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 第十三章轴 Shafts 第十三章轴 第一节概述 一、轴的作用 轴是组成机器的重要零件,主要包括两方面的作用: ①支承轴上的零件,并使其有确定的工作位置; ②传递运动和动力。 实例说明 实例说明 实例说明 二、轴的分类 根据承载情况轴可分为三类: 轴 转轴 心轴 传动轴 转动心轴 固定心轴 按轴线的几何形状分两类: 轴(按形状分) 直轴 曲轴 阶梯轴 光轴 钢丝软轴 转轴 转动心轴 固定心轴 固定心轴应用实例 传动轴 讨论 ° ± 2 3 × ×× × 阶梯轴 光轴 曲轴 钢丝软轴 Traditional Nomenclature ? Axle---A stationary member supporting rotating parts. ? Shaft---A rotating member supporting attached elements. ? Spindle---A short shaft or axle. ? Head or stud shaft---A shaft integral with a motor or prime mover. ? Line shaft---A shaft used to distribute power from one prime mover to many machines. ? Jackshaft---A short shaft used for power transmission as an auxiliary shaft between two other shafts (countershaft, backshaft). 轴设计的一般问题 ①轴的结构设计 ②轴的强度校核 ③轴的刚度校核 ④轴的振动稳定性 第十三章轴 第二节轴的材料 轴的材料选择原则 轴的材料品种很多,设计时主要根据轴的强度、刚度和 耐磨性等要求以及实现这些要求而采用的热处理方法,同 时考虑制造工艺等问题加以选用,力求经济合理。 常用的材料是碳素钢和合金钢。 碳素钢 价格低廉,对应力集中的敏感性低,并能通过热处理改 善其综合机械性能,应用广泛。 合金钢 具有很好的机械强度和淬火性能,但对应力集中比较 敏感,价格较贵,多用于制造有特殊要求的轴。 注意:由于在常温下合金钢与碳素钢的弹性模量差 别不大,所以当其它条件相同时,用合金钢代替碳素钢 并不能提高轴的刚度。 球墨铸铁 价格低廉,强度高,耐磨性、吸振性和切削加工性能都 较好,对应力集中的敏感性低。特别适合制造形状复杂的 轴,如曲轴。 常用材料及机械性能 第十三章轴 第三节轴直径的初步估算 一、类比法 参照同类型机器轴的结构和尺寸,分析对比, 确定所设计轴的直径。 二、经验公式计算 对于一般的减速器可按经验公式来估算直径。 Ⅰ、高速输入轴的直径按与其相连的电动机轴的直径估算; Dd ).~.( 2180= Ⅱ、各级低速轴的直径按同级齿轮传动中心距估算。 ad ).~.( 4030= 三、按扭转强度条件计算 由材料力学可知,轴受扭矩T时产生扭应力τ T ,强度条件为 ][ T T T W T ττ ≤= 对实心圆轴,将上式改写为设计公式: 33 3 3 ][2.0 109550 n P C n P d T ?=? × ≥ τ 系数C 注意的问题 ①由此计算出的轴径,对有键槽的轴段,应放大5%(一 个键槽)或10%(两个键槽),然圆整成标准直径。 ②该方法较粗略,但只需知道轴所传递的功率和转速,选 取材料后即可算出受扭轴段的最小轴径。 ③该方法也可应用于转轴的设计,相应的值取较大值。 第十三章轴 第四节轴的结构设计 轴上各部分的名称 轴头轴头轴颈轴身轴颈轴身 轴的结构设计的内容 轴的结构设计包括确定轴的合理形状 和全部结构尺寸。 结构设计的已知条件 一般要求已知轴上主要零件的参数、结构尺寸和它们之 间的相互位置(见图)。 mma ~ 1510= mms ~ 105= mml ~ 2015= 一般 一般过程 ①初步估算受扭段轴的最小直径; ②根据轴上零件的布置、装配顺序及定位要求等, 从轴的两端分别向中间逐段增大并定出各段轴径; ③同时,根据轴上零件的轴向尺寸、零件间距及总 体布局要求,定出各轴段长度。 注意:轴颈和轴头的直径必须取标准值。 轴的结构应满足的要求 ①轴和轴上零件要有确定的工作位置(包括轴向和 周向); ②轴上零件应便于装拆; ③轴应具有良好的制造工艺性; ④应尽量减少应力集中源。 一、轴上零件的固定 1)轴向固定 2)周向定位 1)轴向固定 为确定轴上零件的轴向位置,轴上零件必 须沿轴向固定。常用下列几种方法: ①轴肩和轴环 ②套筒 ③螺母、紧定螺钉及弹性挡圈 ④轴端挡圈 ⑤锥面 ①轴肩和轴环 由定位面和过渡圆 角组成。 优点:定位可靠, 能承受较大的轴向载 荷,应用较广。 缺点:轴的毛坯直 径较大,且有较大的 应力集中。 轴肩分为定位轴肩 和非定位轴肩。 注意的问题 a)轴肩和轴环的倒圆半径r必须小于相关零 件的倒角C或倒圆半径R; b)高度h必须大于C或R,一般h=(2~3)C; c)一般轴环宽度b=1.4h; d)非定位轴肩无严格规定。 ②套筒 当轴的中部两个零件相距 较小时常作相对固定用,定 位可靠。 有以下特点: ①可避免开槽、钻孔及 减少轴径变化,减少应力集 中源; ②使用套筒增加材料用 量及机器重量; ③套筒与轴配合较松, 不宜高速旋转。 ③螺母、紧定螺钉及弹性挡圈 螺母定位可承受较大的轴 向力,但会在轴上产生很大 的应力集中; 紧定螺钉和弹性挡圈定位 简单,但只能承受较小的轴 向力。 止动垫片 ④轴端挡圈 用于轴端的一种定位方式,定位可靠,应用较广。 ⑤锥面 轴上零件装拆方便,对中性好,且可兼作 周向固定。常与挡圈、螺钉一起使用。 注意的问题 特别注意:当采用套筒、螺母、轴端挡圈作轴 向定位时,为保证定位可靠,应使装零件的轴段长 度比零件轮毂宽度短(2~3)mm。 2)周向定位 为保证机器传递转矩,轴上零件必须有可靠 的周向定位。 常见有键、花键、过盈配合和销钉联接等周 向定位方法,详见第四章。 二、轴上零件的装拆 ①零件所经过的各轴段的直径应小于零件的孔径; ②轴端应45°倒角; ③为使滚动轴承便于拆卸,轴肩高度应按轴承标准查取。 滚动轴承的拆卸 三、轴的制造工艺 ①同一轴上所有倒圆半径一般应取相同的数值; ②当轴上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键槽时,槽宽尽可能统一且置 于同一直线上; ③尽量减少轴径变化; ④轴上磨削表面过渡处应有越程槽; ⑤轴上切螺纹处应有退刀槽。 四、提高轴的疲劳强度 多数轴工作时处于变应力状态,易引起疲劳破坏,其中应力 集中对疲劳强度影响很大。 可以从结构方面来减少应力集中,提高轴的疲劳强度。 1)轴径变化处应平缓过渡,倒圆半径尽量大些; 2)当轴上零件的倒圆或倒角很小时,轴上可采用凹切圆角 或过渡肩环来加大轴的倒圆半径; a)凹切圆角c)椭圆形圆角b)肩环 d)减载槽 提高轴的疲劳强度 3)轴上过盈配合处应力集中较大,但可从结构上降低; 提高轴的疲劳强度 4)键槽要引起应力集中,但圆盘铣刀铣出的键槽比端 铣刀铣出的键槽应力集中要小; 5)轴的表面粗糙度对疲劳强度有显著影响,采用表面 强化方法可提高轴的疲劳强度。 轴的设计过程 斜齿轮轴的装配过程 改错 1 1 9 4 32 5 6 7 8 改错 3 4 5 6 7 10 1 8 2 9 改错 2 1 1 8 9 3 4 5 10 6 7 轴结构改错(一) 轴结构改错(一)答案 轴结构改错(二) 轴结构改错(二)答案 例题 例题 第十三章轴 第五节轴的强度计算 一般过程及假设 一般过程为首先分析受载情况,把实际受载情况简化为计 算简图,然后应用材料力学方法进行计算。 假设: ①一般把作用于轴上零件的分布载荷简化为作用在轮缘 宽度中点的集中载荷; ②轴及轴上零件的自重一般忽略不计; ③作用于轴上的扭矩,通常是假定从传动件轮毂宽度中 点算起; ④轴上轴承简化为铰支座,支承反力作用点的位置按图 13-27确定。 支承反力作用点的位置的确定 二、按弯扭合成强度条件计算 如果轴的结构和轴所受载荷的大小、方向和位置以及支点 距已经确定,则可以作出扭矩图和弯矩图,然后根据轴上各 截面的当量弯矩进行强度计算。 一般步骤 ①绘出计算简图,将轴上作用力分解为水平分力和垂直分 力,求出水平面内和垂直面内的支承反力; ②分别绘出水平面内的弯矩图(M H 图)和垂直面内的弯 矩图(M V 图); 22 VH MMM += ③计算合成弯矩M,并绘出合成弯矩图; ④计算扭矩T,绘出扭矩图; 22 )( TMM e α+= ⑤按第三强度理论(最大剪应力理论),计算当量弯矩M e ⑥计算轴的直径。 步骤5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22 )( TMM e α+= α:应力校正系数,根据扭矩性质而定(通常假定弯 曲应力为对称循环变应力)。 ①对于不变扭矩 ][ ][ b b 1 1 + ? = σ σ α (一般把不变扭矩看成是脉动扭矩) ②对于脉动扭矩 ][ ][ b b 0 1 σ σ α ? = ③对于对称循环扭矩 1 1 1 == ? ? ][ ][ b b σ σ α 许用弯曲应力 计算轴的直径 强度条件为: ][ . b e I e b d M W M 1 3 10 ? ≤≈= σσ 设计公式: ][. b e M d 1 10 ? ≥ σ 三、按疲劳强度的安全系数校核计算 按弯扭合成强度条件的计算方法,对于一般用途 的轴,已足够精确,但未考虑应力集中、表面状 态和绝对尺寸等因素对疲劳强度的影响。因此,对 在变应力下工作的重要的轴,应进行疲劳强度的安 全系数校核计算。 校核过程 ①在绘出轴的弯矩图和扭矩图后,得到轴上的危险截 面上的弯矩和扭矩; ②求出相应的弯曲应力和扭应力,按应力的循环特性 求出平均应力σ m 、τ m 和应力幅σ a 、τ a ; ③然后分别求出弯矩和扭矩作用下的安全系数S σ 、 S τ ,最后得到综合安全系数S,必须满足S≧[S]。 计算过程 ? ? ? ? ? ? ? ? ? +? ? = +? ? = ? ? ma ma K S K S τψτ εβ τ σψσ εβ σ τ τ τ τ σ σ σ σ 1 1 ][S SS SS S ≥ + ? = 22 τσ τσ 四、按静强度的安全系数校核计算 静强度安全系数校核计算的目的,在于校核轴对塑性 变形的抵抗能力。 设计时一般按尖峰载荷进行静强度的安全系数校核。 计算公式 ? ? ? ? ? ? ? = = max max τ τ σ σ τ σ s s S S 0 0 ][ 0 2 0 2 0 00 0 S SS SS S ≥ + ? = τσ τ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