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十三 讲(理论4学时;实训4学时) 时间 方式 辅助器材 阐 述  第一节课(45分钟) 5分钟 5分钟 15分钟 理论 讲解 理论 讲解 举生活中的案例进一步说明经络在人体上的循行和分布。 理论 讲解 以地图举例,进一步说明经脉和络脉的分布及特点,以便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 幻灯片1 幻灯片2 幻灯片3 幻灯片4 幻灯片5 幻灯片6 介绍本讲将要学习到的知识 介绍本讲的学习目标: 了解经络与美容的关系。 熟悉经络的组成、走向、交接和分布。 掌握头面部经络的分布。 经络概述 提问式导课 问题:您身体上有经络存在吗?能观察到其循行吗? 经络是中国传统医学理论体系中的特殊结构,是人体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通内外、贯串上下的径路,通过经络系统将人体联结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经络——是人体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通内外、贯穿上下的径路。 使学生能更深刻和形象理解经络在人体上的分布。(举例:在日常生活中,不小心撞击肘关节处小海穴,俗称“麻经”后会出现麻感,还会传导至前臂甚至到手指端。)其显示手太阳小肠经在肘关节以下的循行和分布。 经络的概念及与美容保健的关系 人体气血在经络系中循环传注,昼夜不停,如环无端。 人体气血在经络中流畅,说明人体的各脏腑功能活动平衡正常。如人体的脏腑功能活动不正常,则可以通过按摩刺激经络或腧穴,使之恢复正常。人到中年,眼角皱纹增多,可按揉太阳穴以疏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缓解皱纹。 经络的概念 经络是运行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的通路。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人体组织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使学生能更深刻和形象理解经脉和络脉在人体上的分布。(以街道做比喻:地图就象经络一样,纵行分布的主干道为经脉,而纵横交错的小型街道为络脉。) 经——是指经脉,犹如途径,是经络系统的主干,其特 点是纵行而分布较深。经脉又分为正经和奇经两大类,为经络系统的主要部分。 正经十二条,称十二正经;有手三阴经、手三阳经、足三阳经、足三阴经。 奇经八条,称为奇经八脉。有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阳跷脉、阴跷脉、阳维脉、阴维脉。 络——是指络脉,犹如网络,是经脉的分支,其特点是 纵横交错,遍布全身。络脉犹如网络,是经脉的分支,其特   时间 方式 辅助器材 阐 述   20分钟  理论 讲解  幻灯片7 点是纵横交错,遍布全身。 经络系统主要由经脉和络脉两大部分组成。通过经络系统将人体联结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经络系统凭借上下内外四通八达网络全身的信息传导网,可把局部信息传至全身,又能把整体的信息传导于某一个局部,故美容保健可施术于一定腧穴而达到疏通气血,调整机体平衡、维护健康的作用。 经络与美容的关系 为了更好的理解经络与美容的关系,先给同学介绍经络的生理功能。 经络的功能活动称为”经气”,其生理主要功能表现为: 沟通表里上下,联系脏腑器官 人体是由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皮毛脉肉筋骨等组成,它们虽有不同的生理功能,但又共同进行着有机的整体活动。这种有机的配合,主要依靠经络的沟通、联络作用来实现的。 