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1 油脂一、组成和结构二、物理性质三、化学性质
§ 13-2 类脂一、磷脂二、蜡内容提要
§ 13-3 萜类化合物一、异戊二烯规则二、分类三、各论
§ 13-4 甾体化合物一、结构特点二、各论第十四章 脂 类
Lipids
脂 类油 脂 类 脂物态和物理性质与油脂类似的化合物油 脂脂肪
①室温下呈固态或固态;
②高级脂肪酸甘油酯的混合物;
③以饱和脂肪酸为主。
例如:牛油,饱和脂肪酸占 60~70%。

①室温下呈液态;
②高级脂肪酸甘油酯的混合物;
③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例如:
棉子油,不饱和脂肪酸占 75%。
类 脂磷脂甘油与高级脂肪酸、磷酸形成的酯蜡高级脂肪酸的饱和高级一元醇酯糖脂萜类甾体
§ 14-1 油脂 ( Fats and Oils,p393)
油脂是动植物细胞的重要组成物质,也是动植物储藏能量,保证新陈代谢正常进行所不可缺少的物质。在动物体内,油脂多储存于皮下结缔组织、肠间膜中。植物中以果实、种子中的含量最高。例如:
漆树种子:含漆油(属油类),漆树果实
(果皮):含 15 ~ 20%的漆脂(也称漆蜡,属脂肪类),主要成分是十六酸甘油酯,作为制造肥皂和蜡烛的添加剂。
一、组成和结构从动植物中取得的油脂是多种物质的混合物,主要成分是各种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酯的混合物。此外,还含有少量的游离脂肪酸、高级醇、高级烃、维生素、色素等。其通式为:
CH
2
O C R
1
CH O C R
2
O
O
O
CH
2
O C R
3

R1 = R2 = R3,单纯甘油酯
R1≠ R2≠ R3,混合甘油酯例如:
CH
2
O C (CH
2
)
16
CH
3
CH O C (CH
2
)
16
CH
3
O
O
O
CH
2
O C (CH
2
)
16
CH
3
三硬脂酸甘油酯
α -硬脂酸 -β -软脂酸 -α?-油酸甘油酯
C H
2
O C ( C H
2
)
7
C H C H ( C H
2
)
7
C H
3
O
O
O
C H O C ( C H
2
)
1 4
C H
3
C H
2
O C ( C H
2
)
1 6
C H
3
由此可以看出,油脂主要是由 简单甘油酯和各种混合甘油酯组成的混合物 。而甘油酯分子中的高级脂肪酸绝大多数都是偶数碳原子的直链羧酸。最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饱和脂肪酸软脂酸(十六碳酸)
CH3(CH2)14COOH
硬脂酸(十八碳酸)
CH3(CH2)16COOH
不饱和脂肪酸棕榈油酸 (顺 -Δ 9-十六碳烯酸 )
C O O H
油酸(顺 -Δ 9-十八碳烯酸)
C O O H
亚油酸 (顺,顺 -Δ 9,12-十八碳烯酸 )
C O O H
亚麻酸 (顺,顺,顺 -Δ 9,12,15-十八碳烯酸 )
C O O H
在上述几种不饱和脂肪酸中,亚油酸和亚麻酸是人体自身不能合成的,必须从食物中摄取。另外,能预防心血管疾病和促进大脑发育的二十碳五烯酸和二十二碳六烯酸在人体中的含量很少,且只集中在很少数组织中,而这两种不饱和脂肪酸在深海鱼油中含量较高。
二、物理性质纯净的油脂无色、无味、无臭,常因含有色素和其它杂质而带有不同颜色和气味。油脂密度小于 1,不溶于水,易溶于石油醚、乙醚等有机溶剂。
