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直肠、肛门及泌尿生殖器官疾病
第一节 直肠及肛门疾病
第二节 泌尿生殖器官疾病一、肛囊炎
肛囊炎是肛门囊黏膜的炎症。本病以犬多发,
猫也时有发生。
肛门囊成对、呈球形囊状,位于肛门两侧稍下方,相当于时钟 4时和 8时位臵。囊壁内衬腺体分泌黑灰色的含有小颗粒状的恶臭皮脂样物。
动物排便时肛门外括约肌收缩,使蓄积的分泌物排出,以润滑肛门。
( 一)病因
当肛门囊腺体分泌旺盛或囊管阻塞 ( 如长期饲喂高脂肪性食物,粪便稀软阻塞囊管或囊管开口;
全身性皮脂溢并发肛门囊腺分泌过剩;
肛外括约肌张力减退造成肛门囊皮脂样物积留 ),导致肛门囊的分泌物蓄积,易引起感染和炎症,严重时形成脓肿或蜂窝织炎 。
( 二) 症状
患畜肛门一侧或两侧下方肿胀,肛门囊管口及肛门周围粘附大量脓性分泌物,触诊肿胀部敏感 。 排便费力,烦躁不安 。
肛门部发痒,动物因试图啃咬肛门而作转圈运动,有时以肛门着地,两后肢前伸,两前肢拖着整个躯体爬行 。
肛门囊发生化脓感染时可见脓性或血样脓性分泌物从肛门囊管口流出 。 有时出现肛周脓肿,
脓肿破溃形成一个或多个窦道,若脓液沿肌肉和筋膜面扩散,则可发展为蜂窝织炎 。
( 三)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直肠触诊可作出诊断。
( 四)治疗
对于轻症者,需戴上乳胶手套,将涂有润滑油的食指插入肛门,拇指在外面配合挤压 。 或用两手指掐住肛门皮肤,向肛门外用力挤压,排出肛门囊内容物 。
对于化脓性肛门囊炎,在排净脓性物质后,用防腐消毒药冲洗囊腔,然后向囊腔内注入广谱抗生素 。 如肛门囊已形成化脓性窦道或瘘管,
需施行肛门囊及病变组织摘除术 。
二、直肠脱
直肠脱是指直肠末端黏膜或部分直肠由肛门向外翻转脱出,而不能自行缩回的一种病理状态。
严重的病例可在发生直肠脱的同时并发肠套叠。
发生于各种家畜,较常见于猪、犬、牛、绵羊。
年幼家畜发病率比成年家畜高。
( 一)病因
1.与直肠结构机能有关 直肠韧带松弛,直肠发育不全或神经营养不良,肛门括约肌松弛 。
2.诱发因素 慢性腹泻、便秘、病理性分娩,
刺激性药物灌肠等引起强烈努责,腹内压增大促使直肠向外突出。此外,牛的阴道脱,仔猪维生素缺乏,猪饲料突然改变也是诱发本病的因素。
( 二)症状
直肠黏膜性脱垂 直肠在病畜卧地或排粪后部分脱出,即直肠部分性或黏膜性脱垂,习惯上称为脱肛 。
若脱出时间长,则黏膜发炎,黏膜下层水肿,
失去自行复原能力,在肛门处可见淡红或暗红色圆球形肿胀 。 病畜频频努责,做排粪姿势 。
直肠壁全层脱垂 直肠壁全层脱出,即直肠完全脱垂。
由肛门内突出呈圆筒状下垂的肿胀物。由于脱出的肠管被肛门括约肌箝压,从而导致血循障碍,水肿更加严重;
因受外界的污染,表面污秽不洁,沾有泥土和草屑等,甚至发生黏膜出血、糜烂、坏死和继发性损伤。此时,病畜常伴有体温升高、食欲减退、精神沉郁等全身症状。
( 三)诊断
依据临床症状易做出诊断 。 但注意判断是否并发套叠 。
单纯性直肠脱,圆筒状肿胀脱出向下弯曲下垂 。
