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普通生物学理论教学大纲
草业科学专业适用
(学制四年)
动物科技学院
普通生物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
适用专业:草业科学总 学 时:80学时
一、编写说明
1.《普通生物学》教学大纲是根据草业科学本科教学计划的基本要求编写的。
2.《普通生物学,课程是草业科学专业本科教学计划中一门很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是形态科学,要求很强的实验手段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进而为后续课打下坚实基础。
3.通过学习《普通生物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生物有机体的正常形态结构、器官间的位置关系以及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这就是本课程的教学目的。
4.,普通生物学》是高等农业院校草业科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也是本专业学生学习后续课程的理论与实践知识基础。但是由于生物学内容非常繁杂,包括的内容非常广泛,内涵动物、植物、微生物、生理、生化、细胞、遗传、环境等多方面内容,但是学时有限,不能面面一一讲解,考虑到还有后继课和平行的课程,所以,本大纲只讲授细胞、组织、动物、生物与环境、人与环境等内容。
5.总课时为70学时,单凭教师课堂讲授是远远不够的,所以,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其他课程的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6.在本大纲内容中,教学内容以“理解”、“了解”、“掌握”来加以区分。
普通生物学课程是,是研究正常有机体形态结构和生态环境及其进化的一门学科。这门课程是高等农业院校草业科学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之一,也是本专业学生学习以后课程的理论与实践的基础。 但是,内容繁杂、理论讲述抽象是本门课程的学习难点。
二、大纲内容绪 论
教学目的:了解本课程教学内容、目的、意义、生物分类学的基本知识。
教学内容:第一节 动物学的基本概述生物学及其分支学科——形态学、分类学、生理学、遗传学、生态学等
生物学的目的、意义——控制与改造利用动物界。
生物学的研究方法——描述法、比较法、实验法。
生物学的分类知识——分类方法、分类等级、种的定义、双命名法
第二节 生物学发展简史简介生物学发展简史,并参观动物标本室。
教学要求:1.初步了解生物学的目的、任务、意义等方面的内容。
2.着重掌握生物分类学的基本知识,尤其是分类等级、种的定义、双命名法。
3.简单了解生物学的发展简史。
教学重点:生物分类学的基本知识,种的定义、双命名法。
实验内容: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方法实验要求:了解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原理,熟练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以便为后来的实验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为后继课程的相关实验铺垫。
专题讲座: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持续发展
第一章 细胞
一,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细胞的超微结构及细胞的繁殖、分化。了解细胞间质的来源及种类。
二、教学内容:
细胞的基本概念。
细胞的构造与功能。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
细胞周期与细胞分化。
5.细胞的衰老、死亡与凋亡。
三,教学要求:要求学生了解、掌握细胞的显微结构和亚显微结构。
四、重点、难点、教学建议重点为细胞的一般结构,难点是细胞的超微结构,建议重点介绍细胞的显微结构和亚显微结构,其他内容作简单介绍,部分内容学生自学。
第二章 上皮组织一、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上皮组织种类、形态特点和结构;掌握上皮细胞的表面特化结构。