由于油脂是混合物,所以没有固定的熔点和沸点,只有一定的熔点范围。
三、化学性质
1.水解油脂在 H+,OH-或酶的催化下,能发生水解反应,OH-催化下的水解反应常称为 皂化 。
CH 2 O C R 3
O
O
O
CH O C R 2
CH 2 O C R 1
+ 3N a O H
CH 2 O H
CH 2 O H
CH O H +
R 1 CO O N a
R 2 CO O N a
R 3 CO O N a
皂化值,皂化 1g油脂所需要的 KOH的 mg
数。
对于一定质量的油脂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
→油脂的 mol数 ↓→皂化值 ↓
杂质 ↑→油脂的 mol数 ↓→皂化值 ↓
不同来源的天然油脂都有一定的 皂化值 范围,皂化值 的大小可以反映出不同油脂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以及所含杂质的多少,是检验油脂品质的重要 理化常数 。
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 3? 56? 1000皂化值
2.酸败作用如果油脂保存不当,放置时间过长时,会产生难闻的气味,味变苦涩,甚至具有毒性,
这种现象称为 酸败 。其原因主要是:
(1)油脂水解 在高温、湿度大、通风不良的情况下,油脂发生微生物或酶催化水解反应
,生成高级脂肪酸。
(2)氧化 油脂水解后生成的不饱和脂肪酸遇空气中的氧气,其双键被氧化成带有不愉快气味的小分子醛,酮和羧酸,而湿,热,光会加速这一过程 。
(3)氧化脱羧 油脂水解后生成的饱和脂肪酸在霉菌的作用下,氧化成 β -酮酸,β -酮酸进一步发生脱羧反应,生成小分子醛和酮 。 例如:
RCH 2 CH 2 CH 2 C O O H
霉菌
RCH 2 CCH 3 + C O 2
O
RCH 2 CCH 2 C O O H
O
虽然各种油脂中都含有少量游离脂肪酸,
但酸败过程中会使油脂中游离脂肪酸含量增大
,其含量与油脂的品质有密切的关系。常用 酸值 表示油脂中游离脂肪酸的含量。
酸值,中和 1g油脂中游离脂肪酸所需 KOH
的 mg数。
酸值 是检验油脂品质的又一个重要 理化常数 。 酸值 大于 6的油脂不宜食用。
3.加成作用
(1)加氢 油脂中的不饱和脂肪酸甘油酯分子的碳碳双键可发生催化加氢反应,从而使液态的油转化成半固态或固态的脂肪。这一过程也称为油脂的 硬化 。氢化后,由于减少了分子中的双键,不易被氧化,便于贮存和运输。但应避免完全氢化,以防产物变的硬而脆。
(2)加碘 油脂中不饱和脂肪酸甘油酯分子的碳碳双键能与卤素发生加成反应。通过一定量油脂所能吸收的碘的数量,可测定其中所含脂肪酸的不饱和程度。
碘值,100g油脂所能吸收的碘的克数。
碘值 ↑→ 油脂的不饱和程度 ↑ 。 碘值 是油脂检验中的另一个重要 理化常数 。常用 ICl或
IBr作为加成试剂,其中的氯原子或溴原子能使碘活化。
4.干化作用某些油在空气中放置,能生成一层干燥而有韧性的薄膜,这种现象叫做 干化 。 具有这种性质的油称为 干性油 。 干性油可作为油漆的原料,常用形成干燥薄膜的速度与薄膜的韧性来衡量干性的好坏 。 天然油脂中桐油是最好的干性油,不但干化快,而且形成的薄膜韧性好,
并能耐冷热变化,耐潮湿,耐腐蚀,耐光 。
