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孟德尔式遗传分析
学习要点,
1 分离规律, 自由组合规律的定义,遗传现象,
表现形式和实质
2 实现孟德尔分离比的条件
3 用分枝法对多基因杂种进行遗传分析
4 正确应用卡方检验测验适合度
5 减数分裂过程, 特点, 遗传学意义
6 基因型, 表现型的概念以及与环境的关系;
7 基因相互作用的类型, 概念, F2分离比
第一节 分离定律
一 豌豆的杂交试验
P ♀ 圆形 X 皱缩 ♂
?
F1 圆形
?
F2 3/4圆形, 1/4皱缩
单株自交,↓⊕ ↓⊕
F3株系,1/3 2/3 全皱
全圆 3圆, 1皱 (真实遗传) P10
(真实遗传)
相对性状 亲本表型 F1(显 ) F2(显性,隐性) F2比率
种子形状
子叶颜色
种皮颜色
豆荚形状
豆荚颜色
(未成熟时 )
花的部位
茎的长度
圆形 X皱缩
黄色 X绿色
褐色 X白花
饱满 X皱缩
绿色 X黄色
腋生 X顶生
长茎 X短茎
全圆形
全黄色
全褐色
全饱满
全绿色
全腋生
全长茎
5474 圆,1850 皱
6022 黄,2001 绿
705 褐色,224 白色
882 饱满,299 皱缩
428 绿色,152 黄色
651 腋生,207 顶生
787 长茎,277 短茎
2.96:1
3.01:1
3.15:1
2.95:1
2.82:1
3.14:1
2.84:1
二 实验结果 P11表 2- 1
P 圆形 X 皱形
RR rr
配子,R R ↓ r r
F1 Rr圆形
?⊕
F2基因型比, 1 RR:2Rr:1 rr
F2表现型比,圆形, 皱形 = 3, 1
三 分离现象的解释
—— 遗传因子分离假说
1/2 R
1/2 r 1/4 rR 圆形 1/4 rr 皱形
1/4 RR 圆形 1/4 Rr 圆形
配子 1/2 R 1/2 r
四 分离规律的验证
1 测交验证
F1 圆形 X 皱形
Rr ? rr
R r
Rr rr r
预期,圆形,皱形
1, 1
结果与预期相符。
杂种 F1在形成配子时,同源染色体上成对的遗
传因子发生分离,产生类型不同的 1:1的两种配子
同源染色体,指大小形态结构上相似,代谢和遗
传功能相同的染色体。
等位基因, 指同源染色体上座位相同,控制相
对性基因 。 如, A,a ; C,c
六 孟德尔分离比实现的条件
五 分离规律的实质
第二节 自由组合定律
一 自由组合的遗传现象
1 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P 黄, 满 X 绿, 皱
?
F1 黄满
?⊕
F2 黄, 满 黄, 皱 绿, 满 绿, 皱 合计
315 101 108 32 556
9, 3, 3, 1
2 自由组合遗传现象的解释
杂种 F1在形成配子时, 同对基因分离,
不同对的基因自由组合 。
1/2R → 1/4 YR
1/2Y配子 1/2r → 1/4 Yr
1/2y配子 1/2R → 1/4 yR
1/2r → 1/4 yr
F2表型:
9/16黄圆,3/16黄皱,3/16绿圆,1/16绿皱
YYRR黄圆 YYRr黄圆 YyRR黄圆 YyRr黄圆
YYRr黄圆 YYrr黄皱 YyRr黄圆 Yyrr黄皱
YyRR黄圆 YyRr黄圆 yyRR绿圆 yyRr绿圆
YyRr黄圆 Yyrr黄皱 yyRr绿圆 yyrr绿皱
3 自由组合的测交验证 P15表
F1 配子组合
配子 1/4YR 1/4Yr 1/4yR 1/4yr
1/4YR
1/4Yr
1/4yR
1/4yr
求杂种自交子代基因型和表型比
AaBbCc X AaBbCc
Aa X Aa Bb X Bb Cc X Cc
3/4B_ 3/4C_ ?27/64 ABC
3/4A_ 1/4cc ? 9/64 ABc
1/4bb 3/4C_ ? 9/64 AbC
1/4cc ? 3/64 Abc
3/4B_ 3/4C_ ? 9/64 aBC
1/4aa 1/4cc ? 3/64 aBc
1/4bb 3/4C_ ? 9/64 abC
1/4cc ? 1/64 abc
二 分枝法计算遗传比率
三 多基因杂种的遗传分析
F1杂合基
因对数
显性完全
F2表型数
F1配子
类型数
F2基因型
类型数
F1配子可
能组合数
分离比
1
2
3
.
