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动物保护与研究技术邹红菲
Tel:0451-82191673 hongfeizou@163.com mgtzuoye@163.com
绪论
何谓野生动物?
为什么研究野生动物?
动物自身价值;科研需求;资源持续利用
研究过程
野外直接观察(直接观测、间接抽样);
室内分析(运用仪器、数理分析);
报告发表
研究内容生境分析;性别年龄鉴定;捕捉与标记技术;营养与食性;行为研究;生物遥测;鸟类野外研究;空间分布格局;群落研究;微观技术;自然保护区研究野生动物管理研究专题报告学习方式
讲授法;课堂讨论、课后作业;结合具体项目讲解;课外材料阅读补充
主要参考书
《野生动物研究和保护培训手册》
《野生动物保护原理及管理技术》徐宏发.张恩迪
《Research and Management Technigue for Wildlife and Habitats》
《哺乳动物野外研究法》盛和林
《野外动物生态实习及实验指导》高中信
,自然保护野外研究,蒋志刚
兽类学报
生态学报
动物学研究
第一章 野生动物研究的程序
The Stages in Wildlife Research
第一节 研究计划的制定(Designing a Research Program)
问题的提出现象和问题;?
问题具体化;
分析、预测未来。
目标的制定优先考虑的目标第二节 研究计划第二节 研究计划的实施的实施(Implementing a Research Program)
准备工作人员;
仪器、设备;
开会;
预察
研究方法的试运用研究计划实施制图;
野外取样;
数据记录存储第三节 研究数据的分析、解剖、评价、报告、保存(Data Analysis Interpretation Evaluation Reporting and Archiving)(Data Analysis Interpretation Evaluation Reporting and Archiving)
数据分析与解释研究报告撰写与优先发表数据的保存第四节 研究计划和科学报告写作 研究计划和科学报告写作(How to Write Research Proposal and Scientific Report)
一、研究计划的撰写(Techniques for Writing a Research Proposal)(Techniques for Writing a Research Proposal)
寻求资助项目来源=>按要求写申请书=>寄出=>反馈结果; 关键:研究内容,解决5W问题。
研究计划的格式题页;
摘要;
导言;
研究意义(列参考文献);
研究内容和 目标;
研究地点方法、材料;
研究程序(技术路线);
经费预算(差旅费、科研费、仪器购置、出版、出国);
申请者简历;
已有的基础(研究项目、仪器设备、人员优势)
二、学术论文写作引言 Foreword
什么是学术论文
——通过调查研究、实验分析等 方法,阐述对某一问题或现象的新看法、新观点、新发现;或提出新的理论、假说、新的方法;或公布新的研究结果的文章,统称为学术论文或科技论文。
学术论文的类型
——期刊发表论文
——学位论文
——研究报告
——实验报告学术论文的特点
1.体裁:论说文、议论文、说明文
2.格式:一般具有固定的写作格式
3.语言:简明、精确、规范,逻辑性强
4.数据翔实,论据充分,
5.结论或推理严谨学术论文的 基本框架学术期刊发表的论文
——题目
——作者及工作单位(包括所在城市名和邮政编码)
——内容摘要
——关键词/主题词(中、英文对照)
——正文 1)前言(一般不注明);2)研究地区和方法/材料和方法;3)结果:4)讨论;
——鸣谢
——参考文献
——外文摘要学位论文
——封 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 录
——正文:1)前言;2)文献综述;3)研究地区和方法/材料与方法;4)结果;5)讨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及有关的图表
——毕业论文评语
——毕业论文任务书
研究报告封 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 录
——正文:1)前言;2)研究地区和方法/材料与方法;3)结果;4)讨论:5)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及有关的图表实验报告
不同性质的实验分析报告有不同的写作格式和基本框架,但大体同研究报告相类似。
学术论文写作的 重要性
——科学继承和发展的需要
——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
——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的需要
——科学研究项目的关键环节和最后工程
——科学工作者学术水平的具体体现论文写作前的准备工作Preparation for Writing PaperPreparation for Writing Paper
1.1 广泛收集和认真阅读与论文内容有关的文献资料,并进行分类整理
1.2 对研究所获的资料和数据进行整理、处理和归纳
1.3 制定写作计划,起草写作大纲
1.4 准备论文所需的图表
1.5 按照论文内容写作的引用顺序,对所引用的文献进行编号
论文的写作 Writing Scientific Paper Writing Scientific Paper
2.1 题目
——论文内容的“索引”,以能准确表达论文的主题为原则
——事先可先列出几个标题,最后根据论文内容进行比较、选择,确定出最合适的题目
——尽量简明扼要,字数控制在20个字以内
——若短标题不足以概括论文内容时,可采用附加副标题的方法
2.2 关键词
——选择最能反映论文中的主要内容的专业名词
——往往从题目中挑选
——比较重要的新方法、新发现也应列入
——一般不超过5个词
2.3 摘要/提要
——论文的主要内容的“精华”
——主要包括论文的主要方法和所得的主要结果
——应涉及到论文的核心数据和作者的主要观点
——避免写成“广告”式的摘要
——应在论文完成后再写
2.4 前言/引言
——论文的“开场白”,但非常重要的一段文字
——主要论述论文的主题和目的及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应“开门见山”,直接进入文章的主题
——简要概括国内外在本研究领域已有的工作和存在的问题
——应明确提出本研究的目的
2.5 研究地区
——涉及野外研究工作的论文必须包括这项内容
——主要描述研究地区的自然概况,包括:地理位置、面积、山势地貌、气候、水文、主要动植物群等
——如果当地的社会、经济、历史和习俗对野生动物或本研究的主要方面有明显影响的话,也应涉及
——研究地区一定要简明,不宜过长
