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数字基带
传输系统
夏 平
目录
5.1 引言
5.2 数字基带信号及其频谱特性
5.3 基带传输的常用码性
5.4 基带脉冲传输与码间干扰
5.5 无码间干扰的基带传输特性
5.6 眼图
5.7 部分响应系统
5.8 时域均衡
功率谱密度为低通型的数字信号为数字基
带信号;若通信信道的传递函数为低通型
的,则称此信道为基带信道; 如同轴电缆、
双绞线有线信道。数字基带信号通过基带
信号传输称此传输系统为数字基带传输系
统。
实际工程中有此系统,数字基带系统中的
许多概念,结论可应用于数字已调系统。
包括了正弦载波的数字调制器及解调器的
数字通信系统称为频带传输系统。
5.1 引言
无线通信和光通信(均属带通型)中一
般需要用调制解调器,当终端机(用户)
离收发信机较远时,则终端机与发射机
之间、与接收机之间的传输系统应严格
按照基带传输系统的有关原则来设计。
5.1 引言
一、数字基带系统:
其基本结构如图所示,
其中:信道信号形成器用来产生适合于信道
传输的基带信号;接收滤波器用来接收信号
和尽可能排除信道噪声和其他干扰;
抽样判决器则是在噪声背景下用来判定和再
生基带信号;
5.1 引言
二、研究数字基带系统的重要意义:
1,基带传输系统的许多问题也是频带传
输系统必须考虑的;
2,基带传输系统的迅速发展使其不仅可
以用于低速数据传输,而且也可广泛应
用于高速数据传输;
3,理论上可以证明,任何一个采用线性
调制的频带传输系统,总可以由一个等
效的基带传输系统代替;
5.2 数字基带信号及其频谱特性
一、数字基带信号:
数字基带信号是指消息代码的电波形,
它是用不同的电平或脉冲来表示相应的
消息代码。
本章介绍几种常用码型,码型是以矩形
脉冲为基础的。
1、单极性不归零码 NRZ( Non Return Zero)
脉冲宽度 τ等于码元宽度 Ts,电传机等数字终端机都是
发送或者接受这种波形。
此码型不宜传输,原因有 1)有直流,一般信道难于传
输零频附近的频率分量。 2)收端判决门限与信号功率
有关,不方便。 3)不能直接用来提取位同步信号,因
NRZ中不含有位同步信号频率成分。 4)要求传输线有
一根接地。
2、双极性非归零码( BNRZ)
τ=Ts,有正负电平。不能直接提取位同步信号;
3、单极性归零码( RZ)
τ< Ts;可用来提取位同步信号,NRZ码的其他缺点存
在。
4、双极性归零码( BRZ)
τ< Ts, NRZ码的缺点都不存在,整流后可提取位同步
信号。
5、差分码(相对码)
反映相邻代码的码元变化。若以相邻码元变
化表示传号 1,不变表示空号 0,称为传号差分
码。反之称为空号差分码。差分编码与译码电
路:
关 系:
1
1
?
?
??
??
nnn
nnn
bba
bab
绝对码:
差分码(相对码):
5.2 数字基带信号
及其频谱特性
6、多进制码
5.2 数字基带信号
及其频谱特性
若令 代表二进制符号的,0”,代表二
进制符号的,1”,码元间隔为,则数字基
带信号可表示为:
其中,为第 n个信息符号所对应的电平值
(0,1或 ± 1等 );
一般情况下,数字基带信号可用随机序列表示,
即:
二、数字基带信号的频谱特性:
研究基带信号的频谱结构可以了解信号需
要占据的频带宽度,所包含的频谱分量,
有无直流分量,有无定时分量等。由于数
字基带信号是随机的脉冲序列,因此没有
确定的频谱函数,只能用功率谱来描述它
的频谱特性。
设二进制随机脉冲序列 s(t)为:
?
?
???