.
.
.
n
21
22
23
.
.
.
.
2n
21
22
23
.
.
.
.
2n
31
32
33
.
.
.
.
3n
41
42
43
.
.
.
.
4n
(3+1)1
(3+1)2
(3+1)3
.
.
.
.
(3+1)n
四 孟德尔学说的核心 — 颗粒式遗传
1 每个遗传因子 ( 基因 ) 是相对独立的
功能单位;
2 遗传因子的纯洁性;
当多个基因同处一体时, 各自独立, 互不混淆 。
3 遗传因子的等位性:形成配子时, 只有成对基
因才发生分离 。
五 遗传学数据的统计处理
——卡平方检验求适合度
1 求 ?2 值 ;
?2值公式, ?2=∑ (实计数 -预期数 )2
预期数
=∑(O -E)2/E=∑d 2/E
2 确定自由度 ( n)
3 根据自由度,?2值,查 ?2表,求 P P18表 2-5
4 判断
例:番茄中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
P 紫茎,缺刻叶 X 绿茎,马铃薯叶
F1 紫茎,缺刻叶
F2 紫,缺 紫,马 绿,缺 绿,马 合计
实得数 (O) 247 90 83 34 454
理论比 (E) 255.4 85.1 85.1 28.4 454
(O-E)2 70.56 24.01 4.41 31.36
(O-E)2/E 0.28 0.28 0.05 1.10 1.71
n=4-1=3 查 X2表, 得, P ? 0.50
结论, 差异不显著,符合自由组合规律
df\p 0.99 0.95 0.50 0.10 0.05 0.02 0.01
1
2
3
4
5
┋
┋
10
0.00016
0.0201
0.115
0.297
0.554
┋
┋
2.558
0.0039
0.103
0.352
0.711
1.145
┋
┋
3.94
0.46
1.39
2.37
3.36
4.35
┋
┋
9.34
2.71
4.51
6.25
7.78
9.24
┋
┋
15.99
3.84
5.99
7.82
9.49
11.07
┋
┋
18.31
5.41
7.82
9.84
11.67
13.39
┋
┋
21.16
6.64
9.21
11.35
13.28
15.09
┋
┋
23.21
表 2-5 ?2表(常用的部分摘录 )
七 人类简单孟德尔遗传
一 染色质与染色体
1 染色质,P21
2 染色体,P22
第三节 遗传的染色体学说
分裂间期 螺旋化 分裂期
染色质 解 旋 染色体
3 染色体的一般形态结构
染色体的一般结构,
主缢痕、染色体臂(短臂,长臂),端粒
二 染色体在有丝分裂中的行为 (mitosis)
间期 分裂期 间期 分裂期 间期
细胞周期,指从一次细胞分裂完成到下次细胞分裂完
成所经过的时期,
1个细胞周期
1 间期, G1期, S期, G2期
2 分裂期
3 有丝分裂特点,
4 有丝分裂的生物学意义,
三 减数分裂 (meiosis)
1 减数分裂前间期,G1期 S期 (合成 99.7% DNA) G2期
2 分裂期
减数
第一次分裂
前 I:细线, 偶线, 粗线, 双线, 终变期
中 I,非同源染色体间的自由组合,
后 I,同源染色体相互分离,分向每一极的
染色体数目减半
末 I,纺锤体, 染色体消失, 核仁, 核膜出现
2n→ n
减数分裂间间期:不进行 DNA复制
前期 II:历时短,出现线状染色体
中期 II:N条染色体的着丝粒同赤面
后期 II:两体消失, 两核现 。
末期 II:两体消失, 两核现 。
完成减数分裂的全过程,
染色体数,n→ n
减 数
第二次分裂
3 减数分裂的特点及意义,
1) 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
使子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减半,2n?n.
