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十五章 所得税
2
本章提要
本章介绍所得税会计 。 所得税会计是以资产负债表及其附注为依据,结合相关账簿资料,
研究如何处理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确定的各项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按照税法确定的各项资产,负债计税基础之间的差异的会计理论和方法 。 在我国,企业只能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
3
第一节 所得税会计概述
在我国,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要求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从资产负债表出发,通过比较资产负债表上列示的资产,负债按照会计准则规定确定的账面价值与按照税法规定确定的计税基础,
对于两者之间的差异分别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每一会计期间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 。
4
第一节 所得税会计概述
一,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理论基础 ▲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较为完全地体现了资产负债表观,在所得税的会计核算方面贯彻了资产,
负债的界定 。
5
第一节 所得税会计概述
二,所得税会计核算的一般程序
首先,按照适用的税法规定计算确定当期应纳税所得额,将应纳税所得额与适用的所得税税率计算的结果确认为当期应交所得税,
作为利润表中应予确认的所得税费用的一个组成部分 —— 当期所得税费用 。
6
第一节 所得税会计概述
其次,按照相关会计准则规定确定资产负债表中除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以外的其他资产和负债项目的账面价值 。 这里的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是指企业按照相关会计准则的规定进行核算后在资产负债表中列示的金额 。 同时,按照准则中对于资产和负债计税基础的确定方法,以适用的税收法规为基础,确定资产负债表中有关资产,
负债项目的计税基础 。
7
第一节 所得税会计概述
最后,确定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 。 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包括当期所得税费用和递延所得税费用两个组成部分,企业在计算确定了当期所得税费用和递延所得税费用后,两者之和 (或之差 ),是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 。
8
第二节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从会计实务来看,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目的主要在于确认利润表中所得税费用中的递延所得税费用 。 因而,首先要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关键在于确认资产或负债的计税基础 。 各项资产或负债的计税基础一经确定,就可以计算暂时性差异,并在此基础上计算确认当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最终得出与其对应的递延所得税费用 ( 或收益 ) 。
9
第二节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一,计税基础 ▲★
( 一 ) 资产的计税基础
资产的计税基础,是指企业收回资产账面价值过程中,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以自应税经济利益中抵扣的金额,即某一项资产在未来期间计税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以税前扣除的金额 。
10
第二节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1,固定资产
以各种方式取得的固定资产,初始确认时按照会计准则规定确定的入账价值基本上是被税法认可的,即取得时其账面价值一般等于计税基础 。 但是,固定资产在持有期间进行后续计量时,会计准则规定按照,成本 -累计折旧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进行计量,税收是按照,成本 -按照税法规定已在以前期间税前扣除的折旧额,进行计量 。
11
第二节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2,无形资产
除内部研究开发形成的无形资产以外,以其他方式取得的无形资产,初始确认时按照会计准则规定确定的入账价值与按照税法规定确定的成本之间一般不存在差异 。 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的差异主要产生于内部研究开发形成的无形资产以及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 。
12
第二节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3,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按照规定,对于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其于某一会计期末的账面价值为该时点的公允价值,但是税法规定该类资产在持有期间市价变动损益在计税时不予考虑,即有关金融资产在某一会计期末的计税基础为其取得成本 。
13
第二节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4,其他资产
因会计准则规定与税收法规规定不同,企业持有的其他资产,可能造成其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存在差异的,如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以及其他计提了资产减值准备的各项资产,如应收账款,存货等 。
14
第二节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 二 ) 负债的计税基础
负债的计税基础,是指负债的账面价值减去未来期间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予抵扣的金额 。
15
第二节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1,预计负债
( 1) 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售后服务等原因确认的预计负债 。
按照或有事项准则规定,企业对于预计提供售后服务将发生的支出在满足有关确认条件时,销售当期即应确认为费用,同时确认预计负债 。 税法规定,与销售产品相关的支出应于发生时税前扣除 。 其计税基础为 O。
16
第二节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2,预收账款
企业在收到客户预付的款项时,因不符合收入确认条件,会计上将其确认为负债 。 税法中对于收入的确认原则一般与会计规定相同,
即会计上未确认收入时,计税时一般亦不计人应纳税所得额,该部分经济利益在未来期间计税时可予税前扣除的金额为 O,计税基础等于账面价值 。
17
第二节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3,应付职工薪酬
会计准则规定,企业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给予的各种形式的报酬以及其他相关支出均应作为企业的成本费用,在未支付之前确认为负债 。
税法中对于职工薪酬基本允许税前扣除,但税法中明确规定了税前扣除标准的,按照会计准则规定计入成本费用的金额超过规定标准部分,
应进行纳税调整 。
18
第二节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4,其他负债
企业的其他负债项目,如应交的罚款和滞纳金等,在尚未支付之前按照会计规定确认为费用,同时作为负债反映 。 税法规定,罚款和滞纳金不能税前扣除,即该部分费用无论是在发生当期还是在以后期间均不允许税前扣除,计税基础等于账面价值 。
19
第二节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 三 ) 特殊交易或事项中产生资产,负债计税基础的确定
除企业在正常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取得的资产和负债以外,对于某些特殊交易中产生的资产,负债,其计税基础的确定应遵从税法规定,如企业合并过程中取得资产,负债计税基础的确定 。
20
第二节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二,暂时性差异
暂时性差异是指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不同产生的差额 。 根据暂时性差异对未来期间应纳税所得额的影响,分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 除因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不同产生的暂时性差异以外,按照税法规定可以结转以后年度的未弥补亏损和税款抵减,也视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处理 。
21
第二节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 一 )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1,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 。
2,负债的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 。
22
第二节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二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一般产生于以下情况:
1,资产的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
2,负债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
23
第二节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 三 ) 特殊项目产生的暂时性差异
1,未作为资产,负债确认的项目产生的暂时性差异 。
2,可抵扣亏损及税款抵减产生的暂时性差异 。
