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会计信息系统第一节计算机会计概述从会计电算化 — 计算机会计 —
企业管理信息化的演进之路会计电算化会计电算化这一专有名词通常被用来作为,使用电子计算机代替人工记账、算账、报账,以及部分替代人脑完成对会计信息的分析,这一工作的代名词。
— 以解决核算问题为主计算机会计计算机会计是以电子计算机为基本处理工具,将现代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应用到会计工作中,以研究和解决现代企业所面临的财务会计工作的理论和实务问题。
— 以核算为基础解决财务管理问题企业管理信息化所谓企业管理信息化,通常是指将企业的生产过程、物料流动、事务处理、
现金流动、客户交互等业务过程数字化,
通过各种信息系统网络加工生成新的信息资源,提供给各层次的人们观察、了解各类动态业务中的一切信息,以做出有利于生产要素组合优化的决策,使企业资源合理配置,以使企业能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竞争环境,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以数据的信息化实现精确管理。
以流程的信息化实现规范业务处理。
以决策的信息化改善企业经营。
企业管理的信息化可以分为三个层面,
整合企业的全部资源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 解决决策问题是核心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必要性
从区域竞争到全球化竞争。
从单个企业竞争到供应链竞争。
从大规模生产到个性化生产。
从规模取胜到速度取胜。
从以产品为中心到以客户为中心。
从人财物竞争到信息竞争。
管理信息化是企业经营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信息化是企业应对经济全球化从事国际商务活动的通行证。
企业管理信息化有助于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
抵御竞争风险、提高企业市场竞争能力。
扩大企业市场占有率。
推动服务创新、提高客户满意度。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企业管理信息化是解决企业管理问题的有效措施。
企业管理信息化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
企业管理信息化是企业管理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近十几年来,世界各国的企业界都在致力于企业的信息化,探索从工业经济向信息经济过渡时期的企业信息化途径。中国企业的信息化已开始起步并逐渐走向成熟,企业管理信息化是其中的关键。
会计信息化是企业管理信息化的极其重要方面会计信息系统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核心子系统第二节会计信息系统以现代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基础和基本工具的会计系统称为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
一些基本概念一、数据与信息
㈠ 数据和信息的概念数据 — 是对客观实体的属性进行描述时,采用适当的方式记录下来的,可资鉴别的符号 。 它既包括数量形式表达的定量属性值,也包括以文字形式表达的定性属性值 。
信息 — 这个概念一般被定义为:数据加工后得到的结果,这一结果对人们的决策行为产生影响 。
会计数据是指从不同来源,渠道获得的,记录在,单,证,账,表,上的各种原始会计资料 。
会计信息是指按会计特有的处理方法对数据经过处理后产生的,为会计管理及经济管理所需要的一部分经济信息 。
㈡ 会计数据和会计信息数据处理是指为了一定的目的,
按照一定的规则和方法对数据进行收集并加工成有用信息的过程 。
㈢ 数据处理数据处理常用的方法有:手工,机械和电子处理三种不同的方式 。
不同的数据处理方式在规模,效率,质量等方面是不同的,但其基本的工作环节大体相同,可分为:数据的收集和输入,数据的存储,数据的加工,
及数据的传送和输出 。
1.数据的收集和输入:主要包括数据的收集、记录和检验。
2.数据的存储:包括对原始数据、中间处理结果和最终理结果的存储。
3,数据的加工:包括对数据的分类、汇总、排序、检索,计算、更新等处理过程。
4,数据的传送和输出:包括将数据从一个系统 ( 部门,
地区 ) 传送到另一个系统 ( 部门,地区 ),也包括系统内各子系统间数据的互相传送,或把最终结果移交给用户 。
二、系统和系统的基本构成系统是指由一系列彼此相关的,相互联系的若干部分为实现特定的目的而建立起来的一个有机整体 。