2) 同源染色体要配对,
3) 保证了有性生殖生物,子代与亲代间遗传
物质的稳定,
4) 导致基因重组产生新类型,为生物的进化
和人工选择育种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第四节 基因的作用与环境因素的相互关率
一 基因型与表型
基因型 + 环境 = 表现型
内 因 外因 结果
不变的 可变的 不变 性状遗传稳定
不变的 可变的 改变 性状遗传不稳定
(一 ) 表型模拟
表型模拟, P29 第 1行
(二 )外显率, P29
例如:果蝇间断翅脉基因
II,Ii, 翅脉正常
ii, 翅脉间断
100 ii ? 90 翅脉间断
10 翅脉正常 ? 90%翅脉间断
10%翅脉正常
外显率 90%
(三 )表现度,P29 倒 2行
例如, 人类的多指遗传 (显性遗传病 )
P 父 Aa X aa 母
多指 正常
?
Aa Aa Aa aa
多指 多指 正常 正常
重 轻 (外显不全 )
外显不全, 指未表现预期基因型的表型的遗传现象。
二 等位基因间的相互作用
(一 )完全显性 F1只表现某一亲本的性状 3:1
(二 )不完全显性 F1表现两亲本的中间类型 1:2:1
例1紫茉莉花色遗传
P 红花 X 白花
?
F1 粉红花
?
F2 1/4 红花 2/4粉红 1/4白花
例 2:人发的直发与天然卷发
(三 ) 并显性 (共显性,等显性,无显性 )
例如,MN血型的遗传 表 2-7
特点,F1 同时表现两亲本等位基因所控制的特
性,F2,表现 1:2:1分离比 。
(四 )嵌镶显性,F1分别在 不同部位 表现两亲本 相对性状,
F2 表现 1:2:1分离比 P31 图 2-10
(五) 致死基因
1 隐性致死基因
例如:鼠毛色遗传
黄鼠 AyAX黑鼠 AA?1黄鼠 AyA(成活),1黑鼠 AA
黄鼠 AyAX 黄鼠 AyA?2黄鼠 AyA:1黑鼠 AA
(纯合体死亡,AyAy死亡)
2 显性基因致死,杂合体死亡
(六)复等位基因
1 概念,指在种群中,同源染色体的相同座位
上存在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等位基因,
例如:人类中的 ABO血型遗传,受 IA,IB,i控制
基因型, IAIA IBIB IAIB ii
IAi IBi
表 型, A型 B型 A型 O型
血 型 A型 B型 AB 型 O型
抗 原 A B A,B ——
抗 体 β α —— α,β
2 ABO血型的输血原理
O
O
(α,β)
A A (β) ↓ B (α) B
A B
(— )
3 孟买血型与 H抗原 P34
H基因
?
前体物 → H抗原
↑
hh
IA A抗原,少量 H抗原
IB B抗原,少量 H抗原
ii (O型 )无 A,B抗原,有 H抗原
4 家兔的毛色遗传 P35表 2-9
C →CCh→ Ch→ c:从左到右依次显。
毛色表型 基因型
全色 CC 或 CCCh 或 CCh 或 Cc
表旗拉 CchCCh 或 CChCh 或 CChc
喜马拉扬 ChCh 或 Chc
白 色 cc
5 一组复等位基因可能的基因型数
复等位基因数,a1,a2,a3,a4,a5,…… an
杂合体, Cn2 =n!/(n-2)!2=n(n-1)/2
纯合体,有 n种
总基因型数, n + n(n-1)/2
例如:鸡冠形状的遗传
P 玫瑰冠 X 豌豆冠
?
