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控制
第一节 控制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控制过程
第三节 有效控制原则与控制系统
第四节 控制方法简介
第一节 控制的基本概念
一、控制的含义及特点
二、控制的功能
三、控制的重要性
四、控制的目标
五、控制的类型
一、控制含义及特点
1、控制的含义
含义:控制是监视组织各方面的活动,保证组织实际运
行状况与组织计划要求保持动态适应的一项管理职能。
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按照计划标准衡量计划的完成情况,
针对出现的偏差采取纠正措施,以确保计划得以顺利
实现;二是在纠偏的同时还包含着在必要时修改计划
标准,使计划更加适合于实际情况。
2、计划与控制的关系
二者密不可分。
计划越是明确、全面和完整,控制的效果也就越好;
控制工作越是科学、有效,计划也就越容易得到实施。
3、控制的特点
( 1)整体性
包含两层含义:一是管理控制是组织全体成员的共同职
责;二是控制的对象是组织的各个方面。
( 2)动态性
控制的标准和方法不可能固定不变,应随内部环境的变
化而变化,以提高其适应性和有效性。
( 3)人为性
控制首先是对人的控制并由人来执行,控制应努力降低
人为因素所产生的负面影响。
( 4)指导性
控制是提高职工能力的重要手段,控制的纠偏工作只有
被职工所认识并具备矫正能力时,偏差才会真正被纠
正。
二、控制功能
1、适应环境变化
通过构建有效的控制系统,有助于管理者预测和确定组
织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对由此带来的机会与威胁做出
反应。
2、限制偏差的累积
小的偏差和失误并不会立即给组织带来严重损害,但时
间一长,小的偏差就会得以积累和放大,对组织带来
严重影响。控制的关键是要能够及时获取偏差信息,
采取有效矫正措施。
3、处理组织内部复杂局面
组织内部的复杂局面使得授权成为必要,通过构建有效
的控制系统,给管理者提供有关下属工作绩效的充分
信息,使授权变得有效。
4、降低成本
通过有效控制可以降低成本,减少浪费。
三、控制的重要性
控制的重要性基于,
1、组织环境的迅速变化
2、组织的复杂性
3、管理者的失误
4、授权中责任的体现
控制虽很重要,但控制过度对组织反而会造成伤害,控
制应适当。
四、控制目标
1、人员
管理者对人员控制的目标是使员工按照所期望的方式工
作。最简明的方法是直接巡视和评估员工的表现。
2、财务
财务控制的目标是降低成本,并使资源得以有效利用。
3、作业
作业控制方法可用于评价一个组织转换过程的效率和效
果。
4、信息
信息控制的目的是要开发出一种有效的管理信息系统。
5、组织绩效
组织绩效的三种评价方式
( 1)组织目标法
以组织最终完成其目标的结果来衡量其效果。
缺陷:管理者将其注意力仅仅集中在实现最终目标时,
易于忽略组织的长远发展。
( 2)系统方法
从系统角度对组织能力进行评价,包括:获得输入的能
力、处理输入的能力、产生输出的能力、维持稳定与
平衡的能力。
优点,
防止管理层以未来成功换取眼前利益;
当组织目标模糊或难以度量时,系统方法仍然可行。
( 3)战略伙伴法
?要求组织满足一定环境下战略伙伴的要求,并获得他
们的支持。
?一个有效的组织应能成功的识别出战略伙伴:顾客、
政府部门、金融机构等利益集团。
五、控制类型
1、按时间分类
( 1)前馈控制
( 2)现场控制
( 3)反馈控制
2、按主体分类
( 1)直接控制
( 2)间接控制
按时间分类
( 1)前馈控制(预先控制)
在工作开始之前进行的控制,用于防止问题的实际发生。
特点,
?可防患于未然;
?针对某项计划所依赖的条件进行控制,易被员工接受。
( 2)现场控制(作业控制)
在某项活动或工作过程之中进行的控制。
特点,
?管理者可以在发生重大损失之前及时纠正问题;
?一般只能偶尔使用或用在关键项目上;
? 对问题难以辨别、成果难以衡量的工作无法进行现场
控制;
