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二节 产业资本与平均利润
2
一、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
1、部门内竞争
部门内部竞争:指同一生产部门内部,
生产同种产品的各个企业之间的竞争。
竞争的办法:改进生产技术,加强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使本企业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
3
一、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
竞争的目的:为了使自己的企业获得较好的生产条件和销售条件,以便争夺市场并且获得超额剩余价值,即超额利润。
竞争的结果:形成商品的社会价值,使整个部门的平均资本有机构成提高。
4
一、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
2、部门间的竞争 —— 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
(1)、价值规律与资本价值增殖的矛盾:
不同部门的资本由于在有机构成、周转速度等方面存在差别,在剩余价值率相同情况下,按照商品的价值出售商品,
投在不同部门的资本会有不同的利润率。
5
一、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利润。
作为自行增殖的价值,资本之间是没有差别的。但是,部门间的利润率差别使投入不同部门的资本增殖能力出现差别。
这与资本追求利润的本性是相矛盾的。
这就是价值规律的要求与资本价值增殖的要求之间矛盾。
6
一、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
例如:假定各部门剩余价值率相同,资本周转速度相同,资本有机构成不同。
这时,不同资本会有不同的利润率:
c,v c,v,m(p) p/( c+v)
甲资本 7,3 7,3,3 30%
乙资本 8,2 8,2,2 20%
丙资本 9,1 9,1,1 10%
7
一、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
(2)、资本在部门间的转移与利润率的平均化部门间利润率的差别,会引起资本从利润率低的部门向利润率高的部门转移。这种转移会引起各部门商品供给量的变动。这会使各种商品价格发生变化。
利润率高的部门会因资本流入引起商品供给量增加,最终使价格下降;利润率低的部门则发生相反方向的变动。
商品价格的变动会使不同部门的资本利润率趋于平均化。
8
9
10
平均利润率的形成是部门之间竞争的结果。
竞争的前提:利润率有差别。在剩余价值率相同和不变资本都很节省的条件下,由于不同生产部门的资本有机构成和资本周转速度不同,
同量资本的利润率则不同,等量资本不能获得等量利润,从而引起不同生产部门的竞争。
竞争的目的:追求更高的利润率。等量的预付资本投在不同的生产部门,获得不等量的利润,
是与资本主义生产的性质相矛盾的。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榨取利润,资本家所关心的是自己能获得利润量的多少。
11
竞争的方式:资本的转移。不同生产部门的资本家,为了争夺更有利的投资场所和获得较高利润而展开竞争,一般是通过资本的自由转移来实的,即资本从利润率低的部门向利润率高的部门转移。
竞争的结果:利润率平均化。利润率低的部门由于资本的流出,生产减少,产品供给随之减少,使需求超过供给,
从而使产品价格上升,利润率提高;反之,原来利润率高的部门,由于资本的大量涌入,生产扩大,出现产品供给超过需求的状况,导致价格下跌,利润率下降。资本在不同生产部门之间的不断转移,直到不同生产部门的利润率大体相当时才会趋于稳定,导致不同生产部门的利润率趋于平均化,形成平均利润率。
12
一、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
(3)、平均利润率与平均利润部门间资本转移在经济中形成相对统一的平均利润率。这时每个资本得到的利润不再与自己所雇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相等,而是按照平均利润率获得相当于自己预付资本量的平均利润。
平均利润 =预付资本 ╳ 平均利润率
13
一、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
( 4)、平均利润率的水平资本转投并不能改变每个部门商品生产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总产品生产中投入的生产资料和活劳动,仍表现为一定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总产品仍划分为补偿生产资料的部分,劳动力再生产所需的部分,
剩余产品部分。这三部分分别代表着相应数量的劳动时间。
14
一、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全社会能够作为利润在资本之间分配的产品只能是作为剩余产品的部分,
因而利润率的平均化过程,社会剩余产品所代表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资本之间进行的重新分配。即社会总剩余价值量在资本之间的重新分配。
按照这一原理平均利润率 =剩余价值量 /社会总资本
15
