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鸟类野外研究技术
Ornithological Field Studies
Techniques
鸟类食性和取食行为研究
研究内容,
取食对象、种类、数量、食物大小、生物量;
食性:食物种类组成;
取食时间:每天开始时间、结束时间、成功率;
取食地点、息地特征基质 ;
取食策略,
竞争 =>特化 =>分化(行为等) => 生态位分离 =>减少竞争压力 ;
取食行为,
林中搜索觅食:雀形目;
地面取食:雉类;
水中取食:雁鸭、涉禽;
滩涂取食鸟类:扫描取样 =>掌握鸟类的各种行为 ( 取食,
行走,站立,理羽等 ) 所占比例;
目标取食:单位时间内的啄食次数,单位 ( 连续 ) 啄食,
取食成功的次数,衔食时间,食物的大小 ( 与喙长比较 ),单位时间内走动 ( 跑动 ) 步数及与其它个体关系 ;
食性研究的取食方法:
栖息地取样,适用于沙滩、河边、湖边、河岸、草地等开阔地取食鸟类。
预前工作:查资料,了解鸟类取食区域、地点、范围,取食行为,被食动物类型;
取样工具:筛子( 1mm~5mm),水桶、取样器、铲子;
过程:泥样入桶 ---加水搅拌 ----筛子滤去泥沙 ----剩余有机物放入塑料带中 ----4%福尔马林保存 ----贴标签 ---记录样品号、取样时间、深度、
地点等特征。
草地取食鸟类食性分析:烘烤法收集土壤动物
粪团,排泄物,吐出物的取样,
在鸟栖息场所收集:干粪团放在 50%酒精保存;
结合鸟环志:捕获鸟关在笼中 隔天收集笼中粪便 70%酒精保存;
鹰,枭,苍鹰,伯劳:栖息处,巢附近收吃剩下的残块或羽毛 。
消化道内容物取样
剪开刚死的鸟体腔;
棉线扎紧食道,十二指肠;
扎口外端剪断,取嗉囊,胃;
剪刀剪断嗉囊,胃之间,用吸管将 70%酒注入嗉囊,胃,扎紧剪开处;
嗉囊,胃分别浸在 70%酒精中,做好标签;
记录性别 。
雏鸟的索颈取样,地面营巢或低处营巢鸟类
扎紧雏鸟颈部 =>亲鸟喂食离去后,取出雏鸟口中食物称重 =>收集巢周围食物 =>70%酒精保存 =>解开颈部,另喂食物,
结果:得到食物组成,♂♀ 亲鸟育雏行为,喂雏次数,喂食量,雏鸟生长率 。
食物样本保存,
一样备 4份,2份供鉴定,另 2份供将来研究之用,保存在 5%福二马林,
为防酸化,加少些硼酸 。
鸟类繁殖的野外研究 ---营巢地点
营巢隐蔽鸟:
通过求偶、拾柴、衔食、争斗来确定;
草原鸟:
惊起亲鸟;
树洞营巢鸟:
敲击树干,迫使亲鸟飞出。
巢址标记、鸟巢记录
巢结构,
直接利用自然环境做巢,无巢材垫物;
略有加工形成的凹窗:内有少数垫物、巢材小树枝、干枯草(鸡形目);
由专门巢材构成:具巢底、巢壁低而松,中央有垫物(天鹅、鸭类、
秧鸡、大山雀);
碗状巢:巢复杂,致密边缘(浅碗:鹊、斑鸠、雨燕;深碗:树莺、
鸫类);
密封巢,具出口,结构复杂(鹪鹩、攀雀、文鸟、缝叶莺)
鸟巢的测量与记录,
外径、内径、巢高、巢深、形状、结构、巢材、支撑物等巢址标记、鸟巢记录
巢分布地点,
地面巢:鹀、雉(林中地面);百灵、云雀、鹑类、
秧鸡、鸨(草地);
洞穴巢:佛法僧、沙燕、蜂鸟、翠鸟(断岸土洞);
白腰雨燕、扁嘴海雀、黑叉尾燕(岩石洞中);啄木鸟、山雀、椋鸟、三宝鸟、枭类、犀鸟(树洞中);