二、教学内容被覆上皮。
腺上皮和腺体。
感觉上皮。
4.上皮组织的更新与再生。
三、教学要求:要求学生了解、掌握上皮的类型、上皮的形态结构及腺上皮和感觉上皮特点。
四、重点、难点、教学建议本章重点介绍单层柱状上皮、单层立方上皮、单层扁平上皮、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复层扁平上皮以及变移上皮。难点是上皮细胞的表面特化结构。建议学生自学腺上皮和上皮组织的更新与再生。
第三章 结缔组织一、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组成疏松结缔组织的纤维、细胞、基质的类型;致密结缔组织;网状组织;脂肪组织;血液和淋巴。
二、教学内容
1.固有结缔组织的类型:
1)组成疏松结缔组织的纤维、细胞、基质的类型。2)致密结缔组织。3)网状组织。
4)脂肪组织。
2.血液和淋巴:
血液的有形成分和无机成分;各种细胞的形态特点及功能;红细胞的形态结构及功能;血小板的形态结构及功能;淋巴的成分。
3.软骨组织:透明软骨;纤维软骨;弹性软骨的构成及分布规律。
4.骨组织:
1).骨组织的组成:骨细胞;骨基质;骨胶纤维。
2).密质骨的结构:哈氏系统;骨间板。
三.教学要求:要求学生了解、掌握疏松结缔组织的纤维、细胞、基质的类型;致密结缔组织;网状组织;脂肪组织;血液和淋巴。
四.重点、难点、教学建议本章重点介绍疏松结缔组织、骨组织和血液。难点是疏松结缔组织。建议学生自学致密结缔组织、网状组织、脂肪组织和软骨组织。
第四章 肌肉组织一、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肌纤维的定义及与其它纤维的区别;掌握骨骼肌、心肌的结构及功能。
二、教学内容骨骼肌、心肌的显微结构和亚显微结构。
三、教学要求:要求学生掌握骨骼肌、心肌的显微结构和亚显微结构。
四、重点、难点、教学建议重点介绍骨骼肌和心肌的显微结构和亚显微结构;难点是骨骼肌的结构与骨骼肌的收缩机理;建议学生自学平滑肌的显微结构和亚显微结构。
第五章 神经组织一、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神经元的结构:细胞体,细胞突,神经纤维。掌握感受器的类型、效应器的类型和神经胶质细胞的分类及特征。
二、教学内容
1.神经元的结构(细胞体、细胞突与神经纤维的关系);
2.感受器的类型和效应器的类型;
3.神经胶质细胞的分类及特征。
三、教学要求:要求学生了解、掌握神经元的结构、掌握感受器的类型、效应器的类型和神经胶质细胞的分类及特征。
四、重点、难点、教学建议本章重点介绍神经元的结构和神经胶质细胞;难点是有髓神经纤维的结构;建议学生自学感受器和效应器的类型。
第六章 原生动物门
教学目的:掌握原生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分类及原生动物与人畜的关系。
教学内容:第一节 原生动物门的主要特征第二节 原生动物门的分类鞭毛纲、肉足纲、孢子纲、纤毛纲的特征及代表动物,孢子虫的生活史。
第三节 原生动物门的经济意义教学重点和难点:原生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原生动物、赤潮、伪足;
孢子虫的生活史教学建议:由于有些原生动物寄生在脊椎动物体内,引发人畜的一些疾病,所以,在讲述时一定要提醒学生注意,并为后继课做好铺垫。
实验内容:自制绿眼虫、草履虫的简易装片,观察绿眼虫、草履虫的形态结构。
第七章 腔肠动物门
教学目的:了解腔肠动物门的主要特征,腔肠动物门的分纲。
教学内容:第一节 腔肠动物门的主要特征重点讲述腔肠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第二节 腔肠动物门的分类简单介绍腔肠动物门的分纲及经济意义。
教学重点:门的特征;腔肠动物门的三个纲:水螅纲、钵水母纲、珊瑚纲;辐射对称、世代交替;
神经系统的特征。
教学建议:腔肠动物作为真正的多细胞动物,在系统演化上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与专业课的学习没有直接必然的联系,之所以要介绍这一门类的原因是为了保证知识体系的完整性,也是为了后面知识学习的需要,但是本章不列为重点内容。
第八章 扁形动物门
教学目的:掌握扁形动物门、吸虫纲、绦虫纲的主要特征及代表动物、生活史,同时了解与人畜的关系及所引发的疾病。