㈠ 系统及其特点
1,独立性:每个系统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部分 。 它与周围环境具有明确的界限 。 但又受到周围环境的制约和影响 。
2,整体性:系统各部分之间存在相互依存关系,既相对独立又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
3,目标性:系统的全部活动都是为了达到特定的目标 。
系统中各组成部分分工不同,活动目标却是共同的 。
4.层次性:一个系统由若干部分组成,称为子系统 。
每个子系统又可分成更小的子系统,因此系统是可分的,
相互之间有机结合具有结构上的层次性 。
系统的基本构成大致可以分成三部分,它们分别为:系统,系统内部的各个子系统,系统的周围环境 。 这是研究系统的三个基本要素 。
㈡ 系统基本构成及相互关系的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每个系统有它的特定目标和功能,
这是区别各个系统的主要标志 。 为了完成系统的特定目标,
每个系统有它确定的功能结构,这些功能结构各自完成系统的一部分工作 。 各功能结构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相互联系,协同工作以实现系统的整体目标 。 任何系统都处于特定的环境中,系统必然要与外部环境发生各种各样的联系,受到环境变化的制约和影响 。 即使是所谓的,封闭系统,也只是采用各种措施,将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而已 。 对系统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研究环境对系统的影响,这点对会计系统的研究尤为重要 。
三、会计信息系统会计信息系统是指由特定的人员,数据处理工具和数据处理规程组成的有机整体 。 其目的是加工和利用会计信息对经济活动进行控制,满足经营管理的需要 。 其中规程既包括会计核算方法的规则,也包括各种会计法令,法规和管理制度 。
㈠ 会计信息系统的概念与数据处理的三种方式相联系,会计信息系统可以是人工的,也可以是机械的或计算机的 。 现代社会的信息量急剧膨胀,人们对信息的依赖程度也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高 。
利用计算机作为数据处理工具代替人工处理会计信息也就成为必然 。
㈡ 会计信息系统的特点
1,数据来源广泛,数据量大。
2,数据的结构和数据处理的流程较复杂。
3,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要求高。
4.数据处理的环节多,很多处理步骤具有周期性。
5,数据的加工处理有严格的制度规定并要求留有明确的审计线索。
6,信息输出种类多、数量大、格式上有严格的要求。
7,数据处理过程的安全、保密性有严格的要求。
1,电子数据处理系统,( Electronic Data
Processing System)
2,管 理 信 息 系 统,(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3,决策支持系统,( Decision Support
System)
会计信息系统按功能层次类分按系统的适用范围可以分为专用系统:专为某一单位使用而设计的计算机会计系统;通用系统:适合于某一行业甚至多个行业的计算机会计系统 。
按系统的构成可以分为单用户系统和多用户系统,网络系统等 。
会计信息系统的其他标准分类
㈢ 会计信息系统与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第三节会计信息系统的功能结构人力资源管理模块 固定资产管理模块现金 /银行存款管理模块企业计划、预算 其它外部信息财税政策、法规销售管理模块 存货管理模块 采购管理模块总账模块应收账款管理模块 应付账款管理模块银行结算平台图 1-1 会计信息系统功能模块构成关系示意图 1 - 1 会计信息系统功能结构除成本管理 工资管理 固定资产 资金管理应付系统 应收系统存货核算 销售管理 采购管理库存管理 采购计划报 表财务分析决策支持总 账第四节 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技术基础一、计算机网络基础
(一)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网络是利用通讯设备将具有独立功能、
地理位置不同的计算机系统(如单台计算机、
外部设备等)连接起来,在网络软件(如网络操作系统)的管理下能按一定的协议进行信息交换以达到信息共享和资源共享的计算机群体。
通过计算机网络可以达到资源共享、实时集中控制和管理、分布处理、信息服务等功能。
其中信息共享、资源共享和信息服务是建立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目的。
