.3 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 模型建立 7.3.1 模型选取 与原理 1. 模型选取 由于圆明园防渗工程的实施对地表水环境的影响最为直接 , 水质影响尤其值 得重视 。 根据 《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 地 表水环境部分 , 建议一 、 二 、 三级均 采用湖泊完全混合平衡模式进行水质预测 。 但完全混合平衡模式本身较为简化 , 不能反映水质的时空变化 。 为更好地 反 映 圆明园的水系特征和水环境特征 , 预测水质的时空变化 , 根据 圆明园水系情况和防渗工程项目的要求 , 结合国内外模型的新进展 , 本评价拟建 立二维水质 - 水动力学模型来预测防渗工程项目实施前后 , 圆明园水域中水量与 污染物质浓度 的 变化情况 。 在模型选择时综合考虑模型 的 实用程度 、 数据可获取 性 、 模型先进性 。 本研究 最终 确定的模型为 : 水动力学模型 为 EFDC 模型 , 水质 模型 为 WASP 模型 。 将 EFDC 和 WASP 进行耦合 , 搭建 了本项目研究使用的二 维水质 - 动力学模型 。 2. 水动力学模型 EFDC( The Environmental Fluid Dynamics Code) 是威廉玛丽大学 ( VIMS, Virginia Institute of Marine Science at the College of William and Mary ), John Hamrick 开发的 三维地表水模型 , 可实现河流 、 湖泊 、 水库 、 湿地系统 、 河口和 海洋等水体的水动力学和水质模拟 , 是一个多参数有限差分模型 。 EFDC 模型在 水平曲线正交网格 、 垂 向 s 拉伸网格上求解静水力学 、 湍流平均方程 。 模型采用 Mellor-Yamada 2.5 阶紊流闭合方程 。 同时模型可进行干湿交替模拟 。 3. 水质 模型 WASP( Water Quality Analysis Simulation Program Modeling System) 是由美 国国家环保局暴露评价模型中心开发的用于地表水水质模拟的模型 。 7 地表水环境 影响 评价 144 WASP 提供了一个灵活的动态模拟系统 , 基本程序反映了对流 、 弥散 、 点源 负荷与非点源负荷以及边界的交换等随时间变化的过程 ?WASP 模型研究的问题 包括 BOD5、 DO、 营养物 / 富营养化 、 有毒化学成分迁移转化等 。 由于其独有 的灵活性 , 此模型被广泛地用于自然和人为污染的水质预测 。 EUTRO 是 WASP 中的水质模块之一 , 也是本次模拟使用的功能模块 , 用 以 分析传统的污染 物行为 , 包括 DO、 BOD5、 营养物质和浮游植物等因子 , 这些 变量构成 了 四个相互作用的系统 : 浮游生物动态变化 、 磷循环 、 氮循环和溶解氧 平衡 。 其相关关系如图 7- 3 所示 。 图 7 - 3 水质模拟反应动力学关系图 7.3.2 模型 时空概化 在时间概化中 , 考虑到本研究水质预 测的目的以及水文 、 水质实际数据的可 获得性 , 确定以月为时间尺度对圆明园水系的水位和水质动态变化进行模拟 。 在空间概化中 , 考虑到圆明园水系的面积 、 连接关系 、 地形 、 水文特征等具 体情况 , 将该水系概化为 31 个单元网格的二维系统 , 每个网格的面积为 2700- 75600m2 不等 , 如图 7- 4 所示 。 鉴于圆明园水系为浅水湖 , 垂直方向不再分层 。 1. 污染源调查 经现场调查 , 圆明园内无点源污染排入水体 , 污染源主要来自于雨水和地表 径流两个方面 。 圆明园东部湖底防渗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145 雨水污染利用降雨量与雨水水质数据可以计算得出 。 地表径流污染主要包括 绿地径流 、 路面径流二部分 , 根 据 《 北京水文手册 》 选取相应的径流系数进行计 算 。 水质数据参考 《 城区东南部降雨与径流水质规律研究 》 及密云水库的降雨水 质监测数据进行计算 , 见表 7- 23。 图 7 - 4 圆明园水系概化图 表 7- 22 雨水及地表径流污染负荷 * 非点源类型 COD NH3-N TN TP 径流系数 天然降雨 2.8 2 3 0.033 绿地径流 11.7 3 3.56 0.267 0.15 路面径流 15.17 1.785 3.23 0.172 0.6 合计 3882.5 1357.9 1973.6 60.4 *: 除径流系数无量纲外 , 其余单位为 mg/L。 2. 