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的绿色革命
郭沛源 施祖麟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北京,100084)
[中文摘要] 传统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及其主要指标GDP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无法反映包括人力资源、自然资产等在内的真实国民财富。绿色GDP和真实储蓄率则可以更真实地反映出一国的国民财富,并衡量国家和地区经济可持续性。本文对绿色GDP做了系统阐述,并根据2000年中国统计数据,对中国各地GDP进行修正,推算出各地的绿色GDP。以此为依据,本文最后对中国目前环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
[关键词] 绿色GDP 真实储蓄率 可持续发展
GREEN REFORMATION ON GDP
[ABSTRACT] The traditional system of national accounting and its core indicator GDP are limited to reflect the real national welfare including human resource, natural asset and so on. On the contrary, green GDP and genuine saving can evaluate the national welfare more exactly, and they can also describ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nations or regions. Green GDP is introduced systematically in this paper. According to the state data of China 2000, the writer adjusts the GDP of every district in China and deduces its green GDP. Finally, an analysis about the situation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China is given.
[KEYWORDS] green GDP genuine sav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一 绿色GDP,真正的国民财富
传统GDP的定义
国内生产总值(简称GDP),是指国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是现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的重要指标。
GDP的传统计量方法有总支出法和总收入法两种。总支出法把GDP 作为经济中物品和劳务产出的总支出,总收入法把GDP作为经济中所有人的总收入。
用支出法计算的GDP可以用下式计算(考虑四部门的情况下):
GDP=C+I+G+(X-M)
其中: C 居民个人消费支出
I 增加或更新的资本资产支出
G 政府购买
X-M 净出口
绿色GDP的定义
传统的GDP有一些固有的缺陷,尤其是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时候,GDP无法反映一国的真实财富。一些新的方法被提出来以便克服GDP固有的缺陷。其中包括“绿色国民经济核算”(Green National Accounts)及其相关概念“真实储蓄”(Genuine Saving)。
绿色GDP是国民财富或收入的一种新的估算。其中人力资源是各国真实国民财富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约占国民财富总量的40-80%之间,一般而言,发达国家这一比重更高,而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这一比重相对就低。生产性资产是第二要素,占总财富比重的15-30%之间。自然资本是第三位要素,占总财富的2-40%之间,其中中东和西非地区自然资本占第二位。(本文着重讨论自然资本要素)
真实储蓄是指在扣除了自然资源(特别是不可再生资源)的枯竭以及环境污染损失之后的一个国家真实的储蓄率。所谓自然资源枯竭(depletion)是按开采和获得自然资源的租金来度量的,该租金是以世界价格计算的生产价格同总生产成本之间的差值,该成本包括固定资产的折旧和资本的回报(return)。
计算绿色国内生产总值(绿色GDP)的计算公式可以表述为:
绿色GDP=GDP-产品资本的折旧-自然资源的损耗-污染损失
传统GDP与绿色GDP的比较
下表描述了真实储蓄的研究框架和计算所涉及的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并对传统GDP、绿色GDP和真实储蓄率加以对照。
表1 传统GDP、绿色GDP和真实储蓄的比较
传统GDP
绿色GDP(gGDP)
真实储蓄(Genuine Saving)
总消费
+ 总投资
+ 净出口
= GDP
GDP
- 产品资产的折旧
= 国内净产值(NDP)
- 自然资源的损耗
- 污染损失
= gGDP
GDP
- 商品和服务的消费
= 储蓄(Saving)
+ 教育投资
= 总储蓄(Gross Saving)