?易于在控制者和被控制者之间形成心理障碍。
( 3)反馈控制(事后控制)
在活动结束之后进行的控制。即将注意力主要集中于工
作结果上,通过对工作结果进行测量、比较和分析,
采取措施以矫正今后的行动。
优点,
为管理者评价计划的制定和执行提供有用信息;
借助事后控制认识组织活动的特点及规律,为进一步实
施预先控制和现场控制创造条件。
弊端,
实施矫正措施之前,偏差已经产生。
前馈控制、现场控制与反馈控制之间的关系
现场控制
输入 执行过程 输出
前馈控制 反馈控制
信息 流 纠正
按控制主体分类
( 1)直接控制
?用于改进管理者未来行动的一种方法,着眼于培养更
好的主管人员,使他们能熟练地应用管理的概念、技
术和原理,以系统的观点来改进和完善管理工作,防
止出现因管理不善而造成的不良后果。
?控制主体是直接责任者。
( 2)间接控制
?通过建立控制系统对被控制对象进行控制。这种控制
方法往往是预先制定计划和标准,通过对比和考核实
际结果,追查造成偏差的原因和责任,并进行纠正。
?控制主体是直接责任者的监督人。
第二节 控制过程
一、制订控制标准
二、衡量实际工作
三、鉴定偏差并采取矫正措施
一、制定控制标准
1、有效的控制标准需要满足以下基本特性,
( 1)简明性
( 2)适用性
( 3)一致性
( 4)可行性
( 5)可操作性
( 6)相对稳定性
( 7)前瞻性
2、控制标准的制定
方法:将计划目标分解为一系列具体可操作的控制标准。
分类:定量标准和定性标准
3、制定控制标准的过程和方法
( 1)确立控制对象
选择对实现组织目标成果有重大影响的因素进行重点控
制。重点控制对象的选择应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
影响组织目标成果实现的主要因素有,
?环境特点及发展趋势;
?资源投入;
?活动过程 。
( 2)选择关键控制点
应统筹考虑三方面因素,
?影响整个工作运行过程的重要操作与事项;
?能在重大损失出现之前显示出差异的事项;
?能反映组织主要绩效水平的时间与空间分布均衡
的控制点。
二、衡量实际工作
含义:用预定的控制标准对实际工作状况进行检查、衡
量和比较,以取得控制对象的有关信息。应注意的问
题,
1、确定适宜的衡量方式
( 1)衡量项目
( 2)衡量方法:观察、统计报告、抽样调查、口头会议。
( 3)衡量频度
( 4)衡量主体
2、建立有效的信息反馈系统
( 1)信息的及时性
( 2)信息的可靠性
( 3)信息的适用性
3、通过衡量绩效,检验标准的客观性和有效性
即通过衡量绩效,辨别并剔除不能为有效控制提供信息
并容易产生误导作用的不适宜标准。
三、鉴定偏差并采取矫正措施
1,找出偏差产生的主要原因
先评估和分析偏差信息,判断其对组织活动的影响程度,再分析导致偏
差的主要原因。
2,确定矫正措施实施的对象
实施对象可以是组织所进行的活动、衡量的标准、或指导活动的计划。
3,选择适当的矫正措施
( 1)因工作失误造成的问题,主要采取, 纠偏, 措施,具体方式可以,
管理策略、组织结构、重新分配员工的工作、补救措施或培训计
划上的调整。
( 2)因计划目标不切实际,主要措施是按实际情况修改计划目标;
( 3)因组织环境发生重大变化,使计划失去客观依据,主要措施是
启动备用计划或重新制定计划。
4、措施选择与实施应注意的问题
( 1)矫正方案的双重优化;
( 2)充分考虑原有计划的影响;
( 3)应急性矫正行动与永久性矫正行动并存
( 4)注意消除组织成员对矫正措施的疑虑。
控制过程图示
将实际绩效 标准正被 是
与标准进行比较 达到? 通过
否
差异可否 是
目标 标准 衡量 接受 通过
实际绩效 否
标准可否 是
接受? 识别差异
否
修改标准 纠正绩效
第三节 有效控制原则与控制系统
一、有效控制原则
二、控制过程遇到阻力的主要原因
三、控制系统的构成
四、有效控制系统的特征
一、有效控制原则
1、控制应该同计划与组织相适应
控制应能反映不同计划类型、不同组织结构的类型和特征
2、应突出重点,强调例外
例外不能仅仅依据偏差数值的大小来确定,而要考虑客观实际;
例外原则必须与控制关键问题相结合,并注意关键问题上的例外。