?
n
n tsts )()(
5.2 数字基带信号
及其频谱特性
其中:
u(t)是 s(t)的交变波分量,是随机信号; v(t) 是 s(t)的
稳态波分量,是以 为周期的周期信号;
-Ts/2
g2(t)
t
g1(t)
Ts/2-Ts/2 Ts/2 V(t)
t
t

t
s(t)
1 0 0 1 0 1 1
u(t)
t则
(连续谱)
(离散谱)
(连续谱)
(直流分量)
(谐波分量)
随机脉冲序列的功率谱密度 可能包括两个部
分,连续谱分量 和离散谱分量 ;其中
连续谱分量总是存在的,而离散谱分量在某些特
殊情况下不存在或某些离散谱分量不存在。
则 s(t)的功率谱密度为:
5.2 数字基带信号
及其频谱特性
例如:当 及 是双极性脉冲时,且波形出现的概率
为:
则 不含离散谱分量。
推导过程板书
结 论:
—双边谱—?
?
???
????
???
m
ssss
ss
mffmfGpmfpGf
fGfGppffp
)()()1()(
)()()1()(
2
1
2
2
21
?
—单边谱—?
?
?
????
??????
1
2
21
2
2
21
22
21
)()()1()(2
)()0()1()0()()()1(2)(
m
ssss
sss
mffmfGpmfpGf
tGppGffGfGppffp
?
?
讨 论
⑴ 各符号意义 在数值上等于码速率。
P为 1出现的概率,
⑵ 各项的物理意义:
为交变项中的各种连续谱,
一定存在 ;根据连续谱可以确定随机序列的带
宽;
是由稳态项中的直流分量,
零频离散谱,不一定存在 ;
,1
ss T
f ?
的傅氏变换是 )(),()(),( 2121 tgtgfGfG
221 )()()1(2 fGfGppf s ???
)()0()1()0( 2212 tGppGf s ????
是稳态项中的频
率,为 mfs的离散谱 ;根据离散谱可以确定随
机序列中是否包含直流分量( m=0)和定时分
量( m=1) (用于提取同步信号 );
⑶ 离散谱不存在的条件:
⑷ 离散谱存在的条件:
且 G1(mfs)和 G2(mfs)至少
一个不为零 ;
e.g 见讲义
??? ???? 1 2212 )()()1()(2 m ssss mffmfGpmfpGf ?
0)()1()( 21 ??? tgptpg
0)()1()( 21 ??? tgptpg
5.3 基带传输的常用码型
一、常用线路码型的要求:
? 对传输用的基带信号主要有两个方面
的要求:
1、对代码的要求,原始消息代码必须
编成适合于传输用的码型;
2、对所选码型的电波形要求,电波形
应适合于基带系统的传输;
5.3 基带传输的常用码型
? 基带传输常用码型的主要特征:
1,能从其相应的基带信号中获取定时信号;
2,相应的基带信号无直流分量且只有很小的低频成分;
3,不受信源统计特性的影响,能适应信源的变化;
4,尽可能的提高传输码型的传输效率;
5,具有内在的检错、纠错能力;
二、基带传输的常用码型:
基带传输的常用码型包括,AMI码,HDB3码,PST
码,Manchester码,Miller码,CMI码,nBmB码、
4B/3T码等等。
5.3 基带传输的常用码型
1,AMI码(传号交替反转码):
编码规则:将二进制消息代码, 1”( 传号 ) 交替
地变换为传输码的, +1”和, -1”,而, 0”( 空号 )
保持不变 。
优点:由于 +1与 -1交替,AMI码的功率谱中不含直
流成分,高、低频分量少,能量集中在频率为 1/2码
速处。
不足:当原信码出现连,0”串时,信号的电平长时
间不跳变,造成提取定时信号的困难。解决连,0”
码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是采用 HDB3码。
AMI码半占空的双极性归零码,其功率谱中
无离散的时钟分量,在收端,只要将双极性
归零码的信号波形经非线性变换(全波整流)
变成单极性归零码,即可从中提取定时信息。
CCITT建议 AMI码为 PCM系统北美序列 24路
时分制数字复接一次群 1.544Mbit/s的线路码
型。
e.g
2,HDB3码(三阶高密度双极性码)
编码规则:
( 1)、当信码的连,0”个数不超过 3时,仍按 AMI码的规