- 产品资本的折旧
= 净储蓄(Net Saving)
- 自然资源的损耗
- 污染损失
= 真实储蓄
从比较可以看出传统GDP的局限和绿色GDP的先进之处。
以国内生产总值为主要指标的现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只重视经济产值以及其增长速度,而忽视资源基础和环境条件。这是造成人们单纯追求产值,相互攀比速度、不顾资源损耗及环境恶化的重要根源。传统的GDP指标容易造成经济发展中的资源空心化现象。如下图所示,虚假的经济增长趋势(G的上升),形成了真实的资源生态环境恶化趋势(R的下降)。这是不可持续发展的(R/G的下降)。
图1 传统经济发展与资源空心化
绿色GDP因为从GDP中扣除了环境方面的影响,因此能够更加准确地衡量一国财富的真实水平,对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如下图所示,中国从七十年代到九十年代的发展是以能源大量消耗为代价的,传统GDP飞速增长却未能反映发展所付出的高成本代价。改革开放之初,这一趋势达到峰值,并从九十年代开始能源消耗占GDP的比重有所下降,到1998年基本与美国、日本的水平相当,这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直接使然。绿色GDP的准确性和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
真实储蓄率比绿色GDP更关注于对发展的投入,也具有更强的政策相关性。除了传统的直接影响公共和私人储蓄和投资行为的货币和金融政策以外,许多影响资源开采和污染物排放的政策也都与之直接相关。下表反映了我国真实储蓄率与国内储蓄率之间的差别。
表2. 我国自然资产和真实国内储蓄率(占GDP比重,%)
1985
1990
1995
1998
国内投资率
37.77
34.74
40.83
38.28
国内储蓄率
33.48
37.95
43.13
42.63
净国内储蓄率
27.69
31.73
35.18
34.5
能源耗竭比率
13.66
10.28
4.19
1.48
矿物耗竭比率
0.48
0.84
0.58
0.29
净森林耗竭比率
0.?0
0.62
0.53
0.43
二氧化碳损失比率
3.48
3.69
2.50
2.33
自然资产损失比率
19.83
15.43
7.80
4.53
教育支出比率
2.21
2.18
1.98
2.00
真实国内储蓄率
11.87
18.47
29.36
31.98
资料来源:World Bank, 2000b.
绿色GDP的发展
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由于资源、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自然资源核算开始引起世界各国自然科学家、经济学家、社会学家、政府部门以及众多国际组织的重视。进入90年代后,绿色GDP的研究与应用都有了飞速的发展。
1993年联合国统计机构出版的《综合环境与经济核算手册》(The System of Integrated Environmental and Economic Accounting, 简称SEEA)中,提出了生态国内产出(Environment Domestic Products, 简称EDP)的概念,即现在我们所称的绿色GDP。联合国建议对环境和经济账户的综合应当通过卫星账号(及附属账号)来进行,同SNA的主要账户(核心账户)相联系。这是自然资源核算和环境核算的起步阶段,既考虑了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又沿袭了以往的核算方法,不至于作出规模太大的改动,否则很多发展中国家无法承担建立复杂模型的基础工作。
1995年,世界银行组织有关专家开始重新定义和衡量世界以及各国的财富,出版了《环境进展的监测》(World Bank 1995),正式提出了绿色GDP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概念,重新估算了国民财富的三种主要资本组分:产品资产、自然资本和人力资源。如下图所示为三个地区国民财富的构成。
图3 各选定地区的财富份额(1994年)
资料来源:张坤民译 J.迪克逊著, 扩展衡量财富的手段
1997年,世界银行首次提出了真实国内储蓄(genuine domestic savings)的概念与计算方法。真实储蓄的特点在于更大范围的覆盖了自然资源,改善了数据和计算方法,并且显著的增强了对人力资源的考虑。一项有关平均真实储蓄率的计算揭示,在世界上不同地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在消费,而东亚地区在储蓄;拉美和加勒比地区储蓄率持续下降。这与各国的资源禀赋,市场导向是相一致的。
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又是一个社会主义大国。从上世纪50年代以来长期使用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MPS)核算国民收入,1983年开始实行采用国民生产总值统计指标,1985年正式采用国内生产总值指标作为考核国民经济发展和制定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主要指标。从80年代中后期,我国已经研究自然资源的定价问题,1988年国务院技术经济研究中心得到美国福特基金会的资助,成立了资源核算及其纳入国民经济体系课题组,此后绿色GDP的研究也有了长足的发展。目前,国内已经有不少专家学者从事这方面的研究。