3、应具灵活性、及时性和经济性
控制工作本身是变化的,其依据的标准、衡量方法都可能变化;
信息的收集和传递必须及时;
控制工作应适度,以提高经济性。
4、控制过程应避免出现目标扭曲问题
注意低层级控制标准的从属性和服务性地位;
5、控制工作应注重培养组织成员的自我控制能力
员工进行自我控制是提高有效性的根本途径;
员工工作目标必须服从于组织整体目标。
二、控制过程遇到阻力
1、控制过度或不及
2、控制点不当
3、控制手段不当
4、被控者责任过重
三、控制系统的构成
控制系统一般包括的基本要素有,
1、控制的目标体系
控制目标的确定要以组织目标为依据。
2、控制的主体
组织中承担控制工作的管理者及相应的职能部门。
3、控制的对象
应是整个组织的活动。
4、控制的技术系统
包括控制机制、控制方法和手段。
5、控制的信息反馈系统
通过信息的传输和反馈,形成闭合回路。
四、有效控制系统的特征
( 1)准确性
( 2)适时性
( 3)经济性
( 4)灵活性
( 5)通俗性
( 6)标准合理性
( 7)战略高度
( 8)强调例外
( 9)多重标准
( 10)多重标准具有比重效果
( 11)纠正行为
第四节 控制方法简介
一、预算控制
二、非预算控制
一、预算控制简介
1、预算:就是用财务数字形式来描述企业未来的活动计划,预估企
业在未来时期的经营收入或现金流量,为各部门或各项活动规定
了资金、劳动、材料、能源等方面的支出不能超过的额度。
2、预算控制:就是根据预算规定的收入与支出标准来检查和监督各
部门的生产经营活动,以保证各项活动在充分达成既定目标、实
现利润的过程中对经营资源的利用,使费用支出受到严格有效的
约束。
3、预算的种类,
( 1)收入预算、投资预算、现金预算、实物量预算、资产负债预算、
总预算
( 2)现代预算方法,
? 零基预算
? 项目预算
二、非预算控制简介
1、行政控制方法
( 1)视察与指导
( 2)报告
( 3)考核与评估
2、资料分析法
( 1)统计分析法
( 2)比率分析法
( 3)损益控制法
( 4)审计控制法:外部审计、内部审计、管理审计
第一节 控制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控制过程
第三节 有效控制原则与控制系统
第四节 控制方法简介
第一节 控制的基本概念
一、控制的含义及特点
二、控制的功能
三、控制的重要性
四、控制的目标
五、控制的类型
一、控制含义及特点
1、控制的含义
含义:控制是监视组织各方面的活动,保证组织实际运
行状况与组织计划要求保持动态适应的一项管理职能。
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按照计划标准衡量计划的完成情况,
针对出现的偏差采取纠正措施,以确保计划得以顺利
实现;二是在纠偏的同时还包含着在必要时修改计划
标准,使计划更加适合于实际情况。
2、计划与控制的关系
二者密不可分。
计划越是明确、全面和完整,控制的效果也就越好;
控制工作越是科学、有效,计划也就越容易得到实施。
3、控制的特点
( 1)整体性
包含两层含义:一是管理控制是组织全体成员的共同职
责;二是控制的对象是组织的各个方面。
( 2)动态性
控制的标准和方法不可能固定不变,应随内部环境的变
化而变化,以提高其适应性和有效性。
( 3)人为性
控制首先是对人的控制并由人来执行,控制应努力降低
人为因素所产生的负面影响。
( 4)指导性
控制是提高职工能力的重要手段,控制的纠偏工作只有
被职工所认识并具备矫正能力时,偏差才会真正被纠
正。
二、控制功能
1、适应环境变化
通过构建有效的控制系统,有助于管理者预测和确定组
织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对由此带来的机会与威胁做出
反应。
2、限制偏差的累积
小的偏差和失误并不会立即给组织带来严重损害,但时
间一长,小的偏差就会得以积累和放大,对组织带来
严重影响。控制的关键是要能够及时获取偏差信息,
采取有效矫正措施。
3、处理组织内部复杂局面
组织内部的复杂局面使得授权成为必要,通过构建有效
