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东部湖底防渗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265
14 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
14.1 项目环境保护工作的内容
加强环境管理和环境监测是执行 《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 等法规 、 条
例 、 标准的重要手段 , 也是实现建设项目社会效益 、 经济效益 、 环境效益协调发
展的必要保障 。 必须通过环境管理和环境监测 , 监控本项目对圆明园区地表水 、
地下水 、 生态和文物遗址的影响 , 为本区域的环境管理 、 环境规划提供依据 。
14.2 环境管理
为了贯彻执行有关环境保护法规 , 及时了解项目及其周围环境质量 、 社会因
子的变化情况 , 掌握环境保护措施实施的效果 , 保证该区域良好的环境质量 , 在
项目区需要进行相应的 环境管理 。
项目建设单位 圆明园管理机构 应该有专门的人员或者机构负责环境管理和
监督 , 并负责有关措施的落实 , 在施工期和运行期对项目区域生活污水 、 废气 、
固体废物等的处理 、 排放及环保设施运行状况进行监督 , 严格注意相关的排污情
况 , 以便能够在出现紧急情况的时候采取应急措施 。
因此 , 要设立控制污染 、 环境和生态保护的法律负责者和相关的责任人 , 负
责项目整个过程 (包括施工期和运行期 )的环境保护和生态保护工作 。
环保负责机构和人员应该具有下列的职责 :
( 1) 宣传 , 贯彻执行环境保护法律 、 法规 、 条例和标准 , 并经常监督有关
部门的执行情况 ;
( 2) 负责项目区域的环境管理 、 环境保护和生态保护工作并监督各项环保
措施的落实和执行情况 ;
( 3) 编制与圆明园环境和生态保护制度 , 并组织实施 ;
( 4) 按照规定进行环境监测 , 并协助有关单位 (北京市和海淀区环保局及
北京市和海淀区环境监测站 )的环境监测管理人员 , 建立监控档案和
14 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
266
业务联系 , 接受指导和监督 ;
( 5) 按照环保部门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填写各种环境管理报表 ;
( 6) 配合有关单位和部门负责对环境事故进行调查 、 监督和分析 , 并写出
相应的调查报告 ;
( 7) 协助有关部门搞好项目区域内的环境和生态保护教育 、 技术培训 , 提
高施工期间施工人员和运行期管理人员的素质和环 境意识 ;
( 8) 制定 、 实施 、 管理本项目区域内污染物排放和环境保护设施运转计划 ,
并做好考核和统计等工作 ;
( 9) 加强对环保设施的运行管理 , 如果出现运行故障 , 应该立即进行检修 ,
严禁非正常排放 ;
( 10) 协调 、 处理因本项目的运营而产生的环境问题的投诉以及项目区域
居民对周围环境的投诉 , 协同当地环境保护局处理和解答与本项目有
关的公众意见 , 并协调配合有关单位进行处理 , 达成相应的谅解 。
14.2.1 施工期环境管理要求
( 1) 防渗工程各项环保设施的设计 、 施工计划等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进
行 , 并将工程设计和施工计划报送环保主管部门审批 ;
( 2) 防渗工程竣工验 收时必须提交环保设施竣工验收监测报告 , 如有需
要 , 各种单项环保验收必须按照有关规定进行 , 经验收合格并发放合
格证 , 才可以投入使用 , 进行正式的运转 ;
14.2.2 运行期环境管理要求
( 1) 加强环境监测工作 , 对园区水质以及入园水质要定期进行监测 , 要有
详细的记录 。
( 2) 会同相关单位对园区内生态系统情况进行监控 , 并备案 。
本项目环境管理的重点在于对园区内水环境和生态系统进行监控 , 一旦出现
水质明显恶化或生态系统不良情况应及时进行补救 。
圆明园东部湖底防渗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267
14.3 环境监测计划
14.3.1 监测项目 、 地点 、 时间和频率
1. 噪声
施工期 噪声的监测 需要依据项目所在区域的情况 , 在项目区场界布设 4 个监
测点进行监测 。 在监测点位需要进行常规监测 , 建议配合环保主管单位合作进行 。
在白天 , 每周至少监测一次 , 每次至少监测 10 分钟 ; 在夜晚每周至少监测一次 ,
每次至少监测 10 分钟 。
2. 大气环境
施工期间应该重点对施工扬尘进行监测 。 建议施工期相关的监测每周 1 次 ,
并根据项目施工进度和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
3. 地表水环境
由于已经采用了排水施工措施 , 施工期无法监测地表水 。