建筑物上巢:家燕、金腰燕、麻雀、楼燕;
树枝或草茎上巢:鹰、鸠、松鸦、鸫、攀雀、苇莺;
水面巢:鸊鹈、骨顶鸡。
巢区的观察与测定
鸟类对巢区的要求,
良好筑巢地;
食物丰富;
隐蔽条件好;
小气候条件适宜
巢区的测定,
繁殖期划方格 ( 25m x 25m,50m x 50m,100m x 100m) --
-记录交点 -----沿方格前进 ----识别不同鸟个体 ----记下停息位置 -----连续 5— 10天观察;
透明纸放在地图上 ----标记鸟的位置 -----多张透明纸上的位置点 ----活动区外缘相连 -----巢区,
鸟类生殖过程观察
配偶制度 ;
多配型;
单配型;
杂配型
观察过程,
观察 ♀♂鸟到达先后,相隔时间,占区时间,何时开始鸣唱;
求偶行为;
配偶制,交配方式和行为;
生殖过程中其它行为
筑巢,
开始、结束时间;
巢地特点;
♀♂鸟对筑巢的贡献;
天气对筑巢影响;
筑巢期两性行为;
巢形;
巢材;
营巢顺序;
假巢,再用巢
产卵及孵卵( laying and hatching)
产第一、最后卵的日期时间;
产卵阶段的交配行为,次数及每日活动;
何时孵鸟;
孵鸟的责任 ♀♂;
孵卵温度、离巢取卵温度、巢内相对湿度;
每日坐巢时间;
每窝卵数、卵大小、形状、重量、颜色、色斑;
孵卵期天气变化。
雏鸟生长阶段:出壳、育雏、雏鸟生长与离巢
出壳:啄壳到破壳时间;白天、夜晚,出壳后行为;
亲鸟育雏:喂雏、清理鸟巢、调节雏鸟体温、保护幼雏免受伤害;
雏鸟生长发育:每日体重、体长、喙长、翅长、尾长、
体温、身体各部羽毛长度、活动情况。
Ornithological Field Studies
Techniques
鸟类食性和取食行为研究
研究内容,
取食对象、种类、数量、食物大小、生物量;
食性:食物种类组成;
取食时间:每天开始时间、结束时间、成功率;
取食地点、息地特征基质 ;
取食策略,
竞争 =>特化 =>分化(行为等) => 生态位分离 =>减少竞争压力 ;
取食行为,
林中搜索觅食:雀形目;
地面取食:雉类;
水中取食:雁鸭、涉禽;
滩涂取食鸟类:扫描取样 =>掌握鸟类的各种行为 ( 取食,
行走,站立,理羽等 ) 所占比例;
目标取食:单位时间内的啄食次数,单位 ( 连续 ) 啄食,
取食成功的次数,衔食时间,食物的大小 ( 与喙长比较 ),单位时间内走动 ( 跑动 ) 步数及与其它个体关系 ;
食性研究的取食方法:
栖息地取样,适用于沙滩、河边、湖边、河岸、草地等开阔地取食鸟类。
预前工作:查资料,了解鸟类取食区域、地点、范围,取食行为,被食动物类型;
取样工具:筛子( 1mm~5mm),水桶、取样器、铲子;
过程:泥样入桶 ---加水搅拌 ----筛子滤去泥沙 ----剩余有机物放入塑料带中 ----4%福尔马林保存 ----贴标签 ---记录样品号、取样时间、深度、
地点等特征。
草地取食鸟类食性分析:烘烤法收集土壤动物
粪团,排泄物,吐出物的取样,
在鸟栖息场所收集:干粪团放在 50%酒精保存;
结合鸟环志:捕获鸟关在笼中 隔天收集笼中粪便 70%酒精保存;
鹰,枭,苍鹰,伯劳:栖息处,巢附近收吃剩下的残块或羽毛 。
消化道内容物取样
剪开刚死的鸟体腔;
