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二、财政政策三、货币政策四、两种政策的混合使用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持续均衡增长、国际收支平衡
1、充分就业:
⑴ 含义,
一般指一切生产要素(包含劳动 )都有机会以自己愿意的报酬参加生产的状态,
⑵ 充分就业的衡量,
消除了非自愿失业的就业水平
⑶ 凯恩斯的失业理论摩擦性失业:
在生产过程中由于难以避免的摩擦造成的短期的、局部性的失业。
自愿失业:
有劳动能力但不愿接受现行工资水平而形成的失业。
非自愿失业:
有劳动能力并愿意接受现行工资水平但没有找到工作的人。
2、物价稳定:
指价格总水平的稳定。一般可用物价指数来衡量一般价格水平的变化:消费物价指数( CPI)、批发物价指数( PPI)、国内生产总值折算数 ( GDP deflator)。
3、经济持续均衡增长:
经济增长指在一个特定时期内经济社会所生产的人均产量和人均收入的持续增长。通常用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来衡量。
4、国际收支平衡:
指在一个特定时期内,一国国际收支差额为 0。
一、财政政策的含义:
指为促进就业水平提高,减轻经济波动,防止通货膨胀,实现稳定增长,政府变动税收、支出和借债水平以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所作的决策。
二、财政政策原理分析:
政策分类:
扩张性的财政政策 (增支减收)
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增收减支)
r LM0
yIS0
E0r0
y0
IS1
E1
y1
r1
三、财政政策效果分析:
1、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的均衡国民收入:
a+ e+ g+ dm/ h- bt0+btr
y= ——————————————
1- b(1- t)+ dk/ h
2、财政政策效果:
指政府收支变化使 IS曲线移动所引起的均衡国民收入变动的幅度。
r LM0
y
IS0
E0r
0
y0
IS1
E1
y1
r1
y3
r LM0
y
IS0
E0r
0
y0
IS1
E1
y2
r2
y3
( b) 效果小( a) 效果大
( 1) LM曲线固定不变:
( 2) IS曲线固定不变:
r
LM0
y
IS0
E0
y0
IS1
E1
y1 y3
( b) 效果小( a) 效果大
r0
r1
r
LM0
y
IS0
E0
y0
IS1
E1
y2 y3
r0
r2
( 3)结论:
Ⅰ,政府改变购买支出时的财政政策乘数
1
dy/ dg= —————————
1- b(1- t)+ dk/ h
若其他参数既定,h越大,财政政策效果越大;
若其他参数既定,d越大,财政政策效果越小。
Ⅱ,政府改变税收时的财政政策乘数改变定量税时:
- b
dy/ dT= —————————
1- b(1- t)+ dk/ h
四、“挤出”效应
1、定义:
指政府支出的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现象。
2、影响“挤出”效应的因素:
⑴ 支出乘数的大小;
⑵ 货币需求对产出水平的敏感程度;
即 k越大,“挤出”效应也越大
⑶ 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
即 h越小,“挤出”效应也越大
⑷ 投资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
即 d越大,“挤出”效应也越大
3、“挤出”效应的极端:
⑴,挤出”效应等于零,财政政策效果最大
—— 凯恩斯极端;
原因:
a,LM为水平线,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无限大;
b,IS为垂直线,投资需求的利率弹性等于 0。
LMIS1 IS2
r0
y0 y1
( 2),挤出”效应无限大,财政政策无效
—— 古典主义极端;
原因:
a,LM为垂直线,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等于 0;
b,IS为水平线,投资需求的利率弹性无限大。
LM
IS1
IS2
y0
r0
r1
五、财政政策实践
1、西方国家财政的构成:
收入:
税收和公债支出:
政府购买和政府转移支付
1984年美国联邦政府预算(亿美元)
收入 支出个人所得税 3150 政府购买 2960
公司所得税 700 转移支付 3740
社会保险税 2630 给地方政府拨款 930
其它税收和收入 560 债务利息 1170
合计,7040 合计,8800
赤字,-1760
资料来源:,总统经济报告,1985
1984年美国地方政府 的综合预算(亿美元)
收入 支出个人所得税 1200 政府购买 4520
公司所得税 190 转移支付 550
销售税和财产税 2480 净利息支付 -280
工薪税 430 补贴企业利润 -80
联邦政府拨款 930
合计,5230 合计,4710
盈余,520
资料来源:,总统经济报告,1985
2、自动稳定器:( Automatic Stabilizer)
⑴ 含义:
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繁荣时期自动抑制膨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毋需政府采取任何行动。
⑵ 工具,
政府税收政府转移支付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
3、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 Discretionary)
—— 逆经济风向行事的财政政策凯恩斯主义认为:要确保经济稳定,政府应该审时度势、主动采取一些财政措施,变动政府支出水平或税率以稳定总需求水平,使国民收入接近物价稳定的充分就业水平。
即出现经济衰退时,政府应削减税收、降低税率、增加支出或双管齐下刺激总需求;
反之,应增加税收或削减开支。
4、财政思想与政府预算盈余
( 1)平衡预算的财政思想
—— 预算平衡主张:
每财政年度应实现收支平衡对经济的影响:
当经济过热、出现通货膨胀时,会加剧通货膨胀 ;
当经济衰退时,会加深衰退。
( 2)功能财政思想主张:
政府在财政方面应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以实现无通货膨胀的充分就业水平的产出和国民收入,而不应以平衡预算作为财政政策的目标。
对经济的影响:
当经济过热、出现通货膨胀时,可以抑制通货膨胀,但会出现预算盈余;
当经济衰退时,可以抑制衰退、促进经济增长
,但会增加预算赤字。
c,i,g
0 yy
f
E
AE1
AEf
AE2
通货紧缩缺口通货膨胀缺口
5、扩张与紧缩财政政策的区分
( 1)标准:
充分就业预算盈余
( 2) 预算盈余或赤字变动的原因:
① 经济情况本身的变动;
经济趋向繁荣会使盈余增加或赤字减少经济趋向衰退会使盈余减少或赤字增加
② 财政政策的变动。
( 3) 充分就业预算盈余:
(显示财政政策是扩张还是紧缩的指示器)
① 定义:
指既定的政府预算在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水平即潜在的国民收入水平上所产生的政府预算盈余。
② 实际预算盈余:
以实际的国民收入水平来衡量预算状况。
③ 预算盈余的计量:
充分就业预算盈余:
BS*= ty*- G0- TR0
实际预算盈余:
BS= ty- G0- TR0
④ 意义:
a,把收入水平固定在充分就业的水平上,
消除了经济中收入水平周期性波动对预算状况的影响;
b,为判断财政政策是扩张性的,还是紧缩性的,提供了一个较为准确的依据;
c,使政策制定者充分注重充分就业问题,
以充分就业为目标确定预算规模,从而确定财政政策。
6、公债:
⑴ 定义:
指政府举借的债务,包括内债与外债。
⑵ 政府发行公债的可行性:
政府具有稳定性、
发行内债是“自己向自己借钱”、
政府拥有较强的偿债能力
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持续均衡增长、国际收支平衡
1、充分就业:
⑴ 含义,
一般指一切生产要素(包含劳动 )都有机会以自己愿意的报酬参加生产的状态,
⑵ 充分就业的衡量,
消除了非自愿失业的就业水平
⑶ 凯恩斯的失业理论摩擦性失业:
在生产过程中由于难以避免的摩擦造成的短期的、局部性的失业。
自愿失业:
有劳动能力但不愿接受现行工资水平而形成的失业。
非自愿失业:
有劳动能力并愿意接受现行工资水平但没有找到工作的人。
2、物价稳定:
指价格总水平的稳定。一般可用物价指数来衡量一般价格水平的变化:消费物价指数( CPI)、批发物价指数( PPI)、国内生产总值折算数 ( GDP deflator)。
3、经济持续均衡增长:
经济增长指在一个特定时期内经济社会所生产的人均产量和人均收入的持续增长。通常用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来衡量。
4、国际收支平衡:
指在一个特定时期内,一国国际收支差额为 0。
一、财政政策的含义:
指为促进就业水平提高,减轻经济波动,防止通货膨胀,实现稳定增长,政府变动税收、支出和借债水平以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所作的决策。
二、财政政策原理分析:
政策分类:
扩张性的财政政策 (增支减收)
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增收减支)
r LM0
yIS0
E0r0
y0
IS1
E1
y1
r1
三、财政政策效果分析:
1、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的均衡国民收入:
a+ e+ g+ dm/ h- bt0+btr
y= ——————————————
1- b(1- t)+ dk/ h
2、财政政策效果:
指政府收支变化使 IS曲线移动所引起的均衡国民收入变动的幅度。
r LM0
y
IS0
E0r
0
y0
IS1
E1
y1
r1
y3
r LM0
y
IS0
E0r
0
y0
IS1
E1
y2
r2
y3
( b) 效果小( a) 效果大
( 1) LM曲线固定不变:
( 2) IS曲线固定不变:
r
LM0
y
IS0
E0
y0
IS1
E1
y1 y3
( b) 效果小( a) 效果大
r0
r1
r
LM0
y
IS0
E0
y0
IS1
E1
y2 y3
r0
r2
( 3)结论:
Ⅰ,政府改变购买支出时的财政政策乘数
1
dy/ dg= —————————