则编,即传号极性交替;
( 2)、当连,0”个数超过 3时,则将第四个,0”改为非,0”
脉冲,记为 +V或 -V,称之为破坏脉冲。相邻 V码的极性必
须交替出现,以确保编好的码中无直流;
( 3)、为了便于识别,V码的极性应与其前一个非,0”脉
冲的极性相同,同时要满足( 2),否则,将四连,0”用
,B00V”取代,+B或 -B称为补偿点,B符号的极性与前一非 0
符号的极性相反,V的极性与 B相同;
( 4)、出现 B—V符号对后,令后面的非 0符号重新开始变
号,方法是与前一个 B的符号相反,以保证相邻的同极性符
号最多只能有两个。
例 1 0 0 0 0 0 1 1 0 0 0 0 1 0 0 0 0 0
HDB3 1 0 0 0 V 0 -1 1 –B 0 0 –V 1 0 0 0 V 0
波形
HDB3码
保留了 AMI码的优点,克服了 AMI连 0多的缺点。 一,二,三
次群的接口码型; HDB3码是半占空的双极性归零码。
5.3 基带传输的常用码型
3,PST码(成对选择三进码):
PST码编码规则如下:
先将二进制代码两两分组,然后再把每一码组
编码成两个三进制数字( +,-,0)。因为两位三
进制数字共有 9种状态,故可灵活地选择其中的四
种状态。如下表所示;为防止直流漂移,当在一个
码组中仅发送单个脉冲( 01或 10)时,两个模式应
交替变换。
PST码的编码过程较简单,能够提供足够的定
时分量,且没有直流分量;但在识别时需提供分组
信息,即需建立帧同步。
5.3 基带传输的常用码型
4,Manchester码(绝对双相码(曼彻斯特):
编码规则之一:,0”码用,01”两位码表示,,1”码用
,10”两位码表示。
二进制代码 + 模式 - 模式
00 - + - +
01 0 + 0 -
10 + 0 - 0
11 + - + -
5.3 基带传输的常用码型
Manchester码只使用两个电平,编码过程简单,能够提供
足够的定时分量,且没有直流漂移;但它的带宽要宽些。
推广,差分双相码
先将输入的 NRZ波形变换成差分波形,再进行绝对双相码
编码即可得到本地局域网中常用的差分双相码。
5,Miller码(延迟调制码、密勒码 ):
编码规则:,1”码用码元间隔中心点出现跃变来表示,
即用,10”或,01”表示。,0”码有两种情况:单个,0”时,
在码元间隔内不出现电平跃变,且与相邻码元的边界处也
不跃变,连,0”时,在两个,0”码的边界处出现电平跃变,
即,00”与,11”交替。
5.3 基带传输的常用码型
比较 Manchester码与 Miller码可以发现,Manchester码的下
降沿正好对应于 Miller码的跃变沿,因此可以用 Manchester
码的下降沿去触发双稳电路来得到 Miller码。
Miller码主要用于气象卫星和磁记录,以及低速基带数传
机中。
6,CMI码(传号反转码):
CMI码编码规则如下:,1”交替用,11”和,00”表示;
,0”用,01”表示。
CMI码含有丰富的定时信息,主要用于 PCM四次群的接
口码型以及光缆传输系统中的线路传输码型。
5.3 基带传输的常用码型
6,nBmB码:
把原信息码流的 n位二进制码作为一组,
编成 m位二进制码的新码组。
7,4B/3T码型:
5.4 基带脉冲传输与码间干扰
一、数学模型
设发送基带信号为:
则发送滤波器产生信号为:
发送滤波器至接收滤波器的传输特性为:
??
???
???
n
sTnT nTtgatgtdts )()(*)()(
发滤波器 信道 收滤波器 抽样判决
{an}
GT(ω) c(ω) GR(ω)
y(t)
n(t) cp(t)
{a’n}s(t)
5.4 基带脉冲传输与码间干扰
在 时刻,抽样判决器输入抽样值为:
)()()()(*)()( tnnTthatnthtdty R
n
snR ????? ?
?
???
5.4 基带脉冲传输与码间干扰
抽样判决器对 y(t)进行抽样判决,以确定所
传输的数字信息序列。若对第 k个码元 ak进行
判决,应在 t=kTs+t0时刻上( t0是信道和接收滤
波器所造成的延迟)对 y(t)抽样,得:
)(])[()()( 0000 tkTntTnkhathatkTy sR
kn
snks ??????? ?
?
