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十一章 收入、费用和利润
第一节 收入、费用和利润概述
第二节 利润总额的形成
第三节 所得税费用
第四节 净利润及其分配
2
第一节 收入、费用和利润概述
一、收入
二、费用
三、利润
3
一、收入
(一)收入的定义
(二)收入的分类
4
(一)收入的定义收入分为狭义收入和广义收入。
狭义收入 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和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引起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出资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我国会计准则将收入定义为狭义收入。
广义收入 是指会计期间内经济利益的总流入,其表现形式为资产增加或负债减少而引起的所有者权益增加,但不包括与所有者出资等有关的资产增加或负债减少。
5
(二)收入的分类
狭义收入包括营业收入和投资收益。营业收入是指企业在从事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和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经营业务过程中取得的收入;投资收益是指企业在从事各项对外投资活动中取得的净收入(各项投资业务取得的收入大于其成本的差额),其性质也属于让渡资产使用权取得的收入。
广义收入除了包括狭义收入之外,还包括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和营业外收入。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是指交易性金融资产等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收益。
营业外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经营业务以外取得的收入。
6
二、费用
(一)费用的定义
(二)费用的分类
(三)费用、成本、支出的关系
7
(一)费用的定义费用也分为狭义费用和广义费用。
狭义费用 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为了取得狭义收入而发生的耗费。
广义费用 是指会计期间内经济利益的总流出,其表现形式为资产减少或负债增加而引起的所有者权益减少,但不包括与所有者分配等有关的资产减少或负债增加。
8
(二)费用的分类
狭义费用包括营业费用和投资损失。营业费用包括营业成本、营业税费、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投资损失是指企业在从事各项对外投资活动中发生的净损失(各项投资业务取得的收入小于其成本的差额)。
广义费用可以分为本年税前费用和所得税两部分。
本年税前费用除了包括狭义费用之外,还包括公允价值变动损失、资产减值损失和营业外支出。
公允价值变动损失是指交易性金融资产等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损失;资产减值损失是指各项资产发生减值形成的损失;营业外支出是指企业在经营业务以外发生的支出。所得税费用是指应在会计税前利润中扣除的所得税费用。
9
(三)费用、成本、支出的关系
费用、成本和支出是三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概念。
费用概念前已述及。由于广义费用要与广义收入配合起来计算利润,因而可以将其概括为 期间化的耗费 。
成本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成本 是指为了取得资产或达到特定目的而实际发生或应发生的价值牺牲。
狭义成本 是指为了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而实际发生或应发生的价值牺牲,即生产及劳务成本。
从上述成本概念可以看出,不论是广义或狭义成本概念,均将成本概括为 对象化的耗费 。
10
支出 是指各项资产的减少,包括偿债性支出、成本性支出、费用性支出和权益性支出。
偿债性支出 是指用现金资产或非现金资产偿付各项债务的支出,引起资产和负债同时减少;
成本性支出 是指某一项现金资产或非现金资产的减少而引起另一项资产增加的支出,使资产总额保持不变;
费用性支出 是指某一项现金资产或非现金资产的减少而引起费用增加的支出,使资产与利润同时减少;
权益性支出 是指某一项现金资产或非现金资产的减少而引起除利润以外其他所有者权益项目减少的支出,使资产与所有者权益同时减少。
11
支出与费用、成本之间的关系可以概括为:
支出是指资产的减少,不仅包括费用性支出和成本性支出,还包括其他支出;
费用是一种引起利润减少的耗费,费用性支出形成费用,然而费用中还包括未形成支出的耗费;
成本是一种对象化的耗费,成本性支出形成成本,然而成本中也包括未形成支出的耗费。
12
三、利润利润也称为净利润或净收益。
从狭义的收入、费用来讲,利润包括收入与费用的差额,以及其他直接计入损益的利得、损失。
从广义的收入、费用来讲,利润是指收入与费用的差额。
利润按其形成过程,分为税前利润和税后利润。
税前利润也称利润总额;税前利润减去所得税费用,即为税后利润,也称净利润。
13
第二节 利润总额的形成
一、营业收入与营业费用的确认
二、主营业务收入与主营业务成本
三、其他业务收入与其他业务成本
四、营业税金及附加
五、销售费用
六、管理费用
14
七、财务费用
八、资产减值损失
九、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十、投资净损益
十一、营业外收支净额
十二、利润总额
15
一、营业收入与营业费用的确认
(一)营业收入的确认
(二)营业费用的确认
16
(一)营业收入的确认
1.营业收入的范围
2.销售商品收入的确认与计量
3.提供劳务收入的确认与计量
4.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的确认与计量
17
1.营业收入的范围
营业收入 是指企业在从事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和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经营业务过程中取得的收入,分为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两部分。