十二经脉内属脏腑,外散、络、结、聚于筋肉,散布于”皮部”,这样,就使外在的皮肤、肢节与内在的脏腑,通过经脉的沟通而联系起来了。所以《灵枢·海论》说:”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 五官九窍,均是经脉循行所述之处,经脉又内属于脏腑,这样五官九窍与内脏之间,亦通过经脉的沟通而联系起来。 十二经脉均分别属络一脏一腑,从而加强了相为表里的脏腑之间的联系。有的经脉还联系多个脏腑,如脾经注心中,肾经络心,心经上肺,肝经注肺中,肺经循胃口等,构成了脏腑之间的多种联系。 经脉之间除了有络脉网络联系之外,十二经脉还有表里相配合的关系,其经气有一定的交接和流注次序。奇经八脉纵横交错于十二经脉之间,从面构成了经脉与经脉之间的广泛、多样、密切的联系。 通行气血,濡养脏腑组织 人体各个脏腑组织器官,均需气血的濡养,才能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而气血之所以能运达全身,则依赖于经络的传注。正如《灵枢·本脏》说:”经脉者,所以行气血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 感应传导作用 经络不仅有运行气血的作用,而且还有感应传导的作用,所以经络系统也是人体的一个传导网。脏腑活动的变化可 通过经络的传导反应于体表的俞穴。针刺、按摩或其它刺激   时间 方式 辅助器材 阐 述   第二节课 (45分钟) 10分钟  理论 讲解  幻灯片8 的感觉亦可通过经络传导于脏腑,以达到调整脏腑功能的目的。针刺中的”得气”和”行气”现象就是经络感应传导作用的表现。 调节机体平衡 生理状态时,经络能运行气血和协调阴阳,使人体机能活动保持相对的平衡。在发生疾病时,可运用针灸等治法以激发经络的调节作用,以”泻其有余,补其不足,阴阳平复”(《灵枢·刺节真邪》)。实验证明,针刺有关经络的俞穴,可对相应脏腑的机能产生调节作用,即原来元进的可佚之抑制,原来抑制的可佚之兴奋。 经络在人体正常生理情况下,是气血循环的道路。它输运气血到人体内外、左右、前后、营养全身,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保证肌肉丰满,关节疏利,皮肤润泽,使身体健美。当经络病变时会影响脏腑器官的功能;脏腑的病变也会影响经络;各经络、脏腑的病变均会影响筋肉,皮肤发挥正常功能,甚至发生损容性疾病。而针灸、刮痧、按摩运用于美容保健中,就是根据经络学说,针对需要保健或治疗的体表或面部某一部位的具体情况,选择有关经络的穴位给予刺激,通过经络系统内传于体内有关脏腑,调节机体功能,疏通气血,从而达到使面部和体表器官健美的目的。 十二经脉的组成 十二经脉,即手足三阴经和手足三阳经,合成“十二经脉”,是气血运行的主要通道。 手太阴肺经 手三阴经 手厥阴心包经 手少阴心经 手阳明大肠经 手三阳经 手少阳三焦经 十二经脉 手太阳小肠经 足阳明胃经 足三阳经 足少阳胆经 足太阳膀胱经 足太阴脾经 足三阴经 足厥阴肝经 足少阴肾经   时间 方式 辅助器材 阐 述   15分钟 20分钟  理论 讲解 复习五脏六腑的名称。 实训  幻灯片9 幻灯片10 帮助同学能掌握十二经脉的组成和每条经脉的名称。进一步讲解十二经脉的命名和表里关系。 十二经脉的命名和表里关系 十二经脉左右对称的分布于人体的两侧,分别循行于上肢或下肢的内侧或外侧,每一条经脉分别属于一个脏或一个腑,是人体气血运行的主要通道。 十二经脉的命名 十二经脉的命名,是从经脉所属的脏腑和循行部位的上下内外,结合阴阳理论而定名的。 脏(心、心包、肝、脾、肺、肾)为阴,腑(胆、胃、膀胱、三焦、大肠、小肠)为阳:凡是属于脏的经脉称阴经,属于腑的经脉称阳经,并依据它们所属的脏腑而命名。 上为手,下为足:主要循行与上肢的称手经,主要循行于下肢的称足经。 内为阴,外为阳:循行与肢体内侧面的经脉称为阴经,循行于肢体外侧面的经脉称为阳经。肢体内侧面有前、中、后之分,分别名为太阴、厥阴、少阴。肢体外侧面也有前、中、后之分,分别名为阳明、少阳、太阳。 