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概论》试卷(二)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
经济全球化 国际分工 技术革命,罗马条约” 欧洲货币体系,滞胀”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简述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含义及集团的类型。
2、简述资本主义中间性危机与周期性经济危机的异同点。
3、试述战后科技革命的主要内容、特点及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三、问答题:(每题20分,共40分)
1、试述战后发达国家政府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手段与效果。
2、试述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全球性问题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世界经济概论》试卷(二)标答及评分标准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
1、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国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人员交往等活动(3分),使得各国和地区之间的经济相互开放、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行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的过程(2分)。
2、国际分工:是指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2分)。它是社会分工的高级形式,是社会分工超出国家界限而行成的国与国之间的分工(3分)。
3,技术革命,是指人类改造客观世界手段和方法上的飞跃(2分),也就是由于重大技术突破所引起的在技术发展中的飞跃性变革(3分)
4,“罗马条约”:是指1957年3月法、德、意、荷、比、卢六国首脑荷外长在意大利首都罗马签署了“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2分)、“建立 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2分)。两个条约统称为“罗马条约”,并于1958 年1月1日生效(1分)。
5,欧洲货币体系,是指欧共体以欧洲货币单位为核心(2分),以欧洲货币基金为基础,拥有双重汇率干预机制的货币体系(3分)。
6,“滞胀”:是指20世纪70年代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的经济停滞(2分)伴随高通货膨胀率以及存在大量失业的一种社会现象。(2分)。它的出现使风靡资本主义达40年之久的凯恩斯理论陷入困境(1分)。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简述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含义及集团的类型。
答:国际经济一体化是指将两个或两个以上分立的国民经济结合在一个更大的集团当中的状态和过程(4分)。按一体化的紧密程度,其集团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1、特惠关税区:成员国相互降低来自对方的进口商品的关税税率,但各自维持原有的对非成员国商品进口的税率(1分)。2、自由贸易区:成员国消除相互之间的所有贸易的关税及其它贸易壁垒,但维持各自对非成员国的关税及其它贸易政策(1分)。3、关税同盟:成员国消除相互之间的所有贸易的关税及其它贸易壁垒,并对来自非成员国的进口商品采用共同对外税率(1分)。4、共同市场:不但包含关税同盟的内容,而且允许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在成员国之间自由流动(1分)。5、经济同盟:除包含共同市场的各项内容之外,还要求成员国之间在财政、货币及其它经济政策的协调一致(1分)。6、完全经济一体化:要求成员国在各项经济政策上高度一致,并设立强有力的超国家的权利机构(1分)。
2、简述资本主义中间性危机与周期性经济危机的异同点。
答:资本主义中间性危机通常是指由于某种原因引起个别生产部门发生危机,在这期间由于整个再生产过程的矛盾尚未成熟到足以引起大爆发,危机没有波及到整个社会,只是上升过程暂时中断,在它之后上升阶段重又出现。所以也称为“局部危机”(2分)。资本主义周期性危机是指一个循环周期中所积累的矛盾爆发出来,通过对过剩商品和过剩资本的破坏来结束一个循环,而成为新的第二个循环的起点的危机(2分)。
相同点:周期性危机和中间性危机没有质的不同,两者都是生产过剩危机,都是由于资本主义矛盾的激化所引起的(2分)。
不同点:(1)周期性危机是资本主义一切矛盾的总爆发,它的影响几乎遍及全国和国民经济各部门;中间性危机则是局限于某一个或几个部门和某些地区的局部危机。它往往还带有特殊性,如:天灾、战争、某种重大政治事件所触发或引起的危机(1分)。(2)每次周期性危机都经历危机、萧条、复苏、高涨的完整周期,一个经济周期的结束是下一个经济周期的开始;中间性危机则发生在周期的萧条、复苏或高涨阶段,往往是周期的“中间环节”(1分)。(3)固定资本的更新和扩大是危机周期性的物质基础,因而,在周期性危机之前,必有固定资产投资的大幅度增长,在周期性危机期间,必有固定资产投资的大幅度下降。中间性危机不是周期的起点或结束,它的发生一般不与固定资产投资的大量增减相联系(1分)。(4)由于以上的不同,周期性危机与中间性危机最终表现为量的差别:发生周期性危机时,各主要经济指标一般下降幅度较大,危机持续的时间较长;发生中间性危机时,各主要经济指标一般下降幅度较小,危机持续的时间较短(1分)。
3、试述战后科技革命的主要内容、特点及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答:20世纪40年代中期开始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规模最大、范围最广、影响最深的一次科技革命。这次科技革命的主要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空间技术、生物技术、海洋技术等(3分)。
战后科技革命的特点包括:(1)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紧密结合、相互促进。(2)科学转变为技术,技术转变为生产的过程大为缩短。(3)多学科、多领域、多部门的科技革命是互相联系,互相促进的。(4)传统工业的技术改造和新兴工业的发展相互结合,相互促进(5)科学技术在经济增长总的作用日益突出(3分)。
