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社会总资本的扩大再生产
2
一、外延扩大再生产与内含扩大再生产
1、含义外延扩大再生产在 生产技术,劳动效率 和 生产要素 (生产资料 和劳动力 )质量不变的情况下,依靠增加生产要素数量以及扩大生产场所来扩大生产规模。
内含扩大再生产依靠生产技术进步、提高劳动效率以及 改善 生产要素 质量来扩大生产规模。
3
一、外延扩大再生产与内含扩大再生产
2、两者关系
( 1) 一般来说,外延扩大再生产是内含扩大再生产的基础。
( 2)内含扩大再生产是外延扩大再生产发展到一定水平的必然要求,也是经济发展的最终出路。
( 3)两者相互渗透、相互包含
3、经济发展阶段与扩大再生产方式的演变
( 1)工业化初期 —— 外延扩大再生产为主
( 2)工业化中后期 —— 内含扩大再生产为主
4
二、积累和扩大再生产
1、实现资本积累的条件货币积累,货币储藏到一定的数量实际积累,要有扩大再生产的物质条件
(生产资料和劳动力)
5
二、积累和扩大再生产
2、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社会资本的扩大再生产不仅要求在价值上有可供投资的剩余价值,而且要求在物质产品中除备有用于更新不变资本的生产资料以外,还必须有可供追加投资之用的生产资料。此外,还必须有用于追加劳动力所需的消费资料。
这些追加因素都要来自社会剩余产品。
6
二、积累和扩大再生产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基本前提条件如下:
( 1) I (v+m) >IIc
原因:在第 Ⅰ 部类的年产品中除了维持两大部类简单再生产所必须的生产资料之外,还必须有一个余额,以满足两大部类扩大再生产对追加不变资本的需要。
用公式表示就是:
I( c+v+m) >Ic+IIc,
公式两端都减去 Ic,这个公式就变成为:
Ⅰ ( v+m) ﹥ Ⅱ c
7
二、积累和扩大再生产
( 2) II( c+m-m/x) ﹥ I( v+m/x)
原因:在第 II部类的年产品中除了满足两大部类资本家和原有工人的消费需要之外,也必须有余额,
以满足两大部类扩大再生产时追加工人对消费资料的需求 。
用公式就是:
II( c+v+m) >I( v+m/x) + II( v+m/x),
公式两端都减去 II( v+m/x),这个公式就表示为:
II( c+m-m/x) ﹥ I( v+m/x)
8
三、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中的交换关系:
社会资本的积累第 I部类 c+v +( Δc+Δv+m/x)
第 II部类 c+v +( Δc+Δv+m/x)
经整理,有第 I部类 c +Δc +v +Δv+m/x
第 II部类 c +Δc +v +Δv+m/x
9
三、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两大部类的交换第 I部类 ( c +Δ c) +( v +Δ v+m/x)
第 II部类 ( c +Δ c) +( v +Δ v+m/x)
三方面交换关系:( 1)第 I部类内部交换;
( 2)第 II部类内部交换;
( 3)两部类之间交换。
10
三、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1、实现过程
①扩大再生产进行之前即积累之前的图式
Ⅰ 4000c+1000v+1000m=6000w
Ⅱ 1500c+750v+750m=3000w
在图式中,
Ⅰ (1000v+1000m)>Ⅱ 1500c
符合 Ⅰ (v+m)>Ⅱ c,具备了进行扩大再生产的可能性。
11
三、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② 积累之后的图式
Ⅰ (4000c+400Δc)+(1000v+100Δv)+500=
6000w
Ⅱ (1500c+100Δc)+(750v+50Δv)+600=30
00w
12
三、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③ 扩大再生产的交换过程扩大再生产条件下社会总产品的实现即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也要经过三次交换过程
(4 0 0 0 c + 4 0 0 Δ c )
①
(1 0 0 0 v + 1 0 0 Δ v )+ 5 0 0
+
(7 5 0 v + 5 0 Δ v )+ 6 0 0(1 5 0 0 c + 1 0 0 Δ c )