根据以上命名原则,属于膈上三脏,循行于上肢内侧面的三条经脉是:手太阳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属于腑,循行与上肢外侧面的三条经脉是: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属于膈一下三脏,循行于下肢内侧面的三条经脉是: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属于腑,循行于下肢外侧面的三条经脉是: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 十二经脉的表里关系 手足三阴三阳十二条经脉,通过经别和别络的沟通和联系,组成六对表里相互配合的关系。阳经为表,阴经为里,即手太阳肺经与手阳明大肠经为表里;手厥阴心包经与手少阳三焦经为表里;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小肠经为表里;足太阴脾经与足阳明胃经为表里;足厥阴肝经与足少阳胆经为表里;足少阴肾经与足太阳膀胱经为表里。   时间 方式 辅助器材 阐 述  第三节课(45分钟) 15分钟 10分钟 10分钟 10分钟  理论 讲解 实训 图文并茂讲解,以便学生更容易理解。 在进行讲解时运用太极拳的手势合并讲解,更形象生动。 为同学做十二经脉的走向和交接的总结,以便更容易理解并掌握。 理论 讲解 实训  幻灯片11 幻灯片12 幻灯片13 幻灯片14 幻灯片15 十二经脉的走向、交接、分布规律 十二经脉的走向和交接 十二经脉的走向和交接是有一定规律的。《灵枢·逆顺肥瘦》概括指出:”手之三阴,从胸走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从足走腹。”即是说:手三阴经,起于胸,从胸走手,在手指端交于手三阳经;手三阳经,起于手,从手走头,在头面部交于足三阳经;足三阳经,起于头,从头走足,在足趾端交于足三阴经;足三阴经,起于足,从足走腹(至胸),交于手三阴经。这样就构成了一个”阴阳相贯,如环无端”的循环径路。如图所示: 头 足 三 手三阳经 阳 胸 经 手 手三阴经 腹 足三阴经 足 在讲解十二经脉的走向和交接时,以两种方法讲解: 第一种是运用养生运动太极拳的手势融合讲解;第二种是:将双手向上举,总结其经络走向是阴经从下往上,阳经从上往下。两种方式表述经络的走向,以便学生更生动形象理解。 总结十二经脉的走向和交接: 手三阴经从胸走手,在手部交手三阳经; 手三阳经从手走头,在头部交足三阳经 足三阳经从头走足。在足部交足三阴经; 足三阴经从足走腹(胸),在胸部交手三阴经。 十二经脉的交接规律是: 相表里的手三阴经与手三阳经交接于手部; 同名经的手三阳经与足三阳经交接于头面部; 相表里的足三阳经与足三阴经交接于足部; 足三阴经与手三阴经交接于胸腹部。 肺经-大肠经-胃经-脾经-心经-小肠经-膀胱经-肾经-心包经-三焦经-胆经-肝经-肺经。 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 十二经脉在体表的分布(循行部位)是有一定规律的。 十二经脉在体表左右对称分布,属于脏的阴经,循行于四肢内侧及胸腹,上肢内侧为手三阴经,下肢内侧为足三阴   时间 方式 辅助器材 阐 述   第四节课 (45分钟) 5分钟 10分钟  复习手三阴经的名称 理论 讲解 实训  幻灯片16 幻灯片17 幻灯片18 经;属于腑的阳经,循行于四肢外侧及头面、躯干,上肢外侧为手三阳经,下肢外侧为足三阳经。十二经脉在四肢的分布规律是太阴、阳明在前,厥阴、少阴居中,少阴、太阳在后。