模型 参数 的选取 在本环评中 , 模型 参数的选 取主要 参考 本环评单位 近年来 在北京市 湖泊 、 水 库 模拟 研究 中 的 模型参数率定 结果 。 7 地表水环境 影响 评价 146 7.3.3 情景分析与 预测 评价 1. 情景设定 考虑圆明园防渗工程未来 可能 实施 的改造方案 , 本研究开展了多种情景分析 与评价 , 由于 篇幅有限 , 在这里 仅讨论 三种情景 , 即 情景 I 未铺设防渗膜 , 情景 II 完全 铺设防渗膜 , 情景 III 改进方案 ( 见第 10 章 ) 。 三种情景方案又 按照 三 种 水深 工况设定子情景 , 其中工况 1 按照原设计方案设定水位和水量 , 是满足圆明 园水域各项功能要求的需水量 ; 工况 2 和工况 3 分别按照设计水量的 75% 和 20 % 核算水深 , 以反映不同缺水情况下的影响情况 , 其 属性见 表 7- 24。 表 7- 23 设定情景属性表 平均 水深 /m 情景 水深工况 福海 绮春园 长春园 I- 1 工况 1 1.9 1.5 1.5 I- 2 工况 2 1.5 1.1 1.1 II- 1 工况 1 1.9 1.5 1.5 II- 2 工况 2 1.5 1.1 1.1 II- 3 工况 3 0.4 0.3 0.3 III- 1 工况 1 1.9 1.5 1.5 III- 2 工况 2 1.5 1.1 1.1 III- 3 工况 3 0.4 0.3 0.3 2. 情景 水量平衡 圆明园 东部 水体的蓄水量为绮春园 、 福海和长春园水体之和 , 可根据各种工 况下的水面面积和水深计算得到 。 为了满足水体水量平衡 , 需要定期补水 , 其 平衡关系 式 可表示 为 : 21 qqQQW rg ?++= ( 7- 5) 式中 : W- 年补水量 ; Qg- 绿地用水量 ; Qr- 渗透量 ; q1- 蒸发水量 ; q2- 降雨 集水量 。 圆明园东部湖底防渗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147 其中 水面蒸发 量 按下式进行计算 : bSahrq ××= 1 ( 7- 6) 式中 , hr- 水面蒸发量 ; a- 换算系数 ; S- 水面面积 ; b- 变动系数 。 根据海淀气象站近十年 的 实测资料统计 , 平均水面蒸发量约为 2295mm ( 20cm蒸发皿 ), 20cm蒸发皿测得 的蒸发量 与天然水面蒸发量换算系数为 0.60, 同时由于园内设置游船较多 , 空气流动比较大 , 水分子活 跃 , 蒸发量高于静止水 面 , 因此计算蒸发量时按实测值乘以变动系数 。 绿地用水量 利用定额法 计算 。 根据 《 圆明园东部湖底防渗工程项目建议书 》, 东部开放区绿地面积为 126.9 万 m2。 灌溉方式为地面灌溉与喷灌相结合 , 灌溉 用水按绿地用水定额计算 。 根据 《 北京市主要行业用水定额 》 中的居民生活和公 共用水定额 , 每平方米 绿地喷灌用水定额为 1m3/a。 依据 地下水渗透实验 和 地下水 模型模拟 结果 , 可以 得到 不同水体 、 不同情景 下的 渗漏量 , 详见第 6 章 。 降雨集水量为直接水面降雨量与地表径流 之和 。 根据海淀区年降雨量统计资 料 , 海淀区多年平均年降雨量为 619mm。 地表径流主要考虑绿地 和路面 径流 , 根据 《 北京水文手册 》 和实际情况 , 计算得到园内地表径流 。 水面直接降雨量则 根据各种情景下的水面面积和降雨量计算得到 。 此外 , 为了维持水体水质 , 本环评利用 试算法 计算 了 各种情景下不同地表交 换量的水质响应 , 为此针对情景 II- 1、 III- 1、 III- 2 设定 了 不同 的地表 水交换 量 , 生成下一级情景 , 并将地表水水交换量纳入各自情景的补水量中 。 根据上述计算 , 各种情景下的水量平衡 见 表 7- 25。 3. 水质模拟评价结果 在水系概化中福海 被概化为 6 个单元格 , 鉴于福海的典型性 , 在这里选取其 中的第 22 单元格作为分析范例 。 在模型预测中 , 模拟了氨氮 、 硝酸盐氮 、 溶解性磷酸盐 、 BOD5、 溶解氧 、 有机氮和有机磷等指标 , 在这里将重点讨论 DO, BOD5, TN 和 TP。 下面就构造的各种情景方案按水深工况进行纵向对比 。 7 地表水环境 影响 评价 148 表 7- 24 各情景的水量平衡表 补水量 /万 m3 情景 蓄水量 /万 m3 总计 蒸发 水量 绿地 用水量 渗透量 降雨 集水量 交换量 I- 1 132.2 620.2 142.8 126.9 415.5 65 0 I- 2 97.8 466.5 142.8 126.9 261.8 65 0 II- 1- 1 132.2 253.2 142.8 126.9 48.5 65. 