5.4 基带脉冲传输与码间干扰
式中,第一项 akh(t0)是第 k个码元波形的抽
样值,它是确定 ak的依据。第二项
是除第 k个码元以外的其他码元波形在第 k个
抽样时刻上的总和,它对当前码元 ak的判决
起着干扰的作用,称为码间串扰值。 第三
项 是输出噪声在抽样瞬间的值,它
是一种随机干扰,也影响第 k个码元的正确
判决。
?
?
??
kn
sn tTnkha ])[( 0
)( 0tkTn sR ?
5.4 基带脉冲传输与码间干扰
推论:为使基带脉冲传输获得足够小的误
码率,必须最大限度的减小码间干扰和
随机噪声的影响。
二、码间串扰与噪声
0 0 1 0 0 1
t/τs
d(t)
m(t)
r(t)
δTs(t)
r(kTs)δTs(t)
m’(t)
无码间串扰 有码间串扰
5.5 无码间干扰的基带传输特性
一、时域条件
当 时,码间串扰值相互抵消,
但无法实现。这就需要对 h(t)的波形提出要求,若
相邻码元的前一个码元的波形到达后一个码元抽样
判决时刻时已经衰减到 0,就满足要求。但这样的
波形不易实现,因实际的 h(t)波形有很长的“拖
尾”,也正是由于每个码元“拖尾”造成相邻码元
的串扰。但只要在 t0+Ts,t0+2Ts等后面码元抽样判
决时刻上正好为 0,即:
?? ???kn sn tTnkha 0])[( 0
5.5 无码间干扰的基带传输特性
每个串扰值都等于 0,是可能实现的。此为
消除码间串扰的时域条件。
C,n=k
h[(k-n)TS+t0]= 时, 一定无码间串扰
0,n≠ k
5.5 无码间干扰的基带传输特性
二、频域条件(奈奎斯特第一准则)
码间干扰取决于基带系统的传输特性 H(ω),若抽样时刻
取,则无码间干扰的基带系统其单位冲击响应满足以
下关系:
相应的 H(ω)应满足:
上式 含义为:将 H(w)在 w轴上移
位,然后把各项移至在 区间内的
内容进行叠加。
上式物理意义:按 (其中 n为整
数)将 H(w)在 w轴上以 间隔切开,然后
分段沿 w轴平移到( )区间内进行
叠加,其结果为一常数。这种特性称为等效
理想低通特性,记,
? ?
i sT
iH )2( ??
sT
i?2
sT
?? ?
sT
n ?? )12( ???
sT
?2
ss TT
??,?
)(?eqH
?
?
?
?
?
?
?
?
???
??
?
s
si s
eq
T
T
T
T
i
H
HH
?
?
?
?
?
?
??
,0
,)
2
(
)()(
三、无码间串扰的几点说明
1、理想低通的传递函数 H(w),令它的截止角频率
为 w/2(频率为 f0/2),其冲激响应 h(t)的零点位置
分别在,, ? 。下一个冲激响应到来的时间,
是 Tb的时长,若正好等于,则在抽样时刻正好时
其他脉冲响应的过零点。 理论上存在当 时,
无码间串扰。令理想低通的带宽, 而传码
率,有 的关系;
2、从图可以看出,是做到无码间串扰的最
小的码元宽度,即 是可得到的最大的无码
间干扰的传码速率;称 为莱奎斯特间隔;
称 为莱奎斯特速率;
0
2???
0
4???
0
2??
00
12 fTb ?? ??
20fW ?
bB TR 1? WfR B 20 ??
00
12
fTb ?? ?
?
WfRB 20 ??
WfT b 2 112 00 ??? ??
WfR B 20 ??
3、小于 2W的传码速率时,并不意味着一定
无码间串扰,只有在 2W的整数分之一的速
率下,才无码间串扰;
4、在理想低通的情况下,系统可得到最大
频带利用率 2B/Hz。
5.5 无码间干扰的基带传输特性
四、举 例
余弦滚降频率特性:(可参照王兴亮, 数字通信
原理与技术, P111进一步讲解)
频率特性及冲激响应波形分别如下图所示。
12
221 2
1
41
co ss i n
2)(
??
?
?
?
? ?
?
??? S
S
S
S
S T
T
t
T
t
T
t
T
t
th 式中
冲激响应的第一项为理想低通系统的冲击响应,
此系统无码间串扰的码速率为 RB= Bd,无码间
串扰的最大码速率为 2W Bd,占用信道带宽为
Bc=W(1+α),式中 α为滚降系数,故升余弦滚降系统
的最大频带利用率为
k
w2
aB ?? 1
2?
a
M
b ?? 1
lo g2 2?