北京市社科“九五”规划项目“以EOP为核心指标的国民经济新核算体系研究”的最终成果《建立首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研究报告近日公布,报告对北京市1997年的环境资源成本和环境资源保护服务费用进行了试算,并据此对国内生产值进行了调整。通过试算和调整,结论为:在扣除当年的环境、资源成本(其中环境退化成本应视为环境欠帐)和环境、资源保护费之后,只剩下原值的72.03%。
《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课题组(1999)对三明市和烟台市分别作了实证研究表明:在三明市,仅大气污染和水污染对人体健康的损失从1989年到1996年已经占该市GDP的8.49%到5.85%;在烟台市,造成真实储蓄率下降的最重要的因素是污染损失和资源耗竭,最大可占GDP的9.918%,其中,污染损失最高可达8.58%,资源耗竭可达2.83%。
王舒曼、曲福田(2001)对江苏省环境资源核算研究表明,以GDP为主要衡量指标的现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过高地估计了江苏省的经济增长水平。实际上,1994~1997年,仅水、大气资源的折旧,就使调整的EDP(也称绿色GDP)比GDP平均下降了近8个百分点。
当前,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制约绿色GDP研究和应用的最大障碍是资源核算的问题,即将自然资源的消耗和环境污染的损失量化并计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环境质量价值评估和环境污染损失经济评估都不能十分精确的确定影响的货币量。但是,这并不影响绿色GDP的评价作用,估算的数值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一国或地区的国民财富进行评价并衡量其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自然资源定价研究也会成为绿色GDP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
二 中国各地区绿色GDP实证分析
中国各地区GDP修正方法
下文根据绿色GDP理论对2000年中国各省GDP的数值进行修正。考虑到计算规模大,计算较为复杂,所以采取了一些简化的做法。
根据前文对绿色GDP的描述,
gGDP = 国内净产值(NDP)- 自然资源的损耗 - 污染损失
= GDP - 产品资产的折旧 - 自然资源的损耗 - 污染损失
本文在计算过程中忽略了产品资产折旧(因为缺乏相关的数据)。
自然资源的损耗计算主要是通过森林面积变化和城市煤气、天然气、石油气的使用量加和得出,笔者认为,煤气、天然气和石油气的使用量可以看作为该省真实储蓄的下降:
自然资源损耗=森林面积减少+煤气消费+天然气消费+石油气消费
污染损失通过工业、生活中产生的水、气、固等三种废弃物的产出量加上2000年环境事故所造成的损失估算:
污染损失=污水治理费用+废气治理费用+固体废弃物治理费用+环境事故造成损失
在确定了相关计算公式后,最重要的是确定货币化的尺度。本文计算遵循以下简化原则:
森林价值
“北京市森林资源价值核算”专题研究成果显示,北京市森林资源总价值2313.37亿元。根据北京市总面积1.68万平方公里和全市森林覆盖率41.9%,可以估算出单位面积的森林价值为0.00057697亿元/公顷。
煤气、天然气、石油气价值
根据中国价格信息中心公布的《中国市场物价监测报告(2000.1)》的统计数据计算得出,煤气1.79元/立方米,天然气2.31元/立方米,石油气2.88元/公斤。
污水治理费用
根据世界银行对中国的研究表明,城市废水一级处理费用为0.5元/立方米,二级处理费用为0.77元/立方米。本文取其平均值为0.63元/立方米。
废气治理费用
根据1991-1997年各年的《中国环境统计公报》数据,求各年废气治理成本的平均值,得到平均单位处理费用为0.000221元/立方米。
表3 各年废气治理成本
年份
废气(亿立方米)
费用(亿元)
单位费用
1996
111196
28.1
0.000253
1994
113630
30.4
0.000268
1993
109604
25.5
0.000233
1992
105462
21.5
0.000204
1991
101416
19.7
0.000194
1990
84722
14.8
0.000175
平均单位费用(元/立方米)
0.000221
同时也根据环境统计数据估算出生活二氧化硫排放量、生活烟尘排放量与工业废气排放量之间的当量关系约为1359吨二氧化硫相当于112413亿立方米的工业废气排放,从而估算出总的废气量。
废物治理费用
数据显示,天津市垃圾处理实际成本是75.91元/吨,德国一些城市垃圾处理成本达到400-600马克/吨,香港为285-355港元/吨。本文计算取76元/吨。
计算中所采用的数据均摘自《中国统计年鉴2001》,其中,森林面积变化的数据摘自国家林业局《2001年国家林业统计主要指标》。
中国各地区GDP修正结果(单位:亿元)
1)自然资源损耗
表4 中国各地区自然资源损耗(2000年) (单位:亿元)
地区
煤气
液化石油气
天然气
森林面积
损失总额
全 国
272.727085
303.4698336
189.761
-87.7565
853.7143
北 京
8.46849
5.082048
22.11594
3.279472
32.38701
天 津
1.768878
1.2730464
5.422494
-2.61654
11.08096
河 北
8.219322
5.4608256