(二)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局域网( LAN Local Area Network):
局域网是一种覆盖范围有限、成本低、应用广、
深受用户欢迎的网络类型。局域网一般具有传输率高(每秒 0.1M到 100M位 /秒)、覆盖范围有限(一般不超过 10KM)、网络结构比较规范的特点。
城域网 MAN (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
城市地区网络通常简称为城域网。城域网是介于局域网和广域网之间的一种高速网络。
广域网 (WAN Wide Area Network):
广域网是采用远距离通信手段将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计算机连接起来形成的规模更大、信息量更丰富的网络。由于广域网可以根据用户的需要来随意组网,因此网络结构不规范。目前最热门的
INTERNET就是典型的广域网。
企业内部网
企业网:( INTRANET网、企业内部网)
企业网是一种使用 INTERNET各项技术建立起来的企业内部信息网络。它是采用网络主干线将企业各部门的局域网连接起来的一种网络。企业网从使用的技术来看,
可以认为是一个小型的广域网。又由于企业网局限在一个企业内部,因此又可以看成是一个大型的局域网。
企业网的主干网通常采用 FDDI网、高速以太网或 ATM网。
目前高速以太网与 ATM网应用较广泛。
企业网是各种管理信息系统运行的主要技术平台。
(三)计算机网络的硬件设备
1,服务器:网络服务器主要用于提供和管理网络系统中的共享资源,是整个网络的中心 。 在基于微机的网络中服务器可分为文件服务器,打印服务器,通信服务器等 。
文件服务器一般以大容量的外存为基础,为网络中所有文件使用者提供存取服务 。
打印服务器以高速打印机为基础为网络用户提供打印服务 。
通信服务器承担网络中各工作站与主计算机的联系,网络与网络间的通信以及在各工作站间共享其他高速通信设备 。
2,工作站:
工作站也称为网络终端,是用户实际操作的计算机,它可以独立于网络之外工作,也可以与网络连接。当与网络连接时,用户可以通过它来访问网络的共享资源,使用户使用服务器上的资源就象独立使用本工作站的资源一样。
3.网络适配器(网卡):
网络适配器是局域网中通信控制或通信处理器。通过网络适配器可以将用户工作站或服务器连接到网络上,实现网络资源的共享和互相通信。它是网络中的关键部件,在局域网中通常将网络适配器作成插件板安装在微机的扩展槽中,
因而又称为网卡。
4,传输介质:
传输介质是网络中连接收发双方的物理通道,也是通信中实际传输信息的载体。传输介质可以是有形的和无形的。有形介质常用的有:双铰线、同轴电缆、光纤电缆,无形介质主要是无线与卫星通信信道。
传输介质的特性对网络中数据通信质量的影响很大,这些特性主要有:
物理特性:对传输介质的物理结构的描述。
传输特性:传输介质允许传送数字或摹拟信号以及调制技术、传输容量与传输的频率范围等。
连通特性:允许点到点或多点连接。
地理范围:传输介质的最大传输距离。
抗干扰性:传输介质防止噪声与电磁干扰对传输数据影响的能力。
价格:器件、安装与维护费用。
5.集线器:
集线器又称 HUB是一种网内连接设备,它执行信息转发、信号再生、路由选择及其它相应功能。具有管理能力的智能集线器其功能更为强大。集线器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网络数据信息传输的性能。
6,调制解调器( MODEM):
调制解调器是一种将计算机与电话线路联结起来的装置。它将计算机输出的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调制发送到电话线上。同样调制解调器接受来自电话线路的调制模拟信号,将信号还原(解调)
转换为数字信号送给计算机。
7,网桥:
是一种工作在数据链路层的存储转发设备。在网桥设备中将进行两个网桥之间的数据链路层的协议转换。
增加传输距离和平衡负载。
实现不同类型的局域网互联。
网桥具有网络隔离的功能。
提高网络的安全性。
8.路由器工作在 OSI开放式互联模型的网络层,
具有 路由选择与流量控制能力,
路径选择数据转发数据过滤
9.网关:
实质上是通信服务器。是一种相当复杂的在应用层进行网络互联的设备。
(四)计算机网络协议
1.网络协议的概念
计算机网络是由多个计算机和各类终端通过通信线路线路连接起来的复杂系统,系统内的计算机间需要不断的交换数据和控制信息 。 要做到正确的交换数据和和控制信息,通信各方就必须遵守事先约定的规则 。
这些规则明确规定了所交换数据的格式和时序 。 这些为网络数据交换而制定的规则,约定与标准被称为网络协议 。 一个网络协议主要由语义,语法和时序三个要素组成,其中:
语法:用户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与格式 。