伴有肠套叠脱出时,脱出的肠管由于后肠系膜的牵引,而使脱出的圆筒状肿胀向上弯曲,坚硬而厚 。 腹部触诊可触及一段坚实,无弹性的香肠状肠管 。
消化道钡餐 X线造影,有助于对肠套叠确诊 。
( 四)治疗
1.整复 可用 0.25%温热的高锰酸钾或 1%明矾溶液清洗患部,并将其逐渐送入肛门。
2.固定 选择粗细适宜的缝线,距肛门孔 1~
3cm处,做一肛门周围的荷包缝合,收紧缝合线保留 1~ 2指(小动物)或 2~ 3指(大动物),
打结,并根据具体情况调整肛门口的大小,经
7~ 10d病畜不再努责时,拆除缝合线。
对反复发生的单纯性直肠脱,在整复后可注射药物诱导直肠周围结缔组织增生,借以固定直肠。
方法:距肛门孔 2~ 3cm处,肛门上方和左、右两侧直肠旁组织内分点注射含 95%酒精 2~ 5ml
( 犬、猪)或 10%明矾溶液 5~ 10ml,另加 2%盐酸普鲁卡因溶液 2~ 5ml。 注射针头沿直肠侧直前方刺入 3~ 10cm。
若效果不理想,可打开腹腔进行直肠骨盆腔侧壁固定术。
3.直肠部分截除术 对于肠管脱出过多、整复困难、脱出的直肠发生坏死、穿孔或有肠套叠而不能复位的病例,需采取直肠部分截除术。
采用荐尾间隙硬膜外腔麻醉或局部浸润麻醉。
( 1) 直肠部分切除术:
清洗消毒,用两根灭菌的大号兽用新针或细编织针,紧贴肛门外交叉刺穿脱出的肠管将其固定,在固定针后方约 2cm处,将直肠环形横切。
充分止血后(注意位于肠管背侧痔动脉的止血),用细丝线对肠管两层断端的浆膜和肌层分别作结节缝合,内外两层黏膜层采用单纯连续缝合法。最后用 0.25%高锰酸钾或 3%~ 4%硼酸溶液冲洗,涂抗生素软膏。
( 2) 黏膜下层切除术:
适用于单纯性直肠脱。在距肛门周缘 1cm处,
环形切开并达黏膜下层,向下剥离,翻转黏膜层,将其剪除,然后对顶端黏膜边缘与肛门周缘黏膜边缘用肠线作结节缝合。还纳脱出直肠,
肛门口周围作荷包缝合。
一、膀胱破裂
膀胱破裂 是指膀胱壁发生裂伤,尿液流入腹腔而引起的以排尿障碍、腹膜炎和尿毒症为特征的疾病。
本病常发生于公牛,犬、猫、羊、猪、马也有发生。
( 一)病因
1.继发于尿路阻塞性疾病 尿结石阻塞引起膀胱破裂较常见 。
2.膀胱或前列腺疾病 如膀胱麻痹,膀胱炎,
前列腺炎,膀胱肿瘤 。
3.强烈外力作用 车压伤,打击,冲撞等损伤;
异物刺伤;导尿时,插入过深或导尿动作过于粗暴;不正确或多次反复行直肠内膀胱穿刺导尿;粗暴的难产助产 。
( 二)症状
膀胱破裂后,尿液进入腹腔,腹部逐渐增大,
尿少或无尿液排出 。 导尿时尿量明显减少,尿液中混有血液 。
尿路阻塞造成膀胱破裂时,原先呈现的排尿困难如努责、疼痛等症状突然消失。腹部触诊可感知腹壁紧张,膀胱膨胀抵抗感消失,腹腔内有液体波动。腹腔穿刺有多量带尿味的混浊或红色液体流出。
随着尿液不断进入腹腔,腹膜炎和尿毒症的症状逐渐加重。
病畜精神沉郁,眼结膜高度弥漫性充血,体温升高,心率加快,呼吸困难,肌肉震颤,胃肠道弛缓。
牛反刍停止,瘤胃臌气、便秘。腹部触摸紧张、
敏感。饮水少的病畜,呈现脱水现象。在牛一般于破裂后 2~ 4d进入昏迷状态,并迅速死亡。
( 三)诊断