Bd/Hz
bps/Hz
两种系统的比较:
理想低通系统的频带利用率高,但系统时域响应衰减
慢,对定时信号(抽样信号)相位抖动敏感,对位同步信
号相位抖动的要求严格,余弦滚降系统的频带利用率低,
但对抽样信号相位抖动的要求不严格。
5.6 无码间干扰基带系统抗噪性能
上节讨论了不考虑噪声影响时,能够消除码间
串扰的基带传输特性,本节讨论无码间串扰的条件
下,噪声对基带信号传输的影响,即计算噪声引起
的误码率。
一、几个函数
Q函数
误差函数
互补误差函数
?? ???????? ?? x dzzxQ 2e x p21)( 2?
? ?? x dzzxe r f 0 2 )e x p (2)( ?
)(1)(
,)2(2)(,
22
1
)(
)e x p (
2
)( 2
xe r fxe r fc
xQxe r fc
x
e r fcxQ
dzzxe r fc
x
??
???
?
?
??
?
?
?
?? ?
?
?
5.6 无码间干扰基带系统抗噪性能
二、二进制数字基带系统的误码率
d ( t ) r ( t )
n ( t ) c p ( t )
G T ( f ) C ( f ) G R ( f ) 抽样判决
x(t)=r(t)+nR(t) r(t)=d(t)*h(t),nR(t)=n(t)*gr(t)
5.6 无码间干扰基带系统抗噪性能
设基带传输系统无码间干扰,信道等效加性噪
声是均值为零、方差为 的高斯白噪声,
发送双极性基带信号,则抽样判决器输入信号样
值为:
所以当发送,1”时,过程的一维概率密度为:
当发送,0”时,过程的一维概率密度为:
5.6 无码间干扰基带系统抗噪性能
如图所示:
若取判决门限为,则将,1”错判为,0”的概率
及将,0”错判为,1”的概率 分别如阴影部分所示:
5.6 无码间干扰基带系统抗噪性能
若发送,1”的概率为 P(1),发送,0”的概率为 P(0),
则系统的总误码率为:
通常,把使总误码率最小的判决门限电平称为最佳
门限电平:
若 P(1) = P(0) = 0.5,则最佳门限电平为:
5.6 无码间干扰基带系统抗噪性能
此时系统的总误码率为:
显然,系统的总误码率依赖于信号峰值 A与噪声均
方根值 之比(比值越大,则总误码率越小),而
与所采用的信号形式无关。
若采用单极性波形,则系统的最佳门限电平和总误
码率将分别变成:
5.6 无码间干扰基带系统抗噪性能
其中 A是单极性基带波形的峰值。
三、与误码率有关的因素
·信号功率越大,Pe越小。
·噪声功率越小,Pe越小。
·码间串扰越小,Pe越小。
·位同步抖动越小,Pe越小。
·码速率越小,Pe越小,因 RB小,接受滤波器带宽小,噪声
功率小。
5.7 眼图
如果将输入波形输入示波器的 Y轴, 且调整示波器的水
平扫描周期与码元定时同步, 则在示波器上会显示像人眼
睛一样的图形, 这就是所谓的眼图 。
在实际系统中, 由于发送滤波器特性, 信道特性, 接收
滤波器特性等因素的影响, 难以对码间干扰做出定量的分
析, 因此常通过观察眼图的方法来估计码间串扰和噪声对
系统性能的影响, 这就是眼图分析法 。
眼图的简化模型如图所示:
最佳抽样时刻应该是“眼睛”张开最大的时刻;
眼图中央的横轴对应于判决门限电平;
抽样时刻阴影区的垂直高度即信号幅度的畸变范围;
5.7 眼图
在抽样时刻上、下两阴影
区间隔的一半称为噪声容
限,若噪声的瞬时值超过
该容限,则可能发生错判;
在眼图中央横轴上左(右)