教学内容:第一节 扁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以三角真涡虫为例讲述扁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第二节 扁形动物门的分类以华枝睾吸虫、猪带绦虫为例讲述吸虫纲、绦虫纲的特征,并重点学习猪带绦虫的生活史;并让学生总结出与寄生环境相适应的特征。
教学重点:扁形动物门的特征;猪带绦虫的生活史;扁形动物结构中出现了三个为动物登陆奠定基础的特征。
教学难点:寄生虫适应寄生生活的特征教学建议:由于本门动物多数(吸虫纲和绦虫纲)都是寄生在人畜体内,引发多种疾病,是动物医学的主攻对象,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与实践的结合,抓住侧重点,并且尽量多与专业课结合,为后继课做好铺垫。讲课时,要简单介绍检测方法,并简单介绍常规性药物治疗。此门的内容列为本课程的重点内容。
另外,由于本门出现了三项特征,为动物登陆提供了基本条件,因此,在讲课时要着重指出这些特征,并阐述这些特征具有怎样的进化意义,同时提醒学生注意。
在总结寄生虫适应寄生生活的特征时,要积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通过所学的内容和以前所了解的内容,自己总结出寄生虫适应寄生生活的特征,这样使学生所学的知识会更扎实。
实验内容:利用显微镜观察华枝睾吸虫、肝片吸虫、猪带绦虫的三节片及头节。
第九章 原腔动物门
教学目的:掌握原腔动物门的主要特征、人蛔虫的生活史、与人畜的关系。
教学内容:第一节 原腔动物门的特征第二节 代表动物——人蛔虫蛔虫的形态结构;人蛔虫的生活史;简介棘头动物门;寄生蠕虫适应寄生生活的特征;第三节 几种常见的线虫。
教学重点:原腔动物门的特征,人蛔虫生活史。
教学建议:由于本门动物多数都是寄生在人畜体内的寄生虫,引发多种疾病,是动物医学的主攻对象,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与实践的结合,抓住侧重点,并且尽量多与专业课结合,讲课时,要侧重于各类寄生虫的生活周期及由此引发的疾病,并简单了解预防和治疗。
由于本门动物出现了原体腔,因此要重点讲述原体腔的基本构造,并同真体腔进行比较,找出两者的差别,以便于学生记忆。
实验内容:观察猪蛔虫的外型,解剖猪蛔虫(消化、生殖系统)、观察蛔虫横切。
第十章 环节动物门
教学目的:了解环节动物门的主要特征与进化地位,并了解该门类动物的经济意义。
教学内容:第一节 环节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第二节 代表动物——环毛蚓环毛蚓的形态结构;总结出环毛蚓适应土壤生活的结构特征。
第三节 环节动物门的分类简介多毛纲、寡毛纲、蛭纲。
第四节 环节动物门的经济意义教学重点:环节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教学建议:由于代表动物环毛蚓是生活在土壤中,因此从其形态结构上就具有与这种生活方式相适应的特征,讲课时要引发学生进行思考,并由学生总结出这些特征,以便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这种益虫。
实验内容:环毛蚓的外形与解剖;观察环毛蚓的横切。
第十一章 节肢动物门
教学目的:掌握门、纲特征为重点,了解各类群的经济意义、与人畜关系,要掌握昆虫纲的主要特征、八个目的特征,开发利用昆虫资源。
教学内容:第一节 节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第二节 节肢动物门的分类简单介绍甲壳纲、蛛形纲、多足纲、重点学习昆虫纲及其分类——直翅目、半翅目、鳞翅目、鞘翅目、膜翅目、双翅目、蚤目、虱毛目。
第三节 节肢动物的经济意义。
教学重点:重点学习节肢动物门的特征及分类、昆虫纲的特征;掌握直翅目、半翅目、鳞翅目、鞘翅目、膜翅目、双翅目、蚤目、虱毛目的特征。
教学建议:由于本门是动物界第一大门,是动物界中种类、数量最多的类群,与人类的关系密切,对人类的生产活动影响广泛。因此,在教学中就要求学生要广为收集多方面信息,作为学习参考,如果有可能,要组织学生去野外实地考察,了解生态环境,了解一些种类的生活习性,为理论教学提供一定的实践基础,同时也可增强学生学习的动物学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另外,由于有些种类是学生所常见的,学生对其形态有初步了解,对其生活习性有所了解,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启发和调动学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采取师生互动,以便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实验内容:棉蝗的外形和解剖。