战后科技革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战后科技革命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强大生产力,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引起了国民经济结构的重大变化;科技革命推动了经济国际化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贸易结构和贸易方向的变化;加剧了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4分)。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
1、试述战后发达国家政府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手段与效果。
答:财政是国家对国民收入进行分配和在分配的工具,也是国家调节国民经济的一种重要手段。发达国家在利用财政手段对国民经济施加影响时,常常运用的政策工具包括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两方面(2分)。财政收入政策包括财政补贴、税收政策等,其中税收和公债已成为调控经济的最有力工具。运用税收政策调节经济最常用的方法是:税率、征税的起点、税收优惠等(2分)。财政支出政策包括:政府采购支出、社会福利支出。此外,公债的发行和回收都会对经济产生重大影响(2分)。
运用财政政策对经济进行调控的效果表现在:发达国家可以通过宽松或紧缩的财政政策来对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进行鼓励或抑制。同时,政府也可以有意识地通过税收政策来调整各方面的收入和把资金投向需要支持和扶植的领域,以促进经济更快地发展。具体分析:在经济萧条时期,政府通常采取扩大政府开支,降低税率以扩大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在经济高涨时期,政府通常采取减少政府支出或增加税收的方法来缩减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从而达到经济协调发展(2分)。
财政政策的局限性:(1)减税或增税的幅度都会受到制约;(2)财政总支出的扩大是有限度的;(3)财政政策的制定到实施存在“时滞”问题(2分)。
货币政策是指通过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应量以影响利率,进而影响投资规模和总需求变动,以达到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平衡(2分)。发达国家运用货币政策调节经济的主要工具包括:调整中央银行的再贴现率、调整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比率、公开市场业务以及信贷业务等(4分)。
运用货币政策对经济进行调控的效果表现在:在经济繁荣时期,中央银行提高再贴现率和法定存款准备率、卖出债券等以减少市场货币流通量,导致利率上升,达到抑制企业投资和私人消费需求,以阻止经济过热。在经济萧条时期,中央银行降低再贴现率和法定存款准备率、买进债券等以增加市场货币流通量,导致利率下降,达到刺激企业投资和私人消费需求,促使经济发展(2分)。
货币政策的局限性:(1)在萧条时期,商业银行认为放款的风险较大,尽管政府采取措施来促使商业银行放款,银行也要考虑放款的风险。(2)在萧条时期,企业的预期利润率较低,通常不愿多向银行借款,尽管政府采取措施来降低利息率,但企业也要考虑借款的风险。(3)在经济繁荣时期,尽管政府采取措施来提高利息率,但企业仍愿意增加借款,而置较高的利息率于不顾(2分)。
2、试述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全球性问题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答: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强,各国经济的联系越来越紧密,由此经济发展中出现的环境破坏、人口剧增、生态失衡、能源短缺等问题也日益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成为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全球性和急待解决的迫切问题(3分)。
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全球性问题主要包括:人口问题、环境问题、资源问题(1分)。人口问题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人口增长过快,由此带来一系列严重问题:失业严重、影响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资源占有量减少、对公共事业和基础设施造成巨大压力、对社会秩序和治安造成不稳定的影响等(2分);环境问题是指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恶化,但这里所说的主要是自然环境恶化。如:水污染、森林面积不断缩小、生态破坏严重等等,它直接危害人民身体健康,造成社会和政治、经济生活的混乱(2分);资源问题主要是指人类在发展生产中,特别是近几十年加速工业生产增长过程中,忽视了对自然资源(不可再生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以致到现在,世界资源已经告急。如:缺水和水资源污染、耕地减少和土地沙化、能源危机等等(2分)。
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全球性问题即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联合国和各国政府的行动目标之一,各国已经或正在制定行动议程以及与此配套的措施来逐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3分)。这将对世界经济的发展产生多方面的影响,主要包括:对国际贸易的影响(1分),对国际金融和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1分),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1分),对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影响(1分),对南北关系的影响(1分),对国际经济合作的影响(1分)以及对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影响等(1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