2.6 研究材料
——涉及实验室研究工作的论文必须涉及此部分内容
——各种研究材料必须写明其来源
——实验动物必须写明其产地或品系
——实验的仪器应注明其产地、规格等
——研究材料应简练、清楚、准确
2.7 研究方法
——它与研究材料一起是判断论文所获得的结果是否准确的主要依据
——应明确写出本论文所采用的主要方法,包括:野外数据收集方法,室内研究材料处理步骤、方法;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等
——若所采用的方法进行了修正,也应明确写明
——研究方法一定要清楚明白
2.8 结 果
—— 研究结果是科学论文的核心,结果应该正确无误
—— 多项结果应分开叙述,按提纲每项结果冠以一小标题
—— 对异常结果也可加以叙述,但必须阐明情况
—— 对结果的阐述,尽量采用表格、图解、照片等形式
2.9 讨论
—— 对结果进行解释和提高,总结反映的事物发展规律
—— 解释结果时,可提出自己的假设,以建立新的理论
—— 把自己的结果与其他结果进行比较,评估意义和价值
—— 尽可能多的参阅各种有关文献
2,10 参考文献
—— 不同的学报和杂志对参考文献的格式有不同的要求
—— 所列参考文献必须是文中直接引用的
—— 参考文献应该全,即能反映所研究领域的进展和动态
3 小结 Summary
科学论文是研究和调查工作的学术总结,应做到方法准确,数据可靠,主题思路清楚,分析得理,有严格的科学性和实践意义。在写作过程中,还必须强调以下问题:
—— 查阅文献:是写文章的基本工作,一是避免重复,二是借鉴别人的工作成果。必须把动态摸清楚;
—— 制定写作大纲:是写文章的开头工作。一项研究工作,往往可写多篇论文,充分使用所获资料,一篇文章中既不可罗列大量资料,又要避免把少量材料分成几篇去写:
—— 数据的处理:论文忌大量罗列原始数据而不做统计处理,也不可把有限的和简单的数据,用复杂的方法进行数理统计
—— 写论文必须按排好时间,集中精力,一气呵成;
——文章中的表和图的选用,要从简单、明确的 说明问题考虑,相同的数据不必图表重复。此外,在图表设计上要注意下一定的 功夫;
——学术名词和术语的引用。学术名词和术语一律采用国家有关部门审定的名词和术语;作者暂拟的新名词或术语,在文中第一次出现时应附上原文;外国人名和地名按音翻译的,第一次出现时也应附上原文,以便读者核查
第五节 科学论文的报告演讲的计划讲的计划
确定目的;了解听众情况;写出初稿;准备图表、数据;列出视听设备
准备准备
提纲;幻灯片、投影仪;试讲;会场环境检查;视听设备检查
报告
实物与设备
实物;模型;统计图表;示意图;视听设备
第六节 野生动物研究的程序小结
制定计划(提出问题、制定目标、申请资助)
实施计划(前期准备、方法试用、计划实施)
数据分析、解释、评价(多听专家意见、大胆提出自己观点假说)
撰写论文(格式正确、语言严谨)
报告、发表(及时、正确、时效性、优先权)
第二章 野外记录方法和常用仪器设备 野外记录方法和常用仪器设备
Logbook and Field Records Maintenance
第一节 野外文字记录(Field Notes)
野外记录
记录纸、记录卡、记录本。
记录归档
研究主题、研究对象、研究目的。
日志
记录当天的主要工作内容:天气、物候、管理措施、取得成果、经验教训。
专用野外记录表格
第二节 野外音像记录(Photography and Sound Recording)
录音:
内容:记录动物行为和声音特点观察者观察动物一举一动-------简洁规范的语言口述动物行为-----根据记录程序记在表格或卡片上--------分析和统计照相:
内容:植被状况、动物行为痕迹、生境变化等
要求:配变焦镜头和长焦镜头,用感光速度较快的胶卷,正、负片编号,保存摄像
第三节 野外研究的常用仪器测距仪(Range finder)
用途:测研究者与目标间距离;
应用:路线调查法;
原理:通过一系列的反射镜与光束测量距离的范围:100m、200m、500m、1000m
使用方法:
用裸眼确定被测物体的方位或移动方向;
用测距仪对准物体观察,从测距仪中观察这个物体的两个虚像,用聚焦旋钮将虚像调清楚;
旋转测距旋钮,移动镜中的两个虚像,使之重叠;
从测距仪的距离指示窗中读取红线所指示距离,即为物体距离。
仪器的调节
测角仪
用途:
测量地形的坡度,以及树、鸟巢、动物停息的高度。
原理:
通过测出物体的角度,参考圆形刻度表,根据角度、百分比、地形和三角函数的正割计算出高度
使用方法:
坡度的测量:视线与地面平行于上坡或下坡目标物上等于身高的那一点,测点高度等于人眼到地面高度,此时读数即坡度;
地面垂直方向上的夹角测定:测物体顶部或底部角度,从百分比刻度读出;
在平地上测高度:站在选定的测定点上,用仪器测出物体顶部和底部的百分比刻度,二者相加,乘上离测点距离即为高度;
坡上测定物体的高度
物体在上坡:测物体顶、底部百分比刻度,相减,再乘上测量者离物体的距离;
物体在下坡:百分比相加,乘上测量者离物体的距离;
在斜坡上物体的水平距离:测物体在斜坡上的实际距离,除以该斜坡的正割值,得到该物体的水平距离
指南针
用途:
野外方向测定,定向,确定行动方向,测定角度。
原理:
磁性指北的特性
使用方法:
野外测向;
测物体方向;
用带镜子的指南针测定方向;
测地图上两点的角度
双筒望远镜镜上数字:
前面,放大倍数;
后面,物镜直径;
第3:1000码处视野宽度
单筒望远镜放大倍数:15—60,高达100倍,用于仔细观察距离很远的物体种类:用于鸟类观察。
聚光望远镜:视野宽,筒短,易于携带;
折光望远镜:快速聚焦,图像对比度高、清晰;
反屈光望远镜:比较坚固,较重且图像对比度不高
全球定位系统接受仪(Receiver of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用途:
林业、土地管理、环保、城市管理、野外调查;
原理:
依靠接收一组高度为20000公里,每绕地球两圈的卫星所发射的精确时间和位置确定位置的。卫星使用原子钟,发射出它在不同时间所处的位置(高度、经纬度)信号,GPS接收到三个以上的卫星同时发出的信号时,根据信号发射时间和接收信号的时间差,计算出使用者和每颗卫星的距离,然后根据彼此不同距离确定本身的位置
第三章 野生动物生境研究(Wildlife habitat)
第一节中国野生动物的主要生境类型森林:占国土面积12.9%
热带雨林:
台湾南部,海南岛,云南南部的河口和西双版纳,多为混交雨林;亚洲象,黑长臂猿,孔雀,蟒等;
热带常绿阔叶林:
云南,福建至秦岭,淮河一带;大熊猫,羚牛,华南虎,黄腹角雉;
温带落叶阔叶林:
北起大兴安岭,南与秦岭和淮河为界,西达兰州,东至黄河和渤海;马鹿,紫貂,东北虎;
寒温带针叶林:
东北大小兴安岭,新疆阿尔泰山区;东北虎,河狸,驼鹿
草原:占国土面积29.8%
内蒙、甘肃、青海、新疆北部;野驴、马鹿、野马、高鼻羚羊;
南方山地草坡:混生灌丛;黑麂、青羊、穿山甲等保护动物
湿地:占国土面积2.8%
