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课程配套电子教案
三 峡 大 学
精品课程配套电子教案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
第二章 ……….
第三章 ……….
第四章 ……….
第五章 ……….
第六章 ………,
第七章 ……….
第八章 丸剂
第九章 ……….
第十章 ……….
第十一章 ……….
第十二章 ……….
第十三章 ……….
第十四章 ……….
第八章 丸剂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 能正确描述滴丸和中药丸剂的制备工艺
? 能应用滴制法制备滴丸
能力目标
? 掌握丸剂、滴丸和微丸的概念和制备方法
? 理解中药丸剂的概念和制备方法
? 了解滴丸和中药丸剂的质量检查项目和方法
第八章 丸剂
第一节 丸剂
第二节 中药丸剂
第一节 丸 剂
? 滴丸
? 糖丸
? 小丸
第八章 丸剂
丸剂,药物与适宜的辅料均匀混合,以适当方法制成
的球状或类球状固体制剂。
丸剂
固体或液体药物与适宜的
基质 加热熔融后溶解、乳化或
混悬于基质中,再滴入不相混
溶、互不作用的冷凝液中,由
于表面张力的作用使液滴收缩
成球状而制成的制剂。
图 丸剂
第八章 丸剂
第八章 丸剂
? 滴丸剂的常用基质和冷凝液
?常用基质
? 水溶性基质:聚乙二醇类、聚氧乙烯单硬脂酸酯、硬
脂酸钠、泊洛沙姆等;
? 非水溶性基质:硬脂酸、单硬脂酸甘油酯、氢化植物
油、十八醇等。
? 滴丸剂
第八章 丸剂
? 滴丸剂的常用基质和冷凝液
? 冷凝液
? 水溶性冷凝液:水及不同浓度乙醇,适用于非水溶性
基质滴丸;
? 非水溶性冷凝液:液状石蜡、二甲基硅油、植物油、
汽油或其混合物等,适用于水溶性基质滴丸。
? 滴丸剂的制备方法
基质
药物 均匀分散 滴制 冷却 洗丸
干燥 选丸 质量检查 包装
滴丸
第八章 丸剂
第八章 丸剂
滴丸机示意图
? 滴丸的质量检查
? 外观 要求大小均匀,色泽一致,无黏连现象,表面无黏
附的冷凝液。
? 重量差异
? 溶散时限
第八章 丸剂第八章 丸剂
滴丸剂的平均重量 重量差异限度
0.03g以下或 0.03g ± 15%
0.03g以上或 0.30g ± 10%
0.30g以上 ± 7.5%
图 滴丸剂重量差异限度
1.芸香油滴丸
[处方 ] 芸香油 200ml
硬脂酸钠 21g
虫蜡 8.4g
纯化水 8.4ml
第八章 丸剂
2.联苯双酯滴丸
[处方 ] ① ②
联苯双酯 1.5g 3.75g
聚乙二醇 6000 13.35g 33.375g
聚山梨酯 80 0.15g 0.375g
共制 1000粒 1000粒
【 实例分析 】 滴丸制备分析
讨论:
?芸香滴丸剂的制备流程。
? 联苯双酯制成滴丸剂后,
疗效为什么可以提高?
? 芸香油滴丸制备工艺,
芸香油
硬脂酸钠
虫蜡
纯化水
水浴加热回流
摇匀 熔融 65℃
1%硫酸的冷却液
冷凝
冷水中洗去附着的酸液 吸去水迹 即得
第八章 丸剂
? 滴丸剂中的药物高度分散于基质,所以起效迅速、生物
利用度高、副作用小。联苯双酯滴丸剂,其剂量只需片剂
的 1/3。
第八章 丸剂
? 微丸的辅料
? 微丸
微丸是指直径 小于 2.5 mm的各类丸剂,可根据不同需
要将其制成速释或缓释微丸。
? 微丸的制备
? 流化沸腾制粒法(一步制粒法)
? 包衣锅法(滚转制粒法)
? 挤出滚圆法
【 实例分析 】 滴丸制备分析
第八章 丸剂
? 利巴韦林缓释微丸;
? 盐酸地尔硫 控释微丸;
? 速释硝苯地平微丸
艹卓
讨论:下列微丸的制
备方法?述微丸缓控释、
速释的原理是什么?
第二节 中药丸剂
? 定义,是指药材细粉或药材提取物加适宜的黏合剂
或其他辅料制成的球形或类球形制剂。
? 分类,中药丸剂包括蜜丸、水蜜丸、水丸、糊丸、
蜡丸和浓缩丸等。
? 辅料,润湿剂、黏合剂和吸收剂。
第八章 丸剂
第八章 丸剂
? 塑制法的工艺流程:
药材粉末 +辅料 → 制丸块(和药) → 制丸条 → 分割及搓圆
→ 质量检查 → 包装
? 中药丸剂的制备
? 泛制法的工艺流程:
药材粉末 +辅料 → 起模 → 成型 → 盖面 → 干燥 → 选丸 →
包衣 → 质量检查 → 包装
第八章 丸剂
中药自动制丸机示意图
? 中药丸剂的质量检查
? 水分
? 重量差异
? 溶散时限
第八章 丸剂
第八章 丸剂
1.牛黄解毒丸
[处方 ]
牛黄 5g 雄黄 50g 石膏 200g 大黄 200g
冰片 25g 甘草 50g 黄芩 150g 桔梗 100g
讨论:
? 写出塑制法和泛制法的制备工艺流程。
? 牛黄解毒丸的制备中,如何保证混合的均匀性?
【 实例分析 】 牛黄解毒丸
牛黄解毒丸八味处方中,雄黄以水飞法粉
碎成极细粉,石膏等五味粉碎成细粉;将牛黄、
冰片研细,以等量递加法与上述粉末混合,过
筛,保证混合的均匀性。
牛黄解毒丸八味处方中,雄黄以水飞法粉碎成
极细粉,石膏等五味粉碎成细粉;将牛黄、冰
片研细,以等量递加法与上述粉末混合,过筛,
保证混合的均匀性。
主编,……撰稿教师,…… (以姓氏为序)制作,……责任编辑,……电子编辑,……
三 峡 大 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