经济全球化 国际分工 技术革命,罗马条约” 欧洲货币体系,滞胀”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简述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含义及集团的类型。
2、简述资本主义中间性危机与周期性经济危机的异同点。
3、试述战后科技革命的主要内容、特点及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三、问答题:(每题20分,共40分)
1、试述战后发达国家政府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手段与效果。
2、试述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全球性问题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世界经济概论》试卷(二)标答及评分标准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
1、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国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人员交往等活动(3分),使得各国和地区之间的经济相互开放、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行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的过程(2分)。
2、国际分工:是指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2分)。它是社会分工的高级形式,是社会分工超出国家界限而行成的国与国之间的分工(3分)。
3,技术革命,是指人类改造客观世界手段和方法上的飞跃(2分),也就是由于重大技术突破所引起的在技术发展中的飞跃性变革(3分)
4,“罗马条约”:是指1957年3月法、德、意、荷、比、卢六国首脑荷外长在意大利首都罗马签署了“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2分)、“建立 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2分)。两个条约统称为“罗马条约”,并于1958 年1月1日生效(1分)。
5,欧洲货币体系,是指欧共体以欧洲货币单位为核心(2分),以欧洲货币基金为基础,拥有双重汇率干预机制的货币体系(3分)。
6,“滞胀”:是指20世纪70年代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的经济停滞(2分)伴随高通货膨胀率以及存在大量失业的一种社会现象。(2分)。它的出现使风靡资本主义达40年之久的凯恩斯理论陷入困境(1分)。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简述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含义及集团的类型。
答:国际经济一体化是指将两个或两个以上分立的国民经济结合在一个更大的集团当中的状态和过程(4分)。按一体化的紧密程度,其集团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1、特惠关税区:成员国相互降低来自对方的进口商品的关税税率,但各自维持原有的对非成员国商品进口的税率(1分)。2、自由贸易区:成员国消除相互之间的所有贸易的关税及其它贸易壁垒,但维持各自对非成员国的关税及其它贸易政策(1分)。3、关税同盟:成员国消除相互之间的所有贸易的关税及其它贸易壁垒,并对来自非成员国的进口商品采用共同对外税率(1分)。4、共同市场:不但包含关税同盟的内容,而且允许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在成员国之间自由流动(1分)。5、经济同盟:除包含共同市场的各项内容之外,还要求成员国之间在财政、货币及其它经济政策的协调一致(1分)。6、完全经济一体化:要求成员国在各项经济政策上高度一致,并设立强有力的超国家的权利机构(1分)。
2、简述资本主义中间性危机与周期性经济危机的异同点。
答:资本主义中间性危机通常是指由于某种原因引起个别生产部门发生危机,在这期间由于整个再生产过程的矛盾尚未成熟到足以引起大爆发,危机没有波及到整个社会,只是上升过程暂时中断,在它之后上升阶段重又出现。所以也称为“局部危机”(2分)。资本主义周期性危机是指一个循环周期中所积累的矛盾爆发出来,通过对过剩商品和过剩资本的破坏来结束一个循环,而成为新的第二个循环的起点的危机(2分)。
相同点:周期性危机和中间性危机没有质的不同,两者都是生产过剩危机,都是由于资本主义矛盾的激化所引起的(2分)。
不同点:(1)周期性危机是资本主义一切矛盾的总爆发,它的影响几乎遍及全国和国民经济各部门;中间性危机则是局限于某一个或几个部门和某些地区的局部危机。它往往还带有特殊性,如:天灾、战争、某种重大政治事件所触发或引起的危机(1分)。(2)每次周期性危机都经历危机、萧条、复苏、高涨的完整周期,一个经济周期的结束是下一个经济周期的开始;中间性危机则发生在周期的萧条、复苏或高涨阶段,往往是周期的“中间环节”(1分)。(3)固定资本的更新和扩大是危机周期性的物质基础,因而,在周期性危机之前,必有固定资产投资的大幅度增长,在周期性危机期间,必有固定资产投资的大幅度下降。中间性危机不是周期的起点或结束,它的发生一般不与固定资产投资的大量增减相联系(1分)。(4)由于以上的不同,周期性危机与中间性危机最终表现为量的差别:发生周期性危机时,各主要经济指标一般下降幅度较大,危机持续的时间较长;发生中间性危机时,各主要经济指标一般下降幅度较小,危机持续的时间较短(1分)。
3、试述战后科技革命的主要内容、特点及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答:20世纪40年代中期开始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规模最大、范围最广、影响最深的一次科技革命。这次科技革命的主要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空间技术、生物技术、海洋技术等(3分)。
战后科技革命的特点包括:(1)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紧密结合、相互促进。(2)科学转变为技术,技术转变为生产的过程大为缩短。(3)多学科、多领域、多部门的科技革命是互相联系,互相促进的。(4)传统工业的技术改造和新兴工业的发展相互结合,相互促进(5)科学技术在经济增长总的作用日益突出(3分)。