但是,下肢内踝上八寸以下,是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内踝上八寸以上,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以人体正立姿式,两臂下垂,拇指向前的体位为准) 总结四肢部经脉的分布规律是: 在内侧面:阴经—前中后—太(阴)厥(阴)少(阴) 在外侧面:阳经-前中后-(阳)明少(阳)太(阳) 手三阴经: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 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向下联络大肠,回绕过来沿着胃上口,通过横膈,属于肺脏,从肺系(肺与喉咙联系的部位)横行出来(中府),向下沿着上臂内侧,行于手少阴经和手厥阴经的前面,下行到肘窝中,沿着前臂内侧桡侧前缘,进入寸口桡动脉搏动处,前行至大鱼际,沿着鱼际边缘,出拇指桡侧端(少商)。 其支脉从手腕后方(列缺处)分出,沿食指桡侧,一直走向食指桡侧端,与手阳明大肠经相接。  手太阴肺经体表循行路线及腧穴分布   时间 方式 辅助器材 阐 述   5分钟 10分钟  理论 讲解 实训  幻灯片19 手厥阴心包经:起于胸中,出属心包络,向下通过横膈,从胸至腹依次联络上、中、下三焦。 胸部支脉:沿着胸中,出于胁部,至腋下3寸处(天池),上行抵腋窝中。沿上臂内侧,行于手太阴和手少阴经之间,进入肘窝中,向下行于前臂两筋(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的中间,进人掌中,沿着中指到指端(中冲)。 掌中的支脉:从劳宫分出,沿着无名指到指端,与手少阳三焦经相接。  手厥阴心包经体表循行路线及腧穴分布   时间 方式 辅助器材 阐 述   5分钟 10分钟  。 理论讲解 实训 。  幻灯片20 手少阴心经,起于心中,出属于“心系”(心与其他脏器相连系的部位),向下通过横隔,联络小肠。 从“心系”向上的支脉,挟着食管上行,联系于“目系”(眼球联系于脑的部位)。 从“心系”直行的脉,上行于肺部,再向下出于腋窝部(极泉),沿上臂内侧后缘,行于手太阴经和手厥阴经的后面,到达肘窝,沿前臂内侧后缘,至掌后豌豆骨部进入掌内后边,沿小指桡侧出于末端,与手太阳小肠经相接。  手少阴心经体表循行路线及腧穴分布   时间 方式 辅助器材 阐 述  第五节课 (45分钟) 5分钟 10分钟 复习手三阳经经脉名称 理论 讲解 实训  幻灯片21 手三阳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 手阳明大肠经:起于食指末端(商阳),沿着食指桡侧上行,通过第一、第二掌骨之间(合谷),向上进入两筋(拇长伸肌腱和拇短伸肌腱)之间的凹陷处,沿前臂外侧,至肘部外侧,再沿上臂外侧前缘,上走肩端(肩髃)向上交会于颈椎的大椎穴(手足三阳经聚会处),再向下进入缺盆部(锁骨上窝),联络肺脏,通过横膈,属于大肠。 其支脉:从缺盆上走颈部,经过面颊,进入下齿龈,回绕至上唇,交叉于人中,左脉向右,右脉向左,分布在鼻孔两侧(迎香),与足阳明胃经相接。  手阳明大肠经体表循行路线及腧穴分布   时间 方式 辅助器材 阐 述   5分钟 10分钟  理论讲解 实训  幻灯片22  手少阳三焦经:起于无名指末端(关冲),向上行于小指与无名指之间,沿着手背,出于前臂外侧桡骨和尺骨之间,向上通过肘尖,沿上臂外侧,上达肩部,交出足少阳胆经的后面,向前进入缺盆部,分布于胸中,散络于心包,向下通过横膈,从胸至腹,属于上、中、下三焦。 胸中的支脉:从胸向上,出于缺盆部,上走项旁,联系耳后,沿耳后直上,出于耳部上行额角,再屈而下行至面颊部,到达眼下部。 耳部支脉:从耳后进入耳中,出走耳前,与前脉交叉于面颊部,到达目外眦(丝竹空)之下,与足少阳胆经相接。  手少阳三焦经体表循行路线及腧穴分布   时间 方式 辅助器材 阐 述   5分钟 10分钟  理论讲解 实训  幻灯片23 手太阳小肠经:起于小指之端(少泽),沿着手背外侧至腕部,出于尺骨茎突,直上沿着前臂外侧后缘,经尺骨鹰嘴与肱骨内上髁之间,沿上臂外侧后缘,出于肩关节,绕行肩胛部,交会于大椎(督脉),向下进入缺盆内,联络心脏,沿着食管,通过横膈,到达胃部,属于小肠。 缺盆部支脉,沿着颈部,上达面颊,至目外眦,转入耳中(听宫)。 颊部支脉:上行目眶下(颧髎),抵于鼻旁,至目内眦(睛明),与足太阳膀胱经相接。  