F1 胡桃冠
?⊕
F2 胡桃冠 玫瑰冠 豌豆冠 单冠
9, 3, 3, 1
三 非等位基因的相互作用
(一 ) 互补作用,指不同对的两个基 因相互
作用出现了新的性状的基因互作类型,
P 不含氰 X 不含氰
hhDD ? HHdd
F1 含氰
HhDd
?⊕
F2 9 含氰, 7不含氰
3 H_ dd
9 H_D, 7 3 hhD_
1 hhdd
基因互补的机理
D H
? ?
产氰糖苷酶 氰酸酶
前体物 ? 含氰糖苷 ? 氰
? ?
d h
(二)抑制基因,指完全抑制表其它基因表型效
应的基因,
P 白茧 X 黄茧
IIyy ? iiYY
F1 白茧
Ii Yy
?⊕
F2 13白茧, 3黄茧
9 I_Y_
13 3 I_yy, 3iiYY
1 iiyy
(三)隐性上位
例如,家兔毛色的遗传 P38
P 灰色 X 白色
CCDD ? ccdd
F1 灰色
CcDd
?⊕
F2 9灰色, 3黑色, 4白色
9C_D_ 3C_dd 3 ccD_
1 ccdd
( 4) 显性上位
例,燕麦颖壳颜色的遗传
P 黑颖 X 黄颖
BByy ? bbYY
F1 黑颖
Bb Yy
?⊕
F2 12黑颖,3黄颖,1白颖
9B_Y_ 3 bbY_ 1 bbyy
3 B-y y
( 5) 叠加效应
例如:荠菜蒴果形状的遗传
P 三角形 X 卵形
A1A1A2A2 ? a1a1a2a2
F1 三角形
A1a1A2a2
?
F2 15 三角形 1卵形
9A1-A2- 1 a1a1a2a2
3A1-a2a2
3a1a1A2-
基因互作小结
学习要点,
1 分离规律, 自由组合规律的定义,遗传现象,
表现形式和实质
2 实现孟德尔分离比的条件
3 用分枝法对多基因杂种进行遗传分析
4 正确应用卡方检验测验适合度
5 减数分裂过程, 特点, 遗传学意义
6 基因型, 表现型的概念以及与环境的关系;
7 基因相互作用的类型, 概念, F2分离比
第一节 分离定律
一 豌豆的杂交试验
P ♀ 圆形 X 皱缩 ♂
?
F1 圆形
?
F2 3/4圆形, 1/4皱缩
单株自交,↓⊕ ↓⊕
F3株系,1/3 2/3 全皱
全圆 3圆, 1皱 (真实遗传) P10
(真实遗传)
相对性状 亲本表型 F1(显 ) F2(显性,隐性) F2比率
种子形状
子叶颜色
种皮颜色
豆荚形状
豆荚颜色
(未成熟时 )
花的部位
茎的长度
圆形 X皱缩
黄色 X绿色
褐色 X白花
饱满 X皱缩
绿色 X黄色
腋生 X顶生
长茎 X短茎
全圆形
全黄色
全褐色
全饱满
全绿色
全腋生
全长茎
5474 圆,1850 皱
6022 黄,2001 绿
705 褐色,224 白色
882 饱满,299 皱缩
428 绿色,152 黄色
651 腋生,207 顶生
787 长茎,277 短茎
2.96:1
3.01:1
3.15:1
2.95:1
2.82:1
3.14:1
2.84:1
二 实验结果 P11表 2- 1
P 圆形 X 皱形
RR rr
配子,R R ↓ r r
F1 Rr圆形
?⊕
F2基因型比, 1 RR:2Rr:1 rr
F2表现型比,圆形, 皱形 = 3, 1
三 分离现象的解释
—— 遗传因子分离假说
1/2 R
1/2 r 1/4 rR 圆形 1/4 rr 皱形
1/4 RR 圆形 1/4 Rr 圆形
配子 1/2 R 1/2 r
四 分离规律的验证
1 测交验证
F1 圆形 X 皱形
Rr ? rr
R r
Rr rr r
预期,圆形,皱形
1, 1
结果与预期相符。
杂种 F1在形成配子时,同源染色体上成对的遗
传因子发生分离,产生类型不同的 1:1的两种配子
同源染色体,指大小形态结构上相似,代谢和遗
传功能相同的染色体。
等位基因, 指同源染色体上座位相同,控制相
对性基因 。 如, A,a ; C,c
六 孟德尔分离比实现的条件
五 分离规律的实质
第二节 自由组合定律
一 自由组合的遗传现象
1 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P 黄, 满 X 绿, 皱
?