18
2.销售商品收入的确认与计量
确认销售商品收入,一般应具备以下 5个条件:
( 1)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买方。
( 2)企业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对售出的商品实施控制。
( 3)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 4)与交易相关的经济利益能够流入企业。
( 5)相关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19
3.提供劳务收入的确认与计量
企业提供劳务,应分别不同情况进行确认和计量。
( 1)在资产负债表日能够对该项交易的结果进行可靠的估计,应按完工百分比法确认提供劳务收入。完工百分比法是指按照劳务的完成程度确认收入和费用的方法。按照完工百分比法确认提供劳务收入,一般应同时具备以下四个条件:①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②与提供劳务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③劳务的完成程度能够可靠地确定;④相关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20
( 2)在资产负债表日,如果不能对该项交易的结果进行可靠的估计,则不能按完工百分比法确认收入。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应按照谨慎性原则进行处理,对已发生的成本和可能收回的金额进行尽可能合理的估计,只确认可能发生的损失,而不确认可能发生的收益,①如果已经发生的成本估计能够得到补偿,应按已经发生的成本金额确认收入,并按相同的金额结转劳务成本,不确认损益;②如果已经发生的成本估计不能得到补偿,
则不能确认收入,但应按已经发生的成本结转劳务成本,将其全部确认为损失。
21
4.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的确认与计量
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主要是指企业出租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取得的收入。确认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一般应同时具备以下两个条件:①与提供劳务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②相关的收入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22
(二)营业费用的确认
1.营业费用的范围
2.营业费用的确认标准
23
1.营业费用的范围
营业费用 是指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为了取得营业收入而发生的费用
24
2.营业费用的确认标准
确认营业费用应考虑两个问题:一是营业费用与营业收入的关系;二是营业费用的归属期。具体来说,确认营业费用的标准有以下几种:
( 1)按其与营业收入的直接联系确认营业费用
( 2)按一定的分配方式确认营业费用
( 3)在耗费发生时直接确认营业费用
25
二、主营业务收入与主营业务成本
企业 销售商品,应在符合销售商品收入的确认条件时,确认销售收入,并结转销售成本,
应根据具体情况,借记,银行存款,,,应收票据,,,应收账款,等科目;根据实际价款贷记,主营业务收入,科目;根据收取的增值税销项税额,贷记,应交税费 —— 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科目。采用赊销方式销售商品时,如果有现金折扣,一般采用总价法进行核算。
26
企业已经销售的商品,可能会由于品种、质量等不符合购销合同的规定而被客户退回或发生销售折让。企业收到退回的商品或发生销售折让时,应退还货款或冲减应收账款,
并冲减主营业务收入和增值税销项税额。
应由企业负担的发货及退货运杂费,计入销售费用。
企业不论采用现销或赊销方式销售商品,均应结转已销商品(扣除销售退回)的成本。
27
三、其他业务收入与其他业务成本
其他业务 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除主营业务以外的其他非主营业务,主要包括无形资产、包装物、固定资产出租,提供运输等非工业性劳务和出售材料物资等。其他业务不是企业的主要经营业务,发生的次数不是很多,金额也不是很大。
其他业务收支的核算分为其他业务收入的核算和其他业务成本的核算。
(一)其他业务收入
(二)其他业务成本
28
(一)其他业务收入
其他业务收入 是指企业在从事其他业务过程中取得的收入。企业取得其他业务收入时,应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
,其他业务收入,科目,如果取得了增值税销项税额,还应贷记,应交税费 —— 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科目。
29
(二)其他业务成本
其他业务成本 是指企业在从事其他业务过程中为取得收入而发生的各项业务成本,
如出租包装物的价值摊销等。企业结转其他业务成本时,应借记,其他业务成本,
科目,贷记,包装物,,,累计折旧,,
,原材料,,,银行存款,等科目。
30
四、营业税金及附加
营业税金及附加 是指应由营业收入(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补偿的各种税金及附加费,主要包括营业税、消费税、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等。
1.营业税的核算
2.消费税的核算
3.资源税的核算
4.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的核算
31
五、销售费用
销售费用 是指企业在销售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以及专设销售机构的各项经费,包括应由企业负担的运输费、装卸费、包装费、保险费、广告费、展览费和售后服务费以及销售部门人员薪酬、差旅费、办公费、折旧费、修理费和其他经费等。
企业应根据实际发生的销售费用,借记
,销售费用,科目,贷记有关科目。
32
六、管理费用