一、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
( 5)、影响平均利润率水平的因素:
平均利润率水平受以下两方面因素影响:
第一、社会各部门资本的有机构成及由此产生的不同利润率水平:
如果社会生产中资本有机构成高的部门较多,则平均利润率水平就相对较低;如果资本有机构成低的部门较多,则平均利润率会相对较高。
16
一、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第二、社会总资本在利润率不同各个部门的分配比例。
如果资本在利润率较高的部门投入较多,则平均利润率会相对较高;反之,
如果在利润率较低的部门投入资本较多则平均利润率会相对较低。
17
一、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
( 6)、平均利润率产生的假象:
平均利润率形成后,特定资本获得的利润并等于自己雇用的工人的剩余劳动成比例,而是与预付资本量成比例,因而,使利润与剩余劳动在量上出现不一致,因而进一步割断了利润与剩余劳动的联系,加强了资本创造利润的假象。
18
一、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
( 7)、关于平均利润率问题的两点说明第一、平均利润率的形成并不意味着社会生产各部门利润率不存在差别。平均利润率只是利润率水平变动的一种趋势。
第二、个别资本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
降低生产成本,可以在平均利润率以上得到超额利润,从而提高自身的利润率。
19
一、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
3、马克思平均利润学说的意义在理论上,它阐明了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的形成过程,就是不同部门资本家通过竞争瓜分剩余价值的过程,揭示了平均利润与剩余价值的内在联系,从而解决了劳动价值论与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之间的矛盾。
在实践上,它揭示了,(1) 工人不仅直接受本企业资本家的剥削,而且是受整个资产阶级的剥削。 (2) 无产阶级要求得解放,就必须联合起来,去反对已经联合起来的资产阶级,
推翻整个资产阶级的统治。
20
二、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21
二、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1、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 1),生产价格 与平均利润率是同一过程的两个结果当平均利润率形成后,商品的价格就不再以生产它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基础,而是以它的生产成本 +平均利润为基础。资本按照这样的价格出售商品就可得到平均利润。 这种能够为资本提供平均利润的价格,叫做商品的生产价格 。
22
二、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生产价格 =成本价格 +平均利润
(注意:这一公式只是表示生产价格的结构。事实上,资本要从许多的商品出售中获取平均利润,因此,单位商品中包含的只是在全部平均利润中分担的一部分,它的大小取决于在正常条件下生产的商品数量多少。商品数量多则单位商品中分担的数量就少。)
23
二、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 2)、生产价格与平均利润率形成的条件:
生产价格与平均利润率都是由于资本在部门间的转移与竞争中形成的,所以,它们的形成要有以下两个条件:
第一、部门间不存在垄断势力,因而资本可以自由转移;
第二、劳动力可以在不同部门之间自由转移;
此外,为使资本转移不受其物质形态限制,
还必须有信用制度的一定发展。
24
二、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生产价格与平均利润率的形成条件主要存在于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社会,
当垄断资本主义形成后,支配生产价格与平均利润率形成的规律就以更加复杂的形式发生作用。这种作用使经济中形成不同层次的平均利润率和生产价格。
25
二、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 3)、生产价格的性质与地位生产价格是价值的转化形式,是由于资本竞争引起的价值转形。
生产价格不是市场价格,而是在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条件下市场价格的基础,
是与价值范畴处于同一层次的范畴。市场价格除由生产价格决定外,还受市场供求等因素影响,具有更强的变动性。
26
二、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 4)、生产价格与价值的关系生产价格是价值的转化形式,所以,
价值仍是生产价格的客观基础,表现在:
第一、生产价格的实体仍是由劳动时间形成的价值;
第二、社会总生产价格 =社会总价值第三、价值变动决定着生产价格的变动。
27
2、价值规律转化为生产价格规律