0 II- 1- 2 132.2 300 142.8 126.9 48.5 65. 46.8 II- 1- 3 132.2 400 142.8 126.9 48.5 65. 146.8 II- 2 97.8 241.6 142.8 126.9 36.9 65 0 II- 3 14.3 156.1 70 126.9 10 50.8 - III- 1- 1 132.2 338.4 142.8 126.9 133.7 65 0 III- 1- 2 132.2 350.0 142.8 126.9 133.7 65 11.6 III- 1- 3 132.2 400 142.8 126.9 133.7 65 61.6 III- 1- 4 132.2 500 142.8 126.9 133.7 65 161.6 III- 2- 1 97.8 314.9 142.8 126.9 110.2 65 0 III- 2- 2 97.8 330 142.8 126.9 110.2 65 15.1 III- 2- 3 97.8 350 142.8 126.9 110.2 65 35.1 III- 2- 4 97.8 400 142.8 126.9 110.2 65 85.1 III- 3 14.3 234.6 70 126.9 29.9 50.8 - 1) 工况 1 评价结果对比分析 图 7- 5~ 图 7- 8 是工况 1 各种情景方案下的 DO、 BOD5、 TN、 TP 浓度 变化情况 。 从预测结果看 , 各种情景方案的 DO 变化情况基本一致 , 且均满足地 表水 III 类标准 (DO 大于等于 5mg/L)。 各种情景方案中 BOD5 的降解状况也比较 良好 , 均满足地表水 III 类标准 。 对 TN 而言 , 各种情景方案的 TN 浓度呈上升趋势 , 全年大部分时间均超过 地表水 III 类标准 。 各方案 TN 浓度由高到低的次序为 II- 1- 1、 III- 1- 1、 III - 1- 2、 II- 1- 2、 II- 1- 3、 III- 1- 3、 III- 1- 4、 I- 1, 各方案中水体 交换 量越大 , 则 TN 浓度越低 , 反之亦然 。 这主要是由于随着水体交换量 ( 或补水量 ) 的减少 , 非点源污染的 TN 负荷在水中逐渐富集所致 。 可以认为 , 在不加大水体 圆明园东部湖底防渗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149 交换量的前提下 , 防渗工程的实施有导致水体 TN 浓度升高的风险 。 对 TP 而言 , 由于圆明园各主要污染源的 TP 负荷较小 , 各种情景方案的 TP 浓度全年大部分天数低于地表水 III 类标准 , 但有部分天数超过标准 。 各方案浓 度由高到低的次序为 II- 1- 1、 III- 1- 1、 III- 1- 2、 II- 1- 2、 II- 1- 3、 III - 1- 3、 III- 1- 4、 I- 1。 防渗工程实施后 , TP 浓度有一定程 度的升高 , 但随 着水体交换量的增大 , TP 浓度逐渐下降 , 浓度变化曲线逐渐靠近 I- 1 曲线 。 可 以推断 , 在加大水体交换量的前提下 , 可以减缓由于防渗工程的实施带来的 TP 浓度提高带来的风险 。 0 5 10 15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时间 ( 月 ) DO(mg/L) II-1-1 I-1 III - 1 - 1 III - 1 - 2 III - 1 - 3 III - 1 - 4 II-1-2 II-1-3 图 7 - 5 工况 1 下 单元格 22 的 DO 浓度变化 过程 0 1 2 3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时间 ( 月 ) BOD5(mg/L) II-1-1 I-1 III - 1 - 1 III - 1 - 2 III - 1 - 3 III - 1 - 4 II-1-2 II-1-3 图 7 - 6 工况 1 下 单元格 22 的 BOD5 浓度变化 过程 7 地表水环境 影响 评价 150 0.8 1 1.2 1.4 1.6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时间 ( 月 ) TN(mg/L) II-1-1 I-1 III - 1 - 1 III - 1 - 2 III - 1 - 3 III - 1 - 4 II-1-2 II-1-3 图 7 - 7 工况 1 下单元格 22 的 TN 浓度变化过程 0.03 0.04 0.05 0.06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时间 ( 月 ) TP(mg/L) II-1-1 I-1 III - 1 - 1 III - 1 - 2 III - 1 - 3 III - 1 - 4 II-1-2 II-1-3 图 7 - 8 工况 1 下 单元格 22 的 TP 浓度变化 过程 2) 工况 2 评价结果对比分析 图 7- 9~ 图 7- 12 是 工况 2 的六种情景方案的 DO、 BOD5、 TN、 TP 浓度 变化 情况 。 