管理费用 是指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为组织和管理经营活动而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公司经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劳动保护费、待业保险费、
董事会费、咨询费、审计费、诉讼费、排污费、
绿化费、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技术转让费、技术开发费、无形资产摊销、
业务招待费、坏账损失、存货盘亏和毁损(减盘盈)以及其他管理费用。
企业发生管理费用时,应借记,管理费用,科目,
贷记有关科目。
33
七、财务费用
财务费用 是指企业在筹集资金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生产经营期间发生的不应计入固定资产价值的利息费用(减利息收入)、金融机构手续费、汇兑损失(减汇兑收益)以及其他财务费用。
企业发生财务费用时,应借记,财务费用,科目,
贷记有关科目。企业取得的利息收入,其数额与利息支出相比一般较小,在我国未单列科目进行核算,应抵减利息支出,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财务费用,科目。
34
八、资产减值损失
资产减值损失 是指企业应收账款、存货、长期股权投资、持有至到期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工程物资、无形资产、
商誉等发生减值确认的减值损失。
企业应根据确认的减值损失,借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
贷记,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 —— 减值准备,,,工程物资 —— 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商誉减值准备,等科目。
企业计提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等后,相关资产的价值又得恢复,应在原已计提的减值准备金额内,按恢复增加的金额,借记,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等科目,贷记
,资产减值损失,科目。
企业计提的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工程物资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商誉减值准备,按照我国会计准则的规定,一经计提,不得转回。。
35
九、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主要是指交易性金融资产以及其它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和负债由于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损益。
有关资产的公允价值高于其账面价值时,
应确认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借记有关资产科目,贷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
有关资产的公允价值低于其账面价值时,
应确认公允价值变动损失,做相反的会计处理。
36
十、投资净损益
投资净损益 是投资收益与投资损失的差额。
投资收益是指企业从事各项对外投资活动取得的收益(各项投资业务取得的收入大于其成本的差额);投资损失是指企业从事各项对外投资活动发生的损失(各项投资业务取得的收入小于其成本的差额之和)。投资收益大于投资损失的差额为投资净收益;反之则为投资净损失。
37
十一、营业外收支净额
营业外收支净额 是营业外收入与营业外支出的差额。营业外收入是指企业在经营业务以外取得的收入,主要包括固定资产出售净收益,以及罚款收入等。企业取得营业外收入时,应借记有关科目,贷记,营业外收入,科目。
营业外支出是指企业在经营业务以外发生的支出,
包括固定资产盘亏、毁损、报废和出售的净损失,
以及非常损失、对外捐赠支出、赔偿金和违约金支出等。企业发生营业外支出时,应借记,营业外支出,科目,贷记有关科目。
38
第三节 所得税费用
所得税费用 是指应在会计税前利润中扣除的所得税费用,包括 当期所得税费用 和 递延所得税费用
(或收益,下同)。所得税费用的确认有应付税款法和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两种方法。
采用 应付税款法,只确认当期所得税费用,而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费用;
采用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既要确认当期所得税费用,也要确认递延所得税费用。 我国现行会计准则规定,所得税费用的确认应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一、当期所得税费用
二、递延所得税费用
39
一、当期所得税费用
当期所得税费用 是指按照当期应交纳的所得税确认的费用。
应纳税所得额 是指企业按所得税法规定的项目计算确定的收益,是计算交纳所得税的依据。由于企业会计税前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口径、计算时间可能不一致,
因而两者之间可能存在差异。
40
二、递延所得税费用
递延所得税费用 是指由于暂时性差异的发生或转回而确认的所得税费用。
(一)暂时性差异
(二)递延所得税资产与递延所得税负债
41
暂时性差异,是指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未作为资产和负债确认的项目,按照所得税法规定可以确定其计税基础的,该计税基础与其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也属于暂时性差异。
按照暂时性差异对未来期间应纳税所得额的影响,分为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和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42
(一)暂时性差异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是指在确定未来收回资产或清偿负债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时,