语义:需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以及完成的动作与作出的响应 。
时序:对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
2.开放系统互联 参考模型( OSI)
国际标准化组织 ( International Standardization
Organization简称 ISO) 发布的最著名的 ISO标准是
ISO/IEC 7498。 该体系结构标准定义了网络互联的七层框架,即 ISO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 。 在这一框架下进一步详细规定了每一层的功能,以在实现开放系统环境中的互连性,互操作性与应用的可移植性 。 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 OSI( 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中的,开放,是指:只要遵循 OSI标准,一个系统就可以与位于世界任何地方,遵循同一标准的其他任何系统进行通信 。
需要注意的是,OSI互联参考模型只是描述了一些概念,
用来协调进程间通信标准的制定。它本身并没有为网络的互联提供一个具体的标准。
(五)局域网的拓朴结构
网络的拓扑结构是指网络中节点与通信线路之间的几何关系。表现网络结构、反映出网络中各实体间的结构关系。
不涉及网络中信号的实际流动,而只关心网络的物理连接形态。
1.总线结构:
2.星形结构
3.环形结构
4.网状结构二、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局域网操作系统的基本服务功能
文件服务:
打印服务:
数据库服务:
通信服务:
信息服务:
分布式服务
网络管理服务
Internet/Intranet服务。
三、信息资源管理技术
(一)数据库技术数据库是数据管理中常用的技术,
是借助于计算机保存和管理大量复杂数据和信息的软件工具。对于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可以这样来理解数据库:数据库是为了满足某一组织中多个应用需要,
在计算机系统中按照一定的数据模型组织、存储和使用的相互关联的数据集合。
数据库以便于存取和检索的方式组织这些信息,使用户能根据需要处理数据和完成重复的工作。
数据库技术的特点
数据库具有面向多种应用的复杂的数据组织和结构
具有高度的数据独立性
实现了数据的高度共享,并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安全性数据库技术的特点数据的物理存储结构局部逻辑结构 1
全局数据逻辑结构局部逻辑结构 2 局部逻辑结构 2
应用 1 应用 2 应用 3
映射映射数据库类型关系型数据库
(1)结构简单。
(2)查询方便。
(3)能处理多对多关系。
(4)关系数据库有坚实的理论基础。
面向对象的数据库面向对象的概念是 60年代末提出的,80年代开始把它作为一种程序设计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发展成为一种软件设计和系统建模的思想,
得到广泛应用。同时研究人员开始研究面向对象的数据库( 00DB)。 1991年提出了,对象数据管理参考模型,和,对象信息管理标准建议,。目前已有商品化的面向对象数据库系统,
如,GEMSTONE,ITASCA,OBJECT-STORT、
G-BASE,VBASE等。
面向对象数据库面向对象概念数据库功能性能查询永久性恢复并发性保密性完整性对象 对象标识类抽象数据类型继承性
(二)数据仓库技术数据仓库的概念:
随着客户机 /服务器技术的日趋成熟和并行数据库的发展,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趋式是,从大量的事务型数据库中提取数据,并将其转换为新的格式,即把数据聚合在一种特殊的格式中,为决策者提供信息支持。随着此过程的发展和完善,这种支持决策的特殊的数据存储技术即被称为数据仓库 (Data
Warehouse,DW)。
数据仓库的结构关系数据库数据文件其他数据仓库管理工具数抽取,转换,
装载元数据库管理工具综合数据当前数据历史数据用户查询工具
C/S工具
DM工具
OLAP
工具
源数据,数据仓库的数据来源于多个数据源,包括企业内部数据、市场调查报告及各种文档之类的外部数据。
仓库管理,在确定数据仓库信息需求后,首先进行数据建模,然后确定从源数据到数据仓库的数据抽取、清理和转换过程,最后划分维数及确定数据仓库的物理存储结构。
元数据是数据仓库的核心,它用于存储数据模型和定义数据结构、转换规则、仓库结构、控制信息等。仓库管理包括对数据的安全、归档、备份、维护、恢复等工作,这些工作需要利用数据库管理系统 (DBMS)的功能。
分析工具,用于完成实际决策问题所需的各种查询检索工具、多维数据的 0LAP分析工具、数据开采 DM工具等,以实现决策支持系统的各种要求。
