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线菌的概念,
放线菌 (Actinomycetes)是一类具有丝状分枝细胞和无性孢子的 G+原核微生物,由于菌落呈放射状而得名。
第二节 放线菌放线菌是一类介于细菌和真菌之间的单细胞生物,一方面,放线菌的细胞构造和细胞壁的化学组成与细菌相似,与细菌同属原核生物 ;另一方面,放线菌菌体呈纤细的菌丝状,
而且分枝,又以外生孢子的形式繁殖,
这些特征又与霉菌相似,放线菌菌落中的菌丝常从一个中心向四周辐射状生长,因此叫放线菌,
放线菌分布:
主要存在于含有机质丰富的中性或偏碱性的土壤中,在空气、淡水和海水等处也有一定的分布。
放线菌的生活类型:腐生(多数)
寄生(少数)
放线菌的应用:
1、能产生大量的、种类繁多的抗生素,
到目前为止,已分离得到的放线菌产生的抗生素达 4000种以上。
2、生产维生素和酶
3、进行甾体转化、烃类发酵和污水处理放线菌的危害:
1、有的放线菌能引起人和动植物病害,如人类的皮肤病等。
2、有的放线菌能使水和食品变味,
或破坏棉毛织品和纸张等。
本节提要:
放线菌的形态构造
放线菌的繁殖
放线菌的菌落特征
放线菌的主要属一、放线菌的形态构造大部分放线菌由分枝状的菌丝组成,菌丝大多无隔膜,属单细胞。
菌丝的粗细与细菌中的杆菌宽度相近( 1μm 左右)。细胞壁含胞壁酸、
二氨基庚二酸,不含几丁质、纤维素;革兰氏阳性。
(一 )菌丝,
根据形态和功能不同可分为:
基内菌丝(营养菌丝)
气生菌丝孢子丝。
一、放线菌的形态构造
1,基内菌丝
培养基内匍匐生长的菌丝,无隔,
约 0.2-0.8μm 。
通常会产生水溶性或脂溶性色素,
功能:吸收营养,所以又称营养菌丝。
(一 )菌丝
2,气生菌丝2,气生菌丝
由营养菌丝长出培养基外,伸向空间的菌丝。略粗于基丝 0.5-1.2μm,
也有色素产生。
功能:气生菌丝生长到一定阶段可分化出繁殖结构,即孢子丝。
3,孢子丝
概念:可以形成孢子的菌丝(具分类价值),
功能,繁殖。
形态:直、波曲、螺旋
着生方式:丛生、轮生放线菌孢子丝类型:
垂直单轮 (无螺旋 )
弯曲 丛生松环、初级螺旋钩状 松螺旋 紧螺旋单轮 (有螺旋 ) 双轮 (无螺旋 ) 双轮 (有螺旋 )
单轮生 螺旋状放线菌孢子丝的光学显微镜图片孢子
形态:
有圆、卵圆、柱状等。 表面:或光滑或粗糙;有的还带有毛刺、鞭毛。
色素:
因种而异。
放线菌主要通过形成无性孢子的方式进行繁殖,也可借菌丝断片(液体培养时)进行繁殖。
无性孢子主要有以下三种:
分生孢子、孢囊孢子和横隔孢子。
二、放线菌的繁殖
1.分生孢子 (conidiospores):
在气生菌丝顶端形成成串或单个孢子,
菌丝分裂形成。
在气生菌丝顶端或基内菌丝顶端膨大或盘卷缠绕形成孢子囊,在孢子囊内形成孢囊孢子。
孢囊:菌丝细胞在不同平面反复分裂,形成孢囊孢子,有的孢囊孢子可以丛毛运动。
2,孢囊孢子
3、横隔孢子基内菌丝或气生菌丝横隔分裂形成,孢子常为球杆状,体积大小相似,又称节孢子或粉孢子。
放线菌的生活史
(三)放线菌的菌落特征
1.液体静止培养表面常形成一层膜
2、固体培养基培养菌落特征,质地致密、干燥、多皱、
小而不 蔓延、不易挑起,表面有放射状沟纹。
菌落形状,随菌种不同可有两类:
( 1)产生大量分枝状菌丝的菌种:
如链霉菌属( Strptomyces),菌丝发达、细、
分枝多而且相互缠绕,和培养基结合紧密牢固,
形成的菌落质地致密,表面呈绒状,坚实、干燥、多皱,菌落小而不蔓延,不易挑起或整个挑起。但当气生菌丝形成孢子丝、产生孢子后,
菌落表面会发生变化,菌落呈絮状、粉状或颗粒状。
( 2)不产生大量菌丝的菌种:
如诺卡氏菌属( Nocardia)形成的菌落,
菌丝不发达,形成的菌落不致密,粘着力差,干燥,一般呈粉质,不易挑起,挑之易碎。
四、放线菌的主要属
1,链霉菌属 (Streptomyces)
产生许多著名的抗生素,如链霉素,红霉素,
四环素等 。
2,诺卡氏菌属 ( Nocardia )
烃类发酵,污水处理,产生抗生素 ( 如万古霉素,头孢菌等 )
3,小单孢菌属 ( Micromonospora)
可产生多种抗生素,如庆大霉素,利福霉素等 。
4,放线菌属 ( Actinomyces)
多为致病菌。
复习题:
1、什么是放线菌?放线菌有哪些应用?
2、什么叫基内菌丝、气生菌丝和孢子丝?
它们之间有何联系?
3、放线菌如何繁殖?
4、放线菌的菌落有何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