沼泽湿地主要分布在东北的三江平原,丹顶鹤等;沿海、江、河、滩涂,是迁飞鸟的迁飞停息地
荒漠
中国西北部和青藏高原,野驴、野骆驼、马鹿、各种羚羊、荒漠鸟类海洋
面积为480km2,海豚、海豹、海牛、鲸、大型的海鸟
农田
高度人工化的生态环境,食物丰富,隐蔽好,但人为干扰大,啮齿类,食谷鸟
第二节野生动物生境描述一般性描述
温度(热带、亚热带、温带):平均温度;季节性温度变化;
雨量 平均雨量;季节性雨量变化;
地形:主体地形(山谷、平原、高原);坡度; 一般地貌(高山、平地、丘陵);
高度,描述(低地、高地);平均高度及高差变化;
主要植被类型:林类型(落叶、常绿);开阔地(草地、稀树草原);
优势或常见树种对野生动物重要的树、草种类:物种名录;物种密度;地表覆盖百分率;
可用水源,总供应形式(流水、积水);到水源距离;季节性变化;
人类定居/蚕食:干扰的性质;受影响面积和物种;
自然干扰:严重性和类型(季节性洪水、干旱、水灾);受影响面积和物种;
已知的对野生动物至关重要的生境特征,
地质方面:盐窝、水塘、洞穴、裸露岩层、悬崖的存在与分布;植物方面:重要果实的生产、禾本科植物或牧草的多度、固有大树丛的存在植物编目(Floristic inventory)
本地区已知的和已记载的植物;
建立对野生动物具有重要意义的地区植物信息库;
发现其它重要物种时,要对信息库进行增补;
野外工作中获得重要物种新的生态学数据时,要及时录入,信息包括,
在整个地区及各生境类型中的相对多度(普通、偶见、稀少)
一年中野生动物可利用它的时间(开花或结果时间);
是否与其它种类有寄生、共生、竞争等关系关键生境的寻找
利用的资料包括,
航摄照片:用于寻找水源、草原、林间空地、沼泽、河流和某些植被类型;
地质图:用于寻找潜在的洞穴、石灰岩裸露区和断层等;
地形图:显示可能存在某种野生动物群落的地形和水系特征;
访问猎人:能获得寻找某种动物的最好区域;
样带法:随机设置样带来量化特定的生境特性
第三节植被调查与分析(Measurement and Analysis of Vegetation)
样方法截面取样法点—四分法(中点象限法)
具体应用隐蔽所调查兽类可利用的食物生物量和水源调查
样方法
样地的形状:常用长方形、正方形、圆形;
样地大小确定:
由植株的大小确定乔木,乔木,10m×10m;小乔木、灌木,4m×4m;草本植物,1m×1m
巢式样地调查法:先用0.5×0.5m样方,记录样方中有植物种类==》扩大2、4、8倍等,分别记录新出现的种类,直至面积增大至不再出现新的物种;
种—面积曲线:利用巢式样地调查法获得的数据,以样方面积为横座标,植物种类纵坐标;
样方法经验数值:
样方的数量:n=st/d
式中:n—样方的数量;s—平均数的标准差;t—统计量,根据自由度和置信区间表查出;d—允许的误差范围
样地的设置,
设在有代表性的群落中;
不要设在群落的交错区
样地的间隔:随机取样,随机数字决定;系统取样,固定间隔 取样
样方法的应用地表覆盖物抽样调查:
地表植被覆盖率调查
(1)点取样:适用于地表植被稀疏地段,做法,
A、定义本地区适用的地表覆盖类别(单子时植物、双子叶植物、落叶、裸土、岩石);
B、对某些覆盖类别(单、双子叶植物),按长势或是否被某种动物取食分成次级类别;
C、用粉笔或刀在鞋尖处做上点记号;
D、研究地设一组样线,然后在条条样线上走固定步数(不少于50步);
E、依植被疏密程度,每2或4步记录一次鞋尖标记点下(或最近的)植株;
F、填写观察结果并根据定义的覆盖类别计算覆盖率
(2)面取样:适用于地表植被浓密的地区
A、先定义覆盖类别(如点取样);
B、制作一个面积为1 m2的圆形或方形样框;
C、在研究区域布置样线,使其有代表性;
D、开始走样线并随机将样框掷到地面上;
E、逐一记录框中各覆盖类别是否出现(不是每一类别的个体数),以及它是否被野生动物啃食过,最后估计样框中的覆盖率;
F、走过固定距离(如10m),到下一样点,重复样框投掷和取样,直到有了适宜的样本数
截面取样法:适于生态演替的连续阶段和群落的过度带中 )
样带法:
很长的带状长方形样方----分成几个代表性区域----小区域等同样方;
样线法:
设置一条样线穿过群落,记录线上的所有植物,直到适宜的样本数;
只测定群落组成成分,先用随机方法选两个点,然后连接起来成样线;
若研究生境中植物演变的梯度和群落的截面,样线要通过梯度和截面,并要重复;
用绳或皮尺在植物群落中拉样线,两端用彩旗或飘带标记,长度由植物密度决定,10—100m,如果样线上以一定的间距作标记,每一间距可为一个单位;
从样线一头开始调查,记录每一个区段所有被样线截到的植物种类、数量、盖度;高密度群落(草地、灌丛)只记录样线接触到茎的植物或只记录样线两边1cm以内植物;草地只记录草本植物的茎、杆或突出的芽;
截面取样法
重要值的计算
截面取样法表中:
IDi=ni/L,
ni—总个体数; L—样线总长度;
Di=ni/∑ni,
RDi=IDi/∑IDi(∑IDi:所有种密度之和); ICi=Li/L,
Li:所有种I被样线截到的总长度; L:样线长度
RCi=Li/∑L:
∑L——所有种的截面长度之和;
RCi=ICi/∑IC:
∑IC:所有种线性盖度值的总和
FI=ji/k,
ji——含有种I的区段数;k——区段数;
RFi=F/∑F,
∑F——所有种的频度;
IVi=RDi+RCi+RFi;
点—四分法(中点象限法)
适合:
调查植物个体随机分布的群落
操作,
用指南针根据随机表确定样线的方向,用直尺、线绳按样线方向拉出一条直线在直线上用随机数字定出取样的间隔,密灌丛10—20m,疏乔木20—50m;
在每个样点上取一条与样线的方向垂直的直线,建立四个象限(或放预先做好的十字架);
每个象限中,测定取样点到最近一根植物中心点之间的距离及胸径、树冠覆盖度
求重要值,
密度与相对密度
A、计算植物到样点的平均距离:d=∑di/∑ni,di为i种植物到样点的距离,ni为测到某种植物数量;
B、计算每棵植物所占的平均面积:A=d2;
C、计算总密度:D=I/A;
D、计算每种植物密度:Di=D(ni/∑ni);
E、相对密度的计算:RDi=Di/∑Di
频度和相对频度
A、频度:fi=ji/k,ji为有种I的样点数,k为样点总数;
B、相对频度:Rfi=fi/∑fi,∑fi为所有种的总频度
盖度计算
A、盖度:Ci=(ai)(Di)/ni,ai为i种植物基面积(冠覆盖度);
B、相对盖度:RCi=Ci/∑Ci,∑Ci为所有种的覆盖度
重要值:IVi=RDi+RFi+Rci
隐蔽所调查树洞
用望远镜观察树洞位置,然后上树测洞的大小、离地距离、深浅、排水优劣状况、估计利用价值,注意洞内外是否有毛发、气味、粪便、巢材
洞穴和裂缝
在样方调查中记数,并注意形状、大小、深浅、基底质地、排水状况、隐蔽条件、周围的植被状况
倒木
种类、茎粗
兽类可利用的食物生物量和水源调查
食物量,
收割法(食草动物)
单位面积上食物的干重或鲜重表示。(1)先调查食草动物对某种嫩枝、嫩芽的利用情况(2)根据动物采食的高度,对可利用部位进行采割、称重(3)取样带回实验室烘干,求单位面积嫩枝、嫩芽的干重