第十二章 半索动物门
教学目的:了解半索动物的分类地位,掌握半索动物的三点主要特征。
教学内容:第一节 半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第二节 代表动物——柱头虫。分类地位。
教学重点:半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半索动物的分类地位
第十三章 脊索动物门
教学目的:掌握脊索动物的分类地位及其分类教学内容:第一节 脊索动物门的特征。
第二节 脊索动物门的分类尾索动物亚门、头索动物亚门、脊椎动物亚门的主要特征及其分类。
教学重点:脊索动物门的特征、脊椎动物亚门的分类。
第十四章 圆口纲
教学目的:了解圆口纲的一般特征。
教学内容:第一节 圆口纲的主要特征第二节 代表动物——七鳃鳗以七鳃鳗为例,从外形、皮肤、肌肉、骨骼、消化、呼吸、循环、排泄、神经及感官、生殖十大系统来学习其形态结构的特征。
第三节 圆口纲的分类教学重点:皮肤、骨骼、呼吸、循环和生殖五大系统的特点。
第十五章 鱼纲
教学目的:掌握水生脊椎动物的外形与解剖特点。
教学内容:第一节 鱼纲的进步性特征第二节 鱼类适应水生生活的基本特征以硬骨鱼(鲤鱼)为例讲述外形、皮肤、肌肉、骨骼、消化、呼吸、循环、排泄、神经及感官、生殖系统十大系统的各自特征;要求学生总结出鱼类适应水生生活的特征。
第三节 鱼纲的分类鲟形目、鲤形目、鲈形目、鲽形目、鲱形目等;鱼类的经济意义。
教学重点:皮肤、骨骼、呼吸、循环和生殖五大系统的特点。
教学难点:鱼类适应水生生活的特征。
教学建议:由于鱼类是日常生活常见的脊椎动物,学生对鱼类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因此,在开展教学时,要注意学生积极性的调动,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学生尽可能成为教学的主角,开展生动活泼的教学。
实验内容:鲤鱼的外形与解剖;同时,提供鲶鱼和乌鳢等肉食性鱼类进行解剖比较。
第十六章 两栖纲
教学目的:掌握两栖类从水生过渡到陆生的进化历程及其内外的解剖特征。
教学内容:第一节 两栖纲的主要特征以黑斑蛙为例讲述外形、皮肤、肌肉、骨骼、消化、呼吸、循环、排泄、神经及感官、生殖系统十大系统的各自特征;分析水环境与陆地环境的差别;两栖类如何解决水陆环境差异所引发的主要矛盾。
第二节 两栖类的分类:无足目、有尾目、无尾目。
第三节 两栖类的经济意义教学重点:皮肤、骨骼、呼吸、循环和生殖五大系统的特点。
教学难点:两栖类如何解决水陆环境差异所引发的主要矛盾的。
教学建议:由于两栖类是日常生活常见的水陆两栖脊椎动物,学生对其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因此,在开展教学时,要注意学生积极性的调动,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学生尽可能成为教学的主角,开展生动活泼的教学。另外,有些同学对某些物种有一定程度的误解和偏见,要通过学习,给这些物种以正确的评价,同时倡导学生行动起来进行环境保护,保护生物多样性。
实验内容:中华大蟾蜍的形态与解剖
第十七章 爬行纲
教学目的:掌握真正陆栖脊椎动物的特征。
教学内容:第一节 爬行纲的主要特征以中国石龙子为例讲述外形、皮肤、肌肉、骨骼、消化、呼吸、循环、排泄、神经及感官、生殖系统十大系统的各自特征。简单总结适应陆地生活的适应性特征。
第二节 爬行纲的分类
喙头目、蜥蜴目、蛇目、龟鳖目、鳄目。
第三节 爬行动物与人类的关系爬行动物的有益方面、害处教学重点:皮肤、骨骼、呼吸、循环和生殖五大系统的特点。
教学建议:由于本纲是真正是适应陆地生存的物种,也可以说,水生生物真正登陆,因此在结构上出现了适应性结构,在教学中一定要引发学生积极思考,找出相关内容,同时也可比较出与那些水生生活的种类的差异,从而体现出进化的脉络。
第十八章 鸟纲
教学目的:掌握鸟类与飞行相适应的一系列结构特征教学内容:
第一节 鸟类的进步性特征第二节 鸟类的结构特征以家鸽(或家鸡)为例讲述外形、皮肤、肌肉、骨骼、消化、呼吸、循环、排泄、神经及感官、生殖系统十大系统的各自特征;总结鸟类适应飞行生活的特征。
第三节 鸟纲分类古鸟亚纲和今鸟亚纲;今鸟亚纲:平胸总目、企鹅总目、突胸总目:雁形目、隼形目、鸡形目、雀形目;鸟类的迁徙:候鸟、留鸟、迷鸟、漫游鸟;
鸟类的生殖与发育:早成鸟和完成鸟。
第四节 鸟类的经济意义。
鸟类的有益方面、有害方面。
教学重点:皮肤、骨骼、呼吸、循环和生殖五大系统的特点。