1.073457
-5.255
20.00861
山 西
43.294551
0.9835776
1.296141
-27.9419
73.51613
内蒙古
1.339815
1.71144
0
81.86506
-78.8138
辽 宁
14.670303
10.9207872
5.757213
1.917833
29.43047
吉 林
2.775932
4.8689856
3.040422
-36.0396
46.72491
黑龙江
5.432113
17.3210976
0.966735
-55.8647
79.58463
上 海
38.153313
14.1281568
5.999994
2.306708
55.97476
江 苏
64.906474
20.304288
0
4.082031
81.12873
浙 江
4.975484
18.169776
0
-6.87858
30.02384
安 徽
4.116284
13.2082848
0.1386
-1.38703
18.85019
福 建
2.278133
21.2431392
0
-2.01476
25.53604
江 西
7.063877
4.7433024
0
1.104889
10.70229
山 东
7.704339
7.9644384
19.41902
-10.4604
45.54818
河 南
14.637725
4.6713312
12.70916
-5.51348
37.5317
湖 北
2.611252
8.5299552
0.000231
-29.0883
40.22973
湖 南
10.807125
5.7563424
0
13.8991
2.664369
广 东
2.165363
89.5280256
0.078309
8.756605
83.01509
广 西
0.504243
5.9012352
0
9.502045
-3.09657
海 南
0
2.2422528
0
10.48231
-8.24006
重 庆
0.0179
1.1165472
15.71932
-16.9201
33.77386
四 川
19.990183
1.9052352
89.71901
15.82732
95.78711
贵 州
1.562133
0.8344224
0.10395
-30.5994
33.09987
云 南
2.757853
2.3890752
0.354123
-55.1631
60.66415
西 藏
0
0.480384
0
-3.03484
3.515222
陕 西
0.796013
2.2762944
4.10487
10.79618
-3.619
甘 肃
1.197689
22.5716832
0.018018
5.331161
18.45623
青 海
0.004296
0.3310848
0.467082
6.091025
-5.28856
宁 夏
0.508002
0.5250528
0.012936
9.797451
-8.75146
新 疆
0
7.0277184
1.243935
27.04699
-18.7753
2)环境污染损失
表5 中国各地区环境污染损耗(2000年) (单位:亿元)
地区
污水治理费用
工业废气治理费用
工业固废治理费用
污染直接经济损失
环境污染损失
全 国
261.5481
37.52387
619.4841
1.780788
920
北 京
5.637303
0.854922
8.648426
0
15
天 津
2.568762
0.598876
3.566252
0.006
7
河 北
9.31707
2.521731
53.34879
0.00174
65
山 西
5.735016
2.012812
58.40895
0.013958
66
内蒙古
2.910096
1.341665
18.03318
0.006792
22
辽 宁
12.95419
2.499029
57.40694
0.013038
73
吉 林
5.456178
0.834626
12.179
0.000225
18
黑龙江
7.163982
1.092987
20.44788
0.00035
29
上 海
12.20077
1.524319
10.28353
0.00104
24
江 苏
22.00779
2.11736
23.06298
0.914015
48
浙 江
13.43891
1.495131
10.51885
0.048371
26
安 徽
9.027585
0.953448
21.36942
0.080212
31
福 建
7.691985
0.644548
16.62809
0.004224
25
江 西
6.046299
0.554512
36.40795
0.01475
43
山 东
14.42719
3.303989
41.04681
0.015643
59
河 南
14.34151
1.880082
27.51738
0.002108
44
湖 北
14.68442
1.349283
21.38992
0.00289
37
湖 南
13.30718
1.055731
17.87377
0.076393
32
广 东
28.19521
1.88228
12.86143
0.019306
43
广 西
10.33351
1.072608
16.00259
0.056818
27
海 南
1.499652
0.096272
0.720386
0.000615
2
重 庆
8.082711
0.741943
9.904737
0.005755
19
四 川
15.14073
1.47474
35.78549
0.075342
52
贵 州
3.489381
2.334219
17.24523
0.003983
23
云 南
4.254201
0.720942
24.19555
0.019302
29
西 藏
0.327789
