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讲 李斯特与德国历史学派
一, 时代背景
二, 李斯特与, 政治经济学的
国 民体系,
三, 德国历史学派
四, 小结
一、时代背景
? 英国:日不落帝国
? 世界工厂, 垄断航海业
? 德国:封建割据势力仍然很强
? 资本主义工业刚刚起步
? 英国廉价工业品如潮水般涌入德国市场,
使德国幼稚工业受到沉重打击
? 古典经济学派把当时国际分工模式看成
是合理的,永远不变 的(书 p.179)
? 批评古典经济学派, 主张贸易保护的代
表人物:
? 缪勒 ( A,H,Muller) —— 德国政府官员,
国家主义创始人
? 凯雷 ( H,C,Carey) —— 19世纪上半叶美
国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家
?
二、李斯特与, 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
? 李斯特 (G,F,List,
1789~ 1846)
? 德国国民经济学的
创始人,历史学派的
先驱。
? 李斯特 (G,F,List,1789~ 1846)
? 出身于一皮革匠家庭, 主张自由主义的政治改
革, 屡遭封建势力迫害 。 1825年被迫亡命美国,
1832年作为美国政府驻莱比锡领事返回德国,
参加了 1834年成立德意志关税同盟的活动 。
1840年完成了他的代表作, 政治经济学的国民
体系, ( 1841), 成为保护关税派的重要思想
武器 。 1846年因贫病交迫而自杀 。
? 立场 ——政治经济学必须为本国国民经济
的形成提供理论武器 。
? 早年是 A.斯密的信徒,
? 到美国后经济思想发生变化,
? 1827年发表专著, 政治经济学大纲,,
反对自由贸易
? 1837年发表, 政治经济学的自然体系,,
? 1841年发表, 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
? 主要论点,
? 1,用国民经济学挑战 A.斯密的世界主义
经济学
? 认为后者是发达国家的经济学, 是英国
的经济学
? 必须建立 适合于落后的或正在兴起的国
家 的经济学 —— 国民经济学
? 2,除, 价值理论, 外, 还应有, 生产力理论,
? 前者从个人劳动分析入手, 后者分析一国总体
生产力;
? 前者以财富的生产, 交换, 分配, 消费之间的
关系为主要内容, 后者一政治与经济, 物质与
精神, 个人与社会, 民族与世界等关系及它们
的综合为考察 对象;
? 前者主张自由放任, 后者认为国家应干预经济
? 3,强调国民经济有一个发生发展的历史过程 。
他从生产力理论出发, 提出了 经济发展阶段 论 。
他认为, 经济发展的阶段为,① 狩猎部落时期;
② 畜牧业公社时期; ③ 农业共同体时期; ④ 农工
业国家时期; ⑤ 农工商业国家时期 。 ( 书 p.180)
? 他认为 19世纪 40年代只有英国是处于第五时期,
而普鲁士德国和美国则处于第四时期,必须向
“正常国民经济秩序”的第五时期发展。
? 4,不同阶段要采用不同政策
? 英国 14世纪以养羊业为主, 实行自由贸易;后来毛
纺业发展, 实行保护主义;产业革命后又搞自由贸易
?
? 处于第四时期之国要实行 保护贸易 政策
? 否则, 如同让一个幼儿和一个成人去角
斗一样
? —— 西方经济学中,幼稚工业” 论的发

? 他强调创造财富之生产力远比财富本身更重要
?, 国家对于物质资产势必多少有所牺牲和放弃,
借以获致文化, 技术和协作生产的力量;就是
说, 必须牺牲些眼前利益, 使将来的利益获得
保障, ;, 保护关税如果使 价值 有所牺牲的话,
它却使 生产力 有了增长, …… 由此使国家不但
在物质财富的量上获得无限增进, 而且一旦发
生战事, 可以保有工业的独立地位, 。
? ————李斯特:, 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
? 李斯特又认为,实行保护主义在步骤上
要 渐进,“保护关税在开始时必须定得
相当轻,然后随着国家的精神与物质资
本、技术能力与进取精神的增长而逐步
提高”。
? 他认为,当时德国对棉麻毛纺织品的
进口要限制,而对原料和先进的机器进
口要鼓励;
? 5,强调 国民经济 是一个 有机的整体, 不
是私人经济的简单总和, 认为创造财富
的诸生产力, 必须要 有国家规模的分工
和诸生产力的协作与结合, 只有在国民
经济整体 中农, 工, 商相互协调, 均衡
的场合, 才能使一个不发达的国家有保
障地达到, 正常的国民经济的发展状
态, 。
? 他反对, 个人主义, 经济学,批评
那种关于个人利益的追求自然可以实现
社会利益的观点,指出,个人只考虑眼
前利益,很少为后几代人或全社会的利
益着想。认为有很多任务, 只有借助于
社会的力量才能完成,,在这个过程中,
国家必须对个人自由加以限制。