角阴影区的水平宽度表征
了信号零点的变化范围,
对于定时信号的提取具有
重要意义;
5.7 眼图
无码间串扰
有码间串扰
5.8 部分响应系统
问题提出, 按照奈奎斯特第一准则设计出来
的系统,若采用理想的低通,具有最大频带利
用率,但 h(t)收敛慢,且物理不可实现;若选
择有一定滚降特性的 H(?),其频带利用率会下
降。能否有一种传输特性,即系统的频谱宽度
限定在与理想低通相同的宽度,而其响应波形
的衰减又比较快的系统?有,但该系统以
2B/Hz速率传输时有码间串扰。
5.8 部分响应系统
基本设计思想, 在既定的信息传输速率下,采用相关
编码法,在前后符号间注入相关性,用来改变信号
波形的频谱特性,使传输信号的波形频谱变窄,达
到提高频谱的利用率。
关 键, 系统相关编码使限带系统的发送、接收滤波
器既能物理可实现,又可达到奈奎斯特带宽的要求,
但相关编码会使该基带传输系统在收端抽样时刻引
入码间串扰,然而此码间串扰是受控的,已知的,
所以在收端检测时可解除其相关性,恢复原始数字
序列。 该系统所形成的信号波形称为部分响应波形;
利用部分响应波形进行传输的基带传输系统称为部
分响应系统。
5.8 部分响应系统
一、第 Ι类部分响应波形
示 例:用两个间隔为一个码元长度 Tb的 波形相
加,则相加后的波形 g(t):
xxsin
]
4
1
c o s
[
4
)
2
(
)]
2
(s i n [
)
2
(
)]
2
(s i n [
)(
2
2
s
s
s
s
s
s
s
s
s
s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g
?
?
?
?
?
?
?
?
?
??
?
?
?
5.8 部分响应系统
由上图可知,除在相邻的取样时刻 t=?Ts/2处
g(t)=1外,其余的取样时刻上,g(t)具有等间
隔零点。 g(t)的频谱:
?
?
?
?
?
?
?
?
?
?
s
s
s
s
T
T
T
T
G
?
?
?
?
?
?
,0
,
2
c o s2
)(
g(t)的频谱限制在( -?/Ts,?/Ts)内,且呈缓变的半
余弦滤波特性。其传输带宽为 B=1/2Ts,频带利用率为
HzB
T
T
B
R
s
sB /2
21
1
???? 达到最大值。
讨 论,g(t)波形的特点:
g(t)波形的拖尾幅度与 t2成反比,而
sinx/x波形幅度与 t成反比,说明 g(t)波形拖
尾的衰间速度加快了。从上图可知,相距一
个码元间隔的两个 sinx/x波形的“拖尾”正
负相反而相互抵消,使合成波形“拖尾”迅
速衰减;
二 相关编码
这种部分响应波形解决了 sinx/x波形拖尾和物理
不可实现的两个缺点,但它的抽样时刻选择在相邻
码元与发送码元有相同幅度串扰时,即,当发送信
码为 an时,接收波形在抽样时刻上的抽样值 cn应为
an与前一信码串扰值之和,。如图,
若 an的取值为 +1和 -1,当采用这种部分响应信号作
为接收波形时,其抽样时刻的值将有 -2,0,+2三
种取值。
1??? nnn aac
例:
二进制信码 1 0 1 1 0 0 0 1 0 1 1
an +1 -1 +1 +1 -1 -1 -1 +1 -1 +1 +1
an-1 +1 -1 +1 +1 -1 -1 -1 +1 -1 +1
cn=an+an-1 0 0 +2 0 -2 -2 0 0 0 +2
?
?
?
?
??? ?