从预测结果看 , 六种情景方案 DO 的变化情况基本一致 , 且均满足地表水 III 类标准 。 BOD5 的降解状况也比较良好 , 均符合地表水 III 类水标准 。 对 TN 而言 , 六种情景方案的 TN 浓度呈上升趋势 , 且均超过了地表水 III 类标准 。 方案浓度由高到低的次序为 I- 2、 II- 2、 III- 2- 1、 III- 2- 2、 III- 2 - 3 和 III- 2- 4。 除 I- 2 外 , 其它五种情景方案的水体交换量越大 , 则 TN 浓 度越低 。 在 I- 2 方案中 , 水体交换量大反而带来了较高的 TN 水平 , 其原因在 圆明园东部湖底防渗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151 于在这一方案中蓄水量少 , 当渗透和蒸发水量较大时 , 湖区水位下降 明显 , 在月 周期补水之前 , TN 浓度会出现周期性的升高 。 如果补水计划按天进行 , 这种周 期性的升高会有效减缓 。 对 TP 而言 , 也可以得到相同的结果 。 综合上述各情景 , 可以认为防渗工程的实施 , 在不加大水体交换量的前提下 , 有导致水体营养物浓度升高的风险 。 而加大水体交换量 , 则能够有效降低营养物 浓度 。 0 3 6 9 12 15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时间 ( 月 ) DO(mg/L) I-2 II-2 III - 2 - 1 III - 2 - 2 III - 2 - 3 III - 2 - 4 图 7 - 9 工况 2 下 单元格 22 的 DO 浓度变化 过程 0 0.5 1 1.5 2 2.5 3 3.5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时间 ( 月 ) BOD5(mg/L) I-2 II-2 III - 2 - 1 III - 2 - 2 III - 2 - 3 III - 2 - 4 图 7 - 10 工况 2 下 单元格 22 的 BOD5 浓度变化预测图 7 地表水环境 影响 评价 152 1 2 3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时间 ( 月 ) TN(mg/L) I-2 II-2 III - 2 - 1 III - 2 - 2 III - 2 - 3 III - 2 - 4 图 7 - 11 工况 2 下 单元格 22 的 TN 浓度变化 过程 0.01 0.03 0.05 0.07 0.09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时间 ( 月 ) TP(mg/L) I-2 II-2 III - 2 - 1 III - 2 - 2 III - 2 - 3 III - 2 - 4 图 7 - 12 工况 2 下 单元格 22 的 TP 浓度变化 过程 3) 水质空间 分析 图 7- 13 和 图 7- 14 为情景 I- 1 与 II- 1- 1 下 TN、 TP 在 7 月间月均 浓 度的空间分布 。 可以看出 , 圆明园 的水系 水质存在一定程度的空间差异 , 福海和 绮春园 部分 水体 的 水质较好 , 而 处于 水系下游的长春园以及其他相对孤立小水体 的 水质 相对较 差 。 在相同的外界扰动情况下 , 长春园 的水体水质更为敏感 , 而福 海的水质则相对较为稳定 。 因此 , 在长春园水质水量维护中 , 应尽可能以更高的 标准构建其底栖和 水生生态 系统 , 并强化水体交换 。 圆明园东部湖底防渗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153 4) 水质水量综合分析 表 7- 26 是各种情景方案的需要补水量和水质模拟状况 。 从情景 II 中可 见 , 防 渗工程实施后 , 仍必须提供一定量的交换水量 , 原设计补水水量不足以维持水 体水质 。 在维持水质状况为 “好 ”的情况下 , 情景 I 所需要的补水量最大 , 而情景 II 与情景 III 的需要补水量相同 , 均小于情景 I 的情况 , 年补水量为 400 万 m3。 