F1 黄满
?⊕
F2 黄, 满 黄, 皱 绿, 满 绿, 皱 合计
315 101 108 32 556
9, 3, 3, 1
2 自由组合遗传现象的解释
杂种 F1在形成配子时, 同对基因分离,
不同对的基因自由组合 。
1/2R → 1/4 YR
1/2Y配子 1/2r → 1/4 Yr
1/2y配子 1/2R → 1/4 yR
1/2r → 1/4 yr
F2表型:
9/16黄圆,3/16黄皱,3/16绿圆,1/16绿皱
YYRR黄圆 YYRr黄圆 YyRR黄圆 YyRr黄圆
YYRr黄圆 YYrr黄皱 YyRr黄圆 Yyrr黄皱
YyRR黄圆 YyRr黄圆 yyRR绿圆 yyRr绿圆
YyRr黄圆 Yyrr黄皱 yyRr绿圆 yyrr绿皱
3 自由组合的测交验证 P15表
F1 配子组合
配子 1/4YR 1/4Yr 1/4yR 1/4yr
1/4YR
1/4Yr
1/4yR
1/4yr
求杂种自交子代基因型和表型比
AaBbCc X AaBbCc
Aa X Aa Bb X Bb Cc X Cc
3/4B_ 3/4C_ ?27/64 ABC
3/4A_ 1/4cc ? 9/64 ABc
1/4bb 3/4C_ ? 9/64 AbC
1/4cc ? 3/64 Abc
3/4B_ 3/4C_ ? 9/64 aBC
1/4aa 1/4cc ? 3/64 aBc
1/4bb 3/4C_ ? 9/64 abC
1/4cc ? 1/64 abc
二 分枝法计算遗传比率
三 多基因杂种的遗传分析
F1杂合基
因对数
显性完全
F2表型数
F1配子
类型数
F2基因型
类型数
F1配子可
能组合数
分离比
1
2
3
.
.
.
.
n
21
22
23
.
.
.
.
2n
21
22
23
.
.
.
.
2n
31
32
33
.
.
.
.
3n
41
42
43
.
.
.
.
4n
(3+1)1
(3+1)2
(3+1)3
.
.
.
.