干化作用的机理很复杂,一般认为油脂的干化过程是发生了一系列氧化聚和反应。所以干化作用的快慢主要取决于以下两个因素:
(1)油脂分子中的双键数目 双键数目 ↑→
干化速度 ↑ 。而双键数目可用碘值来衡量:
①干性油 碘值> 130,干化结膜快。
②半干性油 碘值 100?130,干化结膜较慢。
③非干性油 碘值< 100,不结膜。
(2)油脂分子中的不饱和脂肪酸是否存共轭体系 共轭链 ↑→ 干化速度 ↑ 。例如:
名称 碘值 脂肪酸及结构 含量( %)
桐油 167?205 桐油酸
C O O H
顺,反,反 -Δ 9,11,13-十八碳三烯酸
74?91
亚麻油 170?204 亚麻酸
C O O H
顺,顺,顺 -Δ 9,12,15-十八碳三烯酸
25?58
亚麻油的聚合和干化速度比桐油慢。
5.高温下的变化油脂加热到 250℃ 以上或在 180℃ 长时间加热,会发生聚合,缩合,分解等反应 。 油脂分解 → 脂肪酸氧化和分解 → 醛和酮 ( 有苦味和臭味 ) 。 甘油脱水 →
CH 2 C H C H O
O
α-,β-环氧丙醛
CH 2 C H C H O 丙烯醛有刺激性臭味
§ 14-2 类脂 ( Lipoids,p399 )
一、磷脂( Phospholipids)
磷脂是一类含磷的类脂化合物,是构成人体所有细胞与组织的成分。如:脑、心脏、肝脏、神经组织等。植物的全部活细胞中也含有磷脂,和维生素等一起被称为生物活性物质。
磷脂和蛋白质一起是组成细胞膜最主要的成分
,它不仅与细胞膜的生理功能有密切的关系,
而且还是众多信息分子前体的贮备形式,在生命体机能的调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细胞膜上的磷脂主要为甘油的磷酸脂,也称为磷脂酸衍生物 。 另外,还存在少量鞘磷脂 。 主要的磷脂酸衍生物有:卵磷脂 ( 磷脂酰胆碱 ),脑磷脂 ( 磷脂酰胆胺 ),磷脂酰甘油,磷脂酰丝氨酸,磷脂酰肌醇等 。
1.磷脂酸衍生物
(1)磷脂酸 磷脂酸包括?-磷脂酸和?-磷脂酸。含醇羟基的小分子化合物的 — OH与磷脂酸分子中 P — OH上的 — H脱水形成酰基,
便得到一类磷脂 —— 磷脂酸衍生物 。自然界存在的主要是 L-?-磷脂酸衍生物。
CH
2
O P
OH
O
O
O
CH O C R"
CH
2
O C R'
OH
*

(2)卵磷脂胆碱,HOCH2CH2N+(CH3)3OH-分子中的 — OH与 L-?-磷脂酸分子中 P — OH上的
— H脱水形成酰基,得到 L-?-卵磷脂。
结构如下:
L-?-卵磷脂
C H
2
O P
O C H
2
C H
2
N ( C H
3
)
3
O
O
C H
2
O C R '
O
*
+
C HR " C O
O
L-?-卵磷脂分子中磷酸部分剩余的 H+与胆碱部分的 OH-在分子内发生酸碱中和反应,脱水生成内盐,所以卵磷脂是以偶极离子存在。
卵磷脂控制动物体脂肪代谢,主要存于动物脑、肝脏、神经组织、心脏和血红蛋白中,
蛋黄中含 8~10%。植物组织中含量较少。
在卵磷脂分子中,与甘油形成酯的高级脂肪酸有:软脂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和花生烯酸。通常含有一分子饱和脂肪酸和一分子不饱和脂肪酸。所以在空气中能迅速氧化,颜色从白 →黄 →褐。
(3)脑磷脂胆胺,HOCH2CH2NH2分子中的 — OH与
L-?-磷脂酸分子 P— OH上的 — H脱水形成酰基
,得到 L-?-脑磷脂。结构如下:
CH
2
O P
O CH
2
CH
2
NH
3
O
O
CH
2
O C R'
O
*
+
C HR" C O
O
L-?-脑磷脂
L-?-脑磷脂分子中胆胺部分碱性的 — NH2接受磷酸部分剩余的 H+,形成内盐,所以脑磷脂也是以偶极离子存在。
脑磷脂与卵磷脂共存于动、植物体的合组织和器官中,动物的脑中含量最高。在空气容易氧化,变为棕褐色。
上述磷脂类在结构上都有一个共同特点:
分子中同时具有疏水基与亲水基。分子中羧酸部分的长碳链为疏水基,而偶极离子部分为亲水基。
正是由于这种结构特点,使得磷脂类化合物在细胞膜中起着重要的生理作用。也正因为如此,它们既能溶于有机溶剂也能溶于水(形成胶体)。但卵磷脂和脑磷脂都不溶于丙酮,可用丙酮除去这两种磷脂中所含的其他脂溶性杂质。
2.鞘磷脂和磷脂酸衍生物不同的是:鞘磷脂醇的部分不是甘油,而是神经醇;高级脂肪酸中除软脂酸、硬脂酸和二十四酸外,还有鞘磷脂特有的脑神经酸;高级脂肪酸分子中的 — COOH与神经醇分子中的 — NH2脱水形成酰胺。
CH 3 (C H 2 ) 12
C C
H
H
C H C H C H 2 OH
OH NH 2
神经醇(反式)
H
C C
CH 3 (C H 2 ) 7
H
(C H 2 ) 13 C O O H
脑神经酸(顺式) NHOH
CH C H C H 2 O
H
H
C C
CH 3 (C H 2 ) 12
P O C H 2 CH 2 N (C H 3 ) 3
O
O
C O
R
+
鞘磷脂二,蜡 ( Waxes)
1.组成和结构蜡是高级脂肪酸 ( 偶数碳 ) 的高级饱和一元醇 ( 偶数碳 ) 酯的混合物 。 其中脂肪酸和脂肪醇都在十六个碳以上 。 最常见的酸是软脂酸和二十六酸,最常见的醇是十六醇,二十六醇及三十醇 。 天然的蜡中,还含有少量游离高级脂肪酸,高级醇和烃类 。
2.分类
(1)动物蜡虫蜡 (白蜡 ),寄生于女贞树、白蜡树上的白蜡虫的 分泌物。主要成分是二十六酸二十六酯
。 用于造纸,丝织品上光。
蜂蜡,工蜂腹部的蜡腺分泌出来的蜡。主要成分是二十六酸三十酯,是建造蜂窝的主要物质。
鲸蜡,来自抹香鲸头部。主要成分是十六酸十六酯。
(2)植物蜡巴西棕榈蜡,棕榈科植物叶面上分泌的蜡。
主要成分是十六酸三十酯。由于制造蜡纸、
防水剂、光泽剂。制造蜡烛时,若加入 5%
棕榈蜡,可防止蜡烛在夏季因软化而弯曲。
3.性质与油脂相比,蜡硬而脆,稳定性好,在空气中不易变质,难皂化。溶解性能与油脂类似。
§ 14-3 萜类化合物 (p90)
萜类和甾体化合物是相当重要的两类天然产物,其中很多具有重要的生物功能和显著的生理活性。从表面上看,这两类化合物在结构上几乎完全不同,但在生物体内都是经过一系列酶催化反应,由乙酸合成的,称之为醋源化合物( Acetogenins compounds)。
萜类和甾体化合物的生物合成途径示意图:
CH 3 C O O H
3-甲基 -3,5-二羟基戊酸
(甲瓦龙酸)
被活化的乙酸
(乙酰辅酶 A)
+ATP
CO2,
H3PO4
C O O H
HO
OH
*
异戊烯醇焦磷酸酯单萜 甾体酶
OHOH
OO
O P O P O H
倍半萜,二萜,
三萜:鲨烯许多植物的根、茎、叶、花或果实以及树皮、木质部等组织经水蒸气蒸馏或溶剂提取,
可得到挥发性很大,具有各种香气的物质。例如:薄荷油,玫瑰油,松节油等,常称之为香精油。 19世纪对香精油的研究表明,分子中碳原子个数 =10,且多含有 C=C,所以称为
Terpinene(萜烯)。例如:
月桂烯