②
③
m
x
m
x
= 6 0 0 0 w
= 3 0 0 0 w
①
Ⅰ
Ⅱ +
13
三、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④ 扩大再生产顺利实现之后的图式通过以上三次交换过程,9000单位社会总产品得以全部实现,下一次社会再生产就能够顺利进行。在下一年扩大再生产中,如果剩余价值率仍为 100%。
Ⅰ 4400c+1100v+1100m=6600w
Ⅱ 1600c+800v+800m=3200w
以后各年的扩大再生产依次类推。这就是扩大再生产的实现过程。
14
三、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2、实现条件
( 1)基本条件
I( v +Δ v+m/x) =II( c +Δ c)
含义:第 I部类用来消费的价值部分要与第 II
部类原有和追加的不变资本相等。
意义:这一公式说明,在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过程中,两大部类是相互制约的,一个部类生产的扩大要求另一部类生产的相应扩大。
15
三、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派生条件:
( 2),Ⅰ ( c+v+m) =Ⅰ ( c+Δc) +Ⅱ ( c+Δc)
含义:第 Ⅰ 部类年产品价值总额应等于用于补偿全社会消耗掉的和用于追加的生产资料价值总和。
( 3),Ⅱ ( c+v+m)
=Ⅰ ( v+Δv+m/x) +Ⅱ ( v+Δv+m/x)
含义:第 Ⅱ 部类产品价值总额应等于全社会用于消费的价值总和。
16
三、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以上三个条件反映了两大部类之间在扩大再生产中的联系与制约关系,反映了社会资本再生产内在的比例要求。
这些条件是社会扩大再生产所必须遵循的客观规律。
17
18
四、两大部类积累的辨证关系
1、两大部类积累的辨证关系
( 1)、两个部类必须同时具有积累的物质条件
( 2)、两个部类的积累互为前提、互为条件
( 3)、两个部类的积累规模互相制约
19
四、两大部类积累的辨证关系
2、生产资料优先增长的规律
( 1)前提,技术进步 —— 资本有机构成提高
( 2)生产资料优先增长规律这是指在技术进步从而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条件下,扩大再生产的进行要求生产资料生产的增长快于消费资料生产的增长的必然趋势。
20
四、两大部类积累的辨证关系正确理解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规律生产资料生产的增长要依赖于消费资料生产的增长。生产资料生产的优先增长,并不意味着它可以脱离消费资料生产而孤立地增长,更不意味着生产资料生产同消费资料生产相比增长得越快越好。因为生产资料生产的增长最终要依赖于消费资料生产的增长 。
21
四、两大部类积累的辨证关系这表现在:
第一,第一部类扩大再生产所追加的劳动力对消费资料的需要,要依赖消费资料的增长来提供。
第二,第一部类提供给第二部类的生产资料,其数量、品种、规格都直接决定于消费资料生产的需要。
第三,第一部类为本部类知道的生产资料最终也受到第二部类生产发展的制约,因为制造第一部类自身用的生产资料生产最终是为了给第二部类提供更多的生产资料,以生产出更多的消费品来。
22
四、两大部类积累的辨证关系
3、马克思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的重要意义马克思的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从物质生产和价值生产的结合上,揭示了在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社会生产内部存在的基本比例关系。这是其它经济理论从未能清晰揭示的内容。
这一理论的提出为揭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原因,提供了部分理论依据。
23
计算题社会总产品价值构成为;
第一部类,4000c+1000v+1000m=6000
第二部类,1600c+800v+800m=3200
两大部类的积累率均为 25%。试计算,为实现扩大再生产,如果第 I部类追加资本的有机构成为 9,1,那么第 II部类追加资本的资本有机构成是多少?