(3+1)n
四 孟德尔学说的核心 — 颗粒式遗传
1 每个遗传因子 ( 基因 ) 是相对独立的
功能单位;
2 遗传因子的纯洁性;
当多个基因同处一体时, 各自独立, 互不混淆 。
3 遗传因子的等位性:形成配子时, 只有成对基
因才发生分离 。
五 遗传学数据的统计处理
——卡平方检验求适合度
1 求 ?2 值 ;
?2值公式, ?2=∑ (实计数 -预期数 )2
预期数
=∑(O -E)2/E=∑d 2/E
2 确定自由度 ( n)
3 根据自由度,?2值,查 ?2表,求 P P18表 2-5
4 判断
例:番茄中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
P 紫茎,缺刻叶 X 绿茎,马铃薯叶
F1 紫茎,缺刻叶
F2 紫,缺 紫,马 绿,缺 绿,马 合计
实得数 (O) 247 90 83 34 454
理论比 (E) 255.4 85.1 85.1 28.4 454
(O-E)2 70.56 24.01 4.41 31.36
(O-E)2/E 0.28 0.28 0.05 1.10 1.71
n=4-1=3 查 X2表, 得, P ? 0.50
结论, 差异不显著,符合自由组合规律
df\p 0.99 0.95 0.50 0.10 0.05 0.02 0.01
1
2
3
4
5
┋
┋
10
0.00016
0.0201
0.115
0.297
0.554
┋
┋
2.558
0.0039
0.103
0.352
0.711
1.145
┋
┋
3.94
0.46
1.39
2.37
3.36
4.35
┋
┋
9.34
2.71
4.51
6.25
7.78
9.24
┋
┋
15.99
3.84
5.99
7.82
9.49
11.07
┋
┋
18.31
5.41
7.82
9.84
11.67
13.39
┋
┋
21.16
6.64
9.21
11.35
13.28
15.09
┋
┋
23.21
表 2-5 ?2表(常用的部分摘录 )
七 人类简单孟德尔遗传
一 染色质与染色体
1 染色质,P21
2 染色体,P22
第三节 遗传的染色体学说
分裂间期 螺旋化 分裂期
染色质 解 旋 染色体
3 染色体的一般形态结构
染色体的一般结构,
主缢痕、染色体臂(短臂,长臂),端粒
二 染色体在有丝分裂中的行为 (mitosis)
间期 分裂期 间期 分裂期 间期
细胞周期,指从一次细胞分裂完成到下次细胞分裂完
成所经过的时期,
1个细胞周期
1 间期, G1期, S期, G2期
2 分裂期
3 有丝分裂特点,
4 有丝分裂的生物学意义,
三 减数分裂 (meiosis)
1 减数分裂前间期,G1期 S期 (合成 99.7% DNA) G2期
2 分裂期
减数
第一次分裂
前 I:细线, 偶线, 粗线, 双线, 终变期
中 I,非同源染色体间的自由组合,
后 I,同源染色体相互分离,分向每一极的
染色体数目减半
末 I,纺锤体, 染色体消失, 核仁, 核膜出现
2n→ n
减数分裂间间期:不进行 DNA复制
前期 II:历时短,出现线状染色体
中期 II:N条染色体的着丝粒同赤面
后期 II:两体消失, 两核现 。
末期 II:两体消失, 两核现 。
完成减数分裂的全过程,
染色体数,n→ n
减 数
第二次分裂
3 减数分裂的特点及意义,
1) 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
使子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减半,2n?n.
2) 同源染色体要配对,
3) 保证了有性生殖生物,子代与亲代间遗传
物质的稳定,
4) 导致基因重组产生新类型,为生物的进化
和人工选择育种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第四节 基因的作用与环境因素的相互关率
一 基因型与表型
基因型 + 环境 = 表现型
内 因 外因 结果
不变的 可变的 不变 性状遗传稳定
不变的 可变的 改变 性状遗传不稳定
(一 ) 表型模拟
表型模拟, P29 第 1行
(二 )外显率, P29
例如:果蝇间断翅脉基因
II,Ii, 翅脉正常
ii, 翅脉间断
100 ii ? 90 翅脉间断
10 翅脉正常 ? 90%翅脉间断
10%翅脉正常
外显率 90%
(三 )表现度,P29 倒 2行
例如, 人类的多指遗传 (显性遗传病 )
P 父 Aa X aa 母
多指 正常
?
Aa Aa Aa aa
多指 多指 正常 正常
重 轻 (外显不全 )
外显不全, 指未表现预期基因型的表型的遗传现象。
二 等位基因间的相互作用
(一 )完全显性 F1只表现某一亲本的性状 3:1
(二 )不完全显性 F1表现两亲本的中间类型 1:2:1
例1紫茉莉花色遗传
P 红花 X 白花
?
F1 粉红花
?