将导致产生可抵扣金额的暂时性差异。具体来说,资产的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或者负债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将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按照税法规定允许抵减以后年度利润的可抵扣亏损,也视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43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是指在确定未来收回资产或清偿负债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时,
将导致产生应纳税金额的暂时性差异。具体来说,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或者负债的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将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44
资产的计税基础,是指企业收回资产账面价值过程中,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以自应税经济利益中抵扣的金额。
负债的计税基础,是指负债的账面价值减去未来期间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予抵扣的金额。
45
(二)递延所得税资产与递延所得税负债
递延所得税资产 是指按照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和现行税率计算确定的资产,其性质属于预付的税款,在未来期间抵扣应纳税款。
期末递延所得税资产大于期初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差额,应确认为递延所得税收益,
冲减所得税费用,借记,递延所得税资产,,贷记,所得税费用,科目;反之,
则应冲减递延所得税资产,并作为递延所得税费用处理,借记,所得税费用,科目,
贷记,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
46
递延所得税负债 是指按照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现行税率计算确定的负债,其性质属于应付的税款,在未来期间转为应纳税款。
期末递延所得税负债大于期初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差额,应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费用,
借记,所得税费用,科目,贷记,递延所得税负债,科目;反之,则应冲减递延所得税负债,并作为递延所得税收益处理,
借记,递延所得税负债,科目,贷记,所得税费用,科目。
47
第四节 净利润及其分配
一、净利润
二、利润分配
三、利润结算
48
一、净利润
净利润 是指企业的税前利润扣除所得税费用后的余额。净利润一般通过,本年利润,
科目进行核算。净利润的核算一般可以分为账结法和表结法两种方式。
(一)账结法
(二)表结法
49
(一)账结法
账结法 是指在每月月末将所有损益类科目的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借记所有收入类科目,
贷记,本年利润,科目;借记,本年利润,科目,
贷记所有费用类科目。经过上述结转后,损益类科目月末均没有余额,,本年利润,科目的贷方余额表示年度内累计实现的净利润,借方余额表示年度内累计发生的净亏损。采用账结法,账面上能够直接反映各月末累计实现的净利润和累计发生的净亏损,但每月结转本年利润的工作量较大。
50
(二)表结法
表结法 是指各月月末不结转本年利润,只有在年末才将所有损益类科目的余额转入,本年利润,
科目。采用表结法,各损益类科目的月末余额表示累计的收入或费用,,本年利润,科目 1— 11月末不作任何记录。 12月末结转本年利润,借记所有收入类科目,贷记,本年利润,科目;借记
,本年利润,科目,贷记所有费用类科目。年末,
损益类科目没有余额,,本年利润,科目的贷方余额表示全年累计实现的净利润,借方余额表示全年累计发生的净亏损。采用表结法,各月末的累计净利润或净亏损不能在账面上直接得到反映,
需要在损益表中进行结算,但由于平时不必结转本年利润,能够简化核算工作。
51
二、利润分配
企业净利润分配的内容主要包括弥补以前年度亏损、提取盈余公积和向投资者分配利润等。
为了反映利润分配的数额,应设置,利润分配,
科目,并设置,提取盈余公积,,,应付利润,
和,盈余公积补亏,等二级科目。,利润分配,
科目是,本年利润,科目的抵减科目。
(一 )弥补以前年度亏损
(二)提取盈余公积
(三)向投资者分配利润
52
(一 )弥补以前年度亏损
按所得税法规定,企业某年度发生的亏损,
在其后 5年内可以用税前利润弥补,从其后第 6年开始,只能用净利润弥补。如果净利润还不够弥补亏损,则可以用发生亏损以前提取的盈余公积来弥补(因为从发生亏损的年度开始,在亏损完全弥补之前不应提取盈余公积)。用盈余公积弥补亏损时,
应借记,盈余公积,科目,贷记,利润分配 —— 盈余公积补亏,科目。
53
(二)提取盈余公积
企业的净利润在弥补了以前年度亏损以后,
如果还有剩余,应按一定比例计提盈余公积,借记,利润分配 —— 提取盈余公积,
科目,贷记,盈余公积,科目。
54
(三)向投资者分配利润
企业当年的净利润在扣除弥补以前年度亏损和提取盈余公积以后的数额,再加上年初未分配利润,即为当年可以向投资者分配利润的限额。企业可以在此限额内,决定向投资者分配利润的具体数额。结转应付投资者利润时,应借记,利润分配 ——
应付利润,科目,贷记,应付利润,科目;
实际支付利润时,借记,应付利润,科目,
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55
三、利润结算
为了反映本年净利润的形成及分配情况,应在
,利润分配,科目下设置,未分配利润,二级科目进行利润结算的核算。
年末,应将,本年利润,科目的余额转入,利润分配 —— 未分配利润,科目,并将,利润分配,科目所属的其他二级科目的余额转入,未分配利润,二级科目。
经过上述结转以后,,本年利润,科目应无余额;,利润分配,科目所属的二级科目,除了
,未分配利润,二级科目以外,其他二级科目也应无余额。,未分配利润,二级科目的贷方余额表示年末未分配利润;借方余额表示年末