枝条计数法
(1)先确定动物实际采食哪一部分枝条(2)剪取一部分样本称重,求出每一枝条的平均重量(3)若枝条长短差异较大,求出鲜重与枝条长短的关系式(4)在样地中计数适合动物采食的枝条数(5)乘上枝条的平均重量,得到样方中嫩枝条的重量
采食、种子调查
低矮植物可直接采食、记数,可得出单位面积产量:高大乔木用望远镜记数,根据果实或种子重量算出产量
第四节 生境的分析(Habitat Analysis)
列出详细正确的植物区系名录
命名群落
Grahan(1945):植被按高度分为:乔木层,幼树冠木层,草本层。其中,覆盖度分为三级,标准如下,
命名群落
植株大小:植株>4.5m,用胸高直径(dbh);
植株≤4.5m,用株高表示。
例如,
影响群落外貌的因素
优势种:控制群落结构和种类组成,影响环境因子的变化
生活型:反映植物综合生境条件
成层现象:外貌常有的现象,垂直分布,水平分布
叶簇的密度与隐蔽效率:对群落中光强、密度、土壤的湿度和动物生存空间有密切关系
覆盖度:也可表示叶簇的分布与数量
植物的散布
第九章
野生动物遥测技术
Radio Telemetry
特点
远距离研究动物,被研究动物不受干扰,获得信息反映动物本来面貌;
不受栖息地和气候条件限制,全天侯监测;
技术复杂,设备昂贵,需捕捉动物,费用大。
应用
陆生兽类活动规律、巢区、死亡率、和生理生态指标研究
用于鸟类活动研究;
水生动物活动的研究,活动规律的测定;
两栖、爬行类动物的个体识别和监控。
数据类型,
动物的位置:不同时间定位=>活动范围
判断动物的存活
运用动物敏感器来了解动物的活动状态
动物生理指标测定:体温变化、呼吸频率、肠胃蠕动、颅内压、眼球运动等。
无电线发讯器 Transmitter
无线电遥测系统
发射系统:振荡晶体、发讯器天线、外部(特殊)感受器、电源、封装介质附着部件;
天线系统
接收系统:接收器、电池组、数据记录处理器、耳机。
振荡晶体:每间隔一定时间发出一个信号脉冲,一般脉冲宽度15ms,间隔期800ms。
发讯器天线:多用鞭状天线,牢固,能弯曲,防咬断。
外部感受器、特殊感受器:
运动感受器:传递动物活动模式,晃动开关=水银滴+接触开关
休眠、死亡感受器:
24天活动,发射信号改变。
几天不活动,停止发射信号,活动后,信号恢复;
体温感受器:动物机体深部温度,埋入体内,用环状天线;
外部温度感受器;本体装入发讯器中,头部附贴于动物特定部位;
体内压力感受器:装入动物体内,但寿命较短。如颅内压力,肠内压感受器;
心率感受器:遥测动物心率,估计运动状态。
电源:
 汞电池:适用于4℃—35℃;
 锂电池:耐低温,保持稳定;
 碱电池:>-6℃,价低,目前常用;
 可冲电电池。
发射器的选择:、
动物的负载力;
根据时间要求,决定电池寿命;
动物活动范围,选择发射功率,一般重量不超过动物体重的0.5—2%。
封装介质及附着部件:
 环氧树脂封装:防潮好,但易收缩
 牙质树脂封装:防潮好,可用至电池耗尽;
 金属陶瓷封装:效果好,但自重大,不适和小型动物;
 体内植入:胸腔、腹腔、肌肉中。
附着部件:根据动物体形设计;
大型哺乳动物:颈圈式发讯器,用皮带、尼龙、电缆线做成项圈;
小动物:要求附着带能随动物生长而伸展;
喜鹊、乌鸦等中型鸟类:发讯器安在尾羽上;
雀形目的小型鸟类:粘在背上;
大型涉禽;胫部;
雁形目:鼻孔上;
青蛙:环抱。
无线电遥测的接收系统(Receiver)
接收器,
电池/信号电流测定表;
频率选择;
信号放大,音量调节;
电池盒:接收器底部,内装12节可充电电池,电压18v;
连接电缆;
数据记录处理器;
耳机、扬声器。
无线电遥测的使用方法
设备校验
发讯器:(1)确定频率;(2)测接收范围;
接收器:(1)电池;(2)天线状况;(3)测定方位。
发讯器的安装
捕捉=>保定、麻醉=>常规测量=>安发射器=>打开发讯器、接收器,确定收到清晰信号=>理清现场=>释放动物=>跟踪信号。
遥测数据收集、处理
活动范围测定:地图(1:5000;1:10000)---在动物活动区内设二个测定点-----二台接收机同时测定动物方位,标于图上=>两条直线的交点即动处的位置。每10—15min测一次,每月5—7天,一年数据可知动物的年活动范围。
动物活动模式的测定:发讯器上有运动传感----10分钟测定,5分钟间隔----计算活动频次和各种活动的时间百分比-----计算动物的活动时间和活动高峰。
动物的寻找:确定信号方位,走一段距离----到第二点后再用天线确定信号方位----强,近。
遥测数据收集、处理
遥测数据的误差
短,误差测定误差:动物处于两个测定点中间时误差较小;
地形影响:天线与地面保持平行可获最大强度的信号;
位置影响:
减少误差的方法:
测定点在动物位置的两端;
测试之前,精确定位测定点;
动物离测点近,误差越小;
动物移动时间小。
遥测数据的处理:动物位置的确定。
研究区地形和植被制成1:5000或1:10000比例尺的地图;
地图四边精确地标上方位;
测定点的位置在地图上精确地标出;
在每个测定点上,用图钉把线的一端固定住;
根据测到的方位数据,把两根线按地图四边标出方位拉直,交点即动物的位置;
每天的数据集中在一张地图上,可对动物的活动范围、活动规律等资料分析。
第五节 栖息地的评估(Habitat Evaluation)
功能等级法(Capability rating):
把栖息地划分成若干类型地块,每块地对野生动物的价值用1—10的等级值表示,根据地块的大小和对野生动物的负载能力,估算出栖息地的总等级值。
评估方法,
1.先获取被评估栖息地的地图、航测照片、地形资料、植被状况、食物、水等资料;
2.从各植被类型抽取一些代表性样地,按照对特定野生动物群生存所需要的满足程度用1—10的等级值评估出这块样地的功能值;
3.分别计算出生境中各种植被类型的代表值,把某种植被类型的等级乘上它的面积,得到这种植被类型地块的代表值;
4.分析“栖息地改良方案”的效益,不进行改良会发展成的状态,经改良栖息地的质量可提高到什么程度,二者之差为改良方案实施的纯效益
分析方案实施的有利和不利的结果,选择或修改不同方案,提高实施效率,减少不利;
5.按各个植被类型,计算出方案实施后,需要补偿某些方面的损失率和补偿的类型;
评估内容评估项目:一般选择10个有代表性的项目,根据栖息地类型决定,主要考虑动物整个生命周期;
评估样地数量:同一类型的栖息地各人使用的样地数相同;
等级评定:每一评估项目均以1—10等级评定,每一项目都必须评级;
评级标准:统一记录,附在表格后;
每种类型的地块填一张,最后将栖息地代表值乘上这种类型地块的面积得总代表值。
第六节 动物对生境的选择(Habitat Selection)
概念,
生境选择:动物为某种目的对那些可获得的生境进行选择;
生境利用:占据和利用某一特定的生境;
生境喜好性:动物对生境A、B之间拥有的更大选择性,
研究意义,
关系到对野生动物资源的科学合理管理和利用;
有助于研究动物取食行为、种群调节机制、种间关系、地理分布、群落结构、多样性等.