的控制系统,给管理者提供有关下属工作绩效的充分
信息,使授权变得有效。
4、降低成本
通过有效控制可以降低成本,减少浪费。
三、控制的重要性
控制的重要性基于,
1、组织环境的迅速变化
2、组织的复杂性
3、管理者的失误
4、授权中责任的体现
控制虽很重要,但控制过度对组织反而会造成伤害,控
制应适当。
四、控制目标
1、人员
管理者对人员控制的目标是使员工按照所期望的方式工
作。最简明的方法是直接巡视和评估员工的表现。
2、财务
财务控制的目标是降低成本,并使资源得以有效利用。
3、作业
作业控制方法可用于评价一个组织转换过程的效率和效
果。
4、信息
信息控制的目的是要开发出一种有效的管理信息系统。
5、组织绩效
组织绩效的三种评价方式
( 1)组织目标法
以组织最终完成其目标的结果来衡量其效果。
缺陷:管理者将其注意力仅仅集中在实现最终目标时,
易于忽略组织的长远发展。
( 2)系统方法
从系统角度对组织能力进行评价,包括:获得输入的能
力、处理输入的能力、产生输出的能力、维持稳定与
平衡的能力。
优点,
防止管理层以未来成功换取眼前利益;
当组织目标模糊或难以度量时,系统方法仍然可行。
( 3)战略伙伴法
?要求组织满足一定环境下战略伙伴的要求,并获得他
们的支持。
?一个有效的组织应能成功的识别出战略伙伴:顾客、
政府部门、金融机构等利益集团。
五、控制类型
1、按时间分类
( 1)前馈控制
( 2)现场控制
( 3)反馈控制
2、按主体分类
( 1)直接控制
( 2)间接控制
按时间分类
( 1)前馈控制(预先控制)
在工作开始之前进行的控制,用于防止问题的实际发生。
特点,
?可防患于未然;
?针对某项计划所依赖的条件进行控制,易被员工接受。
( 2)现场控制(作业控制)
在某项活动或工作过程之中进行的控制。
特点,
?管理者可以在发生重大损失之前及时纠正问题;
?一般只能偶尔使用或用在关键项目上;
? 对问题难以辨别、成果难以衡量的工作无法进行现场
控制;
?易于在控制者和被控制者之间形成心理障碍。
( 3)反馈控制(事后控制)
在活动结束之后进行的控制。即将注意力主要集中于工
作结果上,通过对工作结果进行测量、比较和分析,
采取措施以矫正今后的行动。
优点,
为管理者评价计划的制定和执行提供有用信息;
借助事后控制认识组织活动的特点及规律,为进一步实
施预先控制和现场控制创造条件。
弊端,
实施矫正措施之前,偏差已经产生。
前馈控制、现场控制与反馈控制之间的关系
现场控制
输入 执行过程 输出
前馈控制 反馈控制
信息 流 纠正
按控制主体分类
( 1)直接控制
?用于改进管理者未来行动的一种方法,着眼于培养更
好的主管人员,使他们能熟练地应用管理的概念、技
术和原理,以系统的观点来改进和完善管理工作,防
止出现因管理不善而造成的不良后果。
?控制主体是直接责任者。
( 2)间接控制
?通过建立控制系统对被控制对象进行控制。这种控制
方法往往是预先制定计划和标准,通过对比和考核实
际结果,追查造成偏差的原因和责任,并进行纠正。
?控制主体是直接责任者的监督人。
第二节 控制过程
一、制订控制标准
二、衡量实际工作
三、鉴定偏差并采取矫正措施
一、制定控制标准
1、有效的控制标准需要满足以下基本特性,
( 1)简明性
( 2)适用性
( 3)一致性
( 4)可行性
( 5)可操作性
( 6)相对稳定性
( 7)前瞻性
2、控制标准的制定
方法:将计划目标分解为一系列具体可操作的控制标准。
分类:定量标准和定性标准
3、制定控制标准的过程和方法
( 1)确立控制对象
选择对实现组织目标成果有重大影响的因素进行重点控
制。重点控制对象的选择应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
影响组织目标成果实现的主要因素有,
?环境特点及发展趋势;
?资源投入;
?活动过程 。
( 2)选择关键控制点
应统筹考虑三方面因素,
?影响整个工作运行过程的重要操作与事项;
?能在重大损失出现之前显示出差异的事项;
?能反映组织主要绩效水平的时间与空间分布均衡
的控制点。
二、衡量实际工作
含义:用预定的控制标准对实际工作状况进行检查、衡
量和比较,以取得控制对象的有关信息。应注意的问