24
第二节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三,递延所得税负债及递延所得税资产 ▲
企业在计算确定了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后,应当按照所得税准则规定的原则确认与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以及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
25
第二节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 一 ) 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和计量
1,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
确认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负债时,交易或事项发生时影响到会计利润或应纳税所得额的,相关的所得税影响应作为利润表中所得税费用的组成部分 。
26
第二节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 1) 除所得税准则中明确规定可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的情况以外,企业对于所有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均应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 。
出于对会计信息质量谨慎性的要求,为了充分反映交易或事项发生后,对未来期间的计税影响,除特殊情况可不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外,企业应尽可能地确认与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 。
27
第二节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 2) 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特殊情况
1.商誉的初始确认 。
2.除企业合并以外的其他交易或事项中,如果该项交易或事项发生时既不影响会计利润,也不影响应纳税所得额,则所产生的资产,负债的初始确认金额与其计税基础不同,形成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的,交易或事项发生时不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负债 。
28
第二节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2,计量
( 1) 所得税准则规定,资产负债表日,对于递延所得税负债,应当根据适用税法规定,按照预期清偿该负债期间的适用税率计量 。 即递延所得税负债应以相关应纳税暂时性差异转回期间按照税法规定适用的所得税税率计量 。
( 2) 无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的转回期间如何,
准则中规定递延所得税负债不要求折现 。
29
第二节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 二 ) 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和计量
1,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
( 1) 确认的一般原则
有关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产生于直接计人所有者权益的交易或事项的,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也应计入所有者权益;企业合并中取得的有关资产,负债产生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其所得税影响应相应调整合并中确认的商誉或是应计入合并当期损益的金额 。
30
第二节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 2) 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时,应关注以下问题:
1.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应以未来期间很可能取得的用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纳税所得额为限 。 在可抵扣暂时性差异转回的未来期间内,企业无法产生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以利用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影响,使得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相关的经济利益无法实现的,则不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31
第二节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2.对与子公司,联营企业,合营企业的投资相关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
应当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一是暂时性差异在可预见的未来很可能转回;二是未来很可能获得用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纳税所得额 。
32
第二节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3.对于按照税法规定可以结转以后年度的未弥补亏损 (可抵扣亏损 )和税款抵减,应视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处理 。 在预计可利用可弥补亏损或税款抵减的未来期间内很可能取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应当以很可能取得的应纳税所得额为限,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同时减少确认当期的所得税费用 。
33
第二节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 3) 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特殊情况
某些情况下,如果企业发生的某项交易或事项不属于企业合并,并且交易发生时既不影响会计利润也不影响应纳税所得额,且该项交易中产生的资产,负债的初始确认金额与其计税基础不同,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
所得税准则中规定在交易或事项发生时不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
34
第二节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2,计量
( 1) 适用税率的确定 。 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计量原则相一致,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时,
应当以预期收回该资产期间的适用所得税税率为基础计算确定 。 另外,无论相关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转回期间如何,递延所得税资产均不要求折现 。
35
第二节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3.适用税率变化对已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影响
企业应对已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按照新的税率进行重新计量 。 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金额代表的是有关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或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于未来期间转回时,导致应交所得税金额的减少或增加的情况 。
36
第三节 所得税费用的确认与计量
企业核算所得税,主要是为确定当期应交所得税以及利润表中应确认的所得税费用 。 在按照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的情况下,
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由两个部分组成:当期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 。
37
第三节 所得税费用的确认与计量
一,当期所得税
当期所得税是指企业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确定的针对当期发生的交易和事项,应交纳给税务部门的所得税金额,即应交所得税,当期所得税应以适用的税收法规为基础计算确定 。
38
第三节 所得税费用的确认与计量
二,递延所得税 ▲
递延所得税是指按照所得税准则规定应予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在期末应有的金额相对于原已确认金额之间的差额,即递延所得税资产及递延所得税负债当期发生额的综合结果 。
39
第三节 所得税费用的确认与计量
三,所得税费用
计算确定了当期所得税及递延所得税以后,
利润表中应予确认的所得税费用为两者之和,
即:
所得税费用 =当期所得税 +递延所得税
40
第三节 所得税费用的确认与计量
3.与子公司,联营企业,合营企业投资等相关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一般应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但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的除外:一是投资企业能够控制暂时性差异转回的时间;二是该暂时性差异在可预见的未来很可能不会转回 。
41
第三节 所得税费用的确认与计量
与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或事项相关的,
其所得税影响应减少所有者权益;与企业合并中取得资产,负债相关的,递延所得税影响应调整购买日应确认的商誉或是应计入合并当期损益的金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