第十一章 收入、费用和利润
第一节 收入、费用和利润概述
第二节 利润总额的形成
第三节 所得税费用
第四节 净利润及其分配
2
第一节 收入、费用和利润概述
一、收入
二、费用
三、利润
3
一、收入
(一)收入的定义
(二)收入的分类
4
(一)收入的定义收入分为狭义收入和广义收入。
狭义收入 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和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引起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出资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我国会计准则将收入定义为狭义收入。
广义收入 是指会计期间内经济利益的总流入,其表现形式为资产增加或负债减少而引起的所有者权益增加,但不包括与所有者出资等有关的资产增加或负债减少。
5
(二)收入的分类
狭义收入包括营业收入和投资收益。营业收入是指企业在从事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和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经营业务过程中取得的收入;投资收益是指企业在从事各项对外投资活动中取得的净收入(各项投资业务取得的收入大于其成本的差额),其性质也属于让渡资产使用权取得的收入。
广义收入除了包括狭义收入之外,还包括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和营业外收入。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是指交易性金融资产等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收益。
营业外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经营业务以外取得的收入。
6
二、费用
(一)费用的定义
(二)费用的分类
(三)费用、成本、支出的关系
7
(一)费用的定义费用也分为狭义费用和广义费用。
狭义费用 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为了取得狭义收入而发生的耗费。
广义费用 是指会计期间内经济利益的总流出,其表现形式为资产减少或负债增加而引起的所有者权益减少,但不包括与所有者分配等有关的资产减少或负债增加。
8
(二)费用的分类
狭义费用包括营业费用和投资损失。营业费用包括营业成本、营业税费、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投资损失是指企业在从事各项对外投资活动中发生的净损失(各项投资业务取得的收入小于其成本的差额)。
广义费用可以分为本年税前费用和所得税两部分。
本年税前费用除了包括狭义费用之外,还包括公允价值变动损失、资产减值损失和营业外支出。
公允价值变动损失是指交易性金融资产等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损失;资产减值损失是指各项资产发生减值形成的损失;营业外支出是指企业在经营业务以外发生的支出。所得税费用是指应在会计税前利润中扣除的所得税费用。
9
(三)费用、成本、支出的关系
费用、成本和支出是三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概念。
费用概念前已述及。由于广义费用要与广义收入配合起来计算利润,因而可以将其概括为 期间化的耗费 。
成本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成本 是指为了取得资产或达到特定目的而实际发生或应发生的价值牺牲。
狭义成本 是指为了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而实际发生或应发生的价值牺牲,即生产及劳务成本。
从上述成本概念可以看出,不论是广义或狭义成本概念,均将成本概括为 对象化的耗费 。
10
支出 是指各项资产的减少,包括偿债性支出、成本性支出、费用性支出和权益性支出。
偿债性支出 是指用现金资产或非现金资产偿付各项债务的支出,引起资产和负债同时减少;
成本性支出 是指某一项现金资产或非现金资产的减少而引起另一项资产增加的支出,使资产总额保持不变;
费用性支出 是指某一项现金资产或非现金资产的减少而引起费用增加的支出,使资产与利润同时减少;
权益性支出 是指某一项现金资产或非现金资产的减少而引起除利润以外其他所有者权益项目减少的支出,使资产与所有者权益同时减少。
11
支出与费用、成本之间的关系可以概括为:
支出是指资产的减少,不仅包括费用性支出和成本性支出,还包括其他支出;
费用是一种引起利润减少的耗费,费用性支出形成费用,然而费用中还包括未形成支出的耗费;
成本是一种对象化的耗费,成本性支出形成成本,然而成本中也包括未形成支出的耗费。
12
三、利润利润也称为净利润或净收益。
从狭义的收入、费用来讲,利润包括收入与费用的差额,以及其他直接计入损益的利得、损失。
从广义的收入、费用来讲,利润是指收入与费用的差额。
利润按其形成过程,分为税前利润和税后利润。
税前利润也称利润总额;税前利润减去所得税费用,即为税后利润,也称净利润。
13
第二节 利润总额的形成
一、营业收入与营业费用的确认
二、主营业务收入与主营业务成本
三、其他业务收入与其他业务成本
四、营业税金及附加
五、销售费用
六、管理费用
14
七、财务费用
八、资产减值损失
九、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十、投资净损益
十一、营业外收支净额
十二、利润总额
15
一、营业收入与营业费用的确认
(一)营业收入的确认
(二)营业费用的确认
16
(一)营业收入的确认
1.营业收入的范围
2.销售商品收入的确认与计量
3.提供劳务收入的确认与计量
4.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的确认与计量
17
1.营业收入的范围
营业收入 是指企业在从事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和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经营业务过程中取得的收入,分为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两部分。
18
2.销售商品收入的确认与计量
确认销售商品收入,一般应具备以下 5个条件:
( 1)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买方。
( 2)企业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对售出的商品实施控制。
( 3)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 4)与交易相关的经济利益能够流入企业。
( 5)相关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19
3.提供劳务收入的确认与计量
企业提供劳务,应分别不同情况进行确认和计量。
( 1)在资产负债表日能够对该项交易的结果进行可靠的估计,应按完工百分比法确认提供劳务收入。完工百分比法是指按照劳务的完成程度确认收入和费用的方法。按照完工百分比法确认提供劳务收入,一般应同时具备以下四个条件:①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②与提供劳务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③劳务的完成程度能够可靠地确定;④相关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20
( 2)在资产负债表日,如果不能对该项交易的结果进行可靠的估计,则不能按完工百分比法确认收入。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应按照谨慎性原则进行处理,对已发生的成本和可能收回的金额进行尽可能合理的估计,只确认可能发生的损失,而不确认可能发生的收益,①如果已经发生的成本估计能够得到补偿,应按已经发生的成本金额确认收入,并按相同的金额结转劳务成本,不确认损益;②如果已经发生的成本估计不能得到补偿,
则不能确认收入,但应按已经发生的成本结转劳务成本,将其全部确认为损失。
21
4.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的确认与计量
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主要是指企业出租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取得的收入。确认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一般应同时具备以下两个条件:①与提供劳务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②相关的收入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22
(二)营业费用的确认
1.营业费用的范围
2.营业费用的确认标准
23
1.营业费用的范围
营业费用 是指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为了取得营业收入而发生的费用
24
2.营业费用的确认标准
确认营业费用应考虑两个问题:一是营业费用与营业收入的关系;二是营业费用的归属期。具体来说,确认营业费用的标准有以下几种:
( 1)按其与营业收入的直接联系确认营业费用
( 2)按一定的分配方式确认营业费用
( 3)在耗费发生时直接确认营业费用
25
二、主营业务收入与主营业务成本
企业 销售商品,应在符合销售商品收入的确认条件时,确认销售收入,并结转销售成本,
应根据具体情况,借记,银行存款,,,应收票据,,,应收账款,等科目;根据实际价款贷记,主营业务收入,科目;根据收取的增值税销项税额,贷记,应交税费 —— 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科目。采用赊销方式销售商品时,如果有现金折扣,一般采用总价法进行核算。
26
企业已经销售的商品,可能会由于品种、质量等不符合购销合同的规定而被客户退回或发生销售折让。企业收到退回的商品或发生销售折让时,应退还货款或冲减应收账款,
并冲减主营业务收入和增值税销项税额。
应由企业负担的发货及退货运杂费,计入销售费用。
企业不论采用现销或赊销方式销售商品,均应结转已销商品(扣除销售退回)的成本。
27
三、其他业务收入与其他业务成本
其他业务 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除主营业务以外的其他非主营业务,主要包括无形资产、包装物、固定资产出租,提供运输等非工业性劳务和出售材料物资等。其他业务不是企业的主要经营业务,发生的次数不是很多,金额也不是很大。
其他业务收支的核算分为其他业务收入的核算和其他业务成本的核算。
(一)其他业务收入
(二)其他业务成本
28
(一)其他业务收入
其他业务收入 是指企业在从事其他业务过程中取得的收入。企业取得其他业务收入时,应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
,其他业务收入,科目,如果取得了增值税销项税额,还应贷记,应交税费 —— 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科目。
29
(二)其他业务成本
其他业务成本 是指企业在从事其他业务过程中为取得收入而发生的各项业务成本,
如出租包装物的价值摊销等。企业结转其他业务成本时,应借记,其他业务成本,
科目,贷记,包装物,,,累计折旧,,
,原材料,,,银行存款,等科目。
30
四、营业税金及附加
营业税金及附加 是指应由营业收入(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补偿的各种税金及附加费,主要包括营业税、消费税、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等。
1.营业税的核算
2.消费税的核算
3.资源税的核算
4.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的核算
31
五、销售费用
销售费用 是指企业在销售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以及专设销售机构的各项经费,包括应由企业负担的运输费、装卸费、包装费、保险费、广告费、展览费和售后服务费以及销售部门人员薪酬、差旅费、办公费、折旧费、修理费和其他经费等。
企业应根据实际发生的销售费用,借记
,销售费用,科目,贷记有关科目。
32
六、管理费用
管理费用 是指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为组织和管理经营活动而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公司经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劳动保护费、待业保险费、