题,
1、确定适宜的衡量方式
( 1)衡量项目
( 2)衡量方法:观察、统计报告、抽样调查、口头会议。
( 3)衡量频度
( 4)衡量主体
2、建立有效的信息反馈系统
( 1)信息的及时性
( 2)信息的可靠性
( 3)信息的适用性
3、通过衡量绩效,检验标准的客观性和有效性
即通过衡量绩效,辨别并剔除不能为有效控制提供信息
并容易产生误导作用的不适宜标准。
三、鉴定偏差并采取矫正措施
1,找出偏差产生的主要原因
先评估和分析偏差信息,判断其对组织活动的影响程度,再分析导致偏
差的主要原因。
2,确定矫正措施实施的对象
实施对象可以是组织所进行的活动、衡量的标准、或指导活动的计划。
3,选择适当的矫正措施
( 1)因工作失误造成的问题,主要采取, 纠偏, 措施,具体方式可以,
管理策略、组织结构、重新分配员工的工作、补救措施或培训计
划上的调整。
( 2)因计划目标不切实际,主要措施是按实际情况修改计划目标;
( 3)因组织环境发生重大变化,使计划失去客观依据,主要措施是
启动备用计划或重新制定计划。
4、措施选择与实施应注意的问题
( 1)矫正方案的双重优化;
( 2)充分考虑原有计划的影响;
( 3)应急性矫正行动与永久性矫正行动并存
( 4)注意消除组织成员对矫正措施的疑虑。
控制过程图示
将实际绩效 标准正被 是
与标准进行比较 达到? 通过
否
差异可否 是
目标 标准 衡量 接受 通过
实际绩效 否
标准可否 是
接受? 识别差异
否
修改标准 纠正绩效
第三节 有效控制原则与控制系统
一、有效控制原则
二、控制过程遇到阻力的主要原因
三、控制系统的构成
四、有效控制系统的特征
一、有效控制原则
1、控制应该同计划与组织相适应
控制应能反映不同计划类型、不同组织结构的类型和特征
2、应突出重点,强调例外
例外不能仅仅依据偏差数值的大小来确定,而要考虑客观实际;
例外原则必须与控制关键问题相结合,并注意关键问题上的例外。
3、应具灵活性、及时性和经济性
控制工作本身是变化的,其依据的标准、衡量方法都可能变化;
信息的收集和传递必须及时;
控制工作应适度,以提高经济性。
4、控制过程应避免出现目标扭曲问题
注意低层级控制标准的从属性和服务性地位;
5、控制工作应注重培养组织成员的自我控制能力
员工进行自我控制是提高有效性的根本途径;
员工工作目标必须服从于组织整体目标。
二、控制过程遇到阻力
1、控制过度或不及
2、控制点不当
3、控制手段不当
4、被控者责任过重
三、控制系统的构成
控制系统一般包括的基本要素有,
1、控制的目标体系
控制目标的确定要以组织目标为依据。
2、控制的主体
组织中承担控制工作的管理者及相应的职能部门。
3、控制的对象
应是整个组织的活动。
4、控制的技术系统
包括控制机制、控制方法和手段。
5、控制的信息反馈系统
通过信息的传输和反馈,形成闭合回路。
四、有效控制系统的特征
( 1)准确性
( 2)适时性
( 3)经济性
( 4)灵活性
( 5)通俗性
( 6)标准合理性
( 7)战略高度
( 8)强调例外
( 9)多重标准
( 10)多重标准具有比重效果
( 11)纠正行为
第四节 控制方法简介
一、预算控制
二、非预算控制
一、预算控制简介
1、预算:就是用财务数字形式来描述企业未来的活动计划,预估企
业在未来时期的经营收入或现金流量,为各部门或各项活动规定
了资金、劳动、材料、能源等方面的支出不能超过的额度。
2、预算控制:就是根据预算规定的收入与支出标准来检查和监督各
部门的生产经营活动,以保证各项活动在充分达成既定目标、实
现利润的过程中对经营资源的利用,使费用支出受到严格有效的
约束。
3、预算的种类,
( 1)收入预算、投资预算、现金预算、实物量预算、资产负债预算、
总预算
( 2)现代预算方法,
? 零基预算
? 项目预算
二、非预算控制简介
1、行政控制方法
( 1)视察与指导
( 2)报告
( 3)考核与评估
2、资料分析法
( 1)统计分析法
( 2)比率分析法
( 3)损益控制法
( 4)审计控制法:外部审计、内部审计、管理审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