根据损伤或尿路阻塞病史和典型的临床症状,
可做出初步诊断 。
腹腔穿刺检查,膀胱充气造影等有助于本病的确诊 。
若通过导尿管向膀胱内注入染料指示剂 ( 如亚甲蓝 ),几分钟后采取腹腔液,显现出注入的染料颜色,也可确诊 。
膀胱空气造影,可确认膀胱影像的变化及空气是否流入腹腔内 。
(四)治疗
原则,尽早作修补膀胱破裂口,控制腹膜炎,防止尿毒症,治疗原发病 。
膀胱修补术:
保定,牛取半仰卧保定,马,犬等动物仰卧保定,并注意避免妨碍呼吸 。
麻醉,采用硬膜外腔麻醉和局部浸润麻醉,必要时作全身麻醉 。
切口部位,牛切口一般多选在左侧阴囊和腹股沟管之间,紧靠耻骨前缘,距离腹白线 8~
10cm处;马,犬等动物可作腹中线旁切口 ( 公畜在包皮旁 ) 。
术式:
切开皮肤,分层分离腹壁组织,到达腹膜后,
先剪一小口,缓慢间断地排出腹腔内的尿混合液 。 清除血凝块和纤维蛋白凝块 。
检查膀胱破口,修整创缘,切除坏死组织,然后检查膀胱内部,如有结石,异物,肿瘤等,
将其清除 。 若有尿道结石也可用插管将其冲入膀胱后除去 。 对于外伤性膀胱破裂,还应检查是否有其它内脏器官损伤 。
膀胱和尿道用无刺激性防腐消毒药物冲洗,用肠线对膀胱壁作两道伦贝特氏间断缝合 。
对于牛的膀胱破裂,为了有利于治疗导致膀胱破裂的原发病,减小破裂口缝合的张力,保证修补部位良好愈合,减少粘连,在修补破裂口的同时,可作膀胱插管术。
最后用灭菌的生理盐水充分冲洗腹腔,向腹腔灌注青霉素或氨苄青霉素溶液,按常规缝合腹壁。
一旦破裂口修补好,腹膜炎和尿毒症通常在
1~ 2d后即可缓解,全身症状很快好转。此时在治疗腹膜炎和纠正酸中毒的同时,及时治疗原发病,使尿路尽早通畅,恢复排尿作用。
术后要防止开花留臵导管滑脱、保持滴尿通畅,
若有阻塞立即用生理盐水,2%硼酸溶液等冲洗疏通。
除全身使用抗生素外,每日应通过导管用消毒药液冲洗 1~ 2次,随后注入抗菌药物。
经过多天治疗后,若导致膀胱排尿障碍的下尿路阻塞仍未解除,可考虑会阴部尿道造口术,
以重造尿路。
若原发病的治疗或排尿障碍已解决,可将开花留臵导管拔除,一般在术后 10d左右为宜。导管留臵的时间不宜过长,否则易引起感染、化脓,或形成膀胱瘘。
直肠黏膜脱出直肠壁全层脱出直肠部分切除术Ⅰ
直肠部分切除术Ⅱ
直肠脱出部黏膜下切除术膀胱修补术
对于直肠脱出时间过长、因肠壁淤血和水肿严重而整复困难的病例,可在针刺肠壁后再用消毒纱布兜住肠管,撒上适量明矾粉末揉擦,挤出水肿液,使肠管皱缩,用温生理盐水冲洗后涂以抗生素软膏,然后从肠腔口开始,小心地将脱出的肠管向内翻入肛门内。
为了保证顺利地整复,在小动物可将两后肢提起,大动物可使后躯稍高,并对病畜施行麻醉整复后在肛门外进行温敷,防止肠管再脱出。
方法:在膀胱前部底壁用刀切一小口,作一荷包缝合,将医用 22号开花(或蕈状)留臵导管放入膀胱内后,紧紧结扎缝线固定导管。在腹壁切口旁的皮肤上作一小切口,伸入止血钳钝性穿入腹腔,夹住留臵导管的游离端,通过小切口将其引出体外,并斜向前方,用结节缝合使之固定在腹壁上。导管在膀胱与腹壁之间应留有一定的距离,以防止术后病牛起卧时,腹壁与导管固定部位受到牵拉移动,导致导管从膀胱内拉出。