( 1)、价值规律转化为生产价格规律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在商品交换中能够为资本提供平均利润的生产价格就成为商品交换的基础。这样,价值规律就转化为生产价格规律。
28
2、价值规律转化为生产价格规律
不违背价值规律:
①平均利润总额和剩余价值总额一致;
②生产价格总额和价值总额对整个社会而言是一致的;
③价格变动的规律基于价值变动。
29
2、价值规律转化为生产价格规律
( 2)、生产价格规律的作用:
生产价格在经济运行中发挥着以下作用:
第一、调节着资本在各个部门的分配;
第二、调节着社会总剩余价值在资本间的分配;
第三、自发地刺激资本主义企业改进技术与管理,以获取超额利润。
30
2、价值规律转化为生产价格规律
( 3)、平均利润与生产价格理论的意义:
第一、运用劳动价值论结合资本主义经济的特有运动 ——对利润的追求与资本间的竞争 ——说明了价值规律与社会上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的矛盾;
第二、揭示了工人与资本家的矛盾不是个人间的经济利益矛盾,而是两大阶级间的利益矛盾。
31
三、平均利润率趋向下降的规律
32
1、平均利润率的下降趋势
33
1、平均利润率的下降趋势
( 1)、社会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引起平均利润率趋向下降:
资本有机构成提高使总资本中不变资本比重提高,可变资本比重下降。可变资本比重下降反映着生产中使用的活劳动相对减少。在剩余价值率一定的情况下,社会总利润与社会预付总资本的比值会下降,即平均利润率下降。
34
1、平均利润率的下降趋势数字举例:假定剩余价值率 m’=100%。
如果 c,v为 1,1,则利润率 p’=50%;
如果 c,v为 2,1,则利润率 p’=33%;
如果 c,v为 3,1,则利润率 p‘=25%;
如果 c,v为 4,1,则利润率 p’=20%;
如果 c,v为 5,1,则利润率 p’=17%;
35
1、平均利润率的下降趋势
( 2)、平均利润率下降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的特有表现社会生产力提高的表现之一就是生产过程中更多地用物化劳动代替活劳动。
这在资本主义生产中表现为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因此平均利润率下降是生产力发展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的特有表现。
36
1、平均利润率的下降趋势
( 3)、平均利润率的下降与利润量的增加可以同时发生,而且必然同时发生。
资本有机构成提高是在资本积累基础上出现的,资本积累增大了预付资本,
因而在平均利润率下降的同时,利润量有可能增加。资本积累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一旦积累不能带来更多的利润量,积累将会停止。
37
1、平均利润率的下降趋势
( 4)、平均利润率下降并不代表工人受剥削程度减轻前面数字例子已经反映出,利润率是在剩余价值率不变的前提下下降的。剩余价值率反映的是资本对劳动的剥削程度,剩余价值率不变表明资本对劳动的剥削程度不变。
38
2、阻碍利润率下降的因素
39
2、阻碍利润率下降的因素在平均利润率下降的总趋势下,经济中还存在着若干起反作用的因素:
( 1)、剩余价值率的提高:特别是生产率提高形成的相对剩余价值生产使剩余价值率提高;
( 2)、生产率提高引起的生产资料价值下降;
( 3)、相对过剩人口存在延缓了资本有机构成提高;
( 4)对外贸易的发展
40
3、平均利润率下降规律引起的资本主义经济内部矛盾
41
3、平均利润率下降规律引起的资本主义经济内部矛盾平均利润率下降的同时利润的绝对量增加引起资本主义经济内部一系列矛盾尖锐化:
( 1)、剩余价值生产与剩余价值实现的矛盾为抵销利润率下降造成的利润量相对减少,
资本往往通过扩大积累来增加利润量,这会进一步加剧剩余价值生产与实现的矛盾。
42
3、平均利润率下降规律引起的资本主义经济内部矛盾
( 2)、生产扩大与资本价值增殖的矛盾:
资本主义生产是为了利润的生产,增加利润的手段之一是靠资本积累来扩大生产,但资本积累往往伴随着资本有机构成提高,这会进一步导致利润率下降。
这与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本来目的产生矛盾。
43
3、平均利润率下降规律引起的资本主义经济内部矛盾
( 3)、相对过剩人口与过剩资本并存资本有机构成提高,一方面造成了相对过程人口,另一方面,产生了平均利润率下降的趋势。这后一结果使许多中小资本无力获得足够的利润,也使一些大资本对前景的预期悲观。
因此,这些资本成为过剩资本。
劳动力与生产资料是生产的基本要素,相对过剩人口与过剩资本并存,反映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发展的阻碍作用。
44
3、平均利润率下降规律引起的资本主义经济内部矛盾
( 4)、社会阶级矛盾加深:
资本积累造成的社会不利后果,给劳动阶级产生诸多不利经济影响,因而,
社会阶级矛盾加深。
45
3、平均利润率下降规律引起的资本主义经济内部矛盾
“资本主义生产不是绝对的生产方式,
而只是一种历史的、和物质生产条件的某个有限的发展时期相适应的生产方式。,
,资本主义生产的 真正限制 是 资本自身,。
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第 289页第 27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