运行期对长春园 、 绮春园及福海水域分别设定多个监测点 , 每年 3- 11 月份
期间 , 至少每两个月监测一次 , 监测指 标包括 水温 、 pH、 DO、 BOD5、 TN、 TP、
Chl-a, 建立圆明园水质监测系统和水系安全预警系统 , 尽可能降低水体富营养
化的几率 。
在补水前对补给水水质进行监测 , 监测指标 同上 , 确保补水水质 满足要求 。
监测计划在纳入北京市水环境监测系统之前 , 由圆明园管理 机构 负责监测 。
4. 地下水环境
地下水采样点应布设 5 点 : 对照观测井 1 眼 , 设在防渗工程地下水流向上游
1200m 处 ; 防渗 工程区内监测井 3 眼 , 设在防渗工程区 , 其中承压水观测井 1
眼 , 潜水观测井 2 眼 ; 下游 监测井 1 眼 , 设在 工程区地下水流向下游 1500m处 。
在防渗工程投入使用前观测 背景 地下水位 和水质 。 在工程运行过程中 , 每 月
观测水位 1 次 , 每年 3 月 、 6 月 、 9 月 、 12 月各监测地下水质 1 次 , 特殊时期 ( 如
14 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
268
地表水恶化 ) 加密监测 。
地下水位采用人工观测 。 地下水质样品的采集按照 《 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
范 》( HJ/T164- 2004) 要求进行 。 监测项目主要包括 pH、 总硬度 、 TDS、 高锰
酸盐指数 、 SO42?、 Cl?、 F?、 NO3?、 NO2?、 NH3-N、 细菌总数 、 总大肠菌 。 分析
方法按国家有关水质测定方法进行 。
5. 生态系统
选择 生态系统 恢复 、 生物多样性 、 土壤 含水率 等因子作为 圆明 园生态系统监
测 的内容 。
1 ) 生态系统 恢复监测
通过对圆明园生态系统恢复过程的监测 , 考察生态系统内部的遗传 、 物种 、
种群 、 群落和 景观层次的变化 , 监测 防渗工程 的 长期生态影响 。 生态系统 恢复监
测因子与方法见表 14- 1。
表 14 - 1 生态系统恢复监测 因子与方法
监测因子 监测频率 监测方法 监测单位
气温 每十天 野外测定法
水温 每十天 野外测定法
湿度 每十天 野外测定法
动植物物种
最初五年每年调查 二 次 ; 之后
每 二 年调查一次
野外采样法 、 室
内分析法 、 定位
或半定位观测法
群落类型和结构
最初五年每年不同季节调查
一次 ; 之后每 二 年调查一次
野外观测法
景观格局变化 每年一次 遥感分析法
由 圆明园
管理机构
或委托 有
关单位监
测
2 ) 生物多样性监测
由于大规模工程施工 和 长 时间 施工停滞 , 生物多样性遭到了巨大改变和破
坏 。 工程完工运行后 , 必须采取措施对园内的生物多样性进行监测 , 记录物种恢
圆明园东部湖底防渗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269
复的过程并指导及时补充必要物种资源 。 生物多样性监测的因子与方法 如表 14-2
所示 。
表 14 - 2 生物多样性监测的因子与方法
监测因子 监测频率 监测方法 监测单位
基因多样性 ( 珍稀
濒危物种 、 外来物
种 、 新引进物种 )
最初五年每年 调 查二 次 ; 之后
每 二 年调查一次
野外调查法
( 样方 、 样线 )
室内鉴定法
物种多样性
( 动物 、 植物 、 藻
类 )
最初五年每年 调查二 次 ; 之后
每 二 年调查一次
野外采样法 、 室
内分析法 、 定位
或半定位观测法
生态系统多样性
( 包括水生 、 陆生
生态系统等 )
最初五年每年 调查二 次 ; 之后
每 二 年调查一次
野外观测法
景观多样性 ( 格局
变化 、 连通性 )
每年一次 遥感分析法
圆明园管
理机构或
委托资职
单位监测
3 ) 土壤 含水率 监测
防渗工程对陆生生态系统产生影响 , 监测土壤含水率有利于考察土壤含水率
的变化 , 确定防渗对驳岸含水率以及植物的 影响 , 及时确定浇灌措施 。 土壤含水
率的监测要求如表 14- 3 所示 。
表 14 - 3 土壤含水率监测要求
监测因子 监测频率 监测方法 监测单位
土壤 含水率
每个 季节 监测 一次 , 在
实施防渗工程的主要湖
泊驳岸设监测剖面
野外调查法
室内测量法 ( 烘干 )
仪器直接测定法
圆明园管理机构
或委托资职单位
14 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
270
14.3.2 监测数据的管理
对于上述监测结果应该按照项目有关规定及时建立档案 , 并抄送有关环保主
管部门 , 对于常规监测部分应该进行公开 , 特别是对本项目所在区域的居民进行
公开 , 满足法律中关于知情权的要求 。 此外 , 如果发现了污染和 破坏问题要及时
进行处理 、 调查并上报有关部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