同号
异号
2
0
1nnn aac
定 义:将 称为部分响应信
号的相关编码。
为消除相关编码的影响,在传输系统的
接收端由接收到的抽样值序列 恢复原
序列 时,必须作如下运算:
1??? nnn aac
? ?nc
? ?na
1??? nnn aca
相关编码作用:
使系统的频带利用率达到 2B/Hz且系
统时域响应衰减快,放宽对定时抖动的
要求。
码间串扰规律:
kTS时刻的抽样值包含了第 k 个码元输
入信号及第( k-1)个码元输入信号的贡
献。
三 预编码
若在传输过程中,序列 中某个抽样
值因干扰而发生差错,则不但会造成当
前恢复的 an值错误,而且会影响以后的
an+1,an+2,? 抽样值。
? ?nc
例:
输入信码 1 0 1 1 0 0 0 1 0 1 1
an +1 -1 +1 +1 -1 -1 -1 +1 -1 +1 +1
an-1 +1 -1 +1 +1 -1 -1 -1 +1 -1 +1
发送 cn=an+an-1 0 0 +2 0 -2 -2 0 0 0 +2
接收端 0 0 +2 0 -2 0 0 0 0 +2
接收端 +1 -1 +1 +1 -1 -1 +1 -1 +1 -1 +3
为避免因相关编码而引起的“误码传
播”现象,在发送端相关编码之前先进
行预编码,定义为:
这样实际传送的是 bn,而不是 an,把 作
为发送序列,,形成 g(t)波
形,则误码不会传播下去。对 cn值再做模
2处理即可得到 an序列,即:
1??? nnn bab
??nb
? ?nb
1??? nnn bbc
nnnnnn abbbbc ????? ?? 12m od12m od ][][
例:
输入信码 1 0 1 1 0 0 0 1 0 1 1
an +1 -1 +1 +1 -1 -1 -1 +1 -1 +1 +1
bn +1 +1 -1 +1 +1 +1 +1 -1 -1 +1 -1
bn-1 +1 +1 -1 +1 +1 +1 +1 -1 -1 +1
发送 cn=bn+bn-1 +2 0 0 +2 +2 +2 0 -2 0 0
接收端 +2 0 0 +2 +2 0 0 -2 0 0
接收端 0 1 1 0 0 1 1 0 1 1
?
?
?
??
?????
0,1
2,0
n
n
n c
ca


判决规则:
第 I类部分响应系统的实现可概括为“预编
码 ——相关编码 ——模 2判决”过程。
原理框图:
设 ak为二进制,L=2,则
11,?? ???? kkkkkk bbcbab
四 部分响应系统的实现
理想低通无码间串扰,故当无噪声时对 r(t)抽样
判决结果仍为 Ck,模 2处理后为 a k。
2
2c o s)(2)()1()(
S
S
Tj
STj eTHHeG
?? ?
???
??
???
1,|f|<fS/2
H(f)=
0,其他
2cos(π f/fS),|f|<fS/2
| G(f)|=
0,其他
当 RB=fS 时网络 G(f ) 一定有码间串扰
5.8 部分响应系统
五 部分响应系统的一般形式
部分响应波形的一般形式可以是 N个 sinx/x波形
之和,其表达式为:
])1([
])1([s i n
)(
)(s i ns i n
)( 21
s
s
s
s
N
s
s
s
s
s
s
TNt
T
TNt
T
R
Tt
T
Tt
T
R
t
T
t
T
Rtg
??
??
??
?
?
??
?
?
?
?
?
?
?
式中 R1,R2,?, RN为整数加权系数;频谱为:
?
?
?
?
?
?
?
?
?
?
?
?
??
s
s
N
m
Tmj
ms
T
T
eRT
G
s
?
?
?
?
?
?
,0
,
)( 1
)1(
Ri( i=1,2,?,N)不同,将有不同类别的部分响应信
号,相应有不同的相关编码方式。设输入数据序列
? ?ka,相应的相关编码电平 为? ?kC
)1(121 ??? ???? NkNkkk aRaRaRC ?
Ck的电平数将依赖于 ak的进制数 L和 Ri的取值,一般
Ck的电平数将超过 ak的进制数。对 ak预编码:
)1(121 ??? ???? NkNkkk bRbRbRa ?
[按模 L相加 ]
将预编码后的 bk进行相关编码:
)1(121 ??? ???? NkNkkk bRbRbRC ?
(算术加)
最后对 Ck作模 L处理,得:
Lkk Ca m o d][?