0.003315
0.129806
0.025
0
陕 西
4.201974
0.652995
19.92638
0.023666
25
甘 肃
2.547216
0.722365
12.93355
0.34144
17
青 海
0.755811
0.155791
2.55589
0.001657
3
宁 夏
0.946575
0.377229
3.633812
0.00456
5
新 疆
2.856987
0.654118
5.451856
0.001595
9
3)绿色GDP
表6 中国各地区绿色GDP(2000年) (单位:亿元)
地区
GDP
资源损失占GDP百分比
污染损失占GDP百分比
损失总额占GDP百分比
gGDP
全国
97209.37
0.88%
0.95%
1.82%
95435.65
北 京
2478.76
1.31%
0.61%
1.91%
2431.37
天 津
1639.36
0.68%
0.43%
1.10%
1621.28
河 北
5088.96
0.39%
1.28%
1.67%
5003.95
山 西
1643.81
4.47%
4.02%
8.49%
1504.29
内蒙古
1401.01
-5.63%
1.57%
-4.06%
1457.82
辽 宁
4669.06
0.63%
1.56%
2.19%
4566.63
吉 林
1821.19
2.57%
0.99%
3.55%
1756.47
黑龙江
3253.00
2.45%
0.89%
3.34%
3144.42
上 海
4551.15
1.23%
0.53%
1.76%
4471.18
江 苏
8582.73
0.95%
0.56%
1.50%
8453.60
浙 江
6036.34
0.50%
0.43%
0.93%
5980.32
安 徽
3038.24
0.62%
1.02%
1.64%
2988.39
福 建
3920.07
0.65%
0.64%
1.29%
3869.53
江 西
2003.07
0.53%
2.15%
2.68%
1949.37
山 东
8542.44
0.53%
0.69%
1.22%
8437.89
河 南
5137.66
0.73%
0.86%
1.59%
5056.13
湖 北
4276.32
0.94%
0.87%
1.81%
4199.09
湖 南
3691.88
0.07%
0.87%
0.94%
3657.22
广 东
9662.23
0.86%
0.45%
1.30%
9536.21
广 西
2050.14
-0.15%
1.32%
1.17%
2026.24
海 南
518.48
-1.59%
0.39%
-1.20%
524.72
重 庆
1589.34
2.13%
1.20%
3.32%
1536.57
四 川
4010.25
2.39%
1.30%
3.69%
3862.46
贵 州
993.53
3.33%
2.31%
5.65%
937.43
云 南
1955.09
3.10%
1.48%
4.59%
1865.43
西 藏
117.46
2.99%
0.00%
2.99%
113.95
陕 西
1660.92
-0.22%
1.51%
1.29%
1639.54
甘 肃
983.36
1.88%
1.73%
3.61%
947.90
青 海
263.59
-2.01%
1.14%
-0.87%
265.88
宁 夏
265.57
-3.30%
1.88%
-1.41%
269.32
新 疆
1364.36
-1.38%
0.66%
-0.72%
1374.14
中国各地区绿色GDP分析
前文计算了中国以及中国各地区GDP的修正值,即绿色GDP的结果。由于数据所限,笔者在计算过程中忽略了一些因素,一些指标值通过相近的因素近似求得,如忽略了噪声污染的损害,用生活废气中的二氧化硫和烟尘量估算生活废气排放量等等。这些因素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中国绿色GDP的实际数值,但并不影响下文对中国各地区绿色GDP的定性分析,通过定性的比较,我们仍然可以得到一些十分有意义的结论。
2000年中国GDP修正
根据本文计算结果,可以得到,2000年,中国由于自然资源损耗损失国民财富约853亿元,占当年国民收入的0.86%,由于环境污染损失国民财富约920亿元,占当年国民收入的0.93%,两者之和表明中国由于环境因素影响造成总损失占国民收入的1.82%。可见,中国GDP的受环境因素影响的总量是巨大的。
这一结论与历年来中国环境质量价值评估的一些主要成果基本吻合。如根据计算,2000年全国环境污染损失968亿元(刘文等 1989),1994年全国生态环境成本2000亿元(李金昌 1994),1992年全国环境污染损失为986.1亿元(夏光 1998)。 可见,本文计算结果是具有衡量我国各省可持续发展现状的价值的。
图4 2000年中国GDP修正结果
gGDP一般小于GDP
绿色GDP反映的是一国包括人力资源、环境资源等在内的国民财富,它与GDP的比值,既可以大于1,也可以小于1。如果国家对环境资源保护得力,国家森林蓄积量不断增加,环境污染消耗降低、事故减少,那么该国的绿色gGDP可能要比GDP要大,是可持续发展的国民经济;反之则小,是不可持续发展的。
结合我国的情况,我国目前虽然已经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但是由于实施时间短,经济转型不可能一蹴而就,而且多年以来环境污染的遗留问题严重,所以我国当前的gGDP理论上要比GDP小,反映出我国尚处于不可持续阶段或者可持续发展的初级阶段。本文计算结果说明了这一点。