开发数据仓库的流程
启动工程
建立技术环境
确定主题进行数据建模
设计数据仓库中的数据库
数据转换程序
管理元数据
开发用户决策的数据分析工具。
管理数据仓库环境。
数据挖掘技术数据挖掘技术简单的说,是使用复杂的统计分析和模型技术来揭示隐藏在各类数据库中的模式和关系。这些模式和关系用普通方法难以发现,而数据挖掘是通过建立模型来发现这些模式和关系的。因此,数据挖掘技术的要害是建立模型。能否从大量的数据记录中挖掘出有用的信息和知识,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确定分析算法;另一个是要对企业的数据有深刻的理解。
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技术数据仓库使企业拥有大量信息和对信息的直接利用。如何才能从这些数据中捕获到真正有用的信息并做更深入的应用,使其在企业管理和决策中发挥最大作用,这是企业管理信息化工作的重要环节。能够有效解决这个问题的最新技术就是数据挖掘技术。数据挖掘可以描述为:从大量的数据中发现新的、更重要的信息,很可能使决策更为有效,这个过程称为数据挖掘。
四、信息资源处理技术主机 /多终端方式主机 /多终端方式又称为集中式。这种方式,系统所有的程序都在主机中运行,
所有数据都存放于主机内,用户通过本地或远程终端访问主机。终端仅由键盘、显示器及与主机通信的设施组成(哑终端)。
在计算机发展的早期,由于计算机价格昂贵、专业人员缺乏,这种方式曾在比较长的一段时期内被广泛应用。
文件服务器模式文件服务器模式( File/Server 简称 F/S)是指在局域网中,数据是集中存放的,而所有的应用处理和数据处理却是分散于用户所使用的微机一端。数据集中存放于文件服务器上,该服务器仅负责从服务器硬盘上查询所需要的数据文件并通过网络发送给微机用户。用户的微机上有数据库管理系统,负责处理服务器来的数据文件,处理完的结果又以数据文件的方式通过网络存放于文件服务器上。
客户机 /服务器模式客户机 /服务器模式
( Client/Server 简称 C/S)虽然是代表
90年代的计算模式,但客户机 /服务器的概念在 80年代就出现在软件界。它最早用于描述软件的体系结构,表达两个程序之间的关系。即一个程序为应用程序,而另一个程序为其服务而称为服务程序。
客户机 /服务器模式的基本概念客户机 /服务器模式的基本概念可以描述为:客户机 /服务器模式是一种在分布式环境下的计算模式。这种模式将信息系统中的数据和逻辑处理在客户机( Client)和服务器( Server)之间进行恰到好处的分配。
微机 1 微机 2 微机 3
服务器前台后台请求 请求 请求查询结果前端客户机部分为每个用户所专有,运行在微机或工作站上,执行前台功能。它提供一个用户界面,负责完成用户命令和数据的输入并根据用户要求提供所得到的结果。后台服务器部分由多个用户所共享,向客户机提供服务,主要负责系统数据存储管理和提供应用服务。由于服务器有足够能力做到把其处理后用户所需数据,而不是整个文件,通过网络传输给客户机,减轻了网络的传输负担。众多的客户机则可并行的运行各自的应用处理工作。因此可以明显的改善整个系统的运行性能,有效的增加系统的可扩充性和可维护性。客户机 /服务器模式可以建立在 Windows
NT Server上,也可以建立在 NetWare上。
客户机 /服务器模式的特点
分离和协同工作
共享资源:
可扩展性
基于消息的交换
服务封装
规模适度优化浏览器 /服务器
本质上,浏览器 /服务器模式也是一种客户机 /服务器模式,它是一种由传统的二级客户机 /服务器模式发展而来的三级客户机 /
服务器模式,并结合 Web应用而成的。
在基于 INTERNET的三层浏览器 /服务器模式中,应用模型被清晰地划分为表示层
(Presentation)、业务逻辑层 (Business
Logic)和数据服务层 (Data service),见图
2-12所示。
数据库
Web浏览器
Java小应用程序企业应用集遗产系统
HTTP
HOP
JDBC
客户层 ( 表示层 ) 中间层 ( 应用逻辑层 ) 数据服务层
Web服务器应用服务器对象管理目录服务事务服务瘦客户三层浏览器 /服务器模式的优势
使用简单。
维护方便。
标准化。
安全性。
应用程序组件可以共享与数据库的连接,数据库服务器不必为每个活动用户保持一个连接,从而降低了数据库服务器的负担。
开发人员可以在业务逻辑层利用常用开发工具开发可重用组件,而不是编写存储过程,而且这些组件可镜像到多台机器上同时运行,从而减轻用户的负载。
充分利用 INTERNET技术,将分布在全球各地的资源和信息联系起来。
把办公事务和决策事务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促进了企业或者企业联盟中内部信息的广泛交流。
五、网络安全技术
(一)防火墙技术防火墙是指一个由软件系统和硬件设备组合而成的,在内部网和外部网之间的界面上构造的保护屏障。