Myrcene,也称香叶烯,
存在于月桂树果实中刺柏烯
Sabinene,也称桧烯,
(+)体存在于桧油中,
(?)体存在于刺柏挥发油中苧 烯
Limonene,也称柠檬烯,
存在于柠檬、桔子中自然界还存在许多与萜烯在结构上相似的含氧衍生物及挥发性不大的 C15,C20,C30,
C40 ( 5的整数倍)的化合物,它们与萜烯类一起统称为 Terpine(萜类)。
O
木天蓼醚 存在于纵木天蓼叶中。属于环戊烷单萜化合物。此类三取代环戊烷单萜化合物对猫科动物有兴奋作用。
OH
C O O H
CH 2 OH
C H O
壳脑醛酸 紫胶树脂成分。属于三环倍半萜。
紫胶树脂是寄生在蝶型花科、桑科等植物上的紫胶虫的分泌物。紫胶树脂主要是由羟基脂肪酸和倍半萜烯酸构成的聚酯混合物。用作胶粘剂,涂料,绝缘材料和油墨。
C H O
OH
C O O HHOOC
赤霉素( GA19) 赤霉素是一类植物生长激素,
其数目超过 60种。按碳原子数分为 C19和 C20两组,C19活性较高。应用最多的是 GA3。
一、异戊二烯规则生物体内合成各种萜类,必须先合成异戊烯醇的焦磷酸酯。在该化合物的结构中,有一个异戊二烯单元(也称为异戊二烯骨架),
所以多数萜类化合物的分子都是由若干个异戊二烯单元主要以头尾相连结合而成 —— 异戊二烯规则 。从结构上可以认为萜类是异戊二烯的聚合体及其衍生物的总称。
异戊二烯头 尾异戊二烯单元开链萜环 萜但也有尾尾相连,或不符合异戊二烯规则的情况。
二、分类
1.根据若干个异戊二烯单元所连的碳链分类
2.根据异戊二烯单元的个数分类碳原子个数 名 称 异戊二烯单元个数
5 半 萜 1
10 单 萜 2
15 倍半萜 3
20 二 萜 4
25 二倍半萜 5
30 三 萜 6
40 四 萜 8
7,5 × 10
3
3 × 10
5
多聚萜 n
三、各论
(一 )单萜类
1.植物香精油的提取
(1)水蒸气蒸馏
(2)溶剂萃取
(3)直接压榨
(4)超临界流体萃取
2.开链单萜
OH
香叶醇 ( Geraniol,牻牛儿醇 ),存在于姜草油、香叶油、香草油、玫瑰油中,用于调配玫瑰型香精。也是蜜蜂的跟踪外激素。
OH
橙花醇 (Nerol),存在于橙花油、香柠檬油、玫瑰油中,
用于调配花香型香精。与香叶醇互为顺反异构体。
C H O
-柠檬醛
(?- Cireal,香叶醛 )
C H O
-柠檬醛
(? - Cireal,橙花醛 )
顺反异构体主要存在于柠檬草油、山苍子油中,几乎全部用来合成紫罗兰酮等高级香精。也是蚂蚁的警告外激素。
3.单环单萜
*
苧 烯 ( Limonene,柠檬烯 ),
(+)-体存在于柠檬油、香柠檬油中,(?)-体存在于薄荷油、八角油、某些针叶油中,(?)-体存在于松节油、樟油和花椒油中。
OH
薄荷醇 ( Menthol,薄荷脑 ),是亚洲薄荷油的主要成分。
3.双环单萜
-蒎烯
(?-Pinene)
-蒎烯
(? -Pinene)
这两种异构体共存于松柏科植物精油尤其是松节油中,其中以?-蒎烯为主(约占
60~80%)。-蒎烯是林化工业生产中用于合成樟脑、龙脑等化工产品的主要原料。
危害棉花的墨西哥棉铃象甲虫吃食棉株利用棉花释放出的?-蒎烯等萜类物质合成自身的聚集外激素,例如:
龙脑( Borneol,冰片)
OH
异龙脑( isoborneol)
OH
OH
H
OH
H
O 樟脑
( Camphor)
(二 )倍半萜类
1.昆虫保幼激素天蚕娥保幼激素 ( Cecropia)
O
O O C H 3