24
答案:
扩大后的第一部类的生产模式为:
4000c+225Δc+1000v+25Δv+750m/x=6000
根据扩大再生产实现的基本公式
I(v+Δv+m/x)=II(c+Δc)
则第 II部类扩大再生产的模式为
1600c+175Δc+800v+25Δv+600m/x=3200
第 II部类追加资本的资本有机构成 c:v应是
7,1
25
多选题
1、研究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基本理论前提是
A.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是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
B.社会生产分为生产资料生产和消费资料生产两大部类
C.社会总产品的价值由 c+v+m构成
D.社会再生产按其规模是否发生变化划分为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
E.扩大再生产以其实现方式分为内含的扩大再生产和外延的扩大再生产
【 BC】
26
2、对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过程分析的意义在于揭示
A,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中资本运动所采取的形式
B,可变资本是工人创造的价值的一部分
C,不仅可变资本而且全部资本都是工人的劳动创造的
D,工人的个人消费不过是为资本家再生产劳动力
E,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是物质资料再生产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
【 BCD】
27
3、内涵的扩大再生产的主要途径是依靠
A.增加生产要素的数量
B.改善生产要素的质量
C.扩大生产场所
D.科学技术的进步
E.提高劳动效率和生产效率
【 BDE】
28
4、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是
A,I( c+v+m) = I c+II c
B,I( c+v+m) = I( c+△ c) +II( c+△ c)
C,II( c+v+m) = I( v+m) +II( v+m)
D,II( c+v+m) = I ( v+△ v+m/x) +II
( v+△ v+m/x)
E,I( v+m) = II c
【 ACE】
29
5、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是
A,I ( c+v+m) = I c+II c
B,I( c+v+m) = I( c+△ c) +II( c+△ c)
C,I ( v+△ v+m/x) = II( c+△ c)
D,II( c+v+m) = I( v+m) +II( v+m)
E,II( c+v+m) = I( v+△ v+m/x) +II
( v+△ v+m/x)
【 BCE】
2
一、外延扩大再生产与内含扩大再生产
1、含义外延扩大再生产在 生产技术,劳动效率 和 生产要素 (生产资料 和劳动力 )质量不变的情况下,依靠增加生产要素数量以及扩大生产场所来扩大生产规模。
内含扩大再生产依靠生产技术进步、提高劳动效率以及 改善 生产要素 质量来扩大生产规模。
3
一、外延扩大再生产与内含扩大再生产
2、两者关系
( 1) 一般来说,外延扩大再生产是内含扩大再生产的基础。
( 2)内含扩大再生产是外延扩大再生产发展到一定水平的必然要求,也是经济发展的最终出路。
( 3)两者相互渗透、相互包含
3、经济发展阶段与扩大再生产方式的演变
( 1)工业化初期 —— 外延扩大再生产为主
( 2)工业化中后期 —— 内含扩大再生产为主
4
二、积累和扩大再生产
1、实现资本积累的条件货币积累,货币储藏到一定的数量实际积累,要有扩大再生产的物质条件
(生产资料和劳动力)
5
二、积累和扩大再生产
2、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社会资本的扩大再生产不仅要求在价值上有可供投资的剩余价值,而且要求在物质产品中除备有用于更新不变资本的生产资料以外,还必须有可供追加投资之用的生产资料。此外,还必须有用于追加劳动力所需的消费资料。
这些追加因素都要来自社会剩余产品。
6
二、积累和扩大再生产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基本前提条件如下:
( 1) I (v+m) >IIc
原因:在第 Ⅰ 部类的年产品中除了维持两大部类简单再生产所必须的生产资料之外,还必须有一个余额,以满足两大部类扩大再生产对追加不变资本的需要。
用公式表示就是:
I( c+v+m) >Ic+IIc,
公式两端都减去 Ic,这个公式就变成为:
Ⅰ ( v+m) ﹥ Ⅱ c
7
二、积累和扩大再生产
( 2) II( c+m-m/x) ﹥ I( v+m/x)
原因:在第 II部类的年产品中除了满足两大部类资本家和原有工人的消费需要之外,也必须有余额,