据 R取值不同,得 I,II,III,IV,V类部分响应信
号。
5.9 时域均衡
一、均衡器:
为了减小码间干扰, 可以在基带系统中插入一种可
调 ( 或不可调 ) 的滤波器, 这种起补偿作用的滤波器
统称为均衡器, 根据其研究的角度或领域不同大致可
分为两类:频域均衡器和时域均衡器 。
频域均衡器是利用可调滤波器的频率特性去补偿基
带系统的频率特性,使包括均衡器在内的基带系统的
总特性满足实际性能的要求;时域均衡器的原理是将
均衡器输入端(即接收滤波器输出端)抽样时刻上有
码间干扰的响应波形变换成抽样时刻上无码间干扰的
响应波形。
5.9 时域均衡
d ( t ) x( t ) y ( t )
? ( t ) h ( t ) h ’ ( t)
H ( ? ) c p ( t )
G T ( ω
)
C ( ω ) G R ( ω ) T ( ω ) 抽样判决
H’(ω)=H(ω)T(ω) T(ω)——均衡网络
信道参数不可能不发生变化,x(t)有码间串扰。
T(ω)可自适应信道参数变化,使 y(t)无码间串扰、或
码间串扰小于 x(t)的码间串扰。
H
eq
( f )
1/ 2x
H ( f )
1
- 1.5 - 1 - 0.5 0 0,5 1.5
f / f
S
x
2 x
T ( f )
H ’ ( f)
1
x<1/ 2
5.9 时域均衡
二、时域均衡的原理,结构
令,
则 时,能消除码间串扰。同时可知,
T(ω)是周期为 ωs的周期函数。如上页图。
?
?
??
?
?
)(
)(
snH
cT
??
?
??
??
???? cnH s )( ??
??
??
??? )()( seq nffHfH
∵ T(ω)是周期为 ωs的周期函数,可展开成付氏级数:
δ (t)
x (t) Ts Ts Ts Ts
C-i C-1 C0 Ci
+ hT(t)y (t)
非因果关系无限冲击响应系统
无限个 ?型 网络横向串接在一起 ——横向滤波器
理论上,无限长的横向滤波器可以完全消除抽样时刻上
的码间串扰,实际上不可能实现。因长度不可能无限长,同
时每一系数 Ci调整准确度也受限制。
二、有限长横向滤波器
δ ( t )
x( t )
h e ( t )
y ( t )
C - N
T s T s T s
T s
C - 1 C 0 C N
+
设有限长横向滤波器的单位冲激响应为 he(t),相应
的频率特性为 He(w),则:
?
?
?
?
???
??
N
N
sie
N
N
sie
iTtxcthtxty
iTtcth
)()(*)()(
)()( ?
? ? 卷积和??
??
?
??
?????
N
Ni
iki
N
Ni
sis xctTikxctkTy 00 )()(
e.g:
x–1=1/4,x0=1,x1=1/2,其他 xi=0; c –1= -1/4,
c0=1,c1= -1/2; 求 y(KTs)。
xk 1/4 1 1/2
ci -1/4 1 -1/2
c-1xk -1/16 -1/4 -1/8
c0xk 1/4 1 1/2
c1xk -1/8 -1/2 -1/4
yk -1/16 0 4/3 0 -1/4
y-2 y-1 y0 y1 y2
除 y0外,得到 y-1及 y1为零,但 y-2和 y2不为
零。说明:利用有限长横向滤波器减小码
间串扰是可能的,但完全消除是不可能的,
总会存在一定的码间串扰。
三、均衡效果的衡量:
1、峰值失真准则:
式中 符号表示,其中除 k=0以外的
各样值绝对值之和反映了码间串扰的最大
值,若完全消除码间串扰,则 D=0;否则,
希望 D为最小值。
??
???
?
k
kyyD
'
0
1
??
???k
' ?
?
?
???
0k
k
2、均方失真准则定义:
其物理意义与峰值失真准则相似。
?
?
???
?
k
kyye
2'
2
0
2 1
四 均衡器的实现与调整
1、迫零算法(预置式自动均衡原理)
y(t)为单脉冲响应,基于使 yk=0(k≠0,|k|≤N)的算
法,此时 D最小。
均衡后的峰值畸变
均衡前的峰值畸变
?
?
?
?
?
?
00
00
1
1
k
ky
k
kx
y
y
D
x
x
D
y ( t )
x ( t )
C -
N
T s T s T s T s
控 制 电 路
C - 1 C 0 C
1
C N
抽样与峰值
极性判决器
在传输信息之前,先发低重复频率的训练信号,
y(t)即是冲激响应;据 yk(k≠0)极性调整 Ck,yk<0时,ck
增大,yk>0时,ck减小。
2,最小均方畸变算法自适应均衡器
x(t)
x k+1 x k -1x k
C-1 C0 C1
y (t) y k
+
-
e k
a k
Ts Ts
判决抽样
平均
处理
平均
处理
平均
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