棉线扎紧食道,十二指肠;
扎口外端剪断,取嗉囊,胃;
剪刀剪断嗉囊,胃之间,用吸管将 70%酒注入嗉囊,胃,扎紧剪开处;
嗉囊,胃分别浸在 70%酒精中,做好标签;
记录性别 。
雏鸟的索颈取样,地面营巢或低处营巢鸟类
扎紧雏鸟颈部 =>亲鸟喂食离去后,取出雏鸟口中食物称重 =>收集巢周围食物 =>70%酒精保存 =>解开颈部,另喂食物,
结果:得到食物组成,♂♀ 亲鸟育雏行为,喂雏次数,喂食量,雏鸟生长率 。
食物样本保存,
一样备 4份,2份供鉴定,另 2份供将来研究之用,保存在 5%福二马林,
为防酸化,加少些硼酸 。
鸟类繁殖的野外研究 ---营巢地点
营巢隐蔽鸟:
通过求偶、拾柴、衔食、争斗来确定;
草原鸟:
惊起亲鸟;
树洞营巢鸟:
敲击树干,迫使亲鸟飞出。
巢址标记、鸟巢记录
巢结构,
直接利用自然环境做巢,无巢材垫物;
略有加工形成的凹窗:内有少数垫物、巢材小树枝、干枯草(鸡形目);
由专门巢材构成:具巢底、巢壁低而松,中央有垫物(天鹅、鸭类、
秧鸡、大山雀);
碗状巢:巢复杂,致密边缘(浅碗:鹊、斑鸠、雨燕;深碗:树莺、
鸫类);
密封巢,具出口,结构复杂(鹪鹩、攀雀、文鸟、缝叶莺)
鸟巢的测量与记录,
外径、内径、巢高、巢深、形状、结构、巢材、支撑物等巢址标记、鸟巢记录
巢分布地点,
地面巢:鹀、雉(林中地面);百灵、云雀、鹑类、
秧鸡、鸨(草地);
洞穴巢:佛法僧、沙燕、蜂鸟、翠鸟(断岸土洞);
白腰雨燕、扁嘴海雀、黑叉尾燕(岩石洞中);啄木鸟、山雀、椋鸟、三宝鸟、枭类、犀鸟(树洞中);
建筑物上巢:家燕、金腰燕、麻雀、楼燕;
树枝或草茎上巢:鹰、鸠、松鸦、鸫、攀雀、苇莺;
水面巢:鸊鹈、骨顶鸡。
巢区的观察与测定
鸟类对巢区的要求,
良好筑巢地;
食物丰富;
隐蔽条件好;
小气候条件适宜
巢区的测定,
繁殖期划方格 ( 25m x 25m,50m x 50m,100m x 100m) --
-记录交点 -----沿方格前进 ----识别不同鸟个体 ----记下停息位置 -----连续 5— 10天观察;
透明纸放在地图上 ----标记鸟的位置 -----多张透明纸上的位置点 ----活动区外缘相连 -----巢区,
鸟类生殖过程观察
配偶制度 ;
多配型;
单配型;
杂配型
观察过程,
观察 ♀♂鸟到达先后,相隔时间,占区时间,何时开始鸣唱;
求偶行为;
配偶制,交配方式和行为;
生殖过程中其它行为
筑巢,
开始、结束时间;
巢地特点;
♀♂鸟对筑巢的贡献;
天气对筑巢影响;
筑巢期两性行为;
巢形;
巢材;
营巢顺序;
假巢,再用巢
产卵及孵卵( laying and hatching)
产第一、最后卵的日期时间;
产卵阶段的交配行为,次数及每日活动;
何时孵鸟;
孵鸟的责任 ♀♂;
孵卵温度、离巢取卵温度、巢内相对湿度;
每日坐巢时间;
每窝卵数、卵大小、形状、重量、颜色、色斑;
孵卵期天气变化。
雏鸟生长阶段:出壳、育雏、雏鸟生长与离巢
出壳:啄壳到破壳时间;白天、夜晚,出壳后行为;
亲鸟育雏:喂雏、清理鸟巢、调节雏鸟体温、保护幼雏免受伤害;
雏鸟生长发育:每日体重、体长、喙长、翅长、尾长、
体温、身体各部羽毛长度、活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