研究方法
国外侧重对不同生境类型中动物的分布情况进行调查比较,再找出决定影响动物生境选择的主次要因子;
国内是对有动物分布的地点进行各种生境因子的分析、比较,从中得出动物生境选择的最佳因子组合;
兽类生境因子包括
地形因子:坡向、坡度、坡位、海拔、土壤类型;
气候因子:温度、风速、风向、降雨量、雪深等;
植被因子:植被型、林木密度、冠盖度和基盖度、喜食植物种类、食物利用量;
其它因子:人类和动物干扰程度、离盐碱地的距离、离隐蔽地距离等;
树栖鸟营巢生境因子
树半径在20m范围内,胸径大于7cm的树的密度和基面积;
冠层高:冠高到冠顶的距离;
巢树的胸径;
巢洞处树的直径;
巢高:巢距地面的距离;
巢距冠顶高度;
同种或异种巢间距;
巢树距林间空地距离;
巢周围微环境条件:温度、光照、风向、风速等
研究例子例1 冬季马鹿生境选择与林龄关系研究(王学军,1990)
研究地:黑龙江省东部,东方红林业局
方法:
(1)在皆伐地、幼龄林中、老龄林中,设置同等高线方向垂直的 样线,每类生境20条样线(阳、阴坡各10条),共80条,每条样线长800m,样线间隔距离1500m,记录与每条样线相交的新鲜马鹿足迹链的数目与方向;
(2)每条样线上每隔80米设置一个2x2m的小样方,统计其中1)马鹿主要采食植物(杨、柳、刺龙芽等5种)的当年生枝条数2)雪深3)记录样线视野范围内的卧迹数4)距马鹿最近处植物的种类(灌木、阔叶树、针叶树)5)乔木的胸径6)马鹿卧迹处附近是否有集中性食物7)测卧迹距食物的距离;
结论:
食物丰盛度、隐蔽条件和热量庇护(优越,是卧息生境)决定马 鹿冬季对林龄的选择,2—5年皆伐地,是主要采食生境;30—60年中林龄隐蔽条件好,热量庇护优越,是卧息生境。
例2 小兴安岭南部熊仓及其生境选择的研究(1989)
地点:郎乡林业局。
仓址周围的生境因子:
仓口与仓址方位、置仓树种类及胸径、树仓仓口距地高、巢材、林型、坡度、人为干扰、坡位、海拔、林层下植物密度、人为干扰(指仓址到居民点、采伐作业区、道路等人为活动频繁地点的最短距离)。(注:树仓:300—500;地仓:400米以上) 。
结论:
置仓树种:青树、红松、椴为主;树仓中以青杨为主;针阔混交林中,中坡位居多;
例3 大兴安岭紫貂巢区和生境选择的研究(大兴安岭满归林业局)
抽样方法:
(1)随机样方:用系统样方方格抽样法,其样方的分布是333m x 1000m区内设间距为1000m样线若干条,沿线333m设一个样方;
(2)无线电跟踪样方:即活动时利用的生境,发现貂信号后,沿信号强方向跟踪,每隔333m设一个样方,冬季跟踪足迹333m做一个样方,其它季节用无线电定位点后,用GPS确定位点,做一个样方,每一个样方是一个半径为5m圆样方,78.5m2面积
测因子:
(1)优势树种(2)优势落木(3)树冠盖度(4)灌木盖度(5)坡向(6)坡位(上、中、下位)(7)小树(DBH<10cm)密度(8)大树密度(9)大树胸径(10)坡度(11)海拔(12)倒木长(直径>10cm倒木全长)(13)倒木中部直径(14)天然树桩(15)采伐后树桩(16)雪深(圆周四点测雪深,求均值)
例4 松嫩湿地丹顶鹤、白枕鹤的巢址选择及其生境评价(杨红军,1997)
研究地:扎龙保护区方法:
1)搜索巢;
2)在工作区内随机选取53个样点;
3)测生态因子:(1)植被类型(草甸、农田、沼泽、泡沼)(2)植被高度(3)植被密度(4)植被盖度(5)巢周围苇丛面积(6)巢下水深(7)巢距明水面距离(8)巢区内明水面面积(9)人为干扰程度:测量巢距居民点、打鱼窝棚、栏水坝、道路的距离(10)巢与火烧地的距离(11)对食物丰富度和水质因素例5 极北鲵的繁殖与产卵地的选择(1994,凉水自然保护区)
随机方式选择静水池塘和临时性水坑67个,测因子:
(1)面积(2)水深(3)人为干扰距离
(4)PH值(5)基底(6)植被盖度
(7)水面植被盖度(8)卵袋数,其它卵块数(中国林蛙)
Habitat Improvement Technique
增加食物数量和提高食物质量的方法增加土壤的肥力促进植物再生消灭和减少杂草的竞争复壮种植改良水源的方法水塘泉眼水库蓄水池和蓄水桶改进动物的隐蔽地树篱林带杂树乱木堆人工栖架营巢隐蔽地枯树残木人工巢箱
What is Habitat Management?
What is your definition?
Blending of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knowledge and skills to meet the needs of people and our environmental values so that we have healthy,diverse,productive and sustainable ecosystems.
Backyard and global considerations,
Why is it needed?
Range of natural variability
Natural systems
Threatened and endangered species
Increasing populations
Quality of life
Our natural heritage and future
Habitat Management Tools
Stand manipulation ( harvesting /planting)
Fire
Grazing
Road closures
Riparian restoration
Biological/ chemical/mechanical treatments
Computer ( I.e,GIS,GPS,Internet)
Success in Habitat Management
Ecosystem management
Conservation education
Partnerships
Economic incentive
Public involvement and support
Congressional involvement and support
Getting on the information highway
Current and Future Challenges
Conflicting land use
Intermixed land ownership
Exotic species
Declining resources
Higher stakes
Increasing population
Recreational use
What can you do?