? 6,他指责斯密只强调体力劳动而不承认
精神劳动也是生产性劳动 。
? 他认为生产力是多因素 ( 包括政治, 法律,
意识形态等 ) 的组合, 以立法为例,, 任何法
律或公法上的决定, 对于国家的生产力的增减
或多或少总是有些影响的,,, 法律和制度虽
然不直接生产 价值, 但它们是生产 生产力 的, 。
? ————李斯特:, 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 商务 1961
年版, 页 123,127。
? 他特别重视教育对培养生产力的作用,
认为, 一国 最大部分消耗, 是应该用于
后一代的教育, 应该用于国家 未来生产
力 的促进和培养的,, 认为教师, 医师,
音乐家, 法官和行政官等也是生产者,
生产的是生产力 。 教育给人们以知识,
技能和良好的品质, 为民族提供了, 精
神资本, 。
? 在方法论上, 他反对古典学派的抽象, 演绎的
自然主义的方法, 而主张以历史研究为先导,
以国家为经济分析单位, 从一国物质, 精神,
法律, 国际环境等方面进行研究, 理论体系要
以, 事物本质, 历史教训和国家需要为依据, 。
? 李斯特研究了意, 西, 葡, 荷, 英, 法,
德, 俄, 美等国历史, 所用方法后来成为德国
历史学派的典范 。
? 主要理论缺陷:
? 1,对斯密的, 交换价值, 概念不理解,
轻视微观分析, 理论难以深化 。
? 2,把影响生产力的因素当作生产力本身,
混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与上层建筑的
界限 。
? 李斯特的, 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
“之所以到现在还能有它的重要价值和意
义,正是因为他为了祖国经济的发展,
经历了颠沛流离的终生奋斗,用心血写
出了符合发展国家经济要求的爱国主义
经济思想, ;, 他的经济思想经久不衰,
闪耀着现实意义的光彩, 。
? ——朱绍文:, 经典经济学与现代经济学,,页 102,130
三、德国历史学派
? 19世纪 40年代至 20世纪初期在德国占主流的经
济学流派 。
? 它强调经济发展的历史性和国民经济的整体性,
反对古典经济学派的抽象法和对经济的孤立研
究,代表当时德国产业资本的利益。
? 先驱为 F.李斯特 。
? W.罗雪尔更强调历史进程的具体研究,将历
史方法应用到经济学方面,奠定了这一学派的
基础。
? 19世纪 40-60年代 旧历史学派
? 三巨头:
? W.罗雪尔, B.希尔德布兰德, K.克尼斯
? 19世纪 70年代以后 新历史学派
? 代表人物:
? G.von施穆勒, A.瓦格纳, G.克纳卜
? 罗雪尔 ( W,Roscher,1817-1894)
? 早年主攻法学和哲学, 后来改攻经济学
? 1843年出版, 历史方法的国民经济学讲义大
纲,, 被称为, 历史学派的宣言, 。
? 他的主要著作, 国民经济学体系, ( 5卷,
1854~ 1894),成为德国大学的教科书和文官考
试的参考书, 广为普及, 为德国资本主义的形
成及反对工人运动进行辩护 。
? 罗雪尔认为, 不可能有一种适合于所有国家的
一般经济理论 。
? 主张 用历史方法研究经济 ( 4个要点, 书 p.183)
? 他不主张树立什么经济理想, 而主张研究国民
经济的性质和需求, 满足国民经济任务的法律
措施以及它们所带来的效果 。 他称这种方法是
国民经济的历史的解剖学和生理学 。
? 希尔德布兰德( B,Hildebrand,1812-1878)
1848年他出版了, 现在和将来的国民经济
? 学, (第一卷 ),从对过去经济学说的发展过程的
分析,开始研究, 现在和未来的经济学,, 表明
了他既不同于古典学派又不同于社会主义的立
场 。 该书序言说要将经济学改造成为各国国民
经济发展的科学, 使经济学对国民经济生活的
认识, 要采用 历史语言学 的方法 。 他的 1863年
出版的, 国民经济学的当前任务,, 叙述了他
的方法 。
? 他提出经济发展过程可按产品交换方式分为三
阶段:
? 自然经济, 货币经济和信用经济
? 他企图借, 信用, 来消除资本主义的统治和贫
困, 他把信用经济阶段理想化, 看成为道德的
平等的世界 。 他认为贫困者可以借助, 信用,
的力量而获得资本, 从而解决贫困这个社会问
题 。
? 克尼斯 (K,Knies,1821~ 1898)
? 著有, 历史方法观的政治经济学, (1853)。
? 他反对用单一的公式来规定经济生活发展的因
果关系, 认为各国国民经济不存在共同的发展
规律, 而各自有它的特殊的具体的发展进程 。
? 他强调研究经济现象, 经济生活必须与其
他各种文化现象结合, 而不能采取孤立的抽象
法 。 他特别 强调历史的统计 的考察, 主张归纳
法才是经济学的方法 。 他认为经济学既不是精
神科学, 也不是自然科学, 而是以第三种社会
现象为研究对象的科学 。
? 新历史学派出现的背景:
? 19世纪 70年代以后, 德国产业资本壮大,日渐走
向垄断资本主义,其内在矛盾开始显露:中产阶
级的没落, 工人阶级失业和贫困, 社会问题严
重 。
? 为了对抗马克思主义, 缓和阶级矛盾, 新历史
学派一方面继承了旧历史学派的遗产, 一方面
提出了各式各样的社会改良主义主张 。
? 1872年, 在施穆勒等人的发起下, 成立
了, 社会政策学会,, 参加这个学会的
经济学家一般都属于新历史学派, 也被
称做, 讲坛社会主义者, 。
? 施穆勒 ( G.von Schmolle,1838-1917)
? 代表作:, 国民经济学大纲, ( 1900)
? 主要观点 ( 书 p.264-265)
? 主张维护中产阶级 ( 他称之为, 中间阶层,,
包括中小企业主, 中小商人, 自耕农, 熟练工
人, 经理及工头, 职员, 公务人员等 ), 他认
为要维护资本主义秩序的稳定, 必须维护这个
中间阶层 。 他所主张的社会改良, 主体力量是
有机体的国家, 道德的国家,, 社会的君主制,
的普鲁士国王, 有能力的公正的官吏等, 他对
封建容克持批判态度 。
? 瓦格纳 (A,Wagner,1835~ 1917)
? 主要著作有:, 政治经济学教程, (1876),
,财政学, (1877~ 1901),,政治经济学
原理, (1892~ 1894),,社会政策思潮与
讲坛社会主义和国家社会主义, (1912)等 。
? 政治上支持铁血宰相俾士麦
? 瓦格纳既反对经济自由主义, 又反马克
思主义, 提倡, 国家社会主义,,
? 通过劳动立法调处劳资纠纷;
? 运用财政政策限制私有经济 。
? 主要学术贡献,建立 财政学 ;
? 首倡以 租税作为再分配的工具, 来缩小
贫富差距;
? 提出, 瓦格纳公共活动渐增规律,
? 新历史学派注重历史统计方法
? 研究成果,恩格尔定律
? 恩格尔系数 =食品支出 /总收入
? 20%为富裕; 30%- 40%比较富裕; 40-
50%小康; 50%以上较贫困; 60%以上为贫
困。
四、小结
? 李斯特与德国历史学派 在理论上是作为
英国古典学派 的对立面出现的:
? 1、古典学派重视一般规律,李斯特等强
调不同国家的特殊性,认为必须建立适
合于落后的或正在兴起的国家的经济学,
要研究各民族自己的发展道路。
? 2、古典学派把当时国际分工模式看成是
永远不变的,李斯特等强调历史的发展,
强调国际分工模式的可变性。
? 3、古典学派重视微观经济分析,李斯特
等重视宏观考察,强调国民经济是一个
有机的整体,并强调民族精神、国家组
织、法律制度、教育等对国民经济发展
的作用。
? 4、古典学派强调自由竞争,李斯特等强
调国家干预,提倡在一定阶段实行保护
贸易政策,鼓吹社会改良。
? 5、在方法论上,李斯特等反对古典学派
的抽象、演绎的方法,而主张实证的历
史主义方法。
补充,社会改良主义与社会达尔文主义
? 德国历史学派与社会改良主义关系密切 。
要想更好地了解社会改良主义, 则需联系当时
其他主要社会思潮来考察 。
? 19世纪中后期, 由于欧洲社会矛盾的激化, 出
现社会主义, 社会改良主义与社会达尔文主义
这三大社会思潮 。
? 这些思潮, 特别是后两种思潮 在整个 20世纪
及 21世纪初对 西方社会舆论及政府决策一 直产
生重大影响 。
社会达尔文主义( social Darwinism)
? 19世纪下半叶出现的 用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
解释一切社会现象的思潮 。其主要代表人物是
英国哲学家 H.斯宾塞 ( Herbert Spencer) 。
? 斯宾塞等人认为,人类的历史就是, 生存
斗争,,, 适者生存, 的历史,资本主义社会
的剥削和压迫是生物学规律作用的结果,是合
乎自然的。 他们强调自由竞争,强调起点平等,
轻视结果平等。 这种观点还导致人类同生物一
样有优等种族和劣等种族区分的种族主义理论。
? 西方许多人认为,社会达尔文主义是片面的。
即使在自然界,物种之间也不仅存在着生存斗
争,还存在着共生和合作;人类社会更有着不
同于生物界的特殊运动规律。如果按照社会达
尔文主义路线发展下去,人类社会将变成弱肉
强食的丛林,难免引起社会动乱乃至革命,因
此主张关心弱势群体,推行社会改良,形成社
会改良主义思潮。
? 德国历史学派主张建立工会,利用租税等再
分配手段调节贫富差距,实行社会福利政策等,
在社会改良主义思潮中有着重要影响。
主要参考文献
? 李斯特:, 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 商务印
书馆 1961年版;
? G.法比翁克著:, 弗里德里希 ·李斯特,, 商
务印书馆 1983年版;
? W.罗雪尔著:, 历史方法的国民经济学讲义
大纲,, 商务印书馆 1981年版;
? 朱绍文:, 经典经济学与现代经济学,, 北京
大学出版社 2000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