法尼醇 ( Farnesol,金合欢醇 ),从植物精油中分离,自然界主要以
E,E式存在。
C O O C H 3
O
保幼酮 ( Juvabione),从冷杉、
枞木树胶中分离。
O
C O O H
OH
*
脱落酸 ( Abscisic acid,
单环倍半萜)
3.过氧化物倍半萜青蒿素 ( Arteannuin,单环内酯,内缩酮),抗恶性疟疾新药。如果过氧键还原或重排,其药效丧失。
OO
O
O
O
4.倍半萜内酯
O
O
O
山道年
( Santonin)
斑鸠菊内酯
( Vernolepin)
O
O
O
O
OH
OH
叶绿醇 ( Phytol)是叶绿素的组成部分,是合成维生素 K1和维生素 E
的原料。
(三 )二萜类
C O O H
松香酸
(Abietic acid)
C O O H
左旋海松酸
(levopimaric acid)
C O O H
新松香酸
(Neoabietic acid)
C O O H
长叶松酸
(Palustric acid)
紫杉烷
(Taxane)
紫杉醇 (Paclitaxel),二萜紫杉烷的衍生物,属酰胺类生物碱。
C
6
H
5
C N H
O
OH H
OH
C
6
H
5
C C C O
O C C H
3
O
H
3
C C O
O
C
6
H
5
CO
HO
H
OHO
O
O
维生素 A1( Vitamine A)主要存在于奶油、蛋黄、鱼肝油中。氧化生成的视黄醛在人体视觉细胞中参与对光量子的信号感受。
CH 2 OH
(四 )三萜鲨烯 ( Squalene)主要存在于鲨鱼的鱼肝油中,是合成甾体化合物的前体。
尾 — 尾
2.人参皂甙元
HO
OH
HO
R
H
HO
R=H,原人参二醇
R=OH,原人参三醇人参皂甙元 ( Panaxcone)是人参主要有效成分人参皂甙
( Panaxcoside)的配糖基,原人参二醇和三醇是人参皂甙的主要甙元。
(五 )四萜类类胡萝卜素 包括?-胡萝卜素( Carotene),
玉米黄素( Zeaxanthin),辣椒红素
( Capsanthin)等。
-胡萝卜素尾 — 尾
HO
OH
玉米黄素 ( Zeaxanthin)
HO
O
OH
辣椒红素 ( Capsanthin)
(六 )多萜类
1.天然橡胶顺式反式
2.杜仲胶(古塔胶)
§ 13-4 甾体化合物 (p401)
一、结构特点
1.基本骨架甾体化合物在结构上的共同特点是:含有环戊烷骈多氢化菲的甾核,一般在甾核上还有 3个侧链 R,R‘,R“。
R
R'
R"
A B
C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
*
*
*
*
*
R,R’一般为甲基(称为角甲基),少数为 —
CH2OH,— CHO等。 R“多为 2个碳原子以上的碳链,或某些含氧、含氮的取代基。
2.环之间的稠合方式在甾体的基本骨架中共有 6个不相同的手性碳原子,理论上旋光异构体的数目 =26=64,
但由于 4个环彼此间互相稠合,6个手性碳原子又都处于两环的共用位置,因而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这些碳原子的空间构型,异构体数目大大减少。
以十氢化萘为例,说明两个相邻环彼此的稠合方式:
H
H
a键
a键
a键e键反式稠合:反十氢化萘
( 优势构象 )
顺式稠合:顺十氢化萘
H
H
绝大多数天然甾体化合物:
B,C环之间,C,D环之间 —— 反式稠合;
A,B环之间 —— 顺式和反式两种稠合方式。