以满足两大部类扩大再生产时追加工人对消费资料的需求 。
用公式就是:
II( c+v+m) >I( v+m/x) + II( v+m/x),
公式两端都减去 II( v+m/x),这个公式就表示为:
II( c+m-m/x) ﹥ I( v+m/x)
8
三、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中的交换关系:
社会资本的积累第 I部类 c+v +( Δc+Δv+m/x)
第 II部类 c+v +( Δc+Δv+m/x)
经整理,有第 I部类 c +Δc +v +Δv+m/x
第 II部类 c +Δc +v +Δv+m/x
9
三、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两大部类的交换第 I部类 ( c +Δ c) +( v +Δ v+m/x)
第 II部类 ( c +Δ c) +( v +Δ v+m/x)
三方面交换关系:( 1)第 I部类内部交换;
( 2)第 II部类内部交换;
( 3)两部类之间交换。
10
三、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1、实现过程
①扩大再生产进行之前即积累之前的图式
Ⅰ 4000c+1000v+1000m=6000w
Ⅱ 1500c+750v+750m=3000w
在图式中,
Ⅰ (1000v+1000m)>Ⅱ 1500c
符合 Ⅰ (v+m)>Ⅱ c,具备了进行扩大再生产的可能性。
11
三、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② 积累之后的图式
Ⅰ (4000c+400Δc)+(1000v+100Δv)+500=
6000w
Ⅱ (1500c+100Δc)+(750v+50Δv)+600=30
00w
12
三、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③ 扩大再生产的交换过程扩大再生产条件下社会总产品的实现即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也要经过三次交换过程
(4 0 0 0 c + 4 0 0 Δ c )
①
(1 0 0 0 v + 1 0 0 Δ v )+ 5 0 0
+
(7 5 0 v + 5 0 Δ v )+ 6 0 0(1 5 0 0 c + 1 0 0 Δ c )
②
③
m
x
m
x
= 6 0 0 0 w
= 3 0 0 0 w
①
Ⅰ
Ⅱ +
13
三、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④ 扩大再生产顺利实现之后的图式通过以上三次交换过程,9000单位社会总产品得以全部实现,下一次社会再生产就能够顺利进行。在下一年扩大再生产中,如果剩余价值率仍为 100%。
Ⅰ 4400c+1100v+1100m=6600w
Ⅱ 1600c+800v+800m=3200w
以后各年的扩大再生产依次类推。这就是扩大再生产的实现过程。
14
三、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2、实现条件
( 1)基本条件
I( v +Δ v+m/x) =II( c +Δ c)
含义:第 I部类用来消费的价值部分要与第 II
部类原有和追加的不变资本相等。
意义:这一公式说明,在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过程中,两大部类是相互制约的,一个部类生产的扩大要求另一部类生产的相应扩大。
15
三、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派生条件:
( 2),Ⅰ ( c+v+m) =Ⅰ ( c+Δc) +Ⅱ ( c+Δc)
含义:第 Ⅰ 部类年产品价值总额应等于用于补偿全社会消耗掉的和用于追加的生产资料价值总和。
( 3),Ⅱ ( c+v+m)
=Ⅰ ( v+Δv+m/x) +Ⅱ ( v+Δv+m/x)
含义:第 Ⅱ 部类产品价值总额应等于全社会用于消费的价值总和。
16
三、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以上三个条件反映了两大部类之间在扩大再生产中的联系与制约关系,反映了社会资本再生产内在的比例要求。
这些条件是社会扩大再生产所必须遵循的客观规律。
17
18
四、两大部类积累的辨证关系
1、两大部类积累的辨证关系
( 1)、两个部类必须同时具有积累的物质条件
( 2)、两个部类的积累互为前提、互为条件
( 3)、两个部类的积累规模互相制约
19
四、两大部类积累的辨证关系
2、生产资料优先增长的规律
( 1)前提,技术进步 —— 资本有机构成提高
( 2)生产资料优先增长规律这是指在技术进步从而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条件下,扩大再生产的进行要求生产资料生产的增长快于消费资料生产的增长的必然趋势。
20
四、两大部类积累的辨证关系正确理解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规律生产资料生产的增长要依赖于消费资料生产的增长。生产资料生产的优先增长,并不意味着它可以脱离消费资料生产而孤立地增长,更不意味着生产资料生产同消费资料生产相比增长得越快越好。因为生产资料生产的增长最终要依赖于消费资料生产的增长 。
21
四、两大部类积累的辨证关系这表现在:
第一,第一部类扩大再生产所追加的劳动力对消费资料的需要,要依赖消费资料的增长来提供。
第二,第一部类提供给第二部类的生产资料,其数量、品种、规格都直接决定于消费资料生产的需要。
第三,第一部类为本部类知道的生产资料最终也受到第二部类生产发展的制约,因为制造第一部类自身用的生产资料生产最终是为了给第二部类提供更多的生产资料,以生产出更多的消费品来。
22
四、两大部类积累的辨证关系
3、马克思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的重要意义马克思的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从物质生产和价值生产的结合上,揭示了在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社会生产内部存在的基本比例关系。这是其它经济理论从未能清晰揭示的内容。
这一理论的提出为揭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原因,提供了部分理论依据。
23
计算题社会总产品价值构成为;
第一部类,4000c+1000v+1000m=6000
第二部类,1600c+800v+800m=3200
两大部类的积累率均为 25%。试计算,为实现扩大再生产,如果第 I部类追加资本的有机构成为 9,1,那么第 II部类追加资本的资本有机构成是多少?
24
答案:
扩大后的第一部类的生产模式为:
4000c+225Δc+1000v+25Δv+750m/x=6000
根据扩大再生产实现的基本公式
I(v+Δv+m/x)=II(c+Δc)
则第 II部类扩大再生产的模式为
1600c+175Δc+800v+25Δv+600m/x=3200
第 II部类追加资本的资本有机构成 c:v应是
7,1
25
多选题
1、研究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基本理论前提是
A.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是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
B.社会生产分为生产资料生产和消费资料生产两大部类
C.社会总产品的价值由 c+v+m构成
D.社会再生产按其规模是否发生变化划分为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
E.扩大再生产以其实现方式分为内含的扩大再生产和外延的扩大再生产
【 BC】
26
2、对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过程分析的意义在于揭示
A,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中资本运动所采取的形式
B,可变资本是工人创造的价值的一部分
C,不仅可变资本而且全部资本都是工人的劳动创造的
D,工人的个人消费不过是为资本家再生产劳动力
E,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是物质资料再生产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
【 BCD】
27
3、内涵的扩大再生产的主要途径是依靠
A.增加生产要素的数量
B.改善生产要素的质量
C.扩大生产场所
D.科学技术的进步
E.提高劳动效率和生产效率
【 BDE】
28
4、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是
A,I( c+v+m) = I c+II c
B,I( c+v+m) = I( c+△ c) +II( c+△ c)
C,II( c+v+m) = I( v+m) +II( v+m)
D,II( c+v+m) = I ( v+△ v+m/x) +II
( v+△ v+m/x)
E,I( v+m) = II c
【 ACE】
29
5、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是
A,I ( c+v+m) = I c+II c
B,I( c+v+m) = I( c+△ c) +II( c+△ c)
C,I ( v+△ v+m/x) = II( c+△ c)
D,II( c+v+m) = I( v+m) +II( v+m)
E,II( c+v+m) = I( v+△ v+m/x) +II
( v+△ v+m/x)
【 B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