教学难点:鸟类适应飞行生活的特征教学建议:由于家鸡、家鸭、家鹅、鸵鸟及其它珍禽是现代养殖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动物科学专业学习的主要对象,因此,在教学时,要对其形态结构详细讲述,以便为后继课:家畜解剖学等课程做好铺垫。
实验内容:1.家鸡的外形、羽毛及解剖
2.鸟类的分类
第十九章 哺乳纲
教学目的:掌握哺乳纲特征、分类常识、常见种的识别。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哺乳纲的主要特征以家兔为例讲述外形、皮肤、肌肉、骨骼、消化、呼吸、循环、排泄、神经及感官、生殖系统十大系统的各自特征;生殖与发育:子宫类型和胎盘类型。
哺乳纲的分类原兽亚纲、后兽亚纲和真兽亚纲——食虫目、翼手目、啮齿目、兔形目、食肉目、奇蹄目、偶蹄目、灵长目。
第三节 哺乳纲的经济意义。
教学重点:皮肤、骨骼、呼吸、循环和生殖五大系统的特点。胎盘、子宫类型。
教学建议:兽类的养殖是畜牧业的主体产业,对兽类形态结构的掌握是养殖业主及兽医必须的知识技能,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着重对学生讲述形态结构,以便为后继课:家畜解剖学等课程做好铺垫。
实验内容:1.家兔的解剖
2.哺乳纲的分类
第二十章 生物的进化
教学目的:通过对生物进化的学习,来了解生物进化的进程,掌握影响生物进化的因素,认识生物进化的学说。帮助学生掌握生物进化的相关知识,从而对生物进化有一个系统的认识和了解,同时对进化论的基本学说有一定程度的认识和了解.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生物界系统发展的概况一、生物演变的历程二、生物进化第二节 生物进化的基本研究方法一、古生物学方法:
二、胚胎学方法三、比较解剖学四、生理生化方面的例证五、细胞遗传学方法(小麦的异源多倍体)
六、分子生物学方法(核糖体RNA小亚基因的核苷酸序列)
七、生态系统学方法
生物进化的学说
一、生物进化论形成的历史背景:
二、进化论的先驱者与早期的进化学说
三.、达尔文及进化理论四、达尔文的进化论的发展。
第四节 影响生物进化的主要因素
一、变异:包括传重组和突变。
二、选择三、隔离四、灭绝教学重点:生物进化的学说,影响生物进化的原因 ;
教学建议:通过对生物进化的学习,来了解生物进化的进程,掌握影响生物进化的因素,认识生物进化的学说。帮助学生掌握生物进化的相关知识,从而对生物进化有一个系统的认识和了解
第二十一章 生物与环境
教学目的:通过对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学习,使学生真正认识自然环境的相关知识,了解有关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有关知识,以及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地位和作用,查清影响生物的生存的环境因子,以便使学生真正按照自然规律办事。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环境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水二.温度三.光四.空气五.土壤六.火七.地形
第二节,生物与环境
一,种内关系二、种间关系第三节 种群生态一.种群,
二.基本特征
第四节 生物群落
生物群落概述二、植物群落的基本特征
三、植物群落的数量特征四、生物群落的演替五、生物群落的类型和分布教学重点,通过对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学习,掌握环境对生物影响的因素,从而有针对性的对环境进行合理的改造,保证生物在自然环境条件下 更好的生存。
种内关系及种间关系的类型种群的基本特征群落的数量特征教学建议,通过对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学习,来了解生物在环境中的位置,同时掌握种群、群落的相关知识,以便人类能够正确的认识环境,把握一些内在的规律。避免做出违背自然规律的事情,以便人类能够更好的、合理的利用自然资源为人类服务。
第二十二章 人与环境(专题)
教学建议,通过对人与环境关系的学习,来了解环境对于人类的重要性,使人类能够真正的 认识自然、了解自然,掌握自然规律,从而更好的爱护自然,保护自然,最终达到人类与自 然的和谐统一。
一、自然环境对人类的影响
二、人对自然环境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