董事会费、咨询费、审计费、诉讼费、排污费、
绿化费、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技术转让费、技术开发费、无形资产摊销、
业务招待费、坏账损失、存货盘亏和毁损(减盘盈)以及其他管理费用。
企业发生管理费用时,应借记,管理费用,科目,
贷记有关科目。
33
七、财务费用
财务费用 是指企业在筹集资金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生产经营期间发生的不应计入固定资产价值的利息费用(减利息收入)、金融机构手续费、汇兑损失(减汇兑收益)以及其他财务费用。
企业发生财务费用时,应借记,财务费用,科目,
贷记有关科目。企业取得的利息收入,其数额与利息支出相比一般较小,在我国未单列科目进行核算,应抵减利息支出,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财务费用,科目。
34
八、资产减值损失
资产减值损失 是指企业应收账款、存货、长期股权投资、持有至到期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工程物资、无形资产、
商誉等发生减值确认的减值损失。
企业应根据确认的减值损失,借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
贷记,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 —— 减值准备,,,工程物资 —— 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商誉减值准备,等科目。
企业计提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等后,相关资产的价值又得恢复,应在原已计提的减值准备金额内,按恢复增加的金额,借记,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等科目,贷记
,资产减值损失,科目。
企业计提的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工程物资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商誉减值准备,按照我国会计准则的规定,一经计提,不得转回。。
35
九、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主要是指交易性金融资产以及其它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和负债由于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损益。
有关资产的公允价值高于其账面价值时,
应确认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借记有关资产科目,贷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
有关资产的公允价值低于其账面价值时,
应确认公允价值变动损失,做相反的会计处理。
36
十、投资净损益
投资净损益 是投资收益与投资损失的差额。
投资收益是指企业从事各项对外投资活动取得的收益(各项投资业务取得的收入大于其成本的差额);投资损失是指企业从事各项对外投资活动发生的损失(各项投资业务取得的收入小于其成本的差额之和)。投资收益大于投资损失的差额为投资净收益;反之则为投资净损失。
37
十一、营业外收支净额
营业外收支净额 是营业外收入与营业外支出的差额。营业外收入是指企业在经营业务以外取得的收入,主要包括固定资产出售净收益,以及罚款收入等。企业取得营业外收入时,应借记有关科目,贷记,营业外收入,科目。
营业外支出是指企业在经营业务以外发生的支出,
包括固定资产盘亏、毁损、报废和出售的净损失,
以及非常损失、对外捐赠支出、赔偿金和违约金支出等。企业发生营业外支出时,应借记,营业外支出,科目,贷记有关科目。
38
第三节 所得税费用
所得税费用 是指应在会计税前利润中扣除的所得税费用,包括 当期所得税费用 和 递延所得税费用
(或收益,下同)。所得税费用的确认有应付税款法和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两种方法。
采用 应付税款法,只确认当期所得税费用,而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费用;
采用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既要确认当期所得税费用,也要确认递延所得税费用。 我国现行会计准则规定,所得税费用的确认应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一、当期所得税费用
二、递延所得税费用
39
一、当期所得税费用
当期所得税费用 是指按照当期应交纳的所得税确认的费用。
应纳税所得额 是指企业按所得税法规定的项目计算确定的收益,是计算交纳所得税的依据。由于企业会计税前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口径、计算时间可能不一致,
因而两者之间可能存在差异。
40
二、递延所得税费用
递延所得税费用 是指由于暂时性差异的发生或转回而确认的所得税费用。
(一)暂时性差异
(二)递延所得税资产与递延所得税负债
41
暂时性差异,是指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未作为资产和负债确认的项目,按照所得税法规定可以确定其计税基础的,该计税基础与其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也属于暂时性差异。
按照暂时性差异对未来期间应纳税所得额的影响,分为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和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42
(一)暂时性差异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是指在确定未来收回资产或清偿负债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时,