战后科技革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战后科技革命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强大生产力,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引起了国民经济结构的重大变化;科技革命推动了经济国际化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贸易结构和贸易方向的变化;加剧了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4分)。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
1、试述战后发达国家政府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手段与效果。
答:财政是国家对国民收入进行分配和在分配的工具,也是国家调节国民经济的一种重要手段。发达国家在利用财政手段对国民经济施加影响时,常常运用的政策工具包括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两方面(2分)。财政收入政策包括财政补贴、税收政策等,其中税收和公债已成为调控经济的最有力工具。运用税收政策调节经济最常用的方法是:税率、征税的起点、税收优惠等(2分)。财政支出政策包括:政府采购支出、社会福利支出。此外,公债的发行和回收都会对经济产生重大影响(2分)。
运用财政政策对经济进行调控的效果表现在:发达国家可以通过宽松或紧缩的财政政策来对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进行鼓励或抑制。同时,政府也可以有意识地通过税收政策来调整各方面的收入和把资金投向需要支持和扶植的领域,以促进经济更快地发展。具体分析:在经济萧条时期,政府通常采取扩大政府开支,降低税率以扩大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在经济高涨时期,政府通常采取减少政府支出或增加税收的方法来缩减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从而达到经济协调发展(2分)。
财政政策的局限性:(1)减税或增税的幅度都会受到制约;(2)财政总支出的扩大是有限度的;(3)财政政策的制定到实施存在“时滞”问题(2分)。
货币政策是指通过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应量以影响利率,进而影响投资规模和总需求变动,以达到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平衡(2分)。发达国家运用货币政策调节经济的主要工具包括:调整中央银行的再贴现率、调整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比率、公开市场业务以及信贷业务等(4分)。
运用货币政策对经济进行调控的效果表现在:在经济繁荣时期,中央银行提高再贴现率和法定存款准备率、卖出债券等以减少市场货币流通量,导致利率上升,达到抑制企业投资和私人消费需求,以阻止经济过热。在经济萧条时期,中央银行降低再贴现率和法定存款准备率、买进债券等以增加市场货币流通量,导致利率下降,达到刺激企业投资和私人消费需求,促使经济发展(2分)。
货币政策的局限性:(1)在萧条时期,商业银行认为放款的风险较大,尽管政府采取措施来促使商业银行放款,银行也要考虑放款的风险。(2)在萧条时期,企业的预期利润率较低,通常不愿多向银行借款,尽管政府采取措施来降低利息率,但企业也要考虑借款的风险。(3)在经济繁荣时期,尽管政府采取措施来提高利息率,但企业仍愿意增加借款,而置较高的利息率于不顾(2分)。
2、试述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全球性问题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答: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强,各国经济的联系越来越紧密,由此经济发展中出现的环境破坏、人口剧增、生态失衡、能源短缺等问题也日益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成为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全球性和急待解决的迫切问题(3分)。
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全球性问题主要包括:人口问题、环境问题、资源问题(1分)。人口问题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人口增长过快,由此带来一系列严重问题:失业严重、影响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资源占有量减少、对公共事业和基础设施造成巨大压力、对社会秩序和治安造成不稳定的影响等(2分);环境问题是指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恶化,但这里所说的主要是自然环境恶化。如:水污染、森林面积不断缩小、生态破坏严重等等,它直接危害人民身体健康,造成社会和政治、经济生活的混乱(2分);资源问题主要是指人类在发展生产中,特别是近几十年加速工业生产增长过程中,忽视了对自然资源(不可再生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以致到现在,世界资源已经告急。如:缺水和水资源污染、耕地减少和土地沙化、能源危机等等(2分)。
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全球性问题即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联合国和各国政府的行动目标之一,各国已经或正在制定行动议程以及与此配套的措施来逐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3分)。这将对世界经济的发展产生多方面的影响,主要包括:对国际贸易的影响(1分),对国际金融和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1分),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1分),对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影响(1分),对南北关系的影响(1分),对国际经济合作的影响(1分)以及对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影响等(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