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 社会互动
一、社会互动( social interaction)的含义,
社会上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
体之间通过信息的传播而发生的相互依赖性的社
会交往活动。
1、互动参与者的数量及关系,
2、互动的基础,
3、互动的场合,
4、互动的特定情景性,
5、互动的意义与模式,
二,社会互动的理论
1、符号互动论:米德、布鲁默
( 1)我们依据我们对事物所赋予的意义而对其采取行动;
( 2) 我们所赋予事物的意义来源于社会互动;
( 3) 在任何情况下, 为了赋予某种情景以意义, 并决定采取
习惯行动, 我们都要经历一个内在的阐释过程 —— 我们自己
与自己交流 。
2,戏剧理论, 戈夫曼
主要从印象管理的角度来分析人们社会互动的特点, 认为
互动的一方总想控制对方的行为, 使对方通过对自己行为的
理解, 作出符合自己计划中的行为反应 。
3,本土方法论:加芬克尔
认为社会互动是由形成人们正常交往基础的规则所决定的,
所以本土方法论主要研究的是人们在日常互动中是如何建立
和共同使用对现实的定义, 并详细考察社会成员在建构和解
释他们的社会现实并对其赋予意义时所使用的方法和步骤的 。
4、社会交换论:霍曼斯、布劳
认为社会互动的实质是人们交换报酬和惩罚的过程,主张交换行为
存在于各种社会关系之中。
( 1)成功命题:一个人的某种行动越经常得到报酬,这个人就越
愿意从事该行动;
( 2)刺激命题:某种特定的刺激的出现曾经成为某人行为得到酬
赏的原因,那么现在的刺激越与过去的相同,他就越有可能采取
这种行动或类似行动;
( 3)价值命题:一种行动对某人越有价值,那么他就越有可能采
取该行动;
( 4)剥夺 — 满足命题:某人在近期越是经常得到某一特定酬赏,
随后而来的同样酬劳对他来说就越没有价值;
( 5)侵犯 — 赞同命题:当某人的行动未得到预期的酬赏或得到了
未估计到的惩罚时,他会被激怒,并可能采取侵犯行动,所预期
的酬赏变得更有价值;反之,他会很高兴,并可能采取赞同行为,
该行为的结果也变得更有价值。
三、社会 互动的类型
(一)对称性社会互动,
(二)非对称性社会互动,
1、暗示:在无对抗条件下,人们对接受到的信息迅速
无批判地加以接受,并依此而作出行为反应的过程。
( 1)暗示是一种刺激,但并非任何刺激都能引起暗示,
只有那些能够引起暗示者反应的刺激才是暗示;
( 2)暗示不是说服,无需讲道理;
( 3)暗示不是感染;
暗示又可分为,
A、直接暗示; B、间接暗示;
C、反暗示; D、自我暗示
2、模仿:有意或无意地对某种刺激作出类似反应的行为
方式。
模仿可分为,A、自发的模仿; B、适应性模仿
3、感染:认为相互影响的一种互动方式,从感染的主体
角度出发,可定义为通过某种方式引起他人相同的情绪
和行动,从被感染者的角度可定义为个体对某种心理状
况的无意识的、不自主的屈从。
引发感染的基本条件:情景相似、态度或价值观相似、
社会地位相同等。
四、集体行为
(一)定义:人数众多地自发地无组织行为
1、多人性; 2、无组织性; 3、突然性; 4、反常性
(二)集体行为发生的原因
1、环境条件:即集体行为产生的物质条件和社会条件;
2、结构性压力:指经济萧条、自然灾害或贫困等因素对
人们产生的心理压力;
3、普遍情绪或共同信念的形成,
4、诱发因素,
5、行动动员,
6、社会控制能力
(三)集体行为的类型
1、谣言:从不知名的来源发生、通过非正式途径而传播
的信息。
2、恐慌:指人们在面临某种直接威胁时,所出现的紧张
状态及违反常规的行为。
其最重要的特征是它的不合作性和不合理性。
3、骚乱:那些扰乱正常的社会秩序并对社会的公共利益
带来危害的人群行动。
4、时尚,
A、时髦:一种零散的、短暂的时尚;
B、时尚、一种相对持久且较为成型的生活或行为模式;
C、时狂:时尚的极端形式,是时尚参与者狂热而不理智
的状态。
时尚产生的心理机制:一方面是为了树异于人,另一方面
是为了求同于人。
(四)集体行为的理论
1、模仿理论,当人们面临突发事件时,往往会处于丧失
理智的状态,失去自我控制能力,出现哭泣、吼叫、模
仿等简单的初级行为,这时他们会本能地彼此模仿,力
求与在场的多数人的行为一致,由此导致集体行为的发
生。
2、感染理论,认为集体行为是人们情绪感染的结果。
3、紧急规范理论,在集体行为中虽然没有群体规范,但
面临突发事件时,人们之间通过互动会产生一种“紧急
规范”。一旦紧急规范产生,同样会对在场者形成规范
压力迫使他们去仿效和遵从。
4、匿名理论,
5、控制转让理论,
(五)从集体行为到社会运动
1,Blumer(布鲁默):集体行为统一而持久、且又含有
某些特质,我们便称之为社会运动。
A、社会运动有自己独特的信念或理想
麦卡锡:一个社会运动就是一处居民中的一系列意见和信念
B、社会运动都有自己的组织形式
C、社会运动都会采取这样或那样的实际行动
2、社会运动的发展过程
A、预备阶段:利用速度滋长的社会不安因素
B、普及阶段:将变革要求广泛诉诸群众,诱导群众把挫
折、不安、不满等心理疾苦转移到社会运动所指向的社
会目标上来。
C、正式组织阶段:将参与者的激情加以形式化
D、制度化阶段:社会运动的理想和目标被现实接受,并
通过制度化而成为社会的一部分。
3、社会运动的理论解释
A、以社会结构分析为基础的理论(以布林顿的一
般性革命模式为例)
B、以组织活动为基础的理论
C、以社会心理分析为基础的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