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野生动物遥测技术
Radio Telemetry
特点
远距离研究动物,被研究动物不受干扰,获得信息反映动物本来面貌;
不受栖息地和气候条件限制,全天侯监测;
技术复杂,设备昂贵,需捕捉动物,费用大。
应用
陆生兽类活动规律、巢区、死亡率、和生理生态指标研究
用于鸟类活动研究;
水生动物活动的研究,活动规律的测定;
两栖、爬行类动物的个体识别和监控 。
数据类型,
动物的位置:不同时间定位 =>活动范围
判断动物的存活
运用动物敏感器来了解动物的活动状态
动物生理指标测定:体温变化、呼吸频率、
肠胃蠕动、颅内压、眼球运动等。
无电线发讯器 Transmitter
无线电遥测系统
发射系统:振荡晶体、发讯器天线、外部
(特殊)感受器、电源、封装介质附着部件;
天线系统
接收系统:接收器、电池组、数据记录处理器、耳机 。
振荡晶体,每间隔一定时间发出一个信号脉冲,一般脉冲宽度 15ms,间隔期 800ms。
发讯器天线,多用鞭状天线,牢固,能弯曲,防咬断。
外部感受器、特殊感受器,
运动感受器:传递动物活动模式,晃动开关 =水银滴 +接触开关
休眠、死亡感受器:( 1) 24天活动,发射信号改变。( 2)几天不活动,停止发射信号,活动后,信号恢复;
体温感受器:动物机体深部温度,埋入体内,用环状天线;
外部温度感受器;本体装入发讯器中,头部附贴于动物特定部位;
体内压力感受器:装入动物体内,但寿命较短。如颅内压力,肠内压感受器;
心率感受器:遥测动物心率,估计运动状态。
电源,
汞电池:适用于 4℃ — 35℃ ;
锂电池:耐低温,保持稳定;
碱电池,>-6℃,价低,目前常用;
可冲电电池 。
发射器的选择,,
动物的负载力;
根据时间要求,决定电池寿命;
动物活动范围,选择发射功率,一般重量不超过动物体重的 0.5— 2%。
封装介质及附着部件,
环氧树脂封装:防潮好,但易收缩牙质树脂封装:防潮好,可用至电池耗尽;
金属陶瓷封装:效果好,但自重大,不适和小型动物;
体内植入:胸腔、腹腔、肌肉中。
附着部件:根据动物体形设计;
大型哺乳动物:颈圈式发讯器,用皮带、尼龙、电缆线做成项圈;
小动物:要求附着带能随动物生长而伸展;
喜鹊、乌鸦等中型鸟类:发讯器安在尾羽上;
雀形目的小型鸟类:粘在背上;
大型涉禽;胫部;
雁形目:鼻孔上;
青蛙:环抱 。
无线电遥测的接收系统 ( Receiver)
接收器,
电池 /信号电流测定表;
频率选择;
信号放大,音量调节;
电池盒:接收器底部,内装 12节可充电电池,电压 18v;
连接电缆;
数据记录处理器;
耳机、扬声器。
无线电遥测的使用方法
设备校验发讯器:( 1)确定频率;( 2)测接收范围;
接收器:( 1)电池;( 2)天线状况;( 3)测定方位。
发讯器的安装捕捉 =>保定、麻醉 =>常规测量 =>安发射器 =>打开发讯器、接收器,确定收到清晰信号 =>理清现场 =>释放动物 =>跟踪信号。
遥测数据收集、处理
活动范围测定:
地图( 1,5000; 1,10000) ---在动物活动区内设二个测定点 -----二台接收机同时测定动物方位,标于图上 =>两条直线的交点即动处的位置。
每 10— 15min测一次,每月 5— 7天,一年数据可知动物的年活动范围。
动物活动模式的测定:
发讯器上有运动传感 ----10分钟测定,5分钟间隔 ----计算活动频次和各种活动的时间百分比 -----计算动物的活动时间和活动高峰。
动物的寻找:
确定信号方位,走一段距离 ----到第二点后再用天线确定信号方位 ----强,近。
遥测数据收集、处理
遥测数据的误差
短,误差测定误差:动物处于两个测定点中间时误差较小;
地形影响:天线与地面保持平行可获最大强度的信号;
位置影响:
减少误差的方法:
a、测定点在动物位置的两端; b、测试之前,精确定位测定点; c、动物离测点近,误差越小; d、动物移动时间小。
遥测数据的处理,动物位置的确定。
研究区地形和植被制成 1,5000或 1,10000比例尺的地图;
地图四边精确地标上方位;
测定点的位置在地图上精确地标出;
在每个测定点上,用图钉把线的一端固定住;
根据测到的方位数据,把两根线按地图四边标出方位拉直,交点即动物的位置;
每天的数据集中在一张地图上,可对动物的活动范围、活动规律等资料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