第一节 直肠及肛门疾病
第二节 泌尿生殖器官疾病一、肛囊炎
肛囊炎是肛门囊黏膜的炎症。本病以犬多发,
猫也时有发生。
肛门囊成对、呈球形囊状,位于肛门两侧稍下方,相当于时钟 4时和 8时位臵。囊壁内衬腺体分泌黑灰色的含有小颗粒状的恶臭皮脂样物。
动物排便时肛门外括约肌收缩,使蓄积的分泌物排出,以润滑肛门。
( 一)病因
当肛门囊腺体分泌旺盛或囊管阻塞 ( 如长期饲喂高脂肪性食物,粪便稀软阻塞囊管或囊管开口;
全身性皮脂溢并发肛门囊腺分泌过剩;
肛外括约肌张力减退造成肛门囊皮脂样物积留 ),导致肛门囊的分泌物蓄积,易引起感染和炎症,严重时形成脓肿或蜂窝织炎 。
( 二) 症状
患畜肛门一侧或两侧下方肿胀,肛门囊管口及肛门周围粘附大量脓性分泌物,触诊肿胀部敏感 。 排便费力,烦躁不安 。
肛门部发痒,动物因试图啃咬肛门而作转圈运动,有时以肛门着地,两后肢前伸,两前肢拖着整个躯体爬行 。
肛门囊发生化脓感染时可见脓性或血样脓性分泌物从肛门囊管口流出 。 有时出现肛周脓肿,
脓肿破溃形成一个或多个窦道,若脓液沿肌肉和筋膜面扩散,则可发展为蜂窝织炎 。
( 三)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直肠触诊可作出诊断。
( 四)治疗
对于轻症者,需戴上乳胶手套,将涂有润滑油的食指插入肛门,拇指在外面配合挤压 。 或用两手指掐住肛门皮肤,向肛门外用力挤压,排出肛门囊内容物 。
对于化脓性肛门囊炎,在排净脓性物质后,用防腐消毒药冲洗囊腔,然后向囊腔内注入广谱抗生素 。 如肛门囊已形成化脓性窦道或瘘管,
需施行肛门囊及病变组织摘除术 。
二、直肠脱
直肠脱是指直肠末端黏膜或部分直肠由肛门向外翻转脱出,而不能自行缩回的一种病理状态。
严重的病例可在发生直肠脱的同时并发肠套叠。
发生于各种家畜,较常见于猪、犬、牛、绵羊。
年幼家畜发病率比成年家畜高。
( 一)病因
1.与直肠结构机能有关 直肠韧带松弛,直肠发育不全或神经营养不良,肛门括约肌松弛 。
2.诱发因素 慢性腹泻、便秘、病理性分娩,
刺激性药物灌肠等引起强烈努责,腹内压增大促使直肠向外突出。此外,牛的阴道脱,仔猪维生素缺乏,猪饲料突然改变也是诱发本病的因素。
( 二)症状
直肠黏膜性脱垂 直肠在病畜卧地或排粪后部分脱出,即直肠部分性或黏膜性脱垂,习惯上称为脱肛 。
若脱出时间长,则黏膜发炎,黏膜下层水肿,
失去自行复原能力,在肛门处可见淡红或暗红色圆球形肿胀 。 病畜频频努责,做排粪姿势 。
直肠壁全层脱垂 直肠壁全层脱出,即直肠完全脱垂。
由肛门内突出呈圆筒状下垂的肿胀物。由于脱出的肠管被肛门括约肌箝压,从而导致血循障碍,水肿更加严重;
因受外界的污染,表面污秽不洁,沾有泥土和草屑等,甚至发生黏膜出血、糜烂、坏死和继发性损伤。此时,病畜常伴有体温升高、食欲减退、精神沉郁等全身症状。
( 三)诊断
依据临床症状易做出诊断 。 但注意判断是否并发套叠 。
单纯性直肠脱,圆筒状肿胀脱出向下弯曲下垂 。
伴有肠套叠脱出时,脱出的肠管由于后肠系膜的牵引,而使脱出的圆筒状肿胀向上弯曲,坚硬而厚 。 腹部触诊可触及一段坚实,无弹性的香肠状肠管 。