Life long learning
Volunteer work
Pass on land ethics
Diversify your backyard
Get involved
第四章 动物的捕捉与标记技术Animal Capture And Marking Techniques
第一节 动物的捕捉技术捕捉原则:
了解动物习性;
熟悉动物活动区域;
工具方法简单易行;
对动物安全可靠;
化学试剂敏感性试验
诱饵、香味剂的制备:
诱饵:动物喜食而环境中又缺乏植物性食物:水果、谷粒、麦沥;
食盐:盐土,鹿科动物;
水:水源缺乏地区;
活的动物:食肉动物。
气味:引诱食肉动物,尿、粪便叫声:幼仔(母兽,♂(♀
媒鸟:野鸭、行鸟鹬的捕捉捕捉动物的工具踩夹:应用广泛,适用于体形大小不同的动物,设置在动物常行走的路径上,用诱饵吸引动物;
圈套:绳索的一端拧成或结成一个小环,另一端穿入小环形成可以活动的套子。
注意:(1)地点;(2)隐蔽;(3)适宜的高度;(4)避免套颈;(5)及时巡视笼箱和围栏:
捕兽笼与捕兽箱:兽笼箱,关门,触发机构;
白唇鹿:1.2m*1.2m*3.7m,长方形木箱;
熊:1.2m*(1.8——2.4)m;
水鸟:捕鸭笼;
围栏:100m2以上。
网捕法(Net Capture)
围网驱赶:大中型食草动物;
网尺寸:1000m长,1.5m高,尼龙绳,网眼以动物头能穿过;
颜色:草绿,灰褐色; 生境调查=>张网=>守网=>驱赶;
天网:鹿类,80——100m2天兰尼龙绳结成色;
粘网:捕小型鸟,宽2.5-3.0m,长5—15m,网眼1.5*1.5cm;
翻网:捕捉迁徙鸟(行鸟、鹬)的常用工具;
火炮牵引网:捕捉大群迁飞鸟;
网线:长10—20m,宽20m,一端连在炮身、弹头上;
发射架;
火炮包;
引爆装置。
化学制动捕捉法麻醉注射枪:CO2火药做发射动力;
麻醉药剂:
埃托芬:安全系数高,可与其它镇静剂混用,价贵,对人有危险;
司可林:快速骨骼肌疏松剂,作用快,恢复快,无解毒剂,死亡率高;
卡他命:快速有效,安全,一般用于小型哺乳动物;
罗苯:镇静,止痛,肌肉松弛,对人畜安全,但恢复时间长;
3、麻醉后动物处理:
检查呼吸心跳;
放在安全、平坦场所,防晒,防冻;
蒙上眼睛,避免惊动,涂眼药膏,保持眼球湿润;
抬高头颈部,唾液顺利排出;
注意食物反流入肺;
保持周围安静,空气流通;
清洗,处理伤口;
恢复期防止气候条件伤害;
运输应及时放入笼内。
第二节 动物的标记和识别(Marking Technigues and Individual Identification)
需要动物个体识别的科研领域:
活动范围;
迁移路线、时间;
空间分布;
生理条件、季节变化;
行为、社群结构;
种群数量变化;
生长曲线;
年龄测定;
生活史和繁殖的研究识别方法:
动物自然标记、五官形状、角、花纹、色泽、斑点;
人工标记:(1)捕捉后标记;(2)自由活动时标记。
标记方法:
永久性标记:用于体毛少而短的大型动物,用数字、文字、符号做烙印。
(1) 烙印法:冰凉法;
(2) 纹身法:无毛,少毛部位;
(3) 剪肢法:剪肢,断尾,剪耳,钻孔。
半永久性标记:
(1) 耳标:耳环金属指环,圆形耳环,旋形耳环;
(2) 颈圈:尼龙绳,塑料电线,用于鹿、牛、马、鹤类。
短期的临时标记:颜料染色,彩色塑料粘贴带,化学发光指环,荧光粉。
鸟类标记:
环志:金属,塑料环;
彩色脚环:坚固的塑料环,红、黄、绿、蓝、白;
有色脚环:彩色PVC塑料制作;
染色:花青蓝,碱性蕊香红,黄色苦味酸,染于胸腹部、翼下;
彩色颈环:大型水禽;
翅膀标记:可(塑)缩性塑料和牢固的织物制成翅膀标记。
第五章 野生动物性别和年龄鉴定(Sexing and Aging Techniques)
第一节 年龄性别的指标特征
性别指示:
雄性:头/肩区,以角,多叉角,犬齿,垂肉和鬓毛;灵长类:阴部;
雌性:腹/骨盆区,以角,乳腺,乳房,骨盆膨大。
年龄指示:
体质/行为:婴儿,少年,亚成体,成体;
身体结构:牙齿磨损,牙齿冒出,头骨缝、角等附器的发育;
其他外部形态:雌性的乳头------哺乳经历,睾丸膨大,伤痕,被毛。
第二节 野生动物的性别鉴定(Sexing Determination)
性别鉴定方法:
细胞学方法:只有部分细胞组织(肌肉、血液)
细胞膜表面物质:雌性细胞核内膜上有平凸的深色染色质(神经,表面细胞);
血液中嗜中性粒细胞:有两性特征,Larson(1971)鉴定河狸性别;
荧光Y染色质技术:从肌肉或冷藏的组织上取得雪细胞和淋巴细胞。
鸟类:
羽毛;
鸣叫——鹤、鹭;
孵卵班;
鸟喙,虹膜颜色,距,肉垂。
兽类鉴别性别方法:
两性特征;
外生殖孔与肛门距离:雄,远;雌,近,紧靠;
泌尿乳头的开口:雌,紧靠肛门和阴道;雄,稍远离;
皮张:毛皮兽张幅大小;黄鼬,艾虎,水貂,雄大于雌;
腹中线部位:雄,外生殖孔开口处有一小孔或一小簇长毛;
犬齿:雄,成年上犬齿发达,呈獠牙状;雌,上犬齿不发育;麝、獐等无角偶蹄类。
第三节 野生动物的年龄鉴定 (Age Determination)
牙齿判别年龄法:
牙齿生长序:判断动物的早期年龄,是胚后发育早期可靠的年龄鉴定指标;
牙齿的磨损:黑线姬鼠(臼齿磨损程度),日本鬣羚(颊齿磨损);
牙齿生长层(齿龄):大中型动物。
A、亚层半透明,宽白带;B、深狭带;C、半透明色层;D、深狭带;
切片法步骤:
脱钙:完整牙用5%硝酸常温下浸泡1——2天,或用潘氏(Plank——Rychlo)处理10——30分钟(甲酸40ml,35%Hcl68ml,Alcl356g,蒸馏水636ml,配成800ml);
冲洗包埋:清水冲洗一昼夜(蒸馏水浸洗一昼夜(用石蜡包埋;
切片:切片机上纵切,厚10——30um;
染色封片:麦氏苏木精染色或Delafield’s苏木精染色,中性树胶封片;
磨片法:牙齿(磨制(磨光(解剖镜下观察(计数层数(确认年龄;
体重和体长与年龄的关系:小型啮齿类体重法:生态寿命的小型兽类;
月同体法:张洁(1985);
头骨重:鼢鼠,王延正(1986)
阴茎骨与年龄的关系:食肉目、部分灵长目、啮齿目、鳍脚目、翼手目、食虫目。
眼球晶体与年龄:
测生命周期短的动物的相对年龄。
动物处死(取完整眼球(8——10%甲醛溶液中固定1——2周(取出稍凉干,置于70——80℃烘箱至恒重(小动物24-36hr,大动物80-90hr)(取出称重
角与年龄关系:角鞘切片法切片:从中心纵切空心角鞘,切成2——3mm薄片;
浸泡:5%过氧化氢溶液中浸泡24hr,自来水淋洗2hr、10%NaoHag中泡半小时,磨光;
中和清洗:自来水冲洗后,放入5%Hcl中和,自来水冲洗24hr,干燥后可观察角生长层
第六章 动物行为学研究Method for Animal Behavior Research
第一节 行为学研究的准备工作
野外行为观察的必要条件
易发现动物,易长时间观察;
易使人接近;
对动物行为谱有一定的了解;
群居动物个体能识别。
动物行为谱的建立动物行为谱(Ethogram):描述动物不同的以种为特征的行为模式,包括动物基本行为的所有组成成分;
动物行为谱的建立:
初步观察,正式研究之前的初步定量行为观察;
行为描述:
行为的结构:行为的外形,表达的形式或时间分配的模式,用目标动物的姿势和运动;