R
CH 3
H
H
H
DC
BA
17
1615
14
13
12
11
10
9
8
7
6
H
CH 3
5
4
3
2
1
异系,A/B环之间反式 (ee键 )稠合,
C5上的氢原子或取代基与角甲基异侧 —— 5?系,优势构象 。
H 3 C
H
H
H
H
R
H 3 C
A
B
C D
CH
3
H
H
R
CH
3
H
H
正系,A/B环之间顺式 (ea键 )稠合,C5
上的氢原子或取代基与角甲基同侧 —
— 5?系 。
H 3 C
R
H
H
H
H
H 3 C
二、各论
1,?-谷甾醇
HO
-谷甾醇 ( Sitosterol)是一种植物甾醇,
在植物种子、叶等部位中分布最广,是一种天然抗真菌成分。-谷甾醇大量存在于玉米脐子油中,用作降压药物,并用于半合成云苔素内酯。
2.昆虫蜕皮激素
HO
HO
O
OH
OH
OH
R
-蜕皮激素,R=H
-蜕皮激素,R=OH
昆虫蜕皮激素 ( Ecdysone)是昆虫前胸腺的分泌物,最初从蚕蛹中分离得到。有?-,?-
两种,以前者为主,其结构特点是:甾体骨架上有?,?-不饱和酮。与保幼激素共同控制昆虫的发育和变态过程。
3.云苔素内酯
HO
HO
OH
OH
O
O
内酯部分是维持其生理活性必需的结构云苔素内酯 (油菜甾醇内酯),20世纪 70
年代美国科学家首次从云苔花粉中提取得到,
1979年提纯并用 x-光衍射和超微量分析确定了分子结构,1980~1987年进行合成研究,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研究了云苔素内酯及其人工合成类似物结构与活性的关系 [植物学报,
1989,15(1)]。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生理活性最高的植物生长激素,对植物细胞的分离和伸长的反应显著。
同时还有提高种子活力、作物产量、作物耐寒性和耐盐性,减轻农药药害,增强作物抗病能力、耐旱性、耐涝性等功效。
西南师大黄志桂和赵明婕教授发明了提取天然云苔素内酯的高效萃取法新工艺,并利用油料加工废料,以天然云苔素内酯为主要原料,再辅以其它有效成分,于 1996年建立了天然云苔素内酯合剂工业化生产基地。
4.29-氟代豆甾醇
29
28
27
26
25
24
23
2221
2 0
19
18
17
HO
F
29-氟代豆甾醇
( 29-fluorostigmasterol),是一种选择性杀虫剂。昆虫食入体内后,通过代谢作用,释放出氟代乙酸酯 →氟代柠檬酸酯 —— 使昆虫致死的毒剂。因此,只有食植物的昆虫才能通过自身的代谢,把这类药物转化为有毒物质,产生毒杀作用,对其他有机体无害。
油 脂 组成和结构 油和脂肪的组成和结构;组成油脂的常见脂肪酸种类和结构。
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水解和皂化值;酸败和酸值;硬化,加碘和碘值;干化作用。
类 脂 磷脂 磷脂的种类,组成和结构。
蜡 蜡的种类,组成和结构。
本章小结萜类化合物 分类 异戊二烯规则和萜类化合物的分类;
化学性质 萜类化合物的性质取决于分子中所含的官能团及官能团之间的相互影响;
重要的萜类化合物 各类萜类的代表化合物。
甾体化合物 结构 甾体化合物的基本骨架和环之间的稠合方式;
各论 植物甾醇,甾体激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