消化道钡餐 X线造影,有助于对肠套叠确诊 。
( 四)治疗
1.整复 可用 0.25%温热的高锰酸钾或 1%明矾溶液清洗患部,并将其逐渐送入肛门。
2.固定 选择粗细适宜的缝线,距肛门孔 1~
3cm处,做一肛门周围的荷包缝合,收紧缝合线保留 1~ 2指(小动物)或 2~ 3指(大动物),
打结,并根据具体情况调整肛门口的大小,经
7~ 10d病畜不再努责时,拆除缝合线。
对反复发生的单纯性直肠脱,在整复后可注射药物诱导直肠周围结缔组织增生,借以固定直肠。
方法:距肛门孔 2~ 3cm处,肛门上方和左、右两侧直肠旁组织内分点注射含 95%酒精 2~ 5ml
( 犬、猪)或 10%明矾溶液 5~ 10ml,另加 2%盐酸普鲁卡因溶液 2~ 5ml。 注射针头沿直肠侧直前方刺入 3~ 10cm。
若效果不理想,可打开腹腔进行直肠骨盆腔侧壁固定术。
3.直肠部分截除术 对于肠管脱出过多、整复困难、脱出的直肠发生坏死、穿孔或有肠套叠而不能复位的病例,需采取直肠部分截除术。
采用荐尾间隙硬膜外腔麻醉或局部浸润麻醉。
( 1) 直肠部分切除术:
清洗消毒,用两根灭菌的大号兽用新针或细编织针,紧贴肛门外交叉刺穿脱出的肠管将其固定,在固定针后方约 2cm处,将直肠环形横切。
充分止血后(注意位于肠管背侧痔动脉的止血),用细丝线对肠管两层断端的浆膜和肌层分别作结节缝合,内外两层黏膜层采用单纯连续缝合法。最后用 0.25%高锰酸钾或 3%~ 4%硼酸溶液冲洗,涂抗生素软膏。
( 2) 黏膜下层切除术:
适用于单纯性直肠脱。在距肛门周缘 1cm处,
环形切开并达黏膜下层,向下剥离,翻转黏膜层,将其剪除,然后对顶端黏膜边缘与肛门周缘黏膜边缘用肠线作结节缝合。还纳脱出直肠,
肛门口周围作荷包缝合。
一、膀胱破裂
膀胱破裂 是指膀胱壁发生裂伤,尿液流入腹腔而引起的以排尿障碍、腹膜炎和尿毒症为特征的疾病。
本病常发生于公牛,犬、猫、羊、猪、马也有发生。
( 一)病因
1.继发于尿路阻塞性疾病 尿结石阻塞引起膀胱破裂较常见 。
2.膀胱或前列腺疾病 如膀胱麻痹,膀胱炎,
前列腺炎,膀胱肿瘤 。
3.强烈外力作用 车压伤,打击,冲撞等损伤;
异物刺伤;导尿时,插入过深或导尿动作过于粗暴;不正确或多次反复行直肠内膀胱穿刺导尿;粗暴的难产助产 。
( 二)症状
膀胱破裂后,尿液进入腹腔,腹部逐渐增大,
尿少或无尿液排出 。 导尿时尿量明显减少,尿液中混有血液 。
尿路阻塞造成膀胱破裂时,原先呈现的排尿困难如努责、疼痛等症状突然消失。腹部触诊可感知腹壁紧张,膀胱膨胀抵抗感消失,腹腔内有液体波动。腹腔穿刺有多量带尿味的混浊或红色液体流出。
随着尿液不断进入腹腔,腹膜炎和尿毒症的症状逐渐加重。
病畜精神沉郁,眼结膜高度弥漫性充血,体温升高,心率加快,呼吸困难,肌肉震颤,胃肠道弛缓。
牛反刍停止,瘤胃臌气、便秘。腹部触摸紧张、
敏感。饮水少的病畜,呈现脱水现象。在牛一般于破裂后 2~ 4d进入昏迷状态,并迅速死亡。
( 三)诊断
根据损伤或尿路阻塞病史和典型的临床症状,
可做出初步诊断 。
腹腔穿刺检查,膀胱充气造影等有助于本病的确诊 。