行为的结果:动物对环境的反应,不涉及过程,只涉及结果;
选择分类目录:目录同源,相对独立,精确定义,详细目录行为定义:用正确语言概括特定的行为、定义标准统一行为测量:
A、潜伏期(Latency):从特定刺激开始到动物对刺激作出第一明显反应的时间长度,单位=>时间;
B、频率(Freguency):单位时间内某种行为出现的次数,单位=>时间倒数;
C、持续时间(Duration):单一行为持续的时间;
D、强度(Intensity),局部比例(local rate):动物进行某种行为时,组成该行为的某一动作在单位时间内的次数。
第二节动物行为的取样和记录方法Sampling and Recording Method
所有事件取样法(All occurrence recording)
定义
对某一行为的所有事件进行观察、记录;
要求
记录行为的发生频次,而且要记录每个行为的持续时间结果
可得到行为的发生频次和持续时间,记录到经常出现的行为和偶然行为;
对数残存分析技术
首先测量许多连续出现的行为之间的间隔长短,以时间间隔为横坐标,间隔出现的次数的对数为纵坐标,作图
扫描取样法(Scan Sampling)
定时把全群动物快速扫描一遍,看到动物的一瞬间,记录下动物的行为,通常用于记录动物的某几个行为,或某个特殊行为是否发生,以及动物是否在休息和睡眠。
时间:几秒钟,几分钟;
缺陷:有些行为不易看到而造成偏差。
目标取样法
Focal Animal Sampling
观察记录某个个体在某一特定时间内所发生的行为;
使用该方法时,需预先决定观察的次序;
适合研究一群个体。
随机取样法Ad Libitum Sampling
预先不确定观察时间和内容,
仅记录下认为是相关的行为。
行为观察的记录方法
连续记录法 Continuous Recording
完全记录法 All-Occurrence Recording
连续地记录某段时间动物的所有行为,包括行为开始和结束的时间以及持续的长度;
可获得一个正确的频次,潜伏期和持续时间;
优点:记录某种行为获得信息量大,可用于记录一些特殊和重要的行为模式;
缺陷:观察者要求高,动作易有遗漏。
时间取样法 Time Sampling
规定的时间点上,记录看到的动物行为。
瞬时取样法(Instantaneous Sampling):点取样,固定时间取样法。
把观察期分成很短的取样间隔,在每个取样点上,观察记录每种行为是否发生;
记录数据表达了一段时间内某种行为发生所占的时间比例;
取样间隔时间短好,行为模式的持续时间比取样间隔的时间越长越好;
适于记录短时间内就能明确区分存在还是不存在的行为。
0—1取样法(One—Zero Sampling)
把记录观察期分成很短的样本间隔,在取样点上记录在这个间隔期上是否发生某行为;
无论在间隔期中目标行为发生几次,无论行为是否持续到间隔期结束;
没有给出偏差的持续时间或频次的估计。
第三节野生动物行为研究的数据分析(Date Analysis)
时间分配(Time Budget)
利用表格分析动物活动的时间分配。
每天观测活动记录=>整理表格=>一个月中抽样的数据加合平均=>每月活动时间分配=>逐月可获:活动总时间,平均活动时间,活动的时间范围,不同季节的时间变化;
利用绘图法:反映季节变化和时间变化,
食性分析:
种类和频次,可分析食物的季节变化;
种类重量:逐月的食性重量程度,食性是否广泛,季节转换是否剧烈;
食物的多样性,
N
H=-∑pi log2(pi)
i=1
动物对食物的喜好程度:F=取食频次/(植物的密度X叶冠面积)。
动物活动范围的分析
动物活动的范围:
扫描取样法,在取样间隔期,将动物位置在地图上标出。
活动区网格计数统计法可得到:(1)一年内动物每天的平均的活动范围;(2)了解动物习性和栖息地情况;
活动范围的重叠程度:用来分析不同月份动物对生境的需求;
重叠程度高表示:动物留在同一地方活动,迁移少;
重叠率低:动物逐步移到新地方栖息。
活动范围多样性,
N
H=-∑pi log2(pi)
i=1
Pi:某样格的利用频次/样格的总利用频次;
多样性指数高:动物充分全面利用生境;H低:动物集中在某一地区活动;
动物群体的移动:扫描或目标取样法-----时间记录 在地图上每隔一定时间标出动物移动位置=>移动距离;
实际距离:根据图上每次移动的距离算出;
线形距离:动物群体每早到晚移动的直线距离,或每小时的直线距离。
社群行为分析社群等级序位:三种模式为,
一长式(Despotie):A=>B、C、D、E、F…
线形序列式(Linear):A=>B=>C=>D=>E…
三角式(Triadie),
A
C B
全部事件取样=>动物争斗=>按发起者、承受者记录=>攻击强度、胜负=>胜负频次排优序列;
优势指数=胜的次数/争斗的总次数X100%
Landauis线形指数(h),
12 n
H =————∑[Va-1/2(n-1)]2
nз-n n=1
式中:n=群内动物数;Va=个体A优势于其他个体的数目;
h=>[0、1],h=1:完全的线形等级序位;
h>0.9:很强的线形等级序位。
结合指数(Indivices of association),
A=Nab/(Na+Nb+Nab)
Nab:A、B在一起的次数;
Na:看到A、但无B;
Nb:有B、但A不在一起的次数;
A∈[0、1];
A=0:二者完全不结合;
A=1:二者完全结合;
A=0.5:个体在一起(不在一起)机率相等。
动物相邻近性的维持:
M=Va/(VA+VB)-Sa/(Sa+Sb)
M:A对维持相邻近性关系;
Vb:由B的运动造成它和A相邻的次数;
Sa:由A的运动造成它和个体B分散的次数
Sb:由B的运动造成和A分散的次数。
第七章野生动物的营养与食性Wildlife Nutrition and Food Habits
概述定义:
食性指动物的取食习性、行为、时间、食物组成及利用研究目的:
弄清食物的主要成分,不同季节、不同环境中的变动;
弄清动物的取食时间和方式;
根据动物食性特点,判断其与人类和其他动物的关系;
可研究动物在当地生态系统中的地位、作用,在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中的作用;
分析比较各种动物食性在进化中的意义;
为制订保护与管理措施提供必要依据。
食性的类型
根据食性的特化程度分:
(1)广食性(2)狭食性;
根据食物的性质不同:
(1)植食性(2)动食性(3)杂食性。
食性的变异季节性变化;
区域性变异。
相关概念食物选择性;
食物偏爱性;
食物适口性
食性分析的方法
食性分析的研究包括:
食性分布地状况,采食范围、采食时间、采食行为、食性组成及其利用、采食量、储食习性、整个食性的季节性变化和地理变化。
野外直接观察:适用白天采食的种类观察内容:
(1)采食种类(2)主、次要食物(3)采食时间(4)采食范围(5)月份变化;
观察步骤,
预察:了解采食地植物组成,植物的外观特征和远距离识别特点,动物取食时间,用彩色塑料带对取食场所进行网格式标记,5m*5m或10m*10m;
观察与记录:
扫描取样法:一群动物个体识别,编号=>以一定的时间长度(5、10min)作观察期逐个记录动物采食情况(时间、行为、名称、部位、地点)=>记录在表格中;