手太阳小肠经体表循行路线及腧穴分布   时间 方式 辅助器材 阐 述  第六节课 (45分钟) 5分钟 10分钟 复习足三阳经经脉名称 理论讲解 实训  幻灯片24 足三阳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 足阳明胃经:起于鼻翼两侧,上行到鼻根部,与旁侧足太阳经交会,向下沿着鼻的外侧(承泣),进入上齿龈内,回出环绕口唇,向下交会于颏唇沟(任脉)处,再向后沿着口腮后下方,出于下颌大迎处,沿着下颌角(颊车),上行耳前,经过颧弓上缘(足少阳经),沿着发际,到达前额正中部。 面部支脉:从大迎前下走人迎,沿着喉咙,进入缺盆部,向下通过横膈,属于胃,联络脾脏: 缺盆部直行的脉:经乳头,向下夹脐旁,进入少腹两侧气冲穴。 胃下口部支脉:从胃下口沿着腹里向下到气冲穴与前直行支会合,再由此下行经大腿前,直抵伏兔部,下至膝盖.沿着胫骨外侧前缘,下经足背,进入第二足趾外侧端(厉兑)。  足阳明胃经体表循行路线及腧穴分布   时间 方式 辅助器材 阐 述   5分钟 10分钟  理论讲解 实训  幻灯片25 足少阳胆经:起于目外眦(瞳子髎),向上到达额角部(颌厌),下行至耳后(风池),沿着颈部行于手少阳经的前面,到肩上又交出于手少阳经的后面,向下进入缺盆部。 耳部的支脉:从耳后进入耳中,出走耳前,到目外眦后方。 外眦部的支脉:从目外眦处分出;下走大迎(足阳明经),会合于手少阳经到达目眶下,下行经下颌角,由颈部向下会合前脉于缺盆,然后向下进入胸中,通过横膈,联络肝脏,属于胆,沿着胁肋内,出于少腹两侧的腹股沟动脉部,经过外阴部毛际,横行入髋关节部(环跳)。 缺盆部直行的脉:从缺盆部分出,下行腋下部,沿着侧胸部,经过季胁,向下会合前脉于髋关节部,再向下沿着大腿外侧,出于膝部外侧,下行经腓骨前面,直下到达腓骨下段,再下到外踝的前面,沿足背部,进入足第4趾外侧端(足窍阴)。  足少阳胆经体表循行路线及腧穴分布   时间 方式 辅助器材 阐 述   5分钟 10分钟  理论讲解 实训  幻灯片26 足太阳膀胱经:起于目内眦(睛明),上额,交会于巅顶(百会,属督脉)。 巅顶部支脉:从头顶到颞颥部。 巅顶部直行的脉:从头顶入里联络于脑。回出分开下行项后,沿着肩胛部内侧,夹着脊柱,到达腰部,从脊旁肌 肉进入体腔,联络肾脏,属于膀胱。 腰部的支脉:向下通过臀部,进入腘窝中。 后项的支脉:通过肩胛内缘直下,经过臀部下行,沿着 大腿后侧,与腰部下来的支脉会合腘窝中。从此向下,通过 腿肚内,出于外踝的后面,沿着第五跖骨粗隆,至小趾外侧 端(至阴)与足少阴肾经相接。    时间 方式 辅助器材 阐 述      足太阳膀胱经体表循行路线及腧穴分布   时间 方式 辅助器材 阐 述   第七节课(45分钟) 5分钟 10分钟 复习足三阴经经脉的名称 理论讲解 实训  幻灯片27 足三阴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 足太阴脾经:起于足大趾末端(隐白),沿着大趾内侧赤白肉际,过大趾本节后的楔骨,上行至内踝前面,再上小腿内侧,沿着胫骨后面,交出足厥阴经的前面,经膝股部内侧前缘,进入腹部,属于脾脏,联络胃,通过横膈上行,夹食管两旁,联系舌根,分散于舌下。 胃部支脉:向上通过横膈,流注于心中,与手少阴心经相接。  足太阴脾经体表循行路线及腧穴分布   时间 方式 辅助器材 阐 述   5分钟 10分钟  理论讲解 实训  幻灯片28 足厥阴肝经: 起于足大趾上毫毛部(大敦),沿着足背而向上,经过内踝前1寸处(中封),向上至内踝上8寸处交出足太阴经的后面,上行膝内侧,沿着股部内侧,进入阴毛中,绕过阴部,上达小腹,夹着胃旁,属于肝脏,联络胆腑,向上通过横膈,分布于胁肋,沿着喉咙的后面,向上进人鼻咽部,连接于“目系”(眼球联系于脑的部位),向上出于前额,与督脉会合于巅顶。 “目系”的支脉:下行颊里,环绕唇内。 肝部的支脉:从肝分出。通过横膈。向上注于肺,与手太阴肺经相接。  