将导致产生可抵扣金额的暂时性差异。具体来说,资产的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或者负债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将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按照税法规定允许抵减以后年度利润的可抵扣亏损,也视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43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是指在确定未来收回资产或清偿负债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时,
将导致产生应纳税金额的暂时性差异。具体来说,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或者负债的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将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44
资产的计税基础,是指企业收回资产账面价值过程中,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以自应税经济利益中抵扣的金额。
负债的计税基础,是指负债的账面价值减去未来期间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予抵扣的金额。
45
(二)递延所得税资产与递延所得税负债
递延所得税资产 是指按照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和现行税率计算确定的资产,其性质属于预付的税款,在未来期间抵扣应纳税款。
期末递延所得税资产大于期初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差额,应确认为递延所得税收益,
冲减所得税费用,借记,递延所得税资产,,贷记,所得税费用,科目;反之,
则应冲减递延所得税资产,并作为递延所得税费用处理,借记,所得税费用,科目,
贷记,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
46
递延所得税负债 是指按照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现行税率计算确定的负债,其性质属于应付的税款,在未来期间转为应纳税款。
期末递延所得税负债大于期初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差额,应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费用,
借记,所得税费用,科目,贷记,递延所得税负债,科目;反之,则应冲减递延所得税负债,并作为递延所得税收益处理,
借记,递延所得税负债,科目,贷记,所得税费用,科目。
47
第四节 净利润及其分配
一、净利润
二、利润分配
三、利润结算
48
一、净利润
净利润 是指企业的税前利润扣除所得税费用后的余额。净利润一般通过,本年利润,
科目进行核算。净利润的核算一般可以分为账结法和表结法两种方式。
(一)账结法
(二)表结法
49
(一)账结法
账结法 是指在每月月末将所有损益类科目的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借记所有收入类科目,
贷记,本年利润,科目;借记,本年利润,科目,
贷记所有费用类科目。经过上述结转后,损益类科目月末均没有余额,,本年利润,科目的贷方余额表示年度内累计实现的净利润,借方余额表示年度内累计发生的净亏损。采用账结法,账面上能够直接反映各月末累计实现的净利润和累计发生的净亏损,但每月结转本年利润的工作量较大。
50
(二)表结法
表结法 是指各月月末不结转本年利润,只有在年末才将所有损益类科目的余额转入,本年利润,
科目。采用表结法,各损益类科目的月末余额表示累计的收入或费用,,本年利润,科目 1— 11月末不作任何记录。 12月末结转本年利润,借记所有收入类科目,贷记,本年利润,科目;借记
,本年利润,科目,贷记所有费用类科目。年末,
损益类科目没有余额,,本年利润,科目的贷方余额表示全年累计实现的净利润,借方余额表示全年累计发生的净亏损。采用表结法,各月末的累计净利润或净亏损不能在账面上直接得到反映,
需要在损益表中进行结算,但由于平时不必结转本年利润,能够简化核算工作。
51
二、利润分配
企业净利润分配的内容主要包括弥补以前年度亏损、提取盈余公积和向投资者分配利润等。
为了反映利润分配的数额,应设置,利润分配,
科目,并设置,提取盈余公积,,,应付利润,
和,盈余公积补亏,等二级科目。,利润分配,
科目是,本年利润,科目的抵减科目。
(一 )弥补以前年度亏损
(二)提取盈余公积
(三)向投资者分配利润
52
(一 )弥补以前年度亏损
按所得税法规定,企业某年度发生的亏损,
在其后 5年内可以用税前利润弥补,从其后第 6年开始,只能用净利润弥补。如果净利润还不够弥补亏损,则可以用发生亏损以前提取的盈余公积来弥补(因为从发生亏损的年度开始,在亏损完全弥补之前不应提取盈余公积)。用盈余公积弥补亏损时,
应借记,盈余公积,科目,贷记,利润分配 —— 盈余公积补亏,科目。
53
(二)提取盈余公积
企业的净利润在弥补了以前年度亏损以后,
如果还有剩余,应按一定比例计提盈余公积,借记,利润分配 —— 提取盈余公积,
科目,贷记,盈余公积,科目。
54
(三)向投资者分配利润
企业当年的净利润在扣除弥补以前年度亏损和提取盈余公积以后的数额,再加上年初未分配利润,即为当年可以向投资者分配利润的限额。企业可以在此限额内,决定向投资者分配利润的具体数额。结转应付投资者利润时,应借记,利润分配 ——
应付利润,科目,贷记,应付利润,科目;
实际支付利润时,借记,应付利润,科目,
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55
三、利润结算
为了反映本年净利润的形成及分配情况,应在
,利润分配,科目下设置,未分配利润,二级科目进行利润结算的核算。
年末,应将,本年利润,科目的余额转入,利润分配 —— 未分配利润,科目,并将,利润分配,科目所属的其他二级科目的余额转入,未分配利润,二级科目。
经过上述结转以后,,本年利润,科目应无余额;,利润分配,科目所属的二级科目,除了
,未分配利润,二级科目以外,其他二级科目也应无余额。,未分配利润,二级科目的贷方余额表示年末未分配利润;借方余额表示年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