目标取样法:在取样时间内只记录一种动物的采食情况,可以取得动物的采食高峰,采食种类,采食频率,但不能反映动物采食每种食物需要多少时间;
数据的分析整理逐月食性记录:能够完整表达出动物的食性;
选择比率:正确反映动物对各种植物的喜爱程度;
某种植物的利用频度
选择比率 = ———————————————
某种植物的平均每株盖度X密度
食物多样性:反映营养水平,可用来评价栖息地质量,
H=-∑(pi)log2(pi) pi:各种食物所占频次比例;
H
平均性指数E = ——————
Hmax
H:实际的多样性指数;
Hmax:理论上的最大多样性指数;
Hmax=log2s S:食物组成中的种类数。
胃内容物分析法取样:
取样大小:广食性比狭食性动物样本多,小型兽比大型兽多;
最小样本:1)各种食物容积比是否趋于一致;2)新种类出现频率是否变小;3)各种食物出现的百分率是否趋于一致取样时间:一年四季,最好做两年。
用品和药品:
解剖用具:解剖刀、针、特大号镊子一把、眼科镊一把、解剖托盘;
测量用具:量筒、钢卷尺、天平、卡尺;
保存用具:塑料瓶、筛子、标签、滤纸、甲醛、酒精;
鉴定用具:解剖镜、放大镜;
记录用具:纸、笔、参考书。
标本采集与保存
捕捉=>处死=>解剖取胃=>食肉兽取胃、直肠;草食兽取瘤胃;冰冻保存。药品保存(5%、10%)福尔马林,干法保存。
分析样本的制备冰冻保存:解冻=>筛网上冲洗=>去除粘液、小颗粒、污染物;
药物保存:取出样本=>沥干=>浸入清洗液中3—5(3785ml水+NaHSO4252g+NaSO3168g)
干法保存:用镊子剥皮,食肉动物则用热水冲洗,去脂肪食物种类鉴别植物:根据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的碎片,从外形、特征、气味鉴定;
无脊椎动物:根据翅膀、附肢、口器、触角及体躯残块鉴定;
脊椎动物:羽毛、角、爪、喙、蹄、毛发、鳞、骨骼、牙齿、角蛋白(甲壳)。
粪便分析收集:
先观察外形、块数、新鲜度、周围足迹、判断种类 记录、编号;
分析:
浸水=>残剩的骨水、牙齿、毛发、羽毛、昆虫=>植物碎片镜下观察。
生物量法
通过饲喂实验和实验室分析,可把粪便内容转变为所吃猎物的重量或数量,即通过饲喂实验得出所饲喂动物的活体重量和粪便中所含猎物干重的一元线性回归方程,然后结合对野外采集粪便的分析,利用方程可计算出所消耗的猎物的鲜重,从而计算出该种猎物的相对生物量和相对数量。
第十章 鸟类野外研究技术Ornithological Field Studies Techniques
研究内容:
取食对象、种类、数量、食物大小、生物量;
食性:食物种类组成;
取食时间:每天开始时间、结束时间、成功率;
取食地点、息地特征基质;
取食策略:
竞争=>特化=>分化(行为等)=> 生态位分离=>减少竞争压力;
取食行为:
林中搜索觅食:雀形目;
地面取食:雉类;
水中取食:雁鸭、涉禽;
滩涂取食鸟类:扫描取样=>掌握鸟类的各种行为(取食、行走、站立、理羽等)所占比例;
目标取食:单位时间内的啄食次数,单位(连续)啄食,取食成功的次数,衔食时间,食物的大小(与喙长比较),单位时间内走动(跑动)步数及与其它个体关系;
食性研究的取食方法:
栖息地取样:适用于沙滩、河边、湖边、河岸、草地等开阔地取食鸟类。
预前工作:查资料,了解鸟类取食区域、地点、范围,取食行为,被食动物类型;
取样工具:筛子(1mm~5mm),水桶、取样器、铲子;
过程:泥样入桶---加水搅拌----筛子滤去泥沙----剩余有机物放入塑料带中----4%福尔马林保存----贴标签---记录样品号、取样时间、深度、地点等特征。
草地取食鸟类食性分析:烘烤法收集土壤动物
粪团、排泄物、吐出物的取样:
在鸟栖息场所收集:干粪团放在50%酒精保存;
结合鸟环志:捕获鸟关在笼中 隔天收集笼中粪便 70%酒精保存;
鹰、枭、苍鹰、伯劳:栖息处、巢附近收吃剩下的残块或羽毛。
消化道内容物取样剪开刚死的鸟体腔;
棉线扎紧食道、十二指肠;
扎口外端剪断,取嗉囊、胃;
剪刀剪断嗉囊、胃之间,用吸管将70%酒注入嗉囊、胃,扎紧剪开处;
嗉囊、胃分别浸在70%酒精中,做好标签;
记录性别。
雏鸟的索颈取样:地面营巢或低处营巢鸟类扎紧雏鸟颈部=>亲鸟喂食离去后,取出雏鸟口中食物称重=>收集巢周围食物=>70%酒精保存=>解开颈部,另喂食物.
结果:得到食物组成,♂♀亲鸟育雏行为,喂雏次数,喂食量,雏鸟生长率。
食物样本保存:
一样备4份,2份供鉴定,另2份供将来研究之用,保存在5%福二马林,为防酸化,加少些硼酸。
鸟类繁殖的野外研究---营巢地点营巢隐蔽鸟,通过求偶、拾柴、衔食、争斗来确定;
草原鸟,惊起亲鸟;
树洞营巢鸟,敲击树干,迫使亲鸟飞出。
巢址标记、鸟巢记录巢结构:
直接利用自然环境做巢,无巢材垫物;
略有加工形成的凹窗:内有少数垫物、巢材小树枝、干枯草(鸡形目);
由专门巢材构成:具巢底、巢壁低而松,中央有垫物(天鹅、鸭类、秧鸡、大山雀);
碗状巢:巢复杂,致密边缘(浅碗:鹊、斑鸠、雨燕;深碗:树莺、鸫类);
密封巢,具出口,结构复杂(鹪鹩、攀雀、文鸟、缝叶莺)
鸟巢的测量与记录:
外径、内径、巢高、巢深、形状、结构、巢材、支撑物等巢分布地点:
地面巢:鹀、雉(林中地面);百灵、云雀、鹑类、秧鸡、鸨(草地);
洞穴巢:佛法僧、沙燕、蜂鸟、翠鸟(断岸土洞);白腰雨燕、扁嘴海雀、黑叉尾燕(岩石洞中);啄木鸟、山雀、椋鸟、三宝鸟、枭类、犀鸟(树洞中);
建筑物上巢:家燕、金腰燕、麻雀、楼燕;
树枝或草茎上巢:鹰、鸠、松鸦、鸫、攀雀、苇莺;
水面巢:鸊鹈、骨顶鸡。
巢区的观察与测定鸟类对巢区的要求:
良好筑巢地;
食物丰富;
隐蔽条件好;
小气候条件适宜
巢区的测定:
繁殖期划方格(25m x 25m,50m x 50m,100m x 100m)---记录交点-----沿方格前进----识别不同鸟个体----记下停息位置-----连续5—10天观察;
透明纸放在地图上----标记鸟的位置-----多张透明纸上的位置点----活动区外缘相连-----巢区.
鸟类生殖过程观察配偶制度;
多配型;
单配型;
杂配型
观察过程:
观察♀♂鸟到达先后,相隔时间,占区时间,何时开始鸣唱;
求偶行为;
配偶制,交配方式和行为;
生殖过程中其它行为
筑巢,
开始、结束时间;
巢地特点;
♀♂鸟对筑巢的贡献;
天气对筑巢影响;
筑巢期两性行为;
巢形;
巢材;
营巢顺序;
假巢,再用巢
产卵及孵卵(laying and hatching)
产第一、最后卵的日期时间;
产卵阶段的交配行为,次数及每日活动;
何时孵鸟;
孵鸟的责任♀♂;
孵卵温度、离巢取卵温度、巢内相对湿度;
每日坐巢时间;
每窝卵数、卵大小、形状、重量、颜色、色斑;
孵卵期天气变化。
雏鸟生长阶段:出壳、育雏、雏鸟生长与离巢出壳:啄壳到破壳时间;白天、夜晚,出壳后行为;
亲鸟育雏:喂雏、清理鸟巢、调节雏鸟体温、保护幼雏免受伤害;
雏鸟生长发育:每日体重、体长、喙长、翅长、尾长、体温、身体各部羽毛长度、活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