F2 1/4 红花 2/4粉红 1/4白花
例 2:人发的直发与天然卷发
(三 ) 并显性 (共显性,等显性,无显性 )
例如,MN血型的遗传 表 2-7
特点,F1 同时表现两亲本等位基因所控制的特
性,F2,表现 1:2:1分离比 。
(四 )嵌镶显性,F1分别在 不同部位 表现两亲本 相对性状,
F2 表现 1:2:1分离比 P31 图 2-10
(五) 致死基因
1 隐性致死基因
例如:鼠毛色遗传
黄鼠 AyAX黑鼠 AA?1黄鼠 AyA(成活),1黑鼠 AA
黄鼠 AyAX 黄鼠 AyA?2黄鼠 AyA:1黑鼠 AA
(纯合体死亡,AyAy死亡)
2 显性基因致死,杂合体死亡
(六)复等位基因
1 概念,指在种群中,同源染色体的相同座位
上存在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等位基因,
例如:人类中的 ABO血型遗传,受 IA,IB,i控制
基因型, IAIA IBIB IAIB ii
IAi IBi
表 型, A型 B型 A型 O型
血 型 A型 B型 AB 型 O型
抗 原 A B A,B ——
抗 体 β α —— α,β
2 ABO血型的输血原理
O
O
(α,β)
A A (β) ↓ B (α) B
A B
(— )
3 孟买血型与 H抗原 P34
H基因
?
前体物 → H抗原
↑
hh
IA A抗原,少量 H抗原
IB B抗原,少量 H抗原
ii (O型 )无 A,B抗原,有 H抗原
4 家兔的毛色遗传 P35表 2-9
C →CCh→ Ch→ c:从左到右依次显。
毛色表型 基因型
全色 CC 或 CCCh 或 CCh 或 Cc
表旗拉 CchCCh 或 CChCh 或 CChc
喜马拉扬 ChCh 或 Chc
白 色 cc
5 一组复等位基因可能的基因型数
复等位基因数,a1,a2,a3,a4,a5,…… an
杂合体, Cn2 =n!/(n-2)!2=n(n-1)/2
纯合体,有 n种
总基因型数, n + n(n-1)/2
例如:鸡冠形状的遗传
P 玫瑰冠 X 豌豆冠
?
F1 胡桃冠
?⊕
F2 胡桃冠 玫瑰冠 豌豆冠 单冠
9, 3, 3, 1
三 非等位基因的相互作用
(一 ) 互补作用,指不同对的两个基 因相互
作用出现了新的性状的基因互作类型,
P 不含氰 X 不含氰
hhDD ? HHdd
F1 含氰
HhDd
?⊕
F2 9 含氰, 7不含氰
3 H_ dd
9 H_D, 7 3 hhD_
1 hhdd
基因互补的机理
D H
? ?
产氰糖苷酶 氰酸酶
前体物 ? 含氰糖苷 ? 氰
? ?
d h
(二)抑制基因,指完全抑制表其它基因表型效
应的基因,
P 白茧 X 黄茧
IIyy ? iiYY
F1 白茧
Ii Yy
?⊕
F2 13白茧, 3黄茧
9 I_Y_
13 3 I_yy, 3iiYY
1 iiyy
(三)隐性上位
例如,家兔毛色的遗传 P38
P 灰色 X 白色
CCDD ? ccdd
F1 灰色
CcDd
?⊕
F2 9灰色, 3黑色, 4白色
9C_D_ 3C_dd 3 ccD_
1 ccdd
( 4) 显性上位
例,燕麦颖壳颜色的遗传
P 黑颖 X 黄颖
BByy ? bbYY
F1 黑颖
Bb Yy
?⊕
F2 12黑颖,3黄颖,1白颖
9B_Y_ 3 bbY_ 1 bbyy
3 B-y y
( 5) 叠加效应
例如:荠菜蒴果形状的遗传
P 三角形 X 卵形
A1A1A2A2 ? a1a1a2a2
F1 三角形
A1a1A2a2
?
F2 15 三角形 1卵形
9A1-A2- 1 a1a1a2a2
3A1-a2a2
3a1a1A2-
基因互作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