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呕哕下利辨
一、辨呕哕证
(一)阴盛阳虚证( 377 )
患者
脉证
呕 —— 里阳虚而胃气弱
脉弱 —— 阳衰,正气不足
小便复利 —— 阳虚不固,津液下脱
身有微热 —— 阴盛格阳
见厥 —— 阳衰,无力外达
诊断:难治 —— 真阳将脱,证属危候
治疗:四逆汤主之 —— 温经回阳
(二)邪传少阳证( 379 )
厥阴病
证候 呕 —— 少阳病主证之一,病邪有 外出之机
发热 —— 阳气来复,从阴转阳
治疗:小柴胡汤主之 —— 和解少阳,使邪外出
(三)痈脓致呕证( 376)
提示治病求因、因势利导原则。
(四)胃寒致哕证
380:误汗伤阳,胃寒致哕
伤寒
证情
大吐大下之 —— 非吐下之证,而大吐下之
极虚 —— 中阳耗伤,证属极虚
复极汗者 —— 阳虚卫外不固,汗出较多
其人外气怫郁 —— 认为面红发热是外邪郁滞于表
复与之水,以发其汗 —— 饮以热水,劫发其汗
因得哕 —— 阳虚中寒,不能运化
探原:所以然者,胃中虚冷故也 —— 胃气将败,
寒逆作哕
(五)哕而腹满证( 381 )
伤寒
证候
哕 —— 呃逆中的实证
腹满 —— 三焦阻滞,胃气不降,腹满里实
诊断
视其前后 —— 询问其大小便情况
知何部不利 —— 了解大便不通或小便不利
治则:利之则愈 —— 大便不通宜攻下
小便不通宜利尿
小结:

虚 —— 胃中虚冷 —— 宜温降(理中、吴茱萸、四逆汤)
( 380)
实:应视 前 —— 利水
后 —— 通下
二,辨下利证
(二)实热下利证
374:热结旁流下利的证治
病人
证候
下利 —— 实热内积,热结旁流
谵语 —— 里热腑实,热扰神明
诊断:有燥屎 —— 燥屎阻滞,胃气不和
治疗:宜小承气汤 —— 下热结,和胃气
热结旁流 —— 下利量少,秽臭,为粪水,
伴阳明腑实证
热利 —— 暴注下迫,腹痛阵作,得泻痛减
(粘液便)
痢疾 —— 便下脓血,里急后重(粘液脓血便)
375:热利后余热留扰胸膈证治
病人
证候 下利后,更烦
热利自有心烦,下利
止后,余热不尽,仍
扰胸膈,更觉烦闷
按之心下濡 —— 里无实邪,按之濡
软不硬
确诊:为虚烦也 —— 无燥结实邪,不是实烦
治疗:宜栀子豉汤 —— 清热除烦,调和上下
(三)虚寒下利证
370:阴盛格阳下利的证治
病人
证候 下利清谷 —— 脾肾阳虚,运化无力
里寒外热 —— 阴盛格阳,身发微热
汗出 —— 阴盛逼阳,真阳外脱
厥逆 —— 阴盛阳微,阳不外达
病机:阴寒极盛,格阳于外
治疗:通脉四逆汤 —— 破阴回阳,通达内外
372:里虚寒证兼表的治则
病人
证候 下利 —— 脾肾阳虚,运化无力
腹胀满 —— 寒湿阻滞,气机不畅
身体疼痛 —— 外感风寒,留滞体表
治则
先温其里 —— 里证较急
乃攻其表 —— 表证可缓
用方
温里宜四逆汤 —— 温里散寒
攻表宜桂枝汤 —— 调和营卫,疏风解表
364:虚寒下利禁汗
病人
下利清谷 —— 阳虚阴盛,完谷不化
不可攻表 —— 纵有表证,急当温里
汗出必胀满 —— 误汗,更伤阳气,阳运无力
寒湿阻滞,随生胀满
3,虚寒下利转归
360:脉证相应为佳兆
病人
脉证
下利 —— 阳衰于下,里气虚寒
有微热 —— 发热轻微,阳复而里气温
渴 —— 下利伤阴,津不上济
脉弱 —— 阳气初复,病邪将退,气血未充
预后:今自愈 —— 脉证相应,自愈佳兆
361:阳气来复为欲愈
病有
自愈
下利 —— 阳虚阴盛
脉数 —— 阳气来复
微热、汗出 —— 微热微汗,邪从外解
今自愈 —— 表里通畅,下利自愈
未愈 设复紧 —— 若脉复见(沉)紧,为寒邪内阻
为未解 —— 阳不外达,病邪未退,下利不止
363:阳复太过为病进
病人
脉证
下利 —— 阳虚阴盛,下利清谷
寸脉反浮数 —— 阳复太过
尺中自涩者 —— 阴血不足
后果:必清脓血 —— 阳复太过,热伤阴络
366:阴盛戴阳的脉证及转归
病人
证情
下利 —— 阳虚阴盛
脉沉而迟 —— 沉主里,迟主寒
其人面少赤 —— 两颧稍见红色
身有微热 —— 阴盛于内,阳浮于上
下利清谷 —— 脾肾阳衰,完谷不化
必郁冒汗出而解 —— 正邪相争,正胜则
邪随汗解
病人必微厥 —— 手足微冷,阳气浮越不甚
成因:所以然者,其面戴阳,下虚故也
下元虚衰,阴寒邪气逼阳上越
367:阳气回复及阳复太过的脉证
病人
自愈
下利 —— 阴寒内盛,运化失常,脉本沉迟
脉数 —— 阳气来复,阴证见阳脉
口渴 —— 阳气初复,胃津一时不济
今自愈 —— 阴消阳长,可令自愈
未愈
设不差 —— 若脉数不平,渴利未止
必清脓血 —— 热伤阴络
原因:以有热故也 —— 阳复太过,热气有余
368:下利脉绝的几种转归
病人
脉证 下利后 —— 寒邪直中厥阴,急起剧性暴泻
脉绝 —— 暴泻后,阴耗阳脱,脉伏不见
手足厥冷 —— 中阳下陷,阳不外达
机转
卒时 —— 经过一昼夜
脉还 —— 阳气来复,脉搏微续出现
手足温者生 —— 阳复阴散,正能胜邪
脉不还者死 —— 阳已衰竭,病危至极
369:虚证见实脉,为危候
伤寒
脉证
下利 —— 虚寒下利,脉应沉微弱
日十余行 —— 下利频作,中阳将败
脉反实者 —— 邪实正虚,真脏脉见
预后:死 —— 脉证不符,病属危候
总结:
1、脉证相符,邪退脉微为愈候( 360)
2、脉证不符,正虚见实脉为危候( 369)
3、阳气来复为欲愈( 361/367/368)
4、阳气消亡为危候( 368)
5、阳复太过为病进( 363/367)
总之,辨下利以阳气为本,充分论述了脉诊的重要性,
但应注意脉证合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