表 7- 25 各种情景方案的水质状况对比 情景方案 补水量 ( 万 m3/a) 水交换量 ( 万 m3/a) 平均水深 水质状况 I- 1 620.2 0 工况 1 好 I- 2 466.5 0 工况 2 一般 II- 1- 1 253.2 0 工况 1 差 II- 1- 2 300 46.8 工况 1 较好 II- 1- 3 400 146.8 工况 1 好 II- 2 241.6 0 工况 2 差 II- 3 156.1 - 工况 3 未模拟 III- 1- 1 338.4 0 工况 1 较好 III- 1- 2 350.0 11.6 工况 1 较好 III- 1- 3 400.0 61.6 工况 1 好 III- 1- 4 500.0 161.6 工况 1 好 III- 2- 1 314.9 0 工况 2 差 III- 2- 2 330.0 15.1 工 况 2 一般 III- 2- 3 350.0 35.1 工况 2 较好 III- 2- 4 400.0 85.1 工况 2 较好 III- 3 234.6 - 工况 3 未模拟 7 地表水环境 影响 评价 154 ( 1) ( 2) 图 7 - 13 ( 1 )、( 2 ): I - 1 与 II - 1 - 1 情景 7 月 TN 月均浓度空间分布 ( 1) ( 2) 图 7 - 14 ( 1 )、( 2 ): I - 1 与 II - 1 - 1 情景 7 月 TP 月均 浓度空间分布 圆明园东部湖底防渗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155 7.4 结论与建议 7.4.1 结论 ( 1) 由于圆明园 东部 防渗工程已经接近完成 , 环评施工区内 地表水已被排 空 , 无法调查水质原状 。 根据清华大学 2004 年的监测 数据 , 圆明园 东 部 环评水体的水质不能达到 《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 GB3838- 2002) 的 III 类 标准和 《 景观娱乐用水水质标准 》( GB 12941— 91) 的 B 类 标 准 , 水体呈 富营养化状态 。 ( 2) 通过对圆明园防渗工程已完工水面 、 植物园湖 、 中央党校湖 、 颐和园 昆明湖等水体的监测和调查 , 发现不同水体 存在不同程度的水质超标 现象 , 水质状况 与来水水源的 水量 、 水质 以及 水体生态系统 状况密切 相关 ; 圆明园施工区 底泥中的 有机物和氮磷含量较低 , 尤其是溶解性 磷 , 表明底泥中磷直接释放的可能性较小 。 ( 3) 水质模型预测 分析结果表明 , 圆明园防渗工程 对 DO、 BOD5 的影响并 不显著 , 但对 TN、 TP 的影响较为显著 。 防渗工程实施后 , 如果不能 保证适当的水体交换量 , 则 TN、 TP 的浓度会提高 , 从而加大 水体富 营养化的风险 。 为了维持水体水 质 , 提供适当的水体交换量是必需的 。 ( 4) 圆明园 各水体的 水质存在一定程度的空间差异 , 在相同的外界扰动情 况下 , 长春园的水体水质较为敏感 , 而福海的水质则相对较为稳定 。 因此 , 在长春园水质水量维护中 , 应尽可能以更高的标准构建其底栖 和水生生态系统 , 并强化水体交换 。 ( 5) 为防止水体水质恶化 , 防渗工程实施后 , 仍必须提供一定量的交换水 量 , 原设计补水水量不足以维持水体水质 。 不论是原方案 ( 情景 II) 还是 改进方案 ( 情景 III), 其所 需要 的 年补水量 不 应 小 于 400 万 m3。 7.4.2 建议 ( 1) 圆明园水系 水环境 的关键问题是 由 N、 P 浓度偏高 所 引起 的富营养化 风 险 。 建议在水资源允许的条件下 , 适当 加大水体交换量 , 以利 水质 7 地表水环境 影响 评价 156 的 保持与 改善 。 ( 2) 为 防 止水体富营养化 , 避免 “水华 ”爆发 , 在加大水体交换量的同时 , 应该采取 种植与藻类 呈 竞争关系的水生植物等 生态 手段 改善水质 。 相 关 研究 表 明 , 水生 维管 植物生长良好的水体 , 爆发 “水华 ”的可能性很 小 。 因此 , 可以考虑 根据圆明园的实际情况种植水葱 、 蒲苇 、 睡莲等 水生植物以抑制藻类的生长 , 降低富营养化 发生 的风险 。 ( 3) 在圆明园恢复水系后 , 应加强对水体 TN、 TP、 Chl- a 等指标的监测 , 建立圆明园水质监测系统和水系安全预警系统 , 尽可能降低水体富营 养化的机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