若通过导尿管向膀胱内注入染料指示剂 ( 如亚甲蓝 ),几分钟后采取腹腔液,显现出注入的染料颜色,也可确诊 。
膀胱空气造影,可确认膀胱影像的变化及空气是否流入腹腔内 。
(四)治疗
原则,尽早作修补膀胱破裂口,控制腹膜炎,防止尿毒症,治疗原发病 。
膀胱修补术:
保定,牛取半仰卧保定,马,犬等动物仰卧保定,并注意避免妨碍呼吸 。
麻醉,采用硬膜外腔麻醉和局部浸润麻醉,必要时作全身麻醉 。
切口部位,牛切口一般多选在左侧阴囊和腹股沟管之间,紧靠耻骨前缘,距离腹白线 8~
10cm处;马,犬等动物可作腹中线旁切口 ( 公畜在包皮旁 ) 。
术式:
切开皮肤,分层分离腹壁组织,到达腹膜后,
先剪一小口,缓慢间断地排出腹腔内的尿混合液 。 清除血凝块和纤维蛋白凝块 。
检查膀胱破口,修整创缘,切除坏死组织,然后检查膀胱内部,如有结石,异物,肿瘤等,
将其清除 。 若有尿道结石也可用插管将其冲入膀胱后除去 。 对于外伤性膀胱破裂,还应检查是否有其它内脏器官损伤 。
膀胱和尿道用无刺激性防腐消毒药物冲洗,用肠线对膀胱壁作两道伦贝特氏间断缝合 。
对于牛的膀胱破裂,为了有利于治疗导致膀胱破裂的原发病,减小破裂口缝合的张力,保证修补部位良好愈合,减少粘连,在修补破裂口的同时,可作膀胱插管术。
最后用灭菌的生理盐水充分冲洗腹腔,向腹腔灌注青霉素或氨苄青霉素溶液,按常规缝合腹壁。
一旦破裂口修补好,腹膜炎和尿毒症通常在
1~ 2d后即可缓解,全身症状很快好转。此时在治疗腹膜炎和纠正酸中毒的同时,及时治疗原发病,使尿路尽早通畅,恢复排尿作用。
术后要防止开花留臵导管滑脱、保持滴尿通畅,
若有阻塞立即用生理盐水,2%硼酸溶液等冲洗疏通。
除全身使用抗生素外,每日应通过导管用消毒药液冲洗 1~ 2次,随后注入抗菌药物。
经过多天治疗后,若导致膀胱排尿障碍的下尿路阻塞仍未解除,可考虑会阴部尿道造口术,
以重造尿路。
若原发病的治疗或排尿障碍已解决,可将开花留臵导管拔除,一般在术后 10d左右为宜。导管留臵的时间不宜过长,否则易引起感染、化脓,或形成膀胱瘘。
直肠黏膜脱出直肠壁全层脱出直肠部分切除术Ⅰ
直肠部分切除术Ⅱ
直肠脱出部黏膜下切除术膀胱修补术
对于直肠脱出时间过长、因肠壁淤血和水肿严重而整复困难的病例,可在针刺肠壁后再用消毒纱布兜住肠管,撒上适量明矾粉末揉擦,挤出水肿液,使肠管皱缩,用温生理盐水冲洗后涂以抗生素软膏,然后从肠腔口开始,小心地将脱出的肠管向内翻入肛门内。
为了保证顺利地整复,在小动物可将两后肢提起,大动物可使后躯稍高,并对病畜施行麻醉整复后在肛门外进行温敷,防止肠管再脱出。
方法:在膀胱前部底壁用刀切一小口,作一荷包缝合,将医用 22号开花(或蕈状)留臵导管放入膀胱内后,紧紧结扎缝线固定导管。在腹壁切口旁的皮肤上作一小切口,伸入止血钳钝性穿入腹腔,夹住留臵导管的游离端,通过小切口将其引出体外,并斜向前方,用结节缝合使之固定在腹壁上。导管在膀胱与腹壁之间应留有一定的距离,以防止术后病牛起卧时,腹壁与导管固定部位受到牵拉移动,导致导管从膀胱内拉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