1- b(1- t)+ dk/ h
若其他参数既定,h越大,财政政策效果越大;
若其他参数既定,d越大,财政政策效果越小。
Ⅱ,政府改变税收时的财政政策乘数改变定量税时:
- b
dy/ dT= —————————
1- b(1- t)+ dk/ h
四、“挤出”效应
1、定义:
指政府支出的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现象。
2、影响“挤出”效应的因素:
⑴ 支出乘数的大小;
⑵ 货币需求对产出水平的敏感程度;
即 k越大,“挤出”效应也越大
⑶ 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
即 h越小,“挤出”效应也越大
⑷ 投资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
即 d越大,“挤出”效应也越大
3、“挤出”效应的极端:
⑴,挤出”效应等于零,财政政策效果最大
—— 凯恩斯极端;
原因:
a,LM为水平线,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无限大;
b,IS为垂直线,投资需求的利率弹性等于 0。
LMIS1 IS2
r0
y0 y1
( 2),挤出”效应无限大,财政政策无效
—— 古典主义极端;
原因:
a,LM为垂直线,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等于 0;
b,IS为水平线,投资需求的利率弹性无限大。
LM
IS1
IS2
y0
r0
r1
五、财政政策实践
1、西方国家财政的构成:
收入:
税收和公债支出:
政府购买和政府转移支付
1984年美国联邦政府预算(亿美元)
收入 支出个人所得税 3150 政府购买 2960
公司所得税 700 转移支付 3740
社会保险税 2630 给地方政府拨款 930
其它税收和收入 560 债务利息 1170
合计,7040 合计,8800
赤字,-1760
资料来源:,总统经济报告,1985
1984年美国地方政府 的综合预算(亿美元)
收入 支出个人所得税 1200 政府购买 4520
公司所得税 190 转移支付 550
销售税和财产税 2480 净利息支付 -280
工薪税 430 补贴企业利润 -80
联邦政府拨款 930
合计,5230 合计,4710
盈余,520
资料来源:,总统经济报告,1985
2、自动稳定器:( Automatic Stabilizer)
⑴ 含义:
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繁荣时期自动抑制膨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毋需政府采取任何行动。
⑵ 工具,
政府税收政府转移支付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
3、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 Discretionary)
—— 逆经济风向行事的财政政策凯恩斯主义认为:要确保经济稳定,政府应该审时度势、主动采取一些财政措施,变动政府支出水平或税率以稳定总需求水平,使国民收入接近物价稳定的充分就业水平。
即出现经济衰退时,政府应削减税收、降低税率、增加支出或双管齐下刺激总需求;
反之,应增加税收或削减开支。
4、财政思想与政府预算盈余
( 1)平衡预算的财政思想
—— 预算平衡主张:
每财政年度应实现收支平衡对经济的影响:
当经济过热、出现通货膨胀时,会加剧通货膨胀 ;
当经济衰退时,会加深衰退。
( 2)功能财政思想主张:
政府在财政方面应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以实现无通货膨胀的充分就业水平的产出和国民收入,而不应以平衡预算作为财政政策的目标。
对经济的影响:
当经济过热、出现通货膨胀时,可以抑制通货膨胀,但会出现预算盈余;
当经济衰退时,可以抑制衰退、促进经济增长
,但会增加预算赤字。
c,i,g
0 yy
f
E
AE1
AEf
AE2
通货紧缩缺口通货膨胀缺口
5、扩张与紧缩财政政策的区分
( 1)标准:
充分就业预算盈余
( 2) 预算盈余或赤字变动的原因:
① 经济情况本身的变动;
经济趋向繁荣会使盈余增加或赤字减少经济趋向衰退会使盈余减少或赤字增加
② 财政政策的变动。
( 3) 充分就业预算盈余:
(显示财政政策是扩张还是紧缩的指示器)
① 定义:
指既定的政府预算在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水平即潜在的国民收入水平上所产生的政府预算盈余。
② 实际预算盈余:
以实际的国民收入水平来衡量预算状况。
③ 预算盈余的计量:
充分就业预算盈余:
BS*= ty*- G0- TR0
实际预算盈余:
BS= ty- G0- TR0
④ 意义:
a,把收入水平固定在充分就业的水平上,
消除了经济中收入水平周期性波动对预算状况的影响;
b,为判断财政政策是扩张性的,还是紧缩性的,提供了一个较为准确的依据;
c,使政策制定者充分注重充分就业问题,
以充分就业为目标确定预算规模,从而确定财政政策。
6、公债:
⑴ 定义:
指政府举借的债务,包括内债与外债。
⑵ 政府发行公债的可行性:
政府具有稳定性、
发行内债是“自己向自己借钱”、
政府拥有较强的偿债能力