如下图所示,我国各省由于环境因素造成的GDP损失基本为正值,其中以山西省为最(8.49%),这表明我国大部分省、市、自治区的环境问题对国民经济影响是负面的,有的已经非常严重,山西、贵州、云南已经超过了4%的比重,这对于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内蒙、海南、青海、宁夏和新疆这五个省、自治区的环境因素影响呈现负值,表明当地的环境国民财富处于良性积累阶段。笔者认为其主要原因是当地的自然资源丰富,而且平均人口密度小,自然环境受破坏程度和人类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程度都不高。
图5 2000年中国各地区环境损失总额占GDP的比重
各地区gGDP与GDP差异幅度不同
前面的柱状图实际上已经表明了各地环境因素对经济发展影响的不同影响。下面进一步进行比较。下图所示,棱形的点线代表环境损失占当地GDP的比重,方形的点线代表当地GDP占全国GDP的比重。前者可以反映当地环境问题严重与否,比重越大,危害越严重;后者则表明当地经济实力,比重越大,当地的经济实力越强。
两条曲线在一定程度上呈反相,即经济实力越强的地方,环境损失的比重越低,如江苏、浙江、山东、广东等地就是如此,而像山西、贵州、甘肃等地则出现相反的态势,经济实力弱且环境问题突出。这一现象证明在经济相对发达地区,环境问题已经得到充分的重视,已经逐步向可持续发展的经济转型,环境治理方面的绝对投入也是巨大的,而经济欠发达地区,则仍旧是资源型经济,以牺牲资源来换取经济效益,如山西省。
还有一个需要注意的问题,图中所比较的环境损失是相对量,而不是绝对量,环境损失比重小的另一个可能原因是当地GDP的基数大。如广东的环境损失比重虽然较小,但其绝对值(125.6亿元)比吉林(64.6亿元)要大得多,而起对国民经济的影响比重却很小。
中国东西部地区经济可持续性比较
地区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不平衡是中国的一个重要国情,东、西部地区经济可持续性的比较也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下表所列出的数据是东部19个省市和西部12个省市自治区的平均值。数据表明:
东部的经济实力远远强于西部地区,其GDP均值约为西部地区的3倍多。
东部地区由于环境因素造成的GDP损失总额所占GDP比重比西部地区的平均值要高出0.4个百分点,这一点表明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一度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目前虽然环境问题得到重视,经济开始转型,但是环境问题还将在相当一段时期内对经济发展产生影响。
东西部地区平均GDP虽然都受到环境问题的影响,但是环境问题有结构性差异。东部地区资源损失和污染损失基本持平,而西部地区资源损失远小于污染损失。这与经济发展的阶段有关。东部经济正从资源型经济向质量型经济转变,经济发展对资源耗损的要求虽然有所降低,基本上与污染损失持平。西部经济发展缓慢,所以对资源的需求量不高,但是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脆弱,所以环境污染的损失也相对较大。
表7 中国东西部地区绿色GDP比较(2000)
地区
GDP
资源损失占GDP百分比
污染损失占GDP百分比
损失总额占GDP百分比
东部(19省市)
4239.724
0.97%
1.01%
1.98%
西部(12省、市、自治区)
1387.885
0.26%
1.34%
1.60%
以上几点结论对于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具有极大的意义。之所以要西部大开发,是要提升西部平均GDP水平,从西部资源损失的比重可以看出,西部的资源丰富且大部分尚未被开发。西部大开发正是要开发这一部分资源。但是需要注意开发的可持续性,不能让生态脆弱的西部重蹈资源型经济的覆辙。所以,对于西部经济而言,要合理利用资源,控制资源损失占GDP的比重,同时加强环境保护,降低污染损失占GDP的比重,这才可以实现西部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6
李金昌 编著 资源经济新论 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1995
胡鞍钢 我国真实国民储蓄与自然资产损失 (1970——1998年), 中国国情研究分析报告 总278期,2001
刘娟《建立首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研究报告通过鉴定
《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课题组,《中国城市环境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研究手册》,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9
王舒曼、曲福田 :江苏省自然资源核算及对GDP的修正——以水、大气资源为例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1年 第11卷 第3期
张坤民 译 J.迪克逊 著 扩展衡量财富的手段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8
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 编 中国自然资源定价研究 北京:中环环境科学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