足厥阴肝经体表循行路线及腧穴分布   时间 方式 辅助器材 阐 述   5分钟 10分钟  理论讲解 实训  幻灯片29 足少阴肾经:起于足小趾下,斜向足心(涌泉),出于舟骨粗隆下,沿内踝后,进入足跟,再向上行于腿肚内侧,出腘窝的内侧,上行股内后缘,通向脊柱(长强,属督脉),属于肾脏,联络膀胱。 肾脏部直行的脉:从肾向上通过肝和横膈,进入肺中,沿着喉咙,夹于舌根部。 肺部支脉:从肺部出来,联络心脏,流注于胸中,与手厥阴心包经相接。  足少阴肾经体表循行路线及腧穴分布   时间 方式 辅助器材 阐 述  第八节课(45分钟) 5分钟 3分钟 2分钟  归纳总结 理论讲解 理论讲解 理论讲解  幻灯片30 幻灯片31 幻灯片32 头部:手三阳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与足三阳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在头面部交接,所以说“头为诸阳之汇”,为阳经的循行和分布部位,具体分布规律是:阳明经行于面部、额部;太阳经行于面颊、头顶及后项部;少阳经行于头侧部。 躯干部:手三阳经循行于肩胛部;手三阴经均从腋下走出; 足三阴经均行于胸腹部;足三阳经中,阳明行于胸腹部,太阳行于背部,少阳行于身侧面,循行与腹胸部的经脉,自内(脐)向外的顺序是足少阴经、足阳明经、足太阴经、足厥阴经。 四肢部:手经行于上肢,足经行于下肢。阴经行于内侧面,阳经行于外侧面。在四肢的外侧面,阳明行于前,少阳行于中,太阳行于后。在四肢的内侧面,太阴行于前,厥阴行于中,少阴行于后。但是,在下肢内侧面,内踝上八寸以下,是足厥阴在前,足太阴在中,足少阴仍在后。 十二经脉与脏腑的关系 十二经脉中每一经都分别络属于一脏一腑,从而加强了相为表里的一脏一腑的联系。即手太阴肺经与手阳明大肠经为表里;手厥阴心包经与手少阳三焦经为表里;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小肠经为表里;足太阴脾经与足阳明胃经为表里;足厥阴肝经与足少阳胆经为表里;足少阴肾经与足太阳膀胱经为表里。互为表里的阴经与阳经在脏腑之间又形成六组络属关系,即阴经属脏络腑,阳经属腑络脏。如手太阴肺经属肺络大肠;手阳明大肠经属大肠络肺;足阳明胃经属胃络脾,足太阴脾经属脾络胃等。 十二经脉的表里关系,除了经别和别络的沟通联系外,相为表里的两经还在四肢端衔接而加强了联系,并且为表里的脏经和腑经还相互络属,因而使表里两经所属脏和腑的关系密切,在生理功能上互相配合,在病理上也互相影响,在治疗上,相为表里两经的腧穴可以交叉使用。 督脉、任脉 督脉、任脉属于奇经八脉中的两条经脉,由于它们与脏腑无直接的相互“络属”关系,相互之间也没有表里配合,与十二正经不同,故称“奇经”。 1)督脉:督,有总督的意思,督脉行于背正中,能总督一身之阳经,为阳脉之海。分布于后正中线上。 2)任脉:任脉行于胸腹部正中,能总任一身阴经,为阴脉之海。分布于前正中线上。   时间 方式 辅助器材 阐 述   5分钟 5分钟  理论讲解 实训  幻灯片33 任脉:起于小腹内胞中,下出于会阴部,向前上行于阴毛部,沿着腹内,向上经过关元等穴,到达咽喉部,再向上行环绕口唇,经过面部,进入目眶下(承泣穴,属足阳明胃经)。  任脉体表循行路线及腧穴分布   时间 方式 辅助器材 阐 述   5分钟 5分钟 5分钟 10分钟  理论讲解 实训 理论讲解 实训 幻灯片34 幻灯片35 督脉:起于下腹内(胞中),下出会阴部,向后行于脊柱的内部,上达项后风府,进入脑内,上行巅顶,沿前额下行鼻柱,到上唇内系带处(龈交)鱼任脉交会穴。  督脉体表循行路线及腧穴分布 头面部的经络 十二经脉中分布于头面部的经脉主要是阳经。主要经脉有:手阳明大肠经、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奇经八脉也直接或间接与头面部相联系,将五脏六腑的精气源源不断送到面部,使面容润泽,官窍聪灵。 手三阳经 头面部的经络 足三阳经 (诸阳之汇) 任脉、督脉   时间 方式 辅助器材 阐 述      头面部的经络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