所有的内部网和外部网之间的连接都必须经过此保护层,在此进行检查和连接。只有被授权的通信才能通过此保护层,从而使内部网络与外部网络在一定意义下隔离,防止非法人侵、非法使用系统资源,执行安全管制措施防止企业信息从企业的网络上被非法输出,
记录所有可疑的事件。
防火墙的功能
保证企业网络平台不受到人侵:
提供完善的审计机制:
保护关键部门不受到来自内部或外部的攻击。
确保所有应用都是授权访问,为通过 INTERNET与远程访问的雇员、客户、供应商提供安全通道。
数据源控制
应用级控制
网络数据包级控制
广泛的服务支持
使用授权控制,客户端认证只允许指定的用户访问内部网络。
或选择服务。
反欺骗
(二)网络加密技术
防火墙技术是一种被动的防卫技术,与之配合使用的安全技术还有数据加密技术。数据加密技术是为提高信息系统及数据的安全性和保密性,防止秘密数据被外部破析所采用的主要技术手段之一。
网络加密常用的方法有链路加密、端点加密和节点加密三种。链路加密的目的是保护网络节点之间的链路信息安全。端点加密的目的是对源端用户到目的端用户的数据提供加密保护。节点加密的目的是对源节点到目的节点之间的传输链路提供加密保护。
(三)身份认证技术强有力的身份认证技术能够在网络和信息资源周围构筑一个安全屏障,确保只有授权用户才能进人。身份认证技术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网络信息系统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用户身份认证可通过四种基本方式或其组合方式来实现。
口令方式
人体生物学特征方式
标记方式
数字签名
(四)网络防病毒技术目前,国内采用的各种防病毒软件所采用的网络防病毒方法,基本可以分为:病毒预防、病毒监测、
病毒消除和综合方法。
第五节 本书的基本逻辑框架一、本书的理论基础会计信息系统是将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信息技术和管理控制理论用于财务会计工作的结果。这一客观现实决定了:现代会计理论、管理控制理论和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信息技术是本书的理论基础。
二、本书基本的逻辑框架本书以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会计工作所产生的重大变革为基本线索,以会计信息系统工作原理和应用方法为主体,以财务业务一体化的会计信息系统为对象,突出强调了企业会计信息系统提供企业管理信息的能力和加强会计事前、事中控制能力的问题。同时注重当代国际、国内先进管理思想及其相应管理信息系统的介绍。从而为消除信息孤岛,建立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本课程学习应该注意的问题在学习本课程时必须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明确理论的学习是为根据企业的具体实际,建设、使用和管理企业会计信息系统服务。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建设与使用、管理的实践经验又会进一步促进有关理论的发展,从而为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
先进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理论奠定坚实的基础。
密切关注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动向,结合有关案例以加深对会计信息系统应用有关理论的认识。
本章小结计算机会计是以计算机为基本处理工具,
来研究和解决现代企业所面临的财务会计工作的理论和实务的简称。开展计算机会计工作的基本目的是充分利用现代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进行企业财会信息的处理,为加强企业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服务。
计算机会计工作的基本内容是:研究以计算机为基本处理工具的会计基本理论、开发适用于不同企业不同层次的高水平的会计软件、
推广计算机会计的应用和加强对计算机会计的管理。
计算机引入会计工作具有无可估量的重大作用。这种作用主要体现在提高了会计核算的质量和效率、增强了提供会计和有关管理信息的能力、促进了会计理论的发展。从而为会计职能从单一核算型模式向核算与管理有机结合的综合模式转变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为了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会计及有关管理人员应该对会计信息系统的功能结构及不同类型企业的应用方案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