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伤寒表实证
( 一 ) 麻黄汤证
? 论太阳伤寒的主要证候与治疗







病机:风寒外束, 卫阳被遏, 营阴郁滞
脉:浮紧 ( 参考原文 1,3)

( 八证 )
头痛 ----经脉运行不畅
发热 ----卫阳被遏, 正邪相争
身疼腰痛, 骨节疼痛 ---卫阳不展
营阴郁滞
恶风 ---理同上
无汗 ----腠理闭塞
喘 ----肺气不宣
治:麻黄汤 -辛温发汗, 宣肺平喘
患太阳病多日, 可能出现的三种转归
(原文 37/P54)








欲愈
脉浮细 ---脉趋缓和, 外邪已去
嗜卧 表病初愈, 正气未全复
精神疲倦 。
处理 令其静卧,注意观察,以
待正气恢复
传少阳 胸满胁痛 ---邪传少阳, 经气不利
处理 ----与小柴胡汤和解少阳
表实证仍在
脉但浮 ---表实证未发生变化
处理 -----仍与麻黄汤解表 。
补述伤寒的证治及服麻黄汤后可能
出现的反应 (原文 46/P54)



初发病
脉:浮紧
证:无汗, 发热身痛
病程:八九日, 表证仍在
治:当汗 ---麻黄汤主之
服药后反应
及机转
服药已微除 ---病必减轻
目瞑, 发烦 正邪交争
心烦眼花
必衄, 衄乃解 阳郁化热
热伤血络




太阳伤寒可自衄作解 (原文 47/P54 )
47条与 46条比较:
? 同点:
机理 ------太阳伤寒证得衄而解
? 异点:
一为服麻黄汤的后果 ( 有施加因素 )
一是失治的后果 ( 无施加因素 )
伤寒失汗致衄,乃须汗解
(原文 55/P54)


脉:浮紧 -表实证
证 ( 补 ),恶寒发热, 头痛无汗 。
失治:不发汗, 邪无出路
转化:因致衄 ---邪郁化热, 络脉受损
表证未解
治:麻黄汤
比较:
? 三条均有太阳伤寒表实证
? 46条:汗 ---衄 ---解
? 47条:未汗 ---衄 ---解
? 55条:衄 ---再汗 ----解
? 总之,血汗同源,汗不解,衄乃解
麻黄汤的灵活运用 (原文 51,52/P56)
? 太阳表实证,脉浮或浮数者可发汗
? 比较:
? 两条均以脉代证
51条 ---以脉代证, 属借代笔法
52条 ---述可见脉象
(二)汗法禁例
? 阴阳气血虚、阳亢火旺、风热外感者
? 理由:
( 1) 发汗的机理 ( 要素 )
阳加于阴谓之汗 —— 阴阳
血汗同源, 气血互根 ----气血
发汗一定会损伤阴阳, 气血, 故诸虚者不可用 。
( 2) 麻黄汤的性味
辛温能助热, 故火旺阳亢, 风热外感者不可用 。
虚人外感不可发汗,应如何治疗?
( 1) 后世医家多主张保护正气的基础上, 创立扶
正解表之法 。 如孙思邈的滋阴发汗, 张景岳的助
阳发汗, 李东垣的益气发汗 。
( 2) 非不可发汗, 是不可辛温峻汗, 如麻黄汤,
大青龙汤 。 但桂枝汤及桂二越婢一汤之小汗还是
可以选用的 。
(三)麻黄汤证兼证
? 1.葛根汤证 (原文 31/P59)
? 太阳伤寒兼经输不利的证治



证 项背强几几 ---邪入经输, 经气不利
筋脉失养
无汗恶风 ---风寒外束, 腠理郁闭
治:葛根汤 ( 桂枝汤加葛根, 麻黄 )
葛根汤证与桂枝加葛根汤证比较,
同点:
项背强几几
异点,
? 桂枝加葛根汤证 ---表虚 ---有汗 ( 无麻黄 )
? 葛根汤证 ----表实 ----无汗 ( 有麻黄 )
2.大青龙汤证 (原文 38/P61 )
? 太阳伤寒兼里热的证治及大青龙汤的禁例




脉:浮紧 ---太阳伤寒脉象
证:发热恶寒身痛无汗 ---寒邪束表
正邪交争
烦躁 ---邪入阳明, 化热化燥 ----( 里热 )
治:大青龙汤 ---解表寒, 清里热
禁例:脉微弱, 汗出恶风 ----表里俱虚
误治变证:厥逆, 筋惕肉 —— 亡阳伤阴
救治:真武汤 ( 补 )




( 表寒 )
论述太阳伤寒兼里热证的变通表现及治
法 (原文 39/P62)
若感邪较重, 正邪交争剧烈 ---脉紧身疼痛 ( 38条 )
若感邪较轻, 正邪交争较缓 ---脉缓身沉重 ( 39条 )
? 病偏于表, 阳气尚能暂通 ---身重乍有轻时 。
身重
少阴病 气血虚衰,
阴寒内盛
大青龙汤证 汗不得出
寒郁气滞
内热相扰
烦躁
少阴病 阳衰阴盛,
虚阳上扰
大青龙汤证 太阳伤寒
兼内热
身重无休止之时,
伴阴寒内盛之证
身重乍有轻时,伴
表实兼内热之象
伴无热, 恶寒, 脉微,
肢厥, 下利清谷之证;
伴恶寒发热无汗
表实证。
3.小青龙汤证
太阳伤寒兼水饮内停的证治 (原文 40/P64)



广


病因 外因 — 寒邪束表 ;内因 ---心下有水气
脉 ( 补 ),多弦紧
干呕 ---水饮犯胃, 胃气上逆
发热 ---表寒未解, 正邪相争
咳嗽 ---水饮射肺, 肺气上逆
或有证
渴 ---水停不化
利 ---土制不水, 偏渗大肠
噎 ---水饮阻碍胸部气机
小便不利 ---水蓄下焦, 气化失职
喘 ---寒邪外束, 水饮犯肺
主证
治:小青龙汤 ---解表寒,温里饮
与大青龙汤证鉴别:
? 大青龙汤证
表寒里热 ---以烦躁为特点 ---解表兼清里热
? 小青龙汤证
表寒里饮 ---以喘咳干呕为特点 ---解表兼温化水饮 。
补述太阳伤寒兼水饮内停的证治及药
后寒去欲解的表现 (原文 41/P65)


内因:心下素有停饮
原有证:咳嗽, 微喘 ---水饮射肺, 肺气上逆
发热 ---表邪未解, 正邪相争
不渴 ---内有饮邪
治疗:小青龙汤主之
药后反应:渴 ---发汗之后, 温化之余
上焦津液一时不